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课后习题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课后习题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课后习题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课后习题资料

第一章概论

1.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哪几类型?试举例说明。

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各种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处理、管理、查询、

分析和输出等通用功能,可供其他系统调用或允许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以建立应

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平台,是建立应用型GIS的一条捷径。特点:对计算机

硬件适应性强,数据管理和操作效率高、功能强,具有普遍性和易拓展性,操作

简便且易掌握。示例:国外Arc/Info、GenaMap、MapInfo、MGE、GeoMedia,国

内MapGIS、SuperGIS、GeoStar、CityStar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与特定地理区域相互联系的地理信息系统,根据用户的

需求和应用目的而设计来解决一类或多类特定应用问题,除了基本功能外还具

有解决地理空间实体与空间信息的分布规律、分布特性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应用

模型和方法。分为专题GIS和区域GIS。特点:针对性明确、专业性强,系统开

销小。示例:“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面向数据流开展需求分析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一般

工程方法和有关结构概念,把它们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基本思想:一般

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演绎分析法来定义系统的需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是一个连续有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每一个循环就是一个生命周期;分

析系统的每个细节、前后顺序和相互关系,找出各部分之间的数据接口。用结构

化的方法构筑地理信息系统的逻辑和物理模型等。特点:软件结构描述较清晰,

便于掌握系统全貌,也可逐步细化为程序语句,是一种使用相对广泛,也比较成

熟和完善的系统分析方法。但结构化分析不适合需求经常改变的系统,因此结构

化分析的前提是:面临静态需求。

原型化的设计方法:常用的一种,在开发初期不强调全面系统地掌握用户的需

求,是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大致了解,由开发人员快速生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初始系

统原型。随着用户和开发者对系统理解的加深,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正、补充和细

化,用快速迭代的方法建立最终的系统,并提交给用户使用。步骤:确定用户需

求——开发初始原型——征求改进意见——修改完善原型——制定原型完成。

特点: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对于非专业人员和小规模系统设计来说更加实用,有

利于用户介入系统设计工作,是种动态的软件开发技术。能够大大减少软件系统

的后期维护费用,使系统功能能够正确反映用户的需求。同时对于较复杂和具有

不确定性的系统目标有较强适应性,可使设计与实施的结合更为紧密。

面向对象的解决方法:基本思想:将系统所面对的问题,应用封装机制,按其自

然属性进行分隔,按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进行描述,建立每个对象的领域模型和

联系,既模拟信息实体的内在结构又模拟动作机制,使设计出的软件尽可能直接

表现出问题求解过程。整个系统只由对象组成,对象间的联系通过消息进行。特

点:将强了对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理解;改进了与分析有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交

流;对需求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一致性、实用性;

有利于用户参与,容易扩充和重组。性质: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3.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开发方法?各自有何优缺点?

独立开发:不依赖任何GIS工具软件,利用专业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应用模型,直

接访问GIS软件的内部数据结构。从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到数据的处理分析及

结果输出,所有算法都由开发者独立设计。优点:无需依赖任何商业GIS工具软

件,独立性强,降低了开发成本。这种系统综合程度和效率最高。缺点:开发难

度大,周期长,投资大,比起成熟GIS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差,且花费可能远大

于直接购买。

宿主开发:基于现有的GIS平台上进行应用开发,完全借助于GIS工具软件提供

的宏语言和专用开发语言进行应用系统开发,得到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应用程

序。优点:开发方式简单,开发周期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许多功能可

以直接从原平台引用。缺点:移植性差;受开发平台影响,不能脱离原有系统单

独运行;受系统提供的开发语言的功能限制,二次开发的宏语言只能算二流,功

能一般较弱开发出的系统结构松散、臃肿,工能和效率也差。

集成开发:利用专业的GIS工具软件,如Arc/Info等,实现GIS的基本功能,以

通用软件开发工具尤其是可视化开发工具如VS为开发平台,采用OLE/DDE和

GIS控件两种方式,通过ADO与数据库系统连接们进行两者的集成开发。优点:

可以充分利用GIS工具软件对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分析功能,又可以利用其他可

视化开发语言的高效、方便等编程优点,不仅极大提高了开发效率,又可以使程

序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更强大的数据库功能,且可靠性好、易于移植、便于维

护。

4.试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特点及主要应用领域。

特点:应用领域不断扩大;GIS应用研究不断深入;GIS应用社会化;GIS应用全

球化;GIS应用环境网络化、集成化;GIS应用模型多样化。

领域:交通;市政工程;资源评价;精准农业;生态环保;环境评价和监测;卫

生保健;电信业;智能防御。

5.试述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内容:

[1].系统总体设计:对建设系统主、客观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在用户信息需求分

析等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目标和任务,设计出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模

块子系统、硬件系统组成、软件系统结构、用户界面等。

[2].数据模型设计:根据所涉及专业数据及相关信息的特点等,为系统设计适合

表达的数据模型及数据分类体系。

[3].数据库设计:结构有层次、网状、关系。根据应用目的,考虑数据相互的独

立性、连接方式、存取速度、存取容量、使用简易性、学习难度等。

[4].系统功能设计:开发通用GIS不具备的功能。

[5].应用模型设计:是应用系统开发、建设的根本目的,需要一定的专业特点,

符合相应的专业习惯。

[6].输入/输出设计

设计过程:

[1].系统分析:对系统用户进行需求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新系统的目标

和结构方案。

[2].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的成果,在明确系统目的、任务、目标等原则问题

的基础上,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规划系统的规模和确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组

成部分、并说明子系统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规定系统采用的合

适技术规范,以保证系统总体目标的实现。

[3].系统实施:在系统设计的原则指导下,按照详细方案确定的目标、内容和方

法,分阶段、分步骤完成系统开发的过程。

[4].运行维护:为保证系统正常工作采取的一切措施和实际步骤。

第二章GIS系统分析

1.地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应考虑哪些因素?有何实际影响

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包括社会经济效益和科学技术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主要指投入和产出的比率;科学技术效益指在科学和技术上达到的水平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经费问题:用户财力资金丰富,可以建立任何形式和规模的地理信息系统,对国家来说只有军事部门才享有;资金有限,须对设计中的GIS进行仔细论证,大多数用户都是这种情况;资金相当有限,对GIS的财政支持将是某种程度的冒险,常见于高等教育部门。

