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黄川中学八年级地理科集体备课教学案(“五个一”教学模式)

6.亚洲与北美洲相同的农业灾害是()

A.台风、洪水、沙漠化

B.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和酸雨

C.干旱、洪水、蝗灾

D.热带气旋、干旱、水土流失、洪水和龙卷风

第四节 自然灾害_教学设计_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3.了解如何防灾减灾。 2.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大型自然灾害的课件:2008年年初的雪灾,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的感受比较强烈,发言也比较积极)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 二、新课教学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展示图片,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区分自然灾害的两个种类: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 (1)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等,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2)干旱,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 (3)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4)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现象的过程。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是寒潮对我国青藏高原、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地区影响较小。原因是地势高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地质灾害: (1)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强,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2)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3)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对森林、农田、道路、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火山喷发,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物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危害性很大,造成生命财产等损失。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学生通过读图2.48和图2.49,说出我国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浸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分布在东南沿海。

第四节自然灾害测试

《第四节自然灾害》测试题 清华附中谷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属于自然灾害?() A.我国贵州夏季持续干旱 B.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 C.在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 D.在横断山脉没有人的深山里发生滑坡 2.下面的灾害中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台风 B.寒潮 C.干旱 D.泥石流 图 1 3.图1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A B.B C. C D.D 4.火山爆发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洪水

C.干旱 D.台风 5.下面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是() A.种类多 B.分布广 C.频度高 D.发生少 6.下面对于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台风──西北内陆 B.干旱──华北地区 C.洪涝──青藏高原 D.滑坡──长江中下游平原 7.下面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对应错误的是() A.西北防护林──防御风沙 B.三峡大坝──防御洪水 C.设置防护网──崩塌 D.砍伐森林──防治滑坡 8.在面对地震时,下面哪种应对措施是错误的?()A.撤离到安全地带 B.回屋抢救财产 C.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D.远离疏松的建筑

9.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地震—台风—雷暴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D.寒潮—沙尘暴—大气能见度降低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生物灾害 D.人为大火 二.综合题: (一)读“汶川地震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2 (1)地震属于哪种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由地震引起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3)请你列举:面对地震灾害,人类在防灾、救灾方面可以开展哪些工作?(至少两条)(二)读“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以及“中国自然灾害时间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上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鸿雁,天空上,对对排成行…”每年9月,鸿雁会陆续离开日渐寒冷的繁殖地.受冬季季风影 响,鸿雁的繁殖地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A. 寒潮 B. 洪涝 C. 台风 D. 滑坡 2.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 列正确的一组是() A.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 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 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3.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 B. 台风来临,渔船进港避风 C.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 在室外时,到空旷的地方 4.2017年6月2号前后,我国台湾和福建发生特大暴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洪涝②地震③泥石流④滑坡⑤台风.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5.海南岛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 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C. 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 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6.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主要是由于() A. 气候复杂多样 B. 夏季风异常或夏季风不稳定 C. 大陆性气候显著 D. 地形复杂多样 7.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统计资料,其中在西北地区发生频次较高的是() A. 洪涝 B. 干旱 C. 台风 D. 寒潮 8.2018年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据此完成第1~2题。 当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A. 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B. 滑坡发生时,近观震撼场景 C. 台风来临时,广告牌下避风 D. 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新课标第一网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 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因为华北地区降水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3、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 西伯利亚,大致沿东南方向运动。 4、寒潮主要影响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较小? 寒潮影响我国除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南方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并且受重重山脉的阻挡,所以南方地区受寒潮的影响小。 5、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为什么? 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区。 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入侵,登陆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台风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大风会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引发洪涝,但也可环境旱情,如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过度: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 活动二:展示图2.49“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以下问题。 1、我国的地震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地震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和东南地区。 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东南地区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即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我国超过8级的大地震位于哪几个省区? 超过8级大地震位于、、、。

