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地球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

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分布规律: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获得某地获得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

①纬度②地势高低、③天气和气候、④昼长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理环境及生产活动的影响)

2、太阳活动分类及对地球的影响

3、航天基地的选址

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①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则发射航天器初速度

越大,越能节约燃料。反之,越耗燃料。②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空气能见度高。③地形条件:平坦开阔,相对而言地势较高处。④交通位置:

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⑤地质条件:地质稳定。⑥水源

条件:水源充足,满足用水。另外,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孔密度较小的地区,以

保证安全。

我国主要卫星发射基地及各自选址特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气候干燥少雨可为航天发射提供

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低。

海南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可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便利的航运,可以解决铁路

运输所满足不了的大直径火箭运载问题;毗邻广阔海域,方便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

的选择。

(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 俯视图与侧视图

(2) 根据南北两极点的地理事物:北极点附近全部是海洋,南极点周围为南极洲

大陆,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3) 根据经度数的变化:东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减

小,所以东经度逐渐增加的方向和西经度逐渐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 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方时与区时

地方时的计算:每15度为一小时,每一度为4分钟。

①时区的划分

A、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

B、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7.5°,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C、中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成东一至东十一区、西一至西十一区。

D、东经172.5°~180°,西经172.5°~180°,各7.5°分别被称为东12区、西12区,合起来成为一个区。即东西12区。

②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

称做区时。

③计算步骤:A、已知一地求另一地;B、求时差(经差);C、东加西减。

④特殊时间:

国际标准时间: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即是零时区(中时区)区时,也叫伦敦时间;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而北京的经度大约在东经116度。

(2)日界线

地球上两天的分界由180°和该图中24点(即0点)的经线构成。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旧的日期到新的日期的线为该图24点经线,另一条为180°。

(3)昼夜现象、昼夜更替、昼夜长短

昼夜长短的判断: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达到一年中最短。

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达到一年之中最长,夜达到一年中最短。

北半球相反。

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24-夜长

昼长=昼弧÷15

常用结论:

(4)沿水平的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①判断方法: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北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6月22日-12月22日),南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

②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2)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度。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

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

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

常用结论:

(3)日出日落时间、方位

①日出日落时间:

太阳直射的半球,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

纬度越高,日出越早(晚),日落越晚(早);

越接近赤道,越接近6点日出,18点日落;

越接近二分日,越接近6点日出,18点日落;

越接近二至日,日出越早(晚),日落越晚(早)

常用结论:

②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出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落下。

(4)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

①直射纬线的判定

②直射经线的判定

(5)季节的判定

①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②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

③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④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

夏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

北半球的冬半年

⑤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

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

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

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

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

2、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

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图

(一)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1、纬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以及重要的经纬线

2、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1)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

①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②经纬度定向

A、南北方向的判定。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四周均为正南方向;南极相反。

B、东西方向的判定。要用劣弧定向法

即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

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其方法如下:

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东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数值小的在西面。

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西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数值大的在西面。

两个相比较地点分别在东经和西经时,要用两地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认东西方位。

a、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度地点在东面,西经度地点在西面。

b、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则西经度地点在东面,东经度地点在西面。

(2)利用经纬网进行距离计算

①纬度与距离:

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间隔1°的长度为111千米。

经线长度计算:L=111·m(m表示所跨纬度数)

②经度与距离: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为111千米。

南北纬60°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为111/2千米。

任何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为111·COSφ千米。

纬线长度计算:L=111·n·cosα (n表示所跨经度,α为所在纬度)

(3)利用经纬网判定范围大小

相同经纬度且跨经(纬)度数相同的两幅地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

(4)利用经纬网确定范围(定范围)

①依据:任意相邻的纬线间隔相等,任意相邻经线间隔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方法:

同纬度,所跨经度数相同,实地范围相等;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实地范围越小;

图幅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所跨经度数越大,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5)利用经纬网判定最短距离的飞行方向

理论依据: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①同一条经线,最短航程沿该经线走,方向正南或正北。

②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程分三种情况:

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再向南;

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再向北;

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判断方向。

③两点同一纬线圈

同在北半球:走向北弯曲的弧

同在南半球:走向南弯曲的弧

(6)利用经纬网确定球面对称点(定对称点)

