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氨

【学习目标】

1.了解氨的性质及应用,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了解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

【学习探究过程】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

是。

A.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C.用装置丙收集氨气

D.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1.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A .NO 2溶于水生成HNO 3

B .硝酸工厂用NH 3氧化制NO

C .雷雨时空气中的N 2转化为NO

D .由NH 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2.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 .NH 3

B .H 2

C .Cl 2

D .SO 2

3.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储存气体R ,多余的气体可 用水吸收,则R 是( )

A .NO 2

B .NO

C .SO 2

D .NH 3

4.在如图所示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胶头滴管 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b 。下列a 与b 的组合中, 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 .NO 2和H 2O

B .SO 2和NaOH 溶液

C .NH 3和H 2O

D .CH 4、Cl 2混合气和饱和食盐水

5.已知X 、Y 、Z 、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X 能与W 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 可能是( )

X ――→O 2Y ――→O 2Z ――→H 2O W

A .N 2

B .NO 2

C .NH 3

D .NO 6.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

最新化学1必修4.4《氨 硝酸 硫酸》教案教学内容

三、氨硝酸硫酸——氨 教学目的 1. 掌握氨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氨水显弱碱性。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3.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用品 PPT 浓氨水、浓盐酸、酚酞、碳酸氢铵、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红色石蕊试纸。教学过程

归纳整理四、铵盐:由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铵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4++OH-NH3↑+H2O (2)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 (NH4)2CO32NH3↑+CO2↑+H2O NH4Cl NH3↑+HCl↑ 学习探究 从铵盐的性质上看,受热分解和与碱 反应,都有氨气生成?如果要制备氨气, 用哪一个反应更好?为什么? 如何检验一种无色液体里是否含有铵 根离子?写出离子方程式。 分组讨论。 加强碱溶液,加热,看能否产生使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NH3 ↑+H2O 实验探究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用是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制备氨 气: 阅读课本P99页,理解实验室制氨气的 原理,装置要求,收集方法,干燥、检验和 验满方法等 归纳整理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装置:固 + 固气 (类似实验室制氧气装置)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碱石灰 思考,理解,做笔记 应用提高延伸拓展 1.实验室制备NH3的装置, 还可以用于制备哪些气体? 2.收集气体时试管口处棉花 团的作用? 3.如何证明某一集气瓶中的 氨气已经收满? 4.多余的氨气应如何处理? 5.为什么不直接用NaOH和 NH4Cl反应? 6.如何用浓氨水、NaOH 或碱 石灰制取少量NH3? 讨论后交流: 氧气 防止氨气散逸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 通入稀硫酸中或水中吸收 氢氧化钠成本高,且加热时对玻璃有腐蚀作用 在烧瓶里加入适量碱石灰,从分液漏斗里滴加浓 氨水。 阅读理解 五、NH3的用途 阅读课本P100页自然界氮 的循环,讨论氨的用途和自然界 中氮的循环。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 成工业,制硝酸、铵盐、纯碱的原料。可以做致冷 剂。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的化学性质:碱性和与水的反应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氨的制法,重点要掌握的是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氨硝酸硫酸相关知识点

氨硝酸硫酸 一、氨 (1)氮的固定 a :定义: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b .分类: ①自然固氮:高能固氮:N 2+O 2====2NO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②人工固氮:2N 2+3H 2 2NH 3(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2)氨的分子式NH 3,结构式,电子式,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3)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氨的水溶液叫氨水。氨易液化。 (4)醮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醮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产生白烟,将浓盐酸改为 浓硝酸还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5)氨的化学性质 A 氨跟水的反应 氨溶于水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H 3+H 2O=NH 3?H 2O =NH 4++OH -,氨水的成份有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由于NH 3·H 2O 发生微弱电离,使氨水显碱性。 B 氨跟酸的反应 NH 3+ HCl= NH 4Cl 2NH 3+H 2SO 4= (NH 4)2SO 4 NH 3+HNO 3= NH 4 NO 3 C 氨的氧化反应 4NH 3+O 2=======4NO+6H 2O 二、铵盐 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 (1)NH 4+的电子式。 催化剂 加热 放电

