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长阳县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XXXX建筑设计院

XXXX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1、概述 (3)

2、工程地质条件 (7)

3、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12)

4、方案比较及拟定 (20)

5、推荐方案工程设计 (25)

6、工程监测设计 (39)

7、施工组织设计 (43)

8、环保规划设计 (49)

9、投资概算 (52)

概算附表及图纸见报告后面

前言

0.1 任务由来

丹水撇洪渠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高坝洲水库区津洋口镇大防护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于1999年动工修建,至今已有五年。撇洪渠渠底高程78m,进口高程78.2m,出口高程77.3m,渠长580m。出口处左岸坡顶高程111m,为一宽80~120m的平台,左岸边坡上部为自然边坡,下部为人工边坡。平台上有一35kv高压线塔,撇洪渠水位一般78~80m,最高水位85m。南侧有几处居民住房。

在潘家淌至邓家榜的公路两侧分布有大量的冲积沙砾石及漂砾,山体自然坡度35°~45°,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蠕变形区边坡呈视顺向坡,平均坡度46°。

2003年下半年,发现覆盖层下的强风化岩体中有小裂缝,现在裂缝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极不利的影响,对居民生命财产、35kv高压铁塔的稳定和撇洪渠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亟需治理和加固。

受长阳县移民局委托,我院承担了该段边坡的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任务。本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是以《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为基础进行设计的。

0.2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高坝洲水利枢纽是清江梯级开发的最下一个梯级,是隔河岩枢纽的反调节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80m,死水位78m。津洋口镇位于隔河岩水利枢纽下游4km、长阳县城上游5km处,临近318国道,另有公路与宜昌、宜都相通。

丹水撇洪渠为原津洋口镇大防护工程的一部分,撇洪渠位于丹水左岸七里湾电站与潘家堂淌之间,利用曾经开挖的雏形渠道这一有利地形垭口对丹水撇洪渠口进行布置。丹水撇洪渠全长580m,其中进口渐变段长195m。

工程所在地临近清江高坝洲水库库区,有山区3级公路直达长阳县城,距县城5km。水、陆交通较为方便。

0.3 设计依据

(1)业主委托书

(2)《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03年12月(3)《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鄂计地区(2001)1428号文》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01-2002)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程》(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

其他国家现行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

第一章概述

1.1 工程概况

丹水撇洪渠出口左岸变形边坡紧邻横跨撇洪渠的潘家淌公路桥,变形边坡区南北投影长约49m,东西宽约42m,投影面积约2062m2,前缘高程约77m,后缘高程112m,高度约35m,整个地势向南微倾,山咀顶部地形宽坦。

长江水利委员会清江地质大队对丹水撇洪渠左岸进行了地质勘察,并根据左岸边坡存在变形迹象与特征,将边坡划分为稳定区和轻微(蠕变)变形区两个区。

轻微(蠕变)变形区大致位于Ⅰ-Ⅰ剖面以南,P4、P3、P2、P1探槽以西,P1至撇洪渠所围限的约2000m2地段为轻微变形区。稳定区则是轻微(蠕变)变形区外围区域。

稳定计算成果表明,如果蠕变区域出现边坡滑塌事故,将引起撇洪渠出口堵塞,导致渠水回流,淹没撇洪渠上游的村镇60户及农田近400亩。更为严重的是,边坡滑塌将直接危及铁塔的安全运行。因此治理工作迫在眉睫。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3.2.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的规定,本边坡工程的治理工程等级为Ⅱ级,治理后相应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30。

1.2 稳定分析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在边坡稳定计算中,对于断层破碎带和覆盖层厚的土质边坡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对于结构面发育的岩质边坡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

1〕计算工况及荷载

本计算工况分为基本工况和特殊工况。基本工况为天然条件下不考虑裂隙饱水的情况;特殊工况为天然条件下考虑裂隙饱水1米时的情况;

计算荷载主要包括土条自重、房屋及铁塔荷载、地下水。由于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故按照规范规定,可不考虑地震荷载作用。

2〕稳定分析

为评价整个蠕变区的稳定性,本计算在分别选取Ⅰ-Ⅰ~Ⅳ-Ⅳ剖面(见图3-1~3-6)进行分析研究,各剖面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见表1-1。

表1-1各剖面安全系数

根据边坡地质勘察资料和边坡稳定的计算成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Ⅰ-Ⅰ剖面及Ⅱ-Ⅱ剖面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均不满足规范要求,在暴雨条件下边坡可能整体失稳;

Ⅲ-Ⅲ剖面及Ⅳ-Ⅳ剖面的在两种工况下基本稳定,但仍不满足规范要求;

大致位于Ⅰ-Ⅰ剖面以南,P4、P3、P2、P1探槽以西,P1至撇洪渠所围限的约1700m地段的轻微(蠕变)变形区,其内稳定性较差,基本工况时边坡稳定性处于临界状态,在遭遇暴雨条件下边坡极可能失稳;

35千伏铁塔前沿的整体稳定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特别在暴雨条件下边坡可能整体失稳;失稳后,边坡可能沿铁塔基座附近发生二次滑动,并直接危及长阳供电主干线铁塔的安全。

一旦本边坡失稳,将引起撇洪渠出口堵塞,导致渠水回流,淹没撇洪渠上游的村镇60户及农田近400亩,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损失。因此迫切需要对该边坡采取治理防护工程措施。

1.3 治理方案比较

在比较本区的几种可能治理方案中,迁高压塔+削坡减载方案因实施过程难度大,故不将其作为比较方案。边坡治理常用工程措施有:抗滑桩、锚杆(索)、锚桩、喷混凝土、挡墙等。初拟两套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一:抗滑桩方案,治理工程边坡分为A、B、C、D四个区。在A区,在适度清挖坡面之后,拆除原渠道混凝土护坡,采用现浇混凝土锚杆挡墙护坡,同时埋设坡面排水管;在B区,采用抗滑桩来加强对蠕变深层滑动的治理;在C区,以李家住宅及其工厂所在的平台为起点,以1:1的边坡进行开挖削坡,并砌筑截水沟、排水沟,对拉张裂隙进行刻槽嵌缝处理,削坡面喷护植被混凝土。在D区,首先拆除向宅,再在边坡上加设锚杆,最后在紧邻A区边坡约161m2的投影范围内采用浆砌石挡墙护坡,并设置坡面排水孔。其工程量见表4-1。

