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101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含解析

北京101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含解析

北京101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含解析
北京101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学理论·史料解读

2. 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

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可用排除法。首先可以排除③,青铜器上是铭文,而非甲骨文。其次,材料反映的内容“德治”明显和青铜器发展水平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故A是正确答案。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

3.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 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 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4.秦始皇历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学理论·史观

5. “为人君者,取象于天”。该语应出自

A. 《论语》

B. 《韩非子》

C. 《春秋繁露》

D. 《荀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观点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故C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6.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A. 世卿世禄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7.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C.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8.《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财不匮而上下相安”这些信息可知A是正确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9.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陶瓷业的发展

10.北魏孝文帝改革举措中,利于改变“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为一户”状况的是

A. 均田制

B. 宗主督护制

C. 改姓氏籍贯

D. 三长制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三长制

11.下列各项对下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 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

D. 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北魏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迁都巩固了政权,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故D是正确答案。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

1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13.在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

A. 白瓷

B. 青瓷

C. 秘色瓷

D. 青花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灌钢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冶铁铸造业的一项成就,在同一时期制瓷业出现了白瓷。故A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

14.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15.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B. 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 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开元为唐玄宗的年号,材料中各国船只的停泊说明海外贸易繁荣。故B是正确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6.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 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C. 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D. 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的并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7.唐朝天宝二年,鉴真第二次东渡日本,在扬州采购的物品中,有麝香、沉香、龙脑香、安息香、毕钵、诃梨勒、胡椒、阿魏等香药近千斤,多是外物产。这说明扬州

A. 成为最重要的外贸港

B. 商业地位超过长安

C. 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

D. 是当时外物品集散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18.《水经注》对某一项水利工程有这样的描述,“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隋大运河

D. 漕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

19. “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

A. 17世纪前期

B. 18世纪前期

C. 19世纪前期

D. 20世纪前期、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20.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 获得军费赔偿

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 在华开设工厂

D.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1.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A. 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 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 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 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2.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材料反映的内容是“利益均沾”。“利益均沾”是片面最惠国待遇的一项条款。故B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3.按下列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②“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③“共争青岛归,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④“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A. ①③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①②④③

2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25.读下图,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端起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甲午战争的开端是丰岛海战。故C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27.地图可以直观反映历史。如果给下列地图加一标题,应该是

A. 太平天国形势图

B. 辛亥革命形势图

C. 北伐战争形势图

D. 红军长征路线图

28. “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

A. 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 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C. 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 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共和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社会惰力、守旧武人、学者,而这些落后因素正是复辟帝制的基础。故D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29. 20世纪初,以绅商为主体构成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

①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②出台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力

③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④策动诸省独立,清朝统治士崩瓦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君主立宪派

30.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教育近代化起步

B. 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 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D. 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31. “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的重要影响是

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 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 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 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四运动

3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二、非选择题(52分)

33.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互联网)《史记·平准书》

根据材料概括汉朝铸币权的变化,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影响?(8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

34.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近代以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围绕这个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探究。

探究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1)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

探究二: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8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思想;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思想

35.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历经变化。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

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2分)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2分)

材料二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2分)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4分)材料三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第(1)问考查学生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国家形态的

变化概括趋势即可。再根据教材中春秋战韩国时期大变革的情况来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第(2)问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材料中①②的提示不难概括出两种模式。根据对两种模式的理解,结合教材中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汉、唐、宋的制度演变用史实印证即可。第(3)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第四条、第十六条、第五十一条可以得出政体中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结合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比较两者的内容即可的出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6.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导致通商口岸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0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答案】

(1)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或资本主义列强侵略)。(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10—8分)

①观点明确;②能多角度提出论据,且表述准确;③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7—5分)

①观点较明确;②能多角度提出论据,且表述较为准确;③论证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③表述不清楚。

