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多元化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平台的搭建

谈谈多元化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平台的搭建

谈谈多元化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平台的搭建
谈谈多元化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平台的搭建

谈谈多元化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平台的搭建

浙江省义乌市黎明小学陈英俊

一、搭建多元化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平台的背景

背景一、人们的观念有待更新

传统观念制约着学校、老师和家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使考试与分数仍然左右着一切,家长希望孩子得满分,老师希望学生得高分,领导希望学校有很高的升学率。高分需要孩子牺牲的太多,当然也牺牲了学习校本课程的时间。当前,校本课程教学时间用于学习语、数、英的小学仍不在少数。

为了减少“高分低能”,我们需要转变“唯分数”观念,突破课程的主课、副课之分,平等地对待每一门课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校本课程优秀成果展示的舞台,就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

背景二、师生的热情有待激发

由于师资的缺乏,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任的校本课程教师。校本课程多是由班主任或其他课的专任教师兼着。这些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课,自然把教学研究重点都放到了自己的专业课上,不挤用校本课程的时间,能按功课表上课就已经很不错了。同时,部分学生由于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往往可以获得学校、教师和父母的嘉奖,也就对这几门课程的学习情有独衷,对校本课程则抱可有可无的态度。另外,课改已经走过了近六个年头,师生对课改中出现的新事物——校本课程失去了新鲜感,关注度在自然下降。

背景三、教学的质量有待提升

课改在小学阶段实施快一轮了,可是直到现在,仍然经常有老师来问:“哎,校本课程的课到底改怎么上哪?”可以想象,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会如何。要吸引校本课程教师进行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我们必须给他们搭建多元化校本课程研究成果展示平台。

正因为要切实转变人们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要充分激发师生研究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要真正提高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笔者提出了要搭建多元化的校

本课程成果展示平台。

二、搭建多元化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平台的策略

策略一、展示学生,激发热情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宗旨是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学生是校本课程的第一主人。展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和结果,不但满足了学生体验成功的需要,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热情。

1、课堂展示,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校本课程的课堂上,抽出五到十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自我展示,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而且能锻炼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因为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序地表达,把自己的观点、作品等通过口述,生动地展现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老师和同学才能进行合理的评价,引起大家的共鸣,得到大家的帮助和鼓励。

例1、校本课程《十字绣》中,学生的作品展示

作品一、小动物

学生表述:我绣的是小动物,我的制作意图是:呼吁大家都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因为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生命,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

作品二、英文字母

学生表述:我绣的是五个英文字母——CHINA。我的制作意图是:我们这学期开始学英语,我知道了China的意思是中国,我要用自己的针线绣出祖国的名字。2008年奥运会马上要在中国召开了,我为中国骄傲!

作品三、花朵

学生表述:我绣的是美丽的花朵。我的制作意图是:我们就像花朵,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茁壮成长。我要用鲜花来装扮我们的校园,用花朵来装饰我们温馨的家。

作品四、手机链

学生表述:我绣的是手机链。我的制作意图是:手机已经是人们的日常用品了,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生活的需要,都买了手机,我要给他们每人绣一条手机链。

这样既可以装饰手机,还能表达我对爸爸妈妈的爱。

2、专栏展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一段时间后,将班级中优秀的校本课程学习成果在班级展示专栏展出,除了得到其他班级同学的肯定形成集体荣誉感,还能增进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开展跨班级、跨年级的评价。这里说的展示专栏可以是物化的,如在学校走廊开辟一个校本课程成果展示专栏,或者展板展出、展览室展出等,也可以是电子化的,如在校园网上开辟一个校本课程成果展示专栏。

展示专栏应该由学生亲自布置,展示的成果也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如学习过程、完成的作品、学习收获、学习感想和体会等。在展示专栏中展出,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这不但提高孩子能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活动展示,激发学生表现能力

活动是学校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表达自我、历练自我的最有效的舞台之一。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的校本课程的内容也是广泛的。我们可以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内容,开展故事会、歌舞会、经典诵读会、书法绘画作品展等活动,让每个学有所长、学有专长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同时,每个孩子都是好胜的,开展各种评比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每学期,我们都可以开展校本课程朗读比赛、阅读积累比赛、书法比赛、制作比赛、讲故事比赛、棋类比赛等各种评比展示活动。在这样的展示平台上,学生认识自我,看到他人,扬长避短,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后续学习的热情,使自己在先进方面精益求精,取得更大的成就。

4、档案袋展示,提升学生整理能力

档案袋搜集了学生在参与校本课程学习中设计的活动方案、搜集的原始信息、活动照片、活动后的体验报告、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表、各类荣誉证书等。展示学生的档案袋,学生将成为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通过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机会,既看到自己的不足,更看到自己的优点,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和进步的喜悦,找到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此外,学校还可利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家长会等交流阵地,让学生有

一个展示学习校本课程优秀成果的机会。

策略二、展示教师,树立信心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要走过目前的高原区,关键在教师。为了让每位教师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劳有所得”,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搭建校本课程优秀成果展示平台,并且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

1、展示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每学年,校本课程审议小组都要组织人员对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绩效评估,对优秀的校本课程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使之成为示范材料。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开发与实施的校本课程进行相应的科目设计,有一个具体的情况记录。

