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工程导论作业题及答案20160505

系统工程导论作业题及答案20160505

系统工程导论作业题及答案20160505
系统工程导论作业题及答案20160505

《系统工程导论》

作业题

私人整理版

一.判断题(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一般系统理论重申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系统的功能可以等于系统全部要素功能的总和。

【错】

2.典型故障曲线(浴盆曲线)告诉我们:系统的故障在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其故障率都很小,到损耗故障期,故障率会逐渐升高。

【对】

3.“什么也不干”,维持现状,也是一种方案,称为零方案。

【对】

4.香农把信息定义为两次不确定性之和,即:

信息(量) = 通信前的不确定性+通信后尚存的不确定性。

【错】

5.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对】

6.系统分析一般有七个步骤,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以并行进行,但不能改变顺序。

【错】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你选择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结合系统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又于己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进一步发展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系统方法。

2.系统的所谓相关性,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二是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联系”又称“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3.指标评分法主要有:(1)排队打分法;(2)__专家打分法__;(3)两两

比较法;(4)_体操计分法_:(5)_连环比率法_;(6)_逻辑判断评分法_。

4.对模型进行修正与简化的方法通常有:(1)去除一些变量;(2)合并

一些变量;(3)改变变量的性质;(4)改变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5)改

变约束。

5.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

6.系统分析的原则有那些?(1)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2)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相结合;(3)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相结合;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7.管理对于信息的要求是:(1)准确、(2)及时、(3)适用、(4)经济。

三简答题

1.按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系统如何分类?对每一类系统举一例。

答:

一、钱学森提出如下分类:

1)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如:某个建筑物是小系统,都江堰工程是大系统,因特网是巨系统。

2)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某个建筑物是简单系统,因特网是复杂系统。

2.简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答:环境是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的事物的合集,我们可以通过此来区分系统和环境。系统环境是系统生存的土壤,环境的复杂性是造成系统复杂性的根源。只有适应环境的系统才能生存,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系统健康地发展。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又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延续、演化,不存在没有环境的系统。

3.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1.“一个系统,两个最优”一个系统是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要求综合地、全面地考虑问题:“两个最优”是只:研究系统的目标是总统效果最优,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的方法或途径也要求达到最优。2.以“软”为主,软硬结合传统的工程技术,如电子工程,土建工程、机械工程等等,以“硬件”对象为住可以将它们划归广义“物理学”的范畴,是有“硬”技术为主的工程技术。3.跨学科多,综合性强所谓综合性强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用到知识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的研究要用到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个方面的知识。二是开展系统工程项目要有个方面的专家参加,协同作战。4.实践性与咨询性系统工程应用研究是要针对实际问题的,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这是系统工程的实践性。

4.简述霍尔模型的粗结构和细结构分别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粗结构由(1)规划阶段;(2)设计阶段;(3)研制阶段;(5)生产阶段;(6)运行阶段;(7)更新阶段,这7个阶段是按时间先后秩序排列的,顾有“时间维”之称。又称为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粗结构。

2)、细结构由(1)摆明问题第一,环境方面的调查研究。环境因素可分为三类:(a)物理和技术的环境,主要包括:已有系统;用于已有系统的方法;已执行的技术标准;内部技术情况;过渡因素;目前和将来的试制条件;外部技术情况。(b)经济和事物的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人员;政策法令;领导爱好倾向;价格结构;新系统的经济条件;事物运用。(c)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大规模的社会因素;个别的因素。第二,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需求研究大略有下列六项要点:(a)研究需求的一般指标;(b)组织上的资源和约束;(c)计划情况和时常特性;(d)竞争状况;(e)用户爱好、习惯和动机;(f)来自需求研究的设计要求;(2)确定目标。(3)系统综合;(4)系统分析;(5)系统评价;(6)决策;(7)实施。

5.说明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答:1)、模型的准备;

2)、模型的假设;

3)、模型构成;

4)、模型求解;

5)、模型分析;

6)、模型体验;

7)、模型应用。

6.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答: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是随意的现实世界和刻板的机器世界的转化问题。解决办法如下:1)、针对问题领域的复杂性,让需求在开发过程中经常变化;

2)、针对管理开发过程的困难,在多人协作软件时,保持设计上的完整性;

3)、保持软件可能的灵活性(即抽象层次的问题,抽象层次越高,灵活性越强,可维护性就越差);

4)、表征离散系统行为的困难(即用计算机表达现实世界问题的时候遇到的困难)。

7.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如何确定部门的划分?

答:具体方案如下:

1)、产品消耗结构的同类型;

2)、中心产品原则;

3)、大类产品的原则;

4)、要考虑收集资料的难易程度;

5)、部门的数目要恰当。

四.计算题

1.某系统平均工作2000小时,发生5次故障,则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多少?若连续工作500小时,则可靠度R(t)为多少?

答: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000/5=400(小时);

可靠度R(t)=(1-400/2000)*100%=80%.

2、如果某工程投产后每年纯收入800万元,能在5年收回投资(连本带利),该工程开始时投资为多少?年利率为2%.

答:P=A[ (1+i)n-1/i(1+i)n]

=8000000*( (1+0.05)5-1)/0.02*(1+0.05)5)=510512625元

3.设有5台设备,6个操作者,其操作感受情况记录为下表,评分结果也表示在表中。如对良、可、差分别给予3、2、1分,试分别计算这些设备的原始分、百分制分、十分制分和得分系数,最后对这些样机作一个评判。

答:如题可得这些设备的原始分为:

F(I)=(1+3+3+2+1+2)/5=2.4;

F(II)=(2+1+1+3+1+2)/5=2;

F(III)=(1+1+3+3+2+3)/5=2.6;

F(Ⅳ)=(2+1+2+2+2+3)/5=2.4;

F(V)=(3+2+1+2+2+2)/5=2.4;

故F(III)=2.6得分最高。

百分制:

B(I)= F(I)*100/ F(III)=2.4*100/2.6=92.31;

B(II)= F(II)*100/ F(III)=2*100/2.6=76.92;

B(III)= F(III)*100/ F(III)=2.6*100/2.6=100;

B(Ⅳ)= F(IV)*100/ F(III)=2.4*100/2.6=92.31;

