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确定位置2名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确定位置2名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确定位置2名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确定位置2名师

最新资料推…

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让学生说清身边物体的位置开始,由近及远、由校园扩展到生活相继设计了3个活动和1个拓展活动,3个活动是循序渐进从具体到抽象的,从中让学生们学会看地图,体验如何按照地图到达自己想要到的地方。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够与本组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做好各项活动。

3.对搜集各种各样的地图感兴趣,并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2.能够说出通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东、南、西、北,比例尺,一

般标记等。)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简单描述从甲地去乙地的地图的大体制作过程,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

家或经常去的某一地方的位置。

2.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3.能够找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准确确定物体位置的实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参照会如何用参照物确定被研究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1

..................................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机

材料与用具:

各种学习用具(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当地的各

种地图、瓶子等等。

课时建议: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笑话,大家注意听。

教师讲笑话。(小笑话见文本素材《关于位置的笑话》)教师:听完这个笑话,大家想一想,实际上话务员问的是什么呀?学生回答。(话务员问的是火灾的地点,并不是火源的位置)教师:同学回答的很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或某个物体的位置的情况,如果我们不能说出别人问的位置,就会出现笑话,甚至会耽误大事,大家说,学会确定位置是不是很有用呀?

学生回答。(是)

教师:很好,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的新课——确定位置。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记忆游戏

1.进行游戏

教师:要说清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些条件?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亲身体验一下,怎样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呢?老师先说游戏规则,然后前后桌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

(1)前后两人合作,把准备好的用具随意摆在桌上。

(2)其中学生甲在十秒钟之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各个物体的位置。

(3)然后学生甲转过身去,由学生乙迅速改变桌上一个物体原来的位置。

(4)学生甲再转回来,看看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用简单明了的话描述,并记录下来。

2

......................... 最新资料推… 荐然后变换角色,再做一遍。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游戏活动汇报

教师:大家谁来说说在游戏中桌子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能说说你是怎样描述的吗?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同学们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听一听他说的和你想要说的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大家再想一想,然后小组讨论一下,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总结出要说清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些条件?

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要想说清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有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和方向,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活动2:我在哪儿?

教师:假如老师出去不小心迷路了,老师应该怎么描述咱们学校所在的位置呢?请你们想一想,用我们刚才所学的方法告诉我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同学回答得很好,要想描述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应该先选择参照物,再说明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下面我们翻开书P17,帮助图中的迷路小朋友找到她的家吧。

学生甲回答。

学生乙回答。

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遇到迷路问题,不要惊慌,尽可能准确地说明自己所在的位置,请求别人的帮助,逐渐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五课确定位置

活动1:记忆游戏

1.进行游戏

游戏规则:

(1)前后两人合作,把准备好的用具随意摆在桌上。

(2)其中学生甲在十秒钟之内尽可能地记住桌上各个物体的位置。

(3)然后学生甲转过身去,由学生乙迅速改变桌上一个物体原来的位置。

(4)学生甲再转回来,看看桌上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用简单明了的话描述,并记录下来。

3

.................................. 最新资料推…荐............................ 然后变换角色,再做一遍。

2.游戏活动汇报

活动2:我在哪儿?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秋游活动,假如我们班在植物园热带雨林馆门外集中完毕,现要到停车场上车回校,请问,应该如何走?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看来大家都不能叙述清楚怎么走,其实很简单,当我们会看图标,会看地图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学习如何看地图。

(二)新课教学

?活动3:在图上找位置

1.学习认识导游图

教师:大家翻开书P18,这是一张常见的公园门票导游图,在地图上有许多

图形和符号,称作图例,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认识图例。

(教师以提一些问题的形式讲解图例,如:“图中的问号代表什么意思?”胡“椒园在哪里?”从“生态村到苗圃可以有几种路线?”等等。)

教师:老师已经讲了导游图上的图例,那么谁能从这张导游图上帮老师找到洗手间在哪里呀?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教师:假如我们在珍稀植物区,现在想去观赏植物区。请大家为自己设计一下行程路线图,怎么走观赏的景物又多,又能到达目的地。

4

.................................. 最新资料推…荐............................ 学生积极画路线图然后回答问题

2.简单介绍各种各样的地图

教师:大家已经学会看这张导游图,其实,地图的种类很多,比如政区图、交通图等,而地图上有的有图例,有的还有比例尺和方向,地图的种类不同,表示也不一样。老师搜集了有几张地图,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老师用幻灯机或多媒体播放各种地图,并讲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然后带领大家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更多有关地图的知识。