在这个评估过程中,我们会从学生、家长、社会、效益和学校规划及培养目标等多角度出发,对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开展提出改进方案。这个过程,不但让教师感受到辛勤耕耘的收获,还明确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2、展示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

展示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是展示校本课程课堂上师生多边互动的活动过程。具体地说,有校级的校本教研、中心校级的区域教研、市级的研讨活动、市级的校本课程三级评优活动等。优秀的课例,我们可以把他们收集整理成校本课程活动案例集,向外进一步推广。这些活动给校本课程教师,尤其是校本课程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及成长的平台。

例3、校本课程《美丽的编织》校本教研

教师个人备课展示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了解彩带编织的特点,感受作品所带来的美感。

2、指导学生自己亲手制作,掌握一些基本的彩带编织方法,并能形成一定的技能。

3、以小组创编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创新的意识,并能从中让学生体验到

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

活动难点:能够积极动手动脑创编一幅有意义的组合图案。

材料准备:彩带、剪刀、双面胶、铅画纸、铅笔、橡皮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活动过程预设:

一、复习编织的方法。

1、直条编织。

2、直线转弯编织。

3、圆形编织。

二、欣赏编织作品组合的图画。

出示课件,组织学生欣赏部分编织作品,给学生一些启发:

1、看了上面的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法?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意思?

2、这些作品是根据上面哪些编织方法组合在一起的?

三、明确目标。

1、我们如何能编织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呢?

2、学生讨论基本的制作步骤,最后师生小结得出:

①、画:先确定制作图画的主题,即做什么样的图画(花、动物或者组合等等),

在纸上先画出图样。

②、做:根据设计的图样,分工合作,即谁做哪一部分。

③、贴:最后根据图样进行图案的组合加工,贴成一幅完整的画。

④、说:选出一名代表向大家做一下作品介绍。

板书:(画什么?做什么?怎样贴?怎样说?)

3、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①、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工具时一定要小心,不能碰伤了自己和别人,也不要随意

走动影响其他人的制作。

②、在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团结合作,服从大家的安排,积极完

成自己的任务。

③、制作完毕后要学会整理好工具和材料,注意卫生,不随意乱丢废弃物。

四、学生分小组开展创编活动。

播放音乐,教师在小组中进行巡视指导。

五、引导评议。

1、展示学生的作品。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代表做适当讲解。

2、评选优秀作品,布置展示台。

3、共同交流活动感受,教师点评制作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态度,肯定学生的作品。

六、积极拓展。

引导学生课外利用其他类似的材料进行制作、改编,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同组教师集体备课评议

师甲:本教学设计的教学主线比较明了,抓住校本课程的内容特点,能从学生的学习角

度出发进行设计。

师乙:设计中,教师重视给学生一个明确制作的方法, 这样的设计可以给教师与学生一

个很大的、可以操作的、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师丙:老师把各方面都考虑到了,教案也写得很详细。一点小建议:提醒学生有个性的

创作,希望出现更多学生自己的东西。

师丁:教学设计细致,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

校本课程教研课展示过程(略)

听课教师点课

师甲:1.整堂课学生的动手积极性高,目标明确,通过教师编的《春》图来复习编织的

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作欲望。2、在四人小组合作中,教师注意安全

卫生教育,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一点小小意见:

在作品展示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简单说说。

师乙: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动脑想、动笔画、动

手做中

较充分地体现出来,若有动口说更好。几点看法:(1)学生的作品展示可用实物

投影,并让创作的学生来说;(2)课时定位含糊,若一课时完成,可让学生做一

点先期的准备。

师丙:已开发的校本课程需要各任课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二度开发,老师做得不

错,所选的内容使学生很感兴趣,而且简单易学,可以自由创作,学生都动起来了。

师丁:单看边上听课老师认真学习编织的劲,就知道这堂课的效果啦!学生想不认真编

织都难!

展示教师自我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个人的业务水平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如果说这堂课我能够早一点把教学内容定下来,并根据内容进行早期的教学准备,学生就不会出现不会编的现象,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小组创编的活动。如果学生基础好,后面的教学环节也就不会那么走过场,没有给学生充分发言、展示与交流的机会。所以,我觉得上校本课程课要及早做好准备,不仅仅是材料、过程设计等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活动设计。另外,我觉得校本课程的课堂要对已开发的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与挖掘,才能适合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校本教研中,同伴间的互助起到了交流学习的重要作用。我们通过不断努力,从教师发展的角度搭建展示平台,鼓励教师开放自己,加强专业切磋、分享经验,逐步形成互助合作的人文关怀氛围,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展示校本课程的研究成果,培育教师课程精品意识

校本课程的优秀成果,我们需要用各种方式向外界推广,在推广和学习中培育全体校本课程教师的课程精品意识。

(1)校刊校报展示

现在,大部分的学校都办了校刊、校报,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开辟一个校本课

程展示专栏,刊登校本课程的活动优秀成果、活动经验、相关理论等。

(2)校园网上展示

网络使偌大的地球成为了地球村。同样,网络也拉进了全国各地学校的距离,让我们可以快速地了解其他学校的现状。在校园网上展示公开课活动案例、课堂录像、校本课程活动优秀成果、活动经验等,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及互动。因此,我们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教案资源库、教材边缘资源库、课件资源库、反思资源库、论文资源库等等。这个资源库的内容,可供教师有空的时候调出来再研究咀嚼,也可为其他老师的备课上课提供参考。 策略三、展示学校,创造品牌