①关于赤道对称:经度相同,纬度相反

②关于地轴对称:纬度相同,经度相对,和为180°

③关于地心对称:纬度相反,数值相等,经度相对和为180 °

(二)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1、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公式略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3、常用图例和注记

(三)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2、地形类型

从局部区域看,表现为山顶、盆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

从较大区域并综合海拔和相对高度,又分为:山地、盆地、平原、高原、丘陵等。

①陆地地形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平原:海拔<200m,地势起伏很小,等高线很稀疏

高原:海拔>500m,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

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

山地:海拔>500m,地势起伏很大,等高线很密集

丘陵:海拔200-500m,地势起伏较大,等高线较密集

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

②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四)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图

(1)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高②等高距全图一致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⑥等高线与山脊或山谷线垂直相交。⑦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形

(4)判断坡度陡缓

规律: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这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坡度大小除与等高线密集程度有关外,还与比例尺和等高距有关,且与比例尺和等高距成正相关。

(5)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计算:

①若A、B两地都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差.

②若A点在等高线上,B点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A点的海拔-B点海拔估计值

③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两地的相对高度h:

(n-1)d≤h﹤(n+1)d,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④陡崖的相对高度h:

(n-1)d≤h﹤(n+1)d,其中n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⑤陡崖顶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

A≤H﹤A+d (A为崖顶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大的)

⑥陡崖底处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

B- d <H≤B (B为崖底重合等高线海拔最小的)

(6)等值线共性:

在两条等值线间若还有一条闭合等值线,则其数值只可能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7)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应用

①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B.分析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C.局部地区热源: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处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②与水系、水文结合:

A.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B.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快,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流量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③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A、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择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坝址则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等,依等高线高程定坝高,依水平距离定坝长,尽量少淹农田。(工程量较小,节省投资,安全)

B、海滨浴场、港口码头的位置

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港口码头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C、确定公路、铁路线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少占农田,少建桥梁。

D、确定引水路线

引水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E、进行农业区规划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F、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G、疗养院、气象站选址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2、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①先量出剖面线的长度,并在地形图下方画一根长度与之相等的线(x轴方向)。

②合理确定垂直比例尺。一般为水平比例尺的5~20倍并标出适当的y轴高度(等高线值)

③量出地形图中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及其相对位置

④在剖面图上标出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根据各交点海拔高度在剖面图上相应等高线上画一个点。

⑤把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

⑥在剖面图下方,标上比例尺。

(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能更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①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观察点的通视情况。

A: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可通视.

B: 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不可通视.

②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修建大堤、建设铁路和公路等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

地图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地图知识点总结

三、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 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 二、地图的种类 (一)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以等高线图为例。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基本概念 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 相对概念。 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除陡 崖外都不能交叉。 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 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 (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例如读华北基地地形图(图1),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 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地图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一.地图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理信息的载体——多样性 数学法则的结构——(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 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图形的形状变化和尺寸变化) 符号系统的运用——(地理信息的图形借助地图符号,地图是符号的模型) 二、地图的功能与分类 1.地图的功能: (1).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分为直接(从图中直接反映)和间接信息(分析)组成, (2).地图的传递功能将制图者和用图者联系起来,统一在地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3).地图的模拟功能所需表示的对象,在众多特征中抽取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进行实物的模拟 (4).地图的认知功能用图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图形进行联想和推演和各种分析 2.地图的类型 (1)按尺度划分: 大比例尺地图:大于比例尺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区域划分(了解) A.星球图、地球图 B.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 C.国家图、行政区图 D.局部区域图 (3)按照地图的图型划分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不偏重哪一个要素,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各自学科体系进行层次细分,构成地图的主要内容) (4)按地图的维数划分 平面地图和立体地图 (5)按其他指标分类 按用途 按语言种类 按历史年代 按出版和使用方式 三、地图学 1.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2.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了解)

地球概论复习汇总

地球概论复习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 知识点 第一:地平视差 天体的视差: 天文上在测定太阳系内较近的天体的距离时, 通常采用地球半径作为基 线。 从天体到基线两端的连线所夹的角, 即地球半径对该天体所张的角, 叫做天体的 视差。当天体位于地平时,其视差最大;这个最大的视差值叫做天体的地平视差。第二:月貌(月球地表结构)

