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最优化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最优化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最优化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最优化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最优化问题》

专题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雨的问题。完成一件事情怎样合理安排才能做到用时最少,效果最好。这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统筹问题,解决问题时,必须树立统筹思想,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有时,我们还会遇到求“费时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小”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从极端情况去探索它的最大(小)值。在数学中称为极值问题。统筹问题和极值问题实际上都属于最优化问题。

思考角度:1、用时最省:把两件或三件以上的事同时做。2、费时最省:费时少者优先。3、面积最大:图形越正,面积越大。4、乘积最大:两数相差越小,乘积越大。

入门题:

1、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个,煎一个需要2分钟,规定每个饼的正反面各需1分钟。问煎3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2、妈妈让小明给客人捎水沏茶。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拿茶叶需要2分钟,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需要多少分钟?

3、五(一)班赵明、孙勇、李佳三位同学到达学校卫生室等候校医治病。赵明打针需要5分钟,孙勇包纱布需要3分钟,李佳点眼药水只需要1分钟,卫生室只有一位校医,问校医如何安排三位同学的治病次序,才能使三位同学留在卫生室的总时间最短?需要几分钟?

4、用18厘米的铁丝围成各种长方形,要使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5、用3 ~~6这四个数字分别组成两个两位数,使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最大。

练习题:

1、烤面包时,第一面要烤2分钟,第二面只烤1分钟。即烤一块面包共需3分钟,小丽用烤面包的架子,一次能放两块面包。她每天早上要吃3块面包,至少需要几分钟?

2、小虎早晨完成几件事:烧一壶开水需要10分钟,把开水灌进热水瓶里需要1分钟,取奶需要5分钟,整理书包需要4分钟,为了尽快完成这些事,怎样安排才能使用的时间最少?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3、甲、乙、丙三人到商场批发部洽谈业务。甲10分钟能谈完,乙16分钟能谈完,丙8分钟能谈完,怎样

安排三人的谈话次序,使三人所花的总时间最少?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并且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是多少厘米?

5、用5 ~~8这四个数字分别组成两个两位数,使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最小。

备选题:

1、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个,煎一个需要6分钟,规定每个饼的正反面各需3分钟。问煎3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

2、在早晨起床的小时内,小欣要完成以下事情:叠被子需要3分钟,洗脸刷牙需要8分钟,读外语需要30分钟,吃早餐需要10分钟,收碗擦桌需要5分钟,收听广播需要30分钟,为了尽快做完这些事,怎样安排才能使用的时间最少?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3、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到水龙头处用水,甲洗拖把需要3分钟,乙洗抹布需要2分钟,丙洗衣服需要10分钟,丁用桶注水需要1分钟,怎样安排四人的用水次序,使四人所花的总时间最少?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4、用长26厘米的铁丝围成各种长方形,要使长和宽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5、用1 ~~4这四个数字分别组成两个两位数,使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最大。

四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汇总

小学四年级上、下册数学公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式 1、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3、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圆形叫角。 4、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5、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 6、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都是计数单位。 7、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8、两条直线相交可以组成四个角。 9、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10、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1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12、在同一个平面内,不想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3、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14、像1、2、3、4、5、6......这样一个一个的数,都是自然数。 15、一颗也看不见,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6、5的倍数,个位上不是5,就是0 。 17、一个数它各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的倍数,那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18、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19、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0、2、3、5、7、都是质数。 21、1是每个数的因数,而且是最小的一个。 22、一个数最大的因数就是它自己。 23、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 24、把一个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25、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26、一组数据出现最多的那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7、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 28、4、6、8、9、10都是合数。 29、乘数也叫做因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30、如果a表示一个数,b表示一个数,那么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 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果a、b、c分别表示任意一个数,那么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 31、正方形的周长=x+x+x+x 可以写成4x 正方形的面积=x.x ,x.x可以写成2x,2x读作x的平方 如果用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那么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可分别写成: C = 4x S = x.x或S = 2x 32、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如果a、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 如果a、b、c分别表示任意一个数,那么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 即:三个数相加,先让前两个数相加,或先让后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020-2021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附答案)

