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

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

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
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

主题: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注意最后是翻译练习啊!)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Nida, difference in translation can generally be accounted for by three basic factors in translating: (1) the nature of the message, (2) the purpose or purposes of the author and, by proxy, of the translator, and (3) the type of the audience. (Nida, 1964: 156)

奈达:分析、传译、重组、检验

The four basic processes in translating consist of (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 transfer from source to target language, (3) restructur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4) testing of the translated text with persons who represent the intended audience.(Nida, 2001: P. 108)

中国传统方法:理解、表达、审校

理解与翻译

理解是语义辨析、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相互交叉的过程。

语义辨析就是识别词语的本义和喻义、搭配意义和情感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等。

语义辨析1.根据词义搭配确定词义

吃官司(be bought to court)

吃回扣(accept a kickback)

吃馆子(eat out; dine out)

吃亏(suffer losses)

吃枪子(be hit by a bullet)

吃得开(be popular)

吃闲饭(unemployed and without income)

吃香(popular)

(1) 老战士(2) 老领导(3) 老师傅(4) 老闺女

(5) 老黄牛(6) 老芹菜(7) 老皇历(8) 老生常谈

(1) 老战士a veteran (2) 老领导a senior leader(3) 老师傅a master craftsman(4) 老闺女the youngest daughter(5) 老黄牛a willing ox(6) 老芹菜overgrown celery(7) 老皇历last year's calendar(8) 老生常谈commonplace

申请书

报告书

协议书

成绩通知书

(使用)说明书

旅行委托书

成交确认书

电视机使用说明书

白皮书

家书

无巧不成书

letter of application;

report; agreement;

grade report;

direction;

booking form;

sales confirmation;

television operation guide;

white book;

a letter from home;

no coincidence, no stories

2.根据词类确定词义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As long as green mountains exist, there will be no shortage of firewood.

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事在人为Human effort is the decisive factor.

父母都在Both parents are still around.

事情发生在去年。It happened last year.

3. 根据语境判断词义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布

the indigo blue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it comes from--the pupil surpasses the master The new coming from the old is better than the old.

4. 根据专业和场合确定词义沙眼

管子有沙眼(small whole) 眼睛患有沙眼病(trachoma)

语法分析表层结构

逻辑分析深层含义

“打扫卫生”

“养病”

“吃食堂”

“救火”

“修复皱纹”(眼霜)

你不去我去

“你去哪?吃饭没?”

(功能分析)

利用语法知识分析语句意义这本书我读了三天了。

这本书我读了三天。

利用逻辑知识分析语句内在逻辑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转折)

It is easy to dodge a spear in the open, but hard to guard against an arrow shot from hiding.)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并列)

As a long road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so a long task proves a person’s heart.)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If a man takes no thought about what is distant, he will find sorrow near at hand.)

从语义和行文的角度对汉语流水句进行断句

汉语流水句这一生动说法是吕叔湘先生提出来的,他曾指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 (吕叔湘,1979:27)。这种句式汉译英的要点是理清其语义和关系,加以拆译,添加必要连接词语以体现英语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显性连接和汉语的隐性连贯.

He was a handicapped child,but he persevered in his studies,and later he became a well-known scholar.

他身残志坚,坚持学习,后来成为有名得学者。

When Chou En-lai’s door opened they saw a slender mall of more than average height with gleaming eyes and a face so striking that it bordered on the beautifu1.(Agnes Smedley:The Great Road)

周恩来的房门打开了。他们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人,比普通人略高,目光炯炯,面貌引人注目,称得上清秀。

通过语境对汉语歧义句进行分析

父在母先亡。

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怎样理解原文?

一、要理解原文语句的内部关系

二、要理解特殊语言现象的特殊含义:

三、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

四、要通过吃透词语含义进行理解

五、要明确词语的具体指代进行理解

六、要理解词语不同用法时的不同含义

七、要注意省略和替代部分的理解

怎样表达译文?

一、要摆脱原文语句结构的影响

二、要避免照搬英汉词典中的释义

三、要充分运用汉语独特的表达优势

四、要完整无遗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五、遣字造句要结合和借鉴语景

六、要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怎样理解原文?

德国译学教授Wolfram Wilss说:

Translating requires the syntactic, semantic, stylistic and text-pragmatic comprehension by the translator of the original texts.(翻译过程要求译者在句法、语义、文体和语篇语用各方面对原文的进行理解。)

一、要理解原文语句的内部关系:

【例34】He ate his savory, and hurried the maid as she swept the crumbs.

×他一边吃着最后的一道消食小吃,一边催促女佣人赶快打扫碎屑。

【译文】他吃完最后的一道消食小吃,在女佣人打扫碎屑时,催她快一点。

【例35】Derek fancies himself as a ladies’ man, but he spends too much time admiring himself in the mirror for my liking.

×德里克自以为是讨女人喜欢的人,可是为了讨我喜欢,他却花很多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

【译文】德里克自以为是个讨女人喜欢的人,可是我不喜欢他花那么多的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

二、要理解特殊语言现象的特殊含义:

【例36】John is now with his parents in New York; it is three years since he was a high school teacher in Washington.

【例37】She didn't attend the meeting because she wanted to.

三、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

No context, no text.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狭义上下文:一个词或句子前后的词或句子。

广义上下文:整篇文章整本书,甚至包括与某个词或句子有关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等。

【例44】Managers face a host of new business realities, such as changing patterns of employment that include an explosion of outsourcing and new alliances.×管理人员面对的是商界前所未有的种种现实,诸如就业的模式不断变化包括外购、重组等现象的猛增。【译文】管理人员面对的是商界前所未有的种种现实,诸如企业用工方式的不断变化,包括大幅度增加外部采办和新建联产单位。

四、要通过吃透词语含义进行理解:

【例45】While many women are comfortable being close and sharing secrets, men often struggle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in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men.

