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05统计数据整理之统计汇总和整理结果的显示

0205统计数据整理之统计汇总和整理结果的显示

0205统计数据整理之统计汇总和整理结果的显示
0205统计数据整理之统计汇总和整理结果的显示

【课题】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第五节 统计数据整理之统计汇总和整理结果的显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统计汇总的含义;掌握统计汇总的技术;掌握统计表的设计;了解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小型统计汇总能力;能够根据任务设计统计表,并绘制简单统计图。

3.德育目标:树立严谨规范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统计表的种类、统计表的结构和统计表的设计。 2.教学难点:统计表的设计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自学研讨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媒体】

《统计基础知识多媒体课件》和https://www.doczj.com/doc/a78125280.html, 中教学资源。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复复习习】(6分钟)

分配数列的种类及构成要素;组距式分配数列的编制步骤;组距、全距和组数的关系。 【导导入入】(1分钟)

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中,最核心部分就是统计汇总。从完整的统计整理来讲,统计分组仅完成了整理工作的一部分。在分组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大量的汇总工作,即把总体单位各个方面的标志表现综合为指标。从而根据指标来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规律。达到个体认识到总体认识。 【新新授授】

一、统计汇总(10分钟)

(一)统计汇总含义

1.含义: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单位各方面的标志表现进行综合和加总,最终得到总体指标的过程。

2.意义:统计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得到指标,没有汇总,就没有指标。因此,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主要内容,中心环节,在此基础上才能根据各种形式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设问:统计汇总的是标志的表现,而标志的表现有用文字表示的和用数字表示的那么我们汇总的是哪些具体内容。

(二)统计汇总的内容

1.总体单位总量方面的汇总

也叫做次数频数的汇总,即汇总各组和总体的单位个数。这一内容的汇总结果,就是总体单位总量。它是研究总体在分组标志上的一般分布状况的直接依据和基础,也是进一步深入分析的重要依据。在许多标志上的分析,都是以它做权数的。

例如调查某中职学校财会班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先按性别进行分类,那么男性总人数或者财会专业总人数,均是总体单位总量方面的汇总。

2.绝对数标志值的汇总

即是绝对数或总量形式的标志值在各组的加总,最终合计为指标即总体标志总量。

例如上例中,所有学生的身高加总求和得到的即是绝对数标志值的汇总。

3.平均数和相对数标志值的汇总

按照标志的严格定义,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中包括平均数和相对数。总体各单位的平均数和相对数标志孩子不能直接加总,因此,汇总这两类标志时必须先把它们的绝对数分子和分母分解出来,然后再把分子和分母进行加总,通过对加总结果的对比计算,来汇总总体各单位在各组的平均数和相对数标志值。

教师提示:在汇总时要注意,标志值的的汇总不能违背、歪曲标志的基本含义或要素的规定性。单位数和绝对数标志值的汇总,只是范围的扩大,不会改变标志的要素规定性,因此汇总是可以直接相加就可。

而平均数和相对数标志值属于对比分析性标志,它要求的是质的可比性。汇总的结果也必须符合这一质的规定性。例如,劳动生产率应该是总产出与对应的活劳动消耗之比,汇总结果也必须是这一含义。如果用各单位的劳动生产率直接相加的话,就会违背了这一含义,所以不能直接相加。

在明白了汇总的内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知道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汇总,这样才能使工作做得严谨、准确和科学。

二、统计汇总的技术和方法(18分钟)

(一)按组织形式和方式来划分,统计汇总工作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逐级汇总,二是集中汇总。

逐级汇总就是按一定的统计管理体制,自下而上地对调查资料进行逐级汇总。

集中汇总就是将全部调查资料集中到组织统计调查的最高一级机关进行一次性汇总。

教师提示:二者之间的区别是前者需要经过很多环节,后者是资料直接汇集到最高机关。

(二)按照统计汇总的具体操作来划分,统计汇总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手工汇总,二是计算机汇总。这里只介绍手工汇总的常用方法。包括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和分票法。

