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个人学习笔记精编重点彩色标记必须掌握

2016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个人学习笔记精编重点彩色标记必须掌握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考点一:需求和供给的含义 含义 备注 需求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构成要素: 1.购买欲望(愿意) 2.支付能力(能够) 供给 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构成要素: 1.愿意 2.可能 考点二: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

消费者的偏好 (一般同向) 生产成本(反向)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同向) 生产技术

产品价格 (一般反向) 产品价格(同向)

替代品的价格 (“煤气和电”一般同向)

相关产品的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汽车和汽

油”一般反向)

预期 (是指消费者的预期) 预期(是指生产者的预期)

其他因素(国家政策、广告宣传、商品品种,质量等) 其他因素(国家政策、生产

要素的价格)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是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的曲线)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

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曲线上点

的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 因素的变化

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Q

供给曲线是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P

S S ’

Q (供给量)

考点四: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最高限价 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含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义 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

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属于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目的 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保护买方利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保护卖方利

益) 影响 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结果是市场短缺。 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过】

后果 1.严重买方排队现象 2.黑市高价 3.生产者变相涨价 1.严重卖方排队现象 2.黑市低价

3.生产者变相降价 措施 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配给制) 只宜短期或局部地区实行。 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只宜在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考点五: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一、弹性系数的计算 类型 计算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E d =价格的相对变动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注1】在计算需求量相对变动和价格的相对变动时, (1)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 (2)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 【注2】点弹性适用价格和需求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价格和需求变动较大的场合。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E y =收入的相对变动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E ij =价格的相对变化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商品j i (涉及两种商品)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E s =价格的相对变动供给量的相对变动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 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具体影响 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格弹性大。 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用途的多少 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时间 时间短,弹性小;时间长,弹性大。 四、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类型 关系 E d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E d <1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 【涨价好】 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

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

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P D D’

Q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不变,

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

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会导致供给

曲线向右移动。

E d =1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 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五、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类型 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应用举例 E ij >0 替代关系 煤气和电 E ij <0 互补关系 汽车和汽

E ij =0 不存在相关关系 六、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类型

含义 商品性质 1=y E

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

1>y E 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高档品; 奢侈品 1

必需品 0=y E

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低档品

七、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 s >1,供给富有弹性。 (2)E s <1,供给缺乏弹性。 (3)E s =1,供给单位弹性。

(4)E s =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 s =∞,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八、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 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

素)

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

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

性几乎为0。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

则供给弹性大。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考点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经济人假设 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

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效用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

足程度,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基数效用论 1.观点:该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

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基数效用论下效用是可计量的,所以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序数效用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

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相同:均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 不同: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基数效用论下效用可加总,而序数效用论效用不能加总。

考点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备注 完备性 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

出来。

可传递性 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偏好于多而不是少 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较多的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

考点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

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特征 依据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偏好的“多比少好”假定。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偏好的可传递性,辅之以“多比少好”假定。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考点四:预算约束线

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 、两种商品的价格P 1、P 2。

(1)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2)如果只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会使预算线会发生旋转。如价格下降向右(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左(内)旋转。

(3)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4)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考点五: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经济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

2.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1)偏好不变(2)收入不变(3)价格不变

3.“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考点六: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决定的,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

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效应正常品需求低档品需求

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变动方向总是反方向的

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更平

缓)

向右下方倾斜(更陡峭)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点一:生产者组织形式及企业形成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

1.生产者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2.依据“经济人假设”,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唯一动机;但从长期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二、企业形成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考点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一、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

二、产量曲线

1.一种可变要素变化的产量曲线(三点三线)

Q

TP(总产量曲线)

L

L1 L2 L3

Q

AP(平均产量曲线)

L

L1 L2 L3

MP(边际产量曲线)

生产函数图形及位置关系

2.多种可变要素同比例变化

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规模报酬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考点三:成本及利润的含义

机会成本是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

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

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

出。

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

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总成本企业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

部分计入成本的。

考点四:成本函数及成本曲线1.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2.短期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①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②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3.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也就是可变成本的增加额(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4.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C TC(总成本)

TVC(总可变成本)

TFC(总固定成本)

Q(产量)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C MC(边际成本)

M AC(平均总成本)

AVC(平均可变成本)

M’

AFC(平均固定成本)

Q

5.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因素:

(1)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租金的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相应提高。

(2)生产率: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生产率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生产率下降则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考点一: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3)进入障碍的大小。

考点二: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市场结

构类型

特征

完全竞

争市场

(很多;同质;了解;自由)

①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且生产者的规模

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

接受者;

②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③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④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垄断竞

争市场

①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②产品具有差别性,生产者可以对价格有一定的程

度的控制(这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③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

碍。

寡头垄

断市场

①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②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

别;

③他们对价格有很大程度的控制;

④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完全垄

断市场

①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

②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

产品;

③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注】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掌握“自然垄断”:

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的进行生产,或

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

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

断。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点三: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需求曲线、决策原则及收益曲线 项目 整个行业需求曲线 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利润最大化原则 完全竞争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 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完全垄断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垄断竞争市场 向右下方倾斜 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注】垄断竞争企业需求曲线不是行业需求曲线。完全垄断

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需求曲线;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需

求曲线比完全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P

Q P AR (DD ) MR Q 考点四: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简单法则及价格歧视 一、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 边际收益=d E P P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价格+

由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简单定价法则: d

E P MC P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边际成本价格1

-

=- 【注1】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应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注2】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弹性低,垄断者可以确定较高的价格;随着需求价格弹性增高,则价格将逐渐接近于边际成本。 二、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的类型 价格歧视类型 含义 一级价格歧视

(完全价格歧视)

1.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所有消费者剩余都被垄断者占有了。 二级价格歧视 (批量作价) 1.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

2.垄断者侵蚀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三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不同价

格。

2.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3.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考点五:寡头垄断市场中上价格形成的模型

价格形成模型

具体内容

协议价格制 其方式是限制各生产者的产量,使行业边际收

益等于行业边际成本。

【注1】卡特尔:企业联合起来一起行动,世界上最著名的卡特尔是石油生产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

【注2】我国企业之间实施共谋或卡特尔是一

种违法行为,受到反垄断法律法规的严格禁止。 价格领袖制 行业中某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

格,其他企业则参照这个价格来制定和调整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保持一致。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2015年新增预计分值4分左右) 考点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的需求 生产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派生需求)、联合需求(复合需求)。 考点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所有的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概念 含义 边际物质产品(边际产量)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 边际收益产品(MRP ) 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VMP )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边际要素成本(MFC ) 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 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AFC )

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考点三:生产者面临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和生产要素需求曲线的形状 考点四:劳动的供给原则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条件:劳动的边

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考点五: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

释。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考点一:资源最优配置的有关概念 有关概念 含义 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 1.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

润最大化; 2.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 帕累托改进 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能够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整体福

利。)

帕累托最优状态 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即如

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

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

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此时社会实现了资源最优配置。 经济效率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不满足帕累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考点二: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三完全一不存在)

(1)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2)信息是完全的;

(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考点三: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干预措施 一、垄断 1.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

企业的,边际(平均)

收益线;需求曲线(三线重合) 完全垄断市场上单个企业

(两线重合)平均收益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曲

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2.政府干预措施

(1)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2)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二、外部性

(一)含义: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二)分类

1.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2.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1)外部经济: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2)外部不经济: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付出代价。

3.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类型影响

外部经济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

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

少。

外部不经济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4.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

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税收补贴;合并相关企业。

(1)使用税收(外部不经济)和补贴(外部经济)手段。

(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消除外部性的现代方法:明晰产权,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进一步看,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含义

(1)所谓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

(2)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

竞争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

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点:非竞争性(等量消费),非排他性(都能消费)

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所谓“搭便车”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分类

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

的非排他性的物品。

国防、治安

准公共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

他性的物品。具有一定程度

的拥挤性。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

(四)私人物品及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私人物品的的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的求和,这表明私人物品在一定价格下的市场需求是该价格下每个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和。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这表明市场为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是市场上每个消费者为这些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之和。

(五)公共物品政府干预

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政府提供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四、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逆向选择劣质商品和服务驱逐优质商品和服务。

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一方不能观察另一方的行动,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考点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形态及计算方法

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3.国民总收入(GNI):就是过去所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5.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计算方

计算公式

收入法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注1】生产税净额: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

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是企

业从事有关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应缴纳的各种税

金、附加费和规费,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

企业管理费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

括所得税。

【注2】营业盈余: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

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

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开支的工资

和福利费。如果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应将补贴计

入营业盈余中。

支出法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消费支出C+固定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

净出口(X-M)

(1)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

加。

考点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部门投资储蓄恒等式

两部门支出法GDP=Y,即C+I=C+S,I=S,

三部门支出法GDP=Y,即C+I+G=C+S+T,I=S+(T-G)

四部门支出法GDP=Y,即C+I+G+(X-M)=C+S+T,I=S+(T-G)+(M-X)

考点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储蓄函数

凯恩斯消费理论假设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0<β<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注】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函

数,即:

消费=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由收入引致的

消费

储蓄函数储蓄=收入-消费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即APC+APS=1。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即MPC+MPS=1。

(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取决于他们在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

收入与财产,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考点四: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k=S

I Y 1

11=-=??β,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S 为边际储蓄倾向。

表明投资乘数k 为边际储蓄倾向S 的倒数。

考点五: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均衡国民收入Y=消费C+投资-

I +政府购买G +净出口

将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代入上式:

均衡国民收入Y=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均衡国民收入Y+投资 +政府购买G +净出口

解方程,即可求出均衡国民收入。

考点六:总需求和总供给

一、总需求

项目 具体内容

含义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

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

产品总量。 影响因素 利率 反向变化:

利率上升会引起企业投资和居民购买住宅和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的减少,从而使总需求减少。 货币供给量 同向变化: 货币供给量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政府购买 同向变化: 政府购买增加,会促使总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税收 反向变化:

税收的减少会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导致总需

求增加,反之亦然。

预期 如果企业对未来的利润预期是增长的则会扩大

投资,如果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是增长的,也会

增加消费,这都导致总需求增加。 价格总水平

反向变化:

价格总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上升,反之亦然。

总需求曲线(只分析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 1.向右下方倾斜。

2.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影响。

(1)财富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

收入及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的反向变动,从而导致总需求变动的现象。 (2)利率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利率变化并进而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方向变化的现象。 (3)出口效应: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的现象。 二、总供给 1.影响因素: (1)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2)决定总供给的其他因素:技术进步、工资水平变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另外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一般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总供求模型 (1)长期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2)短期来看,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影响价格总水平。 当总供给假定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考点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计算GDP 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 1.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

模。

2.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考点二: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技术进步率即为“索罗余值”“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 ),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考点三:经济波动的类型

分类标准 具体类别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 1.长周期:中期长度平均为50~60年。 2.中周期:周期长度平均约为8年,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 3.短周期:周期长度平均为3~5年。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 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 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

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我国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 考点四: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

1.投资率的变动

2.消费需求的波动

3.技术进步的状况

4.预期的变化

5.经济体制的变动

6.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考点五: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 含义 举例 一致指标 也称为同步指标,指标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 工业总产值;固

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先行指标 也称为领先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 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M2。 滞后指标 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谷的确定。 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考点六: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注】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按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

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促进“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学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和内容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注】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考点七:新常态的含义及特征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一)新常态的含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正从高

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二)新常态的三大特征

1.中高速——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2.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3.新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考点一: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及度量

1.含义: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2.世界各国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和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3.我国目前是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作为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

考点二: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

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1.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的关系式:MV=PT(费雪方程式),或:P=MV/T。

2.运用微分方法推导,可以得出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

y

v

m-

+

=

π。

3.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考点三: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

1.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直接效应

(1)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2)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利息率的影响。

(3)价格总水平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2.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间接效应: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考点四:失业的类型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就业和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类型如下表:

失业类型含义

自愿失业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

作的一种状态。

摩擦性失业因为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

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

业。

需求不足型失业(非自愿失业、周期性失业)指劳动者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这种失业是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是宏观经济研究关注的重点。

考点五: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

一、奥肯定律:

1.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国产出与失业之间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

2.结论:相对于潜在的GDP(即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实现的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l个百分点。

3.作用: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二、就业弹性: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劳动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变化的百分点。就业弹性的变化受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就业弹性就较高。

三、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从长期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和横轴垂直的直线。

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

考点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4种理论

理论提出者观点

绝对

优势

理论

亚当.斯密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

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

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

源,提高产出水平。

比较

优势

理论

大卫.李嘉图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

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比较

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即如果每个国

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赫克

歇尔

俄林

理论

(要

素禀

赋理

论)

赫克歇尔和

俄林

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

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

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

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

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

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规模

经济

贸易

理论

美国经济学

家克鲁格曼

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

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

的双向贸易现象。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

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

易的基础。

考点二: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

1.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

2.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

的高低

3.汇率水平

(贬出,即贬值出口增

加)

4.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

需求结构

1.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

2.汇率水平

3.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

格水平的高低

考点三: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

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

关税限制

非关税限制进口配额制

自愿出口限制

歧视性公共采购

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政府对出口贸易的干预

出口补贴直接补贴

间接补贴出口退税

出口信贷

考点四:倾销与反倾销

1.倾销含义: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WTO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原产国标准;第三国标准和成本加费用和利润的标准。

通胀率

失业率

通胀率

失业率

短期菲利

普斯曲线

长期菲利

普斯曲线

2.倾销的类型:

类型含义

掠夺性倾销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

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

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手被排

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持续性倾销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

标而无限期的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

的行为。

隐蔽性倾销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

口商,但进口商则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

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偶然性倾销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

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

3.倾销的影响

4.反倾销: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税是一种附加税。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反倾销税的纳税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③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二部分财政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考点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及需求显示

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

(主要特

征)

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

为零。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

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非排他性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

品的潜在困难。

私人物品的需

求显示

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公共物品的需

求显示

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

考点二: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公共物品的供给包括两重含义:

公共物品供

给的

两重含义

类别具体内容

公共物品的融资政府融资

(强制融

资)

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

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

融资。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

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私人融资

(自愿融

资)

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

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联合融资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

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

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生产

合同外包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

表现。

其他方式特许经营、合同委托。

考点三: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①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制度(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②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

③公共物品供给的生产制度

④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

考点四:供求规律及政府活动范围

1.市场系统是由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

2.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亚当斯密称为“看不见的手”)

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

供给小于需求,价格上涨,库存减少,生产增长。

3.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1)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2)矫正外部性

(3)维持有效竞争

(4)调节收入分配

(5)稳定经济

考点五:公共财政的职能

公共财政职能关注的知识点

资源配置职能 1.根据政府职能的范围,财政资源配置

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又为社会公共

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2.机制手段,关注以下几点: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公共工程提

供资金;

(2)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

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

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3)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

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

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

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机制手段,关注如下几点:

(1)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将企业和

个人的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

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

(2)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3)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提供社会

福利,如公共卫生防疫)。

经济稳定和发展

职能

四大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

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机制和手段,关注如下几点:

(1)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

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

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

(2)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

构。

考点六:公共选择理论

含义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的个人(包括投票人、政治家、官

僚)行为。

理论基

个人主义方法论

经济人假设

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考点七: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

1.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2.政治家(政党)选票极大化

3.投票循环

4.官僚体系无效率

官僚在给定需求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本部门的总预算。

5.利益集团与寻租

考点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1.目前我国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2.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意义

(1)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

(2)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公平统一市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3)是建立健全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向

4.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任务

(1)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

①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

②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三者有机衔接、相互制衡是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③重点推进的改革和制度建设。

(2)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

系。

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取向:优化税制、完善调解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

(3)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

考点一: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及经济性质

财政支出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项目含义作用

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总额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

反映政府实际上参与社会经济

生活的程度

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总额中

各类支出所占的

比重

反映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都做

了什么事,有助于人们了解政

府是如何运用财政资金的。

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各项财政支出的

具体经济构成

反映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

花的,反映了政府在社会经济生

活中实际履行何种职能

考点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支出功

能分类

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

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我国支出

功能分类的项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

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

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

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市社区事务、

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

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

支出经

济分类

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

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

我国支出经济分类的项目包括:工资福利支

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

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

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

其他支出。

交易的经济性质购买性

支出

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取得

物品与劳务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购买性

支出比重大,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较强。转移性

支出

政府扮演中介者的角色,依法向受益对象拨

付财政资金但并不要求获得相应的物品与劳

务。可以造成购买力和社会财富在其他社会

主体中的重新分配。转移性支出比重大,政

府的收入分配职能较强。

考点三: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财政支出绝对规模规模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财政支出总量是不断增长的,这是由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所决定。

财政相对规模财政支出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

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中央财政支出占

全国财政支出的

比重

反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考点四: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

况指标

指标内容

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

长的百分比,可以说明财政支出的增长

趋势。

A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增长率比)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增长额比)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每

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

财政支出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额的比例。

考点五: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理论观点

瓦格纳政府活动

扩张法则

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

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

府活动的需求。

皮考克魏斯曼梯

度渐进增长理论

(1)英国公共支出增长是“阶梯式”“非

连续性”的

(2)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

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

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马斯格雷夫经济

发展阶段增长理

初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较大。

中期阶段:政府投资比重有所下降。

成熟阶段: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政府

投资比重加大。

鲍莫尔非均衡增

长理论

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

模不断扩大。

公共选择学派的

解释

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

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

新视角。选民通常具有“财政幻觉”。

考点六: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存在的问题优化(十二五规划)

购买性支出比重大,

转移性支出比重处

于较低水平

应当更多的关注再分配问题,相应压缩

购买性支出,扩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

并使财政支出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倾斜。

投资性支出占财政

支出的比重较高

在处理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

系时,一方面要控制并调减投资性支出

的规模,另一方面要注意投资性支出应

当有保有压。新增财政支出的投向应更

多投到最终需求。

社会性支出的比重

较低

在消费性支出上,要从严控制行政性公

共消费。预算支出要保证重点支出的需

要,使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医疗、

社会保障等社会性支出上。

考点七: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1)含义

财政支出绩效财政支出目标完成所取得的效果、影响及

其效率。

财政支出绩效评

价的主体

政府及其财政部门。

财政支出绩效评

价的对象

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

财政支出绩效评

价的内容

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财政支出绩效评

价原则

1.经济性:从事某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

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

2.效率性:强调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

产出。

3.效果性: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一项

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和实际取得的成

果之间的关系。

4.公平性

(2)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

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3)指标选择:确定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的关键。

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相关性、经济性、可比性、重要性原

则来确定。

原则含义

相关性指标与部门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

经济性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实

行考评。

可比性相似目的的工作选定共同的指标。

重要性选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考评要求的指标。

第十三章财政收入

考点一:政府收入的分类

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

税收;社会缴款;赠与收入;其他收入。

我国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

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考点二: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

口径类型财政收入内容

最小口径税收收入。

小口径 1.税收收入及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即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收入。不包括政

府债务收入、社会缴款。

2.最为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我国统计年鉴中

对外公布的财政收入即是指这个口径。

中口径公共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大口径全部的政府收入。

考点三:财政集中度与宏观税负

财政集中度,通俗地称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考点四:税收的特征

特征内容

强制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

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是区分税收收入与其他财政

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固定性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及

税率等要素。

考点五:税制要素

税制要素重点内容

纳税人【注】纳税人和负税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课税对象即征税课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课税对象是不同税种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它规定了

政府可以对什么征税。税目代表征税的广度。

税率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税率的高低,体现着征税的深度。

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动

而变动);定额税率(固定税额);累进(退)税率。纳税地点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

一般来说,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二者也可不一致。如与总公

司不在同一地点的分公司的利润在总公司汇总纳

税。

考点六:税收分类

分类标志具体内容

按征税对象的不同1.流转税: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2.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3.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车船税。

