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方言中的口水和唾沫

汉语方言中的口水和唾沫

汉语方言中的口水和唾沫
汉语方言中的口水和唾沫

汉语方言中的“口水”和“唾沫”

徐建*

岩田礼

摘要北方方言唾沫、口水词形有别。北方方言“唾沫”义从先秦至今都使用“唾”系词形,“口水”义诸词形中“涎”系最古老,“漦”系次之,“颔”系再次之,“口水”系、“嘴水”系都是晚起的形式,“口水”系可能起源于江淮地区。南方方言唾沫、口水不分。最古老的词形是“涎”系,其次是“漦”系,“澜”系、“痰”系、“馋”系由“涎”系演变而来。

关键词口水 唾沫 南北对立 ABA分布

1.“口水”和“唾沫”的条目

《现代汉语词典》:“口水,(名)唾液的通称:流~。”“唾沫,(名)唾液的通称。”“唾液,(名)口腔中分泌的液体,作用是使口腔湿润,使食物变软容易咽下,还能分解淀粉,有部分消化作用。通称唾沫或口水。”据《现代汉语词典》,“口水”和“唾沫”通称无别。但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口水”和“唾沫”是不同的。“口水”是口腔分泌的无色、透明、稍粘稠的液体。“唾沫”是口腔分泌的白色、沫状的液体。另外,据本文的研究,北方方言“口水”和“唾沫”词形迥异(见 4.1、4.2),也说明“口水”、“唾沫”是有区别的。因此,本文将“口水”、“唾沫”分列两个条目,分别考察“口水”义、“唾沫”义词形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及历史演变。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2011级博士研究生(男,1982年生,安徽太湖人)。2013年6月至8月之间曾在金泽大学进修两个月。

本文所载三幅地图均使用“PHD”系统绘制。“PHD”系统及方言点语料等相关信息见Hayashi(2009)。

2.“口水”义词形的分类与分布特征:地图1

2.1“口水”义词形的分类

汉语方言中,“口水”义词形结构通常为:“口水”、“口+X”、“X+水”或“口+X+水”、“X+口水”。我们按“X”今读声母的差异将“口水”义词形分为10系。各系之间常常会存在混淆形式(即由不同形式的冲突产生的合成词),我们将混淆形式作为其中一系的一类列出。

A.“z-/s-/?-”系:涎(平声),如武汉[??i?n]

通常写作 “涎”、“馋”、“瀺”、“谗”等,取“涎”为代表字。含“涎”的词形及变化形式非常丰富,可以分为三类。

A-1 “涎+t(?)-”:涎唾,如义乌[?za ?t?u] *(h)表示可有可无(下同)。

本类是A系和I系的混淆形式,我们将其归入A系,I系不重复出现,下同。具体词形有:涎唾、涎吐、涎唾水、涎吐水、涎唾子等,以“涎唾”为代表。

A-2 “s-/?-+涎”:斜涎,如唐山[??i???i?n]

词形有:涎涎、斜涎、邪涎、斜斜、邪邪、协协等,以“斜涎”为代表。 A-3 “l-+涎”:咧涎,如沂水[?li??si?]

词形有:咧涎、咧泄、洌泄、咧咧、洌洌等,以“咧涎”为代表。

A-4 其他:涎、口涎、涎水、口涎水、舌涎等

B.“dz(?)-/ts(?)-”系:馋(平声),如长沙[?tsan]

通常写作“馋”、“瀺”、“谗”、“残”、“涎”等,取“馋”为代表字。含“馋”的词形有:馋、口馋、馋澜、馋水、口馋水、嘴馋水、口水馋等。

C.“d-/t(?)-”(鼻尾)系:痰,如星子[?dan]

词形有:痰、口痰、涎痰、痰吐、痰唾、瀺唾,取“痰”为代表字。 D.“??-/t??-/ts?-/??-”(? ,?,i韵母)系:漦(平声),如大连[?t??? ??u?i]

通常写作“漦”、“吃”、“痴”,取“漦”为代表字。本系可分三类。

D-1漦拉,如济南[?t??? ?la ?la]

词形有:漦拉、漦拉拉、吃拉、吃拉拉、呲拉拉、拉拉吃水。

D-2 澜漦,如漳平[nu???si??ui]

本类是D系和E系的混淆形式。词形有:漦澜、漦澜水。

D-3 其他:漦、漦水、痴水、吃水、口漦、漦沫、漦漦水、漦水儿、漦水豆儿。

E.“l-/n-”系:澜(平声),如厦门[lu??]

通常写作“澜”、“灡”、“{口闌}”[?lan]、“囒”、“灠”、“漤”等,取“澜”为代表字。含“澜”的词形有:澜、口澜、喙澜、澜水、口澜水、馋澜、漦澜。“馋澜”、“漦澜”分别为E系与B系、D系的混淆形式。

F.“x-”系:颔,哈(平声),如天水[?xan?suei]

本系词形及其变化形式比较丰富,本文认为写作“哈、和、喝、颌、含、汉”等的形式均来自“颔”。此大类可分两小类。

F-1“x-+l-”:哈拉水,如张家口[?xa?la??u?r]

首音节为“x-”声母,后一音节为“l-”声母。通常写作:哈拉水、哈啦啦、哈拉儿、哈喇子、酣拉子、含啦水、汗拉、汉拉拉、颔拉水、颔拉拉、颔拉子、喝拉拉、和拉拉、和拉子、颌拉子、颌拉水、水啦啦、口拉拉、花拉拉、水拉拉子,以“哈拉水”为代表。“拉拉”、“喇喇”虽然首音节声母不是“x-”,但属于这一类的变化形式,也归入此类。

F-2“x-+水”:颔水,如汉中[?xan ?suei]

在陕西、甘肃、宁夏等西北方言(包括一部分山西和河南的方言)中,“涎水”的“涎”记作[xa]或[xan],如陕西户县说“涎水”[?xa ?suei]、甘肃兰州说“涎水”[?xan ?fei],陕西汉中说“涎口水”[?xan ?suei],本文把这些词形归入“x-”系。本小类词形包括:颔水、憨水、憨口水、酣水、涎水、哈水、哈巴口水等。