1.划记法

划记法是采用一定的符号形式,在预先设计好的汇总表上划记汇总的标志内容。常用的符号形式如“正”等,这类方法简单,但只适合于汇总各组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总量。具体操作方法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先将调查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例如,某班学生某科考试成绩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如下:

36 56 60 60 64 64 64 68 68 68 70 70 75 75 75 75 78 78 78 78 78 78 79 79 79 79 84 84 85 85 88 88 89 89 89 89 95 95 98 100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下面的步骤体验此方法的含义。

(2)根据同限分组法的规定来逐个判断每个数据应属于哪一组,便在该组名下划一记号(短线或圆点等),最后依各组内记号的数目计算出各组次数,如表1所示

某班学生某科考试成绩汇总表(划记法)

2.过录法

过录法就是把要汇总的内容从各调查表中抄录下来,加总或综合计入汇总表的相应组或相应位置。此方法对汇总内容的适用范围较广泛。

教师提示:过录法与划记法区别在于它将划记号改为抄录数值。因而,过录法不仅可以满足计算各组及总体单位数的需要,而且还可以满足计算各组及总体标志值总和的需要,在发现分配计算有错误时,也便于核对、调整,无须全部返工。

其具体做法见书所示,(此处由学生自学完成,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有利于理论掌握)

3.折叠法

是指在汇总大量格式相同的调查表时,将所有调查表或报表中需要汇总的项目和数值全部折边,并一张一张的叠放在一起,然后直接汇总同一纵栏或同一横行中的数字。

优缺点:简便易行,不需要过录,省时省力,报表汇总中常用。缺点是一旦出现差错,不易查明原因,往往要从头返工。

教师:在此处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采用实际演练方法,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4.卡片法

就是将调查资料先摘录在特制的卡片上,一张卡片为一个调查单位,然后利用卡片进行分组汇总。

优缺点:卡片法无论进行多少次分组,各单位资料只需要进行一次过录,检查也较容易,一般运用于大规模的专门调查和分组较复杂的资料整理工作,比上述方法更为简便准确。

教师:在此处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采用实际演练方法,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5.分票法

是基层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做法是将采集来的原始记录,按照统计台帐所设指标的要求进行分组和分类,然后将各组或各类原始记录加总计算,填写到统计台帐。

其实质就是过录法的简便运用。

师:经过前面的统计数据的采集、设计整理方案、资料审核、资料汇总后,接下来就要将汇总的结果显示出来了。

三、统计整理结果的显示(30分钟)

统计整理结果的数据显示,应该选择能发挥统计职能和作用的形式,同时还要方便对统计资料的汇总。

(一)统计表

是最常用、最规范的统计资料表达方法。

统计资料经过准确的汇总后,得到了一系列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数值,将这些指标数值按一定的次序,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在这种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1.意义

统计表不仅是表现统计资料的重要形式,而且是汇总和积累统计资料的重要手段,还是统计分析的有力工具。正确编制统计表对做好统计整理,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2.统计表的结构

(1)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四部分构成。 各部分含义及其具体表现如表2所示:

总标题—— 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横行 标题

总标题是表的名称,用以概况统计表中的全部内容,一般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在表的上端中央;横行标题是横行的名称,代表统计表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是纵栏的名称,用来表示各项统计指标,一般写在表的右上方;数字资料是统计指标的数值,写在各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的交叉处。

(2)从表的内容看,统计表包括主词和宾词两部分。

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通常列在统计表的左边;宾词是说明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通常列在统计表的右边。 其具体内容见表格所示。 3.统计表的种类

(1)按照统计表的作用不同,统计表可分为调查表、汇总表或整理表、分析表。 (2)按照统计表的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

①简单表 简单表是指统计总体未作任何分组的统计表,即统计表的主词仅罗列总体各单位的名称或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例如表3:

某年某进出口公司出口商品收购计划完成计划情况 单位:万元

②分组表分组表是统计表的主词按某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分组的主词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例如表2就是按照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