2020-2021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要使□21×41的积是五位数,□里最小填()。 A. 4 B. 3 C. 2 2.两个因数的积是150,如果两个因数同时乘3,积是()。 A. 150 B. 450 C. 600 D. 1350 3.下面的算式中,结果在9000左右的是()。 A. 309×38 B. 29×302 C. 42×301 D. 23×296 4.下图中,一共有()条线段。 A. 6条 B. 8条 C. 2条 5.如图,根据∠1的度数估计∠2。∠2大约是()。 A. 20° B. 40° C. 55° D. 80° 6.下面各角,()最大。 A. B. C. 7.“水立方”的占地面积约为8公顷,()个“水立方”的占地面积约为10平方千米。A. 125 B. 75 C. 50 D. 25 8.深圳欢乐谷是华侨城集团新一代大型主题乐园,其占地面积约为35() A. 平方米 B. 公顷 C. 平方千米 D. 千米9.边长是200米的正方形草地的占地面积是4()。 A. 平方米 B. 公顷 C. 平方千米 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计数单位。 B. 最小的自然数是1。 C. 604000是由6个十万和4个千组成的。 11.下面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是()。 A. 3021000 B. 3200010 C. 3201000 D. 3020100 12.下面各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是()。 A. 3000300 B. 3000030 C. 330000 二、填空题 13.两个因数的积是36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 【例题】: 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 【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在乘法算式中,0乘以任何数都得0;1乘以任何数都是任何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在除法算式中,0除以任何数都得0;0不能作除数;任何数除以1都是任何数。 ★除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例题】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 【重点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 + 0 = 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 - a = 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 - 0 = a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 X 0 = 0 ★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字母表示:0 ÷ a = 0 (a ≠ 0)★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字母表示:a ÷ a = 1 (a ≠ 0)★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字母表示:a ÷ 0 此式错误,不成立【例题】: 计算: 0÷27+5×0+4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章节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章节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40000,340000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 都只读一个“零”。400, 404 练习:请读出下列数字。 134578919 读作:一亿三千四百五十七万八千九百一十九376008704 读作:三亿七千六百万八千零四 2030607080 读作:二十亿三千零六十万七千零八十200000004 读作:两亿零四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练习:请写出下列数字。 三千零一写作:五千七百亿零三千五百零四写作:四千二百零三写作:九亿零七写作: 二千五百四十六亿七千八百五十二万六千四百八十五写作: 三百亿零四万零四写作 4、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练习:460000=()万 927000000=()万 40800000000=()亿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 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 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 数比较大。 练习:在○里填上“<”、“>”或“=”。 10000○9999 60000○600000 9998○8999 94537○94536 十七亿○七十亿三十八万○三百八十万 210万元○2100000元5万米○50000米 10000万○1亿 6、求近似数: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下一位上的数字满5, 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练习:1、49()000≈50万,()里最小要填( 5 ),最大能填( 9 )。 2、用三个“0”和三个“9”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 999000 ),读作(),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100万);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 900099 ),读作(),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90万)。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七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填空(20分) 1.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 2.用0、2、5这三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 ). 3.7496100读作( ),约是( )万. 4.三千六百万零七十写作( ). 6.由( )和( )组成. 7.被减数、减数、差三者的和是24,被减数是( ). 8.72个组成的数是( ). 9.9000公顷=( )平方千米. 10.3平方千米=( )平方米. 11.一个数千位和百分位上都是“9”,其余各位均为“0”,这个数是( ). 12.写成分数是( ). 13.被除数等于除数( )商. 14.两个因数的积是96,其中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 ). 15.499000约等于( )万. 16.万级上的计数单位有( ). 二、判断(16分) 1.亿以内数的读法,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只读一个“零”. ( ) 2.整数都比小数大.( ) 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 ) 4.读作:八十点八十. ( ) 5.积一定比因数大. ( ) 6.4角8分等于元. ( ) 7.3700÷200商是18余数是1. ( ) 8.比较小数的大小要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 ) 三、计算(18分) ①8256÷258 ②107×39③321×109 ④8897÷31⑤22119÷219⑥96×315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①728+199 ②637-201 ③16×25 ④420÷35⑤36×5×4⑥720÷8÷9 五、应用题(28分)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下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四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4.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苏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4。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一、单选题 1.全班喜欢吃()的人数最多 A. 茄子 B. 西红柿 C. 青菜 2.喜欢吃黄瓜的人数比喜欢吃西红柿的少()人。 A. 6 B. 7 C. 8 3.要反映本次考试优、良、中、差各段学生人数,应该绘制()。 A. 折线统计图 B. 条形统计图 C. 统计表 4.某校三(2)班全班同学喜欢吃蔬菜的情况,统计如下表:(每人限选一种) 全班有()人。 A. 48 B. 49 C. 50 二、判断题 5.统计表只有复式统计表。 6.统计表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判断对错。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三、填空题 7.有________的几个表可以合成一个表,合起来的表能更________地表示信息。 8.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________来表示。 9.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二月20件;三月40件;四月30件;五月25件;六月35件。二到六月份一共做好事________件。 10.一次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如下: 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 优优优优优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待达标。 优的人数比良的人数多________人。 11.下面是丽丽调查的本校三年级同学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1)男生身高在________段的人数最多,有________人。