B(V)= F(V)*100/ F(III)=2.4*100/2.6=92.31;

十分制:

B(I)= F(I)*10/ F(III)=2.4*100/2.6=9.231;

B(II)= F(II)*100/ F(III)=2*100/2.6=7.692;

B(III)= F(III)*100/ F(III)=2.6*100/2.6=10;

B(Ⅳ)= F(IV)*100/ F(III)=2.4*100/2.6=9.231;

B(V)= F(V)*100/ F(III)=2.4*100/2.6=9.231;

得分系数:

f(I)=2.4/(2.4+2+2.6+2.4+2.4)=2.4/11.8=0.2034;

f(II)=2/(2.4+2+2.6+2.4+2.4)=2/11.8=0.1695;

f(III)=2.6/(2.4+2+2.6+2.4+2.4)=2.6/11.8=0.2203;

f(Ⅳ)=2.4/(2.4+2+2.6+2.4+2.4)=2.4/11.8=0.2034;

f(V)=2.4/(2.4+2+2.6+2.4+2.4)=2.4/11.8=0.2034;

综上所述,第3台(III)最佳。

五.综合题

1.什么叫系统的“反馈”?画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示意图,并举例说明。

答:1)、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影响系统的输入的现象,称为“反馈”。

2)、a、开环系统:

图示1

图示1为开环系统的示意图。

如:普通的洗衣机和电风扇属于开环系统,没有检测数据反馈给系统;

B、闭环系统:

如:空调机和电冰箱属于闭环系统,根据检测温度自动开停机。

2.(1)简述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答:(1)、

乘法规则应用的场合是要求各项指标尽可能取得较好的水平,才能使总的评价较高。它不容许哪一项指标处于最低水平上。只要有一项指标的得分为零,不论其余的指标得分是多高,总的评价值都将是零,因而该方案将被淘汰。例如一个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尽管很好,但是有碍于政治上的因素,还是会被否决的,即“一票否决制”。

相反,在加法规则中,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线性地互相补偿。一项指标的得分比较低,哪怕有某项指标取零分,其他指标的得分都比较高,总的评价值仍然可以比较高。任何一项指标的改善,都可以使得总的评价提高。例如衡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衣、食、住、行任何一个方面的提高都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应用中,往往对单项指标得分总和都规定“分数线”,例如高考和考研的录取工作

(2)、

A、各类指标(第一层:德智体;第二层:细化);

B、各类指标权重;

C、综合分数(加法法则,或乘法法则);

D、等级划分(例:优良中差或ABCDE);

E、举例说明计算。

3.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答:一、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一般来讲,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

二、主要内容: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由六部分组成:

①信息资源利用;

②信息化网络;

③信息技术的应用;

④信息技术和产业;

⑤信息化人才队伍;

⑥信息化的政策、法规、标准。

三、综合起来,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11个方面:

1)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2) 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于设计新产品;

3) 生产过程控制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

4)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运作;

5) 企业决策智能化;

6) 企业内部网(Intranet )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整合;

7) 企业外部网(Extranet)对企业内部网功能的延伸;

8)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展开;

9) 建设一支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10) 制订、实施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

11) 其他相关业务。

一.判断题(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1.一般系统理论重申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系统的功能可以等于系统全部要素功能的总和。

【错】

2.典型故障曲线(浴盆曲线)告诉我们:系统的故障在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其故障率都很小,到损耗故障期,故障率会逐渐升高。

【对】

3.“什么也不干”,维持现状,也是一种方案,称为零方案。

【对】

4.香农把信息定义为两次不确定性之和,即:

信息(量) = 通信前的不确定性+通信后尚存的不确定性。

【错】

5.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对】

6.系统分析一般有七个步骤,根据具体情况,有些步骤可以并行进行,但不能改变顺序。

【错】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你选择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结合系统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又于己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进一步发展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系统方法。

2.系统的所谓相关性,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二是系统与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联系”又称“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

3.指标评分法主要有:(1)排队打分法;(2)__专家打分法__;(3)两两

比较法;(4)_体操计分法_:(5)_连环比率法_;(6)_逻辑判断评分法_。

4.对模型进行修正与简化的方法通常有:(1)去除一些变量;(2)合并

一些变量;(3)改变变量的性质;(4)改变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5)改

变约束。

5.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

6.系统分析的原则有那些?(1)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结合;

(2)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相结合;(3)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相结合;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7.管理对于信息的要求是:(1)准确、(2)及时、(3)适用、(4)经济。

三简答题

1.按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系统如何分类?对每一类系统举一例。

答:

一、钱学森提出如下分类:

1)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如:某个建筑物是小系统,都江堰工程是大系统,因特网是巨系统。

2)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某个建筑物是简单系统,因特网是复杂系统。

2.简述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答:环境是系统之外的一切与它相关的事物的合集,我们可以通过此来区分系统和环境。系统环境是系统生存的土壤,环境的复杂性是造成系统复杂性的根源。只有适应环境的系统才能生存,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系统健康地发展。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又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延续、演化,不存在没有环境的系统。

3.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是:1.“一个系统,两个最优”一个系统是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要求综合地、全面地考虑问题:“两个最优”是只:研究系统的目标是总统效果最优,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的方法或途径也要求达到最优。2.以“软”为主,软硬结合传统的工程技术,如电子工程,土建工程、机械工程等等,以“硬件”对象为住可以将它们划归广义“物理学”的范畴,是有“硬”技术为主的工程技术。3.跨学科多,综合性强所谓综合性强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用到知识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的研究要用到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等个方面的知识。二是开展系统工程项目要有个方面的专家参加,协同作战。4.实践性与咨询性系统工程应用研究是要针对实际问题的,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的,这是系统工程的实践性。

4.简述霍尔模型的粗结构和细结构分别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1)、粗结构由(1)规划阶段;(2)设计阶段;(3)研制阶段;(5)生产阶段;(6)运行阶段;(7)更新阶段,这7个阶段是按时间先后秩序排列的,顾有“时间维”之称。又称为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粗结构。

