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自学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61
药理学自学指导书
第一章绪论
[要求]
1.掌握药理学的性质、任务、内容和研究范围。
2.了解药理学的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内容提要]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
学。
2.药理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主要包括效应动力学(药效
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两个方面的问题。
3.药理学既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运用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理论和知识,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和禁忌症、药动学及应用。4.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
[习题]
1.什么是药理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近代药理学有哪些新进展?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要求]
1.熟悉药物的基本作用及作用规律。
2.了解药效关系的变化规律。
3.掌握药物作用的受体机理。
[内容提要]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
1.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凡能使机体器官功能提高的药物称为兴奋药,使功能降低的药物称为抑制药。
2.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数药理活性也较高, 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应用时不良反应常较多。
3.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凡与治疗无关,甚或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第二节量效关系
1.药物的药理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性变化叫量效关系。
2.从量效关系曲线上可了解:
(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
小剂量。
(2)最大效应(或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
(3)强度:表示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所需的剂量小说明该药强度大,反之亦然。
3.半数有效量(ED50)为一群动物中引起半数(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半数致死量(LD50)为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ED50称为治疗指数,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第三节药物作用机制
1.受体是指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其实质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浆内的大分子蛋白质(糖蛋白质或脂蛋白)。
2.配体是指内源性递质、激素或自体活性物质,能对相应的受体起激动作用,并引起特定的生理效应的物质。3.药物与受体结合而引起生物效应,不仅需要有亲和力,而且还必需有内在活性。当亲和力相等时,药物的最大效应取决于内在活性的大小;当内在活性相等时,药物作用强度取决于亲和力的强弱。
4.将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三类:
(1)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2)拮抗药:与受体有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A. 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互相竞争同一受体,呈可逆性结合,其效应取决于两者的浓度与亲和力,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非竞争性拮抗药:不是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或与受体发生不可逆结合,量效曲线右移,且最大效应压低。
(3)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与受体结合后只能产生较弱的效应,但却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剂的部分生理效应。
[习题]
1. 药物有哪些基本作用?
2. 何谓药物的选择性和两重性?
3. 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在用药剂量和机体反应性上有何不同?
4. 何谓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
5. 什么是受体?试用受体学说解释药物作用的机理。
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代动力学
[要求]
1.掌握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及其特点。
2.了解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3.熟悉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半衰期、一级动力学消除等药动学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1.被动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渗透,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包括单纯扩散和滤过两种方式。
2.主动转运即逆浓度梯度转运,耗能,需载体,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二.吸收: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口服药物在胃肠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某些药物在首次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大部分被破坏,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种现象叫做首过消除。
三.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以下特点:
1.结合是可逆的、疏松的,按质量作用定律经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结合型药物失去活性。
3.结合型药物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血脑屏障及肾小球,是体内的一种储存形式。
4.同时应用两种结合率高的药物,则两药间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四.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药物的理化特性、局部器官的血流量、生理屏障等因素的影响。
五.生物转化:
1.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包
括氧化、还原或水解过程,第二步为结合过程。
2.催化药物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为肝药酶.此酶是存在于肝脏的内质网上,专一性低,个体差异大.主要由还原型辅酶Ⅱ、黄蛋白、细胞色素P-450等组成的一簇酶。
3.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肝药酶诱导剂,如苯
巴比妥;使肝药酶活性减弱的药物称肝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
六.排泄: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改变尿液的pH值可影响药物的排泄速度,此原理可用于药物的中毒急救
或增强药效.经肾小管分泌的药物相互间有竞争性抑制
作用,如丙磺舒可抑制青霉素的排泄。有些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在肠腔内又可被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这样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