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化学用语》教案

最新《化学用语》教案

最新《化学用语》教案
最新《化学用语》教案

《化学用语》教案

1

2

(第一课时)

王奋红

3

4

【课型】复习课

5

6

【学习目标】

7

知识目标:

8

1、复习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的书写方法和表示的意义;

9

2、要求学生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并能说出化学式表示10

的意义;

11

能力目标:

12

1、熟练掌握书写化学用语的方法;

13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情感目标:

15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6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品质;

17

3、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8

【重点难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

19

【学习方法】练习法、比较归纳法、启发法、讨论法

【学习课时】 1课时

20

21

【学习过程】

22

【导入】

23

同学们,我们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用语。那么什么是化学用语呢?就是在化学24

学科中专门使用的符号,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初中阶段我们要掌握的25

化学用语可概括为“三号、两式”:

26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27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第一课时)

28

一、化学用语的书写

29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答案Ca S O C H Fe Al N He Hg

30

31

【纠错】

32

【师生共同归纳】书写元素符号的注意事项

33

元素符号的书写:

34

(1)国际上用元素的拉丁名称的字母表示元素

35

(2)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

【学生活动】

36

37

2、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38

(1)铝离子

(2)铵根离子

39

40

(3)硫酸根离子

41

(4)氯离子

(5)钡离子

42

43

(6)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7)Fe(OH)

2中Fe的化合价

44

(8)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45

【纠错】

46

【学生讨论】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符号在书写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7

【师生共同归纳】

48

相同点:(1)元素符号相同

49

(2)数值、正负相同

50

不同点: (1)书写位置不同

51

(2)数值与正负顺序不同

52

(3)“1”的省留不同

53

3、现有Fe、C 、O、Ca、H 、S六种元素,写出这六种元素中其中一种或多54

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55

【纠错】

56

【师生共同归纳】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57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58

⑴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多数固态非金属

59

单质都直接用元素符号作为化学式。

60

⑵对于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如气态非金属单质、少数固态非金属单质,在元

61

素符号右下角还要书写每个分子所含有的原子个数。

62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最小公倍数法

63

⑴写出元素(原子团)符号,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64

⑵在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65

⑶求出正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合价的绝对

66

值得出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或者用十字交叉法)

67

⑷数目写在相应的元素(原子团)的右下角;

68

⑸检查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零。

69

二、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

70

1、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71

(1)2N______;

72

(2)H

2O_____;

73

(3)2CO______;

74

75

(4)MgO _______;

76

(5)Fe2+______;

77

【纠错】

78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化学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义79

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80

(1) Cu

81

(2) O

82

(3) 2O

83

84

(4) Al

85

(5) 2SO

42-

86

(6) 3H

2 87

(7) C

3H

6

N

6

(三聚氰胺)

88

【纠错】

89

90

【师生共同归纳】

91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92

(1)表示一种元素

93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94

(3)有时还表示一种物质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95

96

(1)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

97

(2)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离子。

★化学式的意义:

98

99

宏观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100

101

微观意义

102

(1)表示一个分子(2)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构成

103

104

【学生活动】练习有关中考题

105

【课堂小结】化学用语的书写和意义

【布置作业】自己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106

107

【板书设计】

108

化学用语

109

110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致橡树习题复习课程

致橡树习题

一、积累整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痴.(chī)情慰藉.(jiè)皎.(jiǎo)洁标识.(zhì) B.霹.雳(pī)虹霓.(ní)戏谑.(xuè)诗行.(háng) C.雾霭.(ǎi)眷.(juàn)属累.(lěi)赘红硕.(shuò) D.流岚.(lán)粗犷.(guǎng ) 濒.危(pín) 绮.丽 (q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一言堂旁征博引弃之如蔽履 B.诡秘吊书袋煞有介事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杀风景讳莫如深是可忍孰不可忍 D.辐射忘年交怵目惊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 B.对征税机制完善的国度,是没有特殊身份可言的,即便你是炙手可热的权贵,只要你有偷税漏税嫌疑,照样查你没商量。 C.今天我们提出减轻中小学生学业和作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发展创造能力。 D.生活的逻辑,抗议着书本上、文件上的某些逻辑,实践的检验,冲击着错误的、过时的结论。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无疑,老祖宗留下的许多民族美德积重难返,不是几个“款爷”、“富婆”的游戏人间所能改变得了的。 B.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能够见仁见智,达成共识,说明我们这个领导集体是坚强的。 C.国政府正加紧对恐怖袭击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并全面展开大规模军事调动,对恐怖分子实施军事打击已箭在弦上。 D.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5.(2007年海南、宁夏卷)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精选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精选 导语: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促使学生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一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教学任务: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掌握简易的处理方法。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