【例46】On the drunken occasion in question, I was insufferable about liking you, and not liking you. I wish you would forget it.

五、要明确词语的具体指代进行理解:

【例51】"Heaven bless you, my child," said she, embracing Amelia, and scowling the while over the girl's shoulder at Miss Sharp. "Come away, Becky," said Miss Jemima, pulling the young woman away in great alarm.

六、要理解词语不同用法时的不同含义:

【例54】Anyone who doubts that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control national economies need only look at the crisis facing the "tigers" of the Far East.

×任何认为全球金融市场未必能左右国民经济的人,只须环视一下笼罩着远东“四小龙”的那场金融危机。

【译文】无论是谁,如果认为世界各国金融市场未必能控制各国经济,只须看一看远东地区的“四小龙”所面临的这场金融危机就明白了。

七、要注意省略和替代部分的理解:

【例56】"Has he sold his collection yet?""He has some of the paintings; I'm not sure about the rest."

ד他的藏画全都卖了吗?”“他有一些画,其他的我说不准。”

【译文】“他的藏画全都卖了吗?”“有一部分画他已经卖了,其他的我说不准。”

【例59】We are human and human beings are far from perfect. To be human implies that we will make mistakes. But it's more than that we feel human. We now feel entitled.

【译文】我们是凡人,而凡人远非十全十美。作为凡人就是说我们会犯错误。但是,我们觉得自己是凡人不仅仅由于我们会犯错误。我们如今感到有权利犯错误。

怎样表达译文?

一、要摆脱原文语句结构的影响

二、要避免照搬英汉词典中的释义

三、要充分运用汉语独特的表达优势

四、要完整无遗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五、遣字造句要结合和借鉴语景

六、要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一、要摆脱原文语句结构的影响:

【例63】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兴趣较少来自于把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有效性的外界挑战,而更多来自于历史学家们内部的争论。

【译文】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史学界内部意见不一,其次是因为外界并不认为历史是一门学科。

【例64】Distance from the event should make the memories less painful.

×事件的久远自然会减少回忆的痛苦。

【译文】时过境迁,痛苦的往事自然在记忆中淡漠。

二、要避免照搬英汉词典中的释义:

【例67】Like my friend, I now have an alternative to complaining. When I'm bored with my life, I take my pencils out in the back yard and doodle for an hour, trying to sketch trees that look like trees.×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我现在有了一种代替抱怨的东西。当我对生活感到厌倦时,我就拿出铅笔到后院去心不在焉地乱涂一个小时,试图画出看上去像树的树木速写。

译文】同有位朋友一样,我现在不再抱怨,而是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在生活中感到厌倦时,我就拿起铅笔,到后院里随便涂鸦个把小时,画画树林的速写,尽量画得看上去像是树林。

【例68】His irritation could not withstand the silent beauty of the night.

×他的烦恼经不起安静的良宵美景的感染力。

【译文】更深夜静,美景宜人,他的烦恼不禁烟消云散。

三、要充分运用汉语独特的表达优势

【例72】Whatever you like to eat, just tell me.

【例73】Even if you go there, there wouldn't be any result.

【例78】Foreign intervention will thus find justification.

四、要完整无遗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例83】Any person not leaving litter in this basket will be liable to a fine of £5.

【例84】At the sight of Napoleon, the young Frenchman clicked his heels together.

五、遣字造句要结合和借鉴语景

【例85】If a heavy body is to be lifted to a certain height, work must be done, or energy expended, equal to the weight of the body multiplied by the height through which it is raised.

【例89】That the vitamin is sensitive to light was recognized only later.×维生素感光只是后来承认的。【译文】人们只是到后来才认识到维生素的光敏作用。

六、要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Diction(选词用字)

Amplification(增益)

Omission(省略)

Conversion(转换)

Repetition(重复)

Restructuring(词序调整)

Negation(正说反译,反说正译);

Division(长句拆译).

1.理解与表达

It is an order from President Bush/ I don’t care if it is from bush, tree, or grass.

这是布什总统的命令,管他什么布什,布头儿,布片儿,我才不在乎呢。

The old man’s heart missed a beat when he saw the pearl.

这位老人一看到这颗珍珠高兴得连心都跳不过来。

A good dancer never missed a beat.

善于跳舞的人从不漏跳一拍(总能跟上节拍/总能采对步点。)

If we don’t hang together, they shall hang us separately.

咱们要是不摽到一块儿,保准会吊到一块儿。

我们不紧紧团结一致,必然一个个被人绞死。

我们必须共赴沙场,否则就得分赴刑场。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世间有这样一条公认的真理,凡财产丰富的单身汉势必缺少太太。

She is pregnant/ she is very pregnant.

她怀孕有段时间了。

Gonna fight with me? Tell’em I am ready for it. I am always ready for it.

想和我打架?告诉他们我奉陪,我随时奉陪。

He was glad because he couldn’t have to send me away without buying anything. 他总能买点什么让我带走,这令他很高兴。

The market in China is an almost bottomless pit.

中国的市场几乎是个无底洞。/ 中国的市场无限巨大。

2.切不可望文生义

If not: possibly, perhaps

In Europe, Hitler’s name was well known, if not a household word.

在欧洲,希特勒的名字纵使不是家喻户晓,也很响亮。

/ 在欧洲,希特勒的名字广为人知,也可以说家喻户晓。

Such a mistake could cost us thousands, if not millions of pounds.

