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

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

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
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研究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林丹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0903 学号021) 摘要:盐碱地是集聚盐类的一种现象,它严重的危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地下水、地表水补给等自然因素及一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盐碱地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产生盐碱地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盐碱地原因防治措施 土地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盐碱地的产生,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1.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等。气候因素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地形因素对盐碱化则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因素为盐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育空间。 1.1.1气候因素 我国盐碱地大多分布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如我国吉林省西部平原,在强烈的季风影响下,全年降水量400~5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1206mm,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倍以上,而春季蒸发量为降水量的8~9倍[1]。新疆农二师地区因蒸发量大,决定了土壤盐分上升水流起绝对作用,在自然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过程和脱盐过程十分微弱,土壤中可溶性盐借助毛细血管上行积聚于表层,导致表土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土。 1.1.2地形因素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地形比较开阔,坡度比较小,微地形极为复杂的一些高平原、台地和阶段地貌。还有一些地势低,没有排水出入,而该地区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散开到地表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洼地,没有排水出入,则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份,形成盐碱地。 1.1.3 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 我国有较多的江河及各支流,如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胶流河等。加

吉林省第二批高级专家名录

吉林省第二批高级专家名录 省高级专家名单(共234人,按姓氏笔画排列): 丁堡骏长春税务学院副院长、教授 于力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 于中兴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主任药师 于秀敏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于国龙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巡视员、教授 于春江吉林一正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主任医师 门树廷长春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马旭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 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马东阁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成林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 马於光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 尹军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尹维田吉林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教授 尹景学吉林大学数学学院教授 尹福昌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员 牛俊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教授 王弋长春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王琦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教授 王瑛长春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王广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教授 王云鹏吉林大学科技处处长、教授 王玉兰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王立军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吉林省半导体激光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王立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王江滨吉林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 王利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进军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王绍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茂祥中华茂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级工程师 王俊杰吉林电视台文体频道总监、高级编辑 王冠军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教授 王春喜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教授 王胜今吉林大学副校长、教授 王家骐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王晓燕吉林省歌舞剧院歌舞团团长、一级演员 王继志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王跃邦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王殿海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 王鹏赋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邓伟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吉林省“十一五”规划 区域规划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 “十一五”规划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六年六月

前言 (一)背景 盐碱地植被恢复和综合开发利用是世界相关国家和机构非常关注的问题,各方面专家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认为碱地不仅可以治理,而且是再生的可利用的资源。“十五”期间,我省大力开展生态省建设,重点进行了盐碱地植被恢复工作;“十一五”期间,生态省建设要在植被恢复基础上,把盐碱地植被恢复和综合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盐碱地生态经济。盐碱地生态经济就是要发展盐碱地生态产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科学的、可持续的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发展区域经济,编制吉林省盐碱地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土地盐碱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全世界有9.5亿公顷的盐碱地,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有盐碱地约3630万公顷,有75%左右未得到有效治理与合理开发利用。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片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面积达239万公顷。我省也有66.7万公顷的盐碱地急需治理。 世界有关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都在开展盐碱地治理开发利用工作。国外对盐碱地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对盐碱土的地理分布、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30年代建立了以水利措施为中心的灌排、防渗进行盐碱地改良

的基本理论。二战结束后,又提出了盐碱土的化学改良和植物改良措施。近年来又逐步转向耕作土壤的综合治理研究方向。目前国外主要侧重于大型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预报防治,在节约用水与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土壤耕作与施肥、利用土壤改良剂、高矿化水应用以及选育耐盐品种提高作物抗盐力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我国一直重视盐碱地治理利用工作。国内对盐碱地治理利用经历了单项措施到农林水综合措施,从小范围试验到大面积综合治理阶段。50年代主要以农业措施改良为主,60年代利用水利措施, 70年代至今开始全面治理工作。“六五”期间,我省利用筛选耐盐碱性强的碱茅草改良盐碱地获得成功;“七五”期间碱茅草改良盐碱地适应区域试验取得了可喜成果,为改良我国内陆盐碱地探索了一条新路。“八五”、“九五”在更广泛领域开展试验,“十五”期间,生态省建设开始启动,采取技术继承和自主创新,成功选育一些品种,特别是创建了羊草人工移栽新技术快速恢复顶级优势植被的新方法,是生物改良盐碱地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二)意义 盐碱地是我省重要的土地资源。盐碱地是一种资源,是有潜在价值的土地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市场潜力巨大。盐碱地资源具有多种利用途径,发展草业和草地畜牧业,开发水田、旱田,种植经济作物和药材,开发生物质及