(2)女生身高在________段的人数最少,有________人。 (3)身高在131~140的学生有________人,身高在121~130的学生有________人。(4)通过比较发现________身高比________身高偏高一些。 (5)本校三年级男生有________人,女生有________人,共有________人。 四、解答题 12.调查本班男生和女生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制成复式统计表。(仿练教材第40页第6题) 13.下面分别是两名同学调查本班级男、女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 品种苹果橘子梨香蕉品种苹果橘子梨香蕉 人数 18 16 14 12 人数 14 15 17 18 请把上面两名同学调查的数据整理在下表中。 五、应用题 14.男女生两人一组,准备一枚硬币,各掷30次,记录结果。 结果正面朝上反面朝上 男生16 14 女生13 17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测试 一、细算、巧算,一分不错过。(12分) 5×24+76= 25+75÷3= 5×8+2÷2= (16+4÷2)×10= 47 - (21 - 15)×5= 5×9 - 24÷8= 1000÷125+560÷56= 150 - (25×4+5)= 二、运算规则要遵守,谁先谁后我来辨。(9分) 1、(148-111÷37)×5,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200×5-(147+465),可以先同时算( )法和( )法,再算( )。 3、(39+105)÷(35-27),去掉两个小括号后,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三、用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18分) (125+13×24)×5 (98-121÷11)÷29 21×(230-192÷4) (470+35×3)÷23 2600÷(1280-15×72) 3774÷37×(65+35) 五、列式计算。(12分) 1、725加上475的和除以25,商是多少? 2、185乘97与53的差,积是多少? 3、870除以5的商,加上30与23的积,和是多少? 4、784加上128除以8再乘23,和是多少?

六、填表和制成条形图,并回答问题。(17分) 四年级一班有44人,二班有40人,三班有48人,四班有36人。把人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班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合计 人数 根据数据制成条形图,画在右面的方格图上。 回答下面问题: 1、四年级一共有()人。 2、一个格子代表()人。 3、根据统计图表请你提出2个问题,并解答。 ①问题: 列式: ②问题: 列式: 七、应用解决。(24分) 1、15 头奶牛7天吃精饲料1260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吃精饲料多少千克? 2、四年一班买作业本252本,二班买作业本270本,每人买作业本6本。两班一共有多少人? 3、一艘大船运了6次货,一艘小船运了9次货,大船每次运30吨,小船每次运12吨。大船比小船一共多运了多少吨? 4、一个车间有25名,每名工人每天装配5台电机,这个车间23天能装配电机多少台? 5、师傅和徒弟共同生产一批零件,5天完成。徒弟共生产了125个,师傅共生产了230个。平均每天师傅比徒弟多生产了多少个?(用两种方法解答)

2020-2021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期末一模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期末一模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星期天妈妈要做的家务事是:烧开水沏茶10分钟,拖地20分钟,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钟,晾衣服5分钟.妈妈合理安排做事的最快时间是()分钟. A. 30 B. 35 C. 65 2. 下面是阳光小学和实验小学学生四到六年级近视人数统计图。根据统计情况估计一下,哪个小学的近视人数更多? A. 阳光小学 B. 实验小学 C. 不能确定 3.580人坐车,每45人一辆车,至少需要()辆车。 A. 12 B. 13 C. 14 D. 15 4.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两条折痕的关系是()。 A. 互相平行 B. 互相垂直 C. 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互相垂直 5.用乘法竖式计算257×23时,应先算()。 A. 23个257 B. 20个257 C. 3个257 6.下图中有()个角。 A. 1 B. 2 C. 3 7.新田县的土地面积约1022() A. 平方米 B. 公顷 C. 平方千米 8.在67后面添()个0,这个数是六千七百万。 A. 4 B. 5 C. 6 D. 7 二、填空题 9.一个平底锅中,每次只能放2张饼.一张饼要烙两面,烙熟一面需要2分钟.烙熟3张饼至少要花________分钟,烙熟7张饼至少要花________分钟. 10.下面是前进小学六年级(1)班上学期期末体育考试成绩的统计图.