进度预测:需要在建设工作的繁复与领导/用户的理解和接受度之间设定合理的时间,对于大的系统,只能考虑分阶段实施的方案。

技术水平:计算机系统功能和寿命的限制;技术方法的先进性;需要高水平学科专业人员+GIS专家+计算机开发人员+系统工程管理人员融合成的技术力量

有关部门和用户的支持程度:关系到人力支持和财力支持的力度。

2.所谓“数据字典”?有何用?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包括数据元素(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不可分,其描述常包括数据元素名、别名、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取值含义)、数据结构(反应数据间的组合关系。常包括结构名、说明和结构)、数据流(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常包括数据流名、说明、数据流来源、数据流去处、数据流组成、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数据存储(数据结构停留或保存的地方,数据存储名、说明、编号、流入的数据流、流出的数据流、组成、数据量、存取方式)、处理过程(对不再分解的过程进行说明处理,常包括过程名、编号、简要说明、输入、输出、处理)、外部实体(数据的来源和去向,常包括名称、说明、输入输出数据流、数量)

功能:

[1].给管理者和用户提供可利用数据的线索。

[2].为系统分析人员提供数据是否存在的信息。

[3].为编程工作提供数据格式及数据位置。

用途:

[1].在系统分析阶段:定义数据流程图中各个成分的属性和含义。

[2].在设计阶段,提供一套工具以维护系统设计说明的控制,保证设计人员在早期阶段所确定的需求与实现阶段一致。

[3].在实现阶段,提供元数据描述的生成能力。

[4].在调试阶段,辅助产生测试数据,提供数据检查的能力。

[5].在运行和维护阶段,可帮助数据库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构造。

[6].在使用阶段,可以作为“用户手册”。

3.系统分析的要求是什么?

[1].熟悉用户的业务流程(二次开发+业务流程)

[2].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能力

[3].较好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4].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工作思路(应用原型法来开发系统)

试述数据流程图的基本组成及画法。

画法:

第三章GIS总体设计

1.简述GIS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1)数据设计:将分析时创建的信息域模型变换为软件所需的数据结构,侧重于数据结构的定义。

(2)体系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结构构件之间的关系。

(3)过程设计:把结构构件转换成软件的过程性描述。在编码步骤,根据这种过程性描述,生成源程序代码,然后通过测试最终得到完整有效的软件。

(4)接口设计:建立软件内部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机制。

2.简述GIS总体设计的主要原则

完备性:主要是指系统功能的齐全、完备。一般的应用型GIS都具备数据采集、管理、处理、查询、编辑、显示、绘图、转换、分析、输出等功能。

标准化:系统的标准化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系统设计应符合GIS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二是指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系统性:属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及应用模型子系统必须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各种参数可以相互进行传输。

兼容性:数据具有可交换性,选择标准的数据格式和设计合适的数据格式变换软件,实现与不同的GIS、CAD/各类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

通用性:系统必须能够在不同范围内推广使用,不受区域限制。

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二是数据精度的可靠性和符号内容的完整性。

实用性:系统数据组织灵活,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分析的需求。系统真正做到能够解决用户所关心的问题,为生产实践、科研教学服务。

可扩充性:考虑到应用型GIS发展,系统设计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模块的独立性强,模块增加、减少或修改均对整个系统影响很小,便于对系统改进、扩充,使系统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

3.GIS有哪几种组网方案,各有何特点?

Client/Server(客户/服务器,简写为C/S):

在C/S体系下,数据库真正变成了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而且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

在C/S架构中,地理数据被存储在地理数据服务器上,而数据的浏览和编辑操作则在客户机上实现。

这种架构一般都涉及海量数据、地理计算、空间分析、专题制图和数据转换等因素,因此适合在环境稳定的局域网中部署。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大部分专业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几乎都采用这种模式。

在实际开发中很多情况是编程人员把简单查询和数据操作放在前端开发语言中,复杂的业务逻辑程序放在了数据库的存储过程中。

缺点:系统客户方软件安装维护困难、数据库系统无法满足对于成百上千的终端同时联机的需求、由于客户/服务器间的大量数据通信不适合远程连接,使其只能适合于局域网应用。

Brow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简写为B/S)

客户机统一采用浏览器,这不仅让用户使用方便,而且使得客户机不存在安装维护的问题。当然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作不是自动消失了,而是转移到了Web服务器端。在Web服务器端,程序员使用脚本语言编写响应页面。

4.GIS体系结构的发展过程

POA

EOA

SOA

5.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有何特点?

SOA旨在将单个应用程序功能彼此分开,以便这些功能可以单独用作某个的应用程序的功能或“组件”。这些组件可以用于在企业内部创建各种其他的应用程序,或者如有需要,对外向合作伙伴公开,以服务于合作伙伴的应用程序。

SOA优点:代码重用松耦合平台独立语言无关

3.GIS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哪几类常用软件?

操作系统:微软的ActiveX,IBM的OpenDOC

开发环境:C++、Java、C#

数据库管理软件:Oracle、SQL Server、MySQL

GIS专业软件:ArcGIS、MapGIS

其他图像处理软件:AutoCAD、Photoshop、3D Max。

4.应用模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正确地应用专题分析模型,可决定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价值

(1)应用模型是联系GIS应用系统与常规专业研究的纽带

模型的建立虽然是数学或技术性的问题,但它必须以广泛、深入的专业研究为基础。

专业研究的深入程度决定了所建模型的质量与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讲,模型把GIS应用系统和常规专业研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2)应用模型是综合利用GIS应用系统中大量数据的工具

在系统中存储有数量巨大、来源不同、形式不同的数据。它们的综合分析处理和应用,主要是通过系统中模型的使用而实现的。因此,系统中数据使用的效率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型的数量和质量。

(3)应用模型是GIS应用系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武器

由于应用模型是客观世界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依赖的规律或过程的抽象或模拟。

因此能有效地帮助人们从各种因素之间找出其因果关系或者联系,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许多问题十分复杂,完全靠定量方法很难圆满解决,所以系统还要给人为干预留下较大的余地,使定性方法也能发挥一定作用。

(4)应用模型是GIS应用系统向更高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

大量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实际上集中和验证了该应用领域中许多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无疑是一般GIS应用系统向专家系统发展的基础。

(5)应用模型有利于信息交流

模型是表达思维对自然界认识的工具,因此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分析模型则有利于完整准确地表达使用者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既利于使用者与系统设计者之间的交流以发展系统功能,有利于使用者之间交流以增强系统的共享性。

5.什么是地理编码?常用的地理编码有哪些?