2)、细结构由(1)摆明问题第一,环境方面的调查研究。环境因素可分为三类:(a)物理和技术的环境,主要包括:已有系统;用于已有系统的方法;已执行的技术标准;内部技术情况;过渡因素;目前和将来的试制条件;外部技术情况。(b)经济和事物的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人员;政策法令;领导爱好倾向;价格结构;新系统的经济条件;事物运用。(c)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大规模的社会因素;个别的因素。第二,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需求研究大略有下列六项要点:(a)研究需求的一般指标;(b)组织上的资源和约束;(c)计划情况和时常特性;(d)竞争状况;(e)用户爱好、习惯和动机;(f)来自需求研究的设计要求;(2)确定目标。(3)系统综合;(4)系统分析;(5)系统评价;(6)决策;(7)实施。

5.说明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答:1)、模型的准备;

2)、模型的假设;

3)、模型构成;

4)、模型求解;

5)、模型分析;

6)、模型体验;

7)、模型应用。

6.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答:系统评价工作的困难是随意的现实世界和刻板的机器世界的转化问题。解决办法如下:1)、针对问题领域的复杂性,让需求在开发过程中经常变化;

2)、针对管理开发过程的困难,在多人协作软件时,保持设计上的完整性;

3)、保持软件可能的灵活性(即抽象层次的问题,抽象层次越高,灵活性越强,可维护性就越差);

4)、表征离散系统行为的困难(即用计算机表达现实世界问题的时候遇到的困难)。

7.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如何确定部门的划分?

答:具体方案如下:

1)、产品消耗结构的同类型;

2)、中心产品原则;

3)、大类产品的原则;

4)、要考虑收集资料的难易程度;

5)、部门的数目要恰当。

四.计算题

1.某系统平均工作2000小时,发生5次故障,则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多少?若连续工作500小时,则可靠度R(t)为多少?

答: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000/5=400(小时);

可靠度R(t)=(1-400/2000)*100%=80%.

2、如果某工程投产后每年纯收入800万元,能在5年收回投资(连本带利),该工程开始时投资为多少?年利率为2%.

答:P=A[ (1+i)n-1/i(1+i)n]

=8000000*( (1+0.05)5-1)/0.02*(1+0.05)5)=510512625元

3.设有5台设备,6个操作者,其操作感受情况记录为下表,评分结果也表示在表中。如对良、可、差分别给予3、2、1分,试分别计算这些设备的原始分、百分制分、十分制分和得分系数,最后对这些样机作一个评判。

答:如题可得这些设备的原始分为:

F(I)=(1+3+3+2+1+2)/5=2.4;

F(II)=(2+1+1+3+1+2)/5=2;

F(III)=(1+1+3+3+2+3)/5=2.6;

F(Ⅳ)=(2+1+2+2+2+3)/5=2.4;

F(V)=(3+2+1+2+2+2)/5=2.4;

故F(III)=2.6得分最高。

百分制:

B(I)= F(I)*100/ F(III)=2.4*100/2.6=92.31;

B(II)= F(II)*100/ F(III)=2*100/2.6=76.92;

B(III)= F(III)*100/ F(III)=2.6*100/2.6=100;

B(Ⅳ)= F(IV)*100/ F(III)=2.4*100/2.6=92.31;

B(V)= F(V)*100/ F(III)=2.4*100/2.6=92.31;

十分制:

B(I)= F(I)*10/ F(III)=2.4*100/2.6=9.231;

B(II)= F(II)*100/ F(III)=2*100/2.6=7.692;

B(III)= F(III)*100/ F(III)=2.6*100/2.6=10;

B(Ⅳ)= F(IV)*100/ F(III)=2.4*100/2.6=9.231;

B(V)= F(V)*100/ F(III)=2.4*100/2.6=9.231;

得分系数:

f(I)=2.4/(2.4+2+2.6+2.4+2.4)=2.4/11.8=0.2034;

f(II)=2/(2.4+2+2.6+2.4+2.4)=2/11.8=0.1695;

f(III)=2.6/(2.4+2+2.6+2.4+2.4)=2.6/11.8=0.2203;

f(Ⅳ)=2.4/(2.4+2+2.6+2.4+2.4)=2.4/11.8=0.2034;

f(V)=2.4/(2.4+2+2.6+2.4+2.4)=2.4/11.8=0.2034;

综上所述,第3台(III)最佳。

五.综合题

1.什么叫系统的“反馈”?画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示意图,并举例说明。

答:1)、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影响系统的输入的现象,称为“反馈”。

2)、a、开环系统:

图示1

图示1为开环系统的示意图。

如:普通的洗衣机和电风扇属于开环系统,没有检测数据反馈给系统;

B、闭环系统:

如:空调机和电冰箱属于闭环系统,根据检测温度自动开停机。

2.(1)简述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答:(1)、

乘法规则应用的场合是要求各项指标尽可能取得较好的水平,才能使总的评价较高。它不容许哪一项指标处于最低水平上。只要有一项指标的得分为零,不论其余的指标得分是多高,总的评价值都将是零,因而该方案将被淘汰。例如一个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尽管很好,但是有碍于政治上的因素,还是会被否决的,即“一票否决制”。

相反,在加法规则中,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线性地互相补偿。一项指标的得分比较低,哪怕有某项指标取零分,其他指标的得分都比较高,总的评价值仍然可以比较高。任何一项指标的改善,都可以使得总的评价提高。例如衡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衣、食、住、行任何一个方面的提高都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应用中,往往对单项指标得分总和都规定“分数线”,例如高考和考研的录取工作

(2)、

A、各类指标(第一层:德智体;第二层:细化);

B、各类指标权重;

C、综合分数(加法法则,或乘法法则);

D、等级划分(例:优良中差或ABCDE);

E、举例说明计算。

3.企业信息化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答:一、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一般来讲,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

二、主要内容: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由六部分组成:

①信息资源利用;

②信息化网络;

③信息技术的应用;

④信息技术和产业;

⑤信息化人才队伍;

⑥信息化的政策、法规、标准。

三、综合起来,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以下11个方面:

1)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2) 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于设计新产品;

3) 生产过程控制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

4)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有效运作;

5) 企业决策智能化;

6) 企业内部网(Intranet )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整合;

7) 企业外部网(Extranet)对企业内部网功能的延伸;

8)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展开;

9) 建设一支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10) 制订、实施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

