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_英语文化霸权_遭遇_唱读讲传_试从抵制_英语文化霸权_视角论_唱读讲传_
- 格式:pdf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2
2009年3月第2期 Co llected Pape rs o f H istory S tud ies M ar .,2009 N o 13 收稿日期:2008-10-12作者简介:郭蔷,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社会语言学。
¹具体研究如下,Dav i d C rysta,l Eng lish a s a G loba lLanguag e ,C a mb ri dge :C a m bri dgeUn i vers i ty Press ,1997.作为英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学者,大卫#克里斯特的专著区别于语言学界多年来大量的英语史类的著作就在于,作者建立了一个/历史与社会0视角。
但遗憾的是,本书否认英语的霸权性,而对英语全球通用语地位得出/天时地利人和0的结论。
David Graddo,l Th e Fu t ure of Eng lish?,London:The Briti sh Coun ci ,l 1997.英国新一代社会语言学学者代表大卫#格莱多尔从社会-经济的全球化视角,对影响语言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诸多因素进行了考察,但此书的目的是对英语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测,依旧没有提及/英语霸权0概念。
还有一些语言学者从不同的批判视角探讨了语言的霸权性:如文化政治批判视角,参见A lastair Pennycook ,The Cu ltura l Politi cs of Eng lish as an In t erna tional L an -guage ,London :Long m an,1994。
美国印度裔语言学家凯奇卢的权力与政治批判视角,参见B.B.Kachru,/The Po w er and Po litics of Eng -lis h 0,W orld Eng lishes ,5/2-3(1986):121-140。
浅析如何应对英语霸权地位对汉语文化的冲击作者:章新祥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9期【摘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当今世界上大约有6万种语言,英语是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70多个国家以英语作为官方或半官方语言,有3.8亿人以英语为母语,约16亿人以某种方式使用英语。
它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导语言。
【关键词】英语汉语文化冲击一、英国殖民地的扩展为英语建立了语言霸权英语伴随着英帝国的殖民地扩张和建立,传播到世界各地。
并通过第一、第二帝国的殖民统治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主导语言,所以英语的霸权和文化扩张首先由英国海外殖民地为其提供了语言霸权的地理平台。
其后,随着英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的建立和发展,无论在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是在非洲、亚洲,英语成为政治、法律的传播工具,在地理平台语言霸权的基础上,成为当地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通用语言,并逐步深化为表现在政治制度、国际经贸制度、教育领域、通讯与传媒领域语言的一种霸权。
英语成为主导媒介的语言,英国通过英语向全世界推行英语文化,向全世界传达“英国的价值标准”。
二、应加强对汉语文化的发展和完善在英语霸权和英语国家文化统治趋势愈来愈明显的形势下,如何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使汉语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使我们自己民族性的东西不受到侵蚀,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汉字是世界文字中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
因此,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学习英语是我国了解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工具,但绝不能因此削弱我国的母语教育。
然而,我们要发展汉语文化,必须找好着眼点,明白汉语在当今世界语言之林受到哪些和什么样的冲击,然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要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国力。
经济实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语言文化广泛传播,是国家强盛的标志。
因此,我们要时刻抓紧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了不仅使我们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汉语的研究开发和对外推广上,而且更加能够增强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中国人不仅对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而且为自己民族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语言感到自豪。
Nowadays, there is a widespread debate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spread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Undoubtedly,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So does the spread of English. But I think the good side is more than the bad side.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ere are two major positive aspects of the spread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Firs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businessmen appreciate the role of English in their lives and English has been used in many business situations. What's more, it has even entered the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 It also helps us communicate with overseas friends more efficiently. And secondly,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has promoted greatly the efficiency of exchanges of the lates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countries such as Biology and Physics which promotes human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However, the negative aspects are also quite apparent. To begin with, it has caused extinction of lots of small languages or threatened the existence of remaining smaller languages. In addition, the spread of English has brought external interference to the culture of other countries. For example,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regard Valentine's Day or Christmas as a very important festival.In general, the widespread spread of English has many disadvantages for many individual countries and nations, but the spread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of all human beings and it also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ultimately benefit all human beings.。