月海:月面上比较阴暗的部分,由反射率比较低的基性岩组成。 月陆:月面上比较明亮的部分是高地,有比较厚的月尘覆盖,反射率高。 环形山:四周凸起中部低凹的环形隆起叫做环形山。现在也叫月坑。 辐射纹:从大环形山向四周辅散的明亮线条。可以穿过山脉、月海延伸数千米。月谷:暗线是深陷的裂谷,有如地球上的沟谷叫做月谷。 第三:潮汐(天文潮汐) 潮汐:地表上由于天体间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海平面涨落现象。 太阴潮:由月球引起的潮汐;太阳潮:有太阳引起的潮汐。太阴潮》太阳潮

潮差: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差。潮差最大时的潮汐叫大潮;潮差最小时的潮汐叫小潮。潮汐隆起:在地球正反垂点的周围形成两个水位特高的区域称为”潮汐隆起” 引潮力: 地球上任意一点所受的引力与地球平均引力之差, 正反垂点最大其他地方逐 渐减小。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海洋潮汐的规律性和复杂性: 规律性:①每太阴日两次高潮两次低潮; ②每朔望月两次大潮和小潮; 复杂性:①赤道潮与回归潮;

②二分潮与二至潮; ③近地潮与远地潮; ※ 赤道潮:假定月球的赤纬为零,则两个垂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在一个太阴日 内都有相等的两次高潮和低潮,潮汐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对称。这样的潮汐称为赤道潮(分点潮) ※ 日潮不等:由于月球的赤纬不为零,它的两个垂点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以致同一纬度 ( 除赤道外 ) 的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 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 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 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 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 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 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 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 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 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知识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形状:不规则的球体; 2. 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三、纬线和纬度 1. 纬线概念: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 特点:都是圆形、长度不等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都指示东西方向。 3. 纬度:赤道(赤道为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4. 特殊纬度: (1)0度: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90度:南北极点,最大的纬度; (3)23.5度:回归线,热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分界线; (4)66.5度:极圈,寒带、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四、经线和经度 1.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 特点:都是半圆、长度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3.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西为西经(W),向东为东经(E); 4. 特殊的经线: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180经线,也叫国际日 期变更线和日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5.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总结为东小)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总结为西大)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一、地球的自转

(完整版)《地图的阅读》知识点

1.3《地图的阅读》知识总结 1、地图的语言(也称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也叫缩尺。计算比例尺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3、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即文字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比例尺没有单位,它只是一个比值。 5、地图的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6、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确定方向。 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7、站在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是南;站在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是北。 8、地图分为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气候图、导游图等许多种类。根据使用的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练习 ()1、在1:5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A.500千米B.2 500千米 C.50 000千米D.5 000千米 ()2、右图中,B位于D的什么方向? A.西北B.东北 C.西南D.东南 ()3、下面图例中,表示“河湖”的是 A. B. C. D. ()4、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1:1 600 000 B.二百万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D.1/5000000 ()5、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李红想知道芦山县位于什么地方,他最好选择使用 A.四川省土地资源分布图B.四川省政区图 C.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D.四川省地形图 ()6、比较图幅相同的河南政区图和濮阳政区图,濮阳政区图具有的特点是A.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大 B.表示的范围较大,比例尺较小 C.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大 D.表示的范围较小,比例尺较小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是----,---------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生活实例:---食,海边看---,地平线呈-----,站得高看得----。 3.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的圆圈叫------,纬线都是----,-----相等,指示------方向;经线连接南北-----并与纬线-----,是----圆长度----指示------。 4.纬度的划分:以------为零度作为起始线,向南向北各分作---,赤道以北为-----,用---作代号,赤道以南为------,用---作代号,北极点的纬度是-------,南极点的纬度是-------。 5.三纬度的划分:---------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6.经度的划分: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本初子午线,作为----度经线,向东向西个分作----度,合起来共---度,零度经线以东称为-----,代号-----,零度经线以西为-----,代号----。任意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之和是-----,代号-------。 7.南北半球分界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是----------,这个经线圈经过的陆地----。 8.西经19度在----半球,西经21度在----半球,0度在----半球,180度在-----半球,东经159度在-----半球,东经161度在------半球。东半球的范围:西经度中小于西经-----度,东经度中小于东经----度。西半球的范围:西经度中大于西经----度,东经度中大于东经-----度。9.0度经线以东为----经度,以西为---经度。180度经线以东为---经度,以西为----经度。东经160度以东为---半球,以西为---半球。西经20度以东为---半球,以西为---半球。0度经线和零度纬线的交点在---半球,180度经线和0度纬线的交点在---半球。 10.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每一个地点的------,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纬线的------。 1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和-------------。 12.南北半球季节------。北半球春分是---月----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夏至是---月---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半球-----------;秋分是----月----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冬至是----月----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 13.五带划分的依据是根据各地获得-----------,五带划分的界限是---------和---------,极圈属于-------,回归线属于----------;热带有---------现象,回归线上一年有----次阳光直射,赤道上有----次阳光直射;寒带有------------现象,温带-----------。 14.北回归线的纬度-----,南回归线的纬度-------,北极圈的纬度-------,南极圈的纬度-------。 15.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表示----------比----------缩小的------。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数字比例尺看分母,分母越大比例尺-----。 16.比例尺大,划的范围就----,内容-----,比例尺小,划的范围就----,内容-------。 17.面对地图通常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是指---;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18.地面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叫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地点的-----距离叫----高度,我国测绘部门把-----验潮站(------海)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我国的水准零点。 19.在地图上把----相同的个点连接成就是----线,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20.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想海拔----处凸出;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陡崖:等高线------。 21.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叫做----------,数值越大深度越------。