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 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两首创新教案

第24课《诗经》两首创新教案 从容说课 《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症状感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讨论法 3,品读法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教案

教学过程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 2.听录音 3.齐读课文(配乐) 四、初读课文,交流体会 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 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 是哪三个,他们在诗中具 体指什么? 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 你”,另一个是“我”, 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 明确:“你”指“橡树”,“我” 指“木棉”。 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 起。 3.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 路是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先否定 传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 发作者的爱情观。分界线 是“不,这些都还不够”。 五、再读课文,分析意象 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 象。 明确: 凌霄花、鸟儿、泉源、险 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 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 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 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 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 朗读课文 了解内容 找出回答 思考回答 齐读第一部分 找出意象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 特点 把握诗歌内容 明确诗题 把握先破后立的结构 迅速提取信息 把握意象特点

教学过程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 重复单调的歌曲,是极力 攀附和只知依附的单方痴 恋。 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 藉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 托你的威仪。是不计代价 的给予的,还有日光和春 雨也是只知道贡献的,牺 牲自我的精神。 3.那作者否定了世俗的爱 情观后,提出了什么样的 观点呢?看第二部分。 明确:独立(的人格)、 平等的(地位)。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双方默契,互相尊重 同甘共苦,独立相依 六、三读课文,分析形象 1.橡树是什么形象?找出 相应诗句 明确: 坚毅、刚强、敏锐、有力 。“你有你的……像戟” 2.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 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3.木棉是什么形象?找出 相应诗句 明确: 美丽、温暖、热烈、真挚 、柔韧、感情丰富。 “我有我的……火炬” 4. 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象征女性的阴柔之 美。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 特点 齐读第二部分 根据诗句交流回答 根据诗句分析橡树 和木棉的形象 把握意象特点 把握内容 把握诗人爱情观 分析意象 把握橡树和木棉的象 征意义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教学文稿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十七、《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时间:二0一三年四月十五日地点:现代一二级技能高考班讲授人:刘焕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中运用的象征手法。 2、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观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朦胧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从韵律美、语言形式之美、意境意象之美鉴赏诗歌。 4、理解作者的爱情观,从而对学生爱情观的树立有所引导 三、课型:公开课(配乐朗诵)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爱情,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是一个亘古不衰的题材。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故事,有多少人在享受着爱的甜蜜,又有多少人在承受着爱的痛苦。有一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的,爱情啊,你究竟姓什么呢?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舒婷的《致橡树》,相信学过之后会有收获。2、作者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其中《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3、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岛等。 4、分析课文: (1)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先听录音,再订正读音,再请同学们齐读。) (2)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她说:爱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①老师范读。 ②分析(板书):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痴恋”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对象,那么在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 同学们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与,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 全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全) 第一课:关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它有什么危害,教育他们怎样自觉防范,远离,塑造美好人生。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题目。(远离关爱生命) 二、什么是及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那什么是呢?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止咳水、等。这些长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有那些危害呢? 1.毁人毁健康。 (1)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2.防毒有五种措施: 一是直接拒绝;二是找借口溜走;三是提出反意见或转移话题;四是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号110);五是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对家庭、社会的危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一发现有人吸毒,以现有犯罪时,立即举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经二首 蒹葭》优质课教学设计_16

