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杨铨与中国无科学问题

杨铨与中国无科学问题

第12卷第3期2006年8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NaturaIScienceEdition)

V01.12NO.3

Aug.2006杨铨与“中国无科学"问题+

王扬宗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摘要:杨铨在1914年12月发表的《科学与中国》一文首先提出并讨论了“中国无科学’’的问题,与任鸿隽从科学方法入手探讨这一问题不同,他是从社会和文化方面加以研讨的.文章还简略讨论了

中国科学社早期成员对待中国古代科学的认识及其转变.

关键词:杨铨;中国无科学;李约瑟难题

中图分类号:N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1l(2006)03~0034—03

关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与所谓“李约瑟难题”一道,是近年来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uj.一般认为,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任鸿隽在1915年1月《科学》创刊号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首先提出了“中国无科学”问题,因此有人甚至认为“李约瑟难题”应该更名为“任鸿隽难题”.本文则介绍比任鸿隽略早,杨铨(即杨杏佛,1893~1933年)发表“科学与中国”,已提出并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杨铨,字杏佛,出生于江西玉山,1908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投身革命,曾任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处秘书.1912年冬杨铨与任鸿隽等以“稽勋留学生”资格赴美,在康乃尔大学习机械工程旧o.1914年6月,他与任鸿隽等发起《科学》月刊,是中国科学社的发起人之一和《科学》月刊的创办人之一.这年9月,在他们筹备《科学》创刊号的稿件之时,中国留美学生最大的学生社团东美中国学生会在康乃尔大学举行年会.杨铨是东美中国学生会的中文书记,正是在这一次年会上,他以“科学与中国”为题发表中文演说,获得中文演说第一名∞。.不久,杨铨以演说稿为基础,加以补充,这就是发表在《留美学生季报》第一卷第四期的“科学与中国”一文.杨铨在文章前面有一段自注:“此篇中大意,曾在民国三年东美学生会中演说.惟时间甚促,仅能尽其纲领.归后命笔,于原意略加发挥,以塞《季报》之责,非演说时之原文也.”这篇文章,几乎与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同时问世,而杨铨此文正式出版比任文早一个月,其要领早在1914年9月已先公之于众且获奖.因此,此文是第一篇公开讨论中国无科学问题的文章.只是由于后世治中国科学史者不大注意《留美学生季报》,致使这最早正式发表的论述中国无科学问题的获奖之作一度埋没不彰.+所谓“中国无科学”,指的是中国没有近代科学.分析“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即探讨为什么近代科学不产生于中国,这也是后来的“李约瑟难题”的要义.任鸿隽、杨铨等中国现代科学先驱,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起因于他们的救国之策——“科学救国”.他们认为近代西方的强盛是由于科学发达,而近代中国贫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国科学不发达.推究中国无科学的原因,与传播近代科学知识一样,也就成为其科学事业的课题之一.

+收稿日期:2006—06—20.

作者简介:王扬宗(1964一),男,湖北公安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34 万方数据

2006年第3期●王扬宗/杨铨与“中国无科学”问题

众所周知,任鸿隽认为“中国无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未得研究科学之方法”¨一,尤其是没有归纳法.杨铨与此不同,他是从社会和文化两方面加以分析的.他指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有三:

首先是在于“社会之心理”,也就是中国社会历来不重视科学.他说:“中国社会之心理,重玄谈文学,自古已然.制造发明之人,生被玩物丧志之讥,死无名垂竹帛之荣;而其劳苦艰难,则视哲学文学之士,有过之无不及.……科学在中国既绝对不受欢迎,为之者枯槁一世,身没而名随之,人亦何乐而自苦哉!”

其次是“君主之巧术”,也就是专制政权的愚民政策.他说:“愚民之上策,则在善用社会之心理.汉重黄老,晋好清谈,六朝溺文学,明之制艺,清之科举及博学鸿词之类,皆其例也.语云: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而上之所以好者,又探诸民之心理.其结果则兼程并进,不可挽回.‘科学’二字,既未尝入吾人之脑,彼君主者于所谓科学种子之知识,又深拒而痛绝之,则中国无发生科学之余地,非偶然矣.”

