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第3章液体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案鲁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3章液体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案鲁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3章液体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案鲁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3章液体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案鲁科版选修

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

对应学生用书

P23

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

1.实验:回形针、硬币漂在水面上

(1)现象:当回形针或硬币漂浮在水面上时,托起回形针或硬币的水面稍有弯曲,就像放有圆形小物品的橡皮膜稍有弯曲一样。

(2)结论:液面给回形针或硬币等小物品施加了向上的支持力。

2.实验:观察肥皂膜的变化

(1)现象:

①铁丝框上的肥皂膜会把滑棍拉回。

②肥皂膜里的棉线圈,当刺破圈内肥皂膜,棉线圈外的肥皂膜使棉线张紧,形成圆形。

(2)结论:

液体的表面类似于张紧的弹性薄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3.实验结论

液体表面有一种收缩的趋势。正是这种收缩的趋势使露珠、乳滴等变为球形。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如图3-1-1所示,先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再把环在肥皂水里浸一下,使环上布满肥皂的薄膜。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那部分薄膜,则棉线圈将成为( )

图3-1-1

A.椭圆形B.长方形

1.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类似于张紧的弹

性薄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2.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是因为液体与气体接触的

表面层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3.在液体表面划一分界线,两部分的表面张力等

大反向,且其方向垂直于分界线指向两侧。

C.圆形 D.任意形状

解析:选C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当刺破棉线圈里的薄膜时,棉线圈外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圈张紧成圆形。

表面张力及其微观解释

[自读教材·抓基础]

1.表面层

(1)定义:

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的一个薄层。

(2)特点:

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

2.表面张力

(1)定义:

液体表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

(2)作用效果: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表面总要收缩到尽可能小的面积。而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因此小水珠、小露珠等都呈现球形。若露珠过大,重力影响不能忽略,则呈椭球形,完全失重环境下,可形成标准的球形。

[跟随名师·解疑难]

1.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

(1)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即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

(2)分子力的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3)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所以说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分子力作用的结果。

(4)表面张力的方向: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如图3-1-2所示。

图3-1-2

2.表面张力的作用

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但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往往呈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标准球形。

3.表面张力的大小

除了跟分界线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表面张力就越小。液体中溶有杂质时,表面张力变小,液体的密度越大,表面张力越大。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多选)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B.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C.不论是水还是水银,表面张力都会使表面收缩

D.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

解析:选BC 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所以表面层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这种力使液体表面层的相邻部分之间相互吸引,产生的吸引力即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表面张力处于液体表面,而不是与液面垂直。故B、C正确。

对应学生用书

P24

有关表面张力现象的考查

(1)表面张力仅是产生向上的力的原因,表面张力不是向上的力,是表面各部分相互吸引的力。

(2)液体表面施加的向上的力属弹力范畴,是由表面要恢复形变引起的(恢复形变的力源于表面张力),不同于浮力;浮力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产生的。

[典题例析]

1.(多选)对下列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靠的是液体表面的张力作用

B.小木块能够浮于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

C.缝衣针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

D.喷泉喷射到空中形成一个个球形的小水珠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思路点拨] 要正确区分表面张力和液面弹力、浮力等的不同;要注意结合平衡条件,求解液面上的平衡问题;要熟悉表面张力的大小和特点并能解释一些现象。

解析: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小昆虫在水面上停留或行进过程中,其脚部位置比周围水面稍下陷,但仍在水面上而未陷入水中,就像踩在柔韧性非常好的膜上一样。因此,这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浮在水面上的缝衣针与小昆虫情况一样,故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小木块浮于水面上时,木块的下部实际上已经陷入水中(排开一部分水)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是浮力与重力平衡的结果,而非表面张力在起作用,因此,B选项错误。喷泉喷到空中的水分散时,每一小部分的表面都有表面张力在起作用且又处于失重状态,因而形成球状水珠(体积一定的情况下球形表面积最小,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势),故D选项正确。

答案:AD

[探规寻律]

表面张力问题的分析方法

(1)产生条件:存在液体与空气相接触的表面。

(2)产生原因:表面层中液体分子之间距离较大,整体表现为引力,形成各部分相互吸引的特点。

(3)现象:有使液体的表面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跟踪演练]

