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外传感器参数

红外传感器参数

红外传感器参数
红外传感器参数

1、组成:红外线传感器包括光学系统、检测元件和转换电路。

2、分类:光学系统按结构不同可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类。检测元件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敏检测元件和光电检测元件。热敏元件应用最多的是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受到红外线辐射时温度升高,电阻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信号输出。光电检测元件常用的是光敏元件,通常由硫化铅、硒化铅、砷化铟、砷化锑、碲镉汞三元合金、锗及硅掺杂等材料制成。(1)红外线传感器依动作可分为: 1) 将红外线一部份变换为热,藉热取出电阻值变化及电动势等输出信号之热型。

2) 利用半导体迁徙现象吸收能量差之光电效果及利用因PN 接合之光电动势效果的量子型。热型的现象俗称为焦热效应。

(2)按照功能能够分成五类:

1)辐射计,用于辐射和光谱测量; 2)搜索和跟踪系统,用于搜索和跟踪红外目标,确定其空间位置并对它的运动进行跟踪; 3)热成像系统,可产生整个目标红外辐射的分布图象; 4)红外测距和通信系统; 5)混合系统,是指以各类系统中的两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三、红外传感器主要物理量

(1)响应率

谓红外探测器的响应率就是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的红外辐射功率之比。

(2) 响应波长范围红外探测器的响应率与入射辐射的波长有一定的关系,热敏红外探测器响应率r与波长λ无关。光λp对应响应峰值rp,rp /2于对应为截止波长λc。

(3) 噪声等效功率(NEP) 若投射到探测器上的红外辐射功率所产生的输出电压正好等于探测器本身的噪声电压,这个辐射功率就叫做噪声等效功率(NEP)。噪声等效功率是一个可测量的量。设入射辐射的功率为P,测得的输出电压为U0,然后除去辐射源,测得探测器的噪声电压为UN,则按比例计算,要使U0=UN,的辐射功率为

(4) 探测率经过分析,发现NEP与检测元件的面积S和放大器带宽Δf 乘积的平方根成正比,比例系数的倒数称为探测率D*。即 D*实质上就是当探测器的敏感元件具有单位面积、放大器的带宽为lHz时的辐射所获得的信噪比。

(5)响应时间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就是加入或去掉辐射源的响应速度响应时间,而且加入或去掉辐射源的响应速度响应时间相等。红外探测器的响应时间是比较短的。

工作原理: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1)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泥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被动红外探头,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5)菲泥尔滤光片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焦距(感应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监控视场,视场越多,控制越严密。

红外参数: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常用型号目前常用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型号主要有P228、LHl958、LHI954、RE200B、KDS209、PIS209、LHI878、PD632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通常采用3引脚金属封装,各引脚分别为电源供电端(内部开关管D极,DRAIN)、信号输出端(内部开关管S 极,SOURCE)、接地端(GROUND)。常见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外形如图2所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主要参数: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主要工作参数有: 工作电压:常用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工作电压范围为3~15V; 工作波长:通常为~14 μ m; 源极电压:通常为~,R=47kΩ; 输出信号电压:通常大于;

检测距离:常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距离约为6~10m;水平角度:约为120°;工作温度范围:-10℃~+40℃

硬件连接原理图:

其中信号检测电路为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体靠近,靠近则发出高电平,报警否则为低电平软件流程图:

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测速机的简易设计

光电传感器——基于红外反射式的测速机

引言 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测量转速的场合。转速是电动机极为重要的一个状态参数,在很多运动系统的测控中,都需要对电机的转速进行测量,不论是直流调速系统还是交流调速系统,只有转速的高精度检测才能得到高精度的控制系统。迄今为止,测速可分为两类:模拟电路测速和数字电路测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测速装置。这样的速度测量装置测量范围宽、工作方式灵活多变、适应面广,具有普通数字测速装置不可比拟的快速性、精确性和优越性。 一:设计思路 用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接受红外光的二极管组成一套光电管。当检测到物表面为黑色时,反射光很弱,接收端检测到的光线可以忽略,使接收端呈现一种状态,例如开关管截止;当被检测物表面为白色时,反射光强烈,发射端发射的红外线被接收端全部接收,使接收端呈现另一种相反的状态,例如开关管开通。这两种相反的状态表现在电路中,就是高低电平组成的脉冲信号。由此,我想到用一个比较器来比较两种接受到的信号,从而输出“0”“1”两种高低电平,并把两种信号传给单片机进行统计,然后利用设定算法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数码显示管显示计算结果。 二:所需模块 本测速系统共有两个模块构成,一个为光电传感器部分,用于接收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即高低电平信号;另一个为单片机部分,用于接收高低电平信号并通过内部计算,然后再通过数码显示管显示测出的结果。 (一)光电传感器部分 (1)LM339工作原理及管脚图: LM339类似于增益不可调的运算放大器。每个比较器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两个输入端中的一个称为同相输入端,用“+”表示,另一个称为反相输入

红外感应器(总结)

