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中国的土地资源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中国的土地资源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中国的土地资源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中国的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之一;而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又为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同时出示投影片)。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从录像中可发现:东北林区具有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转承】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下面资料所说: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耕种的国家,水土流失已使一部分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20圈以上。

(2)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49.6万平方千米,占到我国国土面积的15.5%,也就是说我国的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超过1/7的土地已沙化。另外,尚有15.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正在沙化,其中包括393公顷农田和493万公顷草场。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沙漠正在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继续扩大。

(3)我国的草场过度放牧问题十分严重,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分严重。据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4)我国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这些问题大都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大家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请大家讨论一下,由代表来介绍一下。

学生讨论,并由学生来概括:

建设侵占土地资源,日益严重的土壤贫瘠化,不断加重的土壤盐渍化,农药和污水的污染等。【讲授】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以下几种措施:

(1)由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2)做到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开荒与植树造林相结合,控制建筑用地。(3)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在风沙危害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等。

【启发】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你还有哪些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你能将这些措施的含义概括为一句话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以形成共识。

【教师小结】同学们自由发言,畅所欲言,谈的很好。概括同学们的发言: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虽然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资源,但是它又是有限的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要解决这些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以法律为准绳来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在发展经济建设我们的家园时,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如限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农村建房时应将住宅建在荒坡上,平房应改为楼房以减少占用耕地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家回去以后,调查一下我们的社区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更好?下一节课我们再讨论。

【板书】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1.土地类型多样

2.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

二、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的分布

2.草地的分布

3.林地的分布

三、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

1.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学后记:

1.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图3.6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突出“人与土”的矛盾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突出“水与土”的矛盾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学生面前,突出“水与土”的矛盾: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多发展灌溉农业;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该活动引导学生从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去分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不仅旨在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旨在加深学生对各类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解。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建议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 江三角洲、 因地制宜: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二节工业 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1、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 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三、能源工业的分布 1、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2、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 (1)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潜力巨大的水能开发地区: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2019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主要知识点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 纲 2019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主要知识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 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 有很大的差异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5)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6)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7)水田与旱地分界线(8)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3、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4、四大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具体是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4.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 2)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 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 5.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 6.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7.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 9.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10.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11.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12.主要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 量最大),淮河、海河等。 13.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 不利 14.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5.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6.耕地类型:旱地。 17.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 2)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完整版)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 秦岭—淮河线 1.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 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 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 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 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 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 西 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西安、兰州等。 16:着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 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剑麻、矿产资 湾日月潭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8.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9. 10. 古草原、 11. 矿, 12. 短缺。 14. 1. 山— 西部。 2. 的25 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是海拔高) 5.河流特点: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6.珍惜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7.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8.保护环境的意义: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保护珍稀动 物。 9.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 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 发源地)。 10.农业类型:主要以畜牧业 为主,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 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业为河谷 农业(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11.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和 雅鲁藏布江谷地。 12.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 小麦、油菜等。 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 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 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 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 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 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 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 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 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 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 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 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 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 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 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 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 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 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 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 国降水较多的地区。 4.人口分布:(1)东北地区人 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 地区人可多,工业和交通运输 发达的地区人可多,其中松嫩 2)东北 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 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工业部门:以机电、重型机械、 有色冶金着称。 (5)大连:职能:是东北地 区的重要门户,着名的避暑旅 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 地。工业部门:造船、机车制 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 达。 6.农产品生产基地 (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 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 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3.2 中国的土地资源 达标检测(湘教版八年级上)

训练·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陆地面积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而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这说明我国( ) A.人少地多 B.人多地少 C.人少地少 D.人多地多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及利用示意图,回答2~4题。 2.上面四幅图表示出了我国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按草地、林地、水田和旱地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3.我国土地资源中,耕地的比重低,主要原因是( ) A.山地多,平地少 B.土地面积小 C.人口众多 D.气候复杂 4.造成我国耕地利用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和地势的差异 B.科技水平的高低 C.气候条件的不同 D.耕作制度的不同 5.读漫画《抢地盘》,漫画中涉及的问题不包括( )

