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中满足小学生好奇心的几种策略

教学中满足小学生好奇心的几种策略

教学中满足小学生好奇心的几种策略
教学中满足小学生好奇心的几种策略

教学中怎样满足小学生好奇心

田滢

摘要: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

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主要特征。要做到在教学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准备丰富的知识,要做一名随机应变的机智型老师,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满足学生好奇心的环境条件等。

关键词:好奇心、教学、满足、策略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主要特征。于是,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了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充分开发课堂内外的有效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有少部分老师忽视学生的好奇心,认为有的学生提的问题是刁钻、钻牛角尖的问题,根本无法回答。当下的主要任务学习,只要记住书上的内容,在期末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令父母脸上有光就行了。殊不知,老师的武断行为,严重的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世界著名发明家爱因斯坦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原因在于他有狂热的好奇心。照这样说来,有多少发明家因为老师的不重视而被毁了呀!但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容易,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却不那么简单。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教师要准备丰富的知识。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妈妈的账单》。课堂上学生问老师“芬尼”是什么,教师含糊其辞的回答道是一种货币单位,学生不死心,继续问芬尼是哪个国家的货币单位?60芬尼等于多少人民币时,教师却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而哑口无言。造成了教学中的尴尬场面。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此种情况,往往常被一些自己认为看似简单却难以回答清楚缘由的问题所问住,一时间答不上来学生提的问题。给教学过程造成尴尬的场面,从而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那种无所不知的神秘感在学生中大打折扣。学生会认为:连这个问题都答不上来,还怎么来教我们呀?如此几次,学生便不会再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堂提问了。他们会因为老师的知识原来也不过如此贫乏而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学习动机也就随之消退。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到愉快。在他看来,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之一即是好奇心,当学生的好奇心一次次地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撇嘴,甚至感到无趣。克服这种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做到未雨绸缪,在课前认真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学生在本堂课中可能会提出那些问题,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这些问题的答案,尽量回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做一名随机应变的机智型教师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教师不可能设计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那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教育机智,在课堂上灵活巧妙的运用教育机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如在上三年级语文课《太阳》一课时,书上说太阳距离地球有1.5万公里远。学生就会发问:“老师,1.5万公里到底有多远呀?”1.5

万公里到底有多远,我们无法形象地说明。这时,我们只要动一下脑筋,把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用数字展现出来,再将1.5万公里用数字150000000千米表示,学生看到了一串的数字,就能明白到底有多远了。这样也就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美国学者西希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的人才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也明确指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与兴趣的培养。如果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了。

三、创设满足好奇心的环境条件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变革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教师不再禁锢于教材和黑板的知识传递方式,大多数教师采用了适应于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从这一层面满足了以前学生不能得到满足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声音等渠道,更形象、更直观地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如这样一位教师,他就通过投其所好充分的创造了满足学生好奇心的情景。

一年级的小孩子天真幼稚,喜欢幻想,喜欢动漫,他们总以为动漫世界里的事物都是真实的,所以他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经常利用课件创设一些故事情景,领着他们走进情景中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篇课文时,但由于篇幅较长,生字很多,而且内容深奥不容易读懂,小孩子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就容易在课堂中分散注意,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稳住他们的学习热情,他设计了“小精灵勇闯魔法岛”的游戏情景。游戏情景设有六关:第一关:自由读课文,圈出不懂的字;第二关:听老师读课文,留心圈出来的字;第三关:小老师带读课文;第四关:小老师带读生字;第五关:摆字卡,读生字;第六关:开火车,记难字。其实所设的这些“关”就是他们平时的教学环节,不过套上“小精灵勇闯魔法岛”的这样一个游戏情景,孩子们感觉自己不是在紧张辛苦地学习,而是在玩游戏,他们不知不觉在玩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学得不亦乐乎。但除了这些之外。教师,尤其是身处农村的教师,还应在课前认真地创造各种满足学生好奇心的条件。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乐于亲近身边的一切事物,他们拥有天然的资源,好动手实践,教师在碰到这些问题时,应该积极调动自己周围的一切可用因素,通过邀请学生家长一起参加学习,一起参加孩子游戏,一起与孩子做手工制作,一起与孩子实地观察等方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四、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好奇心得以发挥。