地理编码是指在地理数据分类的基础上,以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的代码来表示唯一地标识地理实体的类型,这种代码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一个或一组有序的符号。

[1].顺序码

主要由顺序排列的数字组成,有时也由按顺序排列的字母组成。每一组代码只作为分类对象的唯一标识,只代表对象名称,代表描述对象属性在整个属性系列中的顺序,而不提供对象的任何其他信息。

顺序码的优点是代码简短,使用方便,易于管理,易添加,对分类对象无任何特殊规定。缺点是代码本身没有给出对象的任何其他信息。由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顺序码在信息系统中不可能形成独立的代码体系。

[2].矩阵码

是一种逻辑码。所谓逻辑码,是按照一定得逻辑规则或者程序算法编写的代码。矩阵码就是建立在两维空间坐标x,y基础上的代码。代码的值是通过坐标x,y的数值构成的。

[3].自检码

由原来的代码(本体部分)和一个附加码组成。附加码用来检查代码的录入和转录过程中是否有差错。附加码也叫校验码,它和代码本体部分有某种唯一的关系,它是通过一定得数学算法得到的。

[4].系列顺序码

是排序码的一种。排序码是把对象按预先选择的某种顺序排列,分别赋予代码。

系列顺序码是一种特殊的顺序码。它将顺序代码分为若干段并与分类对象的分段一一对应,给每段分类对象赋予一定的顺序代码。

这种代码的优点是能表示一定得信息属性,易于添加;缺点是空码较多时,不便于机器处理,不适用于复杂的分类体系。

[5].层次码

是以分类对象的从属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一种代码。代码分为若干层,并与对象的分

类层次对应。代码左端为高位层次代码,右端为低位层次代码。每个层次的代码可采用顺序码或系列顺序码。

代码分别用数字排列;识别码由用户自行定义,以便扩充。

6.设计用户界面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1].用户对界面的满意程度。

[2].用户界面的标准化程度;

[3].用户界面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4].用户界面的应用条件;

[5].用户界面的性价比。

第四章GIS功能设计

1.如何进行GIS功能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功能模块设计

[2].空间数据库功能设计

[3].空间信息可视化与制图功能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

原则:

[1].功能结构的合理性

即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要以系统论的设计思想为指导,合理地进行集成和区分,

功能特点清楚、逻辑清晰、设计合理。

[2].功能结构的完备性

根据系统的应用目的要求,功能齐全,适合各应用目的和范围。

[3].系统各功能的独立性

各功能模块应相互独立,各自具备一套完整的处理功能,且功能相对独立,重复

度最小。

[4].功能模块的可靠性

模块的稳定性好,操作可靠,数据处理方法科学、实用。

[5].功能模块操作的简便性

各子功能模块应操作方便,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2.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应用型GIS功能设计。

3.属性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功能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属性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是存储、分析、统计、评价、查询、更新、属性制图等的核心工具,也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具备对数据库结构操作、属性

数据内容操作、数据的逻辑运算、属性数据的检索、从属性数据到图像的查询、

属性数据报表输出等功能。

4.图形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图形输入: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和扫描输入

[2].图形转换:坐标配准、格式转换(矢栅)

[3].图形操作(开窗、缩放漫游、旋转、叠加、拼接和消除裂隙)

[4].图形编辑:符号设计和图形整饰

[5].图形计算:长度、面积等

[6].图像处理:遥感数据输入、画面显示与操作、几何校正、图像增强、特征提

取、栅格数据矢量化处理、地面定位、输出功能

[7].空间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空间集合分析、网络分析、数字地形模

型、地形分析

[8].图形输出:

5.如何进行GIS输入和输出设计?

通过输入设计,用户将需要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入到系统,系

统在处理运行过程中,用户可通过用户界面将操作指令和运行参数输入到系统

各个功能模块中。输入方法:GPS方法、数字测图、摄影测量方法、测量数据、

影像处理和信息提取、数据通信。输入方式、输入设备、已有文件转换

将空间数据处理的结果,以用户要求的各种形式进行输出,供用户进行生产、上

报、验收、交流、分析、管理和决策。输出内容和形式:图表、文件、地图等。

输出设备:显示终端、打印机、磁盘机、绘图仪、多媒体设备等

输出格式:Windows输出、光栅形式输出、PostScript格式输出

第五章GIS数据库设计

1.试述GIS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原则和过程

目标:

[1].满足用户要求

[2].良好的数据库性能

[3].对现实世界模拟的精确程度

[4].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原则:

[1].组织有序、层次分明

[2].最小冗余度原则

[3].具有足够的数据吞吐量

[4].数据独立性原则

[5].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6].可扩展原则

[7].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与完整性原则

过程:

[1].需求分析:收集数据库所有用户的信息内容和处理要求,并加以规格化和分析。概念设计:以用户需求为依据,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把用户的需求加以解释,将需求分析中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抽象,并用概念模型表达出来的过程。

[2].逻辑设计:把信息世界中的概念模型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工具映射为计算机世界中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设计被匹配到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用数据描述语言表达出来。

[3].物理设计:根据概念设计的结果以及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手段,设计数据库的文件结构、存取路径和存储格式等。

[4].数据库实施:转入数据、完成编码、投入使用,并根据反馈和新需求不断完善

2.何为GIS数据库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数据库概念化设计是从抽象的角度来设计数据库,这种信息结构设计是从用户的角度对现实世界的一种信息描述,它独立于任何DBMS软件和硬件。概念设计的结果是对现实世界或地理实体的信息化概念模型,它由构造实体的基本元素以及反映这些基本元素之间联系的信息所组成。

方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逐步扩张、混合策略

步骤:

3.何为实体、属性、关系和E-R模型?关系有哪些主要类型?