2019北京101中学高一(上)期中数学含答案

. (﹣)=( ).﹣..﹣. +﹣ +( )=是 的两个根分别为,

分)已知函数 分)已知函数.)如果,求

2019北京101中学高一(上)期中数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分析】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答】解:∵﹣x2﹣5x+6=0, ∴x2+5x﹣6=0, ∴(x+6)(x﹣1)=0, ∴x=﹣6或1, 方程﹣x2﹣5x+6=0的解集为{﹣6,1}.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注意观察方程特征,本题采用因式分解法会快速精准解题.2.【分析】由x2>4,解得x>2,或x<﹣2.即可判断出结论. 【解答】解:由x2>4,解得x>2,或x<﹣2. ∴“x>2”是“x2>4”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3.【分析】结合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图象变换分别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y=﹣3x﹣1在区间(1,+∞)上为减函数,故A错误; 由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y=在区间(1,+∞)上为减函数,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y=x2﹣4x+5在(﹣∞,2)上单调递减,在(2,+∞)上单调递增,故C错误; 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的变换可知,y=|x﹣1|+2在(1,+∞)上单调递增.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属于基础试题. 4.【分析】根据题意,由函数的解析式可得f()的值,结合函数的奇偶性可得f(﹣)=﹣f(),即可得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f(x)满足x>0时,f(x)=x2,则f()=()2=, 又由函数f(x)为奇函数,则f(﹣)=﹣f()=﹣;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以及应用,关键是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5.【分析】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函数f(x)=4x+﹣1(x<0)的最值得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第2套真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治国思想。下列选项属于道家提出的是() A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垂死而不远徙” C .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若此则天下治” D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 据成书于西汉的《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二世是靠矫诏篡位当上皇帝的。考古学家在一枚秦代竹简上发现,秦二世称“朕奉遗诏”继位,这一说法得到了记载秦始皇临终前遗言的西汉初竹书《赵正书》的印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史记》关于秦朝的记载不可靠 B . 所有文献记载的历史都不是信史 C . 只有考古发现的材料才是可靠的 D .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3. 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选项中,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①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

②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 ③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 ④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 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他评价的是() A . 商鞅变法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庆历新政 D . 王安石变法 5. 下表是某学者对明朝通俗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变异”研究的部分成果。其内容表现了明朝社会生活的“变异”主要是受到() 社会价值观 “重利趋商”成为社会潮流,将商人视为“智杰”“豪杰”。 生活消费方式 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剧烈变化,呈现“奢华”“逾制”的特点。 伦理道德观 对金钱、物欲的强烈追求,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A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 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 . 新引进农作物的影响 D .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6. 以下《清朝前期的疆域图》中,其中四个序号代表四个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020年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中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小题1分共36分) 1. 近代后期推行平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教育家是() A.杨贤江 B.陶行知 C.徐特立 D.郭沫若 2. 四大家族是以下哪个阶级的代表: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C.官僚资产阶级 D.买办资产阶级 3. 近代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重要铁路是() A.京汉铁路 B.京张铁路 C.津浦铁路 D.胶济铁路 4. 下列各对应组中,哪一组是正确的( ) A.曾朴:《哀旅顺》 B.黄遵宪:《台湾行》 C.吴沃尧:《块肉余生述》 D.林纾:《孽海花》 5. 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少数民族将领是( )

A.周保中 B.杨靖宇 C.李兆麟 D.赵一曼 6.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起点在:() A.河北 B.山东 C.广东 D.上海 7.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首先提出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8. 1885年清政府决定台湾正式设立行省,第一位巡抚是:() A.刘永福 B.刘铭传 C.冯子材 D.许寿山 9. 中华民国初期,策动西藏“独立”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10.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是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11. 中华民国元年是指( )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0年 12. 清末发现的甲骨文为研究下列哪一朝代提供了文字依 据?(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原始社会 13. 义和团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 B.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 C.清政府的镇压 D.外国教会的欺压 14. 焚毁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侵略军是以下哪两国的联军: ( ) A.英俄 B.法俄 C.英美 D.英法 15. 孙中山在下列哪个报刊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A.《国民报》 B.《游学译编》 C.《民报》 D.《新民丛报》 16.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太平天国进行了() A.北伐 B.西征 C.东征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物理(上)期末试题和答案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上)期末 物理 一、单选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 kg B. g/cm3 C. kg/m3 D. km/h 2. 如图1所示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日全食现象 B. 铅笔在水面“折断” C. 树在水中的倒影 D. 花瓶在镜子中的像 图1 3.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 这列火车的车厢 B. 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 关着的车门 4. 金帆乐队的队员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5. 如图2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B. 阻断噪声传播 C. 防止声源产生噪声 D. 以上方式都有 6. 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 碳纤维材料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两个等体积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它们的质量比为1: 4 C. 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航空器部件,在地球上的质量要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 D. 碳纤维材料适合制作打夯的重锤 7. 根据图3所示可判断出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 A. 小于焦距 B. 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 等于两倍焦距 D. 大于两倍焦距 8. 看电影时,人们在电影院各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B. 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 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 D. 银幕对光有折射作用 9.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 C. 物体运动所用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D.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10. 如图4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像是图4乙中的() 图4 11. 图5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扬州市2017届高三历史期中测试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 B.分封制走向瓦解 C.王室日趋衰微 D.宗法制受到冲击 2.《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 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 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3.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