①六年级(1)班共有学生________人; ②优的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________倍。 1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个篮球43元,375元最多可以买________个,还剩________元。 13.如果□×18=306,那么□×9=________,□×216=________。 14.10点整,时针和分针成________角,是________度。 15.修一条长40千米、宽25米的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占地________公顷,合________平方千米。 1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为十三亿三千九百七十二万四千八百七十二人,横线上的数写作________,最高位是________位.全国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常住人口达104303132人,横线上的数读作________,把它四舍五入到亿位约________人.赣州市人口总数为6855911人,从左起,第一个“5”表示5个________,赣州市人口总数精确到万位约________人. 三、解答题 17.有一堆火柴,甲先乙后轮流每次取走1~3根.取完全部火柴后,如果甲取得火柴总数是偶数,那么甲获胜,否则乙获胜.试分析这堆火柴的根数在1~11根时,谁将获.18.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选班长,得票情况如下. 姓名王明李红张冬林江 票数3015205 (1)根据上面统计表,完成条形图.

四年级数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秋学期第九讲 第一部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口78七9,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一位数, □里最大填()。 2、一瓶果汁的净含量是2升,倒满一杯容量250毫升的杯子后,瓶中还剩 ()毫升,像这样还能再倒()次。 3、(1)28X5=140 2)200+140=340 ,列综合算式是()。( 4、哥哥有18支铅笔, 弟弟有8支铅毛,哥哥= 口弟弟()支两人就 一样多。 5、374^34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34看作()来试商; 264吃8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28看作()来试 商, 这时商会偏()。 6、不计算,在下面的O里填上“〉”“V”或“=”。 25 >20^0 O 25 + 20X10 150 —100-25 O 150 —(100 + 25) 960 吃4 O 960 七七82 —36T 2 0 (84 —36)^12 7、在△△。△厶。……中,12个△之间有()0;第16个是()&条形统计图用2格表示20人,平均每格表示()人,照这样计算,要表示120人需要画()。 9、★ —△ = 16 16,△最小是(),★最小是()。 10、小明在计算“ 40+口冬”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 800。 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

9、O ? O ?? O ? o— 小红串了一串黑白相间的珠子(如上图),只有珠子的两端部分露出来,你知 道()色的珠子多,多()颗。如果这串珠子中黑珠有20颗,那

么白珠有()颗。 二、判断: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一定是一位数。 、选一选: 1、试商时,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应把商( A 、改小 B 、改大 C 不变 A 、 4升 B 、40 升 C 、 400 升 3、把“ 200- 130=70, 70X12=840’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A 、200- 130X 2 B 、(200- 130)X 12 C 、130X 12-200 4、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都至少能 A 、 1 A (40 + 60)吃0 B 、300- 5>6) C 、200-( 60>2) 、列竖式计算,有☆的要验算。 481 £7= 315 呜5二 ☆ 600 E 二 (要简便) 2、 个浴缸的容量大约有( 1、 2、 480 - 4 >6) =4802 W 3、 一脸盆水大约有100毫升。 4、 如果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应调大。 5、 570^40= 14……1。 看到( )个正方形。 5、 F 面哪道题的小括号去掉后不影响计算结果?( ☆ 782^34= 962 ^24=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四则运算练习题