4.资源税:包括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

5.行为税: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按计量标准划分1.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

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和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收。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1.价内税是指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

2.价外税是指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加的税收。

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1.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

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即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个

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2.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

的税收,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如流转税(增

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按税收管理

权限和使用

权限分类

①中央税:如消费税、关税。

②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

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③中央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

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考点七: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0 100%税率

考点八:税负转嫁

一、税负转嫁的方式

税负转嫁方

具体含义

前转又称顺

转或向前转

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的

价格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

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前转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

生在流转税上。

后转又称逆

转或向后转

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

低购入商品或者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

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

税负转嫁。

混转也称为

散转

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把

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混

合方式。这种转嫁方式实践中比较常见。

消转纳税人用减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

增利润中得到抵补,通过经营管理、提高劳动

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

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负转嫁形式。

旁转也叫侧

转,

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

者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税收资本化

也称“资本

还原”

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

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的方

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收资本

化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

地交易的课税。

二、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影响因素具体影响

应税商品供给

与需求的弹性

(关键因素)

(1)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税负不容易

转嫁;

(2)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较易转

嫁。

课税商品的性

(1)非生活必需品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2)生活必需品税负容易转嫁。

课税与经济交

易的关系

(1)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

不容易转嫁;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2)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

税,容易转嫁,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

税。

课税范围的大

(1)课税范围越狭窄,税负不容易转嫁;

(2)课税范围越广泛,税负容易转嫁。

商品的竞争程

(1)竞争程度大,税负不容易转嫁。

考点九:国债特征和功能

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

国债功能具体内容

弥补财政

赤字

(1)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

发行国债方式弥补。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

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

的形象描述,该曲线的基本

含义是:保持适度的宏观税

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

一个重要条件。拉弗曲线提

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

区”,要注意涵养税源。

(2)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赤字,产生的副作用较小。筹集建设

资金

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1)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因此有“金边国债”之称。

(2)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流动性强,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

调控宏观

经济

考点十: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一、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具体内容

认购者负担国债发行应考虑债权人的应债能力

债务人负担政府借债应考虑政府的偿债能力,量力而行。纳税人负担国债是一种延期的税收。

代际负担如果国债资金运用不善,或者仅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留给后人的就只是净债务,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

二、国债限度

1.衡量国债绝对规模有三个指标:一是国债余额,即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二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三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2.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

国债相对

规模

具体内容

国债负担率(1)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2)这个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3)一国的GDP值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

(4)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债务依存度(1)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2)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

(3)我国分为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4)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在15%~20%之间。

考点十一:李嘉图等价理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李嘉图认为发行国债会助长政府的浪费心理,认为国债是有害的,反对发行国债。

考点十二:国债制度

一、国债发行制度

1.决定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2.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和“随买”方式。

二、国债偿还制度

我国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三、国债市场制度

国债市场的功能:实现国债的发型和偿还、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

(1)国债发行市场又称国债一级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作为国债发行者的中央政府、发行中介机构和投资购买者。

(2)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指已经发行的国债的交易场所,其基本职能是为国债投资者提供转让变现的机会。

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的国债交易按国债交易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以分为:

①现货交易方式:证券交易中最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②回购交易方式:是指国债的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约定一定期限和价格,将同笔国债再购回的交易活动。

③期货交易方式:以国债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方式。

④期权交易方式:交易双方为限制损失或保障利益而订约,同意在约定时间内,按照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契约中指定的债券,也可以放弃买进或卖出这种债券的交易方式。

考点十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一、政府性债务的类型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

负债

需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

政府或有负债由某一或有事项印发的债务,这种债务

会不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

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

政府来承担。由债务人以自身收入偿

还,正常情况下无需政府承担偿还责

任。

政府负有担保

责任的负债

政府提供担保,当某个被担保人无力偿

还时,政府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

政府可能承担

救助责任的负

政府不负有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

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要给予一

定救助的债务。

二、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1.中央政府实行余额管理。

2.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地方债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

第十四章政府预算

考点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从形式上

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

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

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从内容上

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政府预

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从政治方

面看

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

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

(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

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从本质上

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政府预算需

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

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

考点二:政府预算原则

原则具体内容

完整性原

所有法律准许的政府财政活动,都要在预算中清楚

的列出,不应另设其他财政收支账目;政府所有的

财政活动都不能脱离预算管理,非政府交易活动必

须排除在外。

统一性原

保证整个财政活动的连续性和整体协调性。

可靠性原

也称为“谨慎性”原则,支出预算安排要真实、可

靠,既不能不切实际的把支出盘子打得很大,无法

完成,也不能留下硬缺口,将执行中一定要发生的

支出不列入预算,人为缩小支出规模。

合法性原

政府预算活动的每个环节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

准。这是政府必须对纳税人负责的理念的重要体现。公开性原

年度性原

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历年制和跨年制。

(1)历年制:如中国(2)跨年制:如美国、英国、

日本。

考点三:政府预算的分类

按预算编制形式单式预算这种形式比较简单,便于编制,能

够清晰反映政府收支全貌,有利于

公众监督政府预算的实施。但没有

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经济性质,不

利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深

入分析、管理和监督。

复式预算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

算组成。

①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

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

②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

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便于政府科学安排收支结构,分类

控制预算收支平衡;便于政府灵活

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等手段,对

宏观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增量(基数)

预算

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

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按新预算年

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

定。增量预算保持了财政收支指标

的连续性。

零基预算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

况,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

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

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年度预算预算有效期为一年的政府预算。

多年预算预算有效期为几年(多为三年至五

年)的政府预算。中期预算一般不

具有法律效力,也不需要经过国家

权力机关的批准。

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平衡预算差额预算

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类投入预算用来控制各项支出用途和金额的预

算。

绩效预算用量化绩效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

项计划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

作的情况。

规划项目预

核心是使用成本-效益和成本-有效

性分析。

按预算管理层级分类中央预算地方预算

考点四:我国政府预算职权的划分

机关、部分、单位预算管理职权

立法机关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审查中央和地方

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

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

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

当的决议。

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中央和地方预

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

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等。

各级人民政府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

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

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

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级预算草案、、

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本级决算草案;向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

案的报告;组织本级总预算执行;决定

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监督本级各部门

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和

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关于

预算方面的不恰当的决定和命令。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草案、本级预算的调

整方案、本级决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

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备费动用方

案。

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

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考点五: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的内容

我国完整的政府预算系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基础,能够统筹安排使用的资金,应当纳入公共财政预算。

预算体系具体内容

一般公共

预算

1.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

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

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

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目前我国每年统计公报公布的财政收入、财政

支出、财政赤字的数字,是就一般公共预算而言

的。

政府性基

金预算

1.是指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

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

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

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

1.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

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

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当年预算收入规

模安排,不列赤字。

3.从2010年开始,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交

全国人大审查批准。

社会保障

预算

1.政府通过社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

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

算。2013年正式提交全国人大。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依

法建立,规范统一;二是统筹编制,明确责任;

三是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四是相对独立,有机

衔接;五是收支平衡,留有结余。

3.社会保险基金不能用于平衡一般公共预算,但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及国有资本经营

预算可补助社会保险金。

考点六: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运行的基本规则,是有关政府预算活动的各种法规制度,是纳税人及其国家权力机关控制财政活动的机制。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一般是通过“预算法”的形式予以确定。

预算编

制制度

部门预

算制度

1.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

形式。是以部门为预算主体的综合预

算。

2.部门收入预算编制采用标准收入预

算法。

部门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

①基本支出预算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②项目预算要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排

序。

预算外

资金纳

入预算

管理

从2011年1月1日起,将按预算外资

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

入预算管理。

预算执

行制度

(是预

算实施

的关键

环节)

建立国

库集中

收付制

(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2)规范财政性资金收缴方式。所有

收入通过代理银行直接缴入国库或财

政专户。

(3)改变财政资金分散拨付方式。

实行政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实行集中采购与分

府采购制度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公开招标与非公开招标相结合;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考点七: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一)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二)推进预算、决算公开

(三)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四)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超收收入用于冲减赤字、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如出现短收,通过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削减支出或增列赤字并在经全国人大或常委会批准的国债余额限额内发债平衡;

(五)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六)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

(七)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第十五章财政管理体制

考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1)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2)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考点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及类型

一、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

构的设置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1.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

2.事权或支出划分原则:技术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和受益原则。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1.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2.收入划分原则:恰当原则、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调控功能强、收入份额大、流动性大、收益与负担不直接对应的收入归中央政府)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

付制度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二、类型

财政联邦制模式

(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遵循“州余权主义”原则。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地方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之间没有整

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财政单一制模式

(法英日韩)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低,自主性较小。

考点三: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分税制内容

项目内容

中央固定收入关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消费税。地方固定收入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

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土地增值

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中央和地方共

享收入(同经济

发展直接相关

的主要税种)

增值税、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

税。

(1)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2)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所得税分享改革。

(3)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97%,地方3%。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

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3.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

1.完善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①适度加强中央事权

②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

③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

④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

2.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根据税种属性,遵循公平、便利和效率原则,将收入周期性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较大、易转嫁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

将其余具有明显受益性、区域性特征、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影响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

考点四: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作用: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弥补其收支差额,这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基本作用。

3.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完整性、对称性、科学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法制性。

4.通常情况下,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务、效益外溢事务和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

5.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组成。

(1)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筹安排。(2)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6.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1)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

(2)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第十六章财政政策

考点一:财政政策的功能和目标:

(1)功能:导向、协调、控制、稳定。

(2)目标: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考点二:财政政策的工具(掌握如何使用,关键是理解“花钱”二字)

财政

政策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

需求

(繁荣,少花钱抑制总需

求)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

需求

(萧条,多花钱刺激总需

求)

