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麻醉科工作总结

2016麻醉科工作总结

2016麻醉科工作总结
2016麻醉科工作总结

2016年麻醉科工作总结

2016年,麻醉科受到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同事科室的鼎力相助,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得到稳健发展,麻醉科一贯坚持“医疗质量为基石,病人至上为中心,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为发展力”的工作指导思想,在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2016年全年的临床工作任务。科室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一 . 医疗工作:稳扎稳打做工作,精益求精促发展

1. 麻醉科全年临床工作量统计:

①麻醉科的临床工作得到同行的认可,医疗及服务质量得到广大患者的信赖,手术量逐年上升。2016年,麻醉科全年完成手术麻醉4112例,其中实施全身麻醉1438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2377例,神经阻滞麻醉41例;开展心脏手术5例。

②麻醉苏醒室已成熟的投入使用,PACU护理团队经过一年的磨练,完全具备专业技能与素质,为术后病人提供专业监护及贴心服务,全年接收术后患者46人。

2. 新工作的开展:

①心脏手术的新篇章:在医院的领导与支持下,我科大力开展心脏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工作,由彭主任和伊勋非医师主持麻醉,面对新的任务与挑战,我科麻醉医生目前已成功完成5例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在通辽地区起到先锋带头作用。

②超声可视化麻醉的新路径:超声在临床麻醉工作中越显重要,推广这项技术,能够使病人穿刺过程中损伤和痛苦大幅度减低,增加麻醉的安全性。伊勋非医生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归来带领科室普及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使麻醉科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3. 取得新突破:

①完成一例87岁老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麻醉。

②完成5例心脏冠脉搭桥手术麻醉。

二 . 梯队建设:招贤纳士汇英才,笃信好学获提升

1. 科室人员数量增加:

2016年有2位年轻的医生进入麻醉科工作,科室人员增加至13人。

2. 科室人员进修学习新技术:

彭力群主任自2016年9月先后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和北京安贞医院进修疼痛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项目,为科室开展无痛治疗打下基石和重大贡献。伊勋非主治医师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一年整学习了诸多新技术,带领科室开展可视化超声时代。

三 . 学科建设:自主研发新技术,高端人才请进来

1. 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试用准入:

推陈出新才能让学科保持生命力。2016年我科有2项新技术、新疗法被准入临床使用。

①李慧明医生的“全麻下的喉罩应用”。此项技术针对幼儿患者和成人困难气道在麻

醉过程中极易出现的插管困难情况,可以规避传统的气管切开方法,开展喉罩置

入术,有效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降低气管插管对气道的刺激性,,同时又能保

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此项技术临床应用的意义重大。

②伊勋非医生的“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术”。临床上盲穿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副损伤,而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既可以大大增加穿刺成功概率,同时能降低穿刺带来的副损伤。给患者减少痛苦和并发症的概率,是未来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必备的工具。

四 . 人才培养:温故知新学不辍,进修交流机会多

1. 科室组织多项学习:

①开设多个学习课程:每周2次早课,每周四下午15:30麻醉专题讲座,每月1次病例讨论。

②书籍期刊随时取阅:医生办公室专设文件柜存放麻醉专业相关知识的书籍与杂志,方便麻醉医生随时取阅学习。

2. 国内进修情况:

科室一向重视人才培养,不断加大对青年医生的培养力度,创造许多优质、公平的学习机会。

①2016年9月选派杨颖医师前往中国医科大盛京医院,学习小儿麻醉专科麻醉,学

成归来,作为科室小儿麻醉麻醉的中坚力量,使小儿麻醉更加安全。

②2016年9月,彭主任前往北京医院学习疼痛专科诊断和治疗,使医院疼痛诊疗水

平显著提高。

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伊勋非医生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一整年,学习国

内外先进的麻醉技术和麻醉理念,为科区医院的麻醉科室进步牺牲了很多个人宝贵

时间。

科室为年轻医生搭建丰富的学习渠道,确保学习机会人人平等、学习内容有价值、可以指导实际临床工作。不在于竞争目的的努力学习,希望于未来治好更多的患者。

五 . 学术交流:百家争鸣聚一堂,学术腹地惠四方

1. 参加各种麻醉盛会:

国内外麻醉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欣荣景象,攫取不同国家地区学术成果中的养分,帮助自身成长。每年召开的国内麻醉年会上,我科都派医生前往参加,在国内麻醉领域的大环境中借鉴学习。

2016年8月参加赤峰市麻醉年会;10月,参加内蒙古麻醉年会通辽分会。

2. 学习成果分享:

认真落实知识共享的科室工作,规定凡是被科室选派外出学习交流的医生,回科工作后,需向全科人员做学习汇报。

2016年临床医疗工作顺利完成,新项目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服务质量得到赞许,我们的队伍在不断壮大,科室人员不懈努力都有所成长,探索新知,创新突破,学术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教书育人,将知识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嘉奖丰硕的成绩,抚慰难言的辛劳,向新的一年扎实迈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