这种失误能够造成我们几千磅,或许几百万磅的损失。

Not to say: indeed or possibly, even

It is warm, not to say hot.

天气很暖和,甚至有点儿热。

The answer is illogical, not to say totally wrong.

答案不合逻辑,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It would be unwise, not to say stupid to leave your first job after only six months.

初次工作刚六个月就想辞掉它,这样做很不明智,甚至可以说很愚蠢。

3. 习惯与表达

Anna was thin and black, a very umbrella of a woman.

安娜是一个又瘦又黑的女人,上身粗大,下身细长。简直像一把雨伞。

改正:安娜是一个又瘦又黑的女人,活像一把细长的黑雨伞。

Unemployment has stubbornly refused to contract from more than a decade.

十多年来,失业一直顽固地拒绝压缩(F)

/ 失业人数总是减不下来,已经十多个年头了。

正确理解下列短文,并将其译成汉语

One of my favourite moments of the day is among the last -- the last conscious one, anyway. After several attempts at keeping my eyelids from fluttering closed and the book from collapsing onto my chest, I know it really is time to go to sleep. I affectionately place the book on the bed beside me. We sleep together, me and my book, me and those characters, me and my mixed-up dreams.

Reading in bed seems to run in families. The last time my mother babysat for me, I got home to find the house dark except for two small lights. One came from my son's room, where I discovered the eight-year-old holed up under the covers with Goosebumps and a flashlight.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house, my mother had already dozed off with her book.

Somewhere in the middle is me, a grown-up version of the girl who used to camp out under covers with Nancy Drew, a foreshadowing of a baby-sitting grandma whose sons will come home to find Mom snoozing contentedly beneath her paperback.

Instead of arranging my books into traditional categories -- fiction and nonfiction,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self-improvement and pleasure -- I divide my bedside reading into books that put you to sleep and those that keep you up. Both have their place. Just last night I

picked up a slender but densely written volume of literary criticism for the knockout punch I knew it would deliver.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pectrum are the suspense heavy plots that keep you turning pages into the single-digit hours -- crime novels, love stories, comedies of manners, narrators so charming you cannot bear to quit them, worlds so richly drawn you cannot bear to leave.

翻译中词汇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中词汇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时,译者只有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才能用译文语言准确地把它复述出来。理解主要是通过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 一、词汇含义的理解 1.名词:It is the two superpowers tha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hostilities in the Middle East.应对中东战争(×敌对状态)负责的是两个超级大国。有一些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的单数变成复数后,意义是不一样的。“hostility“enmity “ill will“敌意”“敌视”解,但“hostilities“war“战争”解。 2.动词:They were obviously quite impressed by the arguments that the Chinese were advancing.他们对中国人提出的(×正在前进)这种论点显然颇为赞同。 to advance作不及物动词用是“come or go forward“前进”,在这里作及物动词用是“put forward“提出”,宾语是arguments,应译为“提出论点”,that the Chinese were advancing是arguments的定语从句,而不是它的同位语从句。 3.副词:The basketball team was organized two years ago and it has yet to win a single game.这个篮球队两年前成立,还没赢过(×还得赢)一次比赛。这里yet与不定式连用,含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某事”的意义虚词虽没有实际意义,在句中不能独立担任任何成分,可是由于误解虚词而引起的误译却也不少。 4.冠词:Awoman with child goton the bus.一位孕妇(×妇女带

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关系

英语知识 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是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构成了翻译的全过程。其中,理解是表达的前奏和基础,表达是理解的继续和归宿。理解的对象是原著,原著是物质的。理解过程是思维过程,理解是精神的,表达的成果是译品,译品是物质的。可见,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的过程。作为一个过程的双方——理解和表达是一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整体。其中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二者承担责任。只有理解得正确、深透,表达的高度接近原文才是好的翻译。这就要求译者较好地掌握原语,精通译语,而后者更难、更重要,更需要译者花费毕生的劳动和心血。因此,天译时代北京翻译公司认为,翻译中不经过艰苦的努力,不在崎岖的山路上刻苦攀登,是达不到光辉顶点的。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理地落到他们的同事身上,给别人增加负担。 所以,在大学的翻译系或翻译学校里,都把同声传译和即席传译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达不到这一标准,就不能取得毕业证书。 此外,译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还必须根据自

解析汉英翻译——谈法律文献汉译英的理解与表达问题

汉英翻译——谈法律文献的汉英翻译 汉英翻译——谈法律文献汉译英的理解与表达问题 作者 王春晖 一、法律词语的理解 法律文书中的词语是构成法律文书最基本的单位。对法律文书中一些专业词语的正确理解,是翻译法律文书的前提和基础。在翻译构成中,不能正确理解原文词义是无法进行翻译的。关于词语的理解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注意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 一个法律词在不同的场合,译成英文有不同的含义,要正确理解法律原文的词义,必须注意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切不能拘泥于字面上的一致,如果保持字面上的一致,译文往往不能准确达意。请看下面句子,“如在解释上遇有分歧,应以英文本为准”。“解释”,在汉英词典上可译成:“construe”、“explanation”、“exposition”、“interpretation”,但这个句子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正式解释,选择“interpretation”,较为恰当故译成“In case of any divergence of interpretations. The English text shall prevail”。再看下面一例,“发生于缔约国一方而支付给缔约国另一方居民的特许权使用费,可以在该缔约国另一方征税”。原文中的“特许权使用费”要译的准确是不大容易的,如果译成“fee of special permitted right”不能体现出原文的含义。根据规范文件的正式解释及其在句中的作用,本句中的“特许权使用费”是指使用或有权使用专利、商标以及文学、艺术、科学著作等所支付的作为报酬的各种款项,所以把“特许权使用费”译成“royalty”才能体现出与原文的一致性。故译成英文为:“Royalties arising in a Contraction State and paid to a resident of the other Contracting State may be taxed in that Contracting State”. 2、注意同义词在译文中的不同含义