G.“口水”系:口水,如南京[?k?????u?i]

“口水”是最主要的形式,其他的词形有:口水子、口水儿、口里水、口流水、口娄水、口令水、清口水、青口水、梦口水、扯口水、口拉水等。 H.“嘴水”系:嘴水,如郑州[?tsuei??uei]

最主要的词形是“嘴水”。

I.“t(?)-”(开尾)系:唾,如阳新[t?o??mo]

词形有:唾、唾沫、口唾水、烂唾水、弥唾、清亚唾、唾液、吐沫、吐沫子等,取“唾”为代表字。

J.其他

出现频率低于2次的词形归入该类,有:□[x?i?](光泽)、□水[?p?a??y](罗源畲语)、□水[p?o????yei] (顺昌畲语)、□水[?p?ui??y](苍南畲语)、□□水[?p?ai?lai??y](龙游、丽水畲语)、鼻梯(黟县宏村)、鼻涕生流(屯溪市,黟县上九都)、喉咙水(铅山太源)、喙水(安溪)、颈水(钟山)、利巴子(贵阳市)、清水(溆浦)、下巴水(永康)。

2.2“口水”义的词形分布特征及各词形之间的关系

① A“涎”系在北方集中分布于山东、河北,在南方分布于长江沿线。“涎”在北方和南方地域上的联系被“口水”系、“嘴水”系冲断,地图上呈现出“ABA”的分布格局。相对于“口水”系、“嘴水”系而言,“涎”系是古老形式。“涎”系内部的形式非常丰富。A-1“涎唾” 是A“涎”系与I“唾”系 的混淆形式。A-2“斜涎”的最初形式是“涎”;单音节重叠后演变为“涎涎”,如:博兴县[?si? ?si?];人们理据化为“斜涎”以表现口水从嘴角流出后的情态,如:莒南县[?si? ?si?];后字“涎”韵尾弱化后,演变为“斜斜”,如:诸城市[??i???i?]。A-3的最初形式也是“涎”,人们理据化为“咧涎”以表现咧嘴后口水流出的情态,后字“涎”韵尾弱化,变为“咧泄”,如:沂水县[?li?si?]、[?li?si?]两说,可能正处于变化的过程之中;然后发展成“咧咧”,如:新泰县[?li??li?]。

② B“馋”系、C“痰”系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地区,与A“涎”系呈交错分布状态。“馋”、“涎”、“痰”三系语音形式相近,差别在于声母和介音。B“馋”系的最初的形式可能是“涎”,后来人们理据化为“馋”以表现嘴馋流口水的情态。C“痰”系也是后起的,最初的形式很可能是“涎”或“馋”,因为受到表“痰”义的“痰”的类音牵引,“涎”或“馋”演变为“痰”。

③ D“漦”系在北方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部、河北省部分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在南方零散分布于皖南(石台)、浙南(庆元)、湖南(沅陵)、福建(漳平)、

广西(钟山)。相对于“口水”系、“嘴水”系而言,“漦”系是古老形式。方言区的人们不明“漦”的本字,用“吃”、“痴”等生动形式代替“漦”,产生了“吃水”、“痴水”等形式。D“漦”系和A“涎”系在北方邻接分布,在南方交叉分布。二者谁更古老从地图上无法得出明确的答案。“涎”原写作“{氵欠}”。《说文》:“{氵欠},慕欲口液也。”《玉篇》:“{氵欠},亦作涎。”《汉语大字典》列出“{氵欠}”最古老的字形是秦公缚上的金文。《古文字诂林》引于省吾、张政烺、姚孝遂的考证表明“{氵欠}”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可见“{氵欠}”在殷周时期就有了口水之义。《说文》:“漦,顺流也,一曰水名。”据《汉语大字典》,“漦”直到《国语·郑语》中才开始表示鱼、龙类的唾沫。《国语·郑语》:“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吉。”韦昭注:“漦,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一般认为,《国语》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漦”由“唾沫”义再转指“口水”义,那更是春秋战国以后的事了。可见,表“口水”义的“漦”系形式晚于“涎”系。

④ E“澜”系集中分布于福建省、粤东、粤北、赣南、浙西南、海南、台湾。从方言区的角度看,“澜”系主要见于闽语和客家话。因为“澜”系既见于福建闽语,还分布于海南闽语,说明闽人迁入海南之前,“澜”表示口水的用法已经存在。据刘新中(2007:7),海南闽语的形成年代不晚于宋,因此“澜”表示口水亦不晚于宋。

⑤ F“颔”系分两类。F-1“哈拉水”和F-2“其他”类大致沿太行山呈现东西对立的分布格局。“哈拉水”类分布于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平原以及东北地区,“其他”类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以西的山西、陕西。我们认为这两类的最初形式是“颔水”。“颔水”属于有缘形式,“颔”指下巴,“颔水”生动地表现了“口水”流到下巴时的情态;后来,“颔”韵尾弱化,产生了“哈水”;因为“口水”从嘴角流出时像受到某种东西的拉拽一样,人们进一步理据化为“哈拉水”;后来又发展为“哈拉子”、“哈拉拉”、“花啦啦”等形式。

⑥ G“口水”是标准语的形式。在地图上,除了山西、陕西以及“澜”系分布的区域外都有分布,分布最密集的是苏北和西南地区。这种分布形状可以认为是一种“长江型”分布(岩田2009:15,曹志耘2011:15-16)。我们据此认为,“口水”起源于江淮地区,然后向南方、北方扩散。向北扩散止步于黄河,在

山西、陕西等地受到固有形式“颔”系的阻挡没有侵入,在山东西部、中部受到“涎”系、“漦”系等固有形式的阻挡没有侵入。向南扩散的结果是:在西南地区“口水”取代“涎”系、“馋”系、“痰”系等固有形式,呈密集分布的状态;在长江流域形成了“口水”、“涎”系、“馋”系、“痰”系新旧词形并存的局面;在赣南、粤东、粤北、福建等地受到当地固有形式“澜”系的阻挡没有侵入。

