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的萌发练习题

种子的萌发练习题

种子的萌发练习题
种子的萌发练习题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在①和②两个花盆中分别种了等量的大豆种子(假设大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在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空气的前提下,对温度的高低和水的多少加以控制(如下表)。为了确保实验的严密性,请你选出最佳的修改意见

A.两个花盆中都应该适量浇水

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0℃的环境中

C.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25℃的环境中

2.冬春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反季节蔬菜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从有利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的角度考虑,上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保持水分B.提供氧气C.提高温度D.防治病虫

3.下表为某小组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他们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

4.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乙两组实验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A.甲用20粒种子,乙用10粒种子

B.甲用子粒饱满的种子,乙用相对干瘪的种子

C.甲始终保持湿润,乙始终保持干燥

D.甲用小麦种子,乙用玉米种子

二、非选择题

5.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外,是否还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有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实验过程提供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1)该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究的方法是设

置实验。

(2)实验结果表明,大蒜籽只对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而对其他三种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

(3)请根据本题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结果在大蒜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此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大蒜籽)时,再向间行(即在两行大蒜苗之间)播种莴苣种子或者豆角种子,那么,哪种方案更好?。为什么?

6.某生物学习小组想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于是选用一定数量同一品种的、具有萌发能力的小麦种子,用五个培养皿做了正确的探究实验,其条件、结果如下表:

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2号培养皿的水分条件应该是,3号培养皿的空气条件应该是,

4号培养皿种子萌发的结果是。

(2)此探究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号。1号与4号对比,实验

变量是。

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1)提出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①取培养皿二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均匀置于二个培养皿内。

③设置对照实验:(请选择下列与假设一致的合适选项填在横线上)

甲培养皿,乙培养皿。

A .水淹没种子

B .放在适温下

C .不加水

D .放在冰箱里

E .加适量水

④每日定时观察其变化情况,并记录。

(4)实验现象:甲培养皿;乙培养皿

(5)实验结论:_ 。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C

3. C

4. C

二、非选择题

5.(1)大蒜仔(或有蒜和无蒜)对照(或对比)(2)莴苣(3)间行播种豆角种子更好因为大蒜籽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或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或影响)而对豆角种子的发芽率(或萌发)没有明显的作用(或影响)。

6.(1)适宜充足不萌发(2)1 温度

7.(2)假设:水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水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或种子萌发需要水)(3)②饱满的大豆种子各20 粒(或取一定数量的、饱满的大豆种子随机分成均等2 组)③实验:

甲:E 乙:C (4)实验现象:甲:种子萌发乙:种子不萌发(注意前后对应,不一致不给分)(5)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四.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0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6小时 出现根 3天不成活 出现叶 一星期不成活 2. 要改变的条件: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水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4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2小时 出现根 3天 5天 出现叶 一星期 11天 3. 要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12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16小时 出现根 3天 3天 出现叶 一星期一星期 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结论 经过试验并查阅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进行.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 (一)水分: 水分是种子萌发所绝对必须的.有了水分,种子贮藏的养分才能水解产生作用,细胞也才能膨胀伸长. (二)氧气: 种子开始活动就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需要氧气.所以播种时浇水太多,种子反而会腐烂,就是因为缺氧的原故.只有少数水生植物的种子,能在缺氧状况下发芽. (三)温度: 植物种子的萌发温度可以从5-3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对同一种植物的种子来说,在适合发芽的温度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四)光: 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充足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的结构完整,度过了休眠期。 .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变化。 能力目标 .尝试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常识中发现可探究的问题,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问题。 .根据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已有的知识作出合理的假设。 .尝试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中的对照实验进行合理的设计。 .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爱护植物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通过对随机抽样过程中排除主观因素干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①种子萌发的视频。 ②提前完成课本中的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 ③准备萌发1、3、5天的豌豆、玉米种子若干。 ④学生两人一组,每组配备一个小烧杯、一个培养皿和一把镊子。 ⑤一个1000l的大烧杯里面装着若干粒黄豆和少量红豆,另一个1000l的大烧杯里面装着若干粒黄豆和少量红豆。 .学生准备 同学利用家中常见的豆子,使其萌发,记录给予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观察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课时 复习旧知,导入新 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种子植物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相比,更能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