美国《新闻周刊》在对世界的学校做大规模调查后,评出十所最好的学校,其中: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色、意大利迪亚纳学校显著的学前教育效果、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学、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科学教育强调创造性的特色、荷兰埃克纳顿学校成功的外语教学、德国安克库敦考勒中学崇尚工艺的特色等,使我们不难看出,形成办学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发展中具有独特风格,是学校强劲生命力的体现。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展示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之一。

1、合格评估促常态

2007年,义乌市教师进修学校制定了《义乌市义务教育地方、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范》。各学校对照规范,在自查的基础上,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全市各所中小学进行了合格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在义乌教育网上进行公布。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全市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走上常态化。

2、评比展示求优化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学校”评比工作在我市开展了四年,评出了溪华小学、徐江小学、赤岸小学、苏溪镇中、大陈镇中、下骆宅小学、东河小学、前店小学、吴店小学、宾王中学等多所先进学校,有效促进了这些学校的特色建设,也使这些学校成为了全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领头雁。

展示学生、展示教师、展示学校是促使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走上常态化、教学走上高效化、质量走上优秀化的一种手段。搭建多元化的校本课程成果展示平台,就是这种手段的具体化。只要用心,我们相信,校本课程的明天会更绚烂。

[参考文献]

柳斌,《学校教育科研全书》[M],九洲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5.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

过佳,《新课程中的评价》[OZ].

崔允,《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共识》[J],《中国教育报》,2002.10.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第二期 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2016年3月18日 编者按: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二有关人民团体,积极运用提案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三现将其中的重要建议分专题摘报市委二市政府二市政协领导同志参阅三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许多提案对进一步强化广州市的社区公共服务以及婚姻登记工作予以高度关注,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三 一二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 曾俊健委员认为:应通过 互联网十物联网十”公共服务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提供 一站式”综合服务,包括政务服务二民生服务二社区服务二快递服务二金融服务等,实现办事的 近办”二 易办”和 快办”三 1

建议: (一)明确目标实现对广州地域的全覆盖,在市区内,划分若干个 15分钟方便快捷生活圈”,每个 圈”内对应建设一个 综合体;实现跨界联合服务,跨部门二跨政企二跨层级二跨区域;实现公共服务的有序与整合,综合集约,将原本分散二割裂的若干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为综合体,发展租赁,将综合体打造为一个开放二共享的服务平台,实现功能租赁二设备租赁二服务租赁;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让市民在离家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就能方便地解决各类日常公共服务需求;发展社区服务装备产业,让社区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的研发二生产企业在广州落地三 (二)投资二建设模式及规划布局 投资模式:可采用共享经济模式,政府与企业联合体共同投资二共享资源,有序地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以及分割服务的问题;建设模式:可采用政府进行总体统筹与协调,提供建设需要的政策支持,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或购买服务,企业联合体负责社区服务综合体具体建设二运营和维护工作的模式;按照 机构人员统一二场所标识统一二流程内容统一二信息系统统一二服务标准统一二经费保障统一”要求,对社区服务综合体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分为单体型二自助型和综合型,每个街道社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具体建设工作三 2

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努力创建学校特色项目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建设的出现是知识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对个性化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构建学校自身素质特色的需要。为此,学校必须坚定信念,不折不扣地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不断地总结实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我校正是基于这样思考和定位,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当地的人文资源优势,以“象棋教程”课程开发为重点,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创建学校的特色。 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发特色课程。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课程,对我们传统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提出了全面的挑战。我校在校长的领导下,鲜明提出了“以科研为先导,建设学者型的教师队伍”办学理念。如何更加明确地建设这一办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新的课程管理模式,引发了我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深深思考,校本课程开发很容易提高教师的工作兴趣和专业能力,更容易形成校内交流沟通的氛围。于是,学校在调查研究办学传统、师资状况、社会环境等因素后,集思广益,决心抓住课程改革这个契机。在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前提下进行课程改

革,把学校德育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为主攻方向,来创建学校特色,努力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打造青浦区一流的品牌学校。为此,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作为一项主要策略来抓,确立了“象棋教程”作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象棋教程”的开发,既体现了学校传统项目特色,又符合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学生发展而存在,能对当地社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把特色课程的构建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二、特色校本课程的内涵和成因。 从主观来看,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条件是比较成熟的。首先在办学理念上,我们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包括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指导方针,意在培养21世纪的多元化人才。我校根据美国心理学大师飞德·葛德纳的MI理论(即多重智力理论),逐渐形成了我校的教育特色。即学生都是可发展的,但没有整齐划一的学生也就不能有整齐划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因而在学科教育和课外活动中,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力争全面合格,另一方面着力去发现,促进学生优势智力的发展。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统称为“特色校本课程”——象棋教程。因为创设特色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元创建人才;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应用方式综述(2009年—2011年)