孩子对自己的控制力是比较差的,所以要想使他们集中注意的学习,针对学习内容激发好奇心,就要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事先做好各种准备,使孩子在愉快平静的心情中开始学习。

如:有的老师在上课前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师:你来和我这样做(师边说边用双手拍肩)

生:我来和你这样做(生边说边学老师的样子双手拍肩)

师:你来和我这样做(师边说边把双手放于身后

生:我来和你这样做(生边说边把双手放于身后

通过师生互动游戏,使学生情绪稳定并精神集中,很自然很投入的进入学习阶段。小学生需要、兴趣和经验,它会直接影响人的注意。如果让孩子学习的内容与他的需要无关,或是教的内容太深,超出她的经验范围,孩子不能理解,就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内容太浅,也不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够到”的内容,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所以老师要善于从纷杂的现实中,选择孩子尚未掌握、但经过努力能理解的内容教给他们,其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另外孩子坐下来刚学习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学习最感兴趣且比较容易的东西,待集中精力后,再学习其他东西,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一名教师在教数字5的认识时,整节课围绕一只手、一个儿歌,反复数、反复读,结果孩子失去兴趣,以至于到后来,声音小了,孩子们也坐不住了,回头的,说话的,课堂乱糟糟,究其原因就是教学内容过于肤浅,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在此基础上没有提高,没有任何创新,孩子自然就会失去兴趣。同样的孩子,另一名教师的音乐课,孩子们却上的有滋有味、兴趣盎然。歌曲的名字叫《金孔雀》,新课开始,教师没有急于熟悉节奏、识歌词,而是介绍了孔雀的相关知识及热爱孔雀舞的傣族人民的民俗风情,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在初步熟悉了音乐后,让学生哼唱、随唱、个人展示,在此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创作舞蹈动作。合理的教学设计并适时的提高一些要求,孩子们的注意力不但集中,而且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跳一跳能够到”的内容真正吸引了孩子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好奇心的外在表现,如果能够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就会内化为学生幼儿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缺少环境的鼓励与支持,这些行为会逐渐消退,所以,当学生表现较浓的好奇心时,教师千万不能因为怕影响自己的教学而对这些好奇心不闻不问。我们要有兴趣、有,耐心地去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才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1.徐春玉,《好奇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ISBN:9787533875183

2.希克森特米哈伊,《创造性的人才因素。》

3.(张庆林,Robert J. Sternberg:《创造性研究手册》,227~241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4.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策 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教学策略连续统一体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发现策略’和接受策略'中间有不同的混合、过渡的情况。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 ?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供示范f巩固练习f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些内容(大多为言语信息),适当地运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陈述性知识对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因为训练与练习策略容易导致死背硬记而望而却步。应通过对物理知识所属学习类型的分析,选用适用于接受学习的信息,适当地选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扬其长,避其短,合理运用之。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一一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

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详细用法解答

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详细用法解答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最常用的连词是if,常见的if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在某条件下,某事很可能发生,条件是可能存在的,主句中某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是很高的。如: If you ask him,he will help you.如果你请他帮忙,他会帮你的。 If you fail in the exam,you will let him down.如果你考试不及格,你会让他失望的。 If you have finished the homework,you can go home.如果你作业做完了就可以回家了。 另外,if从句还表示不可实现的条件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条件,也就是一种虚拟的条件或假设。从句多用一般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表示对现在或过去的一种假设。如: If I were you,I would invite him to the party.如果我是你,我会邀请他参加聚会。 I would have arrived much earlier if I had not been caught in the traffic.要不是交通堵塞,我本会来得早一些。 另外你还要注意if 条件句的时态搭配 1.if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一般将来时 If he runs he’ll get there in time. 如果他用跑的,他就会及时赶到那儿。 The cat will scratch you if you pull her tail. 如果你拉猫的尾巴,它就会抓你。2.if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may/might/can If the fog gets thicker the plane may/might be diverted. 如果雾在大一些,飞机可能就会改在别的机场降落。 If it stops snowing we can go out. 如果雪停了,我们就可以出去。 3.if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must/should If you want to lose weight you must/should eat less bread. 如果你想减肥,你必须少吃面包。 4.if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一般现在时 If you heat ice it turns to water. (也可用will turn)如果把冰加热,它就会化成水。5.if从句用现在进行时,主句用一般将来时 If you are looking for Peter you’ll find him upstairs. 如果你是在找彼得,上楼就会找到他。 6.if从句用现在完成时,主句用一般将来时 If you have finished dinner I’ll ask the waiter for the bill. 如果你吃完了,我就叫服务生来算账 注意: 学习" if "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用法,现在总结一下: if 条件句不一般,几个要点记心间; 条件句,放在前,逗号要放句中间。 条件句表可能,主句多用将来时; 条件句表事实,主句常用现在时。