的类群,它们能产生种子是形成这一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出种子的寿命比较长,能够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萌发。 举例,科学家在辽宁省挖出了“沉睡”了千年的古莲种子,当把这些古莲种子给予适宜的条件后仍能萌发,并且正常生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科学家使用什么方法让古莲种子萌发呢?你找到让种子萌发的方法了吗? 种子萌发实验结果交流,提出问题 同学们课前利用家中常见被子植物的种子完成了种子萌发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看看组内哪位同学的实验最为成功,比较一下谁的实验萌发种子的数量最多,幼苗生长状态最好。然后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给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并且介绍具体实验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正常萌发的种子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哪些因素。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正常萌发组的环境条件,因为空气这个影响因素容易被忽略。 从学生实验中找出萌发状况最不好的一组,也请他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引导大家将这一个过程与上一名学生的操作过程相比较,找出做法上的差异,提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根据学生比较结果,提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学生有可能提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报告 此报告只可作学习、参考用途! 1.提出问题:干燥的种子不会萌发,冬天放在户外的种子也不能萌发,那么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氧气。 3.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绿豆20颗 实验器材:长方形塑料盒3个,玻璃瓶1个,纸巾2张,保鲜袋3个 实验方案: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看一看哪个实验组的种子会萌发,那个不会萌发。 结果预期:1组中的种子会萌发,其它实验组中的种子不会萌发。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4.实验过程 7月22日我用水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1组”;把5颗种子放入第二个塑料盒中,用保鲜袋包好,标明“2组”;把5颗种子放入玻璃瓶中,加满水,盖好盖子,标明“3组”;再把1张纸巾打湿,放入第三个塑料盒中,把5颗种子放在湿纸巾上面,用保鲜袋包好,标明“4组”后放入冰箱(经检测,冰箱中平均温度为5℃,室温平均28℃)。 1组 2组 3组 4组 7月25日经过了3天,四个实验组的种子都长得怎么样了?我一看,发现只有1组中的种子都萌发了;4组中的种子只是能看到小小的胚芽;3组中的种子脱去了“绿衣裳”,只剩下白白胖胖“身体”了;2组中的种子一点变化都没有。 1组 2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3组 4组 享受最纯净美食?快来绵羊国正品代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种子的萌发》教学

种子的萌发 【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 学会用抽样调查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难点: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9——62完成练习) 1、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和。 2、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是是完整的、且是;不处在。 3、萌发过程:种子首先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转运给胚根、胚芽和。随后,胚根发育,突破,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为根和劲的连接部位,胚芽发育成和。 4、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来检测,反映总体情况叫。(注意思考取几粒行不行、取一袋好不好呢?) 5、计算公式:发芽率=×100﹪

二、课堂助学 1、情景导入: 2、交流讨论:学生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绩,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3、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阅读教材P88—P9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预习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验方案: (4)讨论和完善方案; (5)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学习任务二: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阅读教材P9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2、种子为什么有的具有休眠期? 学习任务三: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1、阅读P92种子萌发的过程,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习任务四: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阅读P92—P9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据课本思考5个问题,并制定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然后完成P94的“讨论1和2”。 三、诊断评价 1、早春播种以后,农民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出苗,其原因是 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 B、防止鸟类啄食种子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

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的实验

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一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流程交流以前种植种子的经验——猜测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设计种子发芽试验——种子的发芽试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 实验的准备与 指导一、导入 1、组织讨论:你们以前种植过种子吗?如何种的? 2、提问:说说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3、解题;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二、学习过程 目标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学生活动一: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

分组探究、填写实验报告 展示交流实验结果的方法设 计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2、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3、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二、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活动三、种子的发芽试验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1种子的萌发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能够阐明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感情。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难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适宜的温度 2、一定的水分 3、充足的空气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种子是完整的且胚是活的 2、种子度过了休眠期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检测案 1.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其主要原因是 ( C ) A.增加了土壤水分 B.增加了空气 C.提高了土壤温度 D.减少了阳光照射 2.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 C ) ①低温②高温③干燥④潮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C )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 4.种子萌发时,最先伸长突破种皮的是 ( D ) 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 5.小东欲测定一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合格,他选用了4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种子合格,发芽的种子数应是( A ) A.360粒以上 B.360粒以下 C.320粒以下 D.300粒以上 6.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C ) A.被胚芽吸收掉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7.将农业生产上准备播种的玉米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同时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子播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B )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篇一: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制作人:肖中豪;邓鑫;李天铭 学号:06;07;07 学校:南村侨联中学日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

