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 课题3 《水的净化》教案设计一1

第三单元 课题3 《水的净化》教案设计一1

第三单元 课题3 《水的净化》教案设计一1
第三单元 课题3 《水的净化》教案设计一1

第三单元课题3 《水的净化》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

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

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引导,过渡到过滤

操作的学习。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检查预习成果,训

练过滤操作,提高

实验技能,培养团

队意识。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9、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

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

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

璃棒把滤纸弄破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

10、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10、回答:我们课前预

习后有一起讨论,总结

了这个操作的注意事

项,并在实验前,回顾

了整个实验过程,做到

胸有成竹。

分享成功。

11、教师总评:同学们观察仔细,评价也很正确,可见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11、认真听教师讲解、

记录。

辅导学习方法,理

清思路,掌握好过

滤的操作技能。

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请同学们看课文图3-15。12、阅读教材,讨论分

析。回答:自来水厂净

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

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

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

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

池中沉降,分离杂质,

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

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

药消毒。

了解自来水厂水净

化过程。

13、补充讲解: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

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

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这样千家万户就

可以使用较纯净、安全的自来水了。

13、听讲、思考、记录。扩宽知识面。

14、启发: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14、思考、兴奋、讨论。启发学生自制“自

按图中提示,利用身边材料合作建设一个小型“自来水厂”,下周上课时把作品交流。来水生产模型”,不仅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自来厂净水方法和过程的科学认识。

15、提问: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是纯净物呢?15、回答:是,因为它澄清透明。不是,它可能还含有一些被溶解的杂质。

16、到底是不是纯净物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硬水和软水就知道了。16、带着疑问进入下一

个学习环节。

激疑,吸引同学的

注意力,保持学生

学习兴趣。

三、硬水和软水

1、讲解: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象这样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1、听讲、思考、理解、

记录,明确硬水和软水

的概念。

从生活例子出发,

感性地认识硬水和

软水。

2、引导: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2、观察、描述:一个烧

杯中有很多肥皂泡,另

一个烧杯却很少。

学习硬水和软水的

签别方法。

3、讲解: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3、阅读教材,说硬水危

害:

1)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

净衣服。

2)锅炉里结水垢有爆炸

的危险。

了解硬水的危害。

4、讲述: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4、通过教师的讲解,认识到硬水的危害及软水的应用。

5、讲述:如果我们除去硬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就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下面请同学观看“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5、听课,了解硬水软化

的几种方法:煮沸,离

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

法,蒸馏。观看教学短

片。

学习硬水软化的方

法。通过短片的观

看,在有限时间内,

传递了大量信息,

直观地学习了蒸馏

的实验方法。

6、讲述: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6、认真听教师讲解。明确水的蒸馏原

理。

板书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教案

《网页设计与制作教案》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唐俊奇 系部:信息技术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 班级:计机07(1)信息07(1)08(2)

第一讲网页设计概述 【教学内容】 讲解网页设计的相关术语及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 【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网站及网页有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网页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网页设计中的若干术语。 【教学难点】 理解网页设计中的若干术语。 【教学方式】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 【教学参考】 1、《网页设计与制作》杨尚森曲宏山贾文峰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2、《Internet 网页工场》Wittime工作室重庆出版社。 3、《WEB网站设计》Joel Sklar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HTML网页制作教程》材义语编著铁道出版社。 【新课内容】 1.1 WWW和URL 1.1.1 Web的起源 Web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一般也称之为WWW或3W 1.1.2 Web的特点和结构 Web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超文本(Hypertext) WWW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 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应用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作为网络应用层通信协议 1.1.3 URL URL的完整格式 协议://主机名或IP地址:端口号/路径名/文件名 1.2 IE5的使用 Web浏览器是浏览Internet资源的客户端软件 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的浏览器主要有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 Navigator、Mosaic 等 1.2.1 IE5的界面 1.2.2 IE5的使用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预习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无答案)

课题3元素 ●○预习导学 1. 完成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来源:学.科.网 Z.X.X.K]子[来 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a710666519.html,]① 6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a710666519.html,] 6 [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a710666519.html,][来源学科网] ② 6 7 ③ 6 14 表中三种碳原子的共同特点是相同,总称为氧。 2. 氧氧气(O2)氧氧 3. 元素符号“O”表示的意义:,。 ●○知识梳理 1. 元素 (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不同点是它们原子的的不同。 (3)请完成元素、原子、分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图。 物质 (4)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质量分数,居前四位的元素为。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2.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特点 水分解:H2O H2 + O2