11) 其他相关业务。

系统工程导论复习资料全

系统工程导论复习资料 一、系统工程基础理论 1. 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性有那些? 答: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组成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点有: 整体性、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2. 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特点是什么?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是什么?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有哪些?什么是系统工程方法论 答: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技术从而达到全局最优的一门工程技术,它是系统科学中直接改造世界的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性。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控制论最重要的观点是:反馈和信息。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3. 作为系统工程重要基础的信息论可分为哪三种不同的类型? 答: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 4.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什么?其方法和步骤各有什么特点?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霍尔三维体系结构的具体内容?霍尔三维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哪些特点? 答: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最优化”,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目标选择→方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最优化→决策→实施。 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问题现状说明→弄清关联因素→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比较→实施。 霍尔的三维体系结构指的是知识维、时间维和逻辑维。 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标准化等特点。5. 什么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是怎样划分的? 答: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实现期、运行期。 6. 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意义是什么?系统分析的特点是什么? 答: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达到费用和效益最佳的辅助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系统分析的意义:(1)系统在结构上十分复杂,系统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系统从而更好的维护和运行系统。(2)系统分析为系统运行目的决策提供各种分析数据,使决策更为准确。系统分析的特点是:(1)以系统观点为指导思想(2)以整体效益为目标(3)以特定问题为研究对象(4)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5)价值判断原则 7. 系统分析有哪些要素? 系统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系统分析的原则有哪些?

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1.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可分为__问题定义__、可行性研究、_需求分析_____、设计编码、__ 测试________、运行与维护阶段。 2.按软件的功能进行划分,软件可以划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 和应用软件。 3.可行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 性、法律可行性和抉择。 4.用户界面的可使用性是用户界面设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目标。 5.常见的软件概要设计方法有3大类:以数据流图为基础构造模块结构的___结构化设计 方法_________,以数据结构为基础构造模块的__jackson方法__________,以对象、类、继承和通信为基础的__面向对象设计方法__________。 6.__数据流图________和__数据字典___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 7.软件测试的方法有__分析方法________和___非分析方法_______(即黑盒法)。 8.单元测试一般以___白盒_____________测试为主,___黑盒______测试为辅。 9.成本估计方法主要有__自底向上估计________、_自顶向下估计_________和算法模型估 计三种类型。 1.下列哪个阶段不属于软件生存周期的三大阶段( C )。 A、计划阶段 B、开发阶段 C、编码阶段 D、维护阶段 2.需求分析是(A )。 3.A、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B、软件生存周期的开始 4.C、由系统分析员单独完成的D、由用户自己单独完成的 5.原型化方法是软件开发中一类常用的方法,它与结构化方法相比较,更需要(B )。 6.A、明确的需求定义B、完整的生命周期 7.C、较长的开发时间D、熟练的开发人员 8.软件维护时,对测试阶段未发现的错误进行测试、诊断、定位、纠错,直至修改的回归 测试过程称为( A )。 9.A、改正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 10.C、完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 11.一般说来,投入运行的软件系统中有错误(A )。

操作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1操作系统概述自测题 1 选择题 1.以下_____操作系统中的技术是用“时间”来换取“空间”的。 A.虚拟存储器 B.缓冲技术 C.SPOOLing技术 D.快表 2.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必须首先考虑系统的______。 A.效率 B.可移植性 C.可靠性 D.使用的方便性 3.一个作业第一次执行时用了5min,而第二次执行时用了6min,这说明了操作系统的______特点。 A.并发性 B.共享性 C.虚拟性 D.不确定性 4.下述操作系统类型中,哪个操作系统一定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 A.实时 B.批处理 C.分时 D.分布式 5.操作系统中,以下______采用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技术。 A.终端技术 B.缓冲技术 C.通道技术 D.虚拟存储技术 6.按照所起的作用和需要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属于_______。 A.支撑软件 B.用户软件 C.应用软件 D.系统软件 7.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和______。 A.进程管理 B.用户管理 C.信息管理 D.操作系统管理 8.操作系统的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资源共享和_______。 A.多道程序设计 B.程序的并发执行 C.中断 D.程序顺序执行

9.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______。 A.稳定性 B.可靠性 C.利用率 D.兼容性 10.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_______。 A.处于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 B.处于硬件之下的底层软件 C.处于应用软件之上的系统软件 D.处于系统软件之上的用户软件 11.操作系统是对_____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程序 12.从用户的观点,操作系统是______。 A.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是扩充裸机功能的软件,是比裸机功能更强、使用方便的虚拟机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是_____。 A.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多任务系统 B.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批处理系统 C.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和批处理系统 D.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多用户系统 14.为了使系统中的所有用户都得到及时的响应,操作系统应该是___. A.实时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分时系统 D.网络系统 15.如果分时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____会使响应时间越长。 A.用户数越少 B.用户数越多 C.内存越少 D.内存越多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95829882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 1.什么是软件危机?它们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决不仅仅是不能正常运行的软件才具有的,实际上,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 “软件危机”包含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它们有以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普及深入的趋势。 出现软件危机的原因 (1)开发人员与客户认识之间的矛盾 (2)开发人员能力与开发目标之间的矛盾 (3)预估与实际工作量之间的矛盾 (4)客户认识的提高与软件维护之间的矛盾 (5)遗产系统与实施软件之间的矛盾 2.假设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总工程师,当把图1.1给手下的软件工程师们观看,告诉他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要求在错误进入软件之前就清楚它们是不现实的,并举例说:“如果一个故障是编码错误造成的,那么,一个人怎么能在设计阶段清除它呢?”应该怎么反驳他? 答: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修改付出的代价是很不相同的,在早期引入变动,涉及的面较少,因而代价也比较低;在开发的中期,软件配置的许多成分已经完成,引入一个变动要对所有已完成的配置成分都做相应的修改, 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逻辑上也更复杂,因此付出的代价剧增;在软件“已经完成” 是在引入变动,当然付出的代价更高。一个故障是代码错误造成的,有时这种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要修改的成本是很小的,因为这不是 整体构架的错误。 3.什么是软件工程?它有哪些本质特征?怎么用软件工程消除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是知道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