A.人口问题 B.粮食问题 C.耕地问题 D.浪费问题 6.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 ( ) A.各类土地资源比例均衡 B.耕地、林地比重相对偏小 C.难利用土地比重很小 D.可利用草地的面积小 7.2013年6月25日是第23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B.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C.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D.农村新建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 二、综合题 8.(2013·潍坊学业考)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土地类型③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土地类型④为,该类型与图二中的地区分布较吻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表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1)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表现明显的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北和以南地区均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淮河以北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2)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主要植被不同的原因: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气候);河流流量不同的原因:降水的影响 (4)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度带中(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能够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记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和名称)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八上地理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题附解析湘教版

八上地理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题(附解析湘教版) (4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2·长沙学业考)以下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土地、淡水、铁矿石 B.玻璃、石油、野生动物 C.钢铁、闪电、阳光 D.杂交水稻、森林、煤炭 2.(2012·济宁学业考)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储量大,利用合理 B.种类多,地区差异大 C.人均占有量大 D.空间分布均衡 以前,我国一直以“地大物博”而自豪;现在,却有“地大物薄”之说。据此回答3、4题。 3.“地大物博”说明我国自然资源( ) A.总量多,种类少 B.人均充足,用之不竭 C.总量大,种类多 D.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4.由“地大物博”变为“地大物薄”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种类较少,利用率非常低 B.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C.人口总量增长,破坏浪费严重 D.自然资源总量不足 (2012·泰安学业考)下图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沙漠 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7.(2012·咸宁中考)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8.(2012·怀化学业考)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 B.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D.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 (2012·孝感学业考)下图是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

2015年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6)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能源基地)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5.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6.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7.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8.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春小麦),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2.黑龙江省大庆油田。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华北油田。陕西省—神府煤矿。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山东省胜利油田。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 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北方最大)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石油化学工业) 16: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三.南方地区(有色金属基地)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3. 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5.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6.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7.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主要物产: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 8. 商品粮基地: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9. 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南部。 10. 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11. 主要矿产地:湖南铅锌矿和锡矿山锑矿、云南个旧锡矿和马鞍山铁矿四川攀枝花煤和铁矿 12. 主要能源:水能资源丰富(三峡、葛洲坝、二滩)位于阶梯交界处. 13. 旅游资源:云南西双版纳、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安徽黄山、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 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位于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3. 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4. 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5.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6. 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7. 河流特点:河流稀少,且大多数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8. 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9. 河西走廊西北粮仓”祁连山冰雪融水. 10.矿产资源:伊敏河、霍林河煤矿,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矿,,鄂尔多斯煤矿、石嘴山煤矿、金 昌镍矿、克拉玛依和南疆石油、鄂尔多斯为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 1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甜)。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 12.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为绿洲农业。 五.青藏地区 1.位置与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包括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是海拔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2《中国的土地资源》名师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学过的地形和气候知识进行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思考、讨论等方法来主动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地形、气候对土地资源的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合作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温故知新: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我们脚下的土地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 明确: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过渡: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 二、新课学习 (一)人多地少 展示中国与美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中国与美国陆地面积差不多,为何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学生思考) 展示:中国和美国地形比较 提问: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面积较大的是哪种地形?美国地形中面积较大的是哪一种类型?(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中国地形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2/3;美国平原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中国和美国人口比较: 提问:中国有多少人口?美国有多少人口?(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口总量却远远多于美国。 出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图 提问: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学生计算后回答) 明确:中国人均草地占世界平均数的30%,人均林地占世界平均数的13%,说明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21·世纪*教育网 展示图片: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与部分国家和世界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图 提问:我国和俄罗斯、美国、印度、世界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分别是多少?我国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大吗?(学生读图回答)学生绘图:仿照老师给出的图,也可自行设计,绘制我国人均林地、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比较图。绘制完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人均林地面积和人均草地面积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之间的差距。 讲解: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人均林地面积约占世界平均面积的1/9;人均草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面积的1/3。由此得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类型齐全 提问:我国土地资源有哪几种类型?(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土地资源有耕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和石山。 展示:中国土地利用比重图 提问:耕地、林地、草地、宜林荒山和荒地、宜农荒地各自占的百分比是多