1 红外辐射,红外探测器原理,菲涅尔透镜(介绍红外很全面) 以及应用。 2 应用 红外线技术在测速系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产品已运用红外线技术能够实现车辆测速、探测等研究。红外线应用速度测量领域时,最难克服的是受强太阳光等多种含有红外线的光源干扰。外界光源的干扰成为红外线应用于野外的瓶颈。针对此问题,这里提出一种红外线测速传感器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能够为多点测量即时速度和阶段加速度提供技术支持,可应用于公路测速和生产线下料的速度称量等工业生产中需要测量速度的环节[1] 。 红外线对射管的驱动分为电平型和脉冲型两种驱动方式。由红外线对射管阵列组成分离型光电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创新点在于能够抵抗外界的强光干扰。太阳光中含有对红外线接收管产生干扰的红外线,该光线能够将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导通,使系统产生误判,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本传感器的优点在于能够设置多点采集,对射管阵列的间距和阵列数量可根据需求选取。 红外技术已经众所周知,这项技术在现代科技、国防科技和工农业科技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红外传感系统是用红外线为介质的测量系统,按照功能能够分成五类:(1)辐射计,用于辐射和光谱测量;(2)搜索和跟踪系统,用于搜索和跟踪红外目标,确定其空间位置并对它的运动进行跟踪;(3)热成像系统,可产生整个目标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4)红外测距和通信系统;(5)混合系统,是指以上各类系统中的两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红外传感器发展前景 咨询公司INTECHNOCONSULTING的传感器市场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调查显示,东欧、亚太区和加拿大成为传感器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而美国、德国、日本依旧是传感器市场分布最大的地区。就世界范围而言,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依旧是汽车市场,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看好通讯市场前景。 一些传感器市场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已表现出成熟市场的特征。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市场规模最大,分别占到整个传感器市场的21%、19%和14%。传感器市场的主要增长来自于无线传感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兴传

传感器设计

泡沫液位传感器课程设计 摘要:泡沫是一种特殊的两相流形态,其力学、热学、光学等多种性能均与单相气体或液体有很大区别,由于泡沫的形成机理多样、性质变化复杂,至今尚无完善的研究理论体系,泡沫的液位测量在国内外也是一个空白,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液位控制器,它以8051作为控制器,通过8051单片机和模数转换器等硬件系统和软件设计方法,实现具有液位检测报警和控制双重功能,并对液位值进行显示,一种基于传热原理的测量泡沫液位的传感器,介绍了传感器的构造和原理,以及测量误差和动态响应的计算分析。 关键词:泡沫;液位检测;传感器;两相流; Abstract:The foam is a special phase com pared w ith liqu id and gas.It ha s m any dif f erent cha r acters in m ech anics,therm oties,photology and soon,For different methods to generate fo amsand its special mechanism,even today there have not created a perfect theory system to deal with foam mediums.Foam level meas urement is also nearly to be all unreachable field by now.A kind of foam level sensor based on thermoties theory has be endeveloped,Introduces its structure 、principle 、analyses error and dynam icresponse of sensor. Key Words : Foam ;Level Detecting ;Sensor;8051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红外传感器分类

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红外线光电传感器原理) 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控制的。 光电传感器在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构成,它们分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 发送器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及红外发射二极管。光束不间断地发射,或者改变脉冲宽度。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池组成。在接收器的前面,装有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光圈等。在其后面是检测电路,它能滤出有效信号和应用该信号。 此外,光电开关的结构元件中还有发射板和光导纤维。 三角反射板是结构牢固的发射装置。它由很小的三角锥体反射材料组成,能够使光束准确地从反射板中返回,具有实用意义。它可以在与光轴0到25的范围改变发射角,使光束几乎是从一根发射线,经过反射后,还是从这根反射线返回。 分类和工作方式 ⑴槽型光电传感器 把一个光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面对面地装在一个槽的两侧的是槽形光电。发光器能发出红外光或可见光,在无阻情况下光接收器能收到光。但当被检测物体从槽中通过时,光被遮挡,光电开关便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切断或接通负载电流,从而完成一次控制动作。槽形开关的检测距离因为受整体结构的限制一般只有几厘米。 ⑵对射型光电传感器 若把发光器和收光器分离开,就可使检测距离加大。由一个发光器和一个收光器组成的光电开关就称为对射分离式光电开关,简称对射式光电开关。它的检测距离可达几米乃至几十米。使用时把发光器和收光器分别装在检测物通过路径的两侧,检测物通过时阻挡光路,收光器就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⑶反光板型光电开关 把发光器和收光器装入同一个装置内,在它的前方装一块反光板,利用反射原理完成光电控制作用的称为反光板反射式(或反射镜反射式)光电开关。正常情况下,发光器发出的光被反光板反射回来被收光器收到;一旦光路被检测物挡住,收光器收不到光时,光电开关就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⑷扩散反射型光电开关 它的检测头里也装有一个发光器和一个收光器,但前方没有反光板。正常情况下发光器发出的光收光器是找不到的。当检测物通过时挡住了光,并把光部分反射回来,收光器就收到光信号,输出一个开关信号。

液位传感器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2) 1绪论 (3) 引言 (3) 电容式液位测量技术的发展 (4) 电容式液位测量现状 (4) 电容式液位测量存在的问题 (5) 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5) 2本设计的电容式液位测量方法 (6) 测量原理及实现思路 (6) 液体的物理参数对液位测量的影响 (8) 极板设计 (9) 液位测量系统的基本构成 (11) 3硬件设计 (12) 电源电路设计 (12)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 (13)

