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运输经济学重点.

(完整word版)运输经济学重点.

(完整word版)运输经济学重点.
(完整word版)运输经济学重点.

第1章绪论

1. 运输经济学是怎样一门学科?答:(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2运输经济学是要用经济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如何有效地在交通运输和其他经济活动之间分配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已经分配用于运输部门的资源;(3也可以说,运输经济学研究特定范围内,即与交通运输有关的经济关系。

2. 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在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变化?

答:(1研究范围扩大,综合性日益加强;(2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3强调运输需求分析;(4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5与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

3. 运输经济学目前包括哪些主要研究领域?

答:(1运输经济基本理论;(2运输需求与供给;(3运输成本;(4运输价格;(5运输政策

4.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2运输经济规律(3运输需求与供给;(4体现上述理论、规律和供求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方法。

5. 如何学习和研究运输经济学?

答: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系统理论是学习和研究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第2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1. 如何理解运输的涵义?运输有哪些分类?

答:运输是一项范围非常广泛的经济活动。

从运输的对象来看,可以分成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从运输任务完成的主体来看,可以分成旅客或货主利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完成的“自有运输”和由专门从事经营性运输的运输工具完成的“公共运输”;从运输方式看,运输业可以分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不同的运输部门。从运输涉及的经济空间范围看,又可以分成市内运输、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的运输、城市间运输和乡村运输等;还有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之分。此外,从生产过程来看,可以分成属于生产过程之内的“内部运输”和生产过程以外的“外部运输”。

2. 运输产品是什么,它与“人公里”、“吨公里”这些统计单位有什么区别?

答:(1运输产品是位移

(2区别

①位移是货物或旅客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而人公里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人数/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

②位移是具体的,而人公里和吨公里是抽象物,只表示共性内容;

③位移包括运输的完整过程;而人公里和吨公里无法包括这些内容;

④相同的位移可能产生出不同的人公里和吨公里数。

3. 简述运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四个时期并说明各自的标志是什么?

答:三个阶段:(1)手工业生产阶段;(2)工场手工业阶段;(3). 机器生产阶段。

四个发展时期:(1水上机器运输业发展时期标志是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提出用蒸汽机作为船舶动力方案,起名叫轮船“克莱门号”在纽约纽约哈尔逊河完成了纽约到奥尔巴尼的240公里的航行;(2陆上铁路运输业发展时期,标志是

1825年英国人乔治.斯蒂劳森在斯道克顿—达敦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的公共铁路;(3陆上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业发展时期,标志是1866年世界上第一条输油管理铺设成功,管理运输从此产生;1886年世界第一辆四冲程汽油机的四轮汽车在德国诞生,经过改进以后,1890年在欧洲大批生产,特别是经过美国人福特改进以后(T型车)于1908年在美国大批生产,从此公路运输也就很快发展起来;1903年,美国的赖特兄弟实现了用轻型汽油发动机驱动螺旋浆作为动力的飞行,从此航空运输就开始了。;(4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时期,标志是各国都积极开展综合运输,调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分工和协作,要求形成均衡﹑衔接﹑协调的现代化运输体系。

4. 简述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运输业的发展总方针。

答:(1当代水路运输发展的总趋势是货物运输船舶的专业化、大型电子化和航行安全系统电子化。

(2当代铁路运输发展的总趋势是:①牵引动力内燃化、电气化;②铁路客运高速化;③大宗散货运输重载化;④信息技术电子化。

(3当代公路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向是:①干线公路高等级化;②汽车运输高效化。当代航空运输发展的趋势主要有:①干线飞机巨型化、超高速化,安全性、舒适性进一步提高;②安全保证系统自动化;③空中交通管制现代化。

(4当代管道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原油管道发展缓慢,成品油管道发展趋势明显;自动化程度高。

(5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总方针为: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充分发挥水运、包括内河、沿海和远洋航运的作用,积极发展航空运输,适当发展管道运输,建设全国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

5. 如何理解运输业的性质及其经济特征?