结构式,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2)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3)铵盐受热都易分解, ①NH4Cl △ NH3↑+HCl↑。 ②NH4HCO3△ NH3↑+H2O+CO2↑。 (4)铵盐与碱反应,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和NH4Cl+NaOH=NH3?H2O+NaCl。 ②NH4Cl固体与熟石灰共热Ca(OH)2(s)+2NH4Cl(s)=====2NH3↑+2H2O+CaCl2(实验室制氨气)。 三、氨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2N 2 +3H22NH3(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2、实验室制法 (1)原理:Ca(OH)2(s)+2NH4Cl(s)△ 2NH3↑+2H2O+CaCl2 (2)药品:NH4Cl固体与熟石灰(Ca(OH)2) (3)装置:∵固+固气 ∴使用大试管、单孔胶塞、导管、酒精灯、铁架台等。 (4)净化干燥:使用碱石灰,不能用CaCl2 (5)收集:NH3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用向下排空气法。 (6)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产生白烟 (7)处尾:用水吸收(注意防止倒吸) 四、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硝酸 (1)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为1.5027 g/cm3沸点为83℃。常用的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硝酸能与谁以任意比互溶。(2)硝酸的化学性质: 加热 △

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

硫酸硝酸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1)氮的固定;(2)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3)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4)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5)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 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 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的性质与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 【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浓硫酸的特性

高中化学教案《氨硝酸硫酸

课题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1课时)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氨、硝酸、硫酸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化学必修(1)的重点之一,氨的学习将对后面的铵盐、硝酸、硫酸的学习起铺垫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2、本课时在选材上着眼于氨气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氨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氨气的有关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明确化学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化学的功与过。 2、通过对液氨泄漏事件处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建立自信心,培养求实、创新的精神,并尝试创造的喜悦。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 四、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也学习了氧化还反应的基本原理、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但还无法把理论的指导作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他们已初步掌握某些基本实验技能,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的本质,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材的处理 1、实验的改动:增加了氨溶于水与空气溶于水的对比实验,变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增加了浓氨水与浓硫酸反应的对比实验,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探究能力。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 酸果 汁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重庆市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全套教案

4.4 氨硝酸硫酸——氨 教学目的 1. 掌握氨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氨水显弱碱性。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根离子的检验。 3.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 氨的化学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用品 PPT 浓氨水、浓盐酸、酚酞、碳酸氢铵、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红色石蕊试纸。教学过程

-NH 32NH NH 2 剂。 的循环,讨论氨的用途和自然界 中氮的循环。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的化学性质:碱性和与水的反应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氨的制法,重点要掌握的是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和氨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装置。

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课本P103——1、2、4、5 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第1课时) 三、氨气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化学性质: )与水的反应:NH3+H2O NH3·H2O )碱性:NH3+HCl=NH4Cl 铵盐的性质:(1)遇碱性物质有氨气放出:NH-32NH Cl 2

-NH 参考资料氨对人体的危害 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比重为0.5),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氨气的溶解度极高,所以常被吸附在皮肤黏膜和眼黏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氨气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黏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四、硫酸、硝酸和氨——硫酸 教学目标 1.复习硫酸的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 2.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浓H2SO4的特性。 教学难点 浓H2SO4的强氧化性。 教学过程 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 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 实验验证你的结论? 1.展示一瓶浓硫酸。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大全 7.1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酸 果 汁 稀盐 酸 纯碱 溶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 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变 红 变红变蓝变蓝变蓝 变 蓝 紫色紫色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 无 色 无色变红变红变红 变 红 无色无色 结论酸性酸 性 酸性碱性碱性碱性 碱 性 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1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 .. 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 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2

硫酸学案及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3课时硫酸 【学习目标】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预习导航】 一、硫酸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H 2SO4是具有难挥发性、高沸点的二元强酸?纯净的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98%的浓 H2SO4,密度为1.84 g ? cm-3),可以任意比例溶于水, 溶解过程中伴随着放热现象?因此,浓H2SO4稀释时只能将浓H2SO4沿玻璃棒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散执? 八、、■ 2. 化学性质 (1)不挥发性(用于制挥发性酸) H2SO4(浓)+NaCI H 2SO4(浓)+NaNO 3 ⑵强酸性 Ca3(PO 4)2+3H 2SO4(浓)= (3)吸水性 浓H2SO4能吸附物质中湿存的水分: H2SO4(浓)+nH2O= H 2SO4 ? nH 2O 利用此性质可用浓H2SO4作干燥剂,干燥一些不与浓H2SO4反应的气体,通常用于洗气装置?如用浓 H2SO4 可干燥 O2、H2、CO2、CI 2、HCl、SO2?CO、 CH 4、C2H4?C2H2 等气体? (4)脱水性 指浓H2SO4将有机物里的氢、氧元素按原子数2:1 的比例脱去水的性质?如: C12H22O11 浓H2S0 4 12C+11H 2O C2H5OH 浓H2S°4 C2H4f +H 2O ⑸强氧化性170° 冷的浓H2SO4,如遇铁?铝等金属产生钝化作用 ?但热的浓硫酸氧化性较强,可将许多金属、非金属及一些还原性化合物氧化?如: Cu 2H2SC4(浓) -------- C uSQ SQ 2H2O C 2H2SO4(浓) _______ CO2 2SQ 2H2O 2HI H2SO4 (B )= I2 SO2 2H2O 在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中,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 SO2? 【合作探究】 【例1】硫酸的性质有:A .高沸点;B .强酸性; C .吸水性; D .脱水性;E.强氧化性。在下 列硫酸的用途或化学反应中,硫酸可能表现上 述的一个或者多个性质,试用字母填空: (1 )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实验室干燥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 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生产中,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________________ ; (5)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 生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B ; (2) C ; (3) BE ; (4) E ; (5)DE (提示: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的同时,生 成的单质碳在该环境下,与浓硫酸继续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 SQ 气体) 【例2】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右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气瓶中会产生碳酸钡沉淀 B.从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D.洗气瓶中会产生亚硫酸钡沉淀 解析:碳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后 将生成