放大调零电路设计 (14) A/D转换电路设计 (16) 4误差分析 (17) 电容测量误差对精度的影响 (17) 影响液位测量的主要因素 (18) 5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安全快速有效优质的生产,经常需要对液位进行精确测量,继而进行自动调节、智能控制使生产结果更趋完善。 通常进行液位测量的方法有二十多种,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液位测量法是以直观的方法检测液位的变化情况,如玻璃管或玻璃板法。然而随着工业自动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因其方法原始、就地指示、精度低等逐渐被间接测量方法取代。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间接的液位测量方法,如浮子式、液压式、电容法、超声波法、磁致伸缩式、光纤等。其中电容式液位测量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是间接测量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设计采用一种与介质无关的电容式液位测量方法,解决了传统电容测量与被测介质有关的技术难题。它可以应用于动态液位测量,尤其是在被测液体本身介质常数和液位,随时间和环境等因素容易发生变化的场合,如车用燃油油位的计量,从而向当今高精度、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的科学技术全面发展更迈进了一步,对满足石油化工等液位检测领域的迫切需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前景十分广阔。 消除电容式液位测量方法中介质介电常数的因素是关键,设计符合测量方法的电容极板,通过电容电压转换电路处理为直流电压信号,由数据采集卡采集后送入单片机或计算机,最终实现算法的设计。其中电容极板设计时需注意消除和减小边缘效应和寄生电容的影响,同时要保证平板电容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外界干扰性。 最后在整体设计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硬件各部分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硬件电路和各环节的信号量匹配等。通过理论计算和数据分析,验证了此液位仪具有良好的性能,达到了要求的技术指标,同时指出了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1绪论

泡沫液位传感器设计

摘要:泡沫是一种特殊的两相流形态,其力学、热学、光学等多种性能均与单相气体或液体有很大区别,由于泡沫的形成机理多样、性质变化复杂,至今尚无完善的研究理论体系,泡沫的液位测量在国内外也是一个空白开发了一种基于传热原理的测量泡沫液位的传感器,介绍了传感器的构造和原理,以及测量误差和动态响应的计算分析: 1引言 泡沫是气一液联合构造的特殊形态,也是一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边界形态。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泡沫和泡沫性物质。在有些领域它们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泡沫浮选、啤酒制造和消防;然而有时候泡沫的形成却起着相反的作用,比如造纸过程和放射性废水浓缩过程,能否有效地监测和控制泡沫,直接关系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目前,生产和科研领域急需用于泡沫测量的仪表。 通过对泡沫的深入调研,开发r一种基于传热原理的测量泡沫液位的传感器ll J,介绍其构造和原理,并进行了测量误差和动态特性的计算分析。 2泡沫概述 2.1泡沫的定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泡沫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行业的重视,然而“泡沫”至今仍无统一的定义,人们也经常将它与其他状态的物质相混淆。英语中“泡沫”称为“foam”,常用的“bubble"是指“气泡”,而不是“泡沫”。现在比较通用的一种泡沫界定方法如下(如图1): 图 1 泡沫与气泡、气泡分散体示意图 (1)气泡:浮于气体中的单个液膜包裹气体物,如娱乐中吹的肥皂泡; (2)泡沫:气多液少的“气/液”粗分散体,如污水处理产生的泡沫; (3)气泡分散体:液多气少的“气/液”粗分散体,如液体中的气泡。 2.2 泡沫的形成和稳定条件 泡沫形成的基本要素为:气液接触,含助泡剂,并且发泡速度高于破泡速度。 液体表面形成的泡沫如果不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对外界产生明显的影响,影响泡沫稳定的主要因素是Marangoni效应,又叫作“自我痊愈效应”;表面粘度;液膜表面电荷;以及熵性双层互斥作用。 2.2泡沫的研究 目前泡沫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泡沫稳定性的研究,其重点在于增加泡沫流体的稳定性和消泡;二是对液体中气泡的动力学性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在界面上气泡的生成理论、生长速率、动力学、脱离理论和数值模拟以及气泡传热传质的研究。泡沫的研究手段主要有: (1)声学技术:主要包括声学共振、脉冲探测,声纳复合频率反射方法,声学方法在海洋泡沫研究中使用较多;