答:(1性质:它是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是公益服务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它属于第三产业

(2经济特征:

①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货物或旅客,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或形态,只改变其空间位置;

②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消费过程同时进行;

③运输业具有隐性社会贡献的特性;

④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国家利税和运输对象所有者身上;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全局性,但其效益具有滞后性且不容易被客观地认识到;

⑤运输业具有特殊的时空特性;

⑥时间和空间的不可替代性;

⑦运输产品的非实体性和非储备性;

6. 简述运输业的基本理论。

答:(1)运输位势理论。主要论述运输业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运输特征理论。主要论述有别于工农业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经济特征,这一特有的经济现象,是我们展开运输经济研究的起点。

(3)运输生产要素组合理论。主要论述运输生产要素的质态组合﹑数量组合﹑空间组合和时间组合的规律﹑原则和方法。

(4)运输场景理论。主要论述运输与社会﹑国民经济的关系,即以社会﹑国民经济为背景和舞台,来论述运输经济运动的规律和原理,离开这个场景,运输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5)运输系统理论。运输与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系统,运输业本身是一个系统,我应用这个系统观来论述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组织和运行。

(6)运输供求理论。主要论述运输的需求与供给,他是国民经济供求平衡的一部分,是运输经济学全书的基本内容。

(7)交通流理论。主要论述客货流形成﹑发展﹑运动的一般规律,论述运量预测﹑分配﹑布局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8)运输市场理论。主要论述运输市场的特征﹑细分﹑营销系统﹑影响因素﹑竞争形式和市场管理。

(9)运输控制与协调理论。主要论述运输宏观控制与协调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包括运输生产调节方式﹑行业管理和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等。

(10)运输价值与效益理论。主要论述价值规律﹑商品货币关系在运输中的表现形式和应用中的问题。论述运输效益的表现形式和计算方法。

(11)运输政策与法规理论。主要论述政府运输政策与法规的制订﹑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 交通运输有什么经济意义和影响?

答:(1)运输促进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2)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3)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之一;(4)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结构之一;(5)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6)交通运输是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

一;(7)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8)交通运输能改变资源的分配状况;(9)运输有利于降低与稳定物价;(10)现代运输业具有多种属性(11)交通运输有自己的经济活动规律。

9. 交通运输有哪些社会、政治及文化方面的影响?

答:运输业负责完成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 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空间位移量的增加与人类自身完善和成熟,与经济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过程是一致的。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人员和物质的流动,这有助于促进在语言、观念、习俗等方面差异很大的各地民族打破各自的隔绝状态,进行文化意识的交流,从而鼓励在饮食、卫生、教育、艺术、科技和一般生活方式上的互相交融,推进社会进步。

在政治方面,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广阔地理区域上的政治统一成为可能。历史学家认为,是尼罗河的航运使古埃及在很多世纪以前就已经达到高度的文明;古罗马的建立则应归功于它早期形成的公路系统。在近代,美国联邦政府批准并支持修筑的横贯铁路,部分促成了国内战争时期加利福尼亚州留在联邦内部;加拿大横贯铁路的修建同样有助于西海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不在政治上与加拿大分离;在19世纪后中期,俾斯麦把众多独立的小州和公国统一到现代德国的过程中,铁路也起了关键性作用。

人类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扩大、提高和完善在空间位移方面的本领,实现人与货物空间位移的水平一向反映着人类克服自然阻力的能力。交通运输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在不断提高人与物位移能力的斗争中,运输进一步联系着代表未来的各种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有人总结说,历史上任何具有革命性的现代运输技术,都是依靠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支持才出现的。例如,近年超导研究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人们马上指出,超导技术可以用来建设高速低耗的轨道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又如实现星际间人与物位移

的航天技术也已经成为各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现代科技的大量成果都被很快地应用到交通运输领域,人类文明的成果一次又一次体现在交通运输上。

10. 运输业有什么经济意义和影响?

答:(1)运输促进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2)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3)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之一;(4)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结构之一;(5)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6)交通运输是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7)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8)交通运输能改变资源的分配状况;(9)运输有利于降低与稳定物价;(10)现代运输业具有多种属性(11)交通运输有自己的经济活动规律。

11. 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哪些方面?

答:(1交通运输业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2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和经济布局的重要因素;(3交通运输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4

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5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化的先驱;(6交通运输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7交通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8运输在支持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方面作出较大的贡献。

12. 运输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运输化过程有哪几个主要阶段?

