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课件)

2020年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课件)

2020年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

位(课件)

针灸治疗糖尿病时的穴位(1)针刺选穴。

针刺治疗糖尿病常用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关元、神门、然谷、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②主穴为脾俞、膈俞、足三里。配穴:多饮烦渴加肺俞、意舍、承浆;多食易饥、便秘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疼、耳鸣加肾俞、关元、复溜;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加胃俞、三阴交、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针刺得气为指标。当患者对针刺有较强反应时,则留针15分钟,出针前重复运针一次再指压。......感谢聆听

上消: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中消:内庭、三阴交、脾俞、胰俞、胃俞;下消: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针刺方法为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阳经选穴:膈俞、脾俞、足三里。阴经选穴:尺泽、地机、

三阴交、中脘、气海。针刺方法,两经穴位配合使用,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灸法选穴。

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

①承浆、意舍、关冲、然谷(《普济方》)。

②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神应经》)

③承浆、太溪、支正、阳池、照海、肾俞、小肠俞、手足小指尖(《神灸经论》)。

(3)耳针选穴。

耳针治疗糖尿病常选用的穴位有:

①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针法为轻刺激。每次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②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为三焦、渴点、饥点。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个。

针法:捻转法运针1分钟,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每3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

疗效:治疗25例,疗后三多症状减轻,血糖、尿糖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脾俞、膈俞、足三里。

配穴:胰穴、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三阴交、肺俞、肾俞、关元、华佗夹脊。

胰穴位置:6~8胸椎旁压痛点。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每次取2~3穴,可轮流选用。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十数下再慢按紧提十数下,并结合捻转.留针30分钟,出针前再行手法1次,出针后指压针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

温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阳池、胰俞、三焦俞。

胰俞穴位置:第8胸椎下旁开1.5寸。

(二)治法

主穴均用,取双侧.先将纯艾条切成1。5~2.0厘米长之艾段,另备鲜橘皮若干,越薄越好,如无鲜橘皮,可用陈皮于温水中泡软后备用。将橘皮剪成约2×2厘米大小之片块,再从边缘至中心剪一长约1厘米的切口。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5~2.0寸长毫,液门穴直刺,胰俞和三焦俞略斜向脊柱刺入,施平补平泻手法,针感显着后留针。然后,将

艾条段插在针柄顶端,艾条段顶部与针柄顶部宜平齐,再把剪好之橘皮套进针身贴近皮肤,橘内皮朝皮肤侧,橘皮与艾段间隔一硬纸片,以防艾火灼伤肌肤.然后在艾段之下端点燃。须用泻法者,可吹火助燃,用补法者则令其自燃.燃尽取针,出针前亦可再施平补平泻手法1次。每日施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感谢聆听温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胰俞。

配穴:阴虚热盛型加肺俞、胃俞、大椎、合谷,气阴两虚型加肺俞、脾俞、三阴交,阴阳两虚型加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

(二)治法

穴位常规消毒,选用1.5~2寸毫针针刺,其中阴虚热盛型大椎、合谷针用泻法,胰俞、肺俞、胃俞针用平补平泻法,其他两型皆用补法.诸穴得气后将艾团轩于针柄上点燃,其中阴虚热盛型大椎、合谷宜助燃,余皆自燃。燃烧完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9~10个疗程统计疗效。......感谢聆听

艾灸

(一)取穴主穴:分8组.1、足三里、中脘;2、命门、脾俞、身柱;3、气海、关门;4、脊中、肾俞;5、华

盖、梁门;6、大椎、肝俞;7、行间、中极、腹哀;8、肺俞、膈俞、肾俞.

配xue:口渴甚加金津、玉液、内关、鱼际、少府;易饥加大都、胃俞;多尿加然谷、涌泉、复溜。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1组,配穴随证加配.主穴一般用隔姜灸法。艾炷直径为1。5厘米,高2厘米,重0.5克.鲜姜片厚3~4毫米,直径2厘米。每穴灸治10~30壮,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10分钟。配穴中,金津、玉液用毫针或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艾条作温和灸法。主穴轮流选组,隔日治疗1次,50天为一疗程。......感谢聆听

主穴亦可用黄豆大艾炷作无疤痕着肤灸,但须注意避免烫伤造成的感染.因感染之后,重者可在以灸痕为中心直径3~5厘米处范围出现溃烂,很难治疗,应严加注意。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胰胆、内分泌.

配穴: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选1~2穴.第一疗程可用针刺法。双侧均针,留针30~60分钟。隔日1次,治疗10次。第二疗程起,可视症情,改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380高斯强

度)压丸法,每次贴敷一侧耳穴,每周2次,左右耳交替,3个月为一疗程。

耳穴压丸

(一)取穴:胰腺、内分泌、交感.

(二)治法:将王不留行籽1粒,置于0.7×0.7厘米的小方胶布上。取双侧耳穴,在选定耳穴上寻得敏感点后,即贴敷其上,用食、拇指捻压至酸沉麻木或疼痛为得气。于空腹、餐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测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含量。

(一)取穴:

主穴:分二组。1、胰胆、缘中、内分泌、肾上腺、三焦、渴点;2、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肺、脾、胃、神门。

(二)治法

二组穴位,第一组用针刺法,第二组用压丸法。针刺法,取第一组一侧穴位,行常规消毒后,用30号0.5寸毫针缓慢进针,得气后留针1小时,每10分钟捻针1次。压丸法,将对侧耳廓常规消毒,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第二组穴位上,并按压使之产生酸、胀、痛的感觉.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次.两耳交替针刺和压籽,每周2次,1月1个疗程。......感谢聆听

针灸(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