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实现接近感应应用

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实现接近感应应用 在消费电子产品中,接近感应作为一种探测用户身体或手部存在的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该技术也能够用于动作感应,如检测用户手势。用户手势作为一种输入,可以应用于许多设备,如手机、计算机和其他家用电子产品。 要理解动作感应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需要了解红外线(IR)与可见光的差异,探讨接近和动作感应系统如何在单一LED 下运行,以及动作感应在使用多个LED 进行多接近测量时如何工作。当我们谈及“光”时,通常指的是来自太阳或灯具的可见光,然而,可见光仅占光谱范围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把可见光定义为人眼可以识别的所有光线,通常人眼可以识别的光线波长为380-750nm。那么,人眼无法识别的非可见光(如波长为850 nm 光)又如何呢? IR 辐射光的波长为750nm-1000μm,IR 光与可见光有着相同的特性,例如反射率,而且它可以通过特殊灯泡或发光二极管生成。因为人眼无法看到IR 光,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完成一些特殊的人机界面任务,例如接近检测,而无需用户与系统进行任何直接接触。 IR 接近传感系统能够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反应。IR 接近检测的应用无处不在。例如,手机可以使用接近传感技术检测通话时手机是否接近面部。当你把手机靠近耳边时,手机将检测到头的存在,从而自动关闭屏幕以节省电能。其他接近感应系统的例子包括皂液器和饮水机,你可以把手放在传感器附近(通常在皂液管或水龙头附近),以“非接触”而又卫生的方式获取皂液或水。在高端汽车上,外部防碰撞系统也使用接近检测,当汽车与其他汽车或者物体太靠近时,接近检测会提醒司机注意。有些车辆还可以使用车内接近感应系统检测乘客的存在,从而调整安全装置(如安全气囊)。接近检测通过专门设计的IR LED 实现。与IR LED 相对应的是光电二极管,它一般用来检测LED 发出的IR 光。当IR LED 和光电二极管同方向放置时,光电二极管将不会检测到任何IR 光,除非有物体在 LED 的前面,将光反射回光电二极管。反射回光电二极管的光强与物体到光电二极管的距离逆向相关。 图 1:一维空间动作检测 单一 LED 和光电二极管相结合可以检测一些动作,例如可以检测物体是否靠近或远离光电二极管,这仅仅是一维空间检测。假设一个系统,其布局,单一LED 系统仅使用LED1 与IR 传感器。图2 是三个手势动作过程中Silicon Labs Si1120 传感器感应IR LED 后的输出值,其中Y 轴是反射的 IR 光强,X 轴是时间。三个手势包括沿图1 X 轴从左到右的滑动,沿Y 轴从底部到顶部的滑动,以及沿Z 轴由远及近,然后由近及远的往复动作。图2 表明,单一LED 系统不能区分这些手势,使用单一 LED,系统只能检测到物体正在接近或远离传感器,而不能判别其方向。 图 2:单一LED 系统性能分析二维空间检测由位于不同位置的两个LED 和单个光电二极管组成。从LED1 得到一个测量值,然后快速从LED2 获得另一个测量值,两个测量值被用于计算二维空间上的物体位置。其中一维空间是接近 LED1(左)或接近LED2(右),而另一维空间是接近或远离光电二极管。图3 是与图2 相同的三个手势,其中白线代表从LED1 中读出的数据,红线代表从LED2 读出的数据。从左到右滑动过程中,白线上升,然后是红线。当手从左到右滑动时,LED1 反射IR 光到传感器,然后是LED2。 图 3:二维空间中手势性能分析三维空间动作检测由三个LED 和单个光电二极管组成。LED3 与LED1、LED2 不在同一直线上,,可以把LED1 和LED2 之间的连线看作X 轴,LED1 和LED3 之间的连线看作Y 轴,从光电二极管和LED 到被测物体之间的连线看作Z 轴。图4 显示了与图2 和图3 相同的测量过程,其中蓝线代表LED3 的测量数据。当手从左向右滑动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简介(相关知识)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简介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不需要附加红外辐射光源,本身不向外界发射任何能量,而是由探测器直接探测来自移动目标的红外辐射,因此才有被动式之称。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是利用热释电效应进行探测的。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又称为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其主要工作原理便是热释电效应。热释电效应是指如果使某些强介电质材料(如钦酸钡、钦错酸铅P(zT)等)的表面温度发生变化,则随着温度的上升或下降,材料表面发生极化,即表面上就会产生电荷的变化,从而使物质表面电荷失去平衡,最终电荷变化将以电压或电流形式输出。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通过接收移动人体辐射出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可以将其转化为与人体运动速度,距离,方向有关的低频电信号。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受到红外辐射源的照射时,其内部敏感材料的温度将升高,极化强度减弱,表面电荷减少,通常将释放掉的这部分电荷称为热释电电荷。由于热释电电荷的多少可以反映出材料温度的变化,所以由热释电电荷经电路转变成的输出电压也同样可以反映出材料温度的变化,从而探测出红外辐射能量的变化。红外探测器的光学系统可以将来自多个方向的红外辐射能量聚焦在探测器上,这样红外探测器就可以探测到某一个立体探测空间内热辐射的变化。 当防范区域内没有移动的人体时,由于所有的背景物体(如墙壁、家具等)在室温下红外辐射的能量比较小,而且基本上是稳定的,所以不能触发报警器。当有人体突然进入探测区域时,会造成红外辐射

能量的突然变化,红外探测器将接收到的活动人体与背景物体之间的红外热辐射能量的变化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的大小,决定于敏感元件温度变化的快慢,经过后级比较器与状态控制器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U,送往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红外探测器的探测波长为8~14um,人体的红外辐射波长正好处于这个范围之内,因此能较好的探测到活动的人体。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属于空间控制型探测器,其警戒范围在不同方向呈多个单波束状态,组成锥体感热区域,构成立体警戒。 由于被动式红外技术具有监测距离较远,灵敏度较高,节能价廉等优点,本课题采用红外探测器作为报警探测器,并在设计中增加了自动声光报警的功能,使报警系统更加趋于完善。 2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电路图 热释电红外线(PIR)传感器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灵敏度探测元件。是一种能检测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它能组成防入侵报警器或各种自动化节能装置。它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将这个电压信号加以放大,便可驱动各种控制电路。 图2-3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内部电路框图。