浅析英译汉翻译的步骤

浅析英译汉翻译的步骤 侯新民 (发表于《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摘要:英译汉翻译水平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掌握一定的翻译步骤,无疑会有助于提高英译汉翻译水平的能力。 关键词:英译汉翻译步骤 英译汉是运用汉语把英语所表达的思想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英译汉的过程则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和创造性地用汉语再现英语原文的过程,进行英译汉翻译,主要有三个过程——理解原文、译文表达、修改审校。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修改是对译文的修正、加工润饰,审校是经修改以后的最后一道工序。 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从英语到汉语,再从汉语到英语反复地进行推敲,要真正译好一篇英语文章并非易事,首先是英文理解难,其次是中文表达难,再者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文拟就英译汉翻译的步骤:理解原文、译文表达、修改审校浅析如下: 理解原文 理解就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照字面解释就是懂、了解的意思。从英译汉角度考虑所谓理解,就是译者在懂得原文,了解原文的基础上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来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理解原文的语言现象。即通过原作的语言现象来理解原作的内容。因为原作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原作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懂得语言形式及其含意,是理解原作整体内容的基础。下面试举例略加剖析。 例一、原文:The youth move a pace or two nearer,and the scent of his honest heat afflicted Ashurst’s nostrils. 原译:年轻人向前走了两步,一股热汗的味道冲进阿瑟斯特鼻孔里。 改译:年轻人向前走近了一两步,他那毫无掩饰的怒气冲阿瑟斯特扑面而来。 分析:从原文来看,“heat”一般情况下,译者都会理解为“热汗”,但查《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heat”还可解释为intense feeling,esp of anger or excitement“怒气”或“激动”,若译作“热汗”,修饰语“honest”似乎无法理解,因此改译成“怒气”更为贴切。 例二、原文:The custom had its spring in another country. 原译:这种风俗在别的国家也有它的春天。 改译:这种风俗起源于别的国家。 分析:“spring”的含义有“春天”之意,查《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have its spring”的准确含义应解释为:have sth as a source or origin;originate from,改译为“起源于...”较为准确。 2、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翻译中经常会遇到句子层面上的理解问题,其实也就是对原文逻辑关系的理解。由于译文的复杂性,逻辑关系的千变万化,要做到准确把握难度更大,所以要深刻地理解原文,有时还要上下有联系地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细致地去推敲原文的含义,分析出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实际情况,思考自己的理解是否合情合理,有无漏洞,有无逻辑不通的地方。理解好逻辑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按原文语

翻译中的理解、表达与加工润色-模板

翻译中的理解、表达与加工润色 翻译的过程大体都要经历理解、表达和加工润色三个阶段。正确理解原文是基础是前提,这要求译者精通外语和掌握所翻译内容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合格的译作不仅要求译者对原文的内容有深透的理解,而且还要求译者表达自如,要达到表达自如就需要精通本国语言,掌握本国古今文学知识和具备较高的写作水平。最后是核对、润色加工,这需要译者具备有关的理论修养,文学修养,如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和跨文化知识等等。 一、理解能力 翻译的过程是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其中正确理解原文是最基本的环节,是翻译的基础与关键,理解错了,文字表达的再漂亮也是枉然。在翻译中如果理解性的错误或理解不准确就会影响对原文的忠实,就不能正确传达到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风格。 翻译首先关键是要吃透原文和对原文词、句进行透彻分析,然后再动笔翻译,若望文生意,难免读者不知所云或怡笑大方。不妨看以下几例: 例1原文:Those were drinking, and most men drank hard. So very great is the improvement time has brought about in such habits, that a moderate statement of the qu antity of wine and punch which one man would swallow in the course of a might, without any de triment to his reputation as a perfect gentleman, would seem, in these day, a ridiculous exaggerat ion. (A Tale of Two Cities, Book II, ) 译文1:这是饮酒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努力喝酒。由时势所造成的这种好习惯是如此伟大,以至述说一个人在一天晚上喝完了不致有碍他的标准绅士声名的相当酒量,在当日,似乎是过份客气的笑话。 这段译文第一句理解错了。Those (days) were drinking days 中的those (days),从上文来看,明明指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封建贵族阶级统治的时代,而狄更斯写成《双城记》是1859 年,相距七十余年,故只能将它译为“那(时候)”。再则在这段文字的末了还有个these days。二者正是遥相

翻译过程中的“理解”

英语知识 理解从字面上讲就是领会和了解。从哲学角度来看。理解是人们揭示事物间的联系时的一种认识新事物的思维过程。理解中不但要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也要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一个人的理解水平如何取决于他的已有知识和理解能力。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可以对事物进行直接理解;有了理解能力,可以对事物进行间接理解,即进行对比、分析、综合,从而从模糊到明确,从笼统到具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理解总是通过相关的多种事物揭示的,也就是说,一切“未知”都是借助“已知”揭示的,从而使之变成“新知”和“已知”。理解的本身就是这样一个由“未知”到“新知”,再到“已知”的过程。天译时代北京翻译公司认为,在翻译过程中,理解作为翻译的第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翻译,是一种细思于脑、熟记于心、未形成文字的翻译活动。理解的深浅、对错取决于译者对原语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决定着表达的正误和成败。所以,译者对原语的理解越深越透越细就越好。这就要求译者透过原语的外在形式深入它的内在意义,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钻进去理解。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也就是说,应该先到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上去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只使用同声传译的会议是很少的。由于工作需要,绝大多数会议总免不了要建立若干个委员会、工作组、起草组等附属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在没有同声传译设备的小会议室里开会,这就需要进行即席传译了。遇到这种情况,所有搞同声传译工作的译员,都可能被抽调到这些附属机构中去担任即席传译工作。如果某些人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的那份工作就要不合