小学标点符号的用法口诀

小学标点符号的用法口诀 一、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标点符号游戏 正因为标点在生活奇妙作用,才使得文章的表达形式各异,匠心独具,让人深感中国文学句法之精妙,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标点的趣味故事: 1、相传徐文长到朋友家里去,适逢下雨,主人写了一个条子跟他开玩笑,上面写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可没这样读,他读出来的意思正好和住人的相反,你知道他是怎么读的吗? 2、学生取出练习纸,尝试给这个句子添加标点。 3、交流“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样就和主人的意思相反了。 4、其实这一句可以有好多种说法,除了以上两种之外还有好几种,你能加出来吗?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三、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名称符号用法说明 (一)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二)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例如,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例如,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三)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例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常用的几种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教学策略连续统一体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发现策略’和‘接受策略’,中间有不同的混合、过渡的情况。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些内容(大多为言语信息),适当地运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陈述性知识对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因为训练与练习策略容易导致死背硬记而望而却步。

应通过对物理知识所属学习类型的分析,选用适用于接受学习的信息,适当地选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扬其长,避其短,合理运用之。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 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 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选择演绎策略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并尽可能地 多用实例(或演示)进行论证,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归纳策略

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用法

我们以前学习过由if引导的真实条件句,学生对条件状语从句有了个大概的认识,但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对真实条件句的时态(主将从现)把握并不是很好。这一节内容,围绕What would you d o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展开想像,这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学生也感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话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多操练,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更全面比较真实条件句和虚拟语气的区别。在教学中,学生可能比较难把握的是什么是真实条件什么是百真实条件,对虚拟语气的时态也会难以适应,教学中要多强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虚拟语气的结构并能运用,学会用虚拟语气谈论一些假设的虚拟的情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根据情景发挥想像的能力,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 , 激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 , 增强奉献意识 ,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虚拟语气的结构和运用( If+ 主语 +did(were), 主语 + would + do.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I’d give the money to charity If I were you, I’d take a small present. 2虚拟语气与真实条件句的区别。 If it rains this weekend, I will stay at home. If it rained now 事实上现在没下雨 ), I would read a book.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 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Step1 Greeting Step2 Warming-up Step3 1a Step4 Listening (1b) Step5 Pair-work Step6 Summary Ask : How are you today? How ’ s the weather to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 What will you do if it rains after school? If 引导的真实条件句时态:主将从现 ut one hundred Yuan and ask W hat would you do if it was yours? Etc. 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 :I would buy a pair of shoes. 3. 指出虚拟条件句 :If + 主语 +did(were), 主语 +would + do.

一年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年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标点是十分抽象的东西,也是被老师和家长低估的问题。家长应该采用一些方法,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 第一、让孩子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参照下面的标点符号歌)。 举书本中的例子,让孩子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第二、采用多种方法,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方法1、断句练习 给孩子一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句子,引导孩子断句。开始时,句子可以很短;随着水平地提高,可以增加句子的长度和难度,并且可以用一些有意思的断句故事,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参照下面的断句故事)。 方法2、改错练习 家长提供一些带有错误标点符号的句子,请孩子修改。 附:《标点符号歌》 写文章,要周到,讲清楚,最重要. 说话中,应停顿,一口气,说不了. 要清楚,有门道,加标点,用符号. 学习标点并不难,形状用法要牢记. 句号(.)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话没说完才出现. 问号(?)好象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好象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顿号(`)象粒黑芝麻,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尾巴,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两个小圆点,要说的话写后边. 引号("")两对小蝌蚪,引文引语在中间. 引人话语用引号,话里套话分双单.("``") 引号还可标书名,常用尖括来替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一条线,表示注释和突变. 中间夹入注释语,一对括号要用全.(()[])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用就熟练. 断句故事一 清代,中原某地有一个在外经商的生意人,把挣来的钱寄回去并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if条件句和should的用法