红外光电开关参数术语解释

光电开关即为光电传感器,又称光电遮断器,以下是红外光电开关的基本参数详解,包括9个点: 1.输出状态:分常开和常闭。当无检测物体时,常开型的光电开关所接通的负载,由于光电开关内部的输出晶体管的截止而不工作,当检测到物体时,晶体管导通,负载得电工作。 2.检测方式:根据光电开关在检测物体时,发射器所发出的光线被折回到接收器的途径的不同,可分为漫反射式,镜反射式,对射式等。(详见工作原理说明) 3.检测距离:动作距离是指检测体按一定方式移动时,从基准位置(光电开关的感应表面)到开关动作时测得的基准位置到检测面的空间距离。额定动作距离指接近开关动作距离的标称值。 4.回差距离:动作距离与复位距离之间的绝对值。 5.响应频率:按规定的1秒的时间间隔内,允许光电开关动作循环的次数。 6.输出形式:分npn二线,npn三线,npn四线,pnp二线,pnp三线,pnp四线,AC 二线,AC五线(自带继电器),及直流NPN/PNP/常开/常闭多功能等几种常用的形式输出。 7.指向角:常见GDKG光电传感器的指向角。 8.表面反射率:对于漫反射式槽型光电开关发出的光线需要被检测物表面将足够的光线反射回漫反射开关的接受器,所以检测距离和被检测物体的表面反射率将是决定接受器接收到光线的强度大小,粗糙的表面反射回的光线必将小于光滑表面反射回的强度,而且,被检测物体的表面必须垂直于光电开关的发射光线。 9.环境特性:GDKG光电开关应用的环境亦是影响其长期工作可靠性的重要条件。当光电开关工作于最大检测距离状态时,由于光学透镜会被环境中的污物粘住,甚至会被一些强酸性物质腐蚀,以至降低使用参数特性,这些变量尽管已列入我们的产品设计考虑范围之内,但它终究是造成可靠性降低的最大因数,其较简便的解决方法是根据GDKG传感器的最大检测距离(Sn)降额使用来确定最佳工作距离。 深圳光藕供应商通用光电耦合器接收头厂家直销电视机顶盒红外线接收头 文章来源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a77242919.html,/

电容式导电液体液位传感器

传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电容式导电液体液位传感器Capacitive conductive liquid level sensor 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2年 1 月

电容式导电液体液位传感器 专业班级:**** 学生:**** 指导老师:**** 职称:**** 摘要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安全快速有效优质的生产,经常需要对液位进行测量,继而进行自动调节、智能控制使生产结果更趋完善。 通常进行液位测量的方法有二十多种,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液位测量法是以直观的方法检测液位的变化情况,如玻璃管或玻璃板法。然而随着工业自动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因其方法原始、就地指示、精度低等逐渐被间接测量方法取代。目前国外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间接的液位测量方法,如浮子式、液压式、电容法、超声波法、磁致伸缩式、光纤等。其中电容式液位测量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是间接测量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设计采用一种简单方便的电容式液位测量方法,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化为电容变化量的一种传感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分辨力高、可实现非接触测量,并能在高温、辐射和强烈震动等恶劣条件下工作等优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传感器。 本电容式液位测量设计方式是用等径的长直圆筒容器,液位的高低正比于导电液体与测杆中导电金属铜之间电容的大小,通过测量电路的转换,就可以很方便地测量出液面的位置。 此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熟练掌握电容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测量电路的原理运用;基本掌握测量液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传感器测量问题;培养综合利用传感器进行测量设计的能力。 关键词:液位测量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电容传感器测量

基于51单片机实现的液位控制器设计

基于51单片机实现的液位控制器设计 0 引言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型控制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为了使学生对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型控制器有较深的了解。经过综合分析选择了由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型液位控制器作为研究项目,通过训练充分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潜能。另外,液位控制在高层小区水塔水位控制,污水处理设备和有毒,腐蚀性液体液位控制中也被广泛应用。通过对模型的设计可很好的延伸到具体应用案例中。 1 系统设计方案比较说明对于液位进行控制的方式有很多,而应用较多的主要有2 种,一种是简单的机械式控制装置控制,一种是复杂的控制器控制方式。两种方式的实现如下:(1)简单的机械式控制方式。其常用形式有浮标式、电极式等,这种控制形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存在问题是精度不高,不能进行数值显示,另外很容易引起误动作,且只能单独控制,与计算机进行通信较难实现。(2)复杂控制器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是通过安装在水泵出口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把出口压力变成标准工业电信号的模拟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多路切换、A/D 变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单片机,经单片机运算和给定参量的比较,进行PID 运算,得出调节参量;经由D/A 变换给调压/变频调速装置输入给定端,控制其输出电压变化,来调节电机转速,以达到控制水箱液位的目的。针对上述2 种控制方式,以及设计需达到的性能要求,这里选择第二种控制方式,同时考虑到成本需要把PID 控制去掉。最终形成的方案是,利用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一个对供水箱水位进行监控的系统。根据监控对象的特征,要求实时检测水箱的液位高度,并与开始预设定值做比较,由单片机控制固态继电器的开断进行液位的调整,最终达到液位的预设定值。检测值若高于上限设定值时,要求报警,断开继电器,控制水泵停止上水;检测值若低于