2019最新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9最新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1.填空题 1.一般来说,可以从__一致性__、_完整性___、_现实性____和_有效性___四个方面验证软件需求的正确性。 2.IPO图是_输入、处理和输出图_的简称,它是美国IBM 公司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图形工具。 3.系统流程图是描述__物理模型__的传统工具,用图形符 号表达了系统中各种元素之间的_____信息流动_____情况。4.数据流图中的箭头表示数据流,椭圆或圆形表示数据处理,矩形表示数据的源点/终点。5.软件测试的步骤按顺序分别是:___单元测试_____、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子系统和系统测试通常称为集 成测试)、__确认测试__和_____系统测试(集成测试)____ 6.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_问题定义_、可行性研究、_需求分析_、设计编码、_测试_、运行与维护阶段。 7.可行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_经济可行性_、__技术可行性____、__法律可行性___和抉择。 8.在结构化设计中,HIPO图应用在总体设计阶段,由IPO图和_层次图_两部分组成。 9.复杂问题的对象模型通常由下述五个层次组成:主题层、___类与对象_层、__结构___层、_属性_层和__服务_层。 10.实施精化设计的目标是基于模块的“高内聚低耦合” 的原则,提高模块的_独立性。 11.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___问题定义_、可行性研究、__需求分析__、概要设计__、详细设计、编码、__软件测试_、运行与维护阶段。 12.面向对象的数据存储管理模式分为__文件__、_关系数据库__和__面向对象数据库___三种。 13.单元测试一般以_白盒_测试为主,__黑盒__测试为辅。

操作系统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4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操作系统1 一、判断题: 1.资源共享是现代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 2.信号量机制中,P、V操作必须成对出现。() 3.若进程资源分配图中含有环,则一定有进程处于死锁状态。() 4.绝对装入方式需要对内存地址进行重定位。() 5.“分页对换”和“分段对换”是为了支持虚拟存储系统。() 6.通道没有自己的内存,通道所执行的通道程序是放在主机的内存中的。() 7.程序的并行执行是现代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 8.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重新占有了CPU。() 9.进程在运行过程中,请问和释放资源顺序不当,同样可以引起死锁。() 10.分段存储管理的引入是为了满足用户(程序员)在编程和使用上多方面的要求。() 11.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如CPU、存储设备等的连接都是由总线设备来实现的。() 12.在文件的索引存取方法中,允许随意存取文件中的一个记录。() 13.程序在并发执行时会失去封闭性。() 14.由于用户的响应时间要求,因此要求设置大的时间片长度。() 15.预防死锁是指在资源动态分配过程中,用某种方法去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 16.内存的单一连续分配模式只能用在单用户、单任务的OS中。() 17.虚拟存储器的“虚拟”是指用户可使用的内存容量比实际的内存容量大的多。() 18.在文件系统支持下,用户也需知道文件存放的物理地址。() 19.在单CPU环境下可以实现“多道程序系统”。() 20.程序与进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程序是静态实体,而进程是动态实体。() 21.死锁与程序的死循环一样。() 22.内存固定分区分配模式只能用在单用户、单任务的OS中。() 23.采用LRU置换算法时,当驻留集增大时,页故障率一定不会增加。() 24.通道与CPU共享内存。() 二、填空题: 1.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是( )。 2.从资源分配的角度看,P(wait)操作意味着向系统( )一个资源,V(signal)操作意味着( )一个资 源。 3.一个批处理型作业,从进入系统并驻留在外存的后备队列上开始,直至作业运行完毕,可能要经历下 述三级调度()、()、()。 4.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和()。 5.()称之为“页内碎片”。 6.文件按其用途可分为:用户文件、()和()。 7.分时系统的四个主要特征是()、()、()、()。 8.进程调度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9.死锁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互斥”,该条件是指()。 10.根据链接时间的不同,可把链接分为()、()、()三种。 11.I/O控制方式主要分为()、()、()。 12.直接存储器DMA方式是专对()设备进行I/O控制的。 13.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主要有()、()、()。 14.程序的并发执行的特征有()、()、()。 15.调度队列模型分为()、()、()。 16.程序的装入分为()、()、()。 17.缓冲区可工作在()、()、()和提取输出四种工作方式下。

系统工程导论随堂练习答案

页眉 第一章系统的基本概念·1.2 系统的分类 1.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系统的主要属性哪一些? A:集合性 B:相关性 C:层次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ABCD 2. 下面关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A:新系统产生于环境;新系统的约束条件决定于环境; B:决策的依据来自于环境,试制所需资源来自于环境,最后,系统的品质也这能放在环境中进行评价。 C: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产生与环境,运行与环境中,适应环境; D:系统与环境划分的确定性与相对性; 参考答案:ABCD 3.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它由许多要素构成,但从其功能来看,它是以分割的 参考答案: 4. 系统的涌现性包括系统整体的涌现性和系统层次间的涌现性 参考答案: 5. 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包括其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决定一个系统的具体结构与特定功能 参考答案: 6. 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参考答案: 7. 研究系统,意味着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从要素联系与结合上,去研究事物的运动与发展,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建立正常的秩序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这正是系统工程的要旨 参考答案: 8. 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一般系统论概念为标志 参考答案: 第一系统的基本概念1.3系统的结构与功 1. 关于钱学森提出的系统新的分类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系统规模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按照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分为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类 C按照自然属性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社会系 D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 参考答案AB 2. 概念系统则是由概念、原理、法则、制度、规定等非物质实体所组成,是人脑的产物,是实体系统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