第三是“学者之自误”,批评中国学者的空疏和因循守旧的学风.他指出:“中国之学者……言哲理则虚无飘渺,不可究诘;观事物则拘守形迹,不求原理.外此为思想界最大的阻碍者,则为注重记忆力过甚.以默诵为求学之唯一方法,抄袭为作文之康庄大道.其影响所及,不特科学受其害,近世文学哲学之有退无进,亦坐是也.”¨。

相比于任鸿隽从科学方法上去分析,杨铨的分析要深刻而中肯一些,尽管他并没有展开论述.我们知道,李约瑟等科学史家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也是从“不同文明的社会的、思想的、经济的结构”出发加以探讨的。….当然,李约瑟等人的讨论要细致得多.但杨铨从社会和文化上推究中国科学进步缓慢的原因,是很有见地的.稍后于此,冯友兰从中国哲学,梁启超从中国伦理道德解释中国无科学或科学不发达的原因,可能与杨铨的论述不无关系.

所有关于“中国无科学”的讨论都涉及到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评价.任鸿隽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中认为:“吾国学术思想之历史,一退化之历史也.秦汉以后,人心梏于时学.其察物也,知其当然而不求其所以然;其择术也,鹜于空虚而引避乎实际.此之不能有科学不待言矣.即吾首出庶物之圣人,如神农之习草木,黄帝之创算术,以及先秦诸子墨翟、公输之明物理机巧,邓析、公孙龙之析异同,子思有天员地方之疑,庄子有水中有火之说,扬己者或引之以明吾国固有之长,而抑他人矜饰之焰.不知凡上所云云,虽足以显吾种胄之灵明,而不足证科学之存在.何则?以其知识无统系条贯故也.”这里,任鸿隽批评了清末盛行一时的“西学中源”之说,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性”的标准来度量中国传统科学,得出“中国无科学”的结论.在这一点上,杨铨与任鸿隽相似.他指出:“中国一四千年来不重科学之国也.不特不重,并未尝有.说者固尝以黄帝之指南针、容成之浑天仪自豪矣.虽然,此科学之孽,非科学之实也.世界科学史中之发明有两种,一顺自然,一出研究.中国南方知造船,北方知制车,此自然发明之显例也.空中之电,苟无弗兰克林其人者考其性,求其用,则虽更亿万年,电灯电报不能自见.此科学发明之出于研究者也.衣食居处,圆颅方趾者皆知之.皙种之始祖,其生活未尝有异于美洲之红人、非洲之土著也.自有研究之发明,而文明与野蛮始界限划然,相去日远矣.中国未尝无研究科学之人也.隶首作算数九章,《禹贡》言九州山川河源水势.降而至《山海经》之谈怪异,《博物志》之志生物,皆有科学的趋向,而卒以嗣响无人,遂成陈迹.故中国之无科学,责不在先民,而在后世.”

他认为中国古人的科学知识出自“自然”,而不是“研究”,因此虽有“科学的趋向”,也不能算作“科学”.这也是以近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传统科学的.他们强调中国传统科学与近代科学的差别是有感于清末以来“西学中源”说的流毒,认为只有明嘹西方科学发展的源流,求得近代科学的根本,才能使近代科学在中国生根开花.杨铨以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移植近代科学根本的重要性:

里有爱花者,日以钱购诸圃人,钱尽而花亦尽.此人之爱花则诚,而其所以求花之道则非也.乞其种而自植之,不数月而芬菲之气盈庐舍也.不此之思,欲坐享其成此人之爱花则诚,而其所以求花之道则非也.乞其种而自植之,不数月而芬菲之气盈庐舍也.不此之思,欲坐享其成,此所以中国兴新学数十年,而全国舆图尚赖日人代绘,物理化学各种教科书,皆从英日文翻译,虽浅至代数算学,亦鲜有自著一书.……今曰为学,当作独立计,勿依赖东西已成之业,饮水求源,羡鱼结网,其庶几乎.中国犹荒芜不治之田,播种灌溉而使发科学之花者,今日学界之责也.