⑦ H“嘴水”系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及其毗邻的狭小范围,并且处于“口水”系的包围之中。我们据此认为,“嘴水”来自“口水”,是同义词代替所致,也与“嘴”义词形由“口”变为“嘴”有关。

⑧ I“唾”系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江苏省南部,与“涎”构成联合式结构,另外,“唾”系还零散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甘肃部分区域。

综上观之,“口水”义的众多词形中,“涎”系是最古老的,后来某些方言出现了“漦”系形式。南方方言发生了由“涎”系到“馋”系、“痰”系的演变;“澜”系与“涎”系呈邻接分布,“澜”可能与“涎”同源,“澜”系可能也属于“涎”系的派生形式;“颔”系只见于北方方言,属于有缘形式,其产生的年代估计不会太早;“口水”系起源于江淮,后来扩散到南方、北方,“嘴水”系只见于河南及其毗邻地区,是在“口水”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形成的。

3.“唾沫”义的词形分类与分布特征:地图2

3.1“唾沫”义的词形分类

北方方言中普遍使用“唾沫”类,南方方言“唾沫”义的各种词形与“口水”义相同,因此,本文对“唾沫”义的词形分类原则与“口水”义一致。 A.“z-/s-/?-/?-”系:涎,如崇左[??an]

通常写作 “涎”、“馋”、“瀺”、“谗”等,取“涎”为代表字。本系可分两类。

A-1 涎+“t(?)-”:涎唾,如吴江[?z?t??u?]

本类词形有:涎唾、涎吐、涎唾水、涎吐水、涎唾子、涎唾星、涎沫、唾涎沫等。本类是A系和E系的混淆形式。

A-2 其他:白涎、清涎、涎澜、口涎、口涎水、涎水、涎涎、涎花儿。 B.“dz-/ts(?)-”(塞擦音)系:馋,如双峰[?dz?]

通常写作“馋”、“瀺”、“谗”、“涎”,取“馋”为代表字。本系分两类。 B-1 馋+“t(?)-”:馋唾,如常熟[?dz?t????]

本类为B系与E系的混淆形式,具体词形有:馋唾、馋沫、吐谗。

B-2 其他:馋、馋口水、馋茶水、馋水、口馋、口水馋、口馋水。

C.“d-/t(?)-”(鼻尾)系:痰,如南昌[?t?an]

通常写作“馋”、“痰”,取“痰”为代表字。本系分两类。

C-1 痰+“t(?)-”:痰唾,如南通[?t?ɑ?t?u?]

本类为C系和E系的混淆形式,具体词形有:痰唾、痰唾星、痰唾水儿、痰吐、痰吐沫沫。

C-2 其他:痰、口痰,如连州土话[?h?u?t??]

D.“l-/n-”系:澜,如莆田[?nua]

通常写作:“澜”、“{口闌}”、“灠”、“灡”、“囒”、“漤”,取“澜”为代表字。

E.“t(?)-”(开尾)系:唾,如长治[t?u??]

通常写作“唾”、“吐”、“措”,取“唾”为代表字。

E-1 唾+“m-”:唾沫,如西安[t?uo??mo]

本类词形有:唾沫、沫唾、唾马、唾迷、唾泌、唾面、唾泯、唾沫儿、唾沫干儿、唾沫子、唾沫星子。

E-2 其他:唾、唾涕、唾星、唾液、唾水子、唾子、口唾、烂唾水、痞唾、亚唾。

F.口水系:口水、口水波、口水泡、口水子、口里水、口流水儿。

G.其他:白波、白泡、鼻梯、漏水、神水、星子。

3.2“唾沫”义词形的分布特征

“唾沫”义词形呈南北对立分布,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使用E-1“唾沫”类,长江以南与“口水”义的词形基本一致。西南地区使用F“口水”系;福建、粤北、粤东、赣南、海南使用D“澜”系;长江流域使用A“涎”系、B “馋”系、C“痰”系。值得注意的是长江沿线不少方言点A“涎”系、B“馋”

系、C“痰”系形式带上了“唾”的语素,这可能是北方的“唾”的形式渡过长江,侵入南方,与当地固有的“涎”系、“馋”系、“痰”系形式相互竞争的结果。

“唾”是古老形式。《说文》:“唾,口液也。”汉王充《论衡》:“与人谈言,口唾射人。”① 清朱方蔼《天香·龙涎乡》词:“沫拥层波,唾留平岛,初散半天云气。”② 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唾”就用来指“唾沫”,并且这种用法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北方方言。

4.“唾沫-口水”说法的异同:地图3

上文我们分别展示了“口水”义、“唾沫”义各种词形在汉语方言中的地理分布,下面我们综合上文两幅地图的信息,展示汉语方言中“唾沫-口水”说法异同的南北差异。

4.1“唾沫-口水”说法异同的分类

我们将汉语方言中“唾沫”和“口水”说法异同情况分为“无别”,“微殊”,“迥异”,“缺语料、无法对应”四大系。“无别”指的是“唾沫”义和“口水”义的词形完全一致,即不区分“唾沫”和“口水”;“微殊”指的是“唾沫”义和“口水”义的词形不完全一致,但二者存在演变关系,如:南通“唾沫”义使用C-1“痰唾”类[?t?ɑ?t?u?],“口水”义使用A“涎”系[?sa?],我们认为“痰”系的最初形式是“涎”,“痰”系从“涎”系演变而来(见2.2),因此,南通“唾沫”义和“口水”义词形二者存在演变关系,归入“微殊”系;“迥异”指“唾沫”义和“口水”义的词形完全不一致,并且二者不存在演变关系,如:西安“唾沫”义使用E-1“唾沫”类[t?uo??mo],“口水”义使用F-2[?x??fei];“缺语料,无法对应”指的是这些点的方言论著只收录“口水”,或只收录“唾沫”,两者缺一,无法进行比较。

C-10类“其他的形式”有“口水”系、“澜”系、“漦”系、“唾”系、“颔”系,C-11类“其他的形式”有“痰”系、“涎”系、“澜”系、“漦”系、“唾”系、“颔”系。