软件工程导论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什么是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3 什么是软件工程? 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1-4 简述结构化范型和面向对象范型的要点,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2 种): 1. 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基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困难程度。缺点:当软件规模庞大时,或者对软件的需求是模糊的或会承受时间而变化的时候,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成功;而且维护起来仍然很困难。 2. 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促进了软件重用。 1-6 什么是软件过程?它与软件工程方法学有何关系? z 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z 软件工程方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范型 1-7 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试比较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的优缺点,说明每种模型的适用范围。 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因此,也称为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的优点:1.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2.严格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3.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瀑布模型的缺点:1.在软件开发初期,指明用户全部需求是困难的;2.需求确定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得到软件最初版本;3.完全依赖规格说明,导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适用中小型项目。 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1满足用户需求程度高;2用户的参与面广;3返工现象少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不适用大型软件的开发适用于小型项目。 增量模型的优点:1短期内可以交付满足部分用户需求的功能产品;2逐步增加功能可以让用户去适应新产品;3开放式的软件可维护性比较好;4开始第一构件前,已经完成需求说明。 增量模型的缺点:1对现有产品功能造成破坏;2意义上的矛盾适用于中型软件的开发 螺旋模型的优点:1集成了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的优点;2支持用户需求动态变化;3需求分析与软件实现紧密联系相互依赖;4原型作为刑式的可执行的需求规格说明,即利用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理解,又可作为后续开发的基础;5为用户参与决策提供方便;6提高目标软件的适应能力;7降低风险;8在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螺旋模型的缺点:1迭代次数影响开发成本,延迟提价时间;2找不到关键改进点,人才、物力、财力时间引起无谓消耗;3成于风险分析,败于风险分析。适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1-8:为什么说喷泉模型叫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无缝和迭代的特性?

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适合于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 B ) A.瀑布模型 B.喷泉模型 C.螺旋模型 D.增量模型 2.从实用角度看,数据规范化程度在大多数场合选用第( C )范式。 A. 1 B.2 C.3 D.5 3. 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是( A )。 A.项目值得开发否 B.争取项目 C.开发项目 D.规划项目 4. 模块的内聚性最高的是 ( D ) A.逻辑内聚 B.时间内聚 C.偶然内聚 D.功能内聚 5.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做 ( B ) A. 软件工程 B. 软件危机 C. 软件周期 D. 软件产生 6.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 D ) A.软件开发方法 B.软件开发工具 C.软件开发费 D.软件系统的功能 7. 完整的软件结构通常用( B )图来表示。 A. IPO 图 B. HIPO 图 C.PAD 图 D.DFD 图 8. 在白盒法技术测试用例的设计中( A )是最弱的覆盖标准。 A.语句 B.路径 C.条件组合 D.判定 9?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结合,使数据和操作( C )于对象的统一体中。 A.结合 B.隐藏 C.封装 D.抽象 10. 在数据流图中,圆代表( C )。 A.源点 B.终点 C.加工 D.模块 11. 模块内聚度越高,说明模块内各成分彼此结合的程度越( B )。 A.松散 B.紧密 C.无法判断 D.相等 12. 软件测试方法中,黑盒、白盒测试法是常用的方法,其中黑盒测试主要用于测试( B )。 A.结构合理性 B.软件外部功能 C.程序正确性 D.程序内部逻辑 13.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 ( C )是占主导地位的标准建模语言。 A.Booch 方法 B.Coad 方法 C.UML 语言 D.OMT 方法 14. 软件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地定义出要开发的软件系统是( C ) A.如何做 B.怎么做 C.做什么 D.对谁做 15.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是( C ) A.筛选法 B.迭代法 C.逐步求精法 D.递归法 二、填空题 1.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软件工 程学方法分别是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 ) )和事务流。 文档 ) 。 ( 重复 )三种结构。 自顶向下 的集成测试方法,对软件结构中下层使 6. 软件维护包括 ( 改正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7. 面向对象方法学建模得到的三个基本子模型是 (对象建模 ) .动态模型、功能模型。 8. 复杂大型问题的对象模型通常由主题 2. 数据流图中信息流的类型有(变换流 3. 软件的定义是:软件 =程序+数据+ 4. 经典结构程序设计包括顺序、选择和 5. 集成测试时对软件结构中上层使用 用 ( 自底向上 ) 的集成测试方法。

操作系统复习题含答案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你都用过什么操作系统?各有什么特点?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任务。DOS系统都是以命令的方式运行指令,有的也支持鼠标,甚至也可以做成菜单方式,但跟windows的亲和性相比是无法相比的。windos系列的操作系统主要特点就是简单,图形操作,不需要死记命令,适合非专业人士使用。unix系列由于是开源的,所以操作复杂,功能强大,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设计与改造,适合专业人士,不适合初学者。 二、试说明操作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主要任务? 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处理机调度; 进程管理: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 进程同步: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 进程通信:用来实现在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处理机调度: (1)作业调度。从后备队里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若干个作业,为他们分配运行所需 的资源(首选是分配内存)。 (2)进程调度: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算法选出一个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 它,并设置运行现场,使进程投入执行。 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 内存分配: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 内存保护: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只在自己的内存空间运行,彼此互不干扰。 地址映射:将地址空间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与对应的物理地址。 内存扩充:用于实现请求调用功能,置换功能等。 设备管理主要功能有: 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 主要任务: 完成用户提出的I/O 请求,为用户分配I/O 设备;提高CPU 和I/O 设 备的利用率;提高I/O速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 文件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文件的共享与保护。主要任务是对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进行管理,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保证文件的安全性。 三、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试叙述多道程序运行的特征。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指的是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启动进行计算的方法。也就是说,计算机内存中可以同时存放多道(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程序,它们都处于开始和结束之间。从宏观上看是并行的,多道程序都处于运行中,并且都没有运行结束;从微观上看是串行的,各道程序轮流使用CPU,交替执行。多道程序技术运行的特征: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 四、在一个分时操作系统中,用户提交了一个作业,作业的内容包括:①请求内存(memory);