这与任鸿隽引进近代科学整体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耐人寻味的是,任鸿隽等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和

35

 万方数据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8月第12卷

早期成员,虽然他们一度不承认中国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有任何关联,但其中一些人不久就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学史,如张子高、王琏在五四运动前后就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化学史,竺可桢研究天文学史.从1915年起,《科学》月刊就用一定的篇幅陆续发表了李俨、茅以升、赵元任、王迸、竺可桢等人的中国科学史论著,对中国科学史研究在我国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人从事中国科学史研究当然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和因由,但中国古代科学有着不可否认的科学价值,以及寻求发展科学的本土资源应当也是原因之一吧.

当然,这些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开拓者对近代科学的尊崇则是以一贯之,毫无动摇的.何兆武先生最近回忆,40多年前,他曾向中国数学史前辈钱宝琮先生(1892~1974,也是中国科学社的成员)求教:中国要发展近代科学是不是一定要走由牛顿所奠定的经典科学的老路?拟或也有可能走自己的另一条道路.当时钱老以非常肯定而不容置疑的口气回答说:这是近代科学的唯一道路,中国也必须要走这条道路¨。.对这一问题,杜石然老师另有新释.他认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并非不可能走上另一条道路,只是既然有了牛顿体系,中国就没有必要摸索别的道路了.两代科学史家的答案虽然不同,但他们在科学观念上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文献]

Eli刘钝,王扬宗.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一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J].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Ez]许为民.杨杏佛年谱[J].中国科学史料,1991,12(2):36—5j.

E3]杨铨.东美中国学生会十龄纪念夏会纪事[J].留美学生季报,1914,1(4).

[4]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EJ].科学,1915,1(1).

[5]扬铨.科学与中国EJ].留美学生季报,1914,4:65—69.

[6]李约瑟.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c].//刘钝,王扬宗.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83.

[7]何兆武.必然与偶然——回忆钱宝琮先生的一次谈话[J].随笔,2006.(3)!132—236.

[责任编辑黄祖宾]

[责任校对苏琴]

YangQuan(1893--一1933)andtheNeedhamProblem

WANGYang—zong

(TheInstitutefortheHistoryofNaturalScience,Chinese

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10,China)

Abstract:Inanarticle“ChinaandScience”publishedin1914,YangQuan(1893,~1933)raisedanim

portantquestion——WhyChinadidnothavescience?Hediscusseditinthesocialandculturalcontext.KeyWords:YangOuan(1893~1933),theNeedhamProblem

(上接第33页)

ChineseMedicine's‘‘Soul’’Theory

Translator:KANGXiao—qing

似uthor:HidekiKawaharafJIl原秀城)Graduate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ology,FacultyoyLetterTheUniversityofTokyo,JapanP

Abstract:Analysi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ancientChina.especiallyon“God”is“soul”doc—trine.AuthordemonstratesthattheChinesepeoplethinkthe“soul”ascharacteristicofthematerial,andit’Svery

differentfromtheEuropeantradition.or“soul”isnotanon—materialthing.

Key

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36 万方数据

杨铨与"中国无科学"问题

作者:王扬宗, WANG Yang-zo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刊名: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6,12(3)

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7条)

1.刘钝.王扬宗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 2002

2.许为民杨杏佛年谱 1991(2)

3.杨铨东美中国学生会十龄纪念夏会纪事 1914(4)

4.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 1915(1)

5.扬铨科学与中国 1914

6.李约瑟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7.何兆武必然与偶然--回忆钱宝琮先生的一次谈话 2006(3)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王德春论科学救国思想的发轫及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05(5)

1914年12月,杨铨在<留美学生季报>冬季号上发表<科学与中国>一文,奏响科学救国思想的序曲.1915年元月,<科学>杂志创刊号面世.<发刊词>和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再次发出科学救国的召唤.留美学生发自太平洋彼岸的召唤,立即在国内引起共鸣和反响.蓝兆乾奋起响应,发表<科学救国论>.科学救国论者实际上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群体先知和重要的思想向导.

引证文献(1条)

1.江晓原关注当代问题:新世纪以来国内科学史研究专题回顾——以五种重要刊物为主[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a28580488.html,/Periodical_gxmzxyxb20060300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