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障碍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障碍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障碍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障碍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障碍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在解决问题中,经常有这样的题目,如:“河里原来有8只鸭,游走了3只,还有几只?”。往往有学生会这样列式:5+3=8。但是当教师追问,“已经游走了3只,还有几只”时,学生就能正确地回答出“还有3只”。这样的错误第一次订正好了,第二次第三次还是会有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当你找他来改正的时候,他又能马上说出正确答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发生这样的错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原因可能有这样几点:

一、学生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有顺向思考和逆向思考之分。逆向思考是从结果往回推,而顺向思考是按照事物的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对口算熟练的学生)在读题目时,他们马上就会考虑到还有5只加上游走的3只等于8只,这就是他们的思维习惯导致的。

二、教材安排顺序

在教材安排中,一般都是要求学生先学加法,再学减法。而在学习减法时,一般又会要求学生根据想加法算减法。这样即使学生会知道是用减法,但是在计算结果时,又会运用加法算式来指导自己的思维。

三、数量关系淡化

数量关系是指在解决问题中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由于教师对“要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这一目标把握不够,所以在具体教学解决问题时,仅仅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不充分

弗罗登塔尔认为“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由于数学的数量关系概括、抽象的特点。如果教师的教学时没有过程,只是简单的模仿和训练,那么这样的教学,则容易使学生的理解仅仅处于“以事论事”的水平,更没有使学生达到深层次理解和把握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内化的水平。下面案例就是一节过程不充分的课。

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走了2个,剩下3个。

师:你真棒!谁再来说一说。

生: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走了2个小朋友,还剩下3个小朋友。

师:很好!你知道怎样列式吗?

生:5-2=3。

教师听了满意地点点头,板书5-2=3。

接着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上面案例就属于“就事论事”式的简单教学,教师对教学的定位完全停留在这道题目解决的层面上,“5-2= 3”仅是一道题的解答算式而已,而没有拓展到“5-2=3”的模型意义,这样的教学就是没有过程的教学。

应对策略:

一、注重数量关系的教学

注重数量关系的教学,从刚接触图或图文形式的解决问题就可以开始了,不要等到有了文字形式的解决问题才开始。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一个个具体的数量关系。在第一册教材中,大量知识和所要解决的问题都以图或图文形式呈现,这样呈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动的生活实际中唤起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教学这样的内容时,教师不应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列出算式就行了,而更应该借助生活情境揭示其背后的数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图或图文用语言进行描述,如教学教材第34页“跳绳”情境图,如果学生只问“跳绳的共有几个人”,还不是完整的描述,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整地描述已知条件与求解问题,如:“有3个穿着黄衣服的小朋友与5个穿着其他颜色衣服的小朋友一起跳绳,跳绳的共有几个人?”这样的描述才有利于揭示题目背后的数量关系,这种方法持之以恒地运用,那么可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条件和问题的关系有整体的感知,从而为揭示数量关系打下基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注重数量关系的教学。

二、设计有过程的教学

设计有过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关注数学思想的本质,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利用思维过程中的冲突、质疑与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与动机。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的课堂实录,这节课就是一节过程充分的课:

出示情境图。

师:谁来说一说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从图中我看到了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第二幅图呢?

生:第二幅图中有2个小朋友去提水了,剩下3个小朋友。

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吗?

生: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走了2个,还剩下3个。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好。你们能根据这两幅图的意思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走了2个,还剩几个?

生(齐):3个。

师:对,大家能不能用圆片代替小朋友,将这一过程摆一摆呢?

(教师在行间指导学生摆圆片,并请一生将圆片摆在情境图的下面。)

师:(结合情境图和圆片说明)5个小朋友在浇花,走了2个,还剩3个;从5个圆片中拿走2个,还剩3个,都可以用同一个算式(学生齐接话:5-2=3)来表示。(在圆片下板书:5-2=3)

生齐读:5减2等于3。

师:谁来说一说这里的5表示什么?2、3又表示什么呢?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数学问题,5-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1:有5瓶牛奶,喝掉2瓶,还剩3瓶。

生2: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2只,还剩3只。

……

上面案例除了教学充分展开外,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抽象、概括、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而且这种训练并不是简单、生硬地进行,而是和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相贴切——由具体、形象的实例开始,借助操作予以内化和强化,最后通过思维发散和联想加以扩展和推广,赋予“5-2=3”更多的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在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过程的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描述题目背后的数量关系,这样来避免学生出现上面的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