2012年4月刊 改革与开放 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应用方式研究综述 (2009年—2011年) 刘成晨杜永梅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社区信息化的本质在于社区的自治与自洽,与此同时,进行社区信息化的建设,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社区信息化过程将无形的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网络空间”,以此来加快社区居民办事、购物、问政等一系列的生活问题。而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所做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研究综述 一、导言 2007年,民政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起早了《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此文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的社区信息化定位为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要求。作为电子政务的延伸结果,社区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网络服务平台的需求。 首先,在建设模式上,广泛采用的模式大多数都是由政治主导、公众、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建设。(李盛竹2009)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积极的引入了各方的力量参与,很好的解决了诸如建设主体、投资主体、运营主体等方面的问题,并最大程度的贴近服务对象,使社区信息化成为了政府主导的社会行为。其次,社区信息化的构建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持续的解决和满足社区以及居民的需求与问题。(杨莉,张红星,张俊国2009)并且社区信息化建设要满足普通百姓对信息的实际需求,要实现住宅小区与城市公共服务网互通、资源共享。同样,杨莉等人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到了要预留接口,为将来的升级做准备。当然,这样的一种建议是基于技术层面的。再次,社区信息化不是基于自我存在的。因为社区信息化是通过小区网站、论坛、博客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将社区居民链接起来的一个社区公共平台。(宋煜,王颖2010)笔者认为,无论是那一种对社区信息化的研究,特别是社区信息化的建设与模式探索,都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宗旨来构建和完善社区自治。这种自治的主要目的在于社区信息化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便捷”的服务。于此同时,在理解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时,我们还需要肃清一个本源性的问题:社区信息化的概念。 二、关于社区信息化概念界定 “社区”本身就作为社会学的专门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es·F,1855—1936)于1887年在其著名的专著《共同体与社会》(Gemeie schaft andGesellschaft)一书中提出。至今,关于社区的定义已经超过了140多种,在其内涵通常是指在一个共同的生活区域内,由地理要素,环境要素,心理要素,经济要素和经济要素等共同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共同体。而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定义,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于此,这也直接决定了社区信息化的主要含义。 李盛竹认为,作为社区信息化以服务居民生活的一种体系,在国外多数社区是通过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体系,实现面向社区居民的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但是,并没有社区信息化这一称谓。而在国内,诸多学者和研究人士对于社区信息化的概念,已 经完全贴近“社区网络化与公共化服务”这一层面,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于社区信息化的定义也是异同的。宋煜认为,社区信息化的目的是服务社区居民,因此必须结合社区业务的分析来了解需求。 并且,社区信息化还是和谐社区的技术支撑,因此,满足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技术需求应当成为推动社区社区信息化的首要目标。而邹凯,马葛生(2009)等认为:社区信息化就是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为政府、居委会、居民和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中介组织和机构搭建互动平台,建立沟通服务渠道,从而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最终使得居民满意,进而不断的提升生活质量。杨莉,张红星,张俊国等人认为,社区信息化是城市和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城市和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核心,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社区内部交通和城区的规划应该有序结合,建筑,绿化,道路组合也要相协调。王颖,宋煜等人在《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思考》中认为:社区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一个沟通包括社区居民,组织在内的公共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庸能够化解矛盾和纠纷,并在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实现社区自治。关于社区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基于它是一个基本的“技术平台”,其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这一平台来实现“沟通”,最终达到“和谐社区”或者是“社区自治” 的目的。当然,这样也实现了社区信息化的本质“社区自治”的要求。 三、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 社区信息化所涉及面宽,内容广,必然会涉及到如何操作的问题,而社区信息化是面向基层组织。这个基层组织从根本上说,主要有:①城市社区;②农村社区。并且如今的社区信息化不仅仅是起到一种在沟通社区居民与居委会,或者其他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还有为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一定的作用。(李盛竹2011)但是,社区信息化的基本原则就是“惠及居民,服务基层”。这也是社区信息化的基本方针,“政府主导,合力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务求实效”,从而从根本上体现社区信息化的特性。 宋煜认为(2010)认为,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它的应用基本上存在以下几个特征:①提供综合服务的信息平台;②集中和分散相结合;③消除数字鸿沟。而王颖等人(2009)认为,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有很多,既有统一的社区门户网站,呼叫中心,也有短信平台和有线数字电视,甚至包括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自助终端,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同时,她还强调,在利用社区信息化进行社区自治的时候,还需要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利用起来。采取什么技术,如何操作,还需要看社区居 66 --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安图三小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交流材料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我校作为县课改实验校,于2004年开始进行了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学校把此项工作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来抓,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面就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以简单的汇报: 一.校本课程建设的背景及课程结构门类 学校地处长白山脚下,拥有一千三百多名学生,学校条件优越,师资力量较强,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值较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创建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改变过去单一的课程模式,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结合县情和校情,积极向师生、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发展需求和教师特长。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课程开发体系进行了前期认证,确定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现在已经完成初稿的校本教材有:《可爱的安图》共两册,六十八课;《硬笔书法》共一册,此系列为学生校本课程必修课。《经典诵读》共一册,此系列为学生校本课程选修课。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1.健全机构,明确目标,规范课程管理体制。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的实施,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建立起校长统筹,主任指导,课题组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管理,还成立了由校领导、教师代表等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课程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课程评价,教师培训等。 2.加强培训,提高认识,理清课程开发思路。学校通过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做好教师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专题讲座,学习相关的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理论等,选派多名教师参加省、州、县组织的研讨会,定期组织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会。通过培训与学习,全体教师掌握了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理清了课程开发的思路。 3.深入调查,科学论证,明确课程开发方向。2004年3月,我们根据实施方案,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发放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情况的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从反馈的情况看,教师们对校本课程很感兴趣,对校本课程很关注,焦点都集中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生活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某开发区七小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我校座落于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最西端,是一所典型的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结合我校地理位置及特点: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略懂种植技术的教师、学生,精通葫芦烫画的教师,因此我校决定开发“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校本课程。这一课程的开发不但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提高了学生艺术创造力的热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校本课程设计 (一)总体目标 开发“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能力。通过对葫芦的种植、管理,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观察能力;通过对葫芦的艺术设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对葫芦生长过程的观察,葫芦的艺术设计,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了解中华民族艺术瑰宝。葫芦烫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开发烫画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华的烫画艺术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葫芦的种植管理与艺术设计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了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包括:(1)葫芦的种植、管理;(2)葫芦的艺术设计(包括:烫画设计,绘画设计,雕刻设计)。 2、资源来源:(1)网上下载图片;(2)选置于书籍上的图片;。 三、校本课程实施 (一)内容层次