关于英语霸权时代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思考曹杰旺[内容提要]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
在当今时代,英语语言霸权地位的形成正在对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造成严重的威胁。
我们应正视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重视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英语和西方文化,加强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和对话。
[关键词] 英语霸权 民族语言 文化保护[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6505(2005)04 0113 0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间语言和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也在加速进行。
英语作为一种快速传播的国际化语言,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了霸权地位。
这种不平等的局面有着历史、经济等众多复杂的原因。
一、英语霸权地位的形成自公元449年,居住在西北欧的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三个日耳曼部族入侵不列颠岛,三个部族说的西日耳曼语的三种不同但能相互听懂的方言汇合成为古英语,英语整个发展历史只有1500多年。
而1755年约翰逊(Samuel Johnson)编纂的 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问世,标志着英语完整规范的语言系统的形成,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可如今英语却成了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语言。
从地理分布来看,英语和懂英语的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它不仅是英语国家如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的母语,也成为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选择英语为优先学习的外语。
∀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约3 8亿人的母语是英语;有大约2 5亿人的第二语言是英语;10亿人在学英语,20亿人接触英语。
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一半人口的英语将达到熟练程度。
#在使用范围上,全世界在科学技术、商业贸易、旅游观光、外交、文化、法律等领域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是英语,英语已成为国际交往的最重要的语言工具。
试论英语文化认同危机与对策作者:孙保强来源:《魅力中国》2015年第32期摘要:各国有各国的文化,从建立之初发展到如今,都呈现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在世界范围内,文化方面已出现多足鼎立的状况。
各国对文化的关注不再停留在文化带来的影响上,更多的是想办法去促进多种文化间的融合。
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在全球广泛运用,英语的学习中必然包含着英语文化的学习。
目前,在我国英语学习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对于英语文化的认同成为社会讨论和关注的热点。
本文从文化认同概念、英语文化认同危机以及加强汉语文化认同这三个方面出发,再结合存在的英语文化危机提出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英语文化;认同危机;解决对策一、文化认同概念文化认同是一种内化行为,是一种特定个体或者群体在学习目标语时,将目标语具备的文化观念和方式等内化,并利用这种文化标准对自身所接触和学习的事物和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的过程。
文化认同在个体或群体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语言中蕴含的文化世界观,对于语言学习者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归属感和自身原有的文化身份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个体母语形成的过程伴随着母语文化认同的形成,而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语言当中的文化,这时就会形成第二语言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和母语文化认同相互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跨文化的语言学习者更加容易在原有文化和第二语言文化上出现冲突和矛盾,并且原有的文化会出现被整合的趋势。
二、文化认同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使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也迫使英语根据所使用的语言和社会环境进行一定的变化。
但是,在英语的使用中,其包含的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对使用者本身的母语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甚至让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和政治上丧失本身的语言,丧失本民族的文化和身份。
在我国,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入侵”,导致不少学习英语的中国人开始出现“文化失语症”,即表达本国文化的能力下降或者是缺乏,英语文化认同的危机开始出现。
- 198 -校园英语 /从文化政治视角看英语在中国的角色宁夏大学/马霞英语自进入中国以来,广受国人推崇,在中国拥有很高的地位。
在中国这样的扩展圈国家里,英语虽不是母语,却受到了比母语还高的重视。
多年来,“英语热”持续升温,上至八十老翁,下至稚嫩幼儿,都在积极学习英语。
中、高考要考英语,本科期间要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考博离不开英语,有些工作虽与英语毫不沾边却在评职称时考英语。
英语在中国的地位不断上升,以致于威胁到了汉语,致使中国文化、民族价值观受到了猛烈冲击。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与传播的工具,它更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一种民族的文化根基。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它对每个个体而言是先天存在的,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其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都被彻底颠覆了,那这个国家离失去自我恐怕也就不远了。
语言从来就是政治、文化斗争的有效工具,获取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保持和发展国家一民族共同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战前期,当时的情报部长杜夫•科珀(Duff Cooper)就明确表示,海外英语推广并非单纯出于文化宣传的目的而没有任何政治意义,任何一个国家不会把钱纯粹花在文化宣传上,除非它具有政治或商业意义。
按照菲利普森的解释,英语语言帝国主义是指英语通过建立与不断重构其在结构与文化上与其他语言之间的不平等,从而确立与维持其在语言方面的主导性地位。
这种主导或控制,如果从政治与经济层面上讲,就是传统上所谓的西方对非西方国家的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政策。
如果从文化层面上讲,就是传统上所谓的文化帝国主义。
英美两国推动英语全球化的发展,其依靠力量都是霸权。
所不同的是英国依靠的是殖民地霸权和工业霸权,其军事和政治性质十分突出,带有征服者对被征服者实行语言同化的色彩,这一点在非移民殖民地尤为突出;而美国依靠的主要是经济霸权和科技霸权,政治和经济性质非常明显,既有扩展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一面,同时也由于其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实力所释放出的巨大影响力,以英语为通用语言成为世界多数国家自觉的选择。