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五、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篇二: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篇三: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转自:小草范文网: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报告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时不宜播种。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撒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土壤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那么,种子播下以后,在怎么样的环境下才能萌发? (一)发现问题:在哪种环境下种子才能萌发? (二)作出假设:种子萌发可能与水分、空气、阳光、温度有关。也就种子只有在有水分、有空气、有阳光、和适宜的温度下才可能能萌发。 (二)制作实验: (1)材料和用具:塑料瓶、美工刀、小勺、纸巾和棉花、标签、胶水、绿豆、塑料黑膜、电冰箱。 (2)步骤: ①、 如上图,给每个瓶编号,并在瓶内放置棉花和纸巾。 ②、 用小勺给每个瓶子撒上适量的绿豆。 ③、按照下面的表格对每个瓶进行处理。

见下图: 装置2 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3加水将纸巾和绿豆浸泡在水中 装置4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5加水至纸巾变潮湿 装置5放入电冰箱冷藏室 把装置4塑料黑膜盖上以保证暗 准备完毕,等待绿豆的萌发情况。(3)根据实验假设和实验制作提出:

实验预期1:因为装置1比装置2的水分充足,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1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的水分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2:因为装置2比装置3的通气好,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3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空气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3:因为装置2比装置4的阳光照射好,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4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充足的阳光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实验预期4:因为装置2比装置5的温度温和,若装置2中幼苗萌发显着好于装置5中的幼苗,则可以证明适宜的温度这一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必不可少。 (4)记录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分析原因: ①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过程如下 日期光照下的种子发芽情况黑暗中的种子发芽情况 照片文字描述照片文字描 述 长出胚根长出胚 根 露出子叶露出子 叶 子叶长出子叶长 出

胚轴稍微变长胚轴变长,有真叶 有真叶真叶变 大 上胚轴变长,有几根才长出真叶上胚轴变长 一株比较成熟,其他的继续生长继续生长,都比较成熟 四、实验结论: 1、我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种子发芽实验记录表

一、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猜想与假设: 实验器材: 实验不变量: 实验步骤: (1)在第一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不放水。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境。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二、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的多少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猜想与假设: 实验器材: 实验变量: 实验不变量: 气等实验步骤: (1)在第一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不放水。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置于室温环境。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猜想与假设: 实验器材: 实验不变量: 实验步骤: (1)在第一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放在10度的温度下。 (2)在第二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放在20到25度的温度下。 (3)在第三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放在高温下(高于30度)。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目的: 实验猜想与假设: 实验器材: 实验变量: 实验不变量: 实验步骤: (1)在真空包装袋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境。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2)

种子发芽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与意义 意义: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4响必检指标之一。正确及时确定种子发芽率对种子分级、种子收购调运、种子贮藏加工、防止发芽率过低的种子下田、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计算前三天的发芽势及发芽率。熟悉种子的发芽条件,掌握标准发芽实验的操作技术,以及单子叶幼苗和双子叶幼苗的主要构造幼苗鉴定标准和结果计算方法,并将实验结果和种子质量标准中发芽率或规定值进行比较,判定种子批质量的优劣。 实验原理 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某些植物的种子还需要光照或黑暗。 在实验室内,根据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的外界条件控制发芽所需,即根据作物种子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发芽床、适宜的发芽温度及光照,保持发芽床事宜的水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 材料:波斯菊种子若干 用具:培养皿、滤纸、镊子、滴瓶 药品:高锰酸钾溶液 试验方法 用具消毒:本实验的相关器具及实验用的种子皆在实验前进行消毒处理。 制备发芽床:先在培养皿内平整的垫两张滤纸,再用蒸馏水浸湿待用。 数种子:随机取用若干种子待用。 图1 制床 Day1 制床:将准备好的培养皿划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随机摆放20粒种子。每粒种子之间间隔大致相同。(如图1)将培养皿盖好,放在室内待其发芽。(期间时常对其进行浇水保持滤纸湿润及开盖通风) 发芽率、发芽势的概念 发芽率是指发芽终期在规定日期内的全部正常发芽籽粒粒数占供检籽粒粒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是指发芽试验初期在规定的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种子发芽势=(发芽势天数内的正常发芽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184-39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

