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歌子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渔歌子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渔歌子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渔歌子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的意思翻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诗的意思翻译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 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注释 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正是。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官忙身老大: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纪大。 即:已经。 凭:这里作“请”讲。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诗人还有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

江雪 赏析 英译文中的对比表达

《江雪》中的情境在英译文中的对比表达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江雪》中所刻画的情景和意境,并从其中五种较有代表性的英译文为模板,对其在静态和动态翻译表达方面作了详细的对比。文章还对“独钓寒江雪”的理解作了详细分析,对本诗的“诗眼”——“钓”字应当如何翻译作了深刻的讨论。 关键词:《江雪》;情景;静态;动态;独钓寒江雪。 I.背景与寓意 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诗歌代表作之一,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江雪》仅二十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是常字常句,明白晓畅,朴实无华。然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词句,勾勒出一幅冷气透骨、意境开阔的寒江独钓图,渲染了一种萧瑟荒寂的气氛,给人一种孤独不屈的情绪。粗一看,这首诗似乎是感叹人民群众的劳苦凄凉——大雪纷飞冰冷天气还要外出钓鱼以养家糊口。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了解作者作诗当时的背景的话,就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参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发起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但新政权只维持了一百四十六天。“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荒凉的永州。《江雪》就是在当时生活环境恶劣、政治气候险恶的背景下创作的。那抗寒斗雪的渔翁形象,映照着诗人自己的影子,寄托着诗人的理想。诗的前两句渲染了天地的寥廓,烘托出天气的寒冷。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点落在一叶扁舟和一个老渔翁上。用“孤”和“独”来形容渔翁的清高孤傲,不管冰天雪地,不惧寒气逼人,专心致志垂钓。在写法上,以静衬动,冰冷死寂的画面,突出毅然垂钓的渔翁;以冷衬热,寒气袭人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不甘寂寞与恶劣的政治气候作斗争的赤子情怀,那内心世界是热烈涌动而充满向往的。目前,学术界对《江雪》的意境也作了深入探讨,存在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是吴小如先生的观点。他认为,诗人的主观意图是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第二种是“佛禅说”。鲁峡认为,永州时期的作品《江雪》,深深地体现了作者崇儒向佛的思想以及由此构成的禅机理趣。陈琼光也认为,渔翁此时“钓”得的是情味,“钓”得的是禅趣。第三种与政治有关。日本学者户崎哲彦分析到,前二句“……鸟飞绝,……人踪灭”暗示的是永贞革新的败北、同志的流放,并不是对实地景色、生活现状的描写。第四种是林兴宅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柳宗元曾写过“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的诗句,可见他是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渔翁自喻的。

六年级语文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精编版)

1.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并默写本诗。 2.通过注释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的诗句意思。 3.结合相关诗句,体会这首描写春天的诗歌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师: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活在严冬中的人们对春天总是有着强烈的企盼。是谁最先发现了春的踪迹?李白说是柳树,于是李白这样写道:“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苏东坡说是鸭子,他则这样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毛泽东说是飞雪,他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其实都是诗人们以独特的眼光观察和描写到的春天到来的迹象。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诗歌,看一看诗人韩愈是怎样发现春天的特点的。(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愈的诗奇崛雄伟,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风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呈(chénɡ)”和“酥(sū)”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呈: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绝胜:远远胜过。 烟柳:形容绿柳成荫,望去如同烟雾笼罩的样子。 皇都:指京城长安。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诵读和探究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春天。“天街小雨润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1)学生借助预习,理解“天街”“润如酥”。(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酥:酥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第一、二句所描写的景象。 (3)教师归纳小结这两句诗的大意。(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滋润细腻,绿茸茸的细草,远看有青青的颜色,走近却看不出草的颜色了。)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2.理解本诗的三、四句。 (1)理解“绝胜”的意思。(绝胜:远远胜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教学目标: 1.体会诗的意境之美 2.品味诗的语言,领会诗的凝练之美 3.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活在严冬中的人们对春天总是有着强烈的企盼。是谁最先发现了春的踪迹?李白说是柳树,李白说“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苏冬坡说是鸭子,他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毛泽东说是飞雪,他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其实都是诗人们以独特的眼光观察和描写到的春天到来的迹象。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诗歌,看一看诗人韩愈是怎样发现了春天怎样的特点。 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唐代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与同时代的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使唐代散文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后世称道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二、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早春,初春。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因为他在同族兄弟(不是同胞兄弟)中排行第十八,并且曾任水部员外郎,故称“十八员外”。古代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诗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早”。“早春”与仲春、暮春有什么不一样呢?要注意看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个“早”字的。 ——此诗作于公元823年(长庆三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四、赏析 1.前两句诗如何理解?“润如酥”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句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润:滋润。酥:酥油。“润如酥”是比喻,新颖,传神。这两句是写景。在如酥的春雨的滋润下,小草悄悄地冒出幼芽尖,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的青青之色,这就是早春的草色,当诗人满怀欣喜地想走近观看时,那淡淡的青色反而不见了。远远望去,草色新绿,走近了反而看不出。这正是早春草色的特点,靠了诗人传神的妙笔记录下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惊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如果是暮诗是写景,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很充分的铺垫。 2.后两句诗抒情。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到对早春的赞美的? ——后两句诗用对比的方法表达了对早春的赞美。作者首先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就