方案二:预应力锚索方案,治理依然分为A、B、C、D四个区。在A、C、D三个区域,治理措施与方案一相同,但在B区采取预应力锚索加固措施。其工程量见表4-2。

经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方案一。

1.4 推荐方案设计

A区,属于渠道左岸水下和水位变动区域。渠底高程约为78m,渠顶高程约为90m,撇洪渠水位一般78~80m,最高水位85m。治理区域南起潘家淌公路老桥下游侧,投影长50m,宽约12m,治理面积约600m2,上部高程约为90m。该区在适度清挖坡面之后,拆除原渠道混凝土护坡,采用现浇混凝土锚杆挡墙护脚治理。

B区,属于变形边坡体的中部区域,位于水上。下部紧接A区上部,高程约为90m,上部高程约为101~97.4m,南起向、李两家住宅边缘,北跨李家住宅及其工厂,南北投影长约36m,东西投影宽约20m,投影面积约720m2;治理区域往北延伸约5m,投影长约42m,宽约20m,投影面积约820m2。该区域采用抗滑桩进行治理。

C区,属于变形边坡体的顶部区域,位于水上。下部紧接B区的李家住宅及其工厂,高程约为101~97.4m,上部至变形边坡顶部,高程约为112m,南起向家住宅,向上游南北投影长约36m,东西投影宽约15m,投影面积约532m2;治理区域往北和东延伸约5m,投影长约45m,宽约20m,投影面积约880m2。该区采用大削坡措施,然后辅以喷洒植被混凝土护坡。

D区,属于变形边坡体的南端区域,位于水上。下部紧接A区上部,高程约为90m,上部高程约为101~97.4m,南起桥东公路,北靠李家住宅,横跨向家住宅的南北投影宽约13m,东西投影长约30m,投影面积约380m2;治理区域南北投影宽约

17m,东西投影长约34m,投影面积约585m2。该区域采拆除向家住宅,再在紧邻A 区的边坡约161m2的投影面积范围内采用锚杆加固,再用浆砌石护坡。

1.5监测设计

通过监测可以对撇洪渠出口左岸边坡在施工期及运行期的工程安全做出定量的评价。从而可正确判断工程的安全状态,确保边坡的安全。具体监测项目见表1-2。

表1-2 监测项目一览表

1.6 施工组织设计

治理工程A区施工属于渠道左岸水下和水位变动区域,需修建施工围堰。

施工总有效工期按六个月进行。

1.7 环境设计

本工程应选择合适弃方场地,施工中使用的有毒和危险物品实行专人保管。施工应注意减少扰民、降低噪音。本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会引起其他的环境问题。

1.8 工程概算

工程总投资为197.1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为为151.19万元,工程监测费6.33万元,其他临时工程费为3.11万元,独立费用为27.08万元,基本预备费为9.39万元。

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

撇洪渠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津洋口镇大防护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于1999年动工修建,2000年竣工。撇洪渠渠底高程78m,出口处左岸坡顶高程111m,为一宽80~120m的平台,左岸边坡上部为自然边坡,下部为人工边坡。撇洪渠水位一般78~80m,最高水位85m。

2.2 地形地貌

丹水撇洪渠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丹水(后河)改道工程(为切弯取直,造地)所挖沟渠雏形(未完成)的基础上顺势开凿而成的。原渠底高程为83—88m,两侧山体坡度为35—48°,局部达73°。1999年撇洪渠开挖时,事前也未经过充分设计而施工的。现渠底高程进口为78.2m,出口为77.3m,渠长580m,底板平均坡降为1.55‰,由北向南呈S状展布。

撇洪渠左岸与七里湾电站沟谷之间构成河间地块宽约百余米,坡顶高程北高南低为118—110m,坡顶宽约20—60m,形成向南微倾,顶部宽坦的山咀地形。山咀北段为清江三级基座阶地。基座高程103—104m,南段为清江左岸侵蚀岸之基岩岸坡。撇洪渠及江边公路切坡施工后,形成现今地形。水渠左岸边坡大致以ZK5钻孔(或3—3’)剖面为界。北段下部人工护坡坡角为50—55°,护坡以上为24—46°,地形相对较缓,且多属视逆向坡,边坡上植被繁茂,整体稳定性较好。南段为视顺向坡,下部人工护坡段为55—65°,护坡以上大多为前期(施工期)变形边坡后残留的台阶地貌,坡角为40—70°。平均为45°以上,撇洪渠施工几年来,由于荷载未拆除未形成设计断面长期处在缓慢加剧变形之中。整体稳定性较差。见计算断面I-I~V-V见图3-1~3-7所示。

2.3 水文气象

清江高坝洲水利枢纽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季一般自4月份开始,9月或10月底结束,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据长阳站22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23.8mm,年最大降雨量1754.3mm(1980年),年

最小降雨量811.9mm(1966年),一日最大降雨量157,6mm(1969年7月11日)。长阳站多年平均气温16.5℃,以7~8月最高,极端最高气温42.2℃(1966年8月6日),一般为27~3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0.0m/s,实测最大风速18m/s。

高坝洲水利枢纽是清江梯级开发的最下一个梯级,是隔河岩水利枢纽的反调节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80m,死水位78m。丹水集雨面积512km2;撇洪渠按丹水二十年一遇流量1750m3/s设计;五十年一遇流量2230m3/s校核。撇洪渠出口清江水位按高坝洲水库20年一遇回水位87.24m设计渠道护坡。