3.小游戏——找瓶子

教师:现在同学们对地图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想一想,学会看地图有什么用呀?学生积极回答。(确定自己的位置,迷路不会丢失等回答)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为了测测大家是否真的会看地图,现在,我们做个游戏——在校园中找瓶子,老师已经将一个做了标记的百事可乐的瓶子放在学校的某个角落,现在,我手中有五张一模一样的学校地图,请五位同学上来,一位同学拿一张地图,图中画三角的地方就是瓶子放的地方,请同学们按照地图的标识把它找出来,看哪位同学找得快。

学生活动按照地图找瓶子。

活动完毕老师总结并表扬找瓶子找得快的那位同学。

4.作业

课下完成扩展活动:欢迎你到我家来。

要求:

① 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

② 给一位不认识你家的同学,让他按照你画的路线图找到你家。

下节课汇报一下找的情况。

板书设计:

第五课确定位置

活动3:在图上找位置

1.学习认识导游图

① 认识图例

② 学会按路线图走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2.简单介绍各种各样的地图

① 政区图、交通图

5

.................................. 最新资料推…荐............................... 阅读科学②在线

3.小游戏——找瓶子

练习识图找位置。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确定位置(一)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就来讨论一下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确定位置) 二、层层深入,直奔主题 3.说一说:说说自己的座位。 4.总结引导:引出“数对”表示方法。 举例说明:××同学的位置是第三组第二个可以简单的表示为(3,2)说一说:3,2分别表示什么? 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表示? 引导学生小结“数对”的表示方法。 5.确定位置:引导学生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填空:(课本63页)

观察情境图后完成填空。 2.看地图,说位置(课本65页第1题) 3.了解感知 展示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根据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正确位置,如北京在北纬40o,东经116o。 6.课后作业:65页第2题剪下附页2,摆出游 乐场的平面图。并回答图下问题。 四、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课中的表现做一个评价。 教学内容:数学游戏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巩固对“数对”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巩固对“数对”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想象与推理中巩固对“数对”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做几个数学游戏。 二、连棋子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互玩,准备两种颜色的棋子和两颗 骰子,一张方格纸做的坐标图。第一个小朋友先投投两次骰子。假如第一次是2,第二次是4,就将自己的棋子放入(2,4)位置上。第二个小朋友接着同样操作,按所掷的点数放棋子。如果位置已经被其他棋子占

四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1、 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2、 种子的结构:(种皮、子叶、胚)。(种皮)起到保护种子内部的作用。子叶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 3、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条件。 4、花盆底部垫瓦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通)。 5、(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应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6、植物生长的“证据”:(小苗的高度、叶子的大小、宽窄、数量、茎的大小、分枝的多少、开花、结果)等。 7、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播种、发芽、开花、结果)。 8、统计植物开多少花,我的办法是(给花套上一个小袋子,数花的多少)。 9、观察果实时应该观察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10、植物的果实比花( 少)。 11、有的果实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 12、低温使植物生长减慢。植物一般2--3天浇一次水。 第二单元 生生不息 1、 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解剖花时用到(镊子)。 2、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植物可以利用传粉的方式繁殖后代。(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药里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传到雌蕊的顶端)这个过程叫传粉。 3、不同的传粉方式: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菊花),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黑麦花、大豆花);有的是虫媒花(如:菊花),有的是风媒花(如:黑麦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有(用工具给植物授粉)和(直接用雄花给雌花授粉)。 4、 大部分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根、叶)繁殖后代。如:大蒜、马铃薯利用(茎)繁殖后代,榕树用气生根繁殖后代、秋海棠用叶繁殖后代等。 5、扦插: 剪除部分叶子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枝条下端剪成斜口,便于与土壤充分接触,在土中挖小坑的作用是防止擦伤植物的新断面。植物扦插能否成活,关键还要看扦插后的养护工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T),冷空气会(下降J )。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C)、(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四年级上 确定位置(一)