预算

政策

缩小支出规模、保持预算

盈余。

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

赤字规模。

税收

政策

提高税率、减少税收优惠

来增加税收。

降低税率、增加税收优惠

来减少税收。

公债

政策

增加长期国债、提高利

率。

增加短期国债、降低利

率。

公共

支出

狭义购买性支出:政府进行日常行政事务活动所需要

的商品和劳务支出。

转移性支出: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

出。

政府投资

降低投资支出水平。

提高投资支出水平。 补贴政策

减少财政补贴支出。 增加财政补贴支出。

考点三:财政政策的类型 分类标准 类别

具体内容

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累进所得税;

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相机抉择的财政

政策

主动灵活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

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多花钱)。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小和抑制社会总需求(少花钱)。

中性财政政策

实施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者动态平衡财政政策。

考点四:财政政策乘数

财政政策乘数,是用来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乘数具体包括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财政乘数类型 计算 特点及作用 税收乘数 =税收变动率

国民收入变动率

=b

1b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1、税收乘数为负值,说

明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变动呈反方向变动。 2、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量为税收增

量的b /(1—b)倍。

政府

购买支出乘数

=购买支出变动率

国民收入变动率 =

b

11

边际消费倾向-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正数。说明购买支出增减与国民收入变动呈正方向变动。

(2)政府增加购买性支出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量为支出增量的1/(1—b)倍。

(3)同税收乘数比较,购买性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这说明增加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减税政策。

平衡

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1-b)/(1-b)=1

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如果同时等额增加政府支出,国民收入也会等额增加。这意味着即使实行平衡预算政策,仍具有扩张效应,其效应等于1。

考点五:财政政策时滞

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产生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以及效果时滞。 时滞类型 内容

内在 时滞 认识时滞 主要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的能力。

行政时滞 财政部门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

间。

外在 时滞 决策时滞 财政部门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给立法机关审议通过所需要的时间。

执行时滞 政策议案交付有关单位付诸实施所需要的

时间。

效果时滞 政策正式实施到已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

的时间。

考点六:我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

1.始终把握相机抉择这个财政政策管理的基本要求

2.实现短期调控与长期发展政策的有机结合

3.加强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4.注重国内外政策的协调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

第十七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考点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这种需求是经济需求、有效需求、派生需求和客观需求。

考点二:货币需求理论 (一)传统货币数量说

传统货币数量说 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 MV=PT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

M Y

K ?=π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流动性偏好论) 1.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 交易动机——进行日常交易。

预防动机——应付各种紧急情况。 投机动机——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持有货

币以便从中获利。

2.函数:L= L 1(Y )+ L 2(i )

(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构成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2)投机动机构成投机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

3.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基本假定之上。

(三)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说 弗里德曼现代

货币数量说

(货币需求理论)

P M =f (Yp ;W ;i m ,i b ,i e ;1/p ·dp/dt;μ)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同向)

(2)财富构成: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同向) (3)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反向) (4)其他因素。

考点三: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基本原则: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货币层次。

(2)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 M 0 流通中货币

M 0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个人、机关团体、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持有的硬币和现钞总和(即通常所指的现金)。

M 1(狭义的货币供应量) M 0+银行活期存款 M 1是中央银行重点调控对象。 M 2(广义货币供应量) M 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考点四:社会融资规模

1.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

(即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它既包括实体经济从银行业获得的融资,也包括实体经济从证券业和保险业获得的融资,所以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2.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指标的构成(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保险公司赔偿、贷款公司贷款、投资性房地产)。考点五:货币供给的机制

1.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这样三类因素的制约:

①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

②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

③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3.货币供应量的公式

M=B×k,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K——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

【例题:单选题】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求的影响是()。

A.增加货币需求

B.减少货币需求

C.增加货币供给

D.减少货币供给

【答案】C【解析】通过本题掌握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公式M=B*K 考点六:货币均衡

1.货币均衡的特征: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

(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货币失衡的两种状况

(1)总量性货币失衡:包括两种情况

①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不足的情况,很少出现。

②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供给过多,经常出现。原因很多,如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以融通财政赤字;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不适当的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等。后果之一是引发严重通货膨胀。

(2)结构性货币失衡。

3.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若考虑物价自然上升的因素,流通领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Y′+P′。

考点七:通货膨胀

一、含义:

萨缪尔森: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持续不断的上涨。

马克思: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纸币的过度发行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多种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两点是共同的:

(1)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

(2)物价持续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分类标准具体类别

按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①“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

②“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垄断企业为保证实现其利润目标而操纵的市场、人为抬高产品价格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3.输入型通货膨胀(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4.结构型通货膨胀

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公开型通货膨胀:表现形式是“物价上涨”。

抑制型通货膨胀:表现形式是“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例题:多选题】下列通货膨胀类型中,属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有()。

A.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的通货膨胀

B.消费强劲增长引发的通货膨胀

C.工资和物价螺旋上升引发的通货膨胀

D.进口品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

E.垄断企业人为抬高价格引发的通货膨胀

【答案】AB【解析】通过本题掌握通货膨胀按成因不同所作的分类。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1.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2.主要原因:

(1)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政策。

(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客观需求。其原因包括,财政赤字的压力,社会上过热的经济增长要求,银行自身决策失误等。

3.其他原因:如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综合国际国内一般经验,治理措施主要有紧缩的需求政策和积极的供给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少花钱)

①减少政府支出

②增加税收

③发行公债

紧缩性货币政策

(少给钱)

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提高再贴现率

③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出售有价证券

第十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考点一: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银行的银行和政府

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的主要职能是:

①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②维护金融稳定;③提供金融服务

考点二: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考点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

不以营利为目的以金融调控为己任,稳定货币,促进经济

发展是其宗旨。

不经营一般性银

行业务或非银行

金融业务

不对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

供担保或直接发放贷款,它的业务服务对

象是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

构。

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

考点四: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

具体业务内容

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

发行机构。

对银

行的

业务

集中准备金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

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并通过这部分准备

金来管理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有再抵押贷

款;再贴现;再贷款。

全国清算各商业银行都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

金,并在中央银行开立往来账户,各商

业银行之间可通过该账户办理非现金结

算,此项业务为中央银行的主要中间业

务,并由此使中央银行成为全国金融业

的清算中心。

对政

府的

业务

代理国库

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

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考点五: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

国外资产(外汇、货币黄金)对政府债权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

其他资产储备货币(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发行债券

国外负债

政府存款

自有资金

其他负债

总资产总负债

考点六: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考点七: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

币政策工

具体内容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其缺陷:1.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2.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是一剂“猛药”。

3.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不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再贴现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

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中央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但必须与其他货币政策配合。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选择性货

币政策工

具体内容

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证券市场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

信用控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投机。

3.直接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

利率限制,是最常

使用的直接信用管

制工具。

4.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考点八: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

1.利率:通常指短期的市场利率。

2.货币供应量: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供应量定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3.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4.通货膨胀率

考点九: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传导体系: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

考点十: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稳健适度从紧从紧适度宽松

2.2011-2015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十九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考点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是承担着资金融资职能的企业。(2)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

(3)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广泛,业务种类齐全,是唯一能够吸收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范围窄,经营不完全的信用业务,或不以银行信用方式融通资金。

考点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组织形式

1.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

职能内容

信用中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挥着化货币为资本的作用,是最基本职能。

支付中介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工商企业办理与货币资本有关的技术性业务,如汇兑、非现金结算等。使商业银

行成为企业的总会计、总出纳。

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工具,满足流通界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并使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与吸

收资本的总额而扩张信用。

2.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按机构设置分类单一银行制不设分支机构,美国许多州

立银行。

总分行制设多层分支机构,世界各国

一般都采用这种银行制度。按业务经营范围专业化只经营吸存发贷的传统银

行业务。

综合化可经营所有商业性融资业

务,即全能银行制。

考点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主要业务类型内容

负债业务

(吸收外

来资金)

吸收存款是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主要业务。

借款业务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

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

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将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

商业银行获得收益的主要业务。

票据贴现银行应客户要求,买进未到付款日期

的票据。

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一般排在首位。

投资业务是银行以其资金作为投资而持有各

种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

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不使用自己的资金而为客户办理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也称为无风险业务。

结算业务商业银行将款项从付款单位账户划

转到收款单位账户,从而完成货币收

付,并向委托人收取结算手续费的业

务。

信托业务

租赁业务

代理业务

咨询业务

考点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原则内容

盈利性原则在经营资产业务中,必须获得尽可能高的收益。流动性原则①商业银行必须保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资产或其

他容易变现的资产;

②商业银行取得现款的能力。

安全性原则要能够按期收回本息,特别是要避免本金受损。商业银行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关系。

商业银行的资产盈利性和安全

性也呈负相关关

系。

考点五:存款保险制度

1.被保险的存款既包括人民币存款,也包括外国存款。但不包括:

①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构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不予保险的其他存款

②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以及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存款。

2.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提示】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存款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加起来在50万元以内的,全额赔付,超过50万元的部分,从该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3.存款保险基金的来源及运用

来源运用

①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存款人不交保费)

②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分配的财产

③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获得的收益④其他合法收入①存放中国人民银行

②投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债券及其他高等级债券

③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考点六:金融市场效率及有效市场理论

1.金融市场效率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

(2)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2.有效市场理论

市场有效

具体含义

弱型效率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如价格、交易量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

响。

半强型效率有关证券公开发表

的资料(如公司对外公布的盈利报告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

强型效率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

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资料以及内幕

信息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即证券价

格充分、及时的反映了与证券有关的所有信息。考点七:金融市场结构

1.金融市场的类型

市场类

功能子市场

货币市供应短期货币资金,主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

场要解决短期内资金余缺

的融通问题。

场、短期债券市场

资本市

供应长期货币资金,主

要解决投资方面的资金

需要。

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

场、投资基金市场

2.各子市场的含义及有关内容

子市

含义有关内容

同业

拆借

市场

金融

机构

之间

以货币借贷方式

进行短期资金融

通活动的市场。

有代表性的同业

拆借利率是伦敦

银行同业拆借利

率(LIBOR)