下列现象中,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造成的有________。

A.船浮于水面上

B.硬币或钢针浮于水面上

C.肥皂泡呈球形

D.游泳时弄湿了的头发粘在一起

E.熔化的铁水注入内空且为球形的沙箱,冷却后铸成一个铁球

F.脱湿衣服感觉很费劲

G.绸布伞有缝隙但不漏雨水

H.锋利的玻璃片,用酒精灯烧一定时间后变钝了

解析:选项A中船浮于水面是浮力造成的;选项E中铁球的形状决定于沙箱的形状;选项F中脱湿衣服费劲是附着力造成的。

答案:BCDGH

对表面张力微观解释的考查

[典题例析]

2.关于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正确的说法是( )

A.因为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比内部密集,所以有收缩趋势

B.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和内部相同,所以有收缩趋势

C.因为液体表面分子的分布比内部稀疏,所以有收缩趋势

D.液体表面分子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分子的斥力作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思路点拨] 表面层中分

子间距情况

分子力与分子

间距离的关系

解析:液体表面层内分子比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稀疏。在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是r=r0,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相等,对外表现的分子力为零。在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是r>r0,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相互吸引,它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有收缩的趋势,A、B错误,C 正确;表面层上方的气体分子对液体表面分子的吸引力很小,可以忽略,不是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原因,故D错误。

答案:C

[探规寻律]

液体表面层与液体内部分子分布特点

表面层液体内部

分子密度稀疏密集

分子间距d 10-10 m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合力)斥力与引力平衡(合力为零)

表现表面有收缩趋势不易被压缩

[跟踪演练]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

A.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B.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C.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

D.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解析:选C 在液体的表面层,时刻进行的蒸发现象,使得其内的分子比较稀疏,分子距离比较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较小,但斥力小得更多一些,因此,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故C正确。

对应学生用书

P25

[课堂双基落实]

1.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密

B.液体有使其体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C.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

D.液体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解析:选D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疏,故A错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但引力大于斥力,即分子力为引力,此引力有使其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故B、C错误,D正确。

2.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

A.在液体的表面层,分子间距过大,分子之间斥力消失,只有引力

B.由于气体分子对表面层液体分子的吸引

C.在液体的表面层里,由于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分子间距大,分子间引力占优势

D.由于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吸引力的作用

解析:选C 在液体的表面层,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分子间距大,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A错误,C正确。气体分子对表面层液体分子的吸引力非常小,可以忽略,B错误。表面张力与液面相切,D错误。

3.如图3-1-3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图3-1-4中的( )

图3-1-3

图3-1-4

解析:选D 刺破后,由于表面张力使液面收缩,故图中D正确。

4.如图3-1-5所示,金属框abcd水平放置,ab边能在框架上无摩擦地左右滑动。让金属框布满肥皂膜,那么,ab边将向________滑动,做________运动。

图3-1-5

解析:由于ab边能在框架上无摩擦地左右滑动,而肥皂膜的表面张力为ab边提供了向右的拉力,使它向右做加速运动。

答案:右加速

[课下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表面张力使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小于r0

B.液体的表面张力使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于r0

C.产生表面张力的原因是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有收缩的趋势

解析:选D 由于表面层内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即为表面张力,A、B错误;产生表面张力的原因是表面层内液体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C错误;表面张力有使液体表面积收缩到最小的趋势,D正确。

2.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方向与液面垂直

B.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中任一分界线两侧大量分子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C.表面层里的分子分布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D.表面层里的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解析:选A 表面层里的分子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些,即表面层里的分子分布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表面张力就是表面层分子引力的宏观表现,表面张力方向与液面相切,因此B、C、D正确,A错误。

3.(多选)关于液体表面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缝衣针小心地放在水面上,针可以把水面压弯而不沉没,是因为针受到的重力小,又受液体的浮力

B.在处于失重状态的宇宙飞船中,一大滴水银会呈球状,是因为液体表面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

C.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要收缩到最小

D.漂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观察是圆形的,是因为油滴呈各向同性

解析:选BC 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较大,表现为引力,使液体的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于是形成一层水膜,使针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而不是浮力,故A错;水银呈球状,熔化的玻璃变圆,都是由液体表面张力造成的,故B、C正确;油滴呈圆形是因为漂浮在热菜汤上的油滴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作用,其表面积要收缩到最小,因此呈圆形,故D错。

4.我们在河边会发现有些小昆虫能静止于水面上,这是因为( )

A.小昆虫的重力可以忽略

B.小昆虫的重力与浮力平衡

C.小昆虫的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

D.表面张力使水面收缩成“弹性薄膜”,对小昆虫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持力,小昆虫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