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

4.4【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教材内容特点:浓硫酸、硝酸的主干知识是强氧化性;氨的主干知识是水溶液呈碱性,因此容易与酸反应生成盐。教科书对于这些主干知识采用实验进行建构,用图示进行加深,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强化。而对其他一些基本知识,则采用“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等形式来呈现。此外,教材还重视环境教育,例如,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以往是用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反应不能随意停止,过多的SO 会造成环境污染。现在改用铜丝与 2 对环境的污染。对于自然浓硫酸反应,反应一会儿后,拉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减少了SO 2 界中氮的循环,教科书采用图片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旨在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氮的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教材前后联系: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非金属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等构成某一非金属元素的知识体系。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氨也有大多数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所具有的性质,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惟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因此,将它们归为一节进行学习。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稀硫酸、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也做过浓硫酸吸水的实验。本节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然后引出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性质主要学习氨的水溶性、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氨水的碱性以及氨与酸的反应;了解氨的水溶性,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知道氨的用途。 2. 通过浓硫酸与铜和碳的反应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 通过浓硝酸与铜和碳、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硝酸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喷泉实验尝试分析产生某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2.通过浓硫酸和硝酸相似的强氧化性初步学会寻找事物的共同点并加以利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硫酸、硝酸以及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氮氧化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1.氨的性质 基础落实 氨 1.合成氨 (1)工业合成氨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 3_________________,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氮的固定 将____游离____态的氮转变为氮的_____化合物_____的过程。 2.物理性质 (1)NH 3是___无___色、有___刺激性___气味、极易____溶于水______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水大约溶解____700____体积的氨气。氨易___液___化,常作制冷剂。 (2)喷泉实验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①打开活塞,并挤压滴管的胶头 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____,瓶内液体呈____色 氨 _____ ___溶 于 水, 水溶 液呈 ____性 3.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NH 3+H 2O ?NH 3·H 2O __________。 ②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NH 3·H 2O=====△ NH 3↑+H 2O 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NH 3·H 2O ?NH +4+OH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与酸的反应 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______有白烟生成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 NH 3+HCl===NH 4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4NH 3+5O 2=====催化剂 △ 4NO +6H 2O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氨的物理性质 1.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2009年8月6日介绍,赤峰制药集团氨气泄漏事件共有246名药厂工作人员、事故处理人员及周边群众到医院接受治疗。下列说法不正

《氨硝酸硫酸》教案9(第三课时)(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仪器: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教学过程: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4++OH-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NH3↑+H2O [板书] NH3+H2O NH3·H2O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高中化学:4.4《氨 硝酸 硫酸》第一课时精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一、氨 教材97页【实验4-8】 现象:挤压滴管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后,烧瓶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氨气于水,其水溶液呈性 注意: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地既快又多,如NH3、HCl用水吸收,CO2、SO2、Cl2 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等。 ②装置气密性好 ③圆底烧瓶要干燥 ④少瓶内气体要充满且纯度要高 思考:在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要点一:氨的物理性质 色气味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且溶解速度。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液化(液态的氨称为)液化时热。液氨汽化时要的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 要点二: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能形成喷泉) 注意: Ⅰ、①由于形成NH 3.H 2 O的过程是的,NH 3 .H 2 O也可分解生成和,因此氨水常 温下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加热时更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②溶液中大部分氨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 3.H 2 O),而NH 3 .H 2 O只有一 小部分(约1%)电离出和,电离方程式为,所