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与办法

-- -- 一、晋升条件 1、中学高级教师: 大学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十年以上,大专二十五年以上;任中学一级教师(或小学高 级)五年以上, 任职期间年度考核均在职称以上并且近五年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两次良好。 优 惠政策: 在县以下乡镇第一线累计工作三十年以上成绩显著的师范类中专生、 二十年以上的 大专生, 任中学一级教师五年以上, 任职期间年度考核均在称职以上并且近五年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两次良好。 论文要求:申报高级职务的人员,在聘任中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做为第 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 ,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不含增刊、 副刊、专刊、专辑)或在正式出版的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2、中级职务 ①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大专七年以上;中专十五年以上。 ②小学高级教师: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十五年以上;高中毕业十五年以上、初中 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十八年以上, 且有大专基础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考试合格证; 任助理级职务四年以上,近四年年度考核成绩应达到称职以上并且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两次良好。 县直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以上职务者,须符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3、初级职务 ①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毕业见习期满一年以上;大专毕业工作满三年以 上,可不受低一级职务及任低一级职务年限限制;中专毕业工作满五年以上,任中学三级教师满四年以上 ②中学三级教师:大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以上;中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以上。③小学一级教师:中专毕业工作满五年以上,任小学二级教师四年以上。④小学二级教师:中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以上,高中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五年以上, 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八年以上, 且取得全省统一组织的大专水平基础理 论和专业知识考试合格证。 初级职务晋升,任低一级职务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应达到“称职”以上。 二、职称晋升评定办法 每年职称晋升时,由各单位成立评审领导小组,对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以基本项、加分 项、民主测评成绩、 职业道德积分四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测算出同一职务符合晋升条件人员的成绩,并按成绩排名,根据分配的限额数确定本单位某一职务的推荐人员名单。

《土地盐碱化》教案设计

《土地盐碱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读我国土地盐碱化分布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防治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学习使学生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防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及成因 三、教具安排:实验视频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好,我是陕西省周至中学的罗曼老师。华北平原地处我国北方地区,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所以又称黄淮海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古沃野千里,农业发达。但现在,华北平原某些地区土壤表面覆盖着似雪的“白霜”,像是撒了一层盐,曾经的沃野变为“盐田”。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土地盐碱化”。什么是土地盐碱化?它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治理?本节地理课我们来谈一谈土地盐碱化。 [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二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三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一、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表层含盐量过高,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称为土壤次生盐碱化。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认识一下土地盐碱化现象。 二、土地盐碱化的形成 海绵表面白色残留物的形成与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理

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及办法

一、晋升条件 1、中学高级教师: 大学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十年以上,大专二十五年以上;任中学一级教师(或小学高级)五年以上,任职期间年度考核均在职称以上并且近五年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两次良好。优惠政策:在县以下乡镇第一线累计工作三十年以上成绩显著的师范类中专生、二十年以上的大专生,任中学一级教师五年以上,任职期间年度考核均在称职以上并且近五年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两次良好。 论文要求:申报高级职务的人员,在聘任中级职务以来,须有由本人独立撰写或做为第一撰写人、执笔人(以期刊中标注为准),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不含增刊、副刊、专刊、专辑)或在正式出版的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 2、中级职务 ①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大专七年以上;中专十五年以上。 ②小学高级教师: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十五年以上;高中毕业十五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十八年以上,且有大专基础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考试合格证;任助理级职务四年以上,近四年年度考核成绩应达到称职以上并且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两次良好。 县直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以上职务者,须符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3、初级职务 ①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毕业见习期满一年以上;大专毕业工作满三年以上,可不受低一级职务及任低一级职务年限限制;中专毕业工作满五年以上,任中学三级教师满四年以上 ②中学三级教师:大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以上;中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以上。 ③小学一级教师:中专毕业工作满五年以上,任小学二级教师四年以上。 ④小学二级教师:中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以上,高中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五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八年以上,且取得全省统一组织的大专水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考试合格证。 初级职务晋升,任低一级职务以来,年度考核成绩应达到“称职”以上。 二、职称晋升评定办法 每年职称晋升时,由各单位成立评审领导小组,对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以基本项、加分项、民主测评成绩、职业道德积分四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测算出同一职务符合晋升条件人员的成绩,并按成绩排名,根据分配的限额数确定本单位某一职务的推荐人员名单。