确定位置(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能够主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感受坐标系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数对”表示方法以及运用“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师:老师想认识班上的一些同学,请第五组的同学向老师打个招呼。 生挥手示意。 师:请每组的第2个同学朝老师笑一笑。 生微笑示意。 师:表现不错,看来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老师发现了一个最聪明的孩子,因为他做得最端正。你们猜猜他是谁? 生:不知道。 师:给大家一定提示把,他坐在第5组。 生:到底是谁啊? 师:我说得还不够清楚吗?还没猜到? 生1:叫什么名字? 生2:他是第5组的第几个呢? 师:对了,老师只说了他在第5组,能确定这个人吗? 生:不能。 师:老师还应该给一个什么条件呢? 生:他是第5组的第几个! 师:对了,他就是第5组的第4个! 师:当我们确定教室里某个人的位置时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生:要知道他在第几组的第几个。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活动体验。 1. 认识数对。 师:你能说说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吗?和同桌说一说,检查对方说对了吗? 生相互说自己的位置,集体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位置,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位置表示出来呢?自己动脑筋试一试。 巡视学生的方法,请几个学生把自己的表示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有画图的,有用文字来描述的,也有用数字表示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10月17日飞船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你们可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国科学家到达着陆点仅用了20分钟,他们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飞船的位置,你们想知道吗?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也许能明白(板书:确定位置),你们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信心吗? 二、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请看大屏幕:(点CAI出示教师光荣榜) 1、这张照片是我们学校评为先进教师的光荣榜,在照片中,你们看到了谁? (我看到了**老师) 2、你能说说在这张照片中——王老师站在哪里? (学生纷纷举手想说) 实际上,*老师也上了光荣榜,你们发现了他在什么位置吗? 3、哟,大家都想说,这样吧,把“*老师在光荣榜中的位置”想个好方法用水彩笔简捷地表示在这张A4纸上,写或画都可以,让人一看就能快速地找到*老师所在的位置,你想出了几种方法就写几种,等会儿向大家展示展示。 (学生探究,师巡视,适当指导) 4、谁第一个来展示你的方法?

(请一个学生上台) 你的方法表示什么意思? 是这样吗?(师把学生的表达方式展示于黑板) 谁还愿意来展示你的方法?…… 三、认识数对 1、统一介绍位置的方法 (过渡)同样是“*老师的位置”,孩子们的方法却各不相同,有的用画图的方法,有的只用了几个数字符号,而有的却用了许多文字来描述,看得出来,孩子们确实会想办法,可是这么多方法,你想出的你明白,我想出的我很清楚,来给大家作介绍时,都要补充说明,还需要解释解释,这样方便交流吗?(不方便)因此,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把这么多种方法统一成一种简捷的方法来表示王老师的位置,让大家不用解释说明就能清楚地知道你介绍的位置。请仔细看看:我们这些方法在表示“*老师的位置”时都说到了哪些相同的地方?(学生独立思考,纷纷举手) (1)在小组内讨论:介绍位置时都说到哪些了相同的地方 这样吧,先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等会再在全班交流。(师板书:*老师的位置) (学生交流,师深入小组参与) 师组织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在介绍*老师的位置时都说到了站在第几列,第几排……都用到了两个数(板书:第几列第几排或第几个)(2)统一方法,介绍数对。 可在数第几列时,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这样行吗?

确定位置科学教案

5.确定位置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让学生说清身边物体的位置开始,由近及远、由校园扩展到生活相继设计了3 个活动和1个拓展活动,3个活动是循序渐进从具体到抽象的,从中让学生们学会看地图,体验如何按照地图到达自己想要到的地方。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选择参照物,并能准确地、定性地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前后、左右、远近、东西、南北等)。 2.会使用平面图,能在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根据从甲地去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够与本组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做好各项活动。 3.对搜集各种各样的地图感兴趣,并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2.能够说出通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东、南、西、北,比例尺,一般标记等。)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简单描述从甲地去乙地的地图的大体制作过程,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家或经常去的某一地方的位置。 2.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方位问题。 3.能够找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准确确定物体位置的实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如何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参照会如何用参照物确定被研究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机 材料与用具: 各种学习用具(尺子、笔、塑料块、小木块、小球、书等等)、当地的各种地图、瓶子等等。 课时建议:1课时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考试版本-全面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一、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0级、微风是1级、大风是3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和晴好天气联系在一起。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 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 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 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 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 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本学期,四年级有六个班级,本人承担了其中两个班级的教学。班级学生数基本在35个,合理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具体内容见单元目标) 四、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 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 识点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 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 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 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 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 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 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 级。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 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和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 阴天。 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 扁平状云;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 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0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第二单元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学习目标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3、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 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集体备课 导学过程合作探究: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小组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3. 汇报点评。 (1)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小组互评、教师点拨: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 (2)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教师板书)