解析:选D 小昆虫静止在水面上是因为小昆虫所受的合外力为零;表面张力不是作用于小昆虫上的力,而是产生于液体表面层中的力。

5.在以下事例中,不能用液体表面张力来解释的是( )

A.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

B.油滴在水面上会形成一层油膜

C.用湿布不易擦去纱窗上的灰尘

D.太空中的大水滴呈球形

解析:选B 表面张力是使液面收缩,小露珠呈球形;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不易通过纱窗,所以用湿布不易擦去纱窗上的灰尘;太空中完全失重,大水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呈球形。

6.在天平的左盘挂一根铁丝,右盘放一砝码,且铁丝浸于液体中,此时天平平衡,如图1所示,现将左端液体下移使铁丝刚刚露出液面,则( )

图1

A.天平仍然平衡

B.由于铁丝离开水面沾上液体,重量增加而使天平平衡破坏,左端下降

C.由于铁丝刚离开液面,和液面间生成一液体膜,此液体膜的表面张力使天平左端下降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选C 铁丝在刚离开液面时,和液面之间形成一层膜,膜中分子密度小,分子稀疏,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对铁丝产生向下的拉力作用,使天平左端下降。

二、非选择题

7.水的密度比沙的密度小,为什么沙漠中风能刮起大量沙子,而海洋上的风却只能刮起少量的水珠?

解析:由于海水水面有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珠之间相互吸引着,风很难把水珠刮起,只能形成海浪,所以海洋上的风只能刮起少量的水珠,而沙漠中的沙子却不一样,沙粒之间作用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风很容易刮起大量沙子。

答案:见解析

8.如图2所示,在培养皿内注入清水,让两根细木杆相互平行地浮在水面上,再在细木杆之间轻轻地滴入几滴酒精,细木杆会“自动”散开,请你解释这一现象。

图2

解析:漂浮在水面上的细木杆原来在水平方向上两边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表面张力作用,细木杆处于平衡状态。滴入酒精后,细木杆之间液体的表面张力减小,使得内侧的表面张力比外侧的小,细木杆就散开了。

答案:见解析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策略 摘要: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 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 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 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 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明显,根据学生物理学习的智能差异进行高中物理 因材施教实验将给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创造各不相同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在 各自的基础上物理成绩都能得到提高和进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 平和质量的目的。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验和推 广的艰难使我们必须寻求知识、能力及考试成绩多赢的新教学模式,物理课堂教 学暨因材施教模式的提出和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 一、制定因材施教目标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从教学大纲的要求看要完成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有一部分务必要掌握的知识和 内容的。我国欧阳钟仁教授提出的四阶段学习过程:①诱导阶段——主体化过程,包括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②探讨阶段——计划化过程,包括学生对 实验现象的观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思维和物理实验等。③整理阶段——理解 和系统化过程,包括学生整理、探讨的结果,解释某些物理实验现象,得出科学 结论等。④发展阶段——应用过程,包括对物理原理与理论的推论、引伸和创新等。从上述的四个学习阶段看,学生学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③和第④阶段上,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的差异则主要体现在第④阶段上,即推论、引伸和创新上。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面向全体同学的目标(基础目标),即完成学习过程中的①②③阶段和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部分同学的目标(发展目标),即完成上述的第④阶段学习过程。在制定目标时,对中上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对其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中等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在 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对中下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重视心理因素,多给他们从回答问题中获 取成功快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 物理的兴趣,使这部分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因材施教的 目标设置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均能得到发挥,使教师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坚强的毅力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促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掌握因材施教的策略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吴海东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吴海东 发表时间:2015-05-25T12:03:41.21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第3期(中)供稿作者:吴海东 [导读]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 吴海东 摘要: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在全面倡导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之际,探讨如何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课堂有效性;建议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如何上好物理课,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自身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下面笔者提出个人对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才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即,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时教师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如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话说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结义,决定通过比力气排座次,看谁能够把自己拔起来就算谁胜利。让每一个学生开动脑,初步感知受力分析。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时,这节课开始时通过过山车来引入,以学生喜欢的、常见生活事例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教师要真诚、不带一丝杂念地爱护学生,教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威严中走出来;教师要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参加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肯定学生的想法,使师生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共同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实验教学 高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奇特的东西有一种非常好奇的心理特点,并且表现出极强的执著精神和强烈的探秘需求,多数学生对物理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都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积极的心理因素,创造条件,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常使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物品做实验,更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现象明显、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不言而喻。还可以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学生演示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物理知识,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实验器材,观察仪器的构造,体会工作原理,分析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得出物理规律、原理、公式,体验物理世界的奥秘,消除对物理知识的神秘感,认识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逐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直接兴趣和操作兴趣,使学生想学、善学、易学、乐学。还可以成立物理实验小组,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搭建学生之间交流、学习、讨论问题的平台。 四、适当的练习和多元化评价 学生在学习中进行适当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习题不能未经思考就随便布置,习题要精选精练,并及时反馈。教师应选择能起到揭示规律作用的经典例题,讲解时切忌面面俱到,要把分析和解题的思路教给学生,培养他们解题的技能、技巧,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的练习也应该精心选择,所选习题应联系实际,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能起到促进作用。 五、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高中物理教师的水平会直接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新的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物理课程中的课程理念、课程实施等理论;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要积极对这些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与否,并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师要积极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课程创新能力。高中物理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自己进行专业培训,使得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保持在教学前沿水平,利用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另外,学校还要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规范老师在校的教学行为,使其教育活动的随意性降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教育质量。 六、创设问题情境,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物理学习上,激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摸索,去思考,去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对于有不同争议或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究,合作讨论,最