答:(1前运输化:资本主义前的货运主要是价格便宜的商品流通,运输对象主要是农业、手工业的成品和皮毛、烟草、香料等少数几类原料,所以运输业处于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生产阶段

(2运输化工业化初期:开采业和原材料工业对大宗、散装货物运输的需求急剧增加, 促使轮船、铁路运输方式的发展; 机械加工工业发展时期:原材料运输增长速度减缓, 运输需求开始多样化,小批量货物、棚车和特种车辆运输的比重增加,对运输速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精加工工业时期:运输需求越发多样化,要求方便、快捷、小批量、低耗和环保

后运输化:货物运输总量,从“吨”或“吨公里”角度衡量已基本停止增长,一些国家甚至出现连续下降的情况,平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 )引起的货运量和周转量明显减少; 经济对运输业的要求,是在运输质量方面提出更严格的标准,必须满足小批量和灵活多变的生产方式,满足“零库存”和全球生产体系的需要,运输速度和频率加快,小批量和特种运输的数量增加,运输服务更加方便可靠。

13. 我国目前处于运输化的哪一个阶段?为什么?

答: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运输化目前仍属于初级阶段。因为当前我国运输化面临许多问题:(1运输网能力不足,特别是铁路里程过少,造成运输网骨干缺少必要的能力储备和弹性,无法满足运输需求;(2工业化目前所处的阶段,使货运特别是能源和原材料运输,在数量方面仍保持较大增长,农业的商品化和现代化改造也在增加货运的压力;(3人均出行距离按国际水平看还是很低的,从“温饱型”到“小康型”的转变过程中,客运供求之间将形成长期的尖锐矛盾;(4运输机械工业以及通讯控制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还不能对运输业进行应有的武装;(5交通运输管理和法制建设不完善,交通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对公共运输设施的侵害屡禁不止,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尚未完全建立。(6社会意识方面的现代运输关还没有跨过,交通运输在国家工业化中还没有自觉地被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14. 区位理论的发展有哪几个主要阶段?

答:区位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古典区位理论。(2改进的区位理论。(3现代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

15. 韦伯的区位理论有哪几项基本假设?简述韦伯区位论中运费、劳动力费用及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变动的影响,并思考后来的区位模型对运输条件的考虑有哪些变化。

答:在韦伯的区位模型中,有一个确定的消费市场,若干个原料产地,不同地点的劳动力费用不同但供应充足,运费也是与货物重量和运距成正比。首先是确定运输费用最节省的生产地点。按照韦伯一个消费市场和一种原料的假设,可有三种

不同情况:(1原料是遍在性的,那么生产地点显然应设在市场附近,因为当原料不花运费就可以取得时,增加运输量是不合理的。(2原料在加工中不失去重量,但位于远离消费市场的地点,则生产可以安排在原料所在地,也可以安排在市场,如果不考虑额外的装卸费,生产也可以安排在市场与原料来源直线中间的任何一点上。(3原料在加工中会损失重量,也不是遍在性的,在此情况下生产地点应设在原料产地,因为运输较小重量的成品比运输较大重量的原料节省运费。按照一个消费市场和两种原料的假设,则有四种不同情况:(1两种原料都是遍在性的,则生产应设在消费市场。(2两种原料在加工中都不失重,但位于两个不同地点,则每种原料都应直接运到消费地去生产,因为不需要将一种原料运至另一原料产地去增加额外运输。唯一的例外是当一种原料运往市场时恰好途经另一原料产地。(3两种原料都不失重,其中一种是遍在性的,另一种则远离消费地。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在消费市场组织生产,因为这只须为远离的那种原料支付运费。(4两种原料在加工中都会失重,并位于不同的地点。

第3章运输需求

1. 简述运输需求的内容及其特征。

答:运输需求包含以下六项要素:

(1运输需求量,也称流量,通常用货运量和客运量来表示,用来说明货运需求和客运需求的数量与规模。

(2流向,指货物或旅客发生空间位移时的空间走向,表明客货流的产生地和消费地。

(3运输距离,也叫流程,指货物或旅客所发生的空间位移的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的距离。

(4运输价格,简称运价,是运输单位重量或体积的货物和运送每位旅客所需的运输费用。

(5运送时间和送达速度,又称流时和流速,前者是指货物或旅客发生空间位移时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的时间;后者是指货物或旅客发生空间位移时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单位时间内位移的距离。