③复合分组表是指统计表的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复合统计表把几个分组标志结合在一起,可以揭示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特征和规律性。例如表4:某年某校在校学生人数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资料画一张统计表,教师拿出个别代表性表格进行讲解,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提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讲解下面内容。

4.制定统计表的一般规则

(1)统计表的标题应简明、确切、概括地反映出统计表的基本内容和资料所属地区和时间。(2)表中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的排列顺序,可以先列项目后列合计;也可以先列出合计,后列出项目。当没有必要列出所有的项目时,应先列出合计,后列出其中一部分重要项目。(3)如果统计表中的栏数较多,通常要加以编号,主词栏和计量单位栏,用(甲)(乙)(丙)等文字标明;宾词指标各栏,用(1)(2)(3)等数字编号,若各栏数字之有计算关系,也可以用数字符号表示,如:(5)=(3)÷(4)等等。

(4)统计表的格式,一般是“开口”式,左右两端不划纵线,上下两端划粗线,横行之间通常不划线,纵栏之间用细线。

(5)表中数字应填写整齐,对准数位。注意当表中数字为0或不足计量单位时填“0”,当表中数字缺乏时填“…”,当数值不存在时填“—”。

(6)统计表中的数字要注明计量单位。表中只有一种计量单位时,将其写在表的右上方。有多种计量单位,横行的计量单位要专设一栏;纵栏的计量单位要与纵标题写在一起,并写在括号内。

(7)必要时在统计表的下方应加附注或说明。 5.下面我们看几张统计表

请同学们看一看,上面两个统计表在设计上有什么区别? 再请同学们看看张设计的比较好的统计表

(二)统计图(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完成)(12分钟)

【练练习习】(6分钟)

1.统计表按主词的分组不同,可分为( AC )。

A.简单表

B.单一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2.编制填列统计表时,若某项统计数据缺乏时,其符号( D )。 A.× B./ C.- D.… 3.统计表的宾词栏是说明( A )。

A.主词的各种统计指标

B.总体的各个组

C.总体单位的全部

D.总体单位的名称 4.代表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在统计表中称为( B )。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标的 D.数字资料 【归归纳纳总总结结】(7分钟)

小结(对着板书进行小结,板书如下图)

【课课后后作作业业】

《统计基础知识习题集》第二章

填空:23—26 单选:31—34 多选:14—16 判断:18—22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二、单项选择题 1、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C )。 A、每一户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畜调查 D、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 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5、先对总体中的个体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以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类型抽样 6、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D )。 A、全部网点 B、每个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 D、每个从业人员 7、调查时限是指(B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 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 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 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D )。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 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 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 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 10、某市规定2018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1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1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1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和数据的类型,了解绝对数和相对数的意义及比例和比率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统计调查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了解数据预处理的意义;掌握统计数据的分组方法,能够对原始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并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的直方图和茎叶图。 二、教学重点 1、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统计数据的分组 3、变量数列的编制 三、教学难点 1、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比较 2、调查方案的设计 3、次数分布的概念 4、变量数列的基本术语及编制 四、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一、数据的计量尺度 (一)定类尺度 按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只能测度事物之间的类别差,其他差别无法得知)例:按照性别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 (二)定序尺度 又称顺序尺度,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别和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它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还可以测度次序差。(不能测量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数学运算)例:考试成绩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定距尺度 又称间隔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距离的测度。该尺度通常使用自然或物理单位作为计量尺度。例:考试成绩80分与90分之间相差10分。定距数据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其原因为定距尺度中没有绝对零点(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水平,不表示没有)。 (四)定比尺度 又称比率尺度,由于定比尺度有绝对零点(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不存在)。因此,不仅可以加减运算,还可以乘除运算。例如,甲工资为600元,乙工资为1200元,则乙的工资为甲的2倍。二、数据的类型 统计数据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定性的数据和定量的数据。 定性数据也称品质数据,它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这类数据由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计量形成。 定量数据也称数量数据,它说明的是事物的数量特征,是能够用数值表示的,这类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 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变量可分为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离散变量只能取有限个数,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如企业个数、职工人数等;连续变量可以取无穷个数值,其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如零件尺寸、年龄、温度等。 三、统计数据的表现形式 数量型统计数据通常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即绝对数与相对数。 (一)总量指标(绝对数) 1、概念:反映客观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 2、种类 按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反映总体所有单位总数的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反映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总和的指标。 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发展变化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个时点所达总量的指标。 (二)相对指标 1、概念: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比值(相对水平) 2、作用:用一个抽象化了的数值来反映两个有联系的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种类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动态相对数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搜集