翻译理论与实践曾剑平词语的理解与翻译

1、词语的意义:(1)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或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指称意义和字面意义(literal meaning)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重合的,却是两个不同角度去看的两个不同概念。字面意义是单个词语最先在语言使用者脑中唤起的概念或形象。如Indian meal(指称意义指“玉米粥”,字面意义是“印第安饭”)和Indian summer (指称意义指“小阳春”,字面意义是“印第安夏天”)。类似的有American Beauty(月月红)和German wool(细毛线)。(2)言内意义: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包括传统语义学的系统意义(即词在特定语言词汇结构系统中的地位,即词的值)。言内意义可以从音系意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上考虑。(3)语用意义:包括表征意义、表达意义、社交意义、祈使意义和联想意义等。 2、翻译下面划线部分的词语 (1)我因坎坷一生碌碌无为而遗憾。(I regret few achievements in a troubled(不安的,忧虑的,动乱的)life.) (2)龙船节,是黔东南清水江上苗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节日里,聚会的苗族同胞,每年有三四万。(The Dragon-Boat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celebration(庆祝,庆祝会)of the Miao people, who live along the Qingshui River in southeastern Guizhou Province. Every year between 30000 and 40000 Miao participate in the festivities(节日,节日活动).) (3)吃、穿、住、行、用等各方面的工业品,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都大幅度增长。(Production of processed food, clothing, housing, transportation and commodities for daily use, including major appliances such as colour TV sets, refrigerators and wahing machines, increased by a wide margin.) (4)全部成品出厂前必须在实验室里进行检验,严格把关,一丝不苟。(All products must be inspected strictly and scrupulously in the lab of the factory before delivery.) (5)我记得那时我的打扮挺滑稽的,穿着蓝布大褂、小坎肩,戴瓜皮小帽。(I still remember how funny I looked the way I was dressed---in a blue cloth gown(长袍,长外衣)with a short sleeveless jacket over it and a skull cap (室内便帽)on the head.) (6)他听傅芳把共产党说成神出鬼没似的,便觉得非常有趣。(He was immediately tickled (逗乐,使高兴,觉得痒)by Fufang’s account of elusive,(躲避的,难以理解的)will-o’-the-wisp (鬼火,磷火,捉摸不定的东西)communists.) (7)对于我们的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For a major developing nation like China, it is impossible to attain a slightly faster economic growth always at such a calm and smooth pace.) (8)南京,她有层出不穷的风流人物和彪炳千秋的不朽业绩。大都会特有的凝聚力,吸引了无数风云人物、仁人志士在这里角逐争雄、一逞英豪。(Nanjing has witnessed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many distinguished talents and noble hearts as well as monumental achievements that shone through the ages. Attracted by her special appeals, 9感染力,号召力)a great number of powerful figures and people actuated by high ideas have stayed in or frequented this metropolis to contend for the lead (主角,榜样)or to give play to their genius and virtues.) (9)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The yellow ones were simple and elegant; the white ones, pure and noble; and the purple ones, warm and deep; all were in full bloom, dancing in the autumn breeze.) (10)在四川,有一美妙去处。它背依岷山主峰雪宝顶,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声婉转,流水潺潺。名胜古迹荟萃,这就是松潘县的黄龙。(One of Sichuan’s finest scenic spots is Huanglong (Yellow Dragon), which lies in Songpan County just beneath Xuebao, the main peak of the Minshan Mountains. Its lush(茂盛的,葱翠的) green forests, filled with fragrant flowers,

斯坦纳把翻译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斯坦纳把翻译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1)信赖(trust) ;2)侵入(aggression) ;3)吸收(incorporation); 4)补偿 ( restitution )首先是信赖,在着手翻译之前,译者不知不觉地经历了这一步骤。 他之所以拿一篇原文来进行翻译,是因为他相信原文有价值,有意思,因而确有东西可供人们了解交流,值得翻译。 一切理解活动,必须从信赖开始。 信赖可换言为选择,译者总是要选择有意义的原文,否则就会放弃。 译者对原文的意义和韵味的取舍各有千秋,因翻译的目的差异而不同。 如果译者是在两种相距很远的语言或文化之间进行翻译,那么信赖可能很真挚,有时却又靠不住。 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以什么为前提来断定原文里有相当充实的内容值得翻译出来呢?实际上不同语言的接触都已经产生或者有充分的资料证明一定会产生可供交流的意义,尽管这意义可能是不完全的,也不一定是非常明确的。 理论研究同样证明,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之处毕竟比不同之处大得多。 所有的人都有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的基本能力,着基本能力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翻译的。 在西方翻译史上,宗教和科技翻译者大都倾向于照字面去理解原文的意思,古代和文艺复兴以及十九世纪的文学翻译者基本上习惯于紧扣原文,而中世纪和新古典主义时期以及某些现代文学翻译者则往往不太忠实于原文。 这实际上表明了译者的信赖度和翻译过程中的选择与取舍标准。 斯坦纳的第二个步骤是侵入原文,就想抓俘虏一样,译者打破语言的外壳深入到原文的内部,将核心的思想抽取出来。