特点:期限短、流动性高、利率敏

感性强和交易方便。同业拆借资

金主要用于弥补短期资金不足、

票据清算的差额以及解决临时性

的资金短缺需求。

票据

市场

以各种票据为媒

体进行资金融通

的市场。

1.银行承

兑汇票是

银行信用

与商业信

用的结

合。商业

票据是以

企业间的

直接信用

作保证。商

业票据是一种短期无担保证券,是

由发行人(一般为信誉高、实力雄

厚的大公司)为了筹措短期资金或

弥补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

资者发行并承诺在将来一定时期

偿付的票据本息的凭证。

2.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由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了吸

引存款而发行的一种不记名的存

款凭证,它是认购人对银行提供的

信用。特点是不记名;属于批发性

质的金融工具、存单的金额由银行

确定,一般都比较大;利率既可固

定,也可浮动。

债券

市场

是发行和买卖债

券的场所,它是

一种直接融资的

市场。既具有货

币市场的属性,

又具有资本市场

的属性。

短期政府

债券具有

违约风险

小、流动

性强、面

额小、收

入免税等

特点,流

动性在货

币市场中

是最高的,

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个

市场的交易。

股票

市场

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股票发行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包括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流通市场的主

要参与者就是投资者群体。

投资

基金

市场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优势主要表现为专家理财。

金融

期货

(期

权)

市场

1.金融期货市场是专门进行金融期货交易的市场。

2.金融期权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合同,

允许买方在交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时间

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利。

第二十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考点一:金融风险的特征及分类

1.金融风险的特征: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2.金融风险的类型

金融风险类型含义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因素(股价、利率、汇率及商品价

格)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

变化。

信用风险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

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风

险。

操作风险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

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风险。

考点二:金融危机的类型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具体内容

债务危机也可称为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发生债务危机的

国家特征:

(1)出口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

(2)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

(3)大多数债务国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

资效益不高,创汇能力低。

货币危机在实行固定汇率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的国家容易出现货币危机。

流动性危机(1)国内流动性危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

还短期债务。当存款者担心存款损失要求银行立

即兑现,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导致

危机爆发。

(2)国际流动性危机

综合性危机现实中的金融危机都是综合性金融危机。

(1)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2)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发生国家的共同特

点是金融体系脆弱。

考点三: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的监管开始的。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公共利益论(1)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

(2)政府对公众要求的一种回应。

保护债权

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金融风险控制论这一理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这种不稳定来源于:银行的高负债经营、借短放长和部分准备金制度。

考点四:金融监管体制的分类

分类标志类别代表国家

监管主体及央行角色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美国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德国

监管客体的

角度

综合监管体制(属于功能性监管)英国

分业监管体制中国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考点五:国际金融监管

一、1988年巴塞尔报告(确认了监督银行资本的可行的统一标准)

项目具体内容

资本组成核心资本

(一级资本)实收资本(普通股)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

附属资本(二级资本)未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券。

风险资产0%、10%、20%、50%和100%

权重

资本标准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过渡期安

二、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以及市场约束的内容,被称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三、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内容具体规定

强化资本充

足率监管标

资本监管在巴塞尔委员会监管框架中长期占

据主导地位,也是本轮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

1.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

(1)普通股充足率为 4.5%,新标实施后为

7%;

(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6%,新标实施后为

8.5%;

(3)总资本充足率为8%,新标实施后为

10.5%;

2.两个超额资本要求

(1)留存超额资本,用于吸收严重经济和金

融衰退给银行体系带来的损失,由普通股构

成,最低要求为2.5%。

(2)反周期超额资本,要求银行在信贷高速

扩张时期积累充足的经济资源,最低要求为

0-2.5%。

引入杠杆率

监管标准

自2011年初按照3%的标准(一级资本/总资

产)开始监控杠杆率的变化。

建立流动性

风险量化监

管标准

1.流动性覆盖率:用于度量短期压力情境下

单个银行流动性状况,目的是提高银行短期

应对流动性中断的弹性。

2.净稳定融资比率:用于度量中长期内银行

解决资金错配的能力,它覆盖整个资产负债

表,目的是激励银行尽量使用稳定的资金来

源。

确定新监管

标准的实施

过渡期

设立为期8年的过渡期。

第二十一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考点一:汇率制度的划分

汇率

制度

类型特征

固定

汇率

金本位制度

(最早出现在

英国)

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特征:

(1)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

(2)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

布雷顿森林

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的人为可调整的固定汇

率制度。特征:

(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

(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3)国际收支的调节。

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

贷资金解决;

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来解决。

浮动

汇率

牙买加体系(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

(2)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

系。

(3)国际收支的调节:经常账户失衡

调节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

际金融市场融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调节等方式进行。

考点二: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

决定一个国家汇率制度的因素有:

(1)经济开放程度

(2)经济规模

(3)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4)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5)相对的通货膨胀率

汇率制度选择因素

倾向固定汇率制度(1)经济开放程度越高;

(2)经济规模越小;

(3)进出口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

家。

倾向浮动汇率制度经济开放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

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

密切、资本流出流入较为客观和频繁,

或国内通货膨胀率与其他主要国家不一

致的国家。

考点三:人民币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的指导下,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考点四:国际储备的构成及作用

一、国际储备的构成

国际储备的构成具体内容

货币性黄金黄金只能算作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

国际储备。

外汇储备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是银

行存款和国库券等。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最

主要的组成部分,在非黄金储备中占比高达

95%以上。

IMF的储备头寸在基金组织的普通账户中会员国可以自由

提取使用的资产,包括会员国向基金组织缴

纳份额中的25%可自由兑换货币(储备档头

寸)和基金组织用去的本币(超储备档头

寸)。

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缴纳的份额

无偿分配的,可供会员国用以归还基金组织

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的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根据一篮子货币定

值。

二、国际储备的作用

1.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2.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三、国际储备的管理

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具体包括:

1.外汇储备总量管理

2.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3.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

对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成为国际储备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国际储备投资战略更多的转向追求高收益的中长期投资。

考点五: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1)确定国际储备资产;(2)确定汇率制度;(3)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考点六:国际主要金融组织(IMF、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

1.IMF和世界银行集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性质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机构世界上最大的多边开发机构,是世界银行集团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机构。

资金来源(1)份额:主要资金来

源,决定成员国在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借

款数量和特别提款权的

分配。

(2)借款。

(1)银行股份

(2)借款

(3)转让债权

(4)业务净收益:都留

作准备金。

贷款

种类

(1)备用安排:又称为

普通贷款,是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最基本、最早设立

的一种贷款;

(2)中期贷款:解决成

员国结构缺陷导致的严

重国际收支问题;

(3)减贫与增长贷款。

世界银行以贷款业务为

主。其中,项目贷款是世

界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

组成部分。

贷款

特点

(1)主要帮助成员国解

决国际收支问题;贷款对

象既包括发展中国家,也

包括陷入债务危机的发

达国家。

(2)有政策条件;

(3)是临时性的。

(1)期限长;

(2)贷款实行浮动利率,

一般低于市场利率;

(3)通常对其资助的项

目只提供货物和服务所

需要的外汇部分;

(4)贷款程序严密,审

批时间长。

世界银行集团的其他机构:

除世界银行外,世界银行集团还包括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

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等机构。

(1)国际开发协会主要是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国家提供长期优

惠贷款。世界银行贷款被称为“硬贷款”,国际开发协会贷款被

称为“软贷款”。

(2)国际金融公司主要通过向低收入国家的生产性企业提供无

需政府担保的贷款和投资。

(3)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世界银行集团最年轻的成员,主要向

外国私人投资者提供的政治风险担保,并通过向成员国政府提供

投资促进服务,加强其吸引外资的能力,从而促使外国直接投资

流入发展中国家。

2.国际清算银行宗旨是:促进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合作,为国际

金融活动提供额外的便利,并在国际清算中充当受托人或代理

人。

考点七:人民币跨境使用

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指居民(境内机构、境内个人)和非居民(境

外机构、境外个人)之间以人民币开展的或用人民币结算的各类

跨境业务。其业务类型包括:

1.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

3.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

4.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

5.跨境人民币证券投融资

6.双边货币合作

第四部分统计

第二十二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考点一:统计学的两大分支及各自的内容

统计学的两大分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类型主要考点

描述

统计

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方法。其内容包括:

1.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数据;

2.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3.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特征。

推断

统计

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其内

容包括:

1.参数估计: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2.假设检验: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对总体假设是否成立。

考点二:变量及数据

1.变量: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它是相对于常数而言的。

常数只有一个固定取值,变量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取值。

分类

定量变量(数量变

量)

变量的取值是数量。如企业销售额、注册

员工数。

定性

变量

分类变量变量的取值是类别。如企业所属行业、员

工性别。

顺序变量变量的取值是类别且有顺序。如员工受教

育水平。

2.数据:数据是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数据可以是数值、

文字或者图像等形式。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是对定量变量的观测结果,其取值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如企业的销售额是1000万元。

分类数据分类变量的观测结果,表现为类别,一般用文字来表述,也可用数字描述。如,用1表示男性,2表示女

性。

顺序数据顺序变量的观测结果,表现为类别,一般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数字描述。如用1表示硕士及以上,2表示本

科,3表示大专及以下。

考点三:数据的来源

分类类别内容

按收集方法观测数据通过直接调查或测量而收集的数据。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施加任何人为控制因

素的条件下得到的。几乎所有与社会经济

现象有关的统计数据都是观测数据,如

GDP、CPI、房价等。

实验数据通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以及其所处的实验环境收集到的数据。如,一种新产品

使用寿命的数据,一种新药疗效的数据。

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大多都是实验数据。

按来源一手数据来源于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直接来源。其来源

主要有:调查或观察;实验。

二手数据来源于别人的调查或实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间接来源。

考点四: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种类

种类具体内容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非全面调查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

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连续调查如工厂的产品生产、原材料的投

入、能源的消耗、人口的出生、死

亡等。

不连续调查如生产设备拥有量、耕地面积等。

2.统计调查方式

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调查方式含义主要考点

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

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

查,主要用于收集处于

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

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者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一般比较准确。