If 引导条件句的用法 1、真实条件句用于陈述语气,假设的情况可能发生,其中if 是如果的意思。时态关系 句型:条件从句主句 一般现在时shall/will + 动词原形 If he comes, he will bring his violin. 典型例题 The volleyball match will be put off if it ___. A. will rain B. rains C. rained D. is rained 答案B。真实条件句主句为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 注意: 1)在真实条件句中,主句不能用be going to表示将来,该用shall, will. (错) If you leave now, you are never going to regret it. (对) If you leave now, you will never regret it. 2)表示真理时,主句谓语动词便不用shall (will) +动词原形,而直接用一般现在时的动词形式。 2 非真实条件句 1)时态:可以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情况。它的基本特点是时态退后。 a. 同现在事实相反的假设。 句型:条件从句主句 一般过去时should( would) +动词原形 If they were here, they would help you. b. 表示于过去事实相反的假设。 句型:条件从句主句 过去完成时should(would) have+ 过去分词 If she had worked harder, she would have succeeded. The rice would not have been burnt if you had been more careful. If my lawyer had been here last Saturday, he would have prevented me from going. If he had come yesterday, I should / would have told him about it. 含义:He did not come yesterday, so I did not tell him about it. If he had not been ill and missed many classes, he would have made greater progress. 含义:He was ill and missed many lessons, so he did not make greater progress. c. 表示对将来的假想 句型:条件从句主句 一般过去时should+ 动词原形 were+ 不定式would + 动词原形 should+ 动词原形

(完整word版)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家有孩子的拿好!(附2-6年级人教版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一) 一、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用法简表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二) 三、标点符号的使用 (1)句号。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导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保持。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 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②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5)合作学习模式。 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3.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①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②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③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①对事业无私奉献;②对学生,真诚热爱;③对同志,团结协作;④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一、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用法简表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2) 三、标点符号的使用 一、句号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

(完整版)if引导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

if引导的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 虚拟语气表示一种不能实现的假设。该语法主要用于if条件状语从句。 一、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分类及虚拟条件句的判断 1、可以把条件句分为两类: 1).真实条件句(Sentences of Real Condition):凡是假设的情况发生性可能很大,就是真实条件句。例如: ⑴、If I have time , I will help you with this work.如果我有时间会帮助你做此工作的。 (2)、If time permits, we'll go fishing together.(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就一起去钓鱼。) 2).虚拟条件句(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当假设是不大可能实现时,就是虚拟条件句。例如: ⑴、If I were you , I would have attended the meeting. 如果我是你的话,就去参加会议了。 ⑵、If he had come here yesterday, he would have seen his ol d friend.假如他昨天来这儿的话,就会看见他的老朋友。 ⑴、If it had rained yesterday, we would have stayed at home.(如果昨天下雨的话,我们就会留在家里。) 2、.if条件状语从句中虚拟语气的判断 判断是真实条件句还是非真实条件句。只有在非真实条件句中才使用虚拟语气。通过句子意思,看假设的条件是否能够实现,能

够实现是真实条件句,不能使用虚拟语气;假设的条件不能实现则是非真实条件句,要用虚拟语气。 判断这个假设是与哪个事实相反。通常有三种情况:①与过去事实相反。②与现在事实相反。③与将来事实可能相反。 3、“后退一步法” 后退一步法是指在准确地判断了该句与哪一事实相反后,按虚拟语气的后退一步法处理从句谓语动词的时态。即:在非真实条件状语从句中,谓语动词按正常情况“后退一步”。也就是: ①与过去事实相反,在从句中用过去完成时形式表示。 ②与现在事实相反,在从句中用过去一般时形式表示。 ③与将来事实可能相反,在从句中用过去将来时形式表示。 主句中则用情态动词would, should, could 等加一个与从句一致的动词形式。例: ⑴、If I had come her yesterday, I would have seen him. ⑵、If I were a teacher, I would be strict with my students. ⑶、If it should snow tomorrow, they couldn't go out. 4、注意事项 ①if条件句中如有were, should, had,可以省去if,并使用倒装语序。 ②在现代英语中if条件状与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如果是be其过去形式一般用were。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几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及其比较 教学设计理论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扩展到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许多教学设计专家把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一系列过程设计模式。这些模式一方面综合了理论与技术等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简化了复杂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设计过程模式也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教学设计观念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模式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教学设计目的不再是建立一系列学习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世界。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分别变成了学习背景的设计者和说明者。 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原来的单一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三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四是怎样评价和修改?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处理和展开发生不同,就形成了众多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1.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 迪克—凯瑞(W. Dick & L. Carey)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最为突出,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