2.4 地层岩性

组成撇洪渠左岸坡体的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和基岩两类。前者仅分布于边坡表面和坡顶阶地堆积物,厚度一般不大。绝大部分坡体为寒武系下统石牌组地层。现由老到新描述如下:

1)地层。厚196~295m,岩性为灰绿色页岩、砂质页岩夹板状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上部夹数层鲕状灰岩。该地层出露于丹水撇洪渠处。

测区基岩为寒武系下统石牌组页岩,根据风化程度差异分为强风化、弱风化和微新岩体各带。其中:

1)强风化带:岩石结构构造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粘土矿物大量增加。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很破碎。强风化带厚度为4.5m~11.6m(据表2-1),并且坡顶部位厚度大,坡下部位厚度薄。

2)弱风化带:岩石结构构造基本未破坏,沿层面及裂隙面有铁锰质侵染,矿物略有褪色,少量裂隙风化较明显,厚度为14~18m。

3)微新岩带:岩质新鲜,岩体较完整,看不见风化痕迹。

表2-1 钻孔揭露风化带厚度表

2、三级基座阶地堆积物(Q2al):上部由大量石英砂岩砾石、卵石和漂砾组成卵砾石土,下部为棕色粘土含砾石厚2—3m,分布在工程边坡区以外。

3、坡积物(Q4dl):为褐黄色粘性土夹碎块石,石质成分多为含炭质粉砂质页岩、砂质页岩碎屑,粒径3—5cm,多呈棱角状至次棱角状,含量约为20%左右,结构松散,厚0.5—2m多分布在较缓的斜坡及平台地段。

4、撇洪渠底板近年之冲积卵砾石土(Q4al):多为磨园较差的卵石、砾石、块石,部分为中粗砂充填,大多为架空状,广泛分布在渠底板上,厚0.5—1m。

2.5地质构造

本区最大的构造形态为赵家棚——七里湾向斜,轴向呈NW280°方向。南翼地层产状以倾北为主,倾角15°~35°。向斜核部为寒武系石牌组页岩。撇洪渠横切或斜切该向斜南翼,岩层产状总体走向为NEE,倾N,倾角15°~35°,大致以3-3’剖面为界,北段构成逆向坡,南段则为顺向坡,其视倾角约为13°左右。

在撇洪渠地段中,有大小断层11条,以近东西向最为发育,可见六条,一般倾北,倾角70°~85°;以逆冲断层为主,断层带多为粘土夹碎屑角砾。其次为NNE组,可见4条,主导产状为NE0°~20°/SE50°~80°。在研究区内有F2断层,产状为走向NE10°倾SE倾角54°,属平移断层,长约80~90m,宽3~5m,错距10m,分布在撇洪渠出口段底板。另一条F3断层与变形边坡有关,产状为走向NW325°倾NE倾角50°,长60~65m,宽1~2m,属正断层。断层带由极破碎的页岩、砂质页岩被粘土胶结。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向氏房屋后坡的两处渗水点与本断层有关。

区内裂隙发育主要有两组,其一为NNW组,产状多为NW340°~356°,倾向NE,倾角74°~80°,裂面平直,延伸较短,一般长0.5~1m,间距10~20cm;其二为NNE 组,产状为NE10~20°,倾向SE倾角60~70°,裂面平直,延伸长约2~3m,间距0.3m。本区裂隙中多为黄褐色粘土和碎屑充填,新近的拉张裂缝多与NNE组裂隙有关。除以上两组裂隙外,近东西向的高角度裂隙也较发育。

2.6 水文地质

边坡区四周均为沟谷切割的临空面,地表水排泄通畅,地下水赋存条件不具备,难以形成统一的地下水面,在基岩中仅会出现短暂裂隙水赋存现象。据水文地质试验

及土体渗透性试验可知,区内坡积砂砾石土、冲积含泥砾石、漂砾等属弱~强透水层。而坡积、冲积的粉质粘土、壤土等属极弱透水层。本区缺少地下水赋存条件,仅会在雨后出现基岩裂隙水分布,局部以泉的形式排泄,向氏房屋东侧有一间就是在1998年8月被雨后裂隙泉水及墙面水流冲垮的。

根据撇洪渠地表水质分析属HCO3’-Ca.Mg型淡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2.7 地震

本测区距隔河岩电站仅4km,其地震参数的选定依据该电站的地震资料并参照国家地震局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动力荷载可不必记入。2.8 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及稳定坡角建议值

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4.5.1及表4.5.2,并结合撇洪渠处岩体的性状及层面的性状,来确定可能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参数。

查表得知:强风化页岩层面结合差,内摩擦角18°~12°,层面间凝聚力值5~20 Kpa 抗剪断强度φ=24o~28o,C=25 ~40 Kpa;弱风化页岩层面内摩擦角27°~18°,层面间凝聚力13 ~30Kpa,抗剪断强度φ=24.6o~35o,C=40 ~90 Kpa。岩体的重度(容重):γ=25~26KN/m3(强风化岩体取低值,微新岩体取高值)。具体选值通过反分析方法,并结合现场调查及工程经验确定。

稳定坡角依据经验及类比法建议如下:页岩新鲜岩体45°(1:1),页岩弱风化岩体35°(1:1.43),页岩强风化岩体30°(1:1.73),第四系松散土层25°(1:2.15)。因页岩易风化,一般应及时作护坡工程。

2.9 变形区的变形发展现状

本次研究的变形区以Ⅰ—Ⅰ剖面附近为界,向南至老公路SN方向长约50m,宽约40m的范围内。在2003年12月初勘期间前缘地带主要见4条(T1—T4)拉张裂缝。后缘在四个探槽中各见一条裂缝。本次调查时新增了数条与T4大致平行的裂缝,且李姓房屋变形,开裂,有明显发展(见图2-1)。原先的4条裂缝也明显加宽为5—10cm,如今向家大门处地面明显下沉,大门已无法打开。后方裂缝也明显的沿东侧房地面向南延伸到门前地坪,且向ZK6方向延伸,发展下去可能成为后缘缝。目