吉林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试点评审

晋升2013年度吉林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人员名单公告 根据《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96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3〕22号)要求,经人社部、教育部研究批准,王云峰等59名同志晋升为2013年度吉林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现予公告: 1.王云峰长春外国语学校 2.史洪吉林省文化厅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幼儿园 3.崔哲省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 4.潘永兴吉林省实验学校 5.宋戈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6.朱杰长春市第十一高级中学 7.孙辉长春市第八中学 8.张馨予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 9.张玉琴长春市第五中学 10.丛枫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 11.隋淑萍长春市第六中学 12.刘继家长春市实验中学 13.邱文秀长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14.李国荣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延聘)

15.夏军吉林市第一中学 16.陈晓梅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17.孙树君吉林市吉化第一中学 18.廉淑文吉林市第五中学 19.陈胜利四平市实验中学 20.熊宇红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21.杨淑梅辽源市第五中学 22.庄春晨辽源市实验中学 23.孙向东白城市第四中学 24.孙侠通化市第十三中学 25.杨静秋通化市靖宇中学 26.吴京淑延边第一中学 27.徐忠炜延边第二中学 28.郭延霞长白山管委会第二高级中学 29.高海燕长春市南关区第103中学 30.邢立平长春市宽城区第四十八中学 31.金玉茶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延聘) 32.尚崇华长春市朝阳区第四十五中学(延聘) 33.金宏素吉林市磐石市第一中学 34.于锴龙吉林市舒兰市第一中学 35.王兆军吉林市龙潭区第十六中学 36.高梅四平市铁西区第十七中学 37.袁艳辽源市东辽县第一高中学 38.李玉香辽源市东辽县安恕镇第一中学 39.孟范举辽源市龙山区进修学校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盐碱化土地的形成原成因及其危害 一、盐碱化土地的行成原因 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其中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 (1)气候: 垦区气候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等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干旱少雨造成地面植被稀疏,生物积累较弱,使得土壤的淋溶作用十分微弱,土壤石灰反应通体都很强烈。因而本区多数自然土壤及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都不高。蒸发量大则造成本区盐土和盐渍化土壤面积的重要原因。 (2)水的作用 地表水:全区大小水系约16条,对垦区影响最大的水系主要有阿克苏河水系、塔里木河水系和台兰河水系,高山冰川积雪融水是其最主要的水源,全区有冰川1293条,冰川面积4098平方公里,估计储水量约2154亿立方米,估算年径流量为亿立方米。大区地下水运行方向和排泄方向一致都是由北向南,这些水沿途接纳山区裂隙水和局部天然回归水,由于天山南麓有较多的含盐土层,当河流流经含盐土层时,土层中易融盐融于水中,使水中矿化度增高。当地下水流经扇缘的尾部,由于接受了更多的回归水和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地下水浓缩,也是地下水矿化度的转移过程,由于盐分的迁移和累积,加上场地排水不畅通,致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聚集,这些水既是盐分搬运的动力,又是场地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水源,这就是造成了场地高矿化水的原因。经过取样分析场地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5~15g/l 之间,PH值为7 ─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和盐水,不能作为灌溉水,场地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克/升属高矿化度盐水、且不能饮用和灌溉的占到了场地总面积的%。 地下水:经过本次土壤调查资料来看,各灌区浅层地下水具有埋藏浅,矿化度高两大特点,其地下水运行方向和排泄方向也都是由北向南。地下水埋深在~之间,它们之和占到了总面积的%。全农一师仅在四团、五团和六团北部以及河流两岸存在有淡水带,在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埋藏浅而矿化度高的地下水是垦区土壤盐分的主要来

盐碱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省大安市 3万亩盐碱地 改良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省吉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