①例证取自《汉语大词典》(第三卷),第9页。

②例证取自《汉语大词典》(第三卷),第384页。

4.2“唾沫-口水”说法异同的分布特征

大致而言,“唾沫-口水”说法的异同以长江为界呈南北对立分布。北方方言区分唾沫和口水,南方方言(云南地区除外)则不区分。北方方言唾沫、口水迥异,方言志等论著倾向于二词兼收,南方方言不区分唾沫、口水,方言志等论著只收其一。因此,“缺语料、无法对应”系在南方的分布密度远远高于北方方言。这种分布密度的差异也间接体现了“唾沫-口水”说法异同的南北对立。

这种南北对立分布格局的形成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在北方地区同义的“唾”和“涎”曾有过并存的时期,两者竞争,而竞争的结局是词义的分担(分工)。“唾”用来表示“唾沫”,“涎”用来表示“口水”。词义无别>有别。另一种可能性是,古老的南方方言也使用“唾”和“涎”,当时还有词义上的区别,而后来这种词义上的区别消失或模糊了。词义有别>无别。

5.结语

北方方言普遍区分唾沫和口水,“唾沫”义使用“唾沫”系词形;“口水”义使用“漦”系、“涎”系、“颔”系、“口水”系、“嘴水”系等词形。南方方言则唾沫、口水不分。福建,海南、台湾、赣中、赣南以及其毗邻地区使用“澜”系;南方地区也有一些方言点使用“漦”系;长江流域区域使用“涎”系、“馋”系、“痰”系;西南地区普遍使用“口水”系。

“口水”义的众多词形中,“涎”系最古老,其次是“漦”系。南方方言发生了“涎”系向“澜”系、“馋”系、“痰”系的演变;“颔”系只见于北方,属于有缘形式,其产生的年代估计不会太早;“口水”系起源于江淮,然后分别向南方、北方扩散,“嘴水”系只见于北方,是在“口水”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曹志耘 2011 〈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5期。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撰处 1989 《汉语大词典》(第三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2010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

[4]Hayashi, Tomo 2009 “Introduction to the PHD System”, 收入岩田礼编《汉语方言解释地图》(The Interpretative Maps of Chinese Dialects),白帝社.

[5]李圃主编 2002 《古文字诂林》(第七册),上海教育出版社。

[6]刘新中 2007 《广东、海南闽语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后学位论文。

[7]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 1978 《国语·郑语》,上海古籍出版社。

[8]许慎 1963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9]余乃永 2008 《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定稿本),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10]岩田礼编 2009 《汉语方言解释地图》(The Interpretative Maps of Chinese Dialects), 白帝社。

[11]岩田礼编 2012 《汉语方言解释地图》(续集)(The Interpretative Maps of Chinese Dialects, Volume Two), 好文出版社。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0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

Lexical Forms of “Saliva” and “Spittle” in Chinese Dialects

Xu Jian and Ray Iwata

Northern Chinese dialects distinguish the lexical forms of “spittle” and “saliva.” For “spittle,” the lexical form “tuo唾” has been used ever since Pre-Qing 先秦epoch, and it has been broadly preserved in the Northern Guanhua (Mandarin) area. For “saliva,” the form “xian涎” is the oldest among all, and “chi漦” maybe newer than that. The various forms belong to “han颔” type is contiguously distributed in North China. The forms “koushui口水,” (lit. ‘mouth water’) which changed into “zuishui嘴水” by the synonymic substitution, may be a product of relatively recent lexical innovation occurred in Jianghuai江淮.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 tend not to distinguish “spittle” and “saliva” lexically. The forms “lan澜”, “tan痰”, and “chan馋” may derive from “xian涎”.

Keywords: Saliva, Spittle, Contrast between the northern dialect and southern dialect, A-B-A distribution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复习课程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方言区用语言来化分,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可以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