校本课程规划

-校本课程规划

坎苏小学201 7 -- 2 0 18学年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基本思路 本次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和补充,以拓宽教学领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开发的分析: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较差,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如何迅速、不断地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但在我们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 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各种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2)已有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分析:

我校从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我校之前开发过的校本课程有4门,分别是《硬笔书法相关知识教学》、《经典诵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哈萨克民族知识》、《冬不拉弹唱》、《小小足球队》。但随着教师与学生的不断变化,我们对原有的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以及课程门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通过进 步的调查分析,优胜劣汰,并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需要并结合我校自身优势,结合上学期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情况,经校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本学年度,结合以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学校将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 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 老师完成校本课程纲要、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补充或编写教材等,基 本形成能满足实施新课程需要的一套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 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专多能,有校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3)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积累文化知识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校本课程成果演讲

“秀技能,展风采”校本课程伴我成长 -------金明西校校本课程展示周 金明中学校本课程是我校传统的特色教学活动,参加校本课程对培养我们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非常重视学生的社团活动,甚至有些国家比如新加坡学生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定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 我们西校自九月校本课程研发以来,成立了橄榄请合唱团、湖畔文学社、棋艺天地、探索与发现、动感青春舞团、创意手工坊、吉他班、跆拳道社、计算机动漫设计,羽毛球十个校本课程,利用每周周二下午第四节课进行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百花齐放,是我们创建的有文化魅力特色校园一部分。每个课程的指导老师都精心组织好每次活动,让参加的同学们能够有序的开展活动。指导老师尽量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活动中推陈出新,集思广益,开展形式新颖,花样别出的活动。使我们每位同学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学校也会给大家展示的平台,决定这一周为“秀技能、展风采”校本课程展示周,会把同学们的成果精彩展示,还有一般分同学在一些课程中表现突出获得优秀学员获优秀能手。 同学们,走进多彩的校本课,你就是主角。去参与,去体验,你就会获得快乐,获得经验,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世界保持一份好奇和探究的热情,给思想一个自由的空间,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增添一份情趣和色彩。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以最大热情投入到我校校本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期待展示周的成果百花齐放,使每位同学都有精彩的收获!让金明西校校本活动一--开好头,起好步,越办越丰富,使我们的成果做出校园。让每位同学在活动中锻炼自己,让自己的才华在这里展现。让多彩的校本课程编织五彩的梦!祝活动周顺利完成,欢迎师生观摩!

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在总结社会管理经验基础上,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实现了从“管理”向“治理”的重大理论提升。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该区创新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网、中国科技网、中国财经、中国报道等多家媒体对该区创新经验作了报导。该平台运行至今,共采集各类社会治理信息186726条,办结176377条,办结率达94.5%。 一、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背景动因 近年来,该区信访稳定信息传递、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等渠道相对单一。信访稳定信息的发现、上报仅靠基层政法综治等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往往导致信息不畅、信息滞后等情况的发生,影响了信访稳定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上,尽管有“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71580”区长热线等,但都是政府职能部门被动接受群众利益诉求,政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效果不甚明显。为此,该区受省“综治E 通”在村(社区)划分综治网格、在网格中建立综治信息员,由信息员主动发现、上报综治信息的启发,对信访稳定信息发现、上报如何变单一被动为双向互动、对群众利益诉求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进行了

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索。因此,该区提出了在农村(社区)创新构建社会治理新机制、搭建社会治理新平台的设想,即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以便进一步提升该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框架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上下对接、部门互通、分级授权、信息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构建社会治理信息收集上报、分类处理、交办报办、督办反馈等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区综治办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具体分为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类处理系统、信息办理系统、信息督办反馈系统等四个系统。 (一)信息收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设在村(社区),以村(社区)社工为主体,社工志愿者为补充对信访类、稳定类、民生类、城镇管理类等信息、事项进行收集并向服务管理平台上报。 (二)信息分类处理系统。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设在镇综治办和党政办,主要负责对社工或社工志愿者收集上报的信息、事项根据职责权限进行分类处理。 (三)信息办理系统。信息办理系统由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各党政领导组成,主要根据信息分类处理系统(综治办、党政办)交办、报办的信息、事项,及时处理、办结,并将处理结果、办结事项反馈信息分类处理系统(综治办、党政办)。