4.使用范围比较窄。

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

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

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

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

体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

查。1.经济性(最显著的优点)2.时效性强

3.适应面广

4.准确性高

重点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

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

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

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

总体中占绝大比重。(1)为了及时了解全国

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

势,就可以对全国的35

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

价的变化进行调查就是

重点调查。

(2)要及时了解全国工

业企业的增加值和资产

总额情况,只需对全国

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重

点调查即可。

(3)国家统计局的全国

5000家工业企业联网直

报制度属于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

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

行的调查。

作用:弥补全面调查的

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

真实性。

第二十三章描述统计

考点一:集中趋势的测度

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

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计算备注

数据组中所有数

值的总和除以该

组数值的个数

(1)它是集中趋势中最主要的测度值。

(2)均值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但

不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3)均值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4)能够充分利用数据的全部信息。

一组数据按从小

到大或从大到小

的顺序进行排

列,位置居中的

数值。

(1)适用于顺序数据,也适用于数值

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

(2)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

(3)没有充分利用数据的全部信息,

稳定性差于均值,但优于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

次数最多的变量

值。

(1)适于描述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2)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没有充分利用数据的全部信息,

缺乏稳定性,而且可能不唯一。(有些

情况下可能出现双众数、多众数或者没

有众数,难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指标适用数据类型是否受极端值影响

众数分类数据、顺序数据不受

中位数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不受

均值数值型数据受

考点二:离散程度的测度值

方差数据组中各数值与

其均值离差平方的

平均数。

方差越小,说明数据值与均

值的平均距离越小,均值的

代表性越好。

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不仅能度量数值与均值的平

均距离,还与原始数值具有

相同的计量单位。

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值与

均值的平均距离越小,均值

的代表性越好。

离散系

数(变异

系数,标

准差系

数)

标准差与均值的比

值。

离散系数消除了测度单位和

观测值水平不同的影响,因

而可以直接用来比较变量的

离散程度。

考点三:分布形态的测度

分布形态的测度指标包括偏态系数和标准分数。

一、偏态系数

项目主要内容

偏态系数测度数据分布偏度的统计量,取决于离差三次方的

平均数与标准差三次方的比值。

偏态系数

的取值

等于0 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

偏态系数>0 分布为右偏。

1.取值在0和0.5之间,轻度右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 金融监管属于管制的范畴。管制(Regulation)一般是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本文所说的金融监管,倾向于一般意义上的管制定义,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2.依法监管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金融监管机构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 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涵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计任何手段的恶劣竞争,避免出现危及银行体系安全稳定的行为。 6.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指金融监管要做到使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相统一,以及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相统一。 (四)金融监管的作用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持社会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第二,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第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第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五,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金融机构个体的盲目经营行为。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真题版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经济基础》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会使预算线() A. 向上平移 B. 向右平移 C. 向左平移 D. 向下旋转 2.下列经济业务中,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的是() A.企业取得银行贷款 B.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现金 C.股东投入资本 D.企业销售商品取得现金 3.从某单位所有在职员工中,随机抽取300人进行抽样调查,来研究该单位在职员工中亚健康人员占比情况,该项调查的总体是() A.随机抽取的300名在职员工 B.该单位所有在职员工 C.该单位所有亚健康在职员工 D.被调查的300名在职员工中的亚健康员工 4.关于政府多年预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编制多年预算,一般采取逐年递推或滚动的形式 B.多年预算必须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 C.多年预算一般具有法律效力 D.多年预算每3到5年编制一次 5.在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中,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的过程属于资金循环中的()过程。 A.生产 B.供应 C.销售 D.投入 6.按照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划分,现代会计可分为()。

A.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B.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 C.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 D.行政会计与企业会计 7.就生产者或销售者而言,如果想通过降低其生产或销售的某种商品的价格来增加其总销售收入,那么其生产或销售的该种商品的()。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大于1 B.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等于1 C.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应等于1 D.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应大于1 中级经济师考试题目8.若要定量研究边际消费倾向,并预测一定收入条件下的人均消费金额,使用的统计方法是()。 A.相关分析 B.平台分析 C.回归分析 D.描述分析 9.甲向乙借了300元钱,同时甲又为乙修好了笔记本电脑,修理费恰好是300元,则甲乙之间的债权债务可以()。 A.抵销 B.提存 C.混同 D.免除 10.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能够可靠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在会计上称为()。 A.利润 B.价格 C.投资 D.费用 11.关于扣缴义务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人不能成为扣缴义务人

2016年经济师考试《初级金融》练习题及答案(15)含答案

2016年经济师考试《初级金融》练习题及答案(15)含答案 ◆ (D)又称柜台市场,是分布广泛的证券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组成的交易市场。 A、第三市场 B、第二市场 C、无形市场 D、店头市场 标准答案:d ◆ (D)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区域性银行 A、中外合资银行 B、侨资银行

C、外资银行 D、城市商业银行 标准答案:d ◆付款人按照票面记载事项做出保证到期无条件兑付款项的表示,即票据的(B) A、发行 B、承兑 C、贴现 D、再贴现 标准答案:b ◆ 证券发行者自己组织销售的证券发行方式是(A) A、直接发行

B、间接发行 C、代理发行 D、公开发行 标准答案:a ◆ 对股东不加以特别的限制而享有平等权利,并随公司利润大小而取得相应收益的股票称为(A) A、普通股 B、优先股 C、上市股 D、社会公众股 标准答案:a

◆ ( )又称柜台市场,是分布广泛的证券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组成的交易市场。 A、第三市场 B、第二市场 C、无形市场 D、店头市场 标准答案:d ◆金融机构的债务资本称为(B) A、一级资本 B、二级资本 C、产权资本 D、核心资本

标准答案:b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C) A、50% B、80% C、100% D、120% 标准答案:c ◆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C) A、50% B、80% C、100%

D、120% 标准答案:c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D) A、主动负债 B、资产负债 C、借入负债 D、被动负债 标准答案:d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章节重点总结 表格版 【呕心沥血

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市场决定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 ⑤互补品的价格需求因素 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第一章 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含义 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市决定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期供给因素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场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需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求含义目的影响 后果措施均衡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短缺变相涨价行政措施供价格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市场过剩变相降价政府收购给公式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 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需求价格弹①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均 基本类型性 Ed1 不变衡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弹 需求交叉弹定义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价性性基本类型①Ed>0 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d<0 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d0 无关系格需求收入弹基本①E1 ②E>1 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 必需品即需求数性类型 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 低档品供给价格弹基本类型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 性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效用基数效用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两者 是否可加理论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区别总消费者偏好 ①完备性 A>B;A<B;AB②可传递性 A>B;B>C;所以 A>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无差异第二章含义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 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消影响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预算费约束变动特性者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行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理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均衡和收入效应论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完整题库500题含答案

2019最新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题库 5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瓦格纳关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的观点是()。 A.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B.非均衡增长理论 C.政府活动扩法则 D.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正确答案:C 2.我国的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等课税项目采用的是()的形式。 A.从价税 B.从量税 C.营业税n增值税 正确答案:B 3.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财政资金支付,这种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是()。 A.财政预算 B.财政收入 C.财政支出 D.财政分配 正确答案:C 4.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 A.国民总收入 B.政府的举债规模 C.公众的财富总量 D.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 正确答案:D

5.进步部门与非进步部门的差异来自()。 A.机器设备和劳动投入不同 B.机器设备和资金投入不同 C.技术和劳动发挥的作用不同 D.市场发挥的作用不同 正确答案:C 6.下列财政支出分类方法中,能够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反映的是()。 A.按政府职能分类 B.按支出使用部门分类 C.按支出经济分类 D.按支出能否直接得到价值补偿分类 正确答案:C 7.()认为财政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A.皮考克 B.瓦格纳 C.斯曼 D.鲍莫尔 正确答案:B 8.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仅扮演中介者的角色,依法向受益对象拨付财政资金但并不要求获得相应的物品与劳务。 A.转移性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管理支出 D.经济管理支出 正确答案:A 9.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是阻碍()的关键因素。 A.联合融资

2016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麦克利兰三重需要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管理上过分提高的人常常勇于挑战自我,选择高风险的目标 B.成就需要高的人常常勇于挑战自我,选择高风险的目标 C.成就需要高的人通常只关心自己的工作业绩,单不一定能使别人干得出色,所以并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D.权利需要高的人喜欢竞争,希望通过出色的成绩来匹配他们渴望的地位 【答案】B 2.“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对低层次需要的欲望就会加强”,这一说法代表的观点属于。()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B.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C.奥尔德佛的“挫折—退化”观点 D.麦克利兰的三重需要理论 【答案】C 3.关于领导者技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领导者不一定需要熟练掌握他所管理的团队的技能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大 B.管理层级越高,越需要制定长期计划,工作中概念技能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大 C.组织中较低层次的领导只要带领下属完成工作目标即可,不需要人际技能 D.领导技能可以通过培训,工作设计,行为管理等组织行为来发展 【答案】C 4.费德勒的权变理论认为,领导者与情境因素之间是否搭配,对团队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费德勒提出的情境因素中不包括()。 A.领导与下属关系 B.工作结构 C.职权 D.工作环境 【答案】D 5.小张发现,他的领导在做决策时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与尽可能多的人进行讨论,而且擅长使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决策风格属于()。 A.概念型 B.指导型 C.分析型 D.行为型 【答案】A 6.组织结构设计的特征因素不包括() A.关键职能

2016年经济师考试《初级财税经济》提分习题(16)含答案

2016年经济师考试《初级财税经济》提分习题(16)含答案 1.在封建制国家中,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田赋捐税收入 B.官产收入 C.专卖收入 D.特许权收入 2.国家预算产生于()。 A.奴隶社会末期 B.资本主义社会中期 C.封建社会末期 D.社会主义社会

3.提出税收应坚持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马歇尔 B.亚当·斯密 C.凯恩斯 D.弗里德曼 4.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 A.C+V B.C+V+M C.V D.M