大学地球概论试题

大学地球概论(第三版)试题 10级地科阿奖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的答案只有1个,每小题1分,总分5分) 1.天顶赤纬等于------- A、恒星时 B、太阳日时 C、当地纬度 D、太阴日 2.地内行星的自转周期比地外行星-------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 3.下面四幅图中,符合丰子恺的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是------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有 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流青衫湿”,诗中描绘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内行星的公转周期小于地外行星 B、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越大 C、黄道24宫12气 D、太阳日和太阴日都要长于恒星日 二.填空题(本题共40空,每空0.5分,总分20分) 1.沿黄道作周年运动的太阳,分别于()()()和(),依次经过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和东至点,它们分别就是北半球的()()()和() 2.球面坐标系都有一个基本大圆,称为();()就是通过基圆的两级,同时垂直于基圆的所有大圆;通过原点的辅圈叫做() 3.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 4.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月的长度有四种,它们是()()()和() 5.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恒星中天时刻逐日提前();太阴日比恒星日长约(),月亮中天时刻逐日推迟约() 6.因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年的长度有四种:()()()和() 7.对于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来说,()和()是两个主要因素 8.历法一般分为三类:()()()

9.日食分为()() 10.岛屿按其成因分为()()和() 11.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12.日食的条件:(),月食的条件:()13.海洋潮汐的两个基本周期:()()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1.纬线 2.太阳常数 3.行星的逆行 4.民用晨昏蒙影 5.大地水准面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总分32分) 1.简述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6分) 2.试写出半昼弧公式,说明昼夜长短的条件(8分) 3.简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6分) 4.简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6分) 5.简述标准时制度的内容(6分) 五.画图说明题(本题共两题,总分18分) 1.画出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示意图,说明两者的不同(10分) 2.画出行星的会合运动示意图,并写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会合运动的情况(8分) 六.实践操作题(本题只有1题,1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写明找到北极星的方法