目录 第1章项目总论 1.1 项目背景 1.2 项目发展概况 1.3 项目的提出、项目发展的必要性和投资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2章效益分析与建设规模 2.1 立项调查 2.2 前景预测 2.3 发展战略 2.4 实施方案和建设规模 2.5 经济与社会效益预测 第3章项目地址选择与条件 3.1项目地址的选择 3.2 土地资源和必要条件 第4章技术方案 4.1 项目组成 4.2 技术方案 4.3 布局和运输 4.4 土建、水利工程 4.5 其他工程 第5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 5.1 企业组织 5.2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6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6.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6.2 项目实施进度表 6.3 项目实施费用 第7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项目总投资估算 7.2 资金筹措 7.3 投资使用计划 第8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8.1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8.2 不确定性分析 8.3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第9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与建议 第10章附件

吉林省大安市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项目总论 项目名称:吉林省大安市3万亩盐碱地改良项目 项目地点:吉林省大安市新平安镇、大岗子镇 项目单位:吉林省吉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1.1 项目背景 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如气候变化、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环境污染等)。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日益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大量森林、草地、湿地等被开垦为耕地,进行集约经营,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结构,导致土地盐碱化。在2002年9月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二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上指出,继第一次国际可持续发展会议(1992里约热内卢)10年之后,全球面临的人口一环境一资源问题更加严重,其中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碱化呈现逐步加重的趋势。据估计,全球盐碱地每年以100~1500万hm2的速度在增长。 我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分布着盐碱地,我国盐碱化土地达3630万亩,其中耕地921万亩,林地421万亩,草地2320万亩。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和沿海地区。在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西北内陆区、东北平原、沿海地带。东北地区就有600多万hm2(公顷),约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25%~30%,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占农林牧总土地面积 4.91%,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 6.62%、0.84%和6.10%,中国有潜在盐碱土地约1733万亩。东北和西北内陆盐碱化最为严重,盐碱地面积占该地区耕地面积达15%。 盐碱地的唯一好处是可以生产大量的盐、碱、卤水、硝等化工原料。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关键。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把盐碱地看成是一个资源,加以利用,它就不是一个包袱。国家农业在发展,要保障耕地和粮食安全,治理盐碱地是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盐碱地分布的地区都属于平原和盆地,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机耕、具有土壤肥力,一经改良就是一项相当可观的土地资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项目发展概况 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苏打盐渍土集中分布区之一,盐碱化土地面积占松嫩平原总面积的21%。该区盐碱地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的低平原,地质构造上属松嫩平原新华夏系的第二沉降带。流域内的东辽河、西辽河、洮儿河、嫰江、松花江等河流呈向心状水系,流向此大湖盆。地势低平,泡沼遍布,排水不畅,缺乏有效淋洗而蒸发强烈,致使盐碱在闭流系统大量累积。松嫩平原盐碱土的显著特征是盐碱成分以Na2CO3和NaHCO3为主,土壤理化性质恶劣,pH高,盐分含量高,土质粘重,通透性差,盐碱空间分布差异大。区域平均年降雨量400mm以下,农业和生态用水严重不足。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面积96.90万公顷,主要分布于白城市的洮南、洮北、镇赉、通榆、大安,松原市的长岭、乾安、扶余、前郭、宁江,四平市的双辽、梨树,长春市的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状况与防治措施 土壤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或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当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时,形成的盐碱灾害。目前,世界各地还有相当面积的盐碱地尚未得到改良和利用,而且,随着全球灌溉面积的增大,土壤此生盐渍化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根据已有的经验,至少有50%的灌溉土壤发生过次生盐碱化。 1.盐渍土的概念 盐渍土(盐碱土)是指土壤中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另外青藏高原有硼酸盐,吐鲁番盆地有硝酸盐类;或者是土壤含盐量虽少,但土壤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达到了一定比例。 2. 盐碱地形成条件及原因 2.1条件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在潮湿的天气里,雨水能将盐分冲走而不致造成伤害;但在干热天气,因为灌溉水没有排出,地表形成积水,水遇热而蒸发,留下有害的盐分,盐分积聚的危害足以严重到使作物枯萎而死,寸草不长,形成盐碱地。 2.2原因 2.2.1盲目施肥 部分菜农对各类肥料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不够全面,盲目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的使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温室的蔬菜施肥水平较高,尤其是一些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进行过量施肥,一般在周年蔬菜生产中化肥的施用量均达250kg/666.7m2以上,加剧了温室土壤的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蔬菜根系发育不良,影响了蔬菜生长。二是忽视有机肥使用和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在蔬菜生长期间,有的农户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由于温室温度高,人粪尿迅速自然分解成各种成分;如硫化物、硝酸盐等一些含盐离子的成份残存于土壤耕层内而导致土壤盐渍化。 2.2.2 区域内耕作采用长期旱作的连作种植方式,使原来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被长期的单一旱作连作所替代,在新兴的大棚设施农业中无雨水淋溶,棚内高温,地表水分蒸发量大,盐随毛细管向上被带至地表,使之聚集于土表,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累积偏高而致。 2.1.3 地下水位过高,农田排灌不畅主要为排灌设施老化不匹配,沟渠过浅,排不出、灌不畅,不合理的灌水,以及重复使用耕地周围的水而加快土壤盐渍 2.1.4 耕地的熟制负重增加,利用率过频,高度密集利用,有机肥施用锐减等,致使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明显衰减,导致了土壤盐渍的侵袭。 3.我国土地盐渍化现状及其危害 3.1现状 中国也是盐渍土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中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中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松嫩平原的盐渍土大多属苏打型,土体总含量不算太高,但碳酸根含量高,对植物