前北侧边界尚不清楚,估计已伸出墙体以北,前缘剪出也不明显。因此,可以认为该变形边坡仅处在加剧变形阶段,滑动条件尚未形成,也可以认为该边坡仍处在极限平衡状态。

从现场可以分析水渠开挖边坡变陡变深,边坡高度不断加大,开挖边坡的角度大多在稳定坡角以上,远远超出其稳定坡角;另一方面,该拆迁的房屋至今未拆,也就是该减载的荷载尚未消除,自然加重了不稳定因素。

鉴于边坡已处于非稳定状态,如果现状得不到改变,必将随着变形的发展而产生滑动,危及撇洪渠的运行安全,后续工程必须跟上。建议李、向二户应在雨期到来前尽快搬出,人员撤离,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

图2-1工程地质平面图

第三章边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3.1 荷载条件及稳定计算工况

3.1.1 计算工况

根据河谷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该坡段地下水位埋深大,边坡区无稳定外来补给水体,覆盖层透水性较好,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循环转移,故基本工况不考虑地下水。在暴雨条件下,岩体裂隙将局部充水,此时需考虑裂隙水的作用。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参考《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可不考虑地震力作用。本计算考虑了基本工况和特殊工况,其中基本工况为天然条件下的情形,特殊工况为天然条件下,并考虑裂隙饱水1米的情形。

3.1.2 荷载条件

本计算的荷载主要包括土条自重、外荷载和裂隙水。对于自重荷载,无降雨时取天然容重;有降雨入渗时,在浸润线以上取饱和容重,在浸润线以下取天然容重。外荷载(如房屋及铁塔荷载),计算时以等效作用在地基长度上的均布力代替。裂隙水的作用主要考虑其静水压的作用力。该坡段地下水位埋深大,边坡无稳定外来补给水体,覆盖层透水性较好,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循环转移,故基本工况不考虑地下水,但在暴雨条件下岩体裂隙将局部充水,特别是后缘拉裂缝将可能饱水1米左右。

由于本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参考《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当设计烈度为Ⅵ度时,可不考虑地震力作用。

3.1.3 稳定计算的边界条件的界定

根据本区边坡地质结构的特点,边坡失稳的滑动面后缘拉张缝将以NNE和NNW 组断裂为基础形成陡倾角的追踪张裂缝,成为后缘拉裂切剖面,沿着局部切层的视倾斜层面和风化界面形成滑移面和剪出面;两侧的侧向切剖面将以近东西向的裂隙为基础吸纳NNE或NNW组裂隙形成;水渠边坡为临空面。

3.2 计算方法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规定,对于可能发生折线滑动的

边坡,宜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计算。根据刚体静力平衡原理和推力计算法则,先假定一个安全系数s F ,按折线滑动面的计算公式可将滑动土体分成若干条块,而上一条块对本条块推力的合力方向与土条底面平行,如图3-1,然后根据力的平衡条件,逐条向下推求,直至求出最后一条土条的剩余推力。

图3-1 不平衡推力传递法图示

对任一土条,取垂直与平行土条底面方向力的平衡关系,有

0)sin(cos 11=-----i i i i i i P W N ααα (式3-1) 0)cos(sin 11=---+--i i i i i i i P W P T ααα (式3-2)

根据安全系数定义和摩尔-库伦破坏准则,有

s

i

i i i i F tg N l c T φ+=

(式3-3)

联合式(式3-1)、(式3-2)和(式3-3),削除i T ,i N ,得如下计算公式

i i s

i

i i i i i i i P F tg W l c W P ψφαα1)cos (

sin -++-= (式3-4)

式中i ψ

称为推力传递系数,以下式表示

)sin()cos(11i i s

i

i i i F tg ααφααψ--

-=--(式3-5) 计算时先假定s F ,然后从坡顶第一条开始逐条向下推求,直至求出最后一条的推力n P ,n P 必须为零,否则要重新假定s F ,进行试算。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规定,本边坡应属于二级边坡工

程,对于二级边坡的s F 值应满足以下标准:s F ≥1.30,否则应对边坡进行工程治理。

3.3 潜在滑面位置的确定

根据边坡地质结构的特点,本区边坡已形成明显的后缘边界,且张拉缝较深(3m~6m ),因此最危险滑面应以张拉缝为起始段;参考一般的工程经验,对于层理结构较明显的边坡,变形边坡一般沿顺层方向剪出,且剪出段长度占滑面总长度的1/5~1/4;对任一给定后缘边界和剪出口位置的边坡,总可在张拉缝下端至剪出段起点间寻求一下凹的滑动面,使其安全系数s F 最小。对于该边坡,仅在撇洪渠护坡面上发现部分裂缝,剪出口位置并不确定,因此需计算各可能存在的剪出口对应的最新安全系数,然后从中找出所有最新安全系数中极小安全系数m in s F ,此系数即为最危险滑面的安全系数,而与之相对应的滑面即为潜在滑面。

3.4 计算参数取值

以试验为依据,并结合变形边坡稳定性现状,采用反分析的方法滤定出本边坡的计算参数。为此,先假定最危险剖面Ⅱ-Ⅱ剖面的最危险滑面s F =1,并试算强风化页岩C 1=5~20KPa 、?1=12~18°和弱风化页岩C 2=13~90KPa 、?2=18~27°且C 1<C 2,?1<?2的各种组合,

在天然条件下的最终推力n P ,直到n P =0为止,此时的C 、?值为计算时应采用的参数。经计算,本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最终取值如表3-1

所示。

表3-1 边坡岩土体治理工程参数表

3.5 稳定性计算

为评价整个蠕变区的稳定性,在其区域内选取Ⅰ-Ⅰ~Ⅳ-Ⅳ剖面(其具体位置见平面布置图),对各剖面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2,潜在滑动面见图3-1~3-6;