5.财政直接调节居民收入水平,除运用税收手段外,还使用()。 A.利率手段 B.平价政策 C.投资手段 D.转移支付 6.我国财政用于各项事业费支出中数额最大的一项是()。 A.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B.地质勘探费 C.工、交、商业等部门事业费 D.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7.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A.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支出 C.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支出 D.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8.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应按照科学的支出顺序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相应的支出原则是()。 A.量入为出原则 B.量出为入原则 C.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 D.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支出的增长与GDP的增长呈现的关系是()。

A.行政支出的增长超过GDP的增长水平 B.行政支出的增长低于GDP的增长水平 C.行政支出与GDP的增长同步 D.GDP增长,而行政支出下降 10.下面关于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表述与现实情况不符的是()。 A.行政支出增长率超过同期的财政收入的增长率 B.人员经费中的工资增长速度突出 C.离退休费用占行政费支出比例提高 D.公用经费中修缮费的比重不断上升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D

2012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中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具体由企业总体战略、企业业务战略和( )组成。 A.企业竞争战略 B.企业事业部战略经济师报名时间 C.企业发展战略 D.企业职能战略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企业战略三个层次: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 2.企业战略从基层单位自下而上产生,并加以推进和实施,这种战略实施模式为()模式。 A.指挥型 B.转化型 C.增长型 D.合作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增长型模式的特点是自下而上 3.利润计划罗盘是罗伯特.西蒙斯提出的以后总基于企业战略的业绩绩效模式,其构成为利润轮盘、现金轮盘和()。 A.资产轮盘 B.负债轮盘 C.销售利润率轮盘 D.净资产收益率轮盘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利润计划轮盘包括利润轮盘、现金轮盘和净资产收益率轮盘 4.根据迈克.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五种竞争力量,分别是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谈判能力和()。 A. 供应者的谈判能力 B. 生产者的谈判能力 C. 销售者的谈判能力 D. 使用者的谈判能力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五力竞争模型包括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的谈判力和供应商的谈判力 5.某行业的市场趋于饱和,内部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小企业逐步被淘汰,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按照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该行业处于()。 A. 形成期经济师教材 B. 成长期 C. 成熟期

D. 衰退期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成熟期的特点: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小企业遭到淘汰。[Page] 6.为了扭转亏损,某家电生产企业将旗下的洗衣机事业部整体出售,这一做法表明该企业采取的战略是()。 A. 放弃战略 B. 暂停战略 C. 转向战略 D. 清算战略 参考答案:A经济师考试 参考解析:只把某一个事业部出售而不是整体出售叫做放弃战略 7. 在造船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某造船厂除仍承接鸳鸯石油运输船的生产业务外,开始承接建筑工程和石油勘探设备的钢结构加工业务,这一做法表明该造船厂实施的是()战略。 A. 水平多元化 B. 垂直多元化 C. 同心型多元化 D. 非相关多元化经济师论坛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同心多元化,都是服务的石油这个行业,以石油这个行业为核心。 8.在公司制企业中,作为股东会议的常设权力机构,代表股东利益进行重大决策的是( )。 A. 董事会 B. 监事会 C. 经理 D. 工会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董事会是法定常设机构,代表股东进行决策 9.根据我国公司法,参加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活动并对公司设立承担责任的主体称为( )。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合伙人 D. 发起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考察发起人股东的含义,承担设立责任 10.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 )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 A. 个人资产

2016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考试试题

2016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考试考题及答案 1.某化妆品企业为了扩大产品的销量,拟定了新的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从企业战略层次分析,该企业的此项战略属于()。 2.A.企业总体战略 3.B.企业紧缩战略 4.C.企业稳定战略 5.D.企业职能战略 6.答案:D 7.2.企业高层领导决定企业战略,并强制下级管理人员实施,这种战略实施模式为()模式。 8.A.指挥型 9.B.转化型 10.C.增长型 11.D.合作型 12.答案:A 13.3.下列企业活动中,属于价值链主体活动的是() 14.A.生产加工 15.B.企业基本职能管理 16.C.技术开发 17.D.采购 18.答案:A 19. 20.4.某型号智能手表的业务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都低,表示该智能手表处于波士顿矩阵图的() 21.A.幼童区 22.B.明星区 23.C.瘦狗区 24.D.金牛区

25.答案:C 26.5.某自行车生产企业为提高主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大营销宣传,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发现潜在顾客,提高产品销售额。该企业采取的成长战略是() 27.A.市场开发战略 28.B.新产品开发战略 29.C.产品渗透战略 30.D.成本领先战略 31.答案:C 32.6.某餐饮企业通过连锁加盟方式与多家餐饮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该战略联盟属于() 33.A.技术开发与研究联盟 34.B.营销联盟 35.C.产品联盟 36.D.产品协调联盟 37.答案:B 38. 39.7.关于企业经营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40.A.企业经营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41.B.企业经营决策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42.C.决策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 43.D.决策树经营法适用于明确型企业经营决策 44.答案:D 45.8.根据我国公司法,关于发起人股东的说法,错误的是() 46.A.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必须一半以上在中国有住所 47.B.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 48.C.自然人发起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9.D.发起人对设立行为产产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50.答案:B 51.9.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

2016初级农业经济师考试多选题答案含答案

2016初级农业经济师考试多选题答案含答案 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错选或少选本题不得分) 61、农产品的特点包括_______。 A.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 B.在时间上具有分散性 C.同一品种农产品质量差异很大 D.具有作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双重用途 E.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相一致 62、农产品市场具有其本身的特点,下面属于农产品市场特点的是_______。 A.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 B.农产品的生产较为集中 C.农产品的流通费用较高 D.农产品上市的季节性较强 E.以上都是 63、按照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划分,农产品市场可分为_______。

A.超供市场 B.超需市场 C.买方市场 D.卖方市场 64、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应该具备的特点是_______。 A.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 B.农业生态系统应具有高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效率 C.农业生态系统应保持物质和能量的封闭自我循环 D.农业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应有一定的抗逆性 E.以上都不对 65、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有_______。 A.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B.合理利用,逐步改善自然条件 C.重视智力的开发和利用 D.增加劳动力的投入 E.以上都正确 66、农业布局的指标包括_______及其分布等。 A.播种面积结构 B.农业总产值

C.化肥总量 D.商品产值结构 6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 A.我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今后都必须走增加投资、提高产量的道路 B.我国粮食与林牧副渔各业产品均呈供不应求状态,都要求加快建设发展 C.为了增加收入,应该相应减少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 D.解决粮食作物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问题,必须围绕播种面积和投资制定对策 68、农民负担是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和收益分配过程中,所承担向国家、集体及社会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缴纳的_______。 A.集资 B.财务 C.税费 D.担负活劳动 69、统计研究的专门方法有_______。 A.大量观察法 B.综合指标法

2018新大纲中级经济师金融各章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考点一】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主体:常考点 金融市场主体是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参与者: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 在金融市场上,市场主体具有决定意义:主体的数量决定工具的数量和种类,进而决定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1.家庭:主要的资金供应者,也会成为需求者(购房、购车) 2.企业 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是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 衍生品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主体 3.政府: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暂时的资金供应者 4.金融机构: 最活跃的交易者,扮演多重角色 ●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渠道 ●充当资金供给者、需求者和中介等多重角色 金融机构作为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支配作用 5.金融调控及监管机构:特殊 重要的交易主体: 最后贷款人:资金的供给者 公开市场操作:参与金融交易,影响价格 (二)金融市场客体即金融工具: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1.金融工具的分类 期限不同:货币市场工具(一年以内)、资本市场工具 性质不同:债权凭证、所有权凭证 与实际金融活动的关系:原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 2.金融工具的性质:常考点 第一,期限性 第二,流动性,金融工具在市场上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注意两点:一是能否迅速变现;二是变现时损失的大小 第三,收益性: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或利息,二是买卖差价 第四,风险性:预定收益及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来源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一般而言,金融工具的期限性、收益性与风险性绑定在一起,彼此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它们都与流动性负相关。 (三)金融市场价格 金融市场主体与客体两个要素为最基本要素,是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 【考点二】金融市场的类型 (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 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二)按交易中介划分:常考点 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者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市场,如政府、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 间接金融市场:以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二者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有中介机构参与,而在于中介机构在交易中的地位和性质。(直接金融市场中也有中介:信息中介、服务中介) (三)按照交易性质划分 1.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2.流通市场的两种形态: 固定场所:证券交易所,流通市场的核心 场外交易市场:活跃的发展趋势 3.发行市场是前提和基础,流通市场提供流动性,是发行市场的补充。 (四)按照有无固定场所划分: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 (五)按照交易期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六)按照地域范围:国内金融市场(本币计价,全国性、地区性)和国际金融市场(大多是无形市场) (七)按照成交与定价方式: 公开市场:一般在证券交易所进行 议价市场:没有固定场所 (八)按照交割时间:即期市场与远期市场 【考点三】货币市场及其构成 (一)概述:常考点 货币市场的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工具具有“准货币性质”: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 (二)同业拆借市场特点:常考点 1.期限短:以隔夜头寸拆借为主 2.参与者广泛: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介机构 3.拆借的是超额准备金 4.信用拆借 (三)回购协议市场:常考点 1、回购协议: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订的、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市场活动由回购和逆回购组成。 表面是证券买卖,实质是以证券为质押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 回购方向:先卖出,再购回(买入) 卖出价格小于购回价格,差额是借款的利息 2、回购标的物:国库券或其他有担保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四)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是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的信用凭证。发行期限短、面额较大,绝大部分在一级市场交易。理想的货币市场工具 (五)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最受欢迎的短期融资工具 一级市场行为:出票和承兑;二级市场行为:贴现与再贴现(六)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七)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常考点