实体(Entity):客观事物的抽象,可以被唯一地标识。这些客观事物可以是任何一类的人、物或概念,是信息系统管理、操作的对象。

属性(Attributes):实体的特征。一个实体总是通过其属性来描述的,对实体的管理和分析的操作是通过对属性的操作来实现的。

关系/联系(Relationship):实体之间的联结称之为关系或联系;实体和属性是数据库的存储对象;关系是数据库所要进行的查询操作;因为现实世界中的客体是彼此联系的,因此信息世界中的实体间也是有联系的。拥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关系类型。

4.举例说明如何进行E-R模型设计。E-R模型中的空间概念如何拓展?

[1].确定一般实体和地理实体

通过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提取和抽象出空间数据库中所有的实体,包括一般实体和空间实体。

[2].确定实体属性

对提取和抽象出来的实体通过定制其属性来进行界定,即确定各个实体的属性。要求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方便数据存取和操作,并能实现正确无歧义地表达实体。

[3].确定实体间所有联系

根据系统数据流图及实体的特征正确定义实体间的关系,这一步骤是保证空间数据正确处理和操作的关键,因此,在定义过程中要仔细求证,确保无误。

[4].绘制空间E-R图

根据提取、抽象和概括出的系统实体、实体属性及实体关系绘制空间E-R图。

[5].空间E-R图优化

因为空间E-R图涉及的实体、属性及关系复杂,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根据数据的关联程度将它们划分成许多小的单元,分别绘制E-R图。因此,最后需要根据划分的标准和原则对这些单元的E-R图进行综合,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能够无缝地形成为一个整体。[6].E-R模型转换为具体数据模型

将空间E-R图转化为适合GIS软件和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网络模型、层次模型或特殊的空间数据模型等。

空间概念拓展:引入增加空间特征的E-R图,根据空间数据类型表示空间实体,允许空间关系和限制推理,降低E-R图和关系构架中的混乱程度。

5.举例说明GIS空间数据库关系表的设计。

关系表确定:

范式化:第一范式(不能表中套表,即不能有次级字段)、第二范式(所有字段仅与主字段有关)、第三范式(不能有传递相关性)

表分割与关联:按照字段记录特性,可进行字段调整,把一个表分割成多个表,列出各表应具有的字段,确定表体系结构,使数据表达得以协调。

6.E-R模型如何进行向关系模型转换?

将每类实体映射成一个单独的关系。实体属性映射成关系的属性。

对于基数为1 : 1的联系,将任一实体码属性作为其他关系的主码。

联系的基数是M : 1,把“1”侧关系主码作为“M”侧关系的外码。

基数为M : N的联系,每个M : N联系被映射成一个新的关系。

关系的名称就是联系的名称,而关系的主码由参与实体的主码对组成。

如果联系有属性的话,则成为新关系的属性。

对于多值属性,创建一个具有两个列的新的关系,一列对应多值属性,另一列对应拥有多值属性的实体的码。

7.如何对GIS空间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

组织:

纵向分层:分层是在分幅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它按地图内容进行划分,不同的内容属于不同的层。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空间数据。好处:相同数据层中的地理对象,都是从无穷地理事物之中抽象出来的同一类别;同一空间定位基础、一致数据精度标准、相同地域范围中的各数据层在GIS中是可以任意叠合的;多层地理数据的叠合分析,是GIS重要的空间分析方法之一;通过不同的数据层叠加显示,是计算机地理制图的常用方法。

横向分块:即按数据的空间分布将数据划分为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块。可以对大容量的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原则:按存取频率较高的空间分布单元划分图块,以提高数据库的存取效率;图块的划分应使基本存储单元具有较为合理的数据量;在定义图块分区时,应充分考虑未来地图数据更新的图形属性信息源及空间分布,以利于更新和维护。

分层分块索引:

管理:

文件与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通过ID联系起来,使查询运算,模型操作运算速度慢;数据分布和共享困难;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分开存储,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控制以及数据损坏后的恢复方面缺少基本的功能;缺乏表示空间对象及其关系的能力。因此,目前空间数据管理正在逐步走出文件管理模式。

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下,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都采用现有的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使用关系数据库标准连接机制来进行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一个关系表示一个图层,关系中的每一行表示一个地理实体,每一列表示地理实体的一个属性,其中一列为几何形状列,通常称为形状。

用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图形数据有常规表方式(要涉及多个关系表,做多次连接投影运算)和大对象方式(采用数据库提供的二进制大对象变长字段存储空间数据,将图形数据的变长部分处理成二进制块字段)两种模式。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由于直接采用通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效率不高,而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又十分重要,所以许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商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进行扩展,使之能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

8.栅格数据如何进行存储和管理?

存储:

金字塔层-波段-数据分块的多级索引机制进行组织,基于这种多级索引结构,在使用栅格数据进行分析时可快速定位到数据分块级,有效地提高栅格数据存取速度。

金字塔层-波段索引表现为栅格数据在垂直方向上多尺度、多波段的组织形式。

金字塔层-数据分块索引表现为栅格数据在水平方向上多分辨率、分块存储的组织形式。

金字塔层管理具有相同空间分辨率的一层栅格数据。

波段管理相同金字塔层内不同波段的相关统计和注释信息。

数据分块对相同金字塔层、相同波段内的数据按照一定分块大小进行分块存储,可减少数据的读盘时间。

9.MApGIS7.0面向实体空间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第九章GIS标准化

1.简要阐述GIS标准化的作用。

直接作用是保障GIS技术及其应用的规范化发展,知道GIS相关的实践活动,拓展GIS的应用领域,从而实现GIS的社会及经济价值。GIS、标准体系是GIS技术走向实用化和社会化的保证,对于促进地理信息共享、实现标准化体系化具有巨大的作用。