湘教版地理八上中国的土地资源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学案 年级:八科目:地理主备老师:严小勇课型:新授审批: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学习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学习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学案 1、我国陆地面积约____________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________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________,因此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类型齐全,其特点是①耕地、林地比重__________;②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___;③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我国草原面积广大,居世界____________,为发展畜牧业提供较好的资源条件。 3、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 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的三大林区:____(次生)、西南、_____(最大天然),东北林区分布在____________ 。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的____________东部____________的东部和南部 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_________,例如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干旱荒漠____________的高寒荒漠。 4、完成P64活动3 5、我国的土地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耕地减少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②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湘教版八上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选出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选择题后面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以下一组全部是自然资源的是() A 阳光、森林、土地 B 水能、钢铁、天然气 C 土地、阳光、电灯 D 金矿、空气、棉花 2.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 B.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3.下图所示信息能体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之一的是()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C.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 D.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 4.我国的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C.占多少, 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总量较大,但要坚持节约用水 B.季节分配不均,春夏多,秋冬少 C.浪费很多,污染严重 D.空间分布不均匀,南丰北缺 读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回答6-7题 6.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 A.400mm降水量以西的西北地区 B.东部沿海地区 C.塔里木盆地 D.山西、陕西、甘肃、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 7.下面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的是() ①植树种草②陡坡修建梯田 ③退耕还林④修建挡土坝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我国居民每天使用的塑料袋是在30亿个以上,每天仅买菜就用掉10亿个。对使用塑料袋带来的影响, 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污染环境 B.危害人体健康 C.绿化环保 D.浪费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相对短缺且空间匹配欠佳的国家,下图为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GDP)区域比重图,读图完成9--13题。 9.人口数量最多、GDP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学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9