吉林省内科学正高级职称考试试题

2015年吉林省内科学正(副)高级职称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者,多属 A.饮食停滞B.胆热犯胃C.肝热犯胃D.痰饮中阻E.胃气亏虚 2、男性,50岁,左侧胸痛1个月。有吸烟史20年。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伴左肺门阴影增大。胸腔积液检查:血性,比重1.020,蛋白30g/L,白细胞0.8×10 9/L多核0.72,单核0.28,最可能的诊断是 A.淋巴瘤合并胸腔积液B.结核性胸膜炎C.病毒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D.肺炎合并反应性胸腔积液E.肺癌合并胸腔积液 3、患者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宜选用: A.四君子汤B.参苓白术散C.补中益气汤D.理中汤E.附子理中丸 4、牙科用铸造合金中高熔合金是指熔点高于 A.1000℃B.1100℃C.1300℃D.1200℃E.900℃ 5、阴疮初起,肿胀疼痛,破溃糜烂,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用 A.阳和汤B.托里消毒散C.五味消毒饮D.四妙勇安汤E.仙方活命饮6、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起病方式是 A.低热、乏力及关节痛B.慢性多关节炎C.慢性单关节炎D.急性多关节炎E.急性单关节炎 7、脂肪酸在血浆中被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与白蛋白结合B.参与组成CM C.参与组成VLDL D.与球蛋白结合E.参与组成HDL 8、牙周炎的发病高峰年龄是 A.以上均不正确B.60~70岁C.40~50岁D.35~45岁E.50~60岁9、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多为: A.阳虚B.气虚C.血虚D.阴虚E.以上都不是 10、甘油磷脂合成最活跃的组织是 A.肺B.肾脏C.肝脏D.肌肉E.小肠黏膜 11、上颌全口义齿后缘与腭小凹的关系为 A.在腭小凹前2mm处B.后缘止于腭小凹处C.在腭小凹后2mm处D.在腭小凹后4mm处E.以上均不正确 12、王某。男,50岁。突然昏倒不醒人事,面色潮红、紫红,继之转为青紫,口唇青紫,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喉中痰鸣,二便失禁,移时苏醒,一如常人。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此属: A.阳痫B.阴痫C.痰火扰神D.风痰闭阻E.肝肾阴虚 13、下列哪项不是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特点 A.可增加胸内压,使心排血量减少B.可增加功能余气量C.可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D.可降低肺顺应性E.可减少肺内分流 14、轻度二尖瓣狭窄是指 A.瓣口面积2.0cm2以上B.瓣口面积3.0cm2以上C.瓣口面积2.5cm2以上D.瓣口面积1.5cm2以上E.瓣口面积1.0cm2以上