国际关系视角下英语霸权概念作者:王奕彭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3期摘要:英语霸权概念,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学概念,而是一个复杂国际关系概念,与我国的民族关系,国际体系,文化领域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英语霸权的由来出发,在国际关系视角下,重点阐述英语霸权的重要性。
关键词:国际关系;英语霸权;概念一、引言自古以来,人们对语言学的基本论述并不是简单地指其文献属性,而是更倾向于其社会性,强调语言学中所包涵的社会内容。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在肯定语言学的社会性的同时,也再次发现在语言认识与运用的过程中,语言是与社会形态,历史底蕴,文化根基等密切联系。
在世界民族文明历史中,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语言的融合与冲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此,语言霸权性由此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与重视。
二、国际关系视角下,正确界定英语霸权概念的重要性英语霸权之后,美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最快,影响最深。
但是,随着国际权力结构的不断变化,中国的崛起与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所以,对于我们来言,正确界定英语霸权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在国际关系视角下的英语霸权概念是科学的,全面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下,才能更准确地定义语言霸权的研究角度与方向,才能更加深入地分析与考察英语霸权概念的历史由来与演变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剖析语言霸权的本质,为英语霸权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科学,清晰的英语霸权概念的界定,也可以让我们对英语霸权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减少盲目性。
另外,在当今全球化大趋势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元化呼声日益高涨,多元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正确界定英语霸权的概念,克服语言障碍,增强文化吸引力,促进文化多元化的广泛传播,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抵制国际霸权主义,让世界各语言能有更多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公共话语,开创多语言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文化霸权与全球化的文化冲突全球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交流和融合。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深,文化霸权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文化霸权是指一种文化或一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它削弱或排挤其他文化,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
全球化背后的文化霸权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探讨。
首先,全球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少数大国的文化产品可以轻易进入全球市场,从而主导着全球文化的流行趋势。
例如,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世界各地人们的主要娱乐选择。
这种文化霸权导致了其他地区的电影产业受到冲击,本土电影产量减少,甚至有些国家出现了文化消亡的风险。
其次,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日益强大。
虽然这使得全球沟通更加便捷,但也对其他语言和文化构成了威胁。
不少国家开始注重英语教育,而忽视了本土语言的传承和发展。
这种文化霸权已经导致了某些地区的语言逐渐消失,而英语成为唯一或主要的交流工具。
文化霸权在某些方面还持续影响着教育体系。
全球化趋势下,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成为其他国家追求的对象。
因此,很多国家在教育领域试图模仿西方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体系。
虽然这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但也对本土文化的传统教育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冲击。
文化霸权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本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使得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了解不足。
然而,我们不能将全球化的文化冲突完全归咎于文化霸权。
全球化也为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提供了机会。
全球贸易和移民使得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互相接触和交流,从而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多元化。
例如,世界各地的餐馆、音乐和时尚的多样性呈现了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为了应对文化霸权和全球化的文化冲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本土文化的发展,支持本土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播。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多元文化的价值并尊重和包容其他文化。
无论是在教育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对其他文化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论英语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陈白颖(浙江树人大学 语言学院,浙江 杭州310015)摘 要:本文对英语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它们的具体表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弱势语言与文化的影响,分析了英语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的发展趋势。
文章最后提出了认识这一现象的一些视角。
关键词:英语霸权;文化帝国主义;反思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06)04-0074-05世界上,人类使用几千种语言来彼此沟通。
一些语言频繁地使用于许多国家并享有国际声誉,而其它一些语言只用于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村庄。
一些语言经历了几个世纪,但还有许多语言则已经或即将灭亡。
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为全球文化创造了可能性:网络,传真,卫星电视等正一步一步地冲击着文化界限。
全球性的娱乐公司也在无形中塑造着全球各地普通公民的认知与梦想。
由于英语在几乎所有领域中的强势状况,各国的社会发展与国力增强均需要更多地借重英语语言工具,接触和吸收以欧美文化内容为主的西方文化。
随着这种趋势的广泛持续深入,它对非英语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文化的隐性影响与深层渗透,将会在不易察觉之中削弱国家的文化特性,影响国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这种价值,标准,强势语言及文化的扩展容易导致人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理念的推崇。