中级经济师考试报考指南完整版

中级经济师考试报考指南完整版 考试简介 2013年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介 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经济专业初级资格、经济专业中级资格。参加考试并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由人事部统一发放合格证书。 1993年1月,人事部下发了《人事部关于印发<经济专业专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人职发[1993]1号),决定在经济专业人员中实行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考试工作由人事部和部分专业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由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负责。 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11月初。原则上只在地级以上城市设置考场,必要时可在县设置考场。 考试科目 2013年经济师考试科目 初级和中级均2个科目,具体是: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经济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注: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商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房地产、旅游、建筑等12个专业。 考试时间 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日期一般设在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分在两个半天进行,考试时间均为2.5小时。 2013年经济师考试定于11月2日举行,具体考试时间如下: 上午9∶00-11∶30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

下午2∶00-4∶30经济基础知识(初、中级) 报考条件 初、中级经济师报考条件: (一)报考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须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二)报考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六年。 2、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四年。 3、获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二年。 4、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 5、获博士学位。 (三)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取得正规学历前后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年限计算时间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 (四)按照原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的规定,对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可由学校统一持能够证明考生本人在考试年度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报考经济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 报名时间 经济师考试报名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至7月份进行,各地具体报名时间不一,可登陆当地人事考试中心网站查询报名通知。 报名流程 第一步:阅读报名文件查看报考条件 第二步:登录报名系统填写个人信息 第三步:再次登陆报名系统查看审核结果。 成绩查询 根据往年情况经济师考试成绩一般会在考后两个月内公布(次年1月中旬),有些较慢

2016年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

2016年中级经济师《中级财税》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解决市场失灵问题,采取的方式是()。 A.企业采取自我约束方式 B.政府采取非市场方式 C.个人采取自我约束方式 D.政府采取市场方式 【答案】B 【解析】市场失灵问题,个人和经济组织是无能为力的,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介入,用非市场方式解决市场失灵。 2.财政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是()。 A.实现社会财富在地区之间的合理分配 B.实现社会财富在居民之间的公平分配 C.实现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合理分配 D.实现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 【答案】B 【解析】财政收入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 3.财政的可控制支出是()。 A.债务利息支出 B.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失业救济支出 【答案】B 【解析】按照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财政支出分为可控制支出和不可控制支出。不可控制支出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国家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个人享受的最低收入保障和社会保障。如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生活补贴,另一类是政府遗留义务和以前年度设置的固定支出项目,如债务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补贴。 4.关于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是由政府活动不断扩张导致的 B."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认为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增长是同步的 C.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支出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 D.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是社会福利 【答案】d 【解析】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将经济的发展划分为早期、中期、成熟期等几个阶段,用经济发展阶段论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1)早期阶段:政府投资一般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这一阶段公共部门须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基础设施。 (2)中期阶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3)成熟阶段:公共支出逐步转向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使得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甚至快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5.关于"公共劳务"收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通过制定价格,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B.政府通过制定收费标准来达到对财政支出备选方案的筛选,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C.高价政策可以抑制消费

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仿真试题及答案五含答案

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仿真试题及答案五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纳税人进口货物,其组成计税价格为()。 A、关税完税价格 B、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C、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D、关税完税价格+消费税 2、下列情形中,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行税额的是()。 A、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 B、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 C、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

D、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款 3、根据现行消费税条例,不属于消费税纳税人的是()。 A、卷烟批发企业 B、金银首饰零售店 C、化妆品专卖店 D、进口轿车的贸易公司 4、关于酒的适用税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外购酒精生产的白酒,酒精原材料无法确定的,按粮食白酒税率征税 B、外购两种以上酒精生产的白酒,按平均税率征税 C、对用粮食和薯类、糠麸等多种原料混合生产的白酒,一律按照粮食白酒的税率征税

D、对用薯类和粮食以外的其他原料混合生产的白酒,一律按薯类白酒的税率征税 5、关于应税消费品纳税期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纳税人以1个月或以1个季度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 B、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 C、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1个季度 D、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一期纳税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 6、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本期将一批自产A产品用于本企业基本建设,无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该产品既征增值税又征消费税,已知其成本价为10000元,成本利润率为8%,消费税税率为10%,产品已转移使用。该公司自用产品应缴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导语】在每一次发奋努力之后,必然有加倍的奖赏等待着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拿到经济师证书绝对没问题。 2020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需求的含义 需求的含义 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注意:需求D---买家,消费者角度 供给S---卖家,厂商角度 1.需求的两个构成要素: 2.市场需求: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2020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影响需求的因素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注意:需求D---买家,消费者角度;供给S---卖家,厂商角度。 1.供给的两个构成要素: 2.市场供给: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厂商

3.供给函数:各影响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Qs=Qs(p)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发生变化,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Qd=Qd(p) 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我们把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1. 供给数量变动: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供给数量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变动,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是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 供给变动: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如生产成本的变动等)所引起的供给变动。 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中级经济师年度考试《金融专业》试题(doc 12页)

中级经济师年度考试《金融专业》试题(doc 12页)

../temp/...../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Shop/43.shtml

5.收购黄金外汇是中央的基本业务。如果黄金收购量大于销售量,基础货币量()。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不确定 6.倡导“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是()。 A.货币学派 B.银行学派 C.凯恩斯学派 D.合理预期学派 7.在项目融资的贷款协议中,贷款的完全追索权一般发生在()阶段。 A.项目论证 B.项目开发建设 C.项目转让 D.项目经营 8.下列关于项目融资的有限追索权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时间上的有限性 B.资金使用上的有限性 C.金额上的有限性 D.对象上的有限性 9.下列各项中,不适合项目融资的是()。 A.收费公路项目 B.能源开发项目 C.汽车组装项目 D.污水处理项目 10.证券化是指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越来越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融资的过程,最初证券化就是指()。A.MBS B.ABS C.融资证券化 D.资产证券化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考试试题

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 业考试试题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考试考题及答案 1.某化妆品企业为了扩大产品的销量,拟定了新的市场营销策略,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从企业战略层次分析,该企业的此项战略属于()。 2.A.企业总体战略 3.B.企业紧缩战略 4.C.企业稳定战略 5.D.企业职能战略 6.答案:D 7.2.企业高层领导决定企业战略,并强制下级管理人员实施,这种战略实施模式为()模式。 8.A.指挥型 9.B.转化型 10.C.增长型 11.D.合作型 12.答案:A 13.3.下列企业活动中,属于价值链主体活动的是() 14.A.生产加工 15.B.企业基本职能管理 16.C.技术开发 17.D.采购 18.答案:A

19. 20.4.某型号智能手表的业务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都低,表示该智能手表处于波士顿矩阵图的() 21.A.幼童区 22.B.明星区 23.C.瘦狗区 24.D.金牛区 25.答案:C 26.5.某自行车生产企业为提高主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大营销宣传,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发现潜在顾客,提高产品销售额。该企业采取的成长战略是() 27.A.市场开发战略 28.B.新产品开发战略 29.C.产品渗透战略 30.D.成本领先战略 31.答案:C 32.6.某餐饮企业通过连锁加盟方式与多家餐饮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该战略联盟属于() 33.A.技术开发与研究联盟 34.B.营销联盟 35.C.产品联盟 36.D.产品协调联盟

37.答案:B 38. 39.7.关于企业经营决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40.A.企业经营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41.B.企业经营决策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42.C.决策者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主体 43.D.决策树经营法适用于明确型企业经营决策 44.答案:D 45.8.根据我国公司法,关于发起人股东的说法,错误的是() 46.A.股份公司的发起人必须一半以上在中国有住所 47.B.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 48.C.自然人发起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49.D.发起人对设立行为产产生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50.答案:B 51.9.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为限,对公司负有限责任。 52.A.个人资产 53.B.家庭资产 54.C.实缴的出资额 55.D.认缴的出资额 56.答案:D 57.10.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由15名董事组成,根据我国公司法,该公司董事会的决议必须至少由()名董事才能生效。

2016初级保险经济师课后练习题答案(1)含答案

2016初级保险经济师课后练习题答案(1)含答案 1、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致使对方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称为( ) A责任风险B投机风险C信用风险D动态风险 2、在一次火箭发射中,因发射当天遇到恶劣的天气导致火箭发射失败,引起火箭发射失败的风险因素( ) A火箭设计没有达到技术要求B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C发射当天遇到的恶劣天气D火箭坠毁损失 3、在保险风险管理和实务中,风险单位是指( ) A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范围 B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额度 C保险公司同意承保的保险标准

D风险大小的计量方式 4、根据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 A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B风险评价设计保险方案 C设计保险方案、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D设计保险方案、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5、企业或单位自我承受风险损害后果的风险管理方法被称为( ) A避免B预防C抑制D自留 6、在风险管理中,通常将损失分为四类具体的形式,分别为( ) A间接损失、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财产损失 B实质损失、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

C实质损失、间接损失、精神损失和财产损失 D间接损失、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 7、在汽车刹车失灵酿成车祸而大致车毁人亡的事件中,属于风险因素的是( ) A刹车失灵B车祸C车辆毁坏D人员伤亡 8、在风险管理发展过程中,像安全工程法律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系统等风险防范手段的出现意味着( ) A巨灾事故频发B出现了一些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联合体 C巴西与其他风险管理组织行为融合D许多国家政府介入风险管理领域 9、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政府介入了风险管理领域,其原因是( ) A商业保险承保利润的不断下降

2019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

第三章 供给价格弹性公式: 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效用 理论 无差异 曲线 基数效用 序数效用 消费者偏好 含义 特征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 两者 区别 是否可加总 ①完备性A> B; A V B; A=B②可传递性A> B; B> C;所以A> 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 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 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即斜率,随商品消费量增加, 为获得一种产品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另外一种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少,是递减 的。 消费者行为分析 生产和成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 减规律 lun 预算 约束 消费者 均衡和 需求曲 线 影响因素 变动特性 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 两种效应 企业形成的理论 生产函 数和生 产曲线 生产 生产函数 生产曲线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岀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出来。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总效应 总产量 平均产量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在实 际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变动方向总是反方向的 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低档商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正常商品需求曲线更平缓 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类型;长期行为都是可变;不可变时,短期行为在技术 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