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4.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 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6.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造成这一转折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兴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水师,在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福建马尾船厂曾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瞎指挥而造出了一批商船不像商船、兵船不像兵船的“怪船”,在实际海战中,这些船只“被敌炮轰、洞穿,至十一船同时漂没”。材料直接反映了 A.晚清政府统治黑暗 B.封建管理体系落后 C.中国封建制度腐朽 D.中国官员思想保守 8.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这件事在当时社会引

2021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题 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说明 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 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 C.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 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 2.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 A.强化国家文化认同 B.建立大一统的国家 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3.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 A.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 B.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C.统治者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4.元朝中书省常批评各地方行省官员,说他们“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这说明元代 A.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平等并立 B.中央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 C.中央与地方矛盾呈现激化趋势 D.地方行省的独立性日渐增强 5.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乞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这反映了明代内阁 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 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 6.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 记述出处

【解析】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国际单位制规定的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是() A. 密度、力、时间 B. 长度、力、时间 C. 时间、质量、体积 D. 长度、质量、时间 【答案】D 【详解】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所以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很高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以减小桥面的坡度,如图所示。从车辆的受力角度分析是为了() A. 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B. 增大过桥车辆的重力 C. 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在平行于引桥桥面方向的分力 D. 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在垂直于引桥桥面方向的分力 【答案】C

【详解】AB .车辆的重力不随坡度的变化而变化,故A 错误,B 错误; CD .设斜面倾角为θ,将重力按照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如图 由几何关系可得 1sin G mg θ= 2cos G mg θ= 因为引桥越长倾角θ越小,sin θ越小,重力在平行于引桥桥面方向的分力越小;cos θ越大,重力在垂直于引桥桥面方向的分力越大,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3.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一定大 B.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其加速度一定大 C. 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一定大 【答案】D 【详解】AC .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大小关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不一定为零,故A 错误,C 错误; BD .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一定大;根据 ?=?v a t 可知速度变化量大,但如果时间可能很长,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4.如图所示,马拖着一根质量为m 的树干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作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已知马对树干的拉力大小为F 1,树干对马的拉力大小为F 2,则有( )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真题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 . 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C . 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 . 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2.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A .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B .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 C .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 .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3. 193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技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力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力在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向再前进”这说明布哈林() A . 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B . 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C . 认识到动员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D . 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都曾大规模对外扩张,在此过程中,罗马不断扩大公民权

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则严格将公民资格限制在雅典本地居民范围内。这种差异() A . 是罗马扩张迅速的根本原因 B . 促使罗马帝国进一步完善法律建设 C . 保障了雅典公民的紧密团结 D .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加广泛 5.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裁判官审案时从罗马古老的“信义”观念出发,认为无论是罗马人还是异邦人出于善意的行为都应该且能够得到保护,确立并认可了一系列新的契约法律关系。罗马法的这一发展() A . 树立了各民族间的交易法则 B .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 . 说明当时民族矛盾日渐消失 D . 对私产作出了合法保护 6. 15世纪末16世纪初,罗马教会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到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成为教会榨取最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 德意志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 . 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C . 德意志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 D . 德意志缺乏统一的中央集权 7. “延安县中四乡在进行普选运动时,在两个村里,有个别群众提出一个地主当乡长,因他识字。当时该乡的群众知道他表现不好,都不愿选举他。大家主张要选能代表群众利益的人当乡长,不要以识字多少为原则。结果地主落了选。”材料所述现象() A . 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 . 反映出地主不受农民欢迎 C . 反映当地群众已经有了民主的意识 D . 证明延安实行了普选的民主选举制度 8.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国共产党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国共产党驻共产