2.概述GIS标准化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科学性:标准体系表中,层次的划分和信息分类标准项目的拟定不能以行政系统的划分为依据,而必须以GIS技术及其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和城市综合体总体为主要思路和科学依据。

系统性:将标准项目安排在不同层次上,做到层次主次分明、合理、标准之间体现出衔接配套关系,反映出纵向顺序排列的结构。

全面性:对GIS行业涉及的各种技术、管理工作及各类型数据的标准对象,都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并纳入体系中。这些标准英国协调一致、互相配套,构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结构。兼容性:表中的标准项目,应优先选用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时充分体现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精神,尽量使我国的GIS标准与国际接轨,为实现行业、地域、全国和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兼容奠定基础。

可扩性:要预见到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

方法:在具体方法上,必须区分GIS和国家其他部门信息系统在标准方面的共性特征和GIS 的个性特征,以此作为标准体系层次划分的依据。同时也注意到层次的相互衔接和层次划分深浅的一致,但不排除一些类别的进一步细化,知道标准项目为止,以充分体现标准项目的结构特征和隶属关系。

3.简要分析GIS标准化对GIS发展及其应用的作用。

促进空间数据的使用及交换:数据质量;数据库设计(数据档案、数据格式、数据的可视化、数据产品的测评)

促进地理信息共享:指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即地理信息开发部门、地理信息用户和地理信息经销部门之间以一种规范化、稳定、合理的关系共同使用地理信息及相关服务的机制。

4.概括介绍GIS标准化的内容。

硬件设备的标准:包括硬件网络设备的物理连接、线路接口、存储介质、数据通信的方式和网络管理的方式等。

软件方面的标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的查询语言、程设计语言、显示和制图等的设备、图形用户界面等。

数据和格式的标准:包括空间数据的模型、数据库的构建、数据质量和可靠性、地理特征的分类系统、数据的结构方案和地图方法、数据的转换格式等。

数据集标准:包括国际数据集、电子地形系列、电子普查数据系列其他各类数据集。

5.目前国际上有哪些GIS标准?

6.目前国际上有哪些GIS标准组织?

地理信息系统作业

GIS在环境中的应用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用于支持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和处理过程,是一种管理工作和决策支持系统。GIS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资源环境信息,对资源环境管理和实践模式进行快速和重复的分析测试,便于制定决策、进行科学和政策的标准评价,而且可以有效地对多时期的资源环境状况及生产活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比较,也可将数据收集、空间分析和决策过程综合为一个共同的信息流,明显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及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一. GIS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 GIS技术最初在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应用主要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图件和属性数据的存储、查询等管理工作等,基本上没有数据的空间分析及其它决策功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土地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了土地评价工作(土地的适宜性或多宜性评价、土地的生产潜力评价、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城市地价评估、耕地地价评价等);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多目标规划);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现状分类与制图;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动态监测。 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应用广泛,主要有:(1) 生态环境背景调查(2) 用遥感信息与地面站点监测信息相结合,对环境(水、大气及固体废气物等)进行动态、连续监(3)利用"3S"技术支持自然生态环境监测、预报与评估(4)面源污染的监测、分析与评价。 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资源环境状况、动态变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合理性评估、监督、治理、跟踪等方面。由于资源环境的空间和时间的非均匀性,利用以空间信息管理及分析为主要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资源环境进行管理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国GIS在一些资源环境管理领域已得到了应用,如林业领域已经建立了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荒漠化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湿地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农业领域已经建立我国土壤地理信息系统、草地生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水利领域的流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种灌区地理信息系统、全国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海洋领域的海洋渔业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海洋矿产地理信息系统等;土地领域建立了土地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矿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环境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从国内外发展状况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灾情评估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从灾害的类型看,它既可用于火灾、洪灾、泥石流、雪灾和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又可应用于干旱灾害、土地沙漠化、森林虫灾和环境危害等非突发性事故。就其作用而言,从灾害预警预报、灾害监测调查到灾情评估分析各个方面,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①进行灾情预警预报;②对灾情进行动态监测; ③分析探讨灾情发生的成因与规律;④进行灾害调查;⑤灾害监测;⑥灾害评估等。 二.GIS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GIS作为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可以为现代生态环境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在生态环境研究中, GIS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综合,从而为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与信息支持。GIS可以对生态环境信息进行提炼与升华、加工和再生以获得某以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目的、计划和策略。现代生态环境研究的发展要求GIS的支持,而GIS为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GIS的生态环境信息模拟分析是对生态环境数据较为深层次的处理。是GIS应用生态环境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数据演变为生态环境信息乃至生态环境知识的关键步骤。它是以GIS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对生态环境信息进行加工、再生来获得某一生态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这一目的、计划和策略信息。GIS软件可对多时相、多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集(考试资料)

一、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高程指空间参考的高于或低于某基准面的垂直位置,主要用来提供地形信息。(√) 2.游程编码结构属于矢量数据结构中的一种。(×) 3.在ArcGIS软件中,新建图层(要素类)在ArcCatalog中进行。(√) 4.TIN的中文全称是不规则三角网。(√) 5.在栅格数据结构中,一个点是由一个栅格单元来表达的。(√) 6.分辨率越高,一个栅格单元代表的实地面积越大。(×) 7.ArcGIS软件是由中国的超图公司开发的。(×) 8.Shapefile是一种栅格数据格式,它不能转换为ArcGIS识别的格式。(×) 9.“Must Not Overlap”是ArcGIS中的拓扑规则之一。(√) 10.DEM的中文全称是数字高程模型。(√) 二、名词解释 第一章 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2.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的关于现实世界各种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物理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3.地理信息系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第二章 4.对象模型:也称为要素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5.场模型:也称域模型,是把地理现象作为连续变量或体来看待,如大气污染度、地表温度、土壤湿度和地形地貌等。 第四章 6.数据处理:就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数据形式进行编辑运算,清除数据冗余,弥补数据缺失,形成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格式。7.空间内插:是一种通过已知点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其他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8.空间外推:则是通过已知区域数据,推求其他区域数据的方法。 9.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课后习题