12《诗经》二首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诗经》相关文学常识; 2.分析意象特点,领会人物情感,并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体验理解“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 3.重章叠句、叠词的艺术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文学常识——在预习和老师提问的过程中,掌握诗经“六义”含义并体会。 2.意境理解 (1)圈划、描述、概括“秋水”、“蒹葭”意象所营造的如梦如幻、寒意萧瑟的景色。 (2)自己探究自学解答追寻者与“伊人”是怎样的人,把握追寻者与“伊人”的关系。 (3)概括景与人和情之间的关系。 (4)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丰富自身生命体验,领会古人纯朴而丰厚的情感,欣赏简单却不直白的美丽,提升审美品味。 2.理解到“文本”的重要性,以及准确的思考态度——在参考前人考证与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对于“信古”和“创新”都不能盲目和过度,知道作品分析是会受到当时时代的审美倾向、意识形态等而有所“局限性”。 学情分析 初中八年级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能够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初次接触《诗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探索的热情应该还是有的。结合已有知识,学习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景、人、情的特点及关系。 教学难点:从追寻者与“伊人”间的关系中欣赏“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美和距离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入激趣:播放《在水一方》歌曲,大家一起说说这首影视歌曲取材于哪里?(《诗经》/《蒹葭》) 2.读课文,正字音,注意句读,停顿。(配乐朗读,教师范读) 3.明确诗经基本文学常识 第一部诗歌总集:标志着中国文学史起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PPT显示朝代时间跨度即为西周初至东周中叶) 《诗经》内容——①史诗;②反应劳动生活;③婚姻家庭生活;④宴饮情形;⑤行役艰难批评时政 《蒹葭》与“六义”中哪些方面相关? 风——民间歌谣。有十五《国风》,160篇。《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相对于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来说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地图) 雅——“王畿”(jī古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也泛指帝京)之乐,即朝廷正乐,105篇。 颂——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40篇。 赋——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陈述和铺排陈述。比——“以彼物比此物”,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能够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仅仅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二、赏析意境,把握主题 1.赏析诗歌描绘的朦胧飘渺的意境,把握诗歌主题“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思路:景——>人——>情 第一,前人评价本诗意境飘渺朦胧,第二,这首诗完全是写内心情感的,而非写景。所以我们从景、人、情三方面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诗歌明确秋景特点: ①通过取画名,了解本诗大致情境。 “蒹葭”:A点明深秋时间,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萧瑟肃杀的季节。自古以来,在多情人眼中,秋景肃杀,最为伤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它凄美而令人感伤。B阻隔视线。C茫茫一片,遥遥无迹,随风飘荡,轻柔。 “白露”:A表示时间是清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提升学生朗读的技巧,培养诵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诵读为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2、以合作交流为主,教师适时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陶冶性情。 教学重点 1、学生朗读指导 2、诗歌意象分析、主题情感把握。 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分析与情感把握。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多媒体运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中国女性几千年来的地位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对舒婷《致橡树》的介绍。 二、音读,明确目标、初步感知(学生自主、教师点拨)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体验朗读的魅力,初步感知朗读的基本技巧。 2、指出朗读是学习诗歌的方法,介绍朗读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音读、意读、情读。 音读(初级):音准、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 意读(中级):以理解文意内容为目的,深入体会作者内在情感。 情读(高级):在意读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感受,进而声情并茂地再现作品。 三、意读,分析意象,感受内涵(合作交流、深入探讨) 1、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探讨以下问题: A、这首诗中两个最主要意象是什么?(明确:木棉——橡树) B、频繁出现了两个人称代词“我”“你”,“我”是什么?“你”又是什么? 明确:我是木棉——作者你是橡树——爱人 C、整首诗在构思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象征手法)