浅谈几种盐碱化土地的改良方法

盐碱化土地的改良方法 (一)、盐碱地传统的改良方法盐碱土中可溶盐类对植物的危害以碳酸钠为最厉害,氯化钾次之,硫酸镁,氯化镁,氯化镁,氯化钾又次之,碳酸氢钠,硫酸钠毒害较轻。在园林绿化工程之前就必须把它 们从土壤中除掉。 1.物理改良 (1)、平整地面。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 (2)、深耕晒垡。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原台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翻耕,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 (3)、及时松土,松土能保持良好墒性,控制土壤盐分上升。 (4)、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 (5)、微区改土,大穴整地。植树时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树皮、马粪或麦糠等然后填以客土。 2.水利改良 (1)、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促使土壤脱盐。 (2)、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在田内灌水洗盐,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3)、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用水泥渗漏管或塑料渗漏管,埋地下适宜深度排走溶盐。二是挖暗沟排盐,沟内先铺鹅卵石,然后盖粗砂与石砾或铺未烧透的稻糠壳灰,然后填土。 3.化学改良 (1)、对盐碱土增施化学酸性废料过磷酸钙,可使PH值降低,同时磷素能提高树木的抗性。施入适当的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 (2)、施用大量有机质,如:腐叶土、松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

4.生物改良种植耐盐的绿肥和牧草,如田菁、草木樨、紫花苜蓿等,对盐土改良有积极作用。降低绿化成本,加快绿化速度,提高美化效果,是评价盐碱地区绿化工程效果的主要指标。在这其中生物改碱投资最小,但见效慢,美化效果差;封底式客土抬高地面和地上花盆式客土抬高地面措施,虽然见效快、绿化美化效果好,但投资太高;大穴整地、淡水洗盐工程措施,成本低,见效较快、绿化美化效果好,是街道绿化和住宅区绿化的好办法;大穴客土,下部设隔离层和渗管排盐,见效快,客土持续时间长,绿化美化效果好,成本相对较底,值得推广。 (二)、耐盐碱植物耐盐碱植物有一系列的抗盐性,根据它们对过量盐分的适应特点,可分为三类: 1.聚盐植物:这类植物的渗透压一般在40个大气压以上,能在盐分高的土壤中繁茂的生长,如盐角,滨藜等。 2.泌盐植物:通过茎、叶表面的分泌腺,把盐分排出体外,如柽柳、海边红叶等。而提高了从盐水里吸收水分的能力,如田菁、胡颓子等。 一切改良土壤的措施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改良盐土时不能只用单一方法,应着综合开发;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改土措施都等量齐观,而要因地制宜,有主有辅。而在众多的改土措施中,关键的是遵循水盐运动的规律,培肥地力,保持客土的长效,做好水的文章,合理灌溉,有效排水,减少迳流,增加重力水,切断毛管水。 (三)、园林工程具体施工方法 1.渗管排盐在一些大型在绿地中渗管排盐是绿地改土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铺设暗管把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达到土壤脱盐和防止生盐渍化的目的。渗管的铺设一般为水平封闭式。一

