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花生产业现状与入世后发展对策

中国花生产业现状与入世后发展对策

中国花生产业现状与入世后发展对策


小类: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花生生产遍及世界各大洲,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其中亚洲占世界面积56%以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花生生产稳步发展,面积、总产增加,单产水平提高。2000年世界花生面积2393万hm2,总产达3128万t。

一、中国花生产业现状

中国是世界花生生产大国。2000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达453万hm2,居世界第二位;花生总产1156.8万t,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花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20%左右,花生总产约占世界40%,单产高于世界水平近一倍。

中国花生生产的区域广泛,除西藏、青海、宁夏、香港等省区外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华北平原、渤海湾沿岸地区和南部华南沿海地区及四川盆地等。以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安徽等7省为主,花生面积占全国72%,总产占全国7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花生生产得到持续发展,1990—2001年,花生面积、总产和单产年均分别增加5.45%、11.7%和4%。

花生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出口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花生出口迅速发展,出口种类和出口数量逐年增加。1990—1996年,年出口量都在30万t以上,其中1994年出口量达到48万t,居世界第一位。但1997—1998年,因一些出口单位不顾质量和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等影响,中国花生出口量呈现大幅下降,1997年降至17.1万t,仅占世界出口量的14.9%,1998年出口量为21.5万t。1999年回升到34万t,2001年出口量达到60万t,创中国出口量最高纪录。

在花生出口价格上,中国花生出口价格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旭日”型花生在国际市场上每吨价格比美国的“兰娜”型低200多美元。主要原因是中国花生在品质方面和化学肥料、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

目前,中国花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脱节,在科研上对品质、专用型、多抗性育种工作薄弱。在生产、加工和经营上,千家万户种植,一家一户分散加工经营,品种布局不合理,缺乏区域化集约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经营秩序混乱,生产、加工、经营标准不统一。

二是花生食品安全性成为花生出口“瓶颈”。以往中国花生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导致花生产品出现农残现象。在花生出口方面,因花生货源产地不同等,近年来山东口岸出口的花生污染黄曲霉毒素呈加重趋势。花生中农残超标和黄曲霉毒素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花生出口的重要因素。

三是花生深加工薄弱,消费市场有待开拓。近年来,

花生种植面积扩增较快,总产不断增加,花生深加工发展缓慢,跟不上生产的发展速度,在其他消费渠道没有明显改善情况下,花生供求市场相对过剩,导致花生价格大幅下降,农民收益大大减少。

二、21世纪世界花生产业发展趋势

1.花生生产发展特点

21世纪初(到2010年),花生生产的发展将呈现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花生总量的增加将不再靠扩大面积来实现,而是由提高单产来实现。在人口日益增加、耕地面积减少不可逆转的严重问题面前,依靠扩大面积提高总产已不可能,增加总产出路是靠提高单产。二是单产的提高将由过去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方向发展。增加肥料、农药等,可显著提高产量,但在较高产量水平下再靠增加物质投入,提高产量比较困难,因此花生单产的提高将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三是花生生产将从油用向食用方向发展。今后花生生产的目的是着重获得高蛋白的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

2.科技在花生生产中的作用加大

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进一步加速花生科技的发展。Bt抗虫等花生将大面积推广,花生野生种的利用将在抗病虫害中发挥重大作用,增产潜力高的优质品种、专用型品种的育成推广、病虫草害防治、高产栽培技术理论与实践、食品加工利用等研究都将产生重大突破。

3.国际花生贸易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花生贸易中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将控制花生的进出口贸易。进口国将对花生安全性、外观和内在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随着发展中国家食品加工工业的发展,花生的原料出口将减少,加工制品将增加。随着花生生产目的转换,花生油的进出口将减少,食用花生的进出口会增加。

三、入世后中国花生发展对策

中国加入WTO后;二方面对花生生产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世界花生贸易大门向中国洞开,出口环境改善,市场准入机会增加。另一方面,也对中国花生生产和出口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从而限制中国花生的出口量。因此,我们必须遵照国际标准和通用惯例,搞好花生产业化。

1.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区域规模化花生生产今后花生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消费市场需要,生产、加工出安全、营养的花生食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河北沿海等地区生态环境条件下,花生不易污染黄曲霉毒素。因此,建议将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河北沿海等地区作为中国出口花生产业带发展,实行区域规模化花生生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防止花生污染黄曲霉毒素的监控检测体系。

2.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花生产业发展花生产业

化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龙头企业,要积极培植一批像莱阳鲁花集团公司、中粮山东粮油进出口公司等大型的加工、出口经营龙头企业,带动花生产业发展。以企业组织农民生产,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农业,统一推广优良品种,规范收购和出口行为,提高产品品质,创立新的产品品牌,降低花生及其制品的成本。

3.加强绿色食品和有机无公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今后花生生产中,除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外,还要采取农艺、生物措施提高品质。一是控制和少施化肥,增施有机肥。二是慎用农药和生长调节剂。三是研究环境、小气候、地下水等对花生品质的影响,制定出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大面积示范推广。

4.加强育种管理,强化良种推广措施

要加速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性的花生新品种,合理布局和推广优良花生品种,提高中国花生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第一,选育高O/L值的花生新品种,高O/L值花生耐贮藏,其制品货架寿命长,市场竞争力强。第二,注重选育专用型花生新品种。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选育低脂、高糖、高油、鲜食等花生品种,改善花生内在品质,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5.加强花生深加工技术研究

一是要进行花生油提取新工艺的研究,改进和普及水剂法、低温预榨法和水压机压榨法,以达到不但能提高花生油的出油率和品质,而且能得到不变性的花生蛋白粉的目的。二是研究花生饼粕蛋白提取新工艺。中国用于榨油的花生数量巨大,花生饼粕蛋白深加工利用不足,蛋白质浪费严重,使种植花生的效益降低。科学开发利用花生蛋白质意义重大。三是研究开发新的花生制品种类。增加花生食品花样,提高花生利用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