以溶液中NH 3.H 2 O的浓度较,而NH 4 +和OH-的浓度较,且氨水呈性,加 入酚酞试液变 ③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离子有, 但通常把NH 3 做溶质,水做溶剂。 ⑤氨水的密度比水的要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Ⅱ、液氨与氨水的区别 2、与酸的反应(表现碱性) (1)盐酸(产生大量白烟) (2)硫酸 (3)硝酸(产生大量白烟) 注意:a、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b、氨气与挥发性酸反应有白烟生成,遇难挥发性酸无此现象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1)CO2(工业制纯碱中的反应) (2)SO3 4、与盐反应 制取Al(OH)3 5、与氧气反应(表现还原性)(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要点三:氨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1)原理:①加热铵盐(如NH 4Cl)和碱【Ca(OH) 2 】的混合物

氨,硫酸,硝酸教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教案) (第1课时) 一氨气的喷泉实验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 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3)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二..氨气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易液化。 ③极易溶于水(1:700)。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跟水反应——显弱碱性 NH 3+H2O NH 3·H 2O NH 3·H 2O NH4 ++OH- 一水合氨很不稳定 NH 3·H 2O NH3↑+H2O ①NH3极易溶于水。(1 :700) ②NH3与水反应后有碱性物质生成 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NH3·H2O,NH3·H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3↑+ H2O 所以氨水显_碱性_____,既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__红色__,又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__变蓝__。 氨水的主要成份有哪些? 氨水与液态氨有何区别? 氨水中的分子有:H2O、NH3 和NH3·H2O 氨水中的离子有:NH4+、H+和OH- 所以:氨水是混合物。

液氨是氨气加压或降温后形成的液态物质, 液氨所含的微粒是NH3 所以液氨是纯净物。 (2)氨跟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白烟) NH3+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NH4)2SO4 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NH3+HCl=NH4Cl 沾有浓盐酸的玻棒 沾有浓氨水的玻棒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3)NH3具有还原性 4NH3+5O24NO+6H2O 这个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它是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3、氨的用途: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及制造的原料。液氨汽化时要,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 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硝酸吸热降低制冷剂 三.铵盐的性质 (1)农业上常见的化肥,如NH4Cl、(NH4)2SO4、NH4HCO3等都是铵盐。铵盐都易溶于水。 (2)铵盐的不稳定性: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HCO3NH3↑+CO2↑+H2O NH4Cl NH3↑+HCl↑ (3)铵盐与碱的反应:铵盐与碱的反应放出氨气。 NH4NO3+NaOH NH3↑+NaNO3+H2O (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N H4+的检验:如何证明某物质中含有N H4+(铵盐)? .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归纳40912

《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 三、碱 1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3)酸+碱 → 盐+水

(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BaSO4↓Cu(OH)2↓ F e(OH)3↓Mg(OH)2↓BaCO3↓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硫酸和硝酸学案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 学习目标:1.硫酸的性质 2.硝酸的性质 自学指导: 一.硫酸的性质 1.稀硫酸具有的通性,能使石蕊试液变,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表现出弱氧化性。稀硫酸中的主要微粒有、 . 2.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黏稠液体,能与氺以任意比例互溶,不挥发,密度大于水。浓硫酸中主要有H2SO4分子、少量水,H2SO4少量的电离(在离子反应方程式中不能拆) 3.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已有的水分子,是变化。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其质量会增加,浓度会变小。利用其吸水性,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干燥不与它起反应的气体,如H2、CO2、SO2等,也可用浓盐酸跟浓硫酸混合来快速制取HCl气体。 (2)脱水性:浓硫酸将某些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2:1的比例脱出,留下碳而“炭化”,这个过程是变化。如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蔗糖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为: 浓硫酸不慎滴在皮肤或衣服上,会强烈的腐蚀或烧坏皮肤和衣服。 (3)强氧化性 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原因:。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 加热条件下,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金、铂除外)生成硫酸盐、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还能氧化碳、硫等非金属单质。 与铜的反应与木炭的反应 二.硝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质量分数为68%——70%的硝酸为浓硝酸,95%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白雾) 2.化学性质 ①强酸性——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a、碱指示剂变色。如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铜等)发生中和反应 c、碱性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钠等)反应 d、些盐(碳酸钙、碳酸钠等)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