反应前反应后 物质 分子 原子 元素 结论: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元素种类 3. 元素符号 (1)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____ ,第二个字母要_____ 。如铝元素的符号为______。 (2)含义:①(宏观);②(微观);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后,只表示,不能表示。 (3)元素 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注意:Fe、C、He等三类,其元素符号还可表示相应的物质。 4. 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的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原子序数= = = 。 (2)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每周期(第1周期除外)以元素开始,过渡到元素,最后以元素结束。 (3)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 (4)单元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占据一格,包括四个方面的信息: ●○中考范例 1.(2018 ?牡丹江)硒有防癌、抗癌作用,这里的“硒”指的是() A.分子B.原子C.元素D.离子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烈山区马桥中学陈腾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2)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提问】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 2、展示图片 3、水、氧气、二氧化碳构成的分析。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二)新课授入 1、元素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看书, 找出元素的概念并做上记号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讲述]元素的特征: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 多种。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分析下述化学反应: . 通电—一—一 水氢气+ 氧气 (H2O) ( H2) (。2) 、一一点燃一八、 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 SO2) 左边两个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的是_________ ,未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展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学生记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 展示: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 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

《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 A B D B D B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 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 2、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2 B.Cu C.O D.CO2 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Zn B.O C.N D.Cl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氧 B. 硅C.铝D.铁 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中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

课题3_《元素》导学案

课题3 《元素》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了解元素的涵义;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逐步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地壳中前四位的元素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2.分子是有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2)、二氧化碳(H2O)分子、过氧化氢(H2O2)分子分别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这些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是。 3.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是否相同?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数(即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数(或数),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不同如: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 质子数为6的碳原子统称为。 (2)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汉子的偏旁来区分。P62资料卡片 有“”字旁的是金属元素(金属例外);有“”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自然界中有一百余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阅读p59讨论回答)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如: 学会说话: (1)氧气(O2)是由组成的 2)二氧化碳(CO2)是由; 3)氨气(NH3); 4)过氧化氢(H2O2 )是由。 注意: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如:(1)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2)水(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元素组成的。(3)硫酸(H2SO4)中含有三元素。 4.地壳和生物体中的一些元素的含量:(阅读P60图3-17和表3-3回答)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属于非金属的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元素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元素的概念。 难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课件、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水中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吗? 生:前几节课做实验时用的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都含氧元素。 师: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师: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师: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生: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师: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 师: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重点】 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 Ⅰ.个人自学 (一)元素 【自主学习】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6 12 碳 6 8 14 氢 1 0 1 氢 1 1 2 氢 1 2 3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3、阅读课本73页,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1、讨论课本73页的问题,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 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元素 区别 联系 (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2、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4、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5、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小组交流】 1、P、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案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案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他们对网页制作的兴趣,让他们学习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同时扩展其就业面,为就业做好准备。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学会Dreameaver CS6、Flash和Fireworks 的使用方法,并能够使用这3款软件制作出美观实用的网页。 二、课程总目标 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网站建设的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建设常用的网页和网站,同时能够美化网页,设计人性化、艺术化的网站静态页面部分。 (一)知识目标: 1.熟悉网页制作的基本元素; 2.掌握Dreamweaver CS6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在网页中插入文字、图片、声音、flash等的方法; 4.掌握常见的网页布局方法,学会使用CSS美化网页; 5.掌握在网页中使用表单和制作网页特效的方法; 6.掌握简单图形图像的处理,能够制作符合网页主题的图片和简单动画 并巧妙地和网页中内容搭配起来。 7.掌握建设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网站的方法并能制作常用的网站的静 态页面部分。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 能够根据网站开发需求,去寻找网页设计和网站开发所需要的文字、 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素材并作美化处理; 2.能够制作出符合主题色彩的网页,网页要求美化、被绝大多数浏览 者接受和喜爱;