系统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2.1什么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a.如果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就称其为孤立系统。在孤立系统中,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不能传至系统外,系统环境的能量也不能传至系统内,显然,客观世界是不存在这种孤立系统的;b.如果系统与其环境可以交换能量但不可以交换物质,称其为封闭系统。例如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与外界交换能量,但不能交换物质,可看作为封闭系统;c.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换,又有物质交换,就称其为开放系统。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生物、城市、国家等任何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都是开放系统。 2.2什么是系统自组织现象?试描述一个具体的系统自组织现象。 答:系统中的元素在环境作用下,不依靠外力,发展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称为系统自组织。19世纪末化学家利色根发现,将碘化钾溶液加入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碘化银沉淀物会构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环状分布,这种有序的环称为利色根环。如激光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过程。 2.3中国科学家对系统科学与技术有过哪些贡献? 答:中国科学院于1956年在力学研究所成立“运用组”,即后来“运筹组”的前身。到1980年成立“系统科学研究所”,1980年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系统工程研究发展的重视。1986年钱学森发表“为什么创立和研究系统学”,又把我国系统工程研究提高到系统工程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体系的高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钱学森于1989年提出“综合集成法”,是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2.4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1+1>2”表达式? 答: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系统不是各孤立部分属性的简单叠加,它还具有各孤立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行为。系统的整体性质有时通俗地表达为“1+1>2”,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也有可能等于2或小于2,这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属性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这主要是从系统的交通角度来理解的。 2.5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a.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总是朝着均匀和无序的平衡态发展,系统的熵不断增大,直至达到平衡态,此时系统的熵最大,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熵却可能增长、维持或减小。b.协同学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并通过协作导致系统出现空间上、时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c.混沌是由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随机运动。它不是简单的无序状态,在“杂乱无章”运动中又包含普适常数,包含自相似性。 共同点:三者讲的都是一个系统如何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不同点:混沌理论是从随机表象角度来讲的,耗散结构是从熵的角度来讲的,协同学是从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 3.0详细说明动态规划的中心思想。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段决策而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最优性原理”,这个原理归结为用一个基本地推关系式,从整个过程的终点出发,由后向前,使过程连续地转移,一步一步地推到始点,找到最优解。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最优值的解。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章课后答案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章课后 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五章习题答案 1、为每种类型的模块耦合举一个具体例子。 答: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或访问某一模块的点,以及通过接口的数据,一般模块之间可能的连接方式有7种,构成耦合的7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下面举例说明以上各种耦合: a.非直接耦合(Nondirect Coupling)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这就是非直接耦合。例如在实数的运算中,有两个模块分别完成几个实数的求和,求乘积功能,这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在主模块调用中有执行的前后顺序而已,这个例子即属于非直接耦合。 b.数据耦合(Data Coupling)即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时,彼此之间是通过数据参数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的,这种耦合为数据输入,输出信息的这种耦合为数据耦合。如有两个模块,其中A完成两个烽的比较,求出其中最大的并返回该值,模块B是完成了个数的比较,求出其中最大的并返回该最大值,为完成四个数的比较,模块B调用模块A即可完成,在这种调用关系中,模块A的运算结

果作为一个参烽参加B的运算,这两个模块之间即发生数据耦合。数据耦合是松散的耦合,模块间的独立性比较强。 c.标记耦合(Stamp Coupling),即一组模块通过参数传递记录信息,这就是标记耦合。事实上,这组模块共享了这个记录,它是某一数据结构的子结构,而不是简单变量。 d.控制耦合(Control Coupling)即一个模块通过开关标志,名字等控制住处明显的控制,选择另一模块的功能,这就是控制耦合,如下图所示,这一种耦合实质是在单一接口上实现选择多功能模块中的某项功能,如程序设计中用到多路选择结构即是最好的例子。e.外部耦合(External Coupling)即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而不是同一全局数据结构,而且不是通过参数表传递全局数据结构,而且不是通过参数表传递全局变量的信息。如C语言中都访问被说明为extern类型的外部变量的各个模块之间即发生外部耦合。外部耦合引起的问题类似于下面要介绍的公共耦合,区别在于外部耦合中不存在依赖于一个数据结构内部各项的物理安排。f.公共耦合(Common Coupling)若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则它们之间的耦合就是公共耦合。公共的数据环境可以是全局的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区,内存的公共覆盖区等。如几个模块对同一个数据库的查询就属于这种耦合。公共耦合可以分为松散的公共耦合和紧密的公共耦合,其中松散的公共耦合是单向操作,如两个或多个模块对同一个文件的读操作;而紧密的公共耦合是双

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软件工程导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软件工程中的结构化分析 SA 是一种面向________的分析方法。 2.软件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度量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 3.软件开发是一个自顶向下逐步细化和求精的过程,而软件测试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4. ________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了系统的逻辑模型 5. ___________是一种黑盒测试技术,这种技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为若干个数据类,据此导出测试用例。二、单选 题 1.在软件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软件质量差的问题,其原因是_______。A.软件 研发人员素质太差B.用户经常干预软件系统的研发工作C.没有软件质量标 准 D.软件开发人员不遵守软件质量标准2.在软件质量因素中,软件在异常条件下仍能运 行的能力成为软件的_____。A.安全性B.健壮性C.可用性D.可靠性 3.在下列测试技术中,______不属于黑盒测试技术。A.等价 划分B.边界值分析C.错误推测D.逻辑覆盖 4.软件工程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方法,而早期的软件工程方法主要是指______。A.原型化方法B.结构化方法C.功能化方法D.面向对象方法 5. ______是把对象的属性和操作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对象,其内部信息对外界是 隐蔽的,外界只能通过有限的接口与对象发生联系。A.多态 B.继承C.封装D.消息 6. Jackson 方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使用 Jackson 方法时可以实现______。A.从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B.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结构图C.从模块结构导出数据结构D.从模块结构导出程序结构 7.软件测试时为了________而执行程序的过程。A.纠正 错误B.发现错误 C.避免错误 D.证明错误 8.在软件系统中,一个模块应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这是由_____决定的。A.总体 设计B.需求分析C.详细设计D.程序设计 9.面向对象分析是对系统进行_________的一种方法。A.需求 分析B.程序设计C.设计评审D.测试验收 10.软件文档是软件工程实施中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软件开发各阶段的重要依据,而 且影响软件的_______。A.可理解 性B.可维护性C.可扩展性D.可 移植

操作系统作业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课程作业 (2013年春)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学校: 日期:

作业一:作业管理 1、有三道程序A、B、C在一个系统中运行,该系统有输入、输出设备各1台。三道程序 A、B、C构成如下: A:输入32秒,计算8秒,输出5秒 B:输入21秒,计算14秒,输出35秒 C:输入12秒,计算32秒,输出15秒 问:(1)三道程序顺序执行的总时间是多少? (2)充分发挥各设备的效能,并行执行上述三道程序,最短需多少时间(不计系统开销)?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 2、假设一个单CPU系统,以单道方式处理一个作业流,作业流中有2道作业,共占用CPU 计算时间、输入卡片数和打印输出行数如下: 其中,卡片输入机速度为1000张/分钟,打印机输出速度为1000行/分钟,试计算:(1)不采用spooling技术,计算这两道作业的总运行时间(从第1道作业输入开始到最后一个作业输出完毕)。 (2)如采用spooling技术,计算这2道作业的总运行时间(不计读/写盘时间),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