谈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

谈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策略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教学内容的取 材和设计上,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努力扭转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启发学 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储知识,从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物理应用,变被动为主动、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创新素质。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新教学教学策略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 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进而模拟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积累 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创新又 是一个突变的过程,是因为它创造的事物是前人没有的,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笔者认为 ,物理教学创新应该体现以下几个基点。 一、不断开辟新思路,促进学方法创新 1、由单一运用向优化组合与综合运用转化。在每一节课中 ,教师都必须根据 教学规律,合理选择几种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 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又要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兴趣和爱好等诸多因素。无论 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教师都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真正体现新课程 标准的教学思想,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了,能力发展了,学 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2、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模式不断问世。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复制他人的成 功做法,是促使自己迅速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成功的典型案例,往往具 有不可复制无法重复的属性,教师不能满足于照搬现成的做法,而必须结合实际,创 造性地借鉴先进经验,实现方法的迁移,更重要的是,在先进教学方式的示范和启发下,努力创造适合自己和适合自己的学生的独特的方法。 二、有效运用新技术,促进学手段创新 1、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物理课堂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努力创设生动 的教学情境。要使教学手段由单一的“黑板种田”向“多媒体展示”转变,让教学做到声、情、图并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 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把新知识准确、鲜明、深刻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2、运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实施创新型实验教学。由于物理学是一门以 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高中物理应特别重视实验教学。随着某些实验仪器和 设备的变革和改进,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新的实 验方案。比如,传感器技术作为现代三大信息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及日常生活中;传感器的应用,也给测量带来了方便。我们可以通过对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模块的组合使用,设计跨章节、甚至跨学年的综合性实验,以适应高中物理“设计型实验专题”模块教学的需要。 三、努力扮演新角色,促进师生关系创新 1、教师由灌输者转为引导者。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 究中学习知识、建构知识。“课程传递不仅是一个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同时

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第一篇 一、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方面) (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未能有效展现。新课标中明确“” 1.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将这一要求彻底落实,在多数的教学过程中,仍是将自身放到了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到了被动的知识接受地位。另外,在某些高中,教师亦是将素质教育理念用

到了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但 是,其发挥的有些过度,以至于都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无 法进行自主思考。 教学内容以及过程把握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2. 由于新课改引发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变动过大,很多 教师一时还不能对新教材深度把握,尤其是部分经验丰富 的老教师,其依然不自觉地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至 于对教学内容的变动情况有所忽视,教学方式的创新有所 欠缺。而年轻教师尽管力求创新,但是,其缺乏实践教学 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效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以至于学校整体的物理教学工作并没有有效地体现出新课“改教学理念。另外,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多数都”