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1、我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一. 教学内容: 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植物的繁殖发育 二. 学习目标: 1、理解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重点) 2、知道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对生物个体的形成和种族延续的重要意义,并学会运用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原理解释某些生命现象;(难点) 3、知道植物的繁殖方式,知道开花、传粉,能说明传粉方式和受精的过程。(重点) 4、列举花、果实和种子的主要结构,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难点) 5、能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重点);会描述芽的结构和芽的发育。 三. 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1】细胞分裂(重点) 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使生物体细胞数量增加。 细胞核的分裂 分裂前染色体通过复制加倍,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的细胞中。实现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子细胞与母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一致。 真核细胞的分裂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知识点2】细胞的生长 由分裂形成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使其体积不断增大,这个过程即是细胞的生长。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质中出现许多小液泡,逐渐增大,最终合并成一个大液泡。细胞生长使细胞、生物体的体积增大。 【知识点3】细胞的分化 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经过分裂产生的细胞除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称为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各种器官和系统。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单

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 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札 实验猜想与假设:种子萌发电館霹事ij 实验器材:形状大小相同的黄豆若干 (饱满、成熟)、3个杯子、餐巾纸、清水若干 实验变量:水分的有无 实验不变量: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等 实验步骤: ⑴在第一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 3粒黄豆。不放水。置于室温环境。 ⑵在第二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 3粒黄豆,洒上适星的水?使餐巾纸湿润。 置于室温环境。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分。 淹没在水中。置于室温环境。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 物上有 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的务少 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讦明种辛萌发是否需要水分的务少 实验猜想与假设: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迪塞尘― 实验器材:形状大小相同的黄豆若干(饱满、 实验变量:水分的多少 实验不变量: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 实验步骤: ⑴在第一个杯子里, ⑵在第二个杯子里, 置于室温环境。 ⑶在第三个杯子里, 成熟)、3个杯子、餐巾纸、清水若干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等 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 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 3粒黄豆, 3粒黄豆, 不放水=置于室温环境。 洒上尘量—使餐巾纸湿润。 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 3粒黄豆, 倒入较冬的清水,使种子

—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三、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猜想与假设:种子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器材:形状大小相同的黄豆若干(饱满、成熟)、四个杯子、餐巾纸、清水若干 实验变量:温度的高低 实验不变量: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适宜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等 实验步骤: 放在高濡下(高干30虚)°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四、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 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讦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 实验猜想与假设: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充足的空气。 实验器材:形状大小相同的黄豆若干(饱满、成熟)、四个杯子、餐巾纸、清水若干 实验变量:有无空气 实验不变量: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适宜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实验步骤: ⑴在直空包装袋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 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 境。 境。 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氢 (1)在第一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 放 在10度的温度下。 ⑵在第二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 放在 20至l| 25度的濡度下 c (3)在第三个杯子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 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 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 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 ⑵在篦二迪壬里=垫入两张餐巾纸,放入 3粒黄豆,洒上适量的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2

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水稻种子发芽最适宜温度条件测试 二、实验目的与意义: 1、熟练运用Word文档,使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 三、实验内容与原理: 各种作物种子发芽通常有最低、最适、最高三种温度。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物质转化受阻,发芽缓慢。温度过高,抑制酶活性,长生畸形苗。温度适宜,种子才能正常、良好的发芽。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温度控制有恒温和变温两种。无论采取哪种控温模式,发芽过程中温度过低都会使种子生理作用延缓,温度过高又会因其生理活动受到抑制而产生畸形苗。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 发芽床(滤纸自制的纸床),发芽盒(可用培养皿代替),发芽箱(可提供适宜且相同湿度、光照、养分等其他条件因素,不同温度条件因素),消毒剂,标签等 四、实验步骤与过程: 1、取精选水稻种子若干,对它们进行相同条件的预处理; 2、随机取400粒种子,平均分成4份; 3、在4个培养皿上各铺一层滤纸,将以上4份种子各置其中,盖好盖子;

4、在发芽皿侧面贴上标签:注明品种名称、样品编号、重复次数及置床时间等; 5、将它们放进发芽箱,选择适宜的湿度、光照、养分等发芽必须条件,设定10℃~16℃、16℃~22℃、22℃~28℃、28℃~34℃四个温度梯度分别放入; 6、分别在第5天、第14天计算相应发芽率,判定最适温度条件。(可作下表1所示) 表1 相同条件下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时间/温度10℃~16℃16℃~22℃22℃~28℃28℃~34℃ 5d 0.25 0.46 0.86 0.52 14d 0.26 0.42 0.88 0.53 六、实验结果检测:根据种子发芽率,判断其发芽最适宜温度,填写表1(预测)。 七、实验预期结果:水稻种子发芽最适温度梯度为22℃~28℃之间。可用下图表示数据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