D、诗中还借助哪些意象来象征爱情中的一方?作者对她们持怎样的态度? 明确: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E 、这首诗的结构上该怎样划分层次? 明确: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划分。第一部分表达了传统爱情表现形式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对理想中爱情的憧憬。 2、(小组讨论)第一部分出现的意象中寄寓着怎样的爱情观?作者对此是什么态度?你在朗读时候会怎么处理? 学生讨论明确:对攀附、依恋式的爱情是坚决否定的,对于奉献式的爱情,作者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高大,为了对方,她愿意献出“日光”般的温暖,愿意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但又觉得这样仍旧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不,这些都还不够!” 3、朗读指导: 问:第一部分哪些词读重音? 总结:A、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词语——“绝不像”“绝不学”; B、突出事物特点的修饰限制语——“攀援”“单调” C、强调某种动作的词语——“炫耀”“重复” 问:朗读停顿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A、依据标点符号; B、依据句子的语法结构; C、在某些需要突出、强调的内容前后; 4、鉴于知识面的的问题,此处教师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形象感受木棉和橡树的特点,把握作者意象选择的独到之处,从而更进一步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橡树是一种大型乔木,高度可达二三十米,材质坚硬,树冠宽大,有“森林之王”的美称。木棉是一种花树,花朵大而艳丽,树姿亦巍峨挺拔。既不像凌霄花攀附于橡树,也不像鸟儿依恋橡树,。 学生明确: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不能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提出独立和平等这种爱情观。 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攀附 痴情鸟——依恋——不(失去自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 木棉————————————————————平等独立 四、情读,调动情感、品味升华(课堂训练、能力提升) 1、学生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思考作者所描述的理想中的爱情应该有怎样的表现,朗读时该怎样处理? 此环节主要以学生朗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在反复比较中让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朗读能力得以提升。

(完整版)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共27课时)

中学生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健康和健康教育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和健康教育,学习健康知识,认识到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健康和健康教育,学习健康知识 教学内容: 一、健康的概念 1、身体健康:生理状态良好,即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正常,没有疾病和躯体残缺,体格健康,精力充沛。 2、精神上即心理健康:心理状态正常,对自己有一个基本认识,既不苛求自己,也不放纵自己:能够和亲人、朋友、同学和谐交往;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情绪愉快,遇事想得开、放的下;性格乐观开朗,顺利时不骄傲,失败时不气馁。 3、对社会生活环境能很好地适应:具有良好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活动能与社会环境的要求保持一致,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 4、道德健康: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具有识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不会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私的需要。借别人的东西要还,损坏公物要赔,拾到东西要交还失主或交公。对不良行为要敢于批评,敬老爱幼,团结同学。 二、什么是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不是一般卫生知识的传播、宣传和动员,它的着眼点是行为问题;也是关于人们建立与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问题。健康教育就是要向人们传播卫生科学知识;要帮助人们改变不正确的卫生观念和不良的卫生行为;促使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 三、学习健康知识,接受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培养健康行为。 2、接受健康教育是帮助中学生达到健康的一座桥梁。 3、中学生要自觉掌握健康的金钥匙。 小结:健康应包括四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学校健康教育是全民族接受基础保健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国家关于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的方针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之一。

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

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蕴涵的美的情感、美的意境。 2、揣摩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诵读要领,诵读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感情,揣摩诗歌语言,学会鉴赏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篇目,拓宽视野,增加积累;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教师: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古典文学的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关雎》是《诗经》的首篇,为“风”之始,是一首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因此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关雎》的艺术特色吧。 二、诵读课文: 1、学生听录音,体会诗情。 2、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教师可出示用投影)。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寤寐: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唏:干。 埘:在墙壁上做的鸡窝。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领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A、题目取自于句首。 B、基本句式是四言。 C、采用叠章的形式。 D、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内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诗歌是如何步步推进,表达出小伙子对心上人的思恋与追求的? [明确] 第一章,作者先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发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然后进入正题,点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写出了小伙子追求心上人的幽思。小伙子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内心焦灼而苦闷。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的人,写得非常传神。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优秀教案

初中生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授课时间:2015、3、16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有 :身高增加了、体重增加了、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 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活动二 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 12-23 岁。 活动三 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原因: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 男—喉结突起 嗓音变粗 发音低气 声带长而宽 出现小胡须 阴毛、腋毛相继出现。女—嗓音高而尖 声带比男孩长 乳腺发育 骨盆宽大 臂部增宽变圆。 小结 :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 是性成熟期 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对于身体上的变化 我们不要大惊小怪 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 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