2020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之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2020年初中地理会考知识归纳(湘教版)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3)登高望远。(4)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等 2. 描述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赤道) 3. 记住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并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方 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图解 周 期 一天(约 24 小时)一年(约 365 天) 旋 转 特 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 公转 引 起 现 象 (一)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 (二)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1.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 时间长短不同)南半球与北半球季 节相反 2.五带 3、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如图) 北半球的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情况 夏至(A) 6.22 北回归线昼长夜短 秋分(B) 9.23 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C)12.22 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春分(D) 3.21 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气候终年炎热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没有阳光直射也没 有极昼极夜现象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没有阳光直射也没 有极昼极夜现象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气候终年寒冷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气候终年寒冷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二、地球仪 认识东经、西经、北纬、南纬的划分,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叫做地球仪(演示公转自 转)。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在地球仪上,穿过地心且连接南北两极的假想轴叫地轴,指向北极星的一点是北极(地 球最北点),相反是南极(地球最南点)。 (4)、关于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 定义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 周的圆圈(除了两个极点)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 相交的半圆 特点形状 圆圈,除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 自成圆圈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圆圈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极收缩 成一点。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 长度相等。 每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⑹特殊的 经、纬线 ①特殊纬 线 赤道—— 是最长的 纬线,既 是纬度的 起始点, 以北为北 纬用字母 N表示; 赤道以南 为南纬用 字母S表 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东经) 4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初一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1.地图的定义 地理环境诸要素(内容)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并经过制图综合(特征)的一种缩小表像(形式)以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数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2.地图的基本特征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测量性、可比性);地图必须经过科学制图综合(清晰性、一览性);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直观性、易读性);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传递性、持久性)。 3.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骨架):地图坐标、投影、比例尺、控制点等 地理要素(主体):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文字标记 辅助要素(润滑剂):说明地图的编制情况,为应用提供相关内容,在主要图形的外侧,如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等;对主要图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补充,如统计图表、剖面图、测图时间、出版单位等 4.地图的分类 按比例尺分:-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微缩地图 按地图的图形内容分类:-普通地图(是指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5.图幅编号 a=[φ/4°]+1 φ纬度;b=[λ/6°]+31 λ经度1:1万(G) 1:5000(H) c=4°/△φ-[(φ/ 4°)/△φ] △φ图幅纬差2′30″1′15″ d=[(λ/6°)/ △λ]+1 △图幅经差3′45″1′52.5″ X1X2X3 X4 X5X6X7 X8X9X10 λ0=(X2X3-31)*6°φ0=(X1-1)*4° λ=λ0+(X8X9X10-1)* △λφ=φ0+(4°/△φ-X5X6X7)* △φ 6.现代地图学体系 地图学的定义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理论地图学(地图学理论基础)~地图信息、传输、模式、认知理论;地 图可视化原理、数学制图原理、地图语言学(地图符号学)、地图感受理 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理论、综合制图理论、地学信息图谱理论 现代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地图编制方法与技术)~普通地图制图学、专题**、遥感制图学、计算机制图学、地图印制学与计算机出版系统、多媒体电子地图与 网络地图设计和制作 ┗应用地图学(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地图功能、评价、分析与研究方法、 使用方法、信息自动分析和处理系统、应用、数字地图应用 7. 大地水准面: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水准面的特点:面上任意一点的铅垂线都垂直于该点的曲面) 地球椭球面:人们假想,可以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踢球椭球体。其表面可用数学模型定义和表达称为地球椭球面。