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3.湘方言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主要的语音特点是:部分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声母h、f不分;声母n和l混用;入声调没有塞音尾。4.赣方言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从方言地图上看,赣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的四面包围之中,这种地理位置是汉语所有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正因为如此,赣方言受其它方言的影响很大,四面的界线非常不明显,与吴方言接近的地区,像吴方言,与闽方言接壤的地区像闽方言,与客家方言接触到地区又像客家方言,等等,以致有学者主张取消赣方言的独立,把它合并归属到周边不同的方言区。赣方言语音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古代的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全部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而不是像普通话那样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5.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三千七百万。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地区、广西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以及湖南、四川、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外华侨有很多使用客家方言。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代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大部分变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母,这一点与赣方言一致;舌尖后音声母读作舌尖前音;g、k、h和z、c、s可以同齐齿呼韵母相拼;没有撮口呼韵母;声调有六个。6.粤方言粤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省朱三角、广西东南部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区,以广州话为代表,也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现代汉语普通话以语音为标准音。 2.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最大的特点是。 3.现代汉语方言中,粤方言的代表话是。 4.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5.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是。 6.普通话声母j、q、x从发音部位上看属于。 7.同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是。 8.现代汉语普通话有个声母(含零声母)。 9.普通话阳平调的调值是。 10.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个音节(包括声调)。 11.汉字是的书写符号系统。 12.《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规定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分别是字。 13.汉字在历史上曾经被我们的邻国使用,现在还在使用部分汉字。 14.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 15.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16.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 17.单纯词有联绵词、叠音词、、拟声词四种形式。 18.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三种形式。 19.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和民族性。 20.词语的褒义、贬义关注的是词义的。 21.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是。 22.词汇由和一般词汇组成。 23.歇后语“外甥点灯——照舅”是采用的方式来表达语义。 24.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 25.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 26.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 27.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28.“既然”在复句中表示的关系。 29.“不是A而是B”是关系的复句。 30.大多数“把”字句中,“把”引出的是。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语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强、音质、音色。 2.声调是汉语区别意义的重要语音手段。 3.儿化词都是名词。 4.轻声不是一个单独的声调。 5.汉字是由笔画直接组成的。 6.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演变的过程。 7.一般认为,古代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8.单纯词不一定都是单音节的。 9.“姐姐”是叠音单纯词。 10.“舍不得”是惯用语。 11. “笔直”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 12.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词、短语、单句、复句。 13.“老师”和“教师”的最大区别是所指对象的年龄不同。 14.“我的中国朋友李小京”是偏正短语。 15.“你什么都不买吗?”是特指疑问句。 16.“他这样有本事的人,我很佩服。”是单句。 17.“他希望领导派他到海外教汉语。”从整体上看是兼语句。 18.“与其长期租房,不如贷款买房。”是假设复句。 19.“我们要夹起尾巴做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20.“我今天是无事不登金銮殿。”运用了夸张修辞格。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苏州话属于。 A 粤方言 C 闽方言 B 吴方言 D 北方方言 2.普通话有韵头 A 2个 C 4个 B 3个 D 5个 3.普通话有韵尾 A 4个 C 5个 B 3个 D 6个 4.普通话声母中的塞音是。 A d、t、g、k C b、p、d、t、g、k B b、p、g、k D d、t、g、k、n、l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汉语汉字——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一切文化活动首先都是一种语言交流。因此,语言的世界深不可测,它的内部积淀着整个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历史与现实。 一、汉字的起源及发展 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汉字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杰出创造,至尽已有6000年的历史。《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结绳记事的传说,还见于 许多先秦古籍,表明结绳确实曾是先民用来记事的方法,但后来则将之 线条化,遂演变为文字。传说黄帝的史官仓颉作书。汉代许慎的《说文 解字序》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 见鸟兽踢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这段话说明了造字之 源为八卦与结绳,至黄帝时,始由仓颉创具规模。其实,最初的文字, 决不可能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它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为数众多的人通过 劳动和生活实践共同创造的。仓颉虽不必肯定是唯一创造文字的人,但 至少从中也反映了早在4000年前已经使用汉字的史实。经过不断改进到 商代,汉字已经比较完善和确定。今天出土的卜辞中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上的铭文(金文)就是绝好的证明。后来,又经过大篆、小篆、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几个阶段,到汉、晋时期,汉字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因为汉字有一个方型结构,所以汉字的书写、篆刻成为一门艺术,书法、篆刻。 书法形式:甲骨文、金文、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二、汉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第一、汉字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在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功绩卓著;第二、汉字对于中国十分复杂的方言具有规范作用, 从而对语言的统一具有促进作用;第三、汉字对于增强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维系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统一,产生了并且 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多民族聚居,方言方语极其复杂多样,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 不平衡的国家里,如果没有汉字加以维系,中国在几千年间能够 如此统一和发展,恐怕是不可想象的。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 书同文,行同伦”,文字、文化统一。 三、汉字的构造方法——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提出“六书”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中国语言学必读必备书目400种 北京大学语言学院推荐 (英)The Categories(范畴):亚里士多德 (英)THE DEVIL’S DICTIONARY(魔鬼词典)-- AMBROSE BIERCE(阿姆布诺斯·比尔斯) (英)The Foolish Dictionary(愚蠢的词典)-- Gideon Wurdz(吉顿·伍兹) (英)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美]塞尔[Searle,J.R.] (英)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英]哈切(Hatch,E (英)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 (英)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英)当代语义理论指南--[美]拉宾(Lappin,S.)著 (英)德里达--诺利斯 (英)汉语方言的连续变化变调模式--陈渊泉 (英)话语分析入门:理论与方法[美]吉(Gee,J.P.)著 (英)会说话的哺乳动物:心理语言学入门 (英)剑桥语言百科词典 (英)交际语言教学论 (英)句法:结构、意义与功能 (英)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美]斯科隆(Scbllon,R.)等著 (英)历史语言学 (英)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英)乔姆司基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英)人类语言学入门 (英)认知语言学入门 (英)社会语言学教程 (英)言语的萌发:语言的起源和进化 (英)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美]塞尔(Searle,J.R.)著 (英)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英]利奇(Leech,G.N.)著 (英)语法化学说 (英)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料库语言学入门[新]肯尼迪(Kennedy,G.)著 (英)语言和人 (英)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征--Croft (英)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Sapir (英)语言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美]奥德林(Odlin,T.)著 (英)语言心理学[美]卡罗尔(Carroll,D.W.)著 (英)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言学教程--Radford (英)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英)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英)语言学入门[英]普尔(Poole,S.C.)著 (英)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讨

现代汉语练习 第1章 绪论(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属性。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以,以,以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汉语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以为,以为,以为的普通话。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闽方言、、、、、。 7、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8、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方言。 9、我国20世纪的三大语文运动是、、。 10、是在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起实施。 11.卢戆章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拼写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12、在俗文学中,民歌、传说和民间故事是和最强的文学样式。 13.方言有双重含义,一般所说的方言,主要是指。 14、客家方言以为代表,海南岛属于方言区。 二、选择题(带﹡的为多选) 1、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 C语法D、词汇和语法 2、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 A、文言文 B、官话 C、白话 D、近代汉语 3、就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距离最大。 A、吴方言 B、闽、粤方言 C、湘、赣方言 D、客家方言 4、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A、形态 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 5、通行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是() A、北方方言 B、吴方言 C、湘方言 D、粤方言 6、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A、单音节词 B、双音节词 C、三音节词 D、多音节词 ﹡7、现代汉语方言大体可分为官话区和非官话区两大类,下列方言属非官话区方言的是() A、济南话 B、长沙话 C、昆明话 D、南昌话 E、苏州话 8、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 A、规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B、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C、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D、典范的现代白话文法 ﹡9、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A、西班牙语 B、意大利语 C、葡萄牙语 D、阿拉伯语 E、德语 10、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现象可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这两者的变化都不会从本质上影响语言。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交际工具,不分阶级、阶层,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的成员服务,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特点。4.语言没有阶级性: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看语言工具的服务对象,是为特定的阶级服务还是为大众服务。其次是结合语言自身的结构考察,观察语言在哪一方面体现了阶级性特征没有。再次是看语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 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掌握:语言和说话的关系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但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思维过程离不开语言,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活动,需要借助语言来形成思想,利用语言把它储存在头脑中,再借助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传达给听话人,同时使听话人产生思想。而且人类思维的成果-概念,还可以通过词语固定下来。总之,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借助语言材料才能进行。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二者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 二、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 思维能力没有民族性,全人类都有,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有差别的,这从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差异方面可以看出来。不同的语言之间很少有意义、功能、色彩等都完全对应等同的词语。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本章要注意语言是符号、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三大要点。 主要名词概念:符号、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形式和意义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 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江山话第一,老铁没毛病!