为了解变形边坡体对高压输线塔造成的影响,特意选取Ⅴ-Ⅴ剖面(通过线塔基

座,沿蠕变体主滑方向),计算该剖面的稳定性以及其滑动过后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3-3,各情况下的潜在滑动面见图3-7~3-8。

表3-2各剖面安全系数

图3-2Ⅱ-Ⅱ剖面稳定性计算简图

表3-35-5剖面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系数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培训考试题目第8期

1、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6钟灾种的概况: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2、每一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治理措施、监测方法 答:见培训教材“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41页” 3、岩土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答:1、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岩体力学参数包括岩体变形参数、强度参数、 动力学参数及水力学参数。 ①、岩体变形参数: 采用静力法原理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孔壁面上施加法向荷载,并测定其岩体的变形值;然后绘制出压力-变形关系曲线,计算出岩体的变形参数。 采用动力法原理用人工方法对岩体发射(或激发)弹性波(声波或地震波),并测定其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然后根据波动理论求岩体的变形参数。 根据室内完整岩块实验参数,结合野外工程岩体结构特点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从而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参数。 ②、岩体强度参数: 采用原位岩体剪切试验确定抗剪强度、采用原位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来确定压缩强度,采用室内岩石时间确定抗剪、抗压、及抗拉试验结合岩体结构面特征综合分析确定。③、动力学参数: 通过声波测试确定动力变形参数(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及动剪切模量等)。 ④、岩体水力学参数: 通过注水试验、抽水试验、压水试验确定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1)

国道219线康措段16标 汛期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

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2、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3、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4、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开口),地面开口等现象。 5、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技术资料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篇一: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项目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公司**文件贯彻实施总结 项目部认真学习贯彻公司**文件,按照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贯彻地方政府、上级有关安全管理工作情况。项目 部高度重视地方政府、上级、业主、监理及相关部门下发各种安全管理文件,认真贯彻实施,通过会议、文件和现场督察、检查、巡查等方式落实文件要求,并按照文件规定及时上报有关安全管理信息。 2、项目部制定了安全岗位责任制,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建立了“四个”岗位安全责任体系,于4月6日重新学习安全责任制内容,并“四个”责任体系责任人签订了承诺书;项目部全体员工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措施,特别是项目经理(兼书记)和各体系责任人责任落实,保证了项目部处于低风险施工状态。 3、项目部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20多个管理制度,对

安全生产工作中涉及到的工作,做出来比较明确的规定,在操作上有了依据。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本工作岗位安全管理职责,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法、措施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有关安全方面工作没有出现“真空”无人管控的现象,各岗位管理人员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作业人员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项目部安全生产状态良好。 4、项目部根据本项目部地理位置和生产经营情况,由 项目经理 组织,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安全总监、工程部有关人员,邀请监理参加的对春季(二季度)施工安全生产状态,特别是辽河项目有关应急抢险、应急撤离等进行评估,内容包括: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人员配备、现场负责人安全管理经验、判断识别安全隐患水平能力、现场应急事件能力、现场应急设备物资能力、应急预案启动效应能力等,项目部现在每天派人对辽河施工围堰进行24小时巡视,对施 工道路进行监测维护。进行了桌面应急抢险和应急撤离演练。项目部认为,满足各项应急处置和安全生产需要。 5、项目部按照上级和业主监理要求,制定了本项目部 专项防洪度汛方案,方案中对人员责任、配备设备物资和值班做了明确要求,上报监理,并得到批准。业主监理在安全检查中没有提出异议。 6、我项目部施工不使用炸药等火攻材料,工程设备使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目录 一、概况 (2) 二、目的任务 (2) 三、治理情况综述 (3) 四、工程质量描述 (5) 五、结束语 (5)

一、概况 **弃渣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官田村,距离徽州区政府地岩寺镇40余公里。弃渣场位于官田村西侧山沟,中心坐标为:经度:东经118°15′18″,纬度:北纬29°58′42″ 2013年6月下旬,徽州区连降大雨,其中6月30日徽州区北部杨村乡、洽舍乡、富溪乡、呈坎镇等三乡一镇范围内为特大暴雨,大强度的集中降雨造成山洪暴发,溪流小河水位陡涨,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形成大量地质灾害隐患,并引发众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弃渣场区域内受暴雨侵蚀及山洪冲刷,库区内回填的弃渣在山洪的冲刷下,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冲毁沟谷处的人工堤岸,泥石流冲出沟口并造成弃渣场外的河沟堵塞。 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黄山高速管理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并对现场进行了抢险处理,一方面对库区内弃渣进行清运,截止目前已清运出弃渣10万方;另一方面对沟口处的泥石流堆积物进行清运,将堵塞的河沟疏通。为避免极端天气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带来的巨大危害,彻底治理弃渣场安全隐患,2015年元月中旬,安徽省**委托**勘查院,开展**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工作。 我单位于2015年4月09日参与此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并有幸中标。 二、目的任务及工作量 1、本工程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按图进行施工。主要通过对泥

石流流通区进行支挡,阻挡泥石流物源(隧道开挖堆积的弃渣)的冲击,通知通过排导槽进行疏导,使水流及小量碎石通过排导槽排泄至受保护区域以外的地方,防止泥石流堆积物逐步堆积,威胁到高速公路连接桥的通过安全。 2、施工内容 该工程具体内容分为片石混凝土主拦挡坝、片石混凝土副坝、浆砌片石护堤、浆砌片石排导槽。 3、完成工作量 合同签订后,应业主单位要求,我单位于2015年4月15日进行了施工现场踏勘,并着手协调与当地村民村委的协调工作,此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工程正式启动于2015年5月20日,工程正式完工时间为2015年9月20日。 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工程场地实际情况,我院主要完成工作内容及工作量如下表: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乡镇干部国土资源培训之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同志们,今天我主要讲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特别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反常,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的加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因此,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一、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在我县境内,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我县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13人死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1678.2万元)。更重要的是,还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对建筑有威胁的190处),威胁人数约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 地质灾害类型:

1、按诱发因素划分: ①自然地质灾害:是指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比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的崩塌滑坡区。 ②人为地质灾害:是指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比如妈姑铅锌矿地面塌陷区。 2、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 ①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不可预料的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引发的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可预见性差,防治工作经常是被动式地应急进行。 ②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 3、按规模划分: (1)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2)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3)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1**项目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项目部认真学习贯彻公司**文件,按照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1、贯彻地方政府、上级有关安全管理工作情况。项目部高度重视地方政府、上级、业主、监理及相关部门下发各种安全管理文件,认真贯彻实施,通过会议、文件和现场督察、检查、巡查等方式落实文件要求,并按照文件规定及时上报有关安全管理信息。2、项目部制定了安全岗位责任制,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建立了“四个”岗位安全责任体系,于4月6日重新学习安全责任制内容,并“四个”责任体系责任人签订了承诺书;项目部全体员工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措施,特别是项目经理(兼书记)和各体系责任人责任落实,保证了项目部处于低风险施工状态。3、项目部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20多个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中涉及到的工作,做出来比较明确的规定,在操作上有了依据。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本工作岗位安全管理职责,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法、措施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有关安全方面工作没有出现“真空”无人管控的现象,各岗位管理人员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作业人员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项目部安全生产状态良好。4、项目部根据本项目部地理

位置和生产经营情况,由项目经理组织,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安全总监、工程部有关人员,邀请监理参加的对春季(二季度)施工安全生产状态,特别是辽河项目有关应急抢险、应急撤离等进行评估,内容包括: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人员配备、现场负责人安全管理经验、判断识别安全隐患水平能力、现场应急事件能力、现场应急设备物资能力、应急预案启动效应能力等,项目部现在每天派人对辽河施工围堰进行24小时巡视,对施工道路进行监测维护。进行了桌面应急抢险和应急撤离演练。项目部认为,满足各项应急处置和安全生产需要。5、项目部按照上级和业主监理要求,制定了本项目部专项防洪度汛方案,方案中对人员责任、配备设备物资和值班做了明确要求,上报监理,并得到批准。业主监理在安全检查中没有提出异议。6、我项目部施工不使用炸药等火攻材料,工程设备使用油料由供应商派送,没有其它重大危险源,其它一般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7、我项目部属于工程分包施工,就一家分包商,各种资质符合要求,项目部对安全教育纳入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安全管理工作重要内容;分包商营地“硬件”、“软件”符合公司安全管理规定;项目部建立了分包人员档案材料。8、分包商有两台履带吊,由于需要于4月份又租赁了3台履带吊,均为新设备,经过政府部门检测。项目部定期检查,并按照分局、公司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上报有关管理信息。9、本项目部有吊装作业和经常出现高边坡开挖作业,制定了专项技术安全措施和现场安全监管,处于受控状态。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实施技术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 2014年8月

1.项目名称 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 2.项目背景及项目目标 2.1 项目背景 自然灾害(英语: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称为自然灾难、天然灾难、天然灾害、天灾、天祸、天患、灾荒,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会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1]。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受其的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2]。在我国,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主要存在形式。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和森林火灾等。我国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对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灾害发生时,地质灾害本身带来的破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灾害往往会对灾害地区的供电以及通信网络造成破坏,常常会导致受灾地区与外界的公众通信中断,使得外界难以获取解灾区的具体受灾情况,延误灾后救援的最佳时机,给灾区人民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因而对灾害频发区域的实施监测与灾害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遗憾的是,现有的多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都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首先,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局部小范围的,大量的还是人工监测手段;其次,监测系统采用的通信技术多不能实现无线覆盖,而且可靠性与安全性也难于得到保障;再者,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且多在地势险要的山区,系统的电力和通信常常难于得到保障。由于这些地区的交通等因素的限制,依靠人的力量进行信息交互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极端条件下使得信息中断,使得灾区成为一片孤岛,无法为决策部门和相关专家实时查看地质灾害现场的状况和作出救灾部署提供第一手信息,从而延误灾后救援。 2.2 项目目标 本项目针对常见的地质灾害,搭建独立的专用低功耗无线网络,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在地质灾害发生前,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灾害多发区域进行实时的监测;在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该系统通过系统独立的通信网络将预警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doc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 摘要:作者根据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和工程验收经验归纳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验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对策 1引言 云南省境内地质灾害频发,中央财政从2013年起连续8年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通过近几年中央财政补助和省、州(市)自筹建设资金,云南省境内特大型、大型、中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项目数量较多,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建成并顺利验收,消除了地灾隐患,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部分地灾防治工程建成后因施工质量缺陷、竣工资料收集等原因导致工程验收滞后。本文就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和工程验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纠正地灾防治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质量,规范资料收集整理,利于工程验收和审计。 2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大部份地灾项目施工区地质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防治工程投资小、工期长,设计、监理单位服务费低,投入到项目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为工程建设管理和后期验收埋下隐患,详细分析如下。 2.1地灾防治工程造价现状中存在的缺陷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造价编制和审查使用最多的是水利行业