四年级第一章测试题 一、口算。 86÷2= 0×25= 900÷3= 840÷2=88÷8= 63÷3= 480÷6= 50×4=51÷3= 35×2= 95+70= 80-47= 0÷5= 52÷4= 3600÷4= 28-19= 84÷4= 20×4= 二、填空。 1、0×5+5÷5=() 2、如果要改变算式48+32÷4的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再算除法,那么算式是() 3、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 4、博物馆上午有320人参观,中午离去85人,下午又来了128人,现在有()人 5、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四则运算。 6、按照给定的运算顺序添括号。 (1)最后一步算乘法 223-9×21+24(2)最后一步算减法 223-9×21+24 (3)先除再加最后算乘300×18÷5+12 7、在列式计算里,如果要改变“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就要使用________。 8、3个工人4小时一共加工288个零件,每个工人每小时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①288÷3=96(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88÷4=72(个)表____________ 。 ③288÷3÷4=24(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买一件上衣120元,买一条裤子100元,如果买这样的上衣2件,裤子3条,求共需多少钱? ①先求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②再求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求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 1.0除任何数都得0。……………………………………………………………() 2.根据“先乘除、后加减”,计算80÷5×2+8时,应该先算80÷5。……() 3.128-28=100,100÷5=20,20+5=25,列成综合算式是128-28÷5+5。 四、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七册期末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填空(20分) 1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五位数是( ). 2 .用0、2、5这三个数字组成最大的三位数是 ( ). 3. 7496100读作( ),约是( )万. 4?三千六百万零七十写作( ). 二、判断(16分)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10倍,积也扩大10倍.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②637 - 201 ⑤36X5X 4 五、应用题(28分) 1. 亿以内数的读法,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都只读一个 2. 整数都比小数大. 4. 80.80读作:八十点八十. 5. 积一定比因数大. 6. 4角8分等于0.48元. 7. 3700 -200商是18余数是1. 8. 比较小数的大小要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三、计算(18分) ①8256*258 ④8897-31 ②107X39 ⑤22119-219 ③321X 109 ⑥ 96X 315 6. 7. 0.89 由( )0.1 和( 被减数、减数、差三者的和是 )0.01组成. 24,被减数是( 8. 9. 72个0.01组成的数是( 9000公顷=( )平方千). 10. 3平方千米=( )平方米. 11 ?一个数千位和百分位上都是 “ 9,”其余各位均“0”这个数是( 12. 0.37写成分数是 ). 13?被除数等于除数 14?两个因数的积是 96, 15. 499000 约等于( 16. 万级上的计数单位有 )商. 其中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 )万. ). 3. ①728+199 ④420*35 ③16X25 ⑥720^8^9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四年级知识点整理(含四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 =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牛刀小试】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数量就相等。 ﹙2﹚有﹙﹚种或﹙﹚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2.直接写得数。 0.89-0.25= 19.9+11.1= 0.081×10= 1.5÷.3= 4.2×3= 2.3÷0.1= 0.125×8= 1.9×4= 3.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四⑴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四⑵班四个月一共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几个新易拉罐? ﹙4﹚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4年——2007年上缴利润情况如下表: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第一门市部30 42 70 110

第二门市部40 45 90 15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年月 根据上面统计图填空。 (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万元。 (2)()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少。 (3)()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多。 (4)第一门市部()年所缴利润最多,()年所缴利润最少。 (5)从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快乐晋级】 5.下面是育才小学3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 ﹙2﹚3月份3个年级共植树﹙﹚棵,4月份比3月份多植树﹙﹚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5、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0 = 0 ; 0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a = 0 ⑥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6、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下册概念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概念、公式、进率等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75~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你们知道世博会吗?____年的世博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 举办世博会和举办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哪个国家取得世博会举办权,不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而且能提高国际威望,所以竞争激烈,要经过几轮投

票选举产生举办城市。____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投票决定____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有5个城市竞选,我国的____(省、市、区、县)经过4轮投票最终获胜,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出示挂图)这是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从图中你能看出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吗? ② 条形统计图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 ③ 这张条形统计图与以往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 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 (4)教师小结: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是一样的,主体部分是在表格上画出的一个个直线,表格的纵轴标明了刻度,并标注了单位,横轴标明了统计的项目,直线的高度表示了数量,还注上了数字。另外,在图上面还写明了图名和制图日期。不同的是这张统计图纵轴上一格表示5票(几个单位),三年级所学的统计图纵轴上1格只表示1个单位。因此,现在制图时要按照纵轴上的刻度算出每个直条的高度,再画直条,这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细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年级数学第一章:大数的认识提高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这一位的计数单位是()。最小的八位数是(),最大的八位数是()。 2、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4位是()位,第7位是()位,第10位是()位。 3、120684000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读作(),将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约是()。 4、10个十万是(),10个()是1亿,比1亿少二百万的数是(),读作()。 5、一个数百万位和千位上的数都是5,其他各位上的数字为0,这个数是(),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约是()。 6、把425变成四亿二千五百万,5后面添( )个0. 7、99998后面连续的四个数是(),(),(),()。 8、在5505500,5550500,5050505,5055005,5050550中,一个0也不读的是(),只读一个0的是(),读两个0的是(),读三个0的是()。 9、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后是19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10、一个九位数,千万位上是8,这个九位数的近似数最小是()亿,最大是()亿。 二、判断题 1、42869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428602=43万。() 2、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3、一千亿是最大的自然数。()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5、在读数时,从高位到低位读。() 6、42000100,这个数只读一个0. 7、读0最多的最小八位数是10101010.() 8、540000这个数的计数单位是万。() 9、读两级数时,中间的“0”都不读。() 10、在数字1和2之间添5个0,就组成一百万零二。( )

【新版】北京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四年级班学号:姓名: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 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 律。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 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 c = a× (b×c )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补充:(a-b)×c=a×c-b×c 4、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b ÷c= a ÷(b×c) 。 三、简便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