2021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2021年秋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二章第四节自 然灾害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B.干旱、洪涝、地震、水污染等 C.滑坡、台风、寒潮、干旱等D.寒潮、洪涝、大气污染等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生时间通常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6月 B.寒潮一般从北太平洋一带侵入我国 C.云贵、西藏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D.可以冻死害虫,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3.鞍山中考2021年6月12日,台风“苗柏”登陆我国,给广东、香港等地带来狂风和大暴雨,当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台风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影响我国的( ) A.华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北地区 1

4.下列对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在路边抱着高压电线杆 B.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C.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D.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5.下面有关我国天气或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B.旱涝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C.台风只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四省区 D.寒潮只在冬季发生,并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产生巨大灾害 保定中考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日要求各城市新开工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是指( ) A.寒潮B.洪涝C.台风D.地震 7.浙江省要求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形起伏大B.地震活动频繁 C.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 D.河流稀少 8.2021年6月2号前后,我国台湾和福建发生特大暴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洪涝 ②地震 ③泥石流 ④滑坡 ⑤台风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 读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所示的某气象灾害是( ) A.寒潮B.沙尘暴C.春旱D.洪涝 10.该气象灾害最易发生的地区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城关中学地点:综合楼 2 层办公室 全体地理教师2013年 10 月 17 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 ]结合课本55~ 56 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 2.48“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 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新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 教案

新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新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if !supportLists]-- 1、!--[endif]-- 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if !supportLists]-- 1、!--[endif]--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if !supportLists]-- 2、!--[endif]--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if !supportLists]-- 1、!--[endif]-- 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if !supportLists]-- 2、!--[endif]-- 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if !supportLists]-- 1、!--[endif]-- 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if !supportLists]-- 2、!--[endif]-- 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新课标第一网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看图感受: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这是发生在今年9月下旬的一次台风,台风天兔由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造成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持续大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5省区34人死亡,1人失踪,78.1万人紧急转移,直接经济损失约220.6亿元。 承转过渡:前面两个灾害都是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汶川地震举世瞩目,破坏巨大。台风天兔是今年夏天刚刚过去的的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的,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我们来看一些案例来判断一下。 看图分析:先看如下两幅图,第一个是撒哈拉沙漠,你能描述一下图片吗?图片反应了什么?第二个是贵州的农田,同样的,请你描述一下图片,回答图片反应了什么情况?再请同学描述一下后面的两张图片的情况。那么,到底什么是自然灾害呢? 我们看,上面的两幅图都是干旱,下面的呢?都是台风。那么他们都是自然灾害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第4节 自然灾害 同步检测(无答案)

第4节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 1.在盛夏时出现伏旱天气的地区是()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南部沿海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 区 D. 西北内陆地区 2.台风有功也有过,体现有功的一面是() A. 缓解旱情 B. 摧毁建筑物 C. 损害庄 稼 D. 颠覆船只 3. 我国大多数地区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 台风 B. 寒潮 C. 旱 涝 D. 泥石流 4.对深圳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是( ) A. 寒潮 B. 水旱灾害 C. 泥石 流 D. 台风 5.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冬季风活动不稳 B. 夏季风不稳定 C. 地形复杂多 样 D. 纬度差异大 6.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是() A. 带好防雨用具 B. 多穿御寒的衣服 C. 带好雨伞防冰 雹 D. 穿好皮靴以防暴雨 7.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分布广,灾害损失严重,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 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 C. 西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地区 D. 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 (2)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正确的是() A. 泥石流来临,向地势低处跑 B. 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C. 台风来临时,关闭门窗 D. 干旱灾害时,减少饮水量 8.我国北方冬末春初的沙尘暴,应采取哪种措施治理() A. 禁止放牧 B. 大量移民外地 C. 退耕还林还草 D. 尽量将草地变为建筑用地 9.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 旱涝灾害 B. 台风 C. 寒 潮 D. 地震 10. 如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公路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蜿蜒曲折的公路线设计,主要是考虑了() A. 气候因素 B. 居民点分布 C. 地形因 素 D. 工业分布 (2)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 第2章 第4节 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课件(新人教版)_16-20

中西部山区 西南地区台湾该地区为什么会有这种地质灾害?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山,坡陡,相对高度差大,降水多暴雨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西南山区想一想:

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想想看,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两岸岩体不稳定,形成崩塌灾害,在适当的降雨条件下,可进一步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大量岩石、土体在河谷堆积,会阻断河道,形成洪水灾害等。 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可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洪水可引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阅读材料 2010年我国的自然灾害 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 7 844人,紧急转移安置1 858.4 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 742.6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86.3万公顷;倒塌房屋273.3万间,损坏房屋670.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 339.9亿元。综合判断,2010年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其中青海、甘肃、云南、四川、陕西、吉林、新疆、江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灾情较为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 的国家之一。

我国自然灾害特点 1.种类多 2.分布广 3.发生频繁 4.受灾严重

防灾减灾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 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 等灾害。图为我国东部海域的一 张热带风暴卫星云图。 为防御自然灾害, 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 工程。图为北方地区为 防御风沙灾害而营造的 防护林。对自然灾害监测和预报建设防灾工程 1.我国在防灾减灾中取得的成就

第四节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4)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5)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提问讲解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自然灾害 课堂导入: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灾害。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的气候以及河流。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些知识。找同学来说下中国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再找同学来说说中国气候的特点。再来说下中国的主要的河流。 承转过渡:好的,同学们还都记忆得很清楚,说明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练习新人教版

《自然灾害》 一、基础达标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冰雹砸坏了农田里的西瓜 B.废水污染了农田 C.干旱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 D.泥石流造成道路损坏 2.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3.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自救方式是错误的() A.在楼上,应尽快使用电梯离开大楼 B.在野外,应远离斜坡,躲避到空旷地方 C.在家里,应尽快躲到坚固的桌椅下 D.在课室,不要急于跑下楼梯,以免互相挤踏 4.台风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的灾害是() A.狂风和特大暴雨 B.大风降温 C.寒冷干燥 D.霜冻暴雨 5.影响我国最频繁的灾害性天气是() A.旱涝灾害 B.寒潮 C.台风 D.冰雹 6.用地理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我们的生活品味,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当灾害发生时,图中行为正确的是() A.地震了,快从楼上跳下去 B.海啸来了,快去看呀,太壮观了 C.台风来了,广告牌下避风观景,一举两得

D.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上跑 7.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旱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地震是指地上建筑物的震动或倒塌 D.不同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二、综合提升 1.(一)读“汶川地震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地震属于哪种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由地震引起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列举:面对地震灾害,人类在防灾、救灾方面可以开展哪些工作?(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图回答: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固体尘粒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霾中的一些固体尘粒能通过呼吸进入并滞留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如图为我国2013年1月7~13日雾霾日数实况图.

河北省邢台市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一些避灾常识。 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自主预习 1.读课本54页,自然灾害的定义。 2.自然灾害的分类:和。 3.气象灾害主要有、、、。 地质灾害主要有、、,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4.我国自然灾害多,分布;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 5.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就显得特别重要。 合作探究(大胆地写下你的结论) 1.读图 2.46,图2.47写出下列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 洪水多发区: 干旱多发区: 寒潮: 台风影响地区: 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地区: 2.利用所学分析一些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原因 解释我国西南多地震的原因? 解释我国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的原因?

洪水多发生在南方地区的原因? 3.俗话说“祸不单行”,说明一种自然灾害往往会带来其他的次生灾害。 说说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 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4.试说说台风有利的方面 5.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救灾措施 成果展示(自信地举起手,展示你的风采) 解难答疑(通过老师的分析和总结,把你掌握不牢的地方写在下面留白处) 课堂小结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自然灾害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 反馈练习 1.下列现象或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因为雷击造成人员伤亡B蝗灾 C燃烧秸秆造成雾霾天气D长时间的阴雨天气造成农作物减产 2.我国以下各地区中最易发生旱灾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 3.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是()A台风B寒潮 C旱涝D梅雨 4.我国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是()A每年冬季风强弱不同B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D河流众多

地质灾害练习题14页word文档

二、地质灾害练习题 编写人:谭文华使用时间:2012-4-6 审核人:李瑞娥 一、选择题 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风向是()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D.对大气辐射的散射增强 3、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主要原因是()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下表是1971年~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遭灾人数(单位:万人)。读表完成4~6题。