的定额和相关规范。水利定额是根据水利工程自身行业特点编制的,主要使用于中央项目和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地灾造价编制主要参考的是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主要为渠道、提防、水闸、隧洞、渡槽等工程。地灾防治项目施工不具备三通一平条件,项目涉及锚杆、锚索、抗滑桩、浆砌石、钢筋砼等多种施工工艺、工程量小、单价种类多。套用水利定额不能真实的反应与其匹配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费用,导致地灾防治工程单价费用总体偏低。临时道路、施工用水、用电、临时防护工程等相关基础配套是必须建设的,但是达不到其他行业的规模程度,因此费用没有其他行业高,但是在整个工程费用中的比重要高于别的行业,随之产生的相关措施及管理费用也高于其他行业。另外,地灾防治工程预算编制的主材价格采用项目所在地的政府造价信息部门颁布的材料信息价计算,该信息价是针对工民建和市政工程编制的,工程相对集中在市区,运输方便。地灾项目建筑材料的搬运大部分采用小型机械运输、甚至人工背运、骡马运输,材料二次搬运量大、损耗大;工程二次搬运费用无固定标准,目前根据工程投资进行估算,费用偏低。地灾防治工程采用固定综合单价承包、据实结算,项目不设置价差预备费。部分项目因施工图设计或施工招投标延误导致项目错过黄金施工时段;部分项目从立项至项目施工持续2~4年。在项目施工招投标阶段,钢筋、水泥、砂石料等主材价格仍采用项目立项时的材料价,施工阶段遭遇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不补偿材料价差,增加施工单位项目成本。 2.2地灾防治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为节约成本、野外地质工作粗糙,人为减少勘察工程钻孔数量、深度,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1.系统概述 (3) 2.建设内容 (3)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4) 3.1.系统功能特点 (4) 3.2.设备技术指标 (5) 4.地质灾害监测预测系统(软件) (5) 4.1.系统结构框架 (5) 4.2.系统功能特点 (6) 4.3.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7) 4.3.1.三维地理信息模块 (7) 4.3.2.灾害数据管理模块 (7) 4.3.3.信息浏览查询模块 (7)

4.3.4.预警管理模块 (8) 4.3.5.报表图表模块 (8) 4.3.6.资料管理模块 (8) 4.3.7.公文管理模块 (8) 4.3.8.网上信息发布模块 (8) 4.3.9.用户管理模块 (8) 4.3.10.基础信息管理 (9) 4.3.11.系统管理模块 (9) 4.3.12.日志管理模块 (9) 1.系统概述 地质灾害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对地质环境的灾难性破坏,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关于滑坡、泥石流类灾害的研究是行业研究的重点。地质灾害的防治常常因为工作的分散,造成标准化程度较差,资源共享较难的问题。 本系统基于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y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及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以一定范围(区域)的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变体

为监测对象,对其在时空域的变形破坏信息和灾变诱发因素信息实施动态监测(侧重于时间域动态信息的获取)。通过对变形因素、相关因素及诱因因素信息的相关分析处理,对灾变体的稳定状态和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同时,揭示滑坡、泥石流、崩塌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未来可能发生灾害的地段(点)做出预测。 2.建设内容 系统利用位移传感器、雨量计、视频网络监测等相应的专业设备,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配合、补充专业的地质灾害中与预警、决策系统来构建地质灾害防测体系的新方法,对地质灾害实施连续、实事、动态的监测,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满足自动化的要求,从而协助相关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业务工作能够高效协调进行,从而预防地质灾害发生,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根据建设进度要求以及结合灾害点实际情况,方案设计模块及总体系统框架如下:本系统在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准确地做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处理灾害的措施,能有效的缓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及突发性造成的损失。 3.无线传感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硬件) 针对各个灾害点实际情况,选择高科技探测设备探查清楚。视频监控系统一方面,在距离合适同时具备施工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铺设光纤;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移动GPRS为无线传输通道,可对范围广,环境恶劣,技术、质量要求高的地域进行廉价、便捷、不受时间空间制约、长期地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在线监测。 图1系统构成示意图 3.1.系统功能特点 基于GPRS无线传输和internet互联网络或卫星通讯方式构建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传输设备必须具备GPRS通道。 所使用的监测设备满足如下工作环境条件: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编制说明 1.2编制依据 1.3编制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法 第四章施工部署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5.2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 6.1工期目标 6.2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1安全目标 7.2安全保证体系及施工安全、防火措施 7.3安全生产的针、原则 7.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5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7.6安全事故紧急预案 7.7安全奖罚办法 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8.1管理目标 8.2管理措施 8.3现场管理 8.4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8.6文明施工奖罚办法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 9.5减少扰民和环境保护的奖惩办法第十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10.1冬季施工措施 10.2雨季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施工组织机构 11.2项目管理部门职责 11.3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第十二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12.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后)12.2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附后)第十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3.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13.2施工总平面布置

13.3平面管理措施 13.4临时建筑表 施工现场施工临时占地及临时建筑表如下: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机械设备表 附表二:主要材料用量及进场计划表 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劳动力表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编制说明 首先,我单位保证完全接受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要求。 如果我单位有幸中标,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在本工程施工中完全按业主及设计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部署,以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格的岗位责任制、实事的工作作风,对本工程施工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等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确保工程在合同工期优质、高效、按期全面完成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规定的所有施工任务。 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之前,我单位组织了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地勘报告进行了仔细审阅,对招标文件及答疑纪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后,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施工实力和综合能力编制出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后,我单位将对工程的技术、劳动力、设备及材料等面进一步深化、细化及全面优化,以便使其成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技术文件,确保该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建设任务。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监测人员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度的斜坡上。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度,高度大于米的高陡坡上。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开口),地面开口等现象。 、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培训备课内容共10页word资料

地质灾害培训教材备课内容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地质灾害? 所谓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注意: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于两方面因素:第一方面是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强降雨、山洪、地震、气温聚变等;第二方面是人为建设活动引发的,如采石、开矿、修路切坡等引发的滑坡、塌陷等。 虽然产生上述地质现象,但不对人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时,不能称为地质灾害,只能叫地质现象。 2、什么是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当崩塌产生在河流、湖泊或海岸上时,称为岸崩。 3、什么是滑坡? 斜坡上的部分岩、土质,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多个软弱面产生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称为滑坡。 斜坡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岩土是滑坡发生的物质基础;重力是滑坡发生的动力,斜坡内的软弱结构面(带)是滑坡滑动面发育的基础;滑坡的运动是滑动而不是滚动、跳跃等形式。