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江山话第一,老铁没毛病! 关于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的争论从好几年前就开 始了,万千网友经过无数论战,得出了江山话、双峰话、运城话、高淳话、温州话,共同排名第一的无奈结果。直到度娘收录“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词条,确定了江山话和温州话并列第一。当然,争论从未停止过。 排名第一:江山话难懂指数:10 颗星 江山话是指浙江省衢州江山市的方言,此外福建省浦城 县部分人使用,是吴语的一种,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与普通话不能进行直接交流。江山话词汇丰富,表现力极强,能表达许多普通话难以表达的意思,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与普通话、与其他方言不同的语音体系,这套语音体系基本接近中古汉语的语音体系,它的声母可以说与中古汉语基本相同,韵母相同的也很多,声调完全一样,所保留的入声字也基本相同。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江山属于吴地,受吴语的影响 分大,其中夹杂了许多吴音。还有,江山的人口主要迁移于北方,因此在语音上还受到不同时期汉语共同语的影响。 首江山话唱的歌~~体会下江山话的博大精深。 排并列第一:温州话难懂指数:10 颗星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天不怕地不 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这里所说的鬼话并不是侮辱温州人的意思,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相互之间联系由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而日本鬼子的情报部门,总是也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

温州话,可以说当时的温州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风语者样,为抗战胜利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说鬼话并不是说温州人说的话是鬼话,而是日本鬼子听不懂的话。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温州话有多么难懂。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福建, 广东海陆丰地区、潮汕地区,台湾等,潮州话跟温州话是公认最难听懂的方言,估计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就是在这些地 区待上一辈子都可能都听不懂闽南话,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么来的,闽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我们最熟悉的该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句歌词了。 爱拼才会赢》 排名第三:广州话(粤语)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口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歧是相当大的。从大的范围上说,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等从口语上无法互通;从小的范围上说,汉语“十里不同音”,浙江、福建甚至出现一个县有十数种不能互通的汉语的现象,即使在号称“相对统一”的北方方言内部,亦因为地域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口音差异。但汉语又具有文字和使用者的高度统一性,这与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独立语言与方言的区别划定,除考虑语音上的通话度外,语音上的源流、语法、词汇、书写系统,甚至使用者的认同感、政治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因此,关于汉语是单语还是多语合集的问题,基于语言学特征的不同侧重点,或者仅仅是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其回答可能会并不相同。目前绝大部分汉语使用者还是认为不同地域的汉语是汉语不同的方言。 总体而言: 在语言学者中,中国大陆的学者较多地使用“方言”一词来形容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而大陆以外的学者,部分人认为汉语内部只存在方言,部分人则认为汉语内部可分解成多种独立的语言; 在操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由于汉语传统习惯用词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是用“方言”来形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尽管其中的部分人意识到汉语内部的差异不亚于一些语族或语支的内部差异;部分对语言学有一定了解且赞同“独立语言论”的人士,以及部分有特定政治诉求的人士,则支持视汉语为是多种独立语言的集合。 此外,在个别的语言学中文2出版物中,还存在“汉语语族”的说法。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诸如介绍汉藏语系的总概中,并没有专门的论文来讨论。事实上,尽管语言学界对汉藏语系的构成有争论,但都同意将汉语定为汉藏语系之下的相当于“语族”地位的一门语言。从这个角度上说,可以认为汉语和汉语语族只是形式上的差别。或者定位为汉语族——汉语支——汉语,汉语族下只含一个语支汉语支,汉语支下只含一个语言汉语。 汉语方言 汉语所包含的语言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只包括汉语一种语言;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包括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语言。中国国内的学者多数支持前者,而中国以外尤其西方多数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支持后者。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汉语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而是一簇相互关联的不同语言;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则将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列为汉语方言。 语言学家根据汉语方言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在这七大方言内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区。有时这些次方言区内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区的人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一个使用粤方言的香港人可能会感到与操台山话的广东人有很多共同点,虽然他们可能不能相互理解。 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显的。在华北官话、西北官话或者西南方话地区,相隔几百公里的人一般可以相互理解,但某些地区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也是很大的;然而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例如福建,相隔只有十公里的当地居民也许已经不能互相理解了。 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华北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

现代汉语考卷绪论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普通话是__________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__________。 2、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3、方言是_ ________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是在__ 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_________有着特殊的地位。 4、现代汉语有___________和__ ________两种形式。 5、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 ______。从汉代起称为,明代改称为______。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称为 __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__________普通话。 6、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________差异最大, ________的差异次之,的差异最小。 7、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了北方方言区、吴方言 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次方言区,武汉属于北方方言中的_____________次方言区 8、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中最重要 的两项工作。 9、普通话是以____________为标准音,以____________为基础方言,以____________为语法规范的____________。 10、现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课,系统地讲授这门课为学生 将来工作、工作和工作打好基础。 11、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 上、、的重要举措。 二、是非判断题 1、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是独立民族之外的另外一种语言。() 2、推广普通话,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从而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