是演示性实验,学生并没有进行很多的探究实验,以至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不高,更不用说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缺少融洽的师生关系。在高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3. 教师受到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影响,总是将自身摆到领导“者的位置。当学生出现错误时,经常会对学生进行指责,”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更是存在很多打骂学生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并逐渐对物理课程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如此,学生的厌学情绪将会直接影响到物理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方面问题) ( 由于高中物理课程历来都比较抽象、难懂,而且,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些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些策略 高中物理学科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要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不断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标签:学习兴趣;巧做实验;联系生活 一、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科学文明的原动力,大凡一个人只要有所成就往往都是从兴趣开始,因此,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没有波澜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产生吸引力。 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必然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出兴趣。这种兴趣属于直接兴趣,它具有极不稳定的因素,一旦学生没有了好奇心,兴趣便会很快消失。因此,为了使这种兴趣得以稳定、持久,教师就须在引发学生产生直接兴趣的同时,必须及时启发,多方引导。在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感性材料上时,及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随着观察、实验的进程,逐步的深入分析、研究,促其思考,使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获得满意答案,给学生满足感和成功的愉悦。学习中的满足感、成功感,便激发起学习的间接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下来,产生持久的兴趣。 二、巧做实验 物理学科是一门由实验课和理论课组成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巧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巧用多媒体技术,巧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才能提高物理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倍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本身能训练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总结的能力,而正确得当的实验教学更能为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典型、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大气压强”一课的学习中,为了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中,课前教师可先将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再让两个力气较大的男生上台向两边拉,并让下面的学生当拉拉队。学生花了很大的力气也无法将它拔开。在趁大部分学生不注意时,教师把气阀打开,两名学生纷纷倒地,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最后教师提问,为什么起初很难拉开,而后却轻易地拉开?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文献综述.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文献综述 雷伟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目前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 进入全面实施和调整阶段,本文研究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基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诸多文献,从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出发对新课改实施中高中物 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希望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应对新课程的变化促进高中物理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关键字: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随着新的教学理念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使用,再加上广大教师的改革热情,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课堂教学 实践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1]部分教师仍将把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作为 教学的唯一目标,从而使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导致中学物理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变得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课堂的确很“活跃”, 但只是形式上追实际上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时间观念不强,而且对教学内容处理随意求“热闹”, 性很大,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东西。这些现象或做法不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效 或低效,而且漠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改 革的顺利进行。[2]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为我们设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就是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因此,有必要对近期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 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文献做一综述,以方便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进行 该方面的研究。 本人在CNKI中模糊搜索从2000年至今的关于“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论文有总共22篇(包括10篇硕士论文、期刊11篇结果如下图所示。选择新课标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认知结构中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障碍。从历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及平时的测验情况看,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引导学生建立概念 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认识论的规律,首先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认识,然后在诸多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抽象和概括、分析、综合,通过类比的思维方式,建立物理概念。 比如,在讲电场、电势能这两个概念时,电场和重力场很相似,但是电场作用的效果必须在实验室才能看到,而重力场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我们身边重力场的现象都是可