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认识理解和阐释等于是必须进行的进攻,原文的精神是他夺取的目标。 如果说第一个步骤是价值判断与衡量,第二个步骤则是用比喻的方法强调交流需要理解,理解就是翻译。 译文还没有出来,译者就得努力攻入原作内部,深入浅出,纵横捭阖,克服语言和文化层面的障碍,把原作的意义和韵味剥离出来。 第三个步骤是吸收,也就是说前一个步骤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原文的意思和形式必须移植归化到译语之中,用译语完整地体现原作的所有信息。 可以看出这是理解之后的表达阶段,是翻译过程的重心所在。 从原语引进的东西对译语可能有干扰作用,是译语丧失本色,反而把译语俘虏过去。 译者在吸收阶段应当看到双语互动的政府作用这一辩证关系,他应该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让原作规划到译语里使读者仿佛不是在读译文而是在读母语,两者神似如臻化境。 吸收的好坏取决于译者自己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预先材料的掌握。 较差的译作一看即知是译文,翻译腔调较为浓重。 吸收的对象不仅是原作的内容,还有其形式,译者要让读者感觉到外国人是在用译者的语言表达意思。 第四个步骤是补偿,补偿是因为存在不平衡。 斯坦纳认为翻译在过程的前段往往失去了平衡,译者不是添油加醋掺和自己的意思,就是偷工减料回避难点,所以真正的翻译应当寻求平衡,翻译应当提供补偿。 思想的交流,文化的交流,是有来有往的,最理想的翻译是既实现交流,又不造成损失。 外在翻译过程两端的原文和译文都应完好平衡。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述要】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理解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翻译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除了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的能力外,又能考察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是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所给译句的特点: 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虚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3、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4、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知识储备】 实词(《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 虚词(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特殊固定句式) 【应试对策】 1.不可陈述大意,要讲求逐字直译,提高踩点意识,明确得分点,并且踩准“点”。 2.重点关注两种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式。 3.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损害文意。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做到“三个遵照”:遵照原文的语气,遵照原文语境,遵照原文习惯。 4.直译意译灵活掌握。直译求字字落实,意译求文从句顺。 【翻译标准】信、达、雅。 1信 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 2达 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雅 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 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

英译汉翻译心得体会共4篇 篇一:翻译心得体会 翻译心得体会 学习英语,从初中到现在,也接近十年了,过程里,虽经常遇到英汉和汉英对照,但每每总是偏于一边,要么注重英语表达,要么只为看懂中文译文。两者合而为一,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在过程里去推敲一字一句的表述和意思,这在以前几乎是很少的事。 迷糊接触翻译也就短短的三月左右,十几个星期,短短的时间段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学到些什么技巧,但往往拿起一篇文章,又总难下笔翻译。总会因为一两个词而犯难,或者明知一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却不能用汉语很好的表达出来。傅雷先生曾说过:“翻译重在实践。” 一回生,二回熟,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便得心应手,翻译能力也就有所提高。正是因为我练习太少,专研太少,翻译也就仅仅只停留在了表层阶段,深入不了。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翻译出的东西,总是字不正腔不圆,和标准译文有很大的差距,词句的表达上,既没有很好的尊重到原著的思想,也没有能体现出汉语表达上的优美和准确。很多情况下,还会出现断章取义,望文生义,词不达句。 现在我们主要的方向都是在英译汉上,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原文。看一篇东西,可以有不同的目的。若为获取信息,抓住大意就可以了。若是为了消遣,那就可以看懂多少算多少。若是

为了翻译,那就非透彻理解原文不可。有时似乎觉得懂了,但翻译起来还是不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可能仍是未能真正理解原文。 如果是自己尝试着研究一篇译文的时候,要么可以先不看译文,自己先根据原文翻译一遍,然后拿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相比较,从差距中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弱点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翻译能力,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要么就是将原文和译文对照研究,从中得到启发。或者也可以研究不同的译文。有些作品经不同的人翻译,便出现了不同的译本,而且都是很好的译本。对比才能知道不足,对比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 在这几次的翻译练习中,我会时不时的因为一些看似简单容易的单词而难住,感觉我知道的意思放在文章此处,上下文却无法衔接,语义不对。这种情况,如果是换在写作的时候,往往可以把它回避掉,换个词,甚至换句话,但在翻译 上却不成。找不到合适的表达,这句话就偏离了原本的意思。所以一词多义往往得弄清楚原文的意思,再选用适当的词语来表达。这也就要求了我要能熟悉的了解一些常用词的多重意思,还有在不同语境下的搭配及使用。但这本身就是一个长久的积累过程,以前学习的过程里积累的少了,现在能拿出来用的东西显得越发的少。“感觉是靠不住的”,这是语法老师常常提到的一句话。还有一句话,“乱猜是不准确的”。所以每次的译文,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漏。 除此外,同样是因为练习少了,词汇量不够,中英文之间的转换