从《江雪》的七种英译文看描写性翻译研究

从《江雪》的七种英译文看描写性翻译研究 发表时间:2009-11-16T10:23:27.873Z 来源:《文艺生活》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艳[导读] 本文介绍了描写翻译研究的定义、属性和研究途径(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要:本文介绍了描写翻译研究的定义、属性和研究途径,并结合柳宗元《江雪》诗的七种英译文和诗人写作此诗的背景,用翻译研究的语篇语言学途径,分别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角度说明在实际的翻译研究中如何从事描写性翻译研究。 关键词:描写翻译研究 语篇语言学 社会文化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一、引言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的方法一直是规定性的,这实际上阻碍了翻译研究的发展;科学的翻译研究方法应当是描述性和系统性的;应该重目的和功能;应当研究影响译文产生和接受的规范和限制因素,研究翻译与其它文本处理的关系……”本文探讨了描写翻译研究的概念、基本特征,并用语篇语言学研究途径,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角度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详细分析《江雪》7种英译文,以此论证描写翻译研究相较传统规定性研究的优越性,同时也为描写性批评方法的运用提供范例。 二、《江雪》七种英译本的描写性研究(一)描写翻译研究简介 描写翻译研究中“描写性”一词产生于1970s,它鼓励研究者探索翻译在具体文化背景的作用。因为该研究强调翻译中可观察到的部分,因而也被称为以“经验”为依据。因它坚持对翻译的调查研究,不妨从译文(本)本身和直属环境(译文和语境而非源文本)开始,“译入语导向翻译研究”一词也适用。(译自Hermans,2004:8)(二)对《江雪》英译本的描写性研究 《江雪》仅20字,然而,正是这些常字常句,勾勒出一幅意境开阔、冷气透骨的寒江独钓图,渲染了一种萧索荒寂的气氛,造成孤独不屈的情绪,蕴涵深刻的内涵。现将七种英译文列如下:(1)River Snow//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A little boat, a bamboo cloak,/ An old man fishing in the cold river-snow. (2) Snow on the River//No singing of birds in the mountain ranges/No footprints of men on a thousand trails/there is only one boat on the water/with an old man in a straw rain cape/who stands on deck and fishes by himself/where the snow falls on the cold river. (3) Fishing in Snow//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straw-cloak’d man in a boat, lo!/Fishing on river clad in snow.(4) Fishing in Snow//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5) River Snow//Myriad mountains---not a bird flying./Endless roads---not a trace of men./Only an old fisherman in a lonely boat,/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snow.(6) Snow on the River// On a thousand hills all birds life is cut off,/ On ten thousand paths there is no trace of human footsteps;/In a lonely boat the old man with the bamboo hat and cape/ Sits by himself fishing the river in the winter snow. (7) The Snowbound River//O’er mountains and mountains no bird is on the wing;/On thousand lines of the pathways there’s no footprint./In a lone boat on the snowbound river, an old man,/In palm-bark cape and straw hat, drops his angle string. 1.语篇语言学简介 本文用描写翻译研究的语篇语言学途径,析评《江雪》的七种英译本。语篇语言学是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年轻学科,很多学者的研究促进了其发展,如Halliday(1973)的功能语言学研究对象不仅是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体系,还涉及语言体系外的各种制约因素,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种模式认为,意义并非由语言结构本身决定,而是由整个语篇(包括其语言体现形式和交际功能);翻译中传递的是原文的语言含义及使用(即交际)功能。因此,翻译不仅转移原文的意义,而是要转移原文的交际价值。语篇语言学者Dressler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须具有7个特征: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 2.从语义语法角度分析七种英译文本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793 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805 ),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刺史。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有《柳河东集》。 [注释] 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L):蓑衣,斗笠。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译诗]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幵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