根据吉林西部盐碱土的成因来创新盐碱地改良模式

根据吉林西部盐碱土的成因来创新盐碱地改良模式 吉林西部泛指素有“八百里旱海”之称的白城、松原两市所属各县市以及双辽市、公主岭市、梨树县西部和农安县部分乡镇。历史上在平齐铁路的郑家屯至镇赉、通让铁路的太平川至大安北、长白铁路的前郭至到保区段铁路两侧,光秃秃的大片碱斑地,一望无际。民谣说,“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春季满地雪白,盐碱土随风飞扬,遮天蔽日,触目惊心。据统计,这里的盐碱土,轻度(碱斑<15%)占25.6%,中度(碱斑15%—30%)占23.3%,重度(碱斑30%—50%)占24.3%,极重度(碱斑>50%)占26.8%。据测定,这里的盐碱土,可溶性盐含量高,其电导率>4毫姆欧/厘米(25℃),碱化度>15%,pH8以上,地下矿化度1—1.5克/升,地下水土壤中含有大量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约占全盐量的80%—90%。 探寻吉林西部盐碱土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有针对性的确定盐碱地改良方式,创新改良模式。 1.吉林西部盐碱地的形成是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条件、植被演替及地下水状 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 1.1地形地质吉林西部盐碱土区在吉林省境内位于松嫩平原的西南部、西辽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和松辽分水岭的内流区,自京哈铁路以西到大兴安岭东麓。这里地处松辽平原中心,四周为缓慢上升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脉所环绕,是三面环山一面靠分水岭的平原,地势低平。在地质历史上曾是一个大型内陆湖盆,湖水多次丰枯,使流域内高地母质母岩中可溶性盐分随径流汇集于闭流低地,这是盐碱的来源。周围山地降水丰沛,区内有松花江和嫩江贯穿中部,还有发源于山地的百余条无尾河向中部平原集中。河水由于古老河道的存在及地表径流作用,漫流于平原内形成无数的内陆湖泊(即碱泡子),可溶性盐类不能排出。沉积的母质形成粘重的不透水层(即碱隔子),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1.2气候条件白城和松原地区素有“八百里旱海”之称。这里气候特点是春旱秋涝。春季风多风大严重干旱,地表水蒸发量大。从周围高地汇集来的“野水”含有一定数量的盐碱,由于“野水”排不走,盐碱便留下,蒸发浓缩,盐分积聚地表。伏后秋雨又多又大,使得土发粘,不渗汤,形成内涝。内涝又加重了盐碱。盐随水来,碱随水走,土壤盐碱化有加重了内涝。年年如此,循环往复,吉林西部盐碱化程度越来越重,盐碱土面积越来越大。 1.3植被演替吉林西部盐碱地原本以中旱生草本植被占优势,并混有相当数量的中生草本植物。历史上这片盐碱地曾经植被茂盛,草丛高40—60厘米,覆盖度60%—80%,一平方米内有草种20—25种,干草产量1.5—2吨/公顷,载畜量0.4—0.5公顷/羊·年。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无序开垦破坏植被,现如今,干旱盐碱地块,植被正向杂草群落演替,呈现出无法利用状态;低洼盐碱地块,正向星星草、芦苇群落演替,而含碱量大的地方则向碱蓬子群落演替。若继续过度放牧或开荒后又弃耕,可能进入无植被状态,进一步加重盐碱化。 1.4地下水位状况吉林西部盐碱土地势低洼,地下水埋深多数季节在200厘米左右,有些地块雨季时接近地表,积涝成灾。“涝碱相随”,使盐分更向这里集中,加重了土壤盐碱化。如果地面不平,就会造成“洼兜窝碱”和“高包返碱”现象。这是因为聚集在浅层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通过土壤毛管上升直达地表,使

土地盐碱化原因

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 不利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分布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地下水矿化度与土壤盐碱化 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在80年代初的调查估算,中国现有农林牧土地面积68912万hm,受盐碱化危害的农林牧土地面积有3382万hm,占农林牧总土地面积的%,而农林牧各业盐碱化土地面积占各业总土地面积分别为%、%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估算,中国有潜在盐碱土约1733万hm,即如不合理利用和管理,就会发生 盐碱化的土地。 意义 中国盐碱地大部分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地处中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带,不利和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存在大部分地区 气候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有一定的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人少地多农业生态潜力较大。一旦消除了土地盐碱化这一主导制约因素后,农业生态系统的巨大潜力必将得到发挥。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影响: 1、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2、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防治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盐碱地有望变“绿洲”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一种耐盐基因 我国科学家从一种盐生植物中成功地克隆出一个耐盐关键基因,并已导入多种植物。这一发现,将有望使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约四分之一的盐碱地变为“绿洲”。 土地盐碱化 山东师范大学赵彦修、张慧两位教授主持的课题组,从1999年开始这项研究,最近在测定了1755个盐地碱蓬基因的序列后发现了这一基因。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计划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国家专利局在今年第18卷第28期的专利公告上公布了这项成果。 这个基因的全名叫作“Na+ / H+逆向运转蛋白(SsNHX1)全长cDNA”。由这种基因决定的一种蛋白,使碱蓬能在细胞内形成一种“离子区隔化”解钠离子毒的机制。 据介绍,盐地碱蓬是我国盐碱地上普通的一种藜科植物。它能耐3%的盐度,可以在海水中生长。在盐碱地上可长到1米高,在海滩上,长度可达30厘米。课题组研究人员将这一基因转移到拟南芥上做了对比试验:在1/2海水浇灌条件下,拟南芥能完成生活史;在盆栽条件下,15天不浇水,复水后仍能恢复生长并结实。而对照株均死亡。在所有已知公开发表的资料中,他们培育的转基因植物耐盐性是最强的。 目前,这一成果已经得到应用,培育出了适宜盐碱地生长的转基因植物幼苗。记者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科学院实验室看到,新培育出的耐盐转基因植物已有蕃茄、大