第一章概论 1.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哪几类型?试举例说明。 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对各种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处理、管理、查询、 分析和输出等通用功能,可供其他系统调用或允许用户进行二次开发,以建立应 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平台,是建立应用型GIS的一条捷径。特点:对计算机 硬件适应性强,数据管理和操作效率高、功能强,具有普遍性和易拓展性,操作 简便且易掌握。示例:国外Arc/Info、GenaMap、MapInfo、MGE、GeoMedia,国 MapGIS、SuperGIS、GeoStar、CityStar 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与特定地理区域相互联系的地理信息系统,根据用户的 需求和应用目的而设计来解决一类或多类特定应用问题,除了基本功能外还具 有解决地理空间实体与空间信息的分布规律、分布特性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应用 模型和方法。分为专题GIS和区域GIS。特点:针对性明确、专业性强,系统开 销小。示例:“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是面向数据流开展需求分析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一般 工程方法和有关结构概念,把它们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基本思想:一般 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演绎分析法来定义系统的需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是一个连续有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每一个循环就是一个生命周期;分 析系统的每个细节、前后顺序和相互关系,找出各部分之间的数据接口。用结构 化的方法构筑地理信息系统的逻辑和物理模型等。特点:软件结构描述较清晰, 便于掌握系统全貌,也可逐步细化为程序语句,是一种使用相对广泛,也比较成 熟和完善的系统分析方法。但结构化分析不适合需求经常改变的系统,因此结构 化分析的前提是:面临静态需求。 原型化的设计方法:常用的一种,在开发初期不强调全面系统地掌握用户的需 求,是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大致了解,由开发人员快速生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初始系 统原型。随着用户和开发者对系统理解的加深,不断对原型进行修正、补充和细 化,用快速迭代的方法建立最终的系统,并提交给用户使用。步骤:确定用户需 求——开发初始原型——征求改进意见——修改完善原型——制定原型完成。 特点: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对于非专业人员和小规模系统设计来说更加实用,有 利于用户介入系统设计工作,是种动态的软件开发技术。能够大大减少软件系统 的后期维护费用,使系统功能能够正确反映用户的需求。同时对于较复杂和具有 不确定性的系统目标有较强适应性,可使设计与实施的结合更为紧密。 面向对象的解决方法:基本思想:将系统所面对的问题,应用封装机制,按其自 然属性进行分隔,按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进行描述,建立每个对象的领域模型和 联系,既模拟信息实体的在结构又模拟动作机制,使设计出的软件尽可能直接表 现出问题求解过程。整个系统只由对象组成,对象间的联系通过消息进行。特点: 将强了对问题域和系统责任的理解;改进了与分析有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交流; 对需求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一致性、实用性;有 利于用户参与,容易扩充和重组。性质: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 3.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开发方法?各自有何优缺点? 独立开发:不依赖任何GIS工具软件,利用专业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应用模型,直 接访问GIS软件的部数据结构。从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到数据的处理分析及结 果输出,所有算法都由开发者独立设计。优点:无需依赖任何商业GIS工具软 件,独立性强,降低了开发成本。这种系统综合程度和效率最高。缺点:开发难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作业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后作业答案 第1章绪论 1 什么叫信息、数据?它们有何区别?信息有何特点? 答:信息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及演变情况的反映。对于计算机而言,数据是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为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一切现象(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在计算机环境中数据是描述实体或对象的唯一工具。数据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是一种数学符号的集合,只有在其上加上某种特定的含义,它才代表某一实体或现象,这时数据才变成信息。信息的特点:①客观性②适用性③传输性④共享性。 2 什么叫空间数据、地图?举例说明空间数据有哪几种类型。 答:空间数据是以点、线、面等方式采用编码技术对空间物体进行特征描述及在物体间建立相互联系的数据集。地图是表达客观事物的地理分布及其相互联系的空间模型,是反映地理实体的图形,是对地理实体简化和再现。空间数据主要有点、线、面三种类型。例如,地图上的点可以是矿点、采样点、高程点、地物点和城镇等;线可以是地质界线、铁路、公路、河流等;面可以是土壤类型、水体、岩石类型等。 3 什么叫地理信息、地学信息、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答:地理信息是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它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凡是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贮、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称为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贮、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等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区别: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其位置的识别是与数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着的标志。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它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凡是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地学信息具有无限性、多样性、灵活性、共享性等特点。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能源本身不同,地学信息不但没有限度,而且会爆炸式地增长。信息系统的四大功能为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信息系统是基于数据库的问答系统。空间信息系统是一种十分重要而又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有显着区别的信息系统,因为它所要采集、管理、处理和更新的是空间信息。 4 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及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答: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以时间发展为序列,可分为60年代起始发展阶段、70年代发展巩固阶段、80年代推广应用阶段和90年代蓬勃发展阶段。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GIS在中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0年到1980年,为准备阶段,主要进行舆论准备,正式提出倡仪,开始组建队伍,培训人才,组织个别实验研究。第二阶段从1981年到1985年,为起步阶段,完成了技术引进,研究数据规范和标准,空间数据库建立,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对GIS进行理论探索和区域性实验研究。第三个阶段从1986年到现在,为初步发展阶段,我国GIS的研究和应用进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阶段,逐步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组织机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于1985年开始筹建国家资源与环境系统实验室,是一个新型的开放性研究实验室,1994年中国GIS协会在北京成立。 5 试述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学科系统间的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复习资料