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特性与工作原理

红外线接收头传感器在小车导航中的应用 广州市大鹏电子今天又为广大朋友带来技术上的福利了,今天的福利是告诉你如何利用红外反射式传感器实现小车自动寻迹导航的设计,用以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路线,判断并自动规避障碍,以及选择正确的路线。实验中采用与地面颜色有较大差别的线条作引导,使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感知导引线和判断障碍物。系统控制核心采用AT89C2051的单片机,系统驱动采用控制方式为单向PWM的直流电机。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无人驾驶机动车,无人工厂、仓库、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自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以来,机器人的发展已经遍及机械、电子、冶金、交通、宇航、国防等领域。近年来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在不断探讨、改造、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制造能替代人劳动的机器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感觉传感器种类越来越多,其中视觉传感器成为自动行走和驾驶的重要部件。视觉的典型应用领域为自主式智能导航系统,对于视觉的各种技术而言图像处理技术已相当发达,而基于图像的理解技术还很落后,机器视觉需要通过大量的运算也只能识别一些结构化环境简单的目标。视觉传感器的核心器件是摄像管或CCD,目前的CCD已能做到自动聚焦。但CCD传感器的价格、体积和使用方式上并不占优势,因此在不要求清晰图像只需要粗略感觉的系统中考虑使用接近觉传感器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机器人要实现自动导引功能和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导引线和障碍物,感知导引线相当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自动寻迹是基于自动导引小车(AGV—auto-guidedvehicle)系统,实现小车自动识别路线,判断并自动规避障碍,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采用与地面颜色有较大差别的线条作引导,使用传感器感知导引线和障碍判断。 传感器选择: 实现机器人的视觉和接近觉功能有多种方式: 1)可使用CCD摄像头进行图象采集和识别方法,但是不适用在小体积系统使用,并且还涉及图象采集、图象识别等领域。 2)电容式接近传感器,基于检测对象表面靠近传感元件时的电容变化。 3)超声波传感器,根据波从发射到接收的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来检测物体的接近程度。 4)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它包括一个可以发射红外光的固态发光二极管和一个用作接收器的固态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 根据使用场合的具体情况,传感器要感知的对象是物体的有无和物体的接近程度,与精确的测距系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只要求判断出简单的阈值或提供远、近分档的距离。因此使用较简单的接近传感器实现小车寻迹和避障是有依据可循的并且是可行的。为了简单起见,系统中使用了八个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其中三个用于寻迹,三个用于障碍判断,

液位传感器

东北石油大学 课程设计 2014年7 月15日

任务书 课程传感器课程设计 题目液位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 专业测控11-1 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针对封闭式液体的液位的测量,在考虑各种液位测量方式后,决定要超声波作为主要手段,采用脉冲回波测量法。综合运用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绘出装配草图,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计控制电路。绘出硬件电路图,对参数进行计算,确认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完成对液位的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相关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2.设计液位测量电路; 3.完成对液位的测量。 主要参考资料: [1]黄贤武,郑筱霞.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洋.电子制作—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 [3]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8. [4]施文康,余晓芬.检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完成期限2014.7.11—2014.7.15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4年7 月10 日

摘要 超声波液位测量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式,它是利用超声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对恒定以及碰到障碍物能反射的原理研制而成的,与其它方法相比(如电磁的或光学的方法),它不受光线、被测对象颜色的影响,对于被测物处于黑暗、有灰尘、烟雾、电磁干扰、有毒等恶劣的环境下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研究超声波在高精度测距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设计列举了光纤测液位,差压法测液位和超声波测液位,通过方案的比较,决定采用超声波测液位法。分析设计出超声波测液位的电路图,在发射装置中,超声波发射单元包括振荡电路和驱动电路,振荡电路是由2块555集成电路组成,IC1(555)组成超声波脉冲信号发生器。超声波接受单元包括:模拟放大、滤波电路、电平转换电路。最后通过实物的调试,参数计算,功能符合设计要求,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液位测量;仪表;非接触;超声波

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安全检测与监控》课程设计 班级 0232131 学号 023213128 姓名李保林 专业安全工程 课程名称安全检测与监控 指导教师祁林王曦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4年12月26日

第一部分:方案论证 (1) 1.1设计原理 (1) 第二部分:单元电路设计 (2) 2.1传感器设计 (2) 2.1.1传感器原理 (2) 2.1.2传感器的组成 (2) 2.1.3 测量原理 (3) 2.2将电容转化成电信号部分 (4) 2.3 电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4) 2.4 A/D转换器设计 (5) 2.5 控制电路的设计 (7) 2.6 显示电路设计 (8) 2.7 软件系统的设计 (10) 第三部分:元器件清单 (14)