4、上表所列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分别是 A.干旱、地震 B.洪水、火山 C.干旱、洪水 D.地震、火山 5、火山对人类威胁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影响范围较小②能及时预报③多发生在人口稀少山区④持续时间短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下列国家中,受地震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A.土耳其 B.墨西哥 C.巴西 D.意大利 读我国某自然灾害发育分布图,回答7~8题。 7、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干旱 B.寒潮 C.沙尘暴D.滑坡 8、关于该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风是该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B.该灾害北方比南方的发育程度高

C.地形是该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D.植被破坏对造成该灾害没有影响 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 文材料,回答9—10题 9.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10.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 胁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震中距太 子港16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首都太子港大面积建筑物倒塌,几乎 成了废墟,总统府也被震塌。截至2010年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 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11.3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 材料二: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 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约60 公里。因当地建筑有着严格的建筑质量标准和比较完善的应急措施,

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常见的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发生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的异常变化。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2.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3.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知识点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4.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5.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 (1)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3)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4)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5)寒潮灾害:影响范围广,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6)地震灾害:影响范围广,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地区。 知识点3防灾减灾 6.防灾: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 7.救灾: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8.避灾方法。

(1)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2)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常见的自然灾害 1.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A) A.我国贵州省夏季持续干旱 B.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常年干旱 C.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了台风 D.横断山脉没有人的深山里发生了滑坡 2.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B) A.干旱、洪涝、地震、水污染等 B.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C.滑坡、台风、寒潮、干旱等 D.寒潮、洪涝、大气污染等 3.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D) ①滑坡②台风③泥石流④洪涝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知识点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4.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C) A.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防灾减灾的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多种自然灾害图片 【过渡】图片中展示多种自然灾害,有一些是自然现象。那么,从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自然灾害和自然现象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我们课本例举了哪些自然灾害?台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经常受到的一种自然灾害,为什么我们称它为一种自然灾害?下面,就老师提的这些问题,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阅读课本】P54 【板书]】第四节自然灾害 【提问】什么是自然灾害? 【学生回答】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多媒体】那么像图片中的太平洋海底发生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害吗?如果不是,如何来解释?【学生回答】不是(或是) 【引导过渡】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灾害,首先它必须是发生在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次,它必须是对我们人类造成损失或者资源破坏的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才可称之为灾害。太平洋海底的火山喷发并未对人类造成伤亡或损失,因此它不属于自然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 城关中学地点:综合楼2层办公室 全体地理教师 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2.48“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 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

第四节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 明溪县城关中学地点:综合楼2层办公室 全体地理教师2013年10月17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 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我国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如水旱灾害等,会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讲授新课]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 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结合图片说明)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活动一:展示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 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 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四节 自然灾害

第四节自然灾害 知识点1常见的自然灾害 图2-4-1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灾害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带来狂风暴雨的灾害是________,带来剧烈降温的灾害是__________。 读图,完成1题。 1.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B.干旱、洪涝、地震、水污染等 C.滑坡、台风、寒潮、干旱等 D.寒潮、洪涝、大气污染等 知识点2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图2-4-2 1.在图中标注寒潮最先入侵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 2.在图中圈出干旱多发区。 读图,完成2~3题。 2.关于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时间通常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6月 B.寒潮一般从北太平洋一带侵入我国 C.云贵、西藏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 D.可以冻死害虫,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3.鞍山中考2019年6月12日,台风“苗柏”登陆我国,给广东、香港等地带来狂风和大暴雨,当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台风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影响我国的() A.华北地区 B.北方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北地区 知识点3防灾减灾 图2-4-3 1.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山区。 2.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________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读图,完成4 题。 4.下列对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地震发生时在路边抱着高压电线杆 B.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 C.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 D.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 1.下面有关我国天气或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B.旱涝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C.台风只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四省区 D.寒潮只在冬季发生,并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产生巨大灾害 保定中考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日要求各城市新开工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据此完成2~3题。 2.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是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