3.能够设计企业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学校网站等常见网站的基本静态 页面。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精神;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 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让自己的设计越来越完善,有止于至善的精神。(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取“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资格证”,“网页设计制作员”,“网页设计师”等职业技能证书。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1.重点章节: 1.2 网页、网站相关术语简介 1.6 网站建设的基本流程 2.3 Dreamweaver CS6的工作环境 3.2 创建本地站点 3.4 使用站点 3.5 网页设计中的规范 4.1 网页文件的基本操作 4.3 插入文本 4.4 插入水平线 4.5 插入其他基本元素 4.6 创建列表 5.1 超级链接概述 5.2 创建超级链接 5.3 使用dw制作各种超级链接

4.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技能: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理解元素概念,学会从元素的角度认识、描述物质的组成。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的种类不变,________也不会改变。 3.地壳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4.生物细胞中含量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是____、____、____。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这是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在人们认 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元素 1.定义 注意:(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元素只讲不讲 (3)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变”、“不变”)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原子 定义 区分1.只讲,不讲。 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2.组成物质 1.既讲,又讲。有 数量多少的含义。 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联系 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有关物质的两种说法:(1)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2)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3 元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的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的信息。 教学策略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介绍讲解→学生活动→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教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作业,让大家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表3-4。 【提问】从此表格,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回答】1.知道一些元素,可以查出元素符号。 2.知道一些元素,还可以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一般是不要求记忆的,做题时可查阅此表或课本后面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有的题中会给出,但是元素符号却必须记下来。大家可以找一些特殊方法来帮助记忆,如钠元素符号为Na,相当汉字拼音Na。总之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把元素符号记下来。

【师生活动】用写有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的卡片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对照游戏。(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提问】元素符号是世界上通用的表示元素的一种符号,它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 【答案】元素符号既可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思考】下列符号各有什么意义?①2N ②4H ③3S 【回答】①“2N”表示2个氮元素;②“4H”表示4个氢元素;③“3S”表示3个硫原子。 【说明】因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不能说表示几个元素,只能说表示几个原子。这里就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知道正确的知识。 【答案】①“2N”表示2个氮原子;②“4H”表示4个氢原子;③“3S”表示3个硫原子。 【投影】展示资料 【资料】 元素中文造字有规律,从它们的偏旁就可以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元素:有“钅”字旁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有“石”字旁的元素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头的元素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氵”字旁的元素是液态非金属元素。只有汞例外,通常情况下它是液态金属元素。 【教师】请大家结合资料,来分析一下元素的分类。 【提问】元素分为哪几类? 【回答】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非金属元素又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之分。【追问】各有什么相同的偏旁部首? 【回答】金属都有“钅”字旁(汞除外,汞是液态字旁),固态非金属都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都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都有“氵”字旁。 【提问】同学们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商品摆放有什么规律? 【回答】分类摆放,如食品、厨房用品、床上用品、化妆品,等等。 【设问】元素的排列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呢? 【讲解】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课题3 元素 元素符号(重点)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常见的 元素周期表(重点)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 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 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写法:第一字母大写,第二字母小写 2.含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有规律地将元素排列(横行为一周期,纵行为一族) 反思 学习和探究,使理性知识变的浅显易懂。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教案

实用标准文案 电子教案 课程:第1章网页制作基础 课时内容网页制作基础授课时间学时数2 教学目标了解 HTML 的组成和语法 了解网页制作的常用软件 掌握网页制作软件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教学重点网页制作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HTML的组成和语法 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首先,让同学们说说他们对网页的一个认识。然后进行系统地介绍网页 是什么,由哪些部分组成,还有网页制作时所需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制作网页时 常用到的一些软件。最后学习网页制作软件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2、教学方法:先登录一些常用的网站,让同学们看一些网页,然后让同学们说下他们 度网页的认识,最后才开始讲解本周内容。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并结合网络进行教学。 4、教学资料及要求:课前要求学生先大致浏览本书内容,对本书所要讲解的内容有个 基本的了解。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 1、什么是网页? 2、网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哪些? 3、网页有什么作用? 第 1 章网页制作基础# 1.1网页制作基础知识 1.1.1网页简介 1.1.2什么是HTML 1.1.3 HTML 的组成结构及语法 1.1.4应用举例——使用记事本编写网页 1.2网页制作的常用软件 1.2.1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1.2.2动画制作软件 1.2.3网页布局软件 1.2.4软件配合及制作流程 1.2.5应用举例——实战网页制作流程 1.3网页制作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1.3.1网页制作软件的启动 1.3.2文件的打开 1.3.3网页制作软件的退出 1.3.4应用举例——启动并退出 Photoshop CS3 1.4上机及项目实训 1.4.1Flash CS3 的启动与退出 1.4.2制作“蓝莲花”网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第3单元课题3元素