2.操作尺度:对空间实体、现象的数据进行处理操作时应采用最佳尺度,不同操作尺度影响处理结果的可靠程度或准确度 3.地理网格: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网格。 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4.数据模型: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简化和抽象表达,并将抽象结果组织成有用、能反映形式世界真实状况数据集的桥梁。 5.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6.地图数字化: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7. 拓扑关系: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空间数据结构: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 9.影像金字塔结构:在同一的空间参照下,根据用户需要以不同分辨率进行存储与显示,形成分辨率由粗到细,数据量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结构。 10.空间索引: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11.空间数据查询:其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12.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13.栅格数据的追踪分析:对于特定的栅格数据系统,有某一个或多个起点,按照一定的追种法则进行追踪目标或者追踪的空间分析方法。 14.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通常采用绝对高程。 15.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二、填空题 1、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一、总则 1、目的与意义 为保证本公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统一测绘技术标准采用和测绘成果格式的一致性,使工作做到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故特根据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承接的所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3、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4)《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5)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其他相关技术规范。 4、技术路线 1)收集资料:收集项目区已有各类控制点资料、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及影像图等资料。2)实地踏勘:对项目区的已有国家大地点、勘测范围、权属情况、地形地貌、主要村庄及交通状况进行踏勘,并充分了解当地气候、通讯、供电等情况。 3)技术设计:对前期所收集资料和踏勘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依据行业规程规范及本项目的特殊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书。 4)人员培训: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依据本项目涉及的规程规范对参与本项目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 5)控制测量:在项目区内分级合理布设控制点,平面控制用静态GPS观测,高程控制使用电子水准仪观测。 6)碎部测量:采用RTK配合全站仪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7)建立数据库:采用MAPGIS、ArcGI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入库。 8)总结报告:对本项目勘测过程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 9)质量检查:在作业过程中,依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对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 10)验收提交:经甲方验收合格后,将成果提交甲方。 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1、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复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复习题

1.与其它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哪些功能是比较独特的? 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是GIS的一个独 立研究领域,它的主要特点是帮助确定地理要素之间新的空间关系,包括拓扑叠加,缓冲区建立,数字地形分析,空间几何分析。 8.GIS近代发展有什么特点? (1)面向对象技术与GIS结合。(4)Internet与GIS的结合。 (2)真三维GIS与时空GIS。(5)G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3)GIS应用模型的发展。(6)GIS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 2.GIS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理实体有什么特点? GIS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实体,即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 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即用来说的“是什么”。 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及空间相互关系,又称几何特征和拓扑特性。 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 3.地理实体数据的特征是什么?请列举出某些类型的空间数据 属性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属性特征的数据,也称非几何数据,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 几何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特征的数据,也称位置数据,定位数据,即“在哪里” 关系数据:描述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的数据,如空间实体的邻接、关联、包含等,主要是拓扑关系。 依据空间数据来源的不同分为:地图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影象数据等; 依据表示对象的不同分为:点,线,面、体数据。 4.GIS的数据源有哪些? ①地图数据②遥感数据③文本资料④统计资料 ⑤实测数据⑥多媒体数据⑦已有系统的数据 5.请说明分类分级对于属性数据的意义。 分类是将具有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归并在一起,而把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分开的过程。分级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数量或特征进行等级的划分,主要包括确定分级数和分级界限。在属性数据中,有一部分是与几何数据的表示密切有关的,例如,道路的等级、类型等,决定着道路符号的形状、色彩、尺寸等。在GIS中,通常把这部分属性数据用编码的形式表示,并与几何数据一起管理起来。编码的过程是将信息转换成数据的过程,前提是首先要对需表示的信息进行分类分级。 6.如何发现进入GIS中的数据有错误? 1、通过图形实体与其属性的联合显示,发现数字化中的遗漏,重复,不匹配等操作。 2、在屏幕上用地图要素对应的符号显示数字化的结果,对照原图检查错误。 3、把数字化的结果绘图输出在透明的材料上,然后与原图叠加以便发现遗漏。 4、对等高线确定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高程及等高距,编制软件来检查高程的赋值是否正确。 5、对于面状要素,可在建立拓扑关系时,根据多边形是否闭合来检查,或根据多边形与多边形内点的匹配来检查等。 6、对于属性数据,通

地理信息系统作业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作业 第一次作业名词解释 1、数据: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是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和图像。 2、信息:人或计算机能接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识。信息有各种载体,但不随载体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3、地理空间数据:各种地理实体及其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属性特征及时间特征几部分。 4、地理信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解释。 5、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各种方法支持下,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的技术系统。 6、拓扑关系:经拉伸或压缩后保持不变的空间关系,包括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 7、数据结构:对数据元素及其关系的抽象描述,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前者是数学描述,后者是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中的组织和建立方式。 8、矢量数据结构: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9、双重独立式结构(DIME):对图上网状或面状要素的任何一条线段,用其两端的节点及相邻面域来予以定义。 10、栅格数据结构: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11、四叉树结构:将地图空间按照2*2的四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直到子象限属性值单调为止,只记录属性值单调的子象限(叶结点)信息的数据组织形式。 12、数据压缩:从已知数据集合中抽出一个子集,该子集在规定精度范围内能最好地逼近原集合,又能取得最大可能的压缩比(原集合元素量/新子集元素量)。 13、数据内插:从一组已知点或已知分区的数据中,求出最合适的函数关系,从而推求任意点或任意分区的数据。 14、数据库(DB):在计算机中以特定的结构组织、存储和应用的相关联的数据集合。 15、数据模型:即对数据的描述,包括对数据结构、数据联系、数据约束的静态描述和对数据操作的动态描述。 16、空间分析: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新信息。 17、数字地形模型(DTM):定义于二维区域上的有限向量序列,以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一般表现为栅格数据。 18、空间叠合分析:在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19、空间缓冲区分析: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它们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 20、空间网络分析:网络是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网络分析是以网络图论为理论基础,对面向网络的数据进行的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第一章 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是指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和图像也是数据,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3、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知识,作为生产、管理、经营、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4、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1)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2)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是载体,信息是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3)数据的形式多样,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容不变; (4)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5)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6)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5、地理信息特点: (1)地域性(空间特征),(2)多维结构性(属性特征),(3)动态性(时序特征),(4)客观性,(5)适用性,(6)传输性,(7)共享性。 6、地理信息系统分类: 按其研究容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 (2)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综合研究和全面信息服务为目标。 (3)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它是一组具有图形图像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等地理 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软件包。如:ARCGIS、Mapinfo、CityStar、Geostar、MAPGIS等。 7、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关系:见地理信息分类图(教材P6); 区别: A、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大作业