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 (李文瑞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710127 西安) 摘要:翻译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其任务在于用一种语言文字忠实而流畅地传达另一种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是一个艺术再创造过程。它包含理解与表达两个基本过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理解时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理解的表现形式。文章首先论述了理解与表达的相互关系,然后分别探讨如何实现正确的理解和充分的表达,还提出了表达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关键字:翻译;理解;表达 有个法国翻译工作者说过:“翻译就是理解,并且让别人理解。”这句话就说明了翻译中的两个基本环节——理解与表达。这里的“让别人理解”就是“表达”的意思,“理解”是通过原文的形式(词语)来理解原文的内容,“表达”通过译文的形式来表达原文的内容。理解是表达的基础,不理解就不能正确地表达;表达是理解的具体化,深刻化。因此,表达的结果(即译文)也是检验理解是否正确的一个标准。(许渊春,2006:27)在翻译过程中,理解与表达至关重要。一理解与表达的关系 1.理解是前提,表达是关键。 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不可能有准确的表达。换句话说,表达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确切的表达来自透彻的理解。我们在翻译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才能把原文用译语表达出来。只有正确理解了原文,才可能产生正确的译文,反之,则必然导致错误的译文。不对原文做透彻地分析,不认真思索,就做不出正确的理解,表达也就无从下手了。可见,在翻译中,理解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在做好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是关键。要把一种语言里已经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再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又完全的表达出来,做到神形具备,实非易事。英语和汉语在语言文化习惯和语言结构上有很大差异,英语是拼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二者表达力也不一样。可见,理想的表达并非轻而易举,且至关重要。 2. 理解与表达密不可分 理解与表达是翻译过程中两个各自不同但又密切相关的阶段。在理解的前

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

主题: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注意最后是翻译练习啊!)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Nida, difference in translation can generally be accounted for by three basic factors in translating: (1) the nature of the message, (2) the purpose or purposes of the author and, by proxy, of the translator, and (3) the type of the audience. (Nida, 1964: 156) 奈达:分析、传译、重组、检验 The four basic processes in translating consist of (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 transfer from source to target language, (3) restructur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4) testing of the translated text with persons who represent the intended audience.(Nida, 2001: P. 108) 中国传统方法:理解、表达、审校 理解与翻译 理解是语义辨析、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相互交叉的过程。 语义辨析就是识别词语的本义和喻义、搭配意义和情感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等。 语义辨析1.根据词义搭配确定词义 吃官司(be bought to court) 吃回扣(accept a kickback) 吃馆子(eat out; dine out)

翻译的理解和表达

论英汉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 肖洪森 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是整个翻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前提和基础,表达是翻译的终极目标。没有对原文正确的理解,就不可能准确地进行翻译,因此也就谈不上“忠实”原文。因此,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实现译文“忠实、通顺、流畅”的关键。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常听到有人谈自己的汉语水平低,但很少有人承认自己的英文差。其实,有很多译文错误,常常是由于理解不当所造成的。 一、词义理解不当: 与中文中的一词一义不同,英语中大多数词都是一词多义。因此,在英译中的过程中,要根据语境来确定英语词语的具体含义,切忌望文生义。 1.He hurt his seat when he fell. 误译:他跌倒时把座位给弄环了。 改译:他跌倒时把屁股给摔环了。 此句中“seat”是“ buttocks”(屁股)的委婉语,不是“座位”,因为根据语言学中的“词语限制原理”,“hurt”一词后所跟名词应是表示有生命、有感觉的东西,因为只有有生命、有感觉的东西才能被hurt,而无生命的东西只能被damaged 或destroyed,所以,此语言环境中“seat”一词,应选用“ buttocks”(屁股)而不是“座位”。 2. She carried the meat into the kitchen, placed it in a pan, turned the oven on high, and shoved it inside.(Roald Dahl: Lamb to the Slaughter P.55《英语世界》) 误译:她把羊腿提到厨房里,放进锅中,把烤箱的火开得大大的,把锅推进去。 改译:她把羊腿提到厨房里,放进烤盘中,把烤箱的火开大,把烤盘推了进去。 Pan 在英语中除当“平底锅,煎锅( frying pan )”以外,在美语中还做“烤盘( roasting pan )”用,英语(roasting tin )。从上下文中可以看出,羊腿是放在烤箱中烧烤的,故 Pan 只能是“烤盘”而不是“锅”。 3.Yellow fever is a disease of warm land that is found mainly along the shore of the Atlantic Ocean. 误译:黄热病是一种温带疾病,大西洋沿岸是发现该病的主要地区。 改译:黄热病是一种温带疾病,主要发生在大西洋沿岸。 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看出“is found”在此句中,并非表示动作,(因为如果是表示动作,“is found”应为过去时或现在完成时),主要表示状态,相当于”exist or happen”(此用法可参考OALD),例如,Pine-trees are found in most European countries.欧洲大多数国家都生长有松树。Pumas are largely found in America.美洲狮主要产于美洲。 4. He has a family of three. 误译:他家有三口人。 改译:他有三个孩子。 Family 在英语中常常作“孩子”讲,如 He has a large family.是说“他子女众多”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大家庭”。在英语中,婚后和父母兄妹住在一起的“大家庭”称作“extended family”,婚后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小家庭”是“nuclear family”. 5. After breakfast, Mary sent her daughter to school. 误译:早饭后,玛丽送她女儿去上学。 改译:早饭后,玛丽打发她女儿去上学。 英语中的“send”并不等于中文中的“送”。中文中的“送”常常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理解与翻译