第二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 授课时间:2015、4、6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 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七嘴八舌 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 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 ,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 ,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 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 活动二 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后 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 教师及时小结。 1、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 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 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而这种成人感 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 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 父母还会象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 这样 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 2、孩子成人感的产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离心力增强 他们要求在处理事情时处于与父母同等的地位 要求更大的生活空间 孩子要按自己的意见行事。其实 孩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并敢于坚持 这意味着他们在走向成熟。

诗经二首优秀教案

. 《诗经》二首 《诗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诗歌305总集。 内容:风雅颂 形式:赋比兴(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手法: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民间乐歌 宫廷乐歌 宗庙乐歌和舞歌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风民间乐歌 雅宫廷乐歌 颂宗庙乐歌和舞歌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木兰辞》中用“赋”的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比是以彼物写此物,分为比喻和比拟。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兴:即起兴,在文章的开头先说其他事物作为开端,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后来发展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的意义) 鱼靠水,箭靠弓,打仗要靠毛泽东; 鸟靠林,树靠根,打仗要靠新四军; 船靠舵,屋靠梁,百姓要靠共产党。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程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土门中学吴胜金 第1课时教案 课题:中学生学习心理 教学目标: 通过讲练,调节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听课方法,提高学习学习效率。 教学重难点: 1,科学、正确的听课方法。 , 2,如何克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解决心理问题。 教法:启发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预习效果,谈心得。 二、新授:科学正确的听课方法。 (一)提问:平时是怎样听课的? 总结目前班级出现的几种听课现象:凭兴趣,看老师学习;不分主次,边玩边学;基础不好,缺乏信心,顺其自然学;受各种干扰,想学学不进去;注意难集中,紧张,效果时好时坏。 (二)讨论:上述听课方法的利与弊,对与否? (三)总结:科学正确的听课方法: 1.以最佳状态,聚精会神听。 良好的心态,可促使你对学习感兴趣。注意集中才能感知清晰;记忆准确;思维流畅;想象丰富。最佳状态:就是以愉快的心情,良好的心境,积极的态度,渴求知识的欲望,注意集中地听课。聚精会神:注意高度集中,不溜号。 解决办法:(1)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信心--我行。 (2)调节学习情绪,排除干扰,同溜号做斗争。 (3)科学用脑,自我调控,正常游戏,预防疲劳。 2.听老师讲课思路,听中心内容。思路-环节,步骤,各学科特点不同,中心内容-重点,难点,关键。 3.听看,听想,听说,听答,听读,速记的方法:眼、耳、口、手、心、脑并用。 听课顾然以听为主,同时也要动用耳、眼、脑去捕捉知识,注意看老师板书、动作、手势、表情、教具等,积极动脑,以适当的速度进行思考。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培养判断、推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老师提出的重要内容,牢记问题,准确回答,以适当速度、方式做好课堂笔记,以便日后复习,同时学会“跳障碍”。 4.带着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听,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听课效果。 听会-听清楚,听明白,听完整,会输出,会反馈调节 三、训练 看图说话--寓言故事: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

苏版初三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苏版初三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ú):配偶。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寤寐(wù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笔(mà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多媒体显示: 关雎关雎鸟关关和唱,夜长长相思不断,在河心小小洲上。尽翻身直到天光。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长和短水边荇莱,采荇人左采右采。水荇莱长短不齐,好姑娘苗苗条条,采荇菜左右东西。弹琴瑟迎她过来。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水荇莱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条条,睁眼想闭眼也想。娶她来钟鼓喧喧。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教师小结:这苜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

(完整word版)致橡树公开课教案.doc

《致橡树》教案 授课人授课日期2017.9.8 教学对象课题致橡树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 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过程1.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2.学习诗歌先破后立的写作手法。。 找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 多媒体;朗读讨论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文学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主 题,那就是爱情。不同的 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心中思考心中的爱情观 以爱情观导入课文理想的爱情是什么样子 的,等一下我们找几位同 学来交流一下。 二、作者及朦胧诗介绍 1.作者介绍齐读 了解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 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 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 表人物。主要作品有诗集 《双桅船》、《会唱歌的鸢 尾花》、《始祖鸟》,散文集 《心烟》等。 了解朦胧诗派 2. 朦胧诗介绍齐读 见多媒体