以直接观察到的,所以,在学习电场前,先复习重力场,重力场是力的性质,用重力加速度来描述,重力场能的性质则用重力势能来描述。这样通过比较、对比,使学生从表象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电场、电势能这种很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才不会感到空洞,也不会觉得物理概念太抽象,反而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2透过概念表象,理解概念本质 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出来的,人们首先看出的是现象的表面特征和它与周围事物的一些联系,而对它的本质特征内在的联系却不容易看出,必须透过现象进行思维加工,最终才能形成一个概念,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我们要学好物理概念,就不能停留在现象的表面特征和外界的关系上,而要抓住它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加以理解,在头脑中形成明确而深刻的印象,例如对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不只看出人拉车、蹬地,还发现车同时也在拉人,地同时也在蹬人。从而总结出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存在于两个物体间,不管两个物体是否接触,只要相互作用,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增同减和同时消失的,其中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就是力的本质物质特征。速度与加速度都是表征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一)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一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基本概念辨析 1.质点的概念---------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属于无关的或者次要的因素时。 例题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 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例题2: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甲、乙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问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驶 D.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 3.位移与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出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是标量。 例题3从5m高处落下一个小球,它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2m高处被接住,则在全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2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4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于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对应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一个时刻。 例题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位公认的“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记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76579345.html, 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 作者:杨连书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9期 物理简单的来说就是研究万物运行发展的规律和道理。初中的物理学习仅仅介绍了一些表面和浅显的物理知识,而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和年龄及理解能力的增长,高中阶段所研究的知识更为复杂和深入,主要从牛顿力学、能量與动量、电学、磁学四大方面出发来为学生讲述一个更为多样复杂、变幻莫测的万物世界。高中物理在高中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多的同时应当帮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改革下,教学更注意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如今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物理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来探讨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一种物理教学策略。本文就这种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力图解决如今高中物理教学所遇到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困境 如今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许多物理教师也走入了困境,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兴趣问题,而学生如果对物理概念不理解、有疑问,就很难学好物理。其次就是高中学生的心理比较不容易把握,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叛逆和迷茫感是不可避免的。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深,教育教学的改良重要性已经不需要过多赘述。而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变革则不断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化,不断推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养成学生学习能动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这种情绪,对于叛逆的青少年以包容和鼓励,对于处在迷茫期的青少年进行引导和安慰。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奋斗目标。 相反如果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没有做到鼓励和包容,而是贬低与漠视,那么就很可能走向另一极端。由此可以看出理解学生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掌握好了学生的心理,那么对于以后的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采取鼓励方式,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使学生培养自己的物理思维,在教师的鼓励中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并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也可以自觉学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行:“立德树人”的任务,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培养全面性人才。而核心素质是否能够得到稳定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0-08-06T13:53:08.48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5月第3期作者:康建强 [导读]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152-01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谈一些个人体会,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四个方面的策略。一、备课、上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 关键词:有效教学;个体差异;教学模式;情景分析;及时归纳 高中物理在多数学生看来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的学科。而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规律性很强,只要能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轻松,如鱼得水。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不论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得是否认真,学生学得是否辛苦,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备课、上课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有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下等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对待。比如:课堂提问时,对低层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浅显,并一点一滴地启发。通过提问使低层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层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高层学生而言,提的问题要在中层基础上深化、拓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黑板上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重教”向“重学”转变。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只能被动的在下面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时间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缺少练习、体验的时间。而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花多长的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白天上课到晚上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注意学和教的最佳结合。甚至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研讨的论坛。 其次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只能是低效的学习。 最后要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然而确有很多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轻松,更容易应付考试。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而不是真正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以致教师还得反复讲。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往那样没有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是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学习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书面交流的主要方式。而目前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许多习题结合生产、科技、生活,为了能够将题意表述清楚,出题人不惜文字,由于文字较多,再加上一些隐含物理含义的文字,使得情景分析变成一个重要的审题过程。很多学生由于长期受“重结论轻分析”思想的影响,急功近利,忽视情景分析,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凭大概套用某个物理规律,导致解题失误。所以,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新高考,解题过程中思维重点要前移,引导学生重视情景,建模分析显得非常必要。教师应引导学生读题,说题,分析习题中的情景特点,以及遵循的规律,建立物理模型。 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一个有条理的人会经常整理内务,物品摆放有序,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我在物理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意探讨:①每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前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②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③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化曲为直,用直解曲 ——《平抛运动》案例 临猗三中赵晓轩 【案例背景】:《平抛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二节的内容。平抛运动作为高中阶段研究的两种典型曲线运动中的一种,它是学生第一次用所学过的直线运动的知识来处理曲线运动的问题,体会分析解决曲线运动问题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经历应用这种方法来探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学习过程,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乐趣,领悟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将曲线运动的问题化为直线运动的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种思想方法的意义,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预设思路】:本节课采用演示、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来体会是如何将一个复杂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等效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为了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应把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想、实验研究、推导规律等环节都尽量交给学生自主完成,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案例描述】: [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以及研究曲线运动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物体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会做曲线运动 生: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师: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生: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师:对于曲线运动,我们通常会如何处理 生:把它分解为两个方向的运动来研究,两个分运动的共同效果与合运动效果是一样的。 [进行新课] 一、抛体运动与平抛运动 师:阅读教材,理解什么是平抛运动举出生活中物体做平抛动的例子。 将一张小纸团水平抛出,小纸团的运动能否看成是平抛运动 为什么 生:阅读教材,回答出平抛运动的概念,列举生活实例。思考抛出的纸团的运动是不是平抛运动,通过对纸团运动的分析,理解平 抛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师: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抛运动的条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师:演示实验,喷出的水柱显示了平抛运动的轨迹。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我 们如何研究这个曲线运动的规律呢根据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 件,对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能否作出猜测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 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来研究,将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 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直线运动,分别研究这两个分运动 的规律,最后再合成。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物理论文 探析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及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与实施,其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繁多,而且内容比较抽象,若是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真正地思考,深入挖掘其内涵,学生就很难学好物理,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生动地组织教学,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在新课标教学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看到过种种现象,却没有深入地思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从而感觉物理知识是深奥的,是晦涩难懂的,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从而使得物理学习的效率低下,成绩下降。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教师要将物理现象引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保证学习的质量。 我在教学中就曾经以“生活中的物理”为主题在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比如,坐在快