1.固体地球概论,地球圈层结构,构造运动知识点

定义:地球物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现代应用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与地球系统有关的现象及其运动规律。 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 宇宙大爆炸理论:1、大爆炸时形成的一块星云因为自转和自身引力收缩形成了太阳系,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太阳,其余部分形成了其它天体系统2、由于引力的作用和引力的不稳定性,星云盘内的物质,包括尘埃层,因碰撞吸积,形成许多原小行星或称为星子,又经过逐渐演化,聚成行星,原始地球亦就在其中诞生了。3、类地行星的共同特征:它们由高熔点的矿物,像是硅酸盐类的矿物,组成表面固体的外壳和半流质的内壳,以及由铁、镍构成的金属核心所组成。) 分异作用:由于原始地球的收缩和放射性元素衰变等原因,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使物质出现可塑性,局部出现熔融状态,并在重力作用下物质开始分异,其中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固体地球。水圈和大气圈对固体地球的形成和改造有重要影响。地球在加热到铁能熔化的温度后,其物质结构和组成必然发生变异,地核的形成是地球内部物质分异作用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地球内部的物质大体上是均一的,在分异过程中,铁沉入地心,形成致密铁质的地核,低熔点的较轻物质上浮,形成坚硬的地壳表层,地壳与地核之间是分异生下的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为重要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过程。它最终导致地壳与大陆的形成。分异作用也可能促使地球内部的气体逸出,最终导致大气圈和水圈的形成。 地球的圈层:地壳、地幔、地核、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大气圈: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可分为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等。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 圈层。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生物圈: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地球上这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据估计,现有生存的植物约有40万种,动物约有110多万种,微生物至少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代表实地距离40 数字式-1:4000000(1=1000=100000c)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 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坡和缓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地面起伏程度大 s(); 【七年级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最优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地图知识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0°以东,180°以西,为东 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0°-30°为低纬,30°-60° 为中纬,60°-90°为高纬。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 (分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 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2.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3.等高线图中海拔与高差的计算方法: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地球概论)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陨石、回 收(返回)的飞行器不属于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半径约200亿光年)——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日地平均 距离1.5亿km)——地月系(地月平均距离38.4万km)。 3.宇宙的两大特性:物质性、运动性(其运动是有规律、有层次的,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 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5.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6.月相:初一无月故为朔,初七八为上弦月,十五月圆称为望,廿三廿四下弦月。“上(弦月)上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鼔、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南北半球划分: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度数后面跟N是北半球 度数后面跟S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小于20°,一定在东半球 大于160°,一定在西半球 大于20°,小于160°,看度数后面跟W在西半球,跟E在东半球 经纬网的应用:A利用经纬网定位 B利用经纬网判方向 地理方向确定的基本原则

①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经线上,距北极点近者在正北方,距南极点近者在正南方 ②两点若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它们只有正东方或正西方的关系。具体比较时,应将两地置于经度差小于180°的范围(劣弧)内比较东西方向。 ③两点所在的经纬线均不相同:可将其先按纬度数进行南北方位比较、按经度和进行东西方位比较,然后叠加综合。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时,若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两地经度数之和>180度,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读方向 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离北极点近的地方为北方,从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南方;离南极点近的地方为南方,从南极点看各个方向都为北方。 2、根据南北极点,在图的边缘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箭头所指方向为东,箭尾所指方向为西 C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的距离 赤道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约是111km 任意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为111km 任意纬线上经度1 °的实际弧长为111×cos纬度km D利用经纬网确定对称点: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其经度相等,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2)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其纬度相等,经度相对,和为180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 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E最短航线 原则: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近(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大圆的劣弧。 明确两点:一、最短航线——球面大圆的劣弧段; 二、球面大圆——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 1)、若两地都在赤道上,赤道便是过这两地的大圆,最短航线,即为向正东或正西走。

(完整word版)地球概论重点知识

地球概论重要名词解释 太阳常数——到达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地水准面——全球静止海面与将其延伸到陆地地下所形成的全球性封闭曲面,它是一个重力作用的等位面,是地面上海拔高度的起算面。 晨昏蒙影——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天空依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 极移——南北两级在地面上的移动 赫罗图——是恒星的光谱型和光度的坐标关系图,它以恒星的光谱型为横坐标,以光度为纵坐标,每颗恒星按照自己的光谱型和光度在图上占有一定位置,称赫罗图。 黄赤交角——黄道与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夹角 进动——转动物体的转动轴绕另一根轴的圆锥形运动 潮汐——海水在一天内有两次涨落,发生在午前的一次海水上涨称为潮,午后的一次叫汐,合称潮汐。 岁差——由于地轴进动,春分点沿黄道西移,回归年稍短于恒星年,春分点每年西移50秒,回归年就比恒星年短0.0142日,这一差值称岁差 回归年——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相对于天赤道做往返运动,半年在天赤道以北,半年在天赤道以南,这一运动称回归运动,它的周期称回归年 真太阳日——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日称真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为平太阳日 自行——恒星的空间速度可以分为两个分量,即视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切向速度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称为自行。 交点退行——赤道面永远垂直于地轴,当然要随着地轴的进动而进动,从而使二分点以同样的速度和方向在黄道上移动,约71年又7个月移动1度。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同黄道面上一个恒星连线之间的时段,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 恒星周年视差——当日地连线和星地连线相垂直时,同一恒星的视差位移达到了极大值,称为该恒星的周年视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