作业二:进程管理 1、 请写出两程序S1和S2可并发执行的Bernstein 条件。 2、 有以下5条语句,请画出这5条语句的前趋图。 S1:y=x+1 R(x) W(y) S2:c=f-w R(f,w) W(c) S3:d=r-y R(r,y) W(d) S4:x=a+b R(a,b) W(x) S5:r=c+y R(c,y) W(r) 3、 设在教材第62页3.6.4节中所描述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其缓冲部分为m 个长度相等 的有界缓冲区组成,且每次传输数据长度等于有界缓冲区长度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可对缓冲区同时操作。重新描述发送过程deposit(data)和接收过程remove(data)。 P P P i P .. .. 1 2 i k 4、 设有k 个进程共享一临界区,对于下述情况,请说明信号量的初值、含义,并用P ,V 操作写出有关互斥算法。 (1) 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2) 一次允许m (m

网络辅导《系统工程导论》(第三次面授总复习题.doc

总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判断、填空) 1. 指标综合的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其实质都是一种加权平均法的思路。 (p197) 2. 典型故障曲线(浴盆曲线) (p223) 早期故障期(从高到低);偶然故障期(大体保持不变);耗损故障期(逐渐升高) (p223) 3. 并联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提高系统的可靠度。 (p227) 4.系统分析的重点在于确定问题的目标,以及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 (p149) 5.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p158) 6.贝塔朗菲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整体性原则,动态结构原则,能动性原则,有序性原则。 (p16) 7.在编制投入产出表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部门(或产品)划分的问题。 (p246) 8.把时间维与逻辑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二维结构{}77?=ij a A ,称为系统工程的活动矩 阵。 (p60) 9.系统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p125) 10.所谓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对于输入的影响(Feedback,亦称回授),或者说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反向联系。简单地说,就是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影响系统的原输入作用。 (p85) 11.香农把信息定义为两次不确定性之差,即: 信息(量) = 通信前的不确定性 - 通信后尚存的不确定性。 (p97) 12.从系统工程的观点看,系统的主要属性有: 、 、

、、、。 答: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系对于统环境的适应性。 13.80年代末,钱学森提出处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是,结合系统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于己于1992年提出了建设体系,进一步发展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系统方法。答: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 14.对模型一般有以下要求:、、。答:真实性、简明性、完整性、规范化。 15.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认为从应用实践到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 答:首先是工程技术这一层次,然后是直接为工程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这一层次,再就是基础科学这一层次,最后通过进一步综合、提炼达到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6.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由、、三门技术科学构成。 答: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 17.指标评分法主要有:(1)排队打分法;(2)___________;(3)两两比较法; (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 答:(1)排队打分法;(2)专家打分法;(3)两两比较法;(4)体操计分法;(5)连环比率法;(6)逻辑判断评分法。 18.兰德型系统分析的最重要的五个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费用、___________、准则。兰德型系统分析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答:目标,替代方案,费用,模型,准则。兰德型系统分析又被称为成本效益分析 19.层次分析法一般步骤 有:、、、、。 答: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5)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20.1968年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工程师霍尔提出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简称,其三维是、、。答:霍尔模型。时间维、逻辑维、专业维。 21.在系统分类中,按自然属性系统可分为:、;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分为:、。

软件工程导论作业答案

学号_31009210** 姓名_朱某某班级_软件10* 作业一 1.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不能正常运行的软件才具有的,实际上,几乎“所有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 “软件危机”包含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它们有以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速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普及深入的趋势。 出现软件危机的原因 (1)开发人员与客户认识之间的矛盾 (2)开发人员能力与开发目标之间的矛盾 (3)预估与实际工作量之间的矛盾 (4)客户认识的提高与软件维护之间的矛盾 (5)遗产系统与实施软件之间的矛盾 2.假设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总工程师,当把图1.1给手下的软件工程师们观看,告诉他们及早发现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要求在错误进入软件之前就清除它们是不现实的,并举例说:“如果一个故障是编码错误造成的,那么,一个人怎么能在设计阶段清除它呢?”应该怎么反驳他? 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修改付出的代价是很不相同的,在早期引入变动,涉及的面比较少,因而代价也比较低;在开发的中期,软件配置的许多成分已经完成,引入一个变动要对所有已完成的配置成分都做相应的修改,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逻辑上也更复杂,因此付出的代价俱增。在软件“已经完成”时再引入变动,当然付出的代价更高。一个故障时代码错误造成的,有时这种错误时不可避免的,但要修改的成本是很小的,因为这不是整体构架的错误。 3.什么是软件工程?他有哪些本质特征?怎样用软件工程消除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的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 本质特征: 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软件的构造 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 软件经常变化 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 软件必须有效支持它用户

系统工程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系统工程导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系统工程基础理论 1.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性有那些? 答: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组成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点有:整体性、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2.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特点是什么?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是什么?系统工程的理论基 础有哪些?什么是系统工程方法论 答: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技术从而达到全局最优的一门工程技术,它是系统科学中直接改造世界的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系统工程的“软科学” 性。 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运筹学等。 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控制论三个时期。 控制论最重要的观点是:反馈和信息。 系统工程方法论是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是系统工程考虑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总体框架。 3.作为系统工程重要基础的信息论可分为哪三种不同的类型? 答: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 4.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什么?其方法和步骤各有什么特点? 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霍尔三维体系结构的具体内容?霍尔三维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哪些特点?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最优化”,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和“学习”。 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弄清问题→目标选择→方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最优化→决策→实施。 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步骤为:问题现状说明→弄清关联因素→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比较→实施。 霍尔的三维体系结构指的是知识维、时间维和逻辑维。 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标准化等特点。 5.什么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是怎样划分的? 答:从提出或建立一个系统到该系统停止运行或为其他系统代替的这段时间,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 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实现期、运行期。 6.什么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意义是什么?系统分析的特点是什么? 答:系统分析是一种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