IF的用法

IF的用法 if是英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连词,并且它的用法也很多。学生感到很难掌握,为了让同学们更多更好地了解其用法及其语法功能。现结合教学中遇到的情况,予以归纳,以供参考。 一、if作为连词,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它表示的意思是“假如”“如果”等。在复合句中如果主句用将 来时,则if引导的状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例如: 1. If itdoesn’train, we will go to the park next Sunday. 如果天不下雨,下周星期天我们将去公园。 2. If you ask him,he will help you.如果你求他,他将会帮助你。 二、if还可以引导让步状语从句。这时if当作“即使是”,“虽说”解。例如: 1. If she’s poor,at least she’s honest.虽说她很穷,但至少她还是诚实的。 2. If I am wrong,you are wrong,too.即使说我错了,那么你也不对。 3. I’ll do it, even if it takes me all the afternoon.虽然会花费我一下午的时间,我还是要做这事。 三、if作为连词还可以引导宾语从句。引导宾语从句时和whether意思相同。例如: 1. Lily asked if /whether she liked it. 莉莉问她是否喜欢它。 2. She asked if /whether they had a cotton one.她问是否他们有一件棉织的。 四、if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当if做“当”或“无论何时”解而不含有条件之义时,if从句中的时态与主句中的时态相同。例如: 1. If youmix yellow and blue,you get green.你将黄色与蓝色混合,便会得到绿色。 2. If she wants the servant,she rings the bell.每当她需要仆人时,她便按铃。 五、if后接否定动词,用于感叹句中,表示沮丧、惊奇等。例如: I. Well,if I haven’t left my false teeth at home!真倒霉,我把假牙丢在家里了! 2. And if he didn’t try to kn ock me down!(What do you think he did!He tried knock me down!)你猜他想做什么他想把我撞倒! 六、用于虚拟语气中,if从句中用过去式,表示不可能实现,大概不会实现或提出作为考虑的假定条件。例如: 1. If you were a bird, you could fly.假使你是只鸟,你便会飞了。 2. If I asked him(if I were to ask him) for a loan,would he agree如果我向他借贷,他会答应吗 另外,if从句中用过去完成式,表示过去未实现的条件(例如由于不可能实现或某人之未能实行)。例如: 1. If they had startedearlier,they would have arrivedin time.要是他们早些动身,他们便可及时到达了。 2. If they had not started when they did,they would not be here now.如果他们那时不动身,现在他们就不会在此地了。 第三,在文学体栽中,if有时可省略,然后将主语与所用的限定动词(尤其是were,had,should)倒置。例如: 1. Should it (=if it should)be necessary,I will go. 倘若有必要,我会去的。 2. Were I(=if I were) in your place,I would do the same .如果我处于你的位置,我也会这样干的。 3. Had I(=if I had)known earlier,I would come.如果我早一点知道,我就会来。 七、if与其它一些介词的连用。