中国八大方言

中国八大方言,看看你说的是哪种鸟语 最近对各地的方言产生了兴趣,到网上搜索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大家说的普通话居然还不是正宗的国语,郁闷。现在说的国语其实是以前胡人说的语言,古时候的人说的是现在的广东话。黄瓜把搜索出来的结果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交流交流。 一、普通话 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雅言以洛阳雅言为标准。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 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後,中原雅音南移,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官话逐渐分为南北两支。北方以洛阳雅言为标准音,南方以建康雅言为标准音。洛阳雅言属于中原话,建康雅言属于吴语。主流上以南方的建康雅言为正统。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金陵雅音为主,参考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权。隋朝末期,扬州成为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因此,扬州吴音也曾成为南方雅言的代表,但是,没有得到官方语言的地位。 降及唐宋,即使在北方,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别显著增大了。富丽堂皇的唐诗中,已经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唐朝开始,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江南的苏州吴音也成为南方雅言的一种通行语。由于政治中心在长安,长安话属于中原话。因此,长安雅言也是北方雅言的标准音。到了宋代,汉文更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但他作为“读书人”,说的还是洛阳话。及至南宋,首都建在临安,因此,临安雅言也成为标准音的一种。临安雅言属于吴语,但是临安雅言中有很多中原话的痕迹,直至今天的杭州话也有中原话的痕迹。 元代时,首都在大都,因此,大都话也是一种通行语。由于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不熟悉汉族文化,汉语的通行语继承了宋代的南方雅言。 明代的时候,南京由于战争等动乱,南京话从吴语(南方雅言)转变为江淮官话。明代以南京话为正统,南京话也是南方官话的代表。后来迁都北京,北京话也有一定通行度。明代北京话是在元大都旧北平话的基础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话融合后形成,到清代又受到满语的影响。江南的吴音开始以苏州白话为主要代表。吴音继承了南方雅言的地位,并且以当地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中国通行的语言之一。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吴音最流行的时候,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妓以说苏白为荣。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白话在当时社会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当时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 清代一开始,仍然以南京官话为正统。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确立北京官话为官方地位。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国语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得到传播。由于太平天国的战争,江南经济开始衰落,吴音开始失去了标准音的地

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

广东省汉语方言概述 一、广东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 广东是个汉语方言情况复杂的省份。汉语七大方言,在广东通行的就有三种:粤语、客家话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此外,粤东、粤西和珠江三角洲还有一些属于北方方言的军话点,粤北一些乡镇通行若干种归属尚不清楚的“韶州土话”。广东汉语方言的这种格局,是中原汉族居民在向南迁移中语言分化而形成的。 汉语自古存在着多种方言。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夏语化”运动。这场运动以中原为中心,在空间上向周围、在时间上向后世扩展,到西周时,便形成一种以夏语原产地——秦晋一带的方言为标准音的“雅言”。而在西周以前,广东仍属“百越之地”。“百越”是个音译词,又作“百粤”,系古代南方土着的统称。“越(粤)”意为水或海,“百”意为人或族。“百越”就是“越人(粤人)”,意为水上人家或居住在海边的人。东周时期,“百越”各部落被划入楚国的版图。然而,由于有五岭这座屏障阻隔,能够进入岭南的楚人实际上极少。不管是中原的“雅言”还是楚国的方言,在岭南并不通行。当时岭南各个土着部落所使用的语言,与太平洋各岛屿的“南岛语”(又称“马来—波利尼亚语”)同出一源。例如上述“百越”一词,其修饰语素置于中心语素之后,这正是南岛语在构词法上的特征之一。因此,古百越语不属于汉语任何一种方言,它跟汉语没有亲缘关系。 秦灭楚之后,南征百越之地,在“西瓯”即漓江、贺江和西江交汇处一带遇到顽强的扺抗,相持6年之久。“西瓯”土着善水战,屡败秦军,杀其统帅屠睢。为了保证大军的增援以及粮草的运送,秦军在湘江与漓江上游之间开凿灵渠,形成一条“湘桂水道”。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百越”之地,设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并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为“垦卒”,迁至岭南。为便于对岭南的控制以及迁徙的顺利进行,秦始皇三十四年又在潇水与贺江上游之间的富川修通一条新道。此后,“湘桂水道”和“富川之道”便成为中原汉人进入岭南的两条主要通道。由这两条通道进入岭南的“垦卒”,便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汉族移民,他们首先将中原的“雅言”传人广东。 秦末,中原战乱,南海郡尉赵佗趁机幷吞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 (今广州市)。南越国从丞相以下的官员都由土着担任,南越王赵佗本人也穿土着的服饰,操土着的语言,将自己异化成土着以便于统治。可见当时番禺一带土着势力还比较强大,汉族移民很少,汉语还未通行。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将岭南分为九郡(后改为七郡),又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交趾刺史部”治所最初在赢 (今属越南),不久便迁至广信(今广东封开县及广西梧州市一部分)。广信是新设的苍梧郡郡治,处于漓江、贺江与西江汇合之处,扼西江之要冲,沿江向东可扺番禺,溯江向西可扺南宁,向北则可通过漓江、贺江经湘桂水道或富川新道直扺中原,交通较为便利。早在秦朝军队征讨岭南之时,这一带曾发生激战,原有土着因扺抗失败,有的被杀,有的逃散,于是成为汉族移民聚居之地。西汉末年,王莽乱世,因避乱而迁居广信一带的汉族移民更多。据统计,西汉时苍梧郡有24379户,人口14万人;到东汉增至111395户,人口46万人。这个地区人口激增,显然是汉族移民定居的结果。东汉撤“交趾刺史

2021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54汉语基础》考研题库(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现代汉语语音)【圣才出品】

2021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54汉语基础》考研题库 第一部分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第3章现代汉语语音 一、填空题 1.声调又叫字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____。 【答案】音高 【解析】发音时声带越紧,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就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在发音过程中,声带可以自始至终保持一样的松紧度,也可以先松后紧,或先紧后松,也可以松紧相间,这样造成的种种不同的音高变化,就构成各种不同的声调。这样一个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的就是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 2.从发音角度来看,“多”和“拖”声母的区别在于____。 【答案】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解析】送气和不送气是根据除阻时气流强弱的不同区分的,送气音是指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强的音,呼出气流较弱的是不送气音。“多”的声母为[t],“拖”的声母为[t‘],两个声母的分别在于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3.从发音角度来看,“章”和“昌”两者声母的区别在于____。 【答案】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解析】“章”的声母为zh[t?],“昌”的声母为ch[t?‘]。两个声母的区别在于前者是