第一部分:方案论证 1.1设计原理 本设计采用筒式电容传感器采集液位的高度。主要利用其两电极的覆盖面积随被测液体液位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对应电容量变化的关系进行液位测量。由于从传感器得出的电压一般在0~30mv之间,太小不易测量,所以要通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从放大电路出来的是模拟量,因此送入ADC0809转换成数字量,ADC0809连接于单片机,把信号送入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控制水泵的运转。显示电路连接于单片机用于显示水位的高度。该显示接口用一片MC14499和单片机连接以驱动数码管。 1.2.系统框图 被测物理量:主要是指非电的物理量,在这里为水位。

传感器:将输入的物理量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变换。传感器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所以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件。 放大,整形,滤波: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不适合直接去转换数字量,通常要进行放大,滤波等环节的预处理来完成。 A/D转换器:实现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常用的是并行比较型、逐次逼近式、积分式等。在此用到逐次逼近式。 单片机:目前的数据采集系统功能和性能日趋完善,因此主控部分一般都采用单片机。 显示设备:在此用到8段数码管。 控制设备:控制电动机的运行或关闭。 第二部分:单元电路设计 2.1传感器设计 2.1.1传感器原理 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系统; 它利用被测体的导电率, 通过传感器测量电路将液位高度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压脉冲宽度变化, 再由单片机进行测量并转换成相应的液位高度进行显示,该系统对液位深度具有测量、显示与设定功能, 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等优点。 2.1.2传感器的组成

关于红外传感器的报告要点

关于红外传感器的报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关于红外传感器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从而让我们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了解红外传感器这一传感器的种类。对于红外传感器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红外传感器,让我们的生活或者工作更加方便和愉快。 关键字:红外辐射、传感器、原理、用途 红外传感器(也称为红外探测器)是能将红外辐射能转换成电能的光敏器件,它是红外探测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优劣。因此,选择合适的、性能良好的红外传感器,对于红外探测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而作为红外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外辐射是不得忽略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们先介绍红外辐射的相关知识和原理。 一、红外辐射的工作原理简介: 红外辐射是一种人眼不可见的光线,俗称红外线,因为它是介于可见光中红色光和微波之间的光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大致在0.76-1000μm之间,对应的频率大致在4×104至3×1011Hz之间,工程上通常把红外线所占据的波段分成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4 个部分。 下图是红外线的电磁波谱图: 红外分区:在红外技术中,一般将红外辐射分为4个区域 (1)近红外区: 770 nm~ 1.5 μm (2)中红外区: 1.5 μm ~ 6μm (3)远红外区: 6μm ~ 40μm (4)极远红外区: 40μm ~ 1000μm 注意:这里所说的远近是指红外辐射在电磁波谱中与可见光的距离。

红外辐射本质上是一种热辐射。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 -273 ℃),就会向外部空间以红外线的方式辐射能量,一个物体向外辐射的能量大部分是通过红外线辐射这种形式来实现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来的红外线越多,辐射的能量就越强。另一方面,红外线被物体吸收后可以转化成热能。 红外线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形式,红外辐射和所有的电磁波一样,是以波的形式在空间直线传播的,具有电磁波的一般特性,如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和吸收等。红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等于波的频率与波长的乘积,即 c =λ f 。红外辐射的强度及波长与物体的温度和辐射率有关,能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红外辐射的物体称为黑体,能全部反射红外辐射的物体称为镜体,能全部透过红外辐射的物体称为透明体,能部分反射或吸收红外辐射的物体称为灰体。自然界并不存在理想的黑体、镜体和透明体,绝大部分物体都属于灰体。 二、红外线的物理特性: ①热效应 ②穿透云雾的能力强 ①热效应及应用: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红外线照射到物体上最明显的效果就是产生热。冬天烤火,就是因为有大量的红外线从炉子里射到人身上,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热乎乎的。 人体生病的时候,虽然外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由于局部皮肤的温度不正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感光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再与正常人的照片对比,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这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叫热谱图。 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人们还研究出了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夜视仪在漆黑的夜晚也可以发现人的存在。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的温度高,人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就比他们强。可以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搜索、瞄准和驾驶车辆等。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以后温度就会升高。我们就可以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来加热物品。家庭用的红外线烤箱,浴室用的暖灯,也就是浴霸等等。物体加热可以利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烘干稻谷等作物。 在医学上,还可以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进行理疗。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伤口就容易痊愈。 ②穿透能力强的应用: 穿透云雾的能力强(波长较长,易于衍射) ,由于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并且不同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用电子仪器对接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察知被测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种技术叫做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用在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监测森林火情、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还有我们每天都要关注的天气预报,也是红外线遥感技术。 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水蒸汽以及固体微粒、尘埃等物质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辐射能在传输过程中逐渐衰减。空气中对称的双原于分子,如N2、H2、O2不吸收红外辐射,因而不会造成红外辐射在传输过