课题3 元素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知道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元素 阅读课本第59—6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氧气是由 氧 元素组成的,水是由 氢、氧 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 碳、氧 元素组成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的核内质子数都是8,化学上把这些氧原子统称为 氧元素 。元素就是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2. 质子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 3.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的前四位是: 氧、硅、铝、铁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氧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元素和原子的对比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原子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地壳中各种元素含量的记忆歌:养闺女,我铁心。 1.用“分子、原子、元素、单质、化合物”填空。

从宏观上来看,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从微观上来看,铁由许多原子构成。 从宏观上来看,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从微观上来看,二氧化碳由许多分子构成。 2.日常生活中的碘盐、含氟牙膏等中的碘、氟指的是( A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C ) A.H B.2N C.Cu D.O2 4.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B.卟啉铁是由卟啉铁分子构成的 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D ) A.Fe2O3 B.SiO2 C.CaO D.Al2O3 6.蒸馏水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 C )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氢原子 7.在CO2、SO2、NO2三种分子中一样多的是( B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气分子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8.如果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该物质里一定含有什么元素? 碳元素和氢元素。 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第6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书写元素符号时要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用3分钟集体诵读课本第62页表3—4中的元素符号和名称。老师出示元素名称,学生写符号,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个原子。 4.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1.对于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来讲,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有几种? 2.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表示什么意义? 元素符号通常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教案 (全国通用版)

课题3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之前,并没学多少元素,尚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 课题元素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 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 其他信息。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 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 号。 3.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有关知识, 并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 一些其他的信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 构的认识。 备课笔记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课题:元素周期律 概述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化学(通用类)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及变化》第一节第二个标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方式进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于探索未知的宏观世界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了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感到熟悉,概括性强,学习这部分内容只需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类比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 元素主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导学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导学案 第2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锈鉵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理解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课堂预习: 1、铁制品锈鉵 (1)铁制品锈鉵的过程实际上是、等了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铁锈(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很_______________,不能阻止里层的铁继续被腐蚀。 (1)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铁制品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镀等。(2)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可制成耐腐蚀的合金,如不锈钢。 3、金属资源的保护 (1)防止金属___________,(2)金属的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地开采矿物,(4)寻找金属的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金属的腐蚀和保护 阅读第19—21页内容,结合你们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锈蚀的实质是?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比铁活泼,为什么生活中铁易生锈而铝却不生锈? (3)、如何防止铁生锈? (4)、完成课本第20页“讨论” (5)、如图:在一试管中放有一根铁钉,使其一半在液面以上,一半在液面以下, 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 A.a点B.b点 C. c点D.无法判断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2、金属资源保护 根据课堂预习中的问题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0—21页内容。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当堂训练: 1、铁钉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容易生锈( ) A 干燥的空气中B在潮湿的空气中C 部分浸入食盐水中D浸没在植物油中 2、下列相关铁的叙述中,准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铁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铁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有D.常用水冲洗铁器表面,能够防止生锈 3、在下列各种环境中,埋在地下的铸铁输气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沼泽地中B.含较多沙粒、潮湿透气的土中 C.河流附近的盐碱地中D.干燥、有黏性、透气性差的土中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 A.氧化铁B.四氧化三铁C.硫酸亚铁D.氧化亚铁 5、①汽车②机器上的齿轮③门把手④锯条⑤铁制盆具⑥铁柜等常见的铁制品,为防止它们生锈,通常适合采取下面哪一种方法?(填序号) (1)在其表面刷一层油漆__________________ (2)在表面涂上机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______________ (4)在表面烧制搪瓷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其表面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报警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7、如图所示,在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钉 用带U型管的胶塞塞紧,U型管内水面处于同一高度 一周后观察铁钉和U型管内水面变化() A.铁钉未锈蚀,水面一样高 B.铁钉锈蚀,水面左低右高 C.铁钉锈蚀,水面左高右低 D.铁钉锈蚀,U型管内水从右边全部逸出 8、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 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铜片不生锈 铜片生锈且水面 附近锈蚀最严重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出结论: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相关外,还可能都 与(填物质名称)相关。 (4)反思与应用:利用所得结论实行填空: 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 的奥秘 课题3元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学习重点:元素及元素符号 学习难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课前预习: 1.人民币防伪技术之一是光学变色油墨。某变色油墨中含有汞的碘化物,汞的元素符号是( ) A.Ag B.Hg C.Mg D.I 2.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化物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3.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稀土元素包括镧(La)与钇(Y)等17种元素,被