宁阳县11-12学年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预习学案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预习课题:中国的土地资源共1 课时 预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预习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预习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预习任务 1、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2、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4、看三大林区录像和下面的五幅图: 我国干湿地区图、中国地形图、课本中“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示意图、课本彩图18秦岭—淮河以北的旱田、课本彩图19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田。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湘教版 2014 版)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3、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 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的封冻结冰 ( 有结冰期 )不结冰 ( 无结冰期 )年降水量的大小<800 毫米>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的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地形区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系情况黄河水系长江水系河流水量的大小水量小水量大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的熟制两年三熟、一年一熟或两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的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柚、茶主要的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居民的主食以面为主食以大米为主食 汛期长、流量大、沙少,水水文特征汛期短、流量小、沙多,水位变化大、结冰 位变化小、无结冰期 8、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地理区域分界线划分依据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 秦岭—淮河( 800 毫米) 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区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 -贺 降水因素(季风因素)区南山 -冈底斯山(季风区与非分季风区)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 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 --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断 地形地势因素 区、北方地区、南 山 方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 - 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 20% ,人口约占全国的 40% ,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黄土 高原。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 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3、气候: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 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4、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都是北方的重要的工业中心。 5、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 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二、南方地区 1、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 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南邻南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5% ,人 口约占全国的55% 。民族以汉族为主,本区西部分布有30 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 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 3.2中国的土地资源练习题 湘教版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 长白山地 B. 横断山区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2.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利用上,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以旱地为主 B. 草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C.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D. 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山区 3.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选择正确答案() A. 上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 土地资源类型不齐全 C. 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D. 耕地、林地比重大 4.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5.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 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6.(xx?河北)我国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A.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 积极开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C. 禁止占用耕地,保护耕地面积 D. 退耕还牧,防止水土流失 7.我国耕地主要分布() A. 西北内陆的高原、盆地 B.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 南方的山地、丘陵 D. 北方的高原、山地 8.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 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 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9.(xx?包头)下列地理事物组合不正确的是() A. 河套平原——温带草原——草地 B. 华北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 C.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二、填空题(共4题;共26分)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季节分配看:夏秋________ 、冬春________ ;从空间分布看:南________ 北________ 、东________ 西________ 。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________ 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________ 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 地区。 (3)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________ 。 (4)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 (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 (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________ (合理/不合理)。 11.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主要知识点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 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5)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6)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7)水田与旱地分界线(8)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4、四大地理区域 在中国地图上根据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等这三大地理分界线可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具体是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 4.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1)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 2)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 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 5.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 6.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7.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 9.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10.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11.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12.主要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 13.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14.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5.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6.耕地类型:旱地。 17.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 2)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3)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18.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9.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20.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主要知识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5)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 (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1月平均气温>0℃<0℃ 河流封冻状况不封冻封冻 温度带亚热带、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干湿状况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水田为主旱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主要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棉花甜菜、花生、棉花 主要经济林木柑橘、茶叶等苹果、柿、枣 主食大米面食 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公路、铁路 民居特点墙体高、屋顶坡度大墙体厚、坡度小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与其她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3、地形:以平原与高原为主。 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5、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6、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7、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8、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9、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11、耕地类型:旱地。12、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3、主要矿产地:黑龙江省—鸡西、鹤岗煤矿,大庆油田。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 河北省—开滦、峰峰煤矿,迁安、武安铁矿,华北油田。陕西省—神府煤矿。 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山东省—兖州煤矿、胜利油田、招远金矿。 河南省—平顶山煤矿。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安徽省-淮北煤矿。 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与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16: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就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与热带季风气候 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鱼米之乡”。 9、主要物产: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与热带作物 10、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11、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南部。 12、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13、耕地类型:水田14、矿产资源:有色金属及煤铁等矿产资源 15、矿产地:江西德兴铜矿与大余钨矿、湖南水口山铅锌矿与锡矿山锑矿、云南个旧锡矿与东川铜矿、贵州铜仁汞矿、广西 平果铝土矿安徽淮南煤矿与马鞍山铁矿,武汉大冶铁矿,贵州六盘水煤矿,四川攀枝花煤矿与攀枝花铁矿,海南石碌铁矿 16、主要能源:水能资源丰富17、主要水电站:三峡、葛洲坝、二滩、龙滩等 18、旅游资源:云南西双版纳、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安徽黄山、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位于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民族:汉族约占全国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4、地形:高原与盆地为主。 5、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6、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7、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8、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9、河流特点:河流稀少,且大多数内流河。塔里木河就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10、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11、矿产资源: 伊敏河、霍林河煤矿,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矿,,鄂尔多斯煤矿、石嘴山煤矿、金昌镍矿、克拉玛依与南疆石油、鄂尔多斯为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 12、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13、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 14、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为绿洲农业。 五.青藏地区 1、位置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与四川省的西部。 2、面积与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就是海拔高) 5、河流特点:就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发源地),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6、珍惜动物:藏羚羊、雪豹、野驴。 7、环境问题: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 8、保护环境的意义:防止生态破坏与草场退化,保护珍稀动物。 9、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10、农业类型: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农业为河谷农业(地势较低,气温较高)。 11、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与雅鲁藏布江谷地。12、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13、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臧三羊。 14、作物高产原因:光照强,日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 15、民族与宗教: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16、宗教建筑:拉萨市的布达拉宫、西宁市塔尔寺。 17、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1951年起,国家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 通八达的公路网。此后又新建了青藏铁路,并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18、交通的影响: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青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青藏高原现已成为旅游观光与科学考 察的宝地。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 1、地理位置与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与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与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就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 与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就是山地与丘陵,内部则就是广阔的平原。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