(一)自学、提问、回答及讲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主题:本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 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 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在最后,诗人运用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试题】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 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雨、小草(答出两景给1分,仅答小草或小雨或烟柳不给分)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江雪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完整版)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答案及赏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答案及 赏析 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造句清新优美。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阅读题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7.“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B。 2.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3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4分。每小题2分) 5.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6.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江雪》英译版本

原诗摘录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River Snow: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A little boat, a bamboo cloak, An old man fishing in the cold river-snow. Snow: No sign of birds in the mountains; nor of men along the trails; nor any craft on the river but a little boat, with an old man in rustic hat and cape dangling a line in the f rigid waters—a solitary figure veiled in silent snow. Snow on the river: No singing of birds in the mountain ranges no footprint s of men on a thousand trails there is only one boat on the water with an o ld man in a straw rain cape who stands on deck and fishes by him self where the snow falls on the cold river. Snowing on the river: Not a bird o’er the hundreds of peak s, Not a man on the thousands of trails. An old angler alone in a boat, With h is rod and line, in raining outfit, Is fishing on the river midst th’snow -drift.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及译文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 韩愈【唐】 其一: 天街②小雨润如酥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④,绝胜烟柳满皇都⑤。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字词翻译 ①呈:恭敬地送给。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工部官名,主管水利建设)。”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就是说这首诗的主题是早春,是题赠给张籍的(给张籍赏读、鉴赏,就像西方人写好诗后献给某某某)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绝,绝对;胜,胜过。(一说为:最美的景色,编者注)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文翻译 其一: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

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一说为:早春皇都长安烟柳满城的景色是绝美的,从诗意上看编者同意此说,详见附文)。 其二: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范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

写雪的古诗词:柳宗元《江雪》原文翻译及赏析

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 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 固态的一种形式。 雪只会在很冷的温度及温带气旋的影响下才会出现,因此亚热带 地区和热带地区下雪的机会较微小。 下面是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 ōì 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 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 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 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 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 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 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 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 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 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 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 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 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_教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主旨,体味本诗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3.领悟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品味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了解有关韩愈的文学常识;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题目点明了此诗是诗人在初春时节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后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其中著名的有《马说》《师说》《劝学解》等。 4.选自《昌黎先生集》。水部,唐朝工部的一个司,掌管水利方面的政令。张十八员外,即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吴郡人。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其乐府诗颇多为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 5.学生默读,背诵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1.“天街小雨润如酥”——第一句写早春的背景:蒙蒙春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细雨滋润着春草,一片朦胧。 2.“草色遥看近却无”——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这一句恰是全篇的绝妙佳句。 3.“最是一年春好处”——第三句似乎在提醒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的“最好处”在于早春。 4.“绝胜烟柳满皇都”——本句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四、合作探究: 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在各句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第一句写早春的雨景;蒙蒙春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雨滋润着春草,一片朦胧。第二句写早春的草色:

古诗江雪翻译赏析

古诗江雪翻译赏析 《江雪》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言】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uō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翻译】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

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江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及译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唐】 其一: 天街②小雨润如酥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④一年春好处,绝胜⑤烟柳满皇都⑥。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注释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绝,绝对;胜,胜过。 ⑥皇都:帝都。[2] ⑦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译文 其一: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

绿杨满城的暮春。 其二: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答案及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阅读答案及赏 韩愈 天街小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试题】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象描绘出来。 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参考 答案】 1.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意思相同也可) 2.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答热爱也可) 3、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小雨、小草(答出两景给1分,仅答小草或小雨或烟柳不给分)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5、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 6、选出对本诗有误的一项(C) 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 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和(D) A .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来了。 B.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C.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湿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D .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 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F.全诗用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教学设计 一、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写作背景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四、译文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五、诗文赏析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请再写出其他的七位: 参考答案:韩愈王安石曾巩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 2、本诗是一首言。 参考答案: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3、本诗中,“”表现了早春景色之美;“,”运用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赞美。 参考答案: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天街”和“烟柳”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请说说“天街小于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6、“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 参考答案:一年之际在于春。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采用了比喻手法表现早春景物特点的句子:,。请写出两句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1),。作者。(2),。作者。 参考答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793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805),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刺史。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有《柳河东集》。 [注释] 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译诗]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