软件互联网项目验收报告(模板)

互联网&软件项目 验收报告模板北京创宏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文档修订历史记录 归档日期版本说明作者审批人2014-01-07 V1.0.0 建立本文档;创宏世纪

目录 文档修订历史记录 (2) 1.项目基本情况 (4) 2.项目进度审核 (4) 2.1 项目实施进度情况 (4) 2.2 项目变更情况 (4) 2.2.1 项目内容变更情况 (4) 2.2.2 项目需求变更情况 (5) 2.3 项目投资费用情况 (5) 3.项目验收计划 (5) 3.1 项目验收原则 (5) 3.2 项目验收方式 (5) 3.3 项目验收内容 (6) 4.1 项目验收情况汇总表 (7) 4.2 项目验收附件明细 (7) 5.项目验收资料 (8) 5.1 开发单位项目实施总结 (8) 5.2 使用单位意见 (9) 6.附件 (10) 6.1 附件一:软件平台验收单 (10) 6.2 附件二:功能模块验收单 (10) 6.3 附件三:项目文档验收单 (11)

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XXXXXX 项目开工时间:2011年X月 项目竣工时间:2012年1月 项目验收日期:2012年1月 2.项目进度审核 2.1 项目实施进度情况 序号阶段名称起止时间交付物列表备注1 需求调研2011年X月 2 课件开发2011年X月至2011年X月 3 功能联调测试2011年X月 4 安装部署2011年X月无 5 用户培训2010年9月用户使用手册6 2.2 项目变更情况 2.2.1 项目内容变更情况 201X年X月X日上线后,运行一切正常使用。

2.2.2 项目需求变更情况 无 2.3 项目投资费用情况 序号款项 金额 (元) 备注 1 教学管理平台900000 2 资源管理平台810000 3 门户社区平台818000 合计2528000 3.项目验收计划 3.1 项目验收原则 1、审查提供验收的各类文档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审查文档是否齐全、 合理; 2、审查项目功能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3、审查项目有关服务指标是否达到了要求; 4、审查项目投资以及实施进度的情况; 5、对项目的技术水平做出评价,并得出项目的验收结论。 3.2 项目验收方式 {记录项目验收的组织方式和参与验收工作的人员情况} 验收人员所属单位所属角色相关职责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五年级古诗词校本课程活动经验交流 柴艳 一、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门既悠久又崭新的课程。将经典诵读进行课程化研究,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曾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小学阶段,大量的诵读、积累经典的诗词美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本。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师生通过诵读不同年段的文学作品,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让老师获得教学经验,实现教学相长;让校园氤氲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的目的。 三、校本课程活动的基本内容

《小学古诗必背80首〉〉、〈〈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古典文学。在此基础上,我们语文组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编撰了符合本年级学习的校本教材。在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有一节大校本课。老师们轮流授课。学生们学的津津有味。 四、校本课程活动的要求 1、基本要求:古诗文的背诵要达到“三到”“四多”即: 心要到——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到——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多读、多背、多想、多记。 2、具体要求: ①各年级自定内容、定标准、定指导教师,按规定严格组织学生诵读和积累。 ②要坚持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③要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④诵读乃至能背诵的数量: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 五、校本课程活动的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陶冶师生情操,丰富师生校园生活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生受益。

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及支撑体系运行机制(一)——华智

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及支撑体系运行机制(一)“大民政”时期96156社区公共服务项目 及支撑体系运行机制(一) 符正成北京华智社会工作促进中心副理事长 第一节 96156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诞生前的社区 服务项目及支撑体系 (1984年—2000年) 欧美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已经开始发展社区服务并从理论上逐步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及支撑体系。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1984年以前,全国没有社区的概念,也没有社区服务的提法,更遑论社区服务项目。社会福利服务事务主要由职工所在的工作单位承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单位”管理社会,为职工提供社会福利的体制逐步解体,社会福利服务发生断档和空白。1983年民政部牵头开始探索社会福利改革的新路径,1984年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办”【2】,1986年提出“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3】。社区服务把建立在由职工工作单位负责的社会福利和管理制度转变为按照城市人口的居住地、以居住地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和社会管理。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社区服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服务内容从填补社会福利服务的空白逐步发展成涵盖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公益服务、社区便利服务的社会综合服务体系。 一、以福利服务为主体社区服务环境下的服务项目及支撑体系 从1981年开始在工业企业中试行以利润包干为主的经济责任制,从而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单位承担职工终身福利的“单位制”逐步解体;企业为了减轻负担,把长年承担的,面向本单位职工的一些福