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在游乐园坐海盗船,从上往下落有失重现象;长期堆煤的墙角会发黑,这是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等。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到物理课堂中,学生在熟悉的现象中找寻其存在的物理知识,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就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有十分强烈的参与课堂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多媒体集声音、图形、视频于一身,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虽然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很多知识都具有抽象性,若是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口头讲授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而多媒体则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时,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介绍运动的过程,学生很难理解天体运动的规则,而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就可以形象地理解运动的过程与规律,从而在脑海中对天体的运动形式形成一个模式,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又如,一些难以亲自操作的实验,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像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的过程,课堂上无法做这些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将裂变、聚变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就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其知识性与逻辑性都很强。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只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所以教师应该进行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不仅要给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因此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模式应该是指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标签: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师应该完善高中物理课堂,改进授课方式 高中物理教材内容对物理知识的叙述比较严谨,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理解力。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有限,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经常看得懂文字,却理解不了其中的意义,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厌烦情绪。所以在平时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完善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这里所说的完善并不是要求教师将所有的物理知识在一节课中都凸显出来,而是要求教师在开始一节物理知识学习时应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哪些,难点又是哪些。并且要求教师在教授物质知识时应该运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 如在学习高中物理重力加速度一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实验帮助学生学习,如设置利用打点计时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通过这种物理实验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物理知识。做好物理实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要注意教学方法,不应该只是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师应该注重师生间交流,帮助学生学习 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的机会要比运用形象思维能力的机会更多,因此,如果学生在开始学习物理时思维方式跟不上,就会产生学习困难现象。所以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在学生遇到难题时及时予以指导,或者在学生思维受限时,及时进行疏通、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在物理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师生良好情感的同时,也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物体平衡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堂:考虑到学生对平衡知识比较熟悉,先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平衡的例子,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有可能举出很多个例子。然后在学生举出例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平衡的稳定性与重心的位置有关。紧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物体平衡该怎么分类?然后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讨,最终得出结论:物体平衡分为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随遇平衡三种。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浅谈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策略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策略 一、高中物理新授课的特点 特点一:内容全新.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在初中没有学过,高中为第一次接触,为全新内容.如“核聚变”、“多普勒效应”,初中完全没有学过,高中是第一次接触的内容. 特点二:新中有旧.有些新授课内容,看似为全新内容,没有学习过,实为已学知识演化而来.如“加速度”,加速度虽然第一次学习,但加速度公式中的速度概念,在初中已经了解;“动量”,动量在高中第一次学习,但动量中的质量和速度就是初中学过的概念. 特点三:旧中拓新.有些新授课的概念为旧的,但在旧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如“摩擦力”,高中拓展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导体的电阻”,初中电阻定义式和高中也有不同。 二、搞好高中物理新授课教学策略 1.课堂引入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环节尽管用时短,但是精彩的导入部分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引入环节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所要讲授的新课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精心的设计,可以通过复习回顾直接引入、生活物品引入、魔术表演引入、互动游戏引入、新闻事件引入等等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顺利开展教学埋下良好的伏笔。教师通过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事在教学“电磁感应”一课时,如,

例或者物品步步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教师上课伊始向学生抛出问题:“生活做饭会用到一种不用生火、只需插电的炉子叫什么?”学生回答:“电磁炉。”教师再抛出问题:“大家知道电磁炉是根据什么原理对食物进行加热呢?”学生一听立刻表现出一探究竟的兴趣,自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引入环节是顺利进行教学的良好开端,能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浓厚兴趣,自主、自动、自觉地听课,进而调动思维,积极思索,探究问题,建构知识体系。 引入的方式和技巧有很多,效果也各有不同.对于不同的课需要采用不同的引入方式,并不能一概而论,即使同一课题,引入方式也多种多样。要使引入起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和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与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相适应,既要简洁明快防止喧宾夺主,又要迅速激发学生兴趣,自然进入到新课教学。 2.学生探究环节。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教师要精讲巧引,通过创设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索,这也就是所谓的探究环节,即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运用团队的共同智慧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方法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践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新授课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这一环节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理解、巩固物理知识,创新思维。学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时,例如,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