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

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指对参加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岗位竞聘人选的业绩和能力是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根据。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须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 第四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实行同行专家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第五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分级管理。正高级教师资格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组织评审,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核批准;高级教师资格由各市(州)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组织评审及审核确认;其他等级教师资格由所在市(州)或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组织评审及审核确认。省直部门所属中小学校高级教师及以下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及审核确认。 第二章个人申报 第六条申报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必须符合《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中规定的标准条件和要求。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未被聘用的,暂不对照上述标准条件可直接申报。 第七条中小学教师申报评审职称,须个人提出申请,并按要求填报相关申报评审材料。 第八条经拟聘学校(单位)同意,中小学教师可以跨校申报、竞聘,并根据推荐、评审情况,由该学校(单位)按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有关规定予以聘用。 第三章考核推荐 第九条各学校(单位)要成立竞聘推荐委员会(以下简称竞聘委员会),竞聘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或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主要由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人数不少于7人,一线教师

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及措施

盐碱地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改良和利用?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气候条件: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东北、华北、半干旱地区的盐碱土有明显的“脱盐”“返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很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地形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如松辽平原。从小地形(局部范围内)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正相反,盐分往往积聚在局部的小凸处。(局部蒸发,凸起处水分

散失的快,周边的水向凸起处靠拢,盐分随水聚集到凸起处) 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耕作管理的影响(人为):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次生盐碱化是指本来该地没盐碱化,但因为不合理灌溉等因素导致地下水上升,因该地蒸发量大,水被蒸发后矿物质便留在土壤中,导致盐碱化。 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 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

吉林盐碱地治理

科学时报2006年6月23日讯东北西部是世界上三大苏打盐碱土分布区之一,而且在三大分布区中生态退化速度最快。其中,平原中部土地碱化率已接近100%,旱作耕地已全部沦为中低产田;湖泡全部碱化,造成渔业萎缩;原本丰美的羊草草原也严重退化,导致牧业衰退。曾有人预言,如不施以全面整治,50年后许多地方将变成无人区。 但现在,这里正被酝酿着开辟为东北第一大农业灌区。 6月16日,在“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化日”到来之际,由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吉林省大安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得到吉林省政府批准,被列为吉林省“十一五”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个可行性报告的顺利通过,意味着东北西部荒漠化治理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规划中的大安灌区(全称大安古河道灌区)设计面积为131.2万亩,是东北西部苏打盐碱地分布区的核心地带,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嫩江下游右岸、吉林省大安市中部。范围包括大安市的10个乡镇,是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最集中、农民生活最贫困的地区。 在盐碱化如此严重的地方开辟灌区显然有违常理,但现在,这个“大胆”的构划有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历时15年试验研究成果 的有力支撑。 遥感技术发现四千年前的古河道 1989年至1992年,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以孙广友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将高新技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应用遥感技术发现并查明了松嫩平原西部全新世的24条古河道。依据这一成果,孙广友提出了引嫩江水可使东北西部新开发620万亩水田——在治理东北西部荒漠化的同时建设东北重大水稻基地的方案,从而引起了吉林省的高度重视。随后,以孙广友为首的课题组在国内外首次完成了“带有盐碱斑的重度苏打盐化草甸土种稻试验”,获得国家两项发明专利“古河道型浅湖泡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古河道盐碱湿地水旱复合栽培技术”;并首次提出松嫩平原生态环境演化突变论,即人为内陆化使盐碱范围快速扩展,反之,合理调控又可以使盐碱化土地快速恢复,为西部荒漠化治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还提出了松嫩西部并非总体缺水、嫩江有支持古河道开发水量的新观点,被后来的研究所证实。同时,在国内外首先提出“地理学贯通式研法”这一新的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