那么,地方文化会成为这种全球/消费者0文化的牺牲者?或是一种共同的文化会把我们领向更加伟大的共享的价值观与政治统一?一、文化帝国主义的内涵/帝国主义0一词原指削弱一个国家主权的军事、政治或经济组织。
随着本世纪40~60年代广大亚非拉国家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该词增加了新的内涵:其不仅仅指一整套经济、政治与军事殖民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习惯的代称,是欧美发达世界中的一种主导观念广泛表现在知识、文化与技术领域里的总括。
学术界对于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 imperialism)概念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仁见智:有的学者从经济先行、文化是目的意义上把握文化帝国主义;也有的学者从文化先行,文化服务于经济与政治的意义上把握文化帝国主义;还有学者从文化渗透的方式出发界定文化帝国主义。
中西“文化霸权”语境:政治文化和话语体系差异的比较*曹凝(武警工程大学,陕西西安710038)【摘要】中西方基于不同语境对“文化霸权”理解存在巨大差距,这体现了合法性问题在本土权力运作,以及政治文化和话语体系在造就这种观念差异中的作用。
中西方应在交互行为中,共同反思其价值观念并探讨价值交流的可能性。
【关键词】文化霸权;合法性;政治文化;话语体系文章编号:1673- 0380(2012)10- 0069- 02“文化霸权”是当今国际政治理论中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主题,但在中西方对“文化霸权”所指涉现象的内涵、实质和作用的认识和评价存在很大差距,这是人文社会学科中一个重要而又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基于不同语境(contex t)的人们对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揭示中西关于“文化霸权”语境背后,所体现出的合法性问题在本土权力运作,以及政治文化和话语体系在造就这种观念差异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西方在交互行为中共同反思其价值观念并进行价值交流的可能性条件。
一、葛兰西对“文化霸权”再阐释以降在西方,形成知识领域权力结构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西方古典哲学追求个别存在之上的本体,其实质在于真理的客观符合论,认为真理乃是符合客观事实的知识体系。
这种观点在现代西方特别是以波普尔为代表的科学哲学那里仍然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波普尔曾反复强调科学知识的可证伪性,注意理论知识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这才是真理性所在。
[1]西方哲学史上的多数流派,其共同特征都在于寻找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信知识的公正、客观和普遍性。
19 世纪以来,西方哲学逐渐向意义论哲学转移和过渡:不是和实体观念相联系的客观事实,而是和主体的解释相关联的知识体系本身的内在结构;不是普遍和共同,而是差别和多样更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一重要命题,[2]认为意识形态乃是一种“虚假的意识”,从阶级分析的视角,较早地揭示了知识领域的权力控制所造成的扭曲现象。
2011年第1期总第103期No.1. 2011Sum 103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当“英语文化霸权”遭遇“唱读讲传”——试从抵制“英语文化霸权”视角论“唱读讲传”蒋朝霞(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8100)摘 要: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到来,以英语为特殊载体的英语文化霸权借助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大实力,席卷全球,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安全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国家语言文化主权出现危机。
所以,弘扬中国文化,建设和坚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迫在眉睫。
而“唱读讲传”正以一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抵制英语文化霸权,应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关键词:英语文化霸权;唱读讲传;中国特色;国家文化安全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1)01-0256-01收稿日期:2010-10-30作者简介:蒋朝霞(1983-),重庆垫江人,从事翻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方向的研究。
一、引言英语已经在全球确定其国际性语言的强势地位,同时其影响也被广泛承认。
它就像一阵狂风,横扫世界,中国也不例外。
现在,约有3.5亿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英语,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成立,英语新闻、报刊、广告随处可见,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成为了年轻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英语热”。
二、英语文化霸权(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著名的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霸权”理论。
他认为,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摒弃了早期资产阶级国家的铁血统治、暴力镇压的统治方式, 采取了新的统治手段, 强制性的领导逐渐让位于市民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的非强制性领导。
他们运用思想和文化手段塑造并影响民众的价值观, 通过非暴力的意识形态控制, 通过思想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定向与灌输, 让他们认可现存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从而使被统治阶级自觉自愿地接受奴役和统治, 自然地服从国家的控制和管理。
结合现实情况,“文化霸权”, 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文化的支配地位。
在“和平”和“发展”两大主题的今天,原来那种以武力的方式来取得世界霸权地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在“软实力”上的竞争。
而“软实力”既由一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等构成。
二战结束以后,英美等国在继续发展自己军事实力的同时,也下定了“和平演变”的决心,用其文化在全球进行扩张,已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二)英语和文化霸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的结晶。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语言传播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
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语言获得一种文化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
英语作为语言的一种,随着世界的全球化,已经被认为是世界通用语。
它的传播绝不只是语言的传播,而是携带着英语文化和意识形态。
伊拉克就为此付出了亡国的代价。
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知名度,伊拉克抛弃了自己的语言,而在英国殖民时起,就开始使用英语,并成为国家通用语,伴随的语言是它的政治倾向,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所以它在亲美的歧途中越走越远。
英语的全球传播是英语国家全球文化霸权核心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英语文化霸权的影响英语在全球的传播,加速了“濒危语言”的灭绝,破坏了“语言生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2月20日的报告显示:“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大约有一半的语言处在危险之中或濒临消亡。