利服务推向社会,造成单位提供的日常的福利服务缺失;由于以前市、区、街道提供社会性的福利服务的设施近乎空白,建设相应的设施成为当务之急。 (一)兴办福利服务设施,设立福利服务项目 1986年底,民政部、北京市民政局召开现场会,推广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社会福利社会办模式。紧跟着北京市民政局提出了建立起具有首都特点的四个层次(市、区、街、居委会)、三条线(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以街道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保障网络;要求每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一厂(福利工厂)、一院(敬老院)、一所(残疾儿童寄托所)、四站(老年人活动站、精神病人工疗站、拥军优属服务站、综合服务站)的社会福利设施,并提供相应福利服务。至1990年底,全市10个区和4个县(通县、大兴、昌平、顺义)的城镇,兴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8个(包括7个指导站),敬老院50个,托老所15个,残托所34个,聋儿康复中心(站)10个,弱智儿童启智班56个,精神病人工疗站30个,神经伤残儿医院1个,老年人活动站1794个,残疾人活动站944个,老年人和残疾人婚姻介绍所461个,烈军属服务站1949个,综合服务站1125个,老年学校35个,老年人和残疾人康复站(中心)435个,老年人养护院2个,老年人庇护所2个,居民(家长)学校109个,家庭劳务服务站632个,各类咨询服务站(中心)208个【4】。以上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福利性的无偿服务,服务项目包括:计划生育服务、下岗工人职业介绍,棋牌活动,报刊阅览,残疾人服务,家庭矛盾调解,老年健身活动,老年互助社等等。 (二)福利服务项目支撑体系以设施建设,无偿服务为主体 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福利服务项目以相应设施为主阵地,街

南阳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南阳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推进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提升基层政府管理水平、物业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要建立的城市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是以街道办的行政主管部门为驱动,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管理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服务于基层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的综合性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基层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三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社会矛盾激化,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 通过E家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升市内社区基层政府服务水平与物业企业形象,提高为业主服务的满意度,加强基层政府对物业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力度,有效节约物业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拓宽物业公司创收渠道、增加业务收入,降低物业服务成本,加速辖区内物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网上物业服务及增值便民服务。 通过一些测试,E家智慧社区平台能够通过网络整合社区信息,为辖区居民开发统一的微信及APP便民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办事指南、民事协调、法律服务、医疗服务、就业服务、物业服务、社区养老、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自来水费账单、电费账单、物业管理费、燃气费账单、有线电视费账单的在线支付。辖区居民可通过智慧社区APP平台查询政府办事项目,并可定时定点地进行社区办事预约、文化活动预约、图书借阅查询、公证服务预约等服务。 这种贴近民生的社区平台方面了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日后可以根据大数据将居民的浏览功能使用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 服务模式,这些方面可以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养老、出国等多个项目,可以实现足不出户,服务到门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度,更加方便快捷让居民了解政府政策。

软件项目验收报告专用模板.doc

软件项目验收报告 模板 XX科技有限公司

文档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文档修订历史记录 (2) 1.项目基本情况 (4) 2.项目进度审核 (4) 2.1 项目实施进度情况 (4) 2.2 项目变更情况 (4) 2.2.1 项目内容变更情况 (4) 2.2.2 项目需求变更情况 (5) 2.3 项目投资费用情况 (5) 3.项目验收计划 (5) 3.1 项目验收原则 (5) 3.2 项目验收方式 (5) 3.3 项目验收内容 (6) 4.1 项目验收情况汇总表 (7) 4.2 项目验收附件明细 (7) 5.项目验收资料 (8) 5.1 开发单位项目实施总结 (8) 5.2 使用单位意见 (9) 6.附件 (10) 6.1 附件一:软件平台验收单 (10) 6.2 附件二:功能模块验收单 (10) 6.3 附件三:项目文档验收单 (11)

1.项目基本情况 2.项目进度审核 2.1 项目实施进度情况 2.2 项目变更情况 2.2.1 项目内容变更情况 201X年X月X日上线后,运行一切正常使用。

2.2.2 项目需求变更情况 无 2.3 项目投资费用情况 3.项目验收计划 3.1 项目验收原则 1、审查提供验收的各类文档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审查文档是否齐全、 合理; 2、审查项目功能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3、审查项目有关服务指标是否达到了要求; 4、审查项目投资以及实施进度的情况; 5、对项目的技术水平做出评价,并得出项目的验收结论。 3.2 项目验收方式 {记录项目验收的组织方式和参与验收工作的人员情况}

3.3 项目验收内容 1、软件平台验收; 操作系统、XXX、XXX等 2、应用系统验收; 相关功能模块列表,根据合同填写; 3、项目文档验收; 技术实施方案、功能测试报告和用户使用手册等 4、项目服务响应(如售后服务、问题响应等方面)验收。客户需求问题优化、技术故障处理等售后服务和问题响应。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范本【最新版】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范本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办学理念。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以“基础性、多样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课程开发范围与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学科拓展系列;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三是以“传统老游戏”为主的体育健身系列;四是文学艺术系列。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20xx年上半年,学校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1个《课程纲要》。用半年的时