4、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一般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两类。 6、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二、常见地质灾害发生前的预兆 1、崩塌发生征兆: 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 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20xx年地质灾害工作总结最新总结

xx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2xx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是我工作以来压力最xx时也是我取得较大进步的一年。首先我对地质所的各位领导、同事和师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在你们的大力帮助下,通过以老带新和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我的业务水平才取得这样的进步。下面我就这一年来的工作、思想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向领导、各位同事简要汇报一下。 (一)、在思想上,我没有放松思想政治学习,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增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的自觉性的同时,全面提高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本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有针对性地查摆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边学习边提高,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净化与提高,大局意识和负责任意识得到增强。积极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时时把握动态形势,始终紧密跟随党中央的步伐。 (二)、在工作中,我本着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以学技术、长本领为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我勤勤恳恳,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 (一)面临着孤岛地区严峻的勘探形势,我和同事们一起自觉加压,为

管理局地质勘探论证会作出积极准备。其间,大家日夜加班奋战了二个多月的时间,精细作出了各区块目的层构造图六幅,落实了探井井位目标10口,为孤岛地区的勘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论证会的全方面接触,使我自己工作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特别的和同事一起奋战的时间里,我深深感受到了集体中团结奋斗的巨大作用。 (二)在接手孤北地区的勘探工作以来,通过对基础资料的不断积累、消化和吸收,对所管区块的地质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工作中把握好每次学习的机会,一边不断消化前人所做的工作成果,整理已有的相关资料,从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不断向室内师傅学习他们工作中所得的经验,以供自己借鉴。工作中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常与他们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断思考,勇于探索,目前已基本能够独力开展各项勘探工作。今年组织并参与的《孤北斜坡带xx街组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及勘探技术研究》项目获采油厂科技进步一等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下步该区滚动勘探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业余时间里,面对地质所着重脑力劳动、以电脑为主要工具的特殊工作环境和超负荷工作量,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我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以增强个人体质。专业方面,我也主动加压,积极与同事探讨GeoFrame、LandMark等行业软件的应用技巧,为顺利开展地质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同时经常对自己进行充电,不断学习当前热门的

地质灾害监测培训大纲

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隐患点监测人、责任人防灾知识培训 ××地质环境监测站 2011.6 培训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二、地质灾害监测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五、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六、监测人、责任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危险性的简易评估 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地质灾害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的危害 1.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称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 河池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5种。 2.1 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隙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形成的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崩塌多发生在大于45°的斜坡上,尤其以55°~75°的斜坡居多,一般较易发生在上陡下缓、表面凹凸不平的斜坡上,高峻陡峭的地形最有可能发生边坡岩土体崩塌坠落的现象。 ?岩性:各类坚硬的岩石容易形成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崩塌的前兆特征 ◆①有小崩小塌发生; ◆②裂缝加大加宽、或出现新的裂缝; ◆③岩石崩塌前有时可听到摩擦声、撕裂声、错碎声; ◆④出现热、气、水等异常; ◆⑤动植物有异常。 崩塌分类及形成机理 ?崩塌:岩土体以垂直向下移动方式为主。它的特点是从高处快速下落,前兆不明显,突然性强。?崩塌方式可细分为 ?(1) 倾倒式 ?(2) 滑移式 ?(3) 座落(错断)式 ?(4) 鼓胀式 ?(5) 垮落(拉断)式 倾倒式形成机理: 河流峡谷区,陡立岩质边坡段,因垂直节理与稳定岩土体分开,呈长柱形,受长期冲刷等,在重力作用下形成。 滑移式形成机理:在陡坡上,不稳定岩土体右向坡下倾斜的结构面或软面,因降雨、地震等触发,在重力下先滑后崩。 座落(错断)式形成机理: 在不发生倾倒失稳的陡倾边坡岩体,其下部为断裂部分(锁固端)在上覆长柱状岩体重力作用下,发生剪切错断,也即剪切力大于岩石的抗剪强度时,崩塌随即发生。 鼓胀式形成机理: 一般为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坚硬岩体后缘已形成贯通性拉裂缝,在上部硬岩重力作用下,其压应力大于软岩抗压强度时,软岩将被挤出而发生向外鼓胀,最终形成崩塌。 显然,下部软岩能否向外鼓胀,是此类崩塌能否产生的关键。 垮落(拉断)式形成机理:仍为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因风化或河流冲刷,将下部软岩淘成凹槽,上部硬岩则以悬臂梁形式突出来。 在突出岩体上,A点附近承受最大拉应力,且AB面剪力弯矩最大,但拉应力大于岩石抗拉强度时,拉裂缝会迅速发展直至崩塌发生。 2.2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岩土体以水平向前移动方式为主。 滑坡形成的地形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滑坡一般发生在自然斜坡、人工边坡等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建设目标 (3) 1.3需求描述 (4) 第二章总体架构 (5) 2.1系统架构 (5) 2.2预警发布 (6) 2.2.1发布权限 (6) 2.2.2预警发布内容 (6) 2.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7) 2.3预警发布方式 (7) 2.4预警发布通信方案 (7) 第三章详细实现 (8) 3.1概述 (8) 3.2系统架构 (8) 3.3水雨情监测系统 (10) 3.3.1中心监控平台 (12) 3.3.2前端采集设备 (13) 3.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16) 3.4.1预警中心系统 (16) 3.4.2预警终端 (17) 3.4.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17) 3.4.4预警组网方式 (18) 3.4.5相关设备的准备及安装 (22) 3.5LED发布系统 (23) 第四章总结 (26)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据调查,全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中,有75%在山区,而这75%的山区县级行政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随着暴雨或冰川融化,极易形成泥石流。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将面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地质灾害的防御策略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御防治的方法是既要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工程防治标准,也要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综合预防减灾体系,提高防灾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防治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 1.2 建设目标 完整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同时具备:水雨情监测系统、LED灾情发布系统、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水雨情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现场的地质数据,气候数据等,为预警信息的发布提供数据依据,并由LED灾情发布系统和无线预警广播系统进行预警发布。当地质灾害发生时,系统能有效地发布预警信号,提示当地民众及时防范或撤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