不送气音,后者为送气音。他们两个都是舌尖后、清、塞擦音。 4.普通话的13个复韵母根据____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3类: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 【答案】韵腹 【解析】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称作复韵母,其中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元音称为韵腹,根据韵腹所处的位置,可以将复韵母分为3类。 二、选择题 1.“者惹舍吃”四字是()。 A.同声母字 B.同韵母字 C.同声调字 D.同发音部位字 【答案】D 【解析】“者惹舍吃”四个字的声母分别是“zh、r、sh、ch”,都是舌尖后音,属于同一发音部位的字。A项,他们的声母不同。B项,“者惹舍”的韵母都是“e”,但“吃”的韵母是“i”。C项,他们的声调分别是三声、三声、三声和一声。 2.用一个字来直接注另一个字的音,如“蛊”音“古”,这种注音方法是()。 A.直音 B.反切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提要 1.语言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体系。 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现代汉语 汉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 3.汉语发展的历史阶段 汉语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文字记录的“史前时期” ;第二阶段,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时期,先秦时代;第三阶段,中古时期,两汉到隋唐时代,文 字的应用十分广泛;第四阶段,晚唐至“五四运动”以前,这时期的汉语的与口语结合的书面语言发展十分繁荣。第五阶段,“五四运动”至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成熟时期。4.汉语发展的基本特征 (1)地区性的分化特征;(2)超地区性(通用)的整合特征。 5.现代汉语的地位 (1)从使用人口看,是全世界的语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2)在国内,现代汉语是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 ;(3)在国际上,现代汉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是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6.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方言 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方言分化主要是移民带来了语言的分化,其次是交通的闭塞,语言的区域性发展的分化,逐渐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出现了差异, 于是就形成了方言现象。 8.汉语方言分区 汉语方言一般分为7 大方言区: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二、强化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 2、现代汉语 3、普通话 4、方言 (二)判断改错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书面语和口语的发展是同步的。 3、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方言,通常说的现代汉语指的是普通话。 4、汉语和汉字是同时产生的。 5、普通话是我国的标准语。 6、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的。 7、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是语音。 8、英语和汉语都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9、现代汉语语音在音节上没有复辅音。 10、现代汉语语汇在音节上以单音节为主。 11、现代汉语和英语的修饰语都是用在中心语前面。 1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就是消灭方言。 13、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为文学语言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14、汉语在先秦时代就有古代的汉民族共同语。 15、白话是在元代产生的。 16、从 1955 年开始,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 17、方言与共同语相比没有完整的系统。 18、汉语各方言之间有同有异。 19、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是相对立的。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问卷刘丹青 唐正大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问卷(上) 说明 此《方言语法调查问卷》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丹青、唐正大以往所编的数个方言语法调查问卷基础上整合修改而成,是一个中等规模的调查问卷。浙江大学陈玉洁、复旦大学盛益民、上海外国语大学王芳参与了本版的修订加工工作。此问卷供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的语法调查使用,目前已为国家语言保护工程项目所采用,也可用作方言参考语法编写的基础大纲。应广大田野调查者之需,特在正式发表前由本公众平台发布。欢迎在朋友圈转发,文章正式发表之前请勿转载。 调查者注意:调查中如果遇到虚词(包括介词、语气词、连词、代词等),请注音。表中“/”表示替换关系,除全句替换不一一标明外,替换的范围以下划线的形式注出。 一 1 构词法与形态 1.1 词内语序(如有多种说法,请按常用程度降序排列。) 1) 客人 2) 干菜 3) 生鱼 4) 生肉 5) 干肉 6) 拖鞋 7) 公鸡 8) 母鸡 9) 公牛 10) 母牛 11) 其他例子

1.2 名词小称(请给出如下词语的小称形式,后缀、儿化、变韵、变调、重叠等小称形式都需记音。如只有小称形式(即非小称的原形不成立),或小称有特别语义,请注明。) 12)车 13)房子 14)洞 15)雨点 16)花 17)姐 18)妹 19)弟 20)眼睛 21)脚 22)米 23)虾 24)猫 25)桔/桔子 26)桃/桃子 27)刀 28)碗 29)盘/盘子 30)袋/袋子 31)包 32)其他例子 1.3名词词缀 1.3.1“姓/名/排行”的形态形式(方言存在的说法请提供方言注音,不存在的说法打×或再提供同义的方言形式。)

33)老陈姓 34)小陈姓 35)阿陈姓 36)小强名 37)阿强名 38)老三排行 39)阿三排行 40)其他例子(如可说“强子/强儿(名+后缀)”、“强强(重叠)”等,请记出。) 1.3.2动词、形容词的名词化词缀(注意语义对应) 动词、形容词加后缀等构成转指行为者或属性拥有者的指人名词“的”字结构 44)卖菜的 45)开车的 46)弟弟的 47)吃的穿的 48)你拿来的 49)大的 50)胖的 51)三号的(这张票是~) 的字结构在属格中的形式:卖菜的的车 形态成分“头”等 41)没有吃头、有什么吃头

857 语言学基础知识.doc

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57 科目名称:语言学基础知识 试题包括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古代汉语三部分内容。大概比例为:现代汉语50%,古典汉语30%,语言学概论20% 试题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填空、选择类)占很小比例,主观题比重较大,题型多样(如:概念题、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讨论题等)。 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2、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3、言语交际的要素 4、新时期语言学的最大特点 5、结构主义语言学 6、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7、语言的社会功能 8、国际音标、音素、音位、音位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 9、音素与音位的区别 10、语义场类型 11、语义演变的结果 12、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13、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14、语言的融合 二、现代汉语部分 1、基本概念 2、现代汉语的特点 3、造字法及形声字的表音问题 4、如何理解词义的模糊性 5、合成词构成分析 6、语言单位及相互关系 7、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8、划分词类的标准及具体词汇词类的划分 9、词与短语的区别 10、短语的结构及功能类型的划分 11、句法(句子)成分及对应关系

12、句法成分与语义成分 13、多义短语及形成多义的原因 14、单句的分析 15、多重复句的类型及分析 16、变换分析的原则及变换分析的通途 17、语义指向分心 18、三个平面理论 19、什么是修辞及辞格 20、修辞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古典汉语部分 1、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 2、古代汉语》教材通论的部分的基本知识 3、古代汉语的常用词 4、《古代汉语》教材中先秦到元代的主要选篇 5、句读知识及点断、阅读、翻译能力 复习资料: 1、《古代汉语》,殷国光、赵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增订五版。 3、《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