而就在美国,随着英语霸权地位的确立,现在仅存的200多种土著印第安语言中大部分也即将灭亡,只有约50种语言的使用者超过1000,极少数语言的使用者超过50000人。
语言的消亡,英语的兴旺,是对全球多元化的一种讽刺,也是对世界的一种无声呐喊。
除此之外,英语文化霸权还威胁到国家文化安全。
广义的国家文化安全指“国家内的文化安全”, 狭义的国家文化安全指“国家文化的安全”, 而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主权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是否拥有完全的国家文化主权。
国家文化主权又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所以英语文化霸权威胁到了一个国家的主权,它完全是一种饱含政治目的的语言政策。
(四)英语文化霸权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英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从学前教育到考研考博,从小孩到老人,从上岗到升职,从政府到企业等等,英语都是必修。
而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英语文化习得也是遥遥领先。
开的是福特,吃的是KFC,玩的是wow,听的是VOA,唱的是ABC, 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事虽小,但充分说明了英语文化霸权在中国的“成果”。
不和谐的是,中国人的汉语水平下降,民族认同感削弱,民族自信心受损。
因此,英语文化霸权在中国应该受到遏制,中国文化应该得到重视,汉语应该得到大力发展。
三、大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唱读讲传”之必要性很多学者在研究英语文化霸权时都提出了大力发展汉语的观点。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文学院语言规划博士生导师马庆株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双语教学”,制止英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从语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
北京语言大学方立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周庆生先生认为, 一个国家的法定语言或官方语言就像这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一样, 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 也是国家身份和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
语言是民族的认同, 因而, 我们应该正确使用外文, 维护汉语的民族性和国家的尊严。
《中国教育报》记者顾雪林、潘国霖2004年9月15日在《用科学态度维护祖国语言文字主权》的报道中强烈呼吁:“要从维护中华文化主权的高度, 建立祖国语言文字的主权意识, 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主权, 自觉抵制霸权和优势语言的侵犯”, 以维护母语尊严。
这都说明汉语的保护和发展是抵制英语文化霸权的有效方法,但是汉语它也只还是一门语言,光发展它是不够的。
要知道意识形态才是关键,所以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确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下转第261页)2011年第1期总第103期No.1. 2011Sum 103外语研究William(1998a)在其研究中表示,如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高质量的学习,那么形成性评价就应该是最重要的评价模式。
在此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再配合四、六级考试的终结性评价,才能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
另外,由于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有增无减,因此也应该将座谈和批改作业的时间适当纳入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形成性评价的模式,使教师始终坚持贯彻下去,帮助学生英语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 Black, P. &William, D.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1998a, 5 (1):7-74.[2]曹荣平,等. 形成性评估在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 2004(5): 82-87.[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1-207.[4]傅春晖.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及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123-125.[5]龚亚夫,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6]郭茜,杨志强.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103-109.[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8]李川.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评估模式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7):33-36.[9]王华,富长洪.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4):67-72.[10]周娉娣,秦秀白.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5):9-13.Empirical research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Rao J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Nanjing Jiangsu,21004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d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from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 and view of the humanism theory, recalled the teaching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form of evaluation tool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e how to apply formative assessment tools to build a complete model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Key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view of the humanism theory; formative assessment; tool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pplications; mode[责任编辑:李 微](二)重庆市“唱读讲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开展了以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为载体的“唱读讲传”活动。
“唱”的主要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
“读”的主要是古今中外经典文章、革命领袖经典著作。
“讲”的主要是结合参观红岩革命历史遗址等活动讲革命故事、历史故事与现实故事。
“传”的主要是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和市民创作的励志箴言。
它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发扬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全民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诚然,这种全民的学习中国文化的活动,势必会巩固人们的思想形态,这样就会自然地抵制来势凶猛的英语文化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