学习北京 101中学心得体会周

学习北京一零一中学办学理念有感 黄泥塘镇第二小学教师周珍林今天我有幸参见学校领导易昌发老师所做的“关于北京101中学校长郭涵的教育理念学习”的培训,深有感触。尤其是该校响应国家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中强调要德育为先的方针政策,树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宗旨,让我感悟到:要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必须要有健康育人的宗旨。 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是众多领导人展翅的起点 北京一零一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所中学。1955年,学校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先来看看该校的办学成果,就知道他为什么值得全国推崇并向之学习的原因了。其先进的办学理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教育改革,使学校获得高质量的办学成果:重点大学升学率90%以上,有6位同学先后获北京市高考状元。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市区学科竞赛,以及国际国内的中学生体育比赛、艺术大赛和科技创新大赛中连年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培养的3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党的十六大当选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中,有6人毕业于北京一零一中,有4人担任着党和国家领导职务。此外,还有不少人担任了省部级和大军区的党政军主要领导工作,许多人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

二、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郭涵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100分不满足,要得101分,所以我觉得学校的与时俱进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65年,学校形成了非常好的文化和传统,我们自己做了一个总结:第一,首先是自强不息,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在每个重要历史关头,都有敢于担当的责任之时。第二,健康育人的宗旨。第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丰富了我们教育的内涵,也帮助我们去寻找教育的规律。”在话语中我们得到了郭校长再次对办学理念的诠释,这也是育人的最终目的。近年,十七大讲德育为先,这次国家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纲要再一次强调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郭涵校长还谈到他们非常重视常规管理。现在有很多套道德观念,有时候无所适从,所以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养成教育。另外还非常强调德育的入脑入心,把德育做实在,在活动中去育人。这正对应了该校的一个口号就是“用心做德育,像对待智育一样去做德育。” 三、放飞学生个性,努力为学生搭建多个平台 郭涵校长在关于90后一些有个性的学生群体,怎么样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发挥个性时谈到:“个性这方面,我觉得跟创新人才的培养相关。不张扬他的个性,全部是大一统,将来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从学校来讲,我们首先在课程方面给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从必修课的课程改革开始我们就注重一些教学方式的改革,比如探究、讨论、互助、合作,在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 (22)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题23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想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的社会》 1.之所以出现以上材料中的思想,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进行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B.工人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D.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启蒙 2.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就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掏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仅是要掏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他们还要准备去掏毁全英国的机器。 ——摘自《兰开夏事件(当事人的通信)》3.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 A.经济目标为主的自发斗争B.政治目标为主的自觉斗争 C.无斗争目标的盲目阶段 D.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指导的经济斗争 4.在认识根源方面,出现这种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B.早期空想主义思想家的有力指导 C.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指导 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工人们似乎已经采取了这一点,因为运动已在英、德、法几国都同时活跃起来,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的政党的步骤。 ——摘自《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 5.19世纪中期,无产阶级提出了“夺权”的主张,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A.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工人阶级掌握了强大的武装 C.和平争取民主的努力证明行不通 D.国际间的无产阶级联合到达一个新的阶段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187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D.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终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7.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阶级斗争的推动力量 C.革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 D.无产阶级的解放要靠自己的斗争 8.上图是我国为纪念国际上某一重大事件发行的一枚邮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邮票的发行时间为 A.1990年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孝经》只有388个不同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平淡无奇,但它却成为汉代学者首先要掌握的经典,其所提倡的理念也成为行事正确的基本准则。这反映出 A、孝成为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孝经》的地位超过“五经” 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3.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4.《大医精诚》出自《千金方》,是历代医者的必读文献。其中提到:“凡大医治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言论 A、反映了理学思想影响加深 B、强调医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C、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成熟 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5.《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6.《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天子之子不皆贤,