特色,在校本课程中彰显

特色,在校本课程中彰显 特色,在校本课程中彰显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作用更加为人们所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既是一项崭新的课程,又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充分体现学校的智慧与特色、精神与活力。如何抓住校本课程建设,营造出学校的特色,我们学校经过反复分析和研究,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结合本校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断挖掘自身的教学资源,精心组织,开办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以此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经过三年的艰苦实践,我们实现了学校发展的“三级跳”,由一所举步维艰的新建学校发展成为广大家长、学生向往的知名学校,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因地制宜,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扩大了学校课程建设的自主权,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促进学校文化特色发展。为了培养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我们把建构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作为了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改的切入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组建了一支乐于钻研、踏实勤勉的课程开发骨干队伍,制定了具体详实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有无《实施方案》是一般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根本区别,是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依据。《旗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包括:指导思想、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建设的现状与分析、学校艺术教育三年发展规划、课程主要任务、管理与保障、创建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等内容。教师是校本课程的主力军,其专业水平、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基。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结合,组织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基础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实施途径、方法等。在课程开发实践中,以教师为开发主体,实现多方力量协商对话,从教师资源的特长发挥走向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教师中有音乐、书法、绘画等特长的老师均得到用武之地。在开发实践中,我们经历了“教师自主”、“集体审议”、“专家审阅”等开发程序。例如,今年暑假,我们在编写作文校本教材时,先让各位教师回家“闭门造车”,再到学校集体审议、去粗存精,反复几轮之后,由专家审阅,确定初稿。其中,“集体审议”对校本课程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集体审议”要求多方人士参与,在审议中各种力量交互作用,不同的意见在交流中沟通融合,不同智慧的火花在互动中更加闪亮,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本教材能够兼顾多方需要,也能够适应现实的条件,从而具有合理性,能够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等的理解和支持,为课程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推进校本课程过程中,我校还对作文校本教材进行普及与推广,使之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目前,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开设了经典诵读、书法、绘画、舞蹈、合唱、葫芦丝、鼓号队等校本课程,分为作文类和艺术类两大体系。。二、真抓实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校本课程基础我校占地面积36亩。校园内绿草如茵,建筑错落有致、色调统一和谐,有19个教学班,学生近1200人,教职工51人。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学校节约开支、筹措资金致力于办学条件的改善。目前,学校建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形体室、微机房、红领巾广播站等,开辟了宣传栏,15个教学班级配备了“班班通”。校园内的更多设备、设施也成了会说话的“教育者”,满足了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需要。干净整洁、舒适文明的校园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特色文化氛围的形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三、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发以学生活动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综合

政务服务综合方案

北京北科光大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社区综合办事服务平台 关键词:政务办事、同区通办、三级联动、同街通办、网上服务大厅、社区综合办事服务一、概述 政策背景: 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信息化及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北京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纲要》、《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实施意见》、市经信委网上办事服务向基层延伸等文件精神,通过建设“社区综合办事服务平台”,旨在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一站式”办事服务,促进政府内部协同办公,并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居民办事程序,缩短居民办事等待时间,提高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项目概述: “社区综合办事服务平台”是区、街、乡、镇服务大厅面向地区单位和居民的综合服务窗口,主要承担地区政务事项办理、居民事务受理、公益性法律服务、咨询指南、社情民意等职责。各公共服务事项通过服务大厅窗口提供事项受理、全程代办、综合查询、统计分析、业务流程管理等服务。政务办事服务信息化方案实现大厅工作过程的全面电子化,并在互联网上提供办事指南查询、远程受理、网上咨询、政策法规查询等服务,对内实现区-街(乡、镇)-居(社区、村)三级联网办公的协同,对外实现居民事务的“一站式”受理,促进政府内部协同办公,并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居民办事程序,缩短居民办事等待时间,提高居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为进一步加强街道公共服务大厅和社区服务站的对外服务职能,提供方便、快捷的办事服务,一方面扩大事项的受理范围,让居民可以就近申办;另一方面加强区、街、居三级联动能力,实现报送、审批等环节的线上流转。 居民办事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可以就近办理;一是可以即时办理。 内部工作人员在处理事项时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可以线上流转,加强审批的效率;一是减少跑腿代办,加强办结的效率。

以校本课程建设为重点.

以校本课程建设为重点 为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黑龙江省宁安市兰岗中学 兰岗中学始建于1946年,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46人,教职工64名。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按照国家课改目标总体要求,确定了“升学有基础、就业有能力”的教育目标,并把课程教育目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一起来,不仅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也推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抓住校本课程建设契机,科学定位育人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从此学校有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力和空间。我们紧紧抓住这次改革的契机,以校本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深入进行配套改革,做到开齐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开活校本课程,把课程目标创造性地落到实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创业兴趣,提高了农村学生将来开创新事业、服务新农村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奠定了思想道德基础、科学文化基础、技术素养基础和创业素质基础。例如,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们结合农村实际,经过反复实验成功研究出西瓜嫁接技术,解决了千百年来西瓜不能重茬轮作的难题。这项研究成果纳入到校本课程中,专设了《西瓜嫁接技术》校本课程,每学期学校都有40多名学生选修这门课程,使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也掌握了一技之长。这类课程对于培养一大批致富能人,实施科教兴农,推动全镇种植、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积极落实三级课程 (一)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整体提高新农村公民素质。首先我们依据学科课程标准,通过调整教材知识的编排与呈现方式,把学科知识与兰岗镇的生产、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学科知识开展实践的能力。学生学化学不但知道元素周期表,还掌握了农田里正确施肥的方法,正确检测土壤的酸碱度;学习电的知识,也懂得了对家用电器的养护和维修;学习地理知识不仅熟知大城市的地理位置,也了解了城市与乡村不同的风土人情,对他们将来适应、融入城镇生活提供帮助。其次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根据学科课程内容和实施的特点,深入挖掘德育因素,设计并开展师生互动、共同体验、感悟交流的有效教学活动,用真实的道德情境和教师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增强情感体验、责任体验,感悟人生价值,内化道德认知,形成正确行为导向。 (二)适时开展创业教育,认真实施地方课程。我们把《技术》《黑龙江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