理解与翻译 摘要:理解做为翻译的前提,是所有译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翻译实践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因素会影响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从而造成译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本文将从语法和背景文化两个层面出发,结合语言逻辑、词语释义等几个具体方面,用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实例来探讨理解与翻译。希望可以对翻译学习者们提供一点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翻译;理解;语法;文化 一引言 对任何一个翻译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来说,对源语(source language)正确透彻的理解是给出一份优秀译文(target language)的基础。理解是翻译的先决条件,理解正确了,才能不费力地用译语将意思表达出来;理解错了,表达的语言再优美也是枉然,反而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翻译即理解”——翻译的翻译学观解释学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即理解”(steiner,1998:1)。由此可见,理解乃是翻译的关键。 在翻译实践中很多同学常常遭遇的一种情况就是:看着源语,觉得自己知道文段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可一旦到了要写出译文,就有种茫然不知如何下笔的感觉。总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接触到了很多翻译指导理论。但是,不管学者专家们的理论多么标新立异,从翻译现象上讲都没有离开诠释学范畴,即翻译本质上都是一种文本理解和解释活动。(张晓梅,2013 ) 二语法和文化对理解的影响 对源语的理解不仅要求我们从语法的层面去分析句子结构、词语的含义,更要求我们对源语的背景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白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表达和用语。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的译文词不达意或者闹笑话。著名的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pune Mide)说过,Translation consist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ot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second in terms of style(Nida,1969).可见,做翻译工作最重要的是理解原文的意思。 一.理解与逻辑 从学习翻译过程中的实际练习来看,在根据词典释义掌握单词意思后理解的难点在于对语法的理解。在翻译实践中,我们除了要从语法的角度去理解原文外,还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原文进行分析,以求准确地表现原文的意念。对于语法比较复杂的长难句,建议首先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找出主、谓、宾、定、状、补,在通俗理解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逻辑来组织译文语言。下面用示例来讲解: 例1.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原译:只有坏风才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 原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特殊(it is….that…..)是一个强调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我们首先来做一个最通俗的理解:“对谁都没有好处的风才是坏风。”,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风对人都是既有好处又有坏处的。我们在引申理解一下,就会明白原句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事物(此句中是“风”)都是具有两面性的(blows both good and bad)。所以,这句话我们可以翻译成:

解析翻译中的理解环节

解析翻译中的理解环节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翻译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大体可分为理解、表达和校对三个阶段翻译过程中的“理解”是整个翻译过程的基础和开端,更是实现第二步“表达”的前提。翻译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话语的意义,话语的意义取决于理解,足见理解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法国翻译理论家让·德莱斯勒对翻译理解的观点中就提到:“理解产生于两个层面:掌握所指和掌握意义。……理解文木是翻译过程的最初阶段。在此阶段,译者应竭力确定原作者所言之含义。显然,仅凭阅读人们是无法掌握文木意义的。对于那些用外语书写的文字符号,人们完全可能是看到了或在心里默读过却根木不理解它们的意义。这种纯粹表征性的知觉活动必须伴以一种称之为解释性分析的思维活动。”州必须承认,德莱斯勒有关翻译理解的理论己经指出仅凭阅读是不能掌握文木意义的,而且,他把理解的过程与思维活动联系起来。而在现实教学中,尤其对于许多初学翻译的学生而言,如果要求翻译一篇200字左右的英文材料,他们往往

用于理解原文的时间都不超过五分钟,多数学生仅仅满足于大概了解原文的话题、领域和内容。但理解作为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其包含的内容远比这些更广泛,这种程度的理解和德莱斯勒所提出的理解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那么理解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一篇文章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意义上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意蕴、文体、风格都完整体现在上下文语境之中,而理解的过程必须要结合原文的上下文,同时,译者的思维活动还要注意把握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内在关联,因为许多词语、句子的真正含义渗透在字里行间,前后呼应。译者在理解阶段只有考虑这些深层因素,翻译的最终成果—译文才能在内容乃至整体文风上都做到准确无误。 一、翻译始于理解,而理解又始于释义 要准确地理解原文,就必须斟字酌句,在理解中综合考虑文章的措词、行文特点等因素,理解的程度要深入到语义的最小单位,认真推敲句子中每一处措词的字面意义以及引申意义。但译者应注意到,理解的过程不仅涉及词汇和句式这类行文措词的特点,还应该包括文体、作者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文章的功能等多方面。具体而言,译者要结合具体文

翻译:理解与表达的辩证统一

翻译:理解与表达的辩证统一 何谓翻译?我们不妨作此界定:翻译是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互相转换、以传达意义为目的的一种言语、文字行为,亦即从原文进入译文的一个过程,其结果--成型的译文则是翻译的终端产品。翻译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翻译是通过理解和表达来实现的。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双翼,不论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对翻译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道理十分浅显,不言自明。理解和表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mutual contribu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译者在理解阶段,总会不自觉地思考或挑选表达的手段;在表达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在加深理解或对原文进行再理解,尤其是在难于表达或发现上下文语意不贯通、逻辑紊乱的情况之时。

张今先生在其译论著作《文学翻译原理》中指出,在理解过程中,根本性的矛盾就是主观(译者的领悟力)和客观(原作内涵)之间的矛盾。主客观矛盾在理解的过程中表现为六对矛盾的统一: (一)外国语思维和本族语思维的统一;(二)对原作语言形式的感知和对原作艺术境界的感知的统一; (三)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统一; (四)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的统一; (五)作者的审美经验和译者的审美经验的统一; (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 我们认为,在表达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六对矛盾,需要译者煞费苦心加以解决: (一)抑义就词(因词害义)和词不达义的矛

盾; (二)原语表现形式和译语表现形式的矛盾;(三)原语文体风格和译语文体风格的矛盾;(四)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矛盾; (五)译者的劳动成果与读者之间,即,译品和接受者之间的矛盾; (六)译作所用语言与时代语言之间的矛盾。 上述“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见毛泽东:《矛盾论》之第二章) 翻译的理解涵盖对原作六种意义(概念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文化意义)的理解,简言之,即对原作所有涉及的意义的理解。王宗炎先生指出,“辩义为翻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