三、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 2.听录音 3.齐读课文(配乐) 四、初读课文,交流体会 1.大家在朗读诗歌时会发 现诗中有三个人称代词,是 哪三个,他们在诗中具体指 什么? 明确:一个人称代词是 “你”,另一个是“我”, 我们。 2、他们分别指什么 ? 明确:“你”指“橡树”, “我”指“木棉”。我 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3.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 教学过程 路是什么? 明确:先破后立,先否定传 统世俗的爱情观,再抒发作 者的爱情观。分界线是“不, 这些都还不够”。 五、再读课文,分析意象 1.齐读第一部分,找出意 象。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 源、险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凌霄花 :借高枝炫耀 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 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 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 顾;朗读课文把握诗歌内容 了解内容 找出回答明确诗题 思考回答把握先破后立的结构 齐读第一部分迅速提取信息 找出意象 根据诗句分析意象把握意象特点特 点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一)

健康教育备课 教案

题目怎样预防近视眼 日期第一周 教学目的在青少年中开展“爱护我们的眼睛”预防教育活动, 使学生掌握预防近视眼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降低近视发生率。 教学重点预防近视眼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教学难点有遗传因素的孩子应怎样预防近视眼。 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1. 为什么躺着看书容易发生近视? 人们都知道,人的眼睛应该经常保持水平状态,特别是在看近的时候更要 如此,这样可减少眼睛的疲劳。当躺在床上看书时,两只眼睛看书不容易呈水平状态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字体进入眼内的焦点位置也会偏离正常部位,使两眼视线左右不一致。加之书面上的照明度往往明暗不匀,这些都会加强眼睛调节的紧张状态。况且躺着看书容易把书本凑近眼睛,就加重了眼睛的负担,日久天长就会形成近视眼。 2. 为什么说上课经常拖堂是学生发生近视的因素之一? 一般每节课后休息10分钟,上午第二节课后,还安排20分钟的休息,目 的是使上课的教师和学生,在紧张的一节课后休息一下,是大脑、眼睛和身体各器官均能得以放松,从而能继续上好小一节课。可是,有的教师出于“好心”,想给学生多传授一点知识,下课铃声响了,还在继续讲课,迟迟不下课的拖堂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师虽然下课了,却把写满习题的小黑板挂上,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抄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拖堂。这些做法对提高学习效果并不大。因为上课的45分钟,学生不但要集中思想听课,还要聚精会神的摘录、抄写,大脑思维和视觉中枢都处于紧张状况。如果得不到适时的休息和放松,必然会加重眼的调节紧张度,视力很容易疲劳。长此以往,就容易发生近视。 3. 为什么望远能预防近视? 看近时眼内的睫状肌高度紧张,需要调节,时间越久,距离越近,则眼睛

(完整word版)《诗经两首》教案

《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5、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难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关雎》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正音。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a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钟鼓乐(la)之:使……快乐 2.读准字音、读对节奏。把握语速、读出情感。(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句读分明,停顿合理。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合作交流 (1)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2)学生自由翻译,然后抽译。 (3)学生再一次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 舒婷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 2、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3、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4、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5、初步懂得鉴赏新诗的一般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 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学生间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在西方,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扔下她作妻子和母亲的“最神圣的责任”,对她的丈夫海尔茂说:“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所以现在我要离开你”时,一个从西方宗教桎梏下的新女性复活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位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一首另类的爱情绝唱。让我们倾听女诗人的心声,倾听新

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说一说,分析诗的内容 (一)初识诗歌 1、走进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7年后,她的诗陆续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引起了诗坛广泛的关注。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198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双桅船》(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诗集一等奖)。其后出版的诗集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和散文集《心烟》等 2、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梁小斌等。 3、解题 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明确:木棉致橡树木棉的自白 (二)鉴赏第一部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