(6运输需求结构,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距离等对运输需求的分类。如铁路运输中常把货物分为22个品类;旅客运输可分为公务、商务、探亲、旅游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中常按运输距离分为短途运输、长途运输,等等。

2. 分析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答: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如下:

(1运输支出随着运价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2运输支出的变化相对于运价变化的程度与运输需求曲线的斜率或价格弹性有关:当需求曲线比较陡峭时, 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较小, 一般被称作弹性较低;当需求曲线比较平缓时, 价格变化引起的需求量变

化较大,一般被称作弹性较高 (3运输支出与需求曲线的位置形状及变化有关:人口数量、消费者收入水平及偏好、有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 3..运输需求有哪些类型? 答:运输需求种类繁多,其大致可以按以下4种途径划分: a.按运输需求范围划分按运输需求范围划分为个别运输需求和总体运输需求。其中,个别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价格水平下, 许多性质品种不同、运输需求相异的具体需求;总体运输需求是由个别运输需求的总和构成的。个别运输需求是有差异的,但总体运输需求是无差别的,都是实现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移。个别运输需求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种异质性指的是个别运输需求对运输质量管理和工艺要求不同;对运输方向和运输距离要求不同;对运输时间和运输速度要求不同;对运价水平要求不同等。如煤炭、石油、小汽车这些不同种类的货物对运输质量和运输工艺要求不同;鲜活易腐货物同一般货物在运输速度上要求不同;高价值货物与低价值货物能够承担的运价水平的能力不同,等等。 b.按运输需求产生的地域不同

划分按运输需求产生的地域不同划分为区域内运输需求、区域间运输需求和过境运输需求三种。运输需求的起点与终点在同一区域 A,则为 A 区域内的运输需求;运输需求的起点在 A 区域而终点在 B 区域的,为 A、B 区域之间的运输需求;运输需求的起点、终点均不在 A 区域,但运输对象利用了 A 区域内的运输线路而完成其位移的为 A 区域的过境运输需求。 c.按运输方式的不同划分按运输方式的不同划分单一运输方式的运输需求(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和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需求(多式联运需求两种。 d.按运输对象不同划分:按运输对象不同划分为货物运输需求和旅客运输需求两种。 4.简述货运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货运需求的因素有: (1.运价水平运输需求对运价水平的变动是有弹性的,总起来说,运价水平下降时运输需求上升,而运价水平上涨时运输需求会受到一定抑制。 (2.影响产品生产成本的各种因素

运输需求是衍生需求,运输需求曲线由从产品在生产地的供给曲线和在消费地的需求曲线共同决定,因此任何影响或移动产品在生产地的供给曲线和在消费地的需求曲线的因素,都必然会影响或移动运输需求曲线。 (3.决定产品需求曲线形状与位置的因素从产品在消费地的情况看,产品消费者的人数、消费偏好、收入或经济发展水平、可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等这些决定产品需求曲线形状与位置的因素,也无疑会对产品的运输需求产生作用。同时,与生产地类似地,产品消费地对运输需求的影响,应该包括相应运输工具卸载和货物存储方面的考虑。 (4.运输的非价格成本运输的非价格成本本身不是运输价格的组成部分,但是一旦发生这种成本并且其水平达到某种高度,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与提高运价水平是相似的,也会减少运输需求(或者使运输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货物类别与运输服务的质量问题就货物类别而言,尽管重工业和农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有所下降,但它们所引起的运量或运输需求在总货物运输量中仍占有绝大多数。就运输服务的质量问题,一般运输服务质量越高,运输需求也相对越高;反之越低。 (6.影响专业受雇运输与自有运输关为更可靠、更容易控制、更有利于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快和更有灵活性,企业或多或少要把一部分运输能力控制在自己手里,这也就相应的影响了运输需求. (7.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货物运输需求是派生需求,这种需求的大小也就要决定于经济发展水平了.一般来讲, 国民经济发展水

平越高,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运输需求也越高,反之越低. (8.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可归纳为.随着产业结构层次的提高,货运强度一般会下降。 (9.运输网的数量、质量以及运输距离交通运输网布局和质量,直接影响线路货物的吸引范围和各线路的通过能力及需求的适应程度。滞后的交通运输业会影响生产发展,抑制货物运输需求。 (10.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改变对货物运输需求有很大影响

例如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社会经济中的产品交流主要是通过计划分配来实现的,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民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已经日益扩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