第二章数据收集、整理与显示

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与显示 Ⅰ.学习目的 本章阐述统计数据搜集、整理与显示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 1.了解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搜集方法; 2.了解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种统计调查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3.掌握统计分组方法;4能够编制分布数列;5.能够运用各种统计图表。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数据的搜集 一、数据搜集 数据是人们对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所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事实和数字,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数据搜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相应的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四种 定类尺度是按照某种属性对客观事物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的一种测度,定类尺度的值是以文字表述的,可以用数值标识,但仅起标签作用。 定序尺度是把各类事物按一定特征的大小、高低、强弱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定序数据。它是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定序尺度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还可以测度次序差,并可比较大小,但其序号仍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定距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进行的一种测度。定距尺度不仅

能区分事物的类别、进行排序、比较大小,而且可以精确地计量大小的差异,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 定比尺度是对事物之间比值的一种测度,定比尺度能区分类别、排序、比较大小、求出大小差异、可采用加减乘除运算,具有绝对零点。 从不同方面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数据反映的现象的特征不同,可以归结为两类:品质数据(亦称定性数据)和数量数据(亦称定量数据)。品质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所形成的数据,数量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所形成的数据。 根据数据反映的现象的时间不同,可以将数据分为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总体内不同单位的数量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总体的数量表现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根据数据的搜集方法,可以将数据分为观察数据和实验数据。 根据数据的来源渠道,可以将数据分为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 二、数据搜集的方法 数据搜集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通讯法)、采访法、登记法和实验设计调查法。 三、统计调查的形式 普查是一种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通过普查可以掌握大量、详细、全面的资料。 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作出科学推断。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的前提是必须存在重点单位。 典型调查是从众多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地调查研究。典型调查有解剖麻雀型和划类选典型两种类型。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习题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等。 2.典型调查有两类:一是;二是。 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4.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和。 5.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 6.询问调查具体包括、、、、、等。 7.访问调查的方式有、。 8.邮寄调查的问卷发放方式有、、三种。 9.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的观察仪器,观察可分为和。 10.调查表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 11.就一般的统计数据而言,其质量评价标准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 2.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 )。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 3.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B确定调查的范围C确定调查的单位D登记的方便 4.以下哪种场合宜采用标准式访问( )。 A居民入户调查B座谈会C当事人或知情者个别采访D观察法 5.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6.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 7.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可以是原始资料,也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 A原始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次级资料来源于上级单位 B次级资料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成 C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之间无必然联系 D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没有区别 8.调查项目通常以表的形式表示,称作调查表,一般可分为( )。 A单一表和复合表B单一表和一览表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数据分组的关键在于。 2.一般说来,统计分组具有三方面的作用:(1) ;(2);(3)。 3.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有分组和分组。 4.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其组数等于。 5.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 6.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和。 7.已知一个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和。 8.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和。 9.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和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和两部分组成。 10.统计数据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的工作过程。 11.数据的预处理是数据整理先行步骤,它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对和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对数据的、和。 12.直方图是用——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13.雷达图是一种的图示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 2.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 A次数B累计频率C频率D次数密度 3.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界限的确定有时会发生困难,这是由于( ) A组数较多B标志变异不明显C两种性质变异间存在过渡形态D分组有粗有细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 A260 B 215 C 230 D 185 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 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8.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 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D汇总表 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