总结好的: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if 1) 用法: (1)条件状语从句通常由连词if引导,意为“如果、假如”,主句不能用be going to表示将来,而应该用shall,will。 If you leave now, you are never going to regret it. (错误) If you leave now, you will never regret it. (正确) (2)if “如果”,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则用一般现在时,如: If it rains tomorrow, I shan’t climb the hills. (3)另外,主句是祈使句或含有情态动词,从句也用一般现在时。如: Please call me if he comes next Sunday. Can you call the policeman if you are in the trouble. 注意宾语从句中的if与条件状语从句if的区别。宾语从句中的if“是否”相当于whether,引导宾语从句,时态需根据语境确定。如果主句用一般现在时,从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时态,如果主句用一般过去时,从句必须用过去式的某种形式。 I don't know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我不知道明天是否会下雨。 Our teacher said there was going to be a football match the next month.我们说下月将有场足球比赛。 【边学边做】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What will you buy if you ________(have)a lot of money? 2. If it ________(not snow)tomorrow, we will feel unhappy. 3. You mustn’t go to school if you ________(be)still in bed. 4. If he _______(be)at home at that time, he would know it. 5. Please show me the way if you ________(know)it. 6. You will hurt your teeth if you ________(eat)too much candy. 7. If you gave me a toy car, I _________(be)very happy. 8. I would get the prize if I _________(work)hard. 9.If she ______ (finish ) work early ,she ______(go) home. 10.If the weather______(be)fine,we_______(go)for a walk .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注意区分并整理出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类别及各个类别的特点? 教学策略定义: 以下是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观点:(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这三种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认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灵活性(或称为变通性)。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而第三种观点则把教学策略归结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教学策略的一些特征及其基本含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分类: 对于教学策略的分类方法又有好多种。但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点来划分,可以分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三种。 替代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组织安排好,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没有主动性。 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鼓励学生自主的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组织、理解、强化和迁移。并在教学中构建自己特有的教学意义。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希尔斯提出来的。为了发挥前两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并弥补其不足,加涅又提出了指导性教学策略。

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详细用法解答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最常用的连词是if,常见的if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在某条件下,某事很可能发生,条件是可能存在的,主句中某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也是很高的。如: If you ask him,he will help you.如果你请他帮忙,他会帮你的。 If you fail in the exam,you will let him down.如果你考试不及格,你会让他失望的。 If you have finished the homework, you can go home.如果你作业做完了就可以回家了。 另外,if从句还表示不可实现的条件或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条件,也就是一种虚拟的条件或假设。从句多用一般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表示对现在或过去的一种假设。如: If I were you,I would invite him to the party.如果我是你,我会邀请他参加聚会。 I would have arrived much earlier if I had not been caught in the traffic.要不是交通堵塞,我本会来得早一些。 另外你还要注意if 条件句的时态搭配 1.if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一般将来时 If he runs he’ll get there in time. 如果他用跑的,他就会及时赶到那儿。The cat will scratch you if you pull her tail. 如果你拉猫的尾巴,它就会抓你。 2.if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may/might/can If the fog gets thicker the plane may/might be diverted. 如果雾在大一些,飞机可能就会改在别的机场降落。 If it stops snowing we can go out. 如果雪停了,我们就可以出去。 3.if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must/should If you want to lose weight you must/should eat less bread. 如果你想减肥,你必须少吃面包。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 一、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用法简表 名称符号用法说明举例 句号①。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 尾。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叹号!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 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 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 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逗号,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 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 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 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 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 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 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 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 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 处。 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

if 引导的条件句中的用法

If 虚拟语气在条件句中的用法以及虚拟语气在宾语从句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 1 熟悉并掌握if引导的虚拟语气在条件句中的几种用法: 错综时间条件句 省略If 时句子的形式 对含蓄条件句的识别,列举相关关键词。 2虚拟语气在宾语从句中的运用 在wish后用虚拟语气的几种情况 坚持,命令,要求,建议等动词后的虚拟语气的结构 Would ra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的结构 教学重点: 条件句从句的甄别,虚拟语气词在其中的应用; Wish 后的虚拟语气; 表示坚持,命令,要求和建议等动词后的宾语从句中的虚拟语气结构。 Would rather 后的宾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的形式 例题:if 引导的虚拟语气 与现在事实相反的假设If+主+v-ed, 主+虚语词+v eg: If god ____(give) me a chance again, I would say the three words to her. 高考原题:If he_______(catch)the morning train, he would not have been late for the meeting. (2014 天津) 与过去事实是相反的假设If+主+had+v-ed, 主+虚语词+v-ed eg If you had driven a car, you would not have had such a terrible accident. 高考原题:We ________(be)back in the hotel now if you didn’t lose the map.(2014 北京,34) 与将来事实相反的假设If+主+v-ed, 主+虚语词+v-ed If+主+were to+v, If+主+should+v, eg If I finished work early today, I would attend the party. If 省略句 在虚拟条件状语从句中可省略If,把were,had,should提到句首,变为倒装句式。 Eg,If I were the superman, I would save these people’s lives. Were I the superman, I would save these people’s lives. If I had finished the breakfast, I would not suffer from hunger. Had I finished the breakfast, I would not suffer from hung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