液位传感器选型

液位传感器选型应考虑的因素 液位控制的核心在于液位传感器,它决定了液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所以如液位传感器选型是液位控制系统设计的关键。现在的液位传感器型号很多,但其液位检测的基本原理无外乎电极式、UQK/GSK式、光电式、压力式、GKY式等几种。我们先分析其基本原理明白这些传感器使用的特点和局限性。有些固有的缺点,无论怎么做都无法避免。当然传感器的制造工艺和材质也会影响其性能。 一、电极式液位控制传感器 电极式是最早的液位控制方式,其控制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是导体,有水的时候两个电极间导电,交流接触器吸合。图1.1为电极式在水中控制原理示意图。但是电极在水中会分解而且会吸附很多杂质。如果不及时清理,电极就会失去作用,这是电极式液位传感器固有的缺陷。电极式液位传感器的制造非常简单,有人将导线外皮拨开,插到水里就可以做成电极式液位控制器。所以电极式液位控制器造价很低,价格便宜,但使用寿命很短。当然,如果采用不锈钢做电极,硬度较强,分解得就会慢一点。如果表面再处理光滑一些,电镀一下,吸附的杂质就会少一些,使用寿命就会长一点。但是无论怎么做,其品质都不可能超过干簧管。 二、UQK液位控制原理 干簧管将电极触点密封在玻璃管内,接近磁铁,触点就会吸合。所以人们在浮球里放一块磁铁和上、下两个干簧管,通过导线将浮球固定于水池中,如图2.1。这就是UQK的液位控制方式。当水池无水的时候,浮球下垂,磁铁在下限干簧管处,故下限干簧管吸合。当水池有水的时候如图2.2,浮球上翻,磁铁在上限干簧管处,故上限干簧管吸合。将干簧管触点串接交流接触器,就可以控制水泵启动,见图2.3。这种方式依靠水的浮力使浮球上下翻转,上限、下限间的距离依据导线的长度来决定。由于要考虑耐流问题,导线不能太细。同时导线使用一段时间后,变得僵化发硬,翻转很不灵活。于是浮子翻转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上下限位置很不准确。于是出现了定位准确的GSK方式。

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

HEFEI UNIVERSITY 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 项目名称: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展及应用 作者姓名: 班级: 1 指导教师:李 完成时间: 2015年6月6日星期六 I

一、简介 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 来进行测量的传感器。红外线又称红外光, 它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吸收等性 质。任何物质,只要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 (高于绝对零度),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 传感器测量时不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因而 不存在摩擦,并且有灵敏度高,反应快等优 点。 红外线传感器包括光学系统、检测元件 和转换电路。光学系统按结构不同可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类。检测元件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敏检测元件和光电检测元件。热敏元件应用最多的是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受到红外线辐射时温度升高,电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变大也可能是变小,因为热敏电阻可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信号输出。光电检测元件常用的是光敏元件,通常由硫化铅、硒化铅、砷化铟、砷化锑、碲镉汞三元合金、锗及硅掺杂等材料制成。 红外线传感器常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和无损探伤,在医学、军事、空间技术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采用红外线传感器远距离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热像图,可以发现温度异常的部位,及时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见热像仪);利用人造卫星上的红外线传感器对地球云层进行监视,可实现大范围的天气预报;采用红外线传感器可检测飞机上正在运行的发动机的过热情况等。 二、红外传感器的应用 红外线传感器常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和无损探伤,在医学、军事、空间技术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在医学上的应用: 采用红外线传感器远距离测量人体表面温度的热像图。 应用电路:人体焦耳式体温感测

电容式液位传感器

电容式水位显示器的设计与制作 1.实验目的 能在设计与制作实验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电子应用电路的设计、组装与调试,以此来掌握使用电容式传感器,模拟和数字分立元器件设计一个电容式水位显示器的方法和实践技能,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设计方案 本设计制作实验要求用电容传感器,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容式水位显示器,对水位可以按高,中,低三档进行检测,并对每种水位,给出对应的LED,进行显示。 通过电容传感器,将水位值的变化转换为电容值的变化,再使用频压转换器,将电容值的变化转换为方波信号频率的变化,利用频压转换器的频率与电压对应关系,将电容值变化与电压值变化联系起来,最后显示。设计流程图如图2.1所示 水容器电容传感器频压转换器显示LED 图2.1 电容式水位显示器组成框图 3.实验原理 3.1脉冲电路 将电容传感器作为振荡电路的电容,通过经典的555定时器多谐振荡,将电容值的变换转换成正弦波频率的变换。。555定时器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 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分析:C2为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容,通过改变C2的大小可以明显改变示波器中方波的频率。 3.2 频压转换电路 采用KA331经典频压转换电路(电路仿真中LM331与KA331基本相同),实现信号频率值到电压值的变化。频压转换电路如图3.2所示。 图3.2 频压转换电路 频率电压对应关系:i t t S L o f C R R R 09 .2V 4.实验过程记录 4.1实验现象与分析 实物连接图见附录,将电容传感器与对应的普通导线悬于空中,KA331的电压输出为3.6V 左右,慢慢浸没入水瓶中,输出电压开始缓慢下降,直至电容传感器触碰水瓶底部,电压下降至2.8V 左右,在电压输出后附加电压比较电路,将2.8V 至3.6V 划分为3个区段,分别驱动不同颜色的LED 灯即可。 从3.6V 下降至2.8V 的下降程度并不显著,调整KA331的输出取样电阻的阻值后,输出电压的变化率有明显变动,可以减小电阻值,使得变化更为显著,方便对不同电压进行进行分辨,驱动不同档位的LED 小灯。 4.2调试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