称作当代的“工业味精”。镧、钇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 、镁1.28 g 、钙0.40 g 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A 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5.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 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原子质量为28.09 6.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氯化钙溶液中只含有氯元 素和钙元素 7.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 代表五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C >B B.核内质子数:A=E C.B 、C 同周期 D.A 、D 同族 8.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B C D E

课题3元素1

班级姓名氧气

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C.原子中的电子数不同 D.原子中的中子数不同 2.某药品说明书上表明:本品每克含碘15 mg,镁65 mg,铜2 mg,锌1.5 mg,锰1 mg。这里 所标明的成分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3.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铁单质 B.铁元素 C.四氧化三铁 D.三氧化二铁 4.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具有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无论原子核内中子数是否相同,只要是___________相同,它们就属于同种元素。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生物细胞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7.隔绝空气加热碳酸钙,完全分解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CaO)。由此推断组成碳酸钙的元素有。 8.判断题(在正确的后面填“√”,在错误的后面填“×”) (1)混合物一定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2)某原子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另外一种原子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它们核外电子数不相同()(3)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某元素()(4)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而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二、迁移应用: 9.科学家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放射出一些固定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 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是放射了()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该原子的原子核 10.每个水分子里含有() A.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 B.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 C. 氢元素和氧元素 D.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蜡烛中() A.一定含有C、H、O三元素 B.只含有C元素 C.含有C、H元素 D.只含有O元素

网页设计与制作教案46186

[章节名称]:网页设计入门基础 [课堂类型]:理论■实训□练习■测试□ [学时安排]:2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网页的分类,动态网页的原理及 技术 2.了解网页的基本构成及最简单的html代码 3.了解网页设计的流程 [重点] 了解网页设计的流程,掌握最基本的网页的构成及最简单的网页html代码 [难点] 掌握最基本的网页的构成及最简单的网页html代码 [教法学法] 1.采用教授法进行教学讲解,结合疑难点师生互动交流方式进行。 2. 练习采用学生自主安排,教师给与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 [参考资料] 《Dreamweaver CS5网页设计与制作——DIV+CSS版》吴丰,丁欣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动态网页制作教程》(第二版)刘梅彦徐英慧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过程] 环节一:结合PPT课件的内容,讲解网络和网页的基本知识。了解网页的分类,网页运行的原理,介绍网页设计的工具,动态网页的技术。 环节二:介绍网页的构成,并对一个网站进行实例分析说明。编写最简单的html 代码。 环节三:了解网页设计的流程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 网站规划 二. 素材资源收集

三. 选择开发工具 四. 站点建立与规划 五. 分模块进行网页设计 六. 网页源代码测试与特效添加 七. 申请域名与空间 八. 网页源代码上传 九. 定期的维护 环节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让学生练习html的代码。并进行疑难解答

[章节名称]:html基础与应用1 [课堂类型]:理论■实训□练习■测试□ [学时安排]:2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html语言的基础知识,结构,掌握html语言设置网页的背景音乐,背景图片,字体的方法。 [重点] Html语言设置网页的背景音乐,图片,字体 [难点] Html语言设置网页的方法 [教法学法] 1.采用教授法进行教学讲解,结合疑难点师生互动交流方式进行。 2. 练习采用学生自主安排,教师给与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 [参考资料] 《Dreamweaver CS5网页设计与制作——DIV+CSS版》吴丰,丁欣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动态网页制作教程》(第二版)刘梅彦徐英慧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介绍如何利用Dreamweaver开发工具,记事本编辑网页的源程序,介绍网页站点的创建及注意事项。 环节二:讲解html语言的结构,特点,设置网页页面的背景音乐,图片,字体1. 设置背景颜色 2. 背景图片 3. 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和上边介绍的两个有很大的不同,它的代码是放在页面的头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