北京101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6月月考历史试题

北京101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6月月考历 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其中“?”处应为 A.西晋B.隋朝C.宋朝D.元朝 2.隋朝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多次从洛阳出发沿此河巡游余杭,他不可能经过的运河路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3.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隋、唐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4.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唐朝三省六部制下,负责审核政令的机构是 A.皇帝B.中书省C.尚书省D.门下省 5.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知得失的“镜子”,由此可见唐太宗 A.提倡节俭B.重视人才C.勤于政事D.善于纳谏6.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请问这种机制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重文轻武 D.君主专制 7.下组图片是学校历史长廊新一期展览中的插图,由此判断本期展览的主题是( )

A.民族交融B.经济发展 C.文化成就D.中外交往 8.“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安史之乱说法正确的是 A.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得到缓解 C.安史之乱是由黄巢和部将史思明发动 D.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9.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览”。下列人物作品可以参展的有 ①颜真卿②文成公主③吴道子④阎立本⑤欧阳询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10.下列图片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命名主题,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开放的社会风气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开放的对外关系D.繁荣的商品经济 11.关于五代十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和发展 B.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C.部分统治者注意保境安民,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D.隋朝最后终结了这一分裂局面,中国重新统一 12.“一场大戏,由黄袍加身开始;一段往事,由崖山之役沉沦;手中权柄,消失在杯酒释兵权;盛世繁华,凝固在清明上河图。”这段材料描述的朝代是 A.隋朝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060242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 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 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3.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4.武则天在其身后的千余年间,主要是受批判和责难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建国后,史家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由此可知,历史人物的研究 A.视角不同导致结论有别B.时间愈久真相愈加清晰 C.观点越多越易达成共识D.需要迎合特定政治要求 5.宋代官员的选任,有科举取士、恩荫补官、学校考选、吏员出职、杂色补官以及摄官转正等途径。当时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荫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被认为“无出身”,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这表明,宋代选官

2019-2020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详细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101中学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 副标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1. 方程?x 2?5x +6=0的解集为( ) A. {?6,1} B. {2,3} C. {?1,6} D. {?2,?3} 2. “x >2”是“x 2>4”的( )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下列函数中,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y =?3x ?1 B. y =2 x C. y =x 2?4x +5 D. y =|x ?1|+2 4. 已知f(x)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x)=x 2,则f(?1 2)=( ) A. ?1 4 B. 1 4 C. ?9 4 D. 9 4 5. 设函数f(x)=4x +1 x ?1(x <0),则f(x)( ) A. 有最大值3 B. 有最小值3 C. 有最小值?5 D. 有最大值?5 6. 若函数f(x)=x +a x (a ∈R)在区间(1,2)上恰有一个零点,则a 的值可以是( ) A. ?2 B. 0 C. ?1 D. 3 7. 已知函数f(x)={(a ?3)x +5,x ≤1 2a x ,x >1 是R 上的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2) B. (0,2] C. (0,3) D. (0,3] 8. 设函数f(x)在(?∞,+∞)上有意义,且对于任意的x ,y ∈R ,有|f(x)?f(y)|<|x ? y|并且函数f(x +1)的对称中心是(?1,0),若函数g(x)?f(x)=x ,则不等式g(2x ?x 2)+g(x ?2)<0的解集是( ) A. (?∞,1)∪(2,+∞) B. (1,2) C. (?∞,?1]∪(2,+∞) D. (?1,2)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80.0分)

北京101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北京101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 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2. 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 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 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 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 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 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 4. 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5. “为人君者,取象于天”。该语应出自 A. 《论语》 B. 《韩非子》 C. 《春秋繁露》 D. 《荀子》 6. 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A. 世卿世禄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7.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 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 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C. 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 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8.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2018北京101中学高一(上)期末历史

2018北京101中学高一(上)期末 历史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图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2.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 A. 秦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3. 下图中的③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发生在此处的历史事件是 A. 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B. 唐太宗改革三省六部 C.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D.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4.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②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在地方设置了节度使④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所反映的内容是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查士丁尼法典 6. 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的是 A. 保护私有财产 B. 限制贵族权力 C. 维护平民利益 D. 扩大统治基础 7. 《全球通史》中指出:“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伯利克里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材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有 ①直接民主②轮番而治③比例代表制④差额选举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下院多数党领袖组阁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有权解散议会④内阁掌握司法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 下图是1787年美国宪法内容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A. 天赋人权 B. 君主立宪 C. 三权分立 D. 社会契约 10. 下面资料出自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是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 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 治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