高一化学 4.4.3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仪器: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酞试液、棉花、 试管夹、NH 3、HCl、NH 4 Cl、Ca(OH) 2 教学过程: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 3 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 3与水的反应: [分析] NH 3+H 2O NH 3·H 2O NH 4+ +OH - NH 3+H 2O NH 4++OH -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 3·H 2O NH 3↑+H 2O [板书]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思考]:分析NH 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 、离子 。 [板书](2)NH 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 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 3+HCl =NH 4Cl NH 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 3+HNO 3=NH 4NO 3、 2NH 3+H 2SO 4=(NH 4)2SO 4 [讲解] NH 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 2、NO 、NO 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 3与O 2的反应: 4NH 3+5O 2 4NO +6H 2O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 氨 硝酸 硫酸知识点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1、氨 (1)物理性质: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的快,水溶液呈碱性。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H3+H2O ·H2O NH4++OH― ○2与盐酸反应:NH3 + HCl == NH4Cl ○3实验室制法:Ca(OH)2+2NH4ClCaCl2 +2NH3 ↑+2H2O 2、氨水: ○1有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组成成分:NNH3 、NH3·H2O 、H2O 、NH4+、OH―、极少量的H+3、铵盐: (1)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无色色晶体,能溶于水 (2)化学共性: ○1受热分解: NH4ClNH3 + HCl NH4HCO3 NH3↑+ H2O +CO2↑ ○2与碱反应:NH4Cl + NaOH=NH3↑+ NaCl + H2O 可以用来检验铵根离子也可用来制取氨气; 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在瓶口验满。 4、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 Ca(OH)2+2NH4ClCaCl2 +2NH3 ↑+2H2O

○2(高温高压催化剂) ○3(催化剂加热) ○4 ○53Cu+8HNO3(稀) == 3Cu(NO3)2 +2NO↑+4H2O ○6Cu+4HNO3 (浓)==Cu(NO3)2 +2NO2 ↑+2H2O ○7 5、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

氨气 硝酸 硫酸试题

一.基础练习 1.关于氨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氨水的溶质是NH3·H2O (B)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C)氨水中含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D)取少量氯化铝溶液不断滴加氨水,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消失 2.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氨气通入稀硫酸 NH3+H+=NH4+ B、稀烧碱溶液和氯化铵溶液混合 NH4++OH-=NH3·H2O C、碳酸氢氨和浓烧碱溶液混合NH4++OH-=NH3↑+H2O D、Cl2和水反应 Cl2+H2O=2H++Cl-+ClO- 3.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一般要求干燥的是 A.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所用的容量瓶 B.用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时所用的试管 C.用氯化钠和浓硫酸反应制氯化氢的烧瓶 D.做喷泉实验用来收集氨气的烧瓶 4.能把Na2SO3、NH4NO3、KCl、(NH4)2SO4四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是可加热) A、Ba(OH)2 B、KOH C、NaOH D、AgNO3 5.鉴别三瓶浓酸:HCl、H2SO4、HNO3可选用的试剂是 A.BaCl2溶液 B.AgNO3溶液C.Cu片D.CuO粉末 6.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能表现氧化性又能表现酸性的是 A.H2S和HNO3反应 B.FeO和HNO3反应 C.CuO和HNO3反应 D.HNO3受热分解 7.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8.下列气体不能用H2SO4干燥的是 A. CO2 B.NH3C. SO2D. HC1 9.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 ....(填空):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 (6)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硫和硫的氧化物 氨 硝酸 硫酸知识点汇总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基础巩固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1.物理性质:颜色:______,气味:______;毒性: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溶解性:______。 2.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通性:①与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 CaO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③与碱反应: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④与某些弱酸盐溶液反应:与Na2CO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2)还原性:SO2能被O2、X2(Cl2、Br2、I2)、KMnO4 (H+)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①与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X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氧化性:与H2S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漂白性:原理:SO2可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而起漂白作用,见光、加热或长时间放置,____________又分解为原有色物质和SO2。 3.酸雨的形成 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的冶炼和的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在光照、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等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雨水后形成硫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危害:①使水体、土壤酸化,影响鱼类、农作物及树木生长;②腐蚀建筑物、雕塑等。 (3)防治方法:①从消除污染源入手,研发新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等;②对含硫燃料进行______处理;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进行__________________;③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思考交流1】把SO2和Cl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相同吗?为什么? 提示:把SO2和Cl2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不同,其原因是:SO2溶于水生成H2SO3,使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Cl2溶于水生成了HCl和HClO,酸使石蕊试液变红,又由于HClO的强氧化性,所以最终使石蕊试液褪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