导学过程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2、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溶解了吗? 3、汇报点评: 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 5、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 6、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7、汇报点评。 巩固练习: 1、像()的现象叫溶解。 2、过滤时要做到()。 拓展延伸: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留心观察生活中水还能溶解哪些物质,作好记录在小组 中交流。 板书设计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食盐在水中的现象不见了容易溶解食盐在水中的现象看得见不容易溶解过滤沙子、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及食盐溶液、 注意事项 观察现象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2015年8月总课时1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学习目标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确定位置教案 (5)

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6~57页。 教材简析:一年级(上册)教材结合认识10以内的数,安排了用“第几”确定位置的内容。如若干个小朋友排成一行,其中某个小朋友是从左往右(或从前往后)数的第几个。本课的第一道例题里,许多小动物排成若干行做操,仅用一个“第几”无法确定某个动物的位置,需要两个“第几”,如第3排第4个。这样的描述不仅准确地说出了物体的位置,还是以后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基础。 (1)在现实的情境里体会“排”与“个”的含义,以及数的方法。 教材用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位置。例题的图画里,猴在“第1排第1个”和熊在“第2排第3个”告诉学生两条信息:一是其他小动物的位置也要用“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话来说,二是怎样在这幅图里数出“排”与“个”。按两个动物说的位置,第1排、第2排是从前往后数的,第1个、第3个是从左往右数的。这些数的方法,不应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并通过交流逐渐明确的。 “想想做做”第1题选择楼房和书柜的情境,也要利用猴住在第2层第3号,第1层第2本是《新华词典》这些已有信息,体会图中“层”与“号”、“层”与“本”的排列顺序,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2)在开放的问题中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是必要的、合理的。 例题要求说出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图画里有许多小动物。如果只说第几排或者只说第几个,都不能确定某一只动物的位置。确定每只动物的位置需要同时说出第几排与第几个,这就体会了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各只动物所在的位置都不相同,说出位置的第几排第几个就不会完全相同,这就体会了两个“第几”确定位置是合理的。上述体会,要在大量说的练习中才能获得。 “想想做做”第3题由教师指定第几排第几个,学生在相应的格子里摆(或画)图形,寓数学内容于游戏中。如果适量安排一些可能混淆、可以比较的位置,如第3排第4个与第4排第3个,不仅有助于掌握确定位置的知识,还能进一步体会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方法是科学与合理的。 (3)在生活情境里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 “想想做做”第2题在剧场里找座位,体会确定位置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剧场里的座位是用两个“第几”的方式确定的,一个剧场的座位号是从左往右依次编排的,另一个剧场把双数号和单数号分开编排。根据图画中3个小朋友拿的票上的排数与号数,帮助他们找到座位。这道题要组织学生交流找座位的方法,体会怎样找能方便些。如前一个剧场里,可以先找到排再对号;后一个剧场找到排以后,还要找到单号区或双号区,才能对号入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科学教案 课题: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 副本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P5)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 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 小会 其镇听钟 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 真 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 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 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把振动传达

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一》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它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内容既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又是第三学段学习坐标等知识的铺垫,它对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作用。本课教学目标:要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能够主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初步感受坐标系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生活入手,探索方法。第二环节: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第三环节:拓展升华,开启思维。第四环节:数学故事,抛砖引玉。四环节紧密联系,从探索到运用,再到拓展升华,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逐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成功之处: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对。 新课标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数对的表示方法是比较抽象的,但在生活却有很多“原型”,如学生的座位位置。因

此,我从学生可感可知的座位位置入手,由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从而建立数学模型,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数对确定位置。在联系实际,运用数对环节,设计了四个练习。第一个练习,在方格纸上给出各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第二个练习,给出数对,让学生动手操作找位置。第三个练习,破译密码。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练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都能投入其中。第四个练习,五子连珠。在课前,经过了解,下五子棋是学生特别喜爱的游戏活动。活动中,让两名学生用数对下棋,其他同学当参谋,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兴致浓厚,既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也让学生稍稍轻松了一下。 3、注重拓展教材,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又让学生了解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介绍著名科学家笛卡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教育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理想和奋斗确定自己人生的位置。 回顾这节课,学生在有意创设的来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动性的学习情境中,学得积极主动,趣味盎然,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声音/溶解/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彖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彖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彖、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 是观察记录天气现彖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

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彖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彖,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佩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彖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彖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彖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