城市停车场导航系统-------------------轻松寻找停车场,实时了解停车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大作业 任课老师: 学院:信息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系统需求分析 (3) 1,需求背景 (3) 2,需求分析 (3) 2.1 问题的分析 (3) 2.2 停车导航系统及其描述: (3) 2.3 系统的应用 (4) 二,空间数据结构设计 (4) 三,GIS软件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的设计 (4) 四,该GIS应用专题的系统的功能设计 (4) 五,该GIS应用专题的系统的界面设计 (5) 1,全图浏览 (5) 2,搜索停车场 (6) 3,查看停车场详细信息 (6) 4,跟踪用户所在位置 (7) 5,最优停车排行 (7) 6,停车场的2维模型 (8) 六,作业总结 (8)

一,系统需求分析 1,需求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经济指数飞速上涨,特别是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提升,“二套房”、“私家车”等已经不再是“暴发户”的代名词。记者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获悉,截止2010年10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每年新增机动车2000多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达2.0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44亿人,每年新增驾驶人2200多万人。面对如此大的车辆增长速度,全国多个地市正在经受“行车难”、“停车难”的考验。 2,需求分析 2.1 问题的分析 私家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十分普遍。人们外出购物、办公、吃饭、访友等等都习惯选择私家车作为出行方式。这也导致了道路交通拥堵、停车场车满为患。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经常为了寻找一个停车点而东寻西觅,为此烦恼不已。尤其对于‘新人’,如果对附近一块地方不熟悉的新手来说,要找到一个可以停车的地方,往往会难上加难。那么如何能够让大家掌握停车点的地理分布信息,及时地了解停车点的饱满情况,是帮助大家解决停车问题最关健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开发一个停车导航系统。此系统掌握一个地区的所有在系统管理范围内的停车点的信息,包括停车点的地理位置、停车位的数量、收费详细情况以及实时的停车数量。系统用户可以利用自己当前的地理位置,查看该位置附近所有停车点的分布及其他信息。系统可以智能提供最佳停车点以及最佳路径选择方案。 2.2 停车导航系统及其描述: 2.2.1 系统存放有指定一个地区的所有在系统管理范围内的停车点的数据并可以由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实时更新数据。 2.2.2 停车点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名称、停车容量、及时的停车数、收费信息、管理条约。 2.2.3 系统可以自动检测用户终端的所在地理位置,并已用户为中心,提供周围所有停车点及其信息。 2.2.4 系统可根据停车位的剩余情况、地理位置的路径距离、收费信息,将周围停车点进行优先级排名,并且提供所有路径方案。 2.2.5 用户可以浏览任意地区的停车点数据,可以根据名称、地点、收费、容量等查询停车点及其详细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题目_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二、填空题 1、 空间关系特征。 2、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分为:对象模型、场模型、网络模型。 3、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空间关系主要有 4、 5、 8,属性查询是一种较常用的空间数据查询,属性查询又分为简单的属性查询 10、根据栅格数据叠加层面的不同,将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运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类:布尔逻辑运算、重分类和数学运算复合法。 11、从缓冲区对象方面来看,缓冲区最基本的可分为点缓冲区、线缓冲区和面缓冲区。 13、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空间位置、属性、时间。 14、GIS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 四部分。 26 度、专题准确度。

28 1.什么是GIS空间分析?其方法是什么? GIS空间分析是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方法: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网络分析 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用于储存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场所。 特点: 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主要控制方法。 a)传统的手工方法: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 检查包括目视方法、会知道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 b)源数据方法:数据集的源数据中包含大量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 通过它可检查数据质量,同时通过跟踪源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c)地理相关法: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 据的质量。 3.简述空间关系的类型 a)空间拓扑关系: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关系; b)空间顺序关系:描述实体在地理空间上的排列顺序; c)空间度量关系:描述空间实体的距离远近关系,一般用欧式距 离表示。

GIS设计与开发 简答题 论述题练习题

简答题 1.何为GIS设计? GIS设计就是在GIS开发的整体过程中,遵循一般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开发的特点、特殊规律和要求,对GIS软件从系统定义、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空间数据库和地理模型库设计、GIS实施、GIS软件测试与评价、直到GIS维护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方法体系。 2.GIS设计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GIS设计目标就是通过改进系统设计方法、严格执行开发的阶段划分、进行各阶段质量把关以及做好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增强系统的实用性、降低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成本、延长系统生命周期的目的。GIS设计包括软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两部分的内容。 3.GIS有哪些特点? GIS作为一个特殊的软件领域,其主要特点是海量数据存储及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管理,基于GIS本身的特殊性,GIS设计也有其自身的特点:⑴ GIS处理的是空间数据,具有数据量庞大、实体种类繁多、实体间的关联复杂等特点。⑵ GIS设计以空间数据为驱动。⑶ GIS工程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涉及部门繁多。 4.简要说明GIS有哪些产品模式及其主要特征。 GIS产品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是GIS最简单、最基本的产品之一。通过GIS的地图数据库,可以实现地图的数字化存储,即数字地图。 b)桌面制图 很多GIS产品具有桌面制图的功能(如MapInfo公司的MapInfo,ESRI公司的ArcView,ArcEditor和ArcInfo等产品)。桌面制图提供的产品不仅可以对数字地图进行显示、漫游、缩放,还可以对地图进行实时的编辑。桌面制图是GIS传统的市场领域,也是份额最大的一块。 c)桌面GIS 桌面GIS同时管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可以进行简单的空间分析操作,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由于它们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市政管理等部门。 d)专业化GIS 专业化GIS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相对较强的分析功能。地理数据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拓扑数据。其中,拓扑数据指的是地理要素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专业化GIS不仅存储地理要素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而且还对其拓扑数据进行存储,极大增强了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5.为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要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数据资源的贮备;二是要有技术支撑系统的保障,例如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三是共享规则的制订、被广泛采纳和遵循,主要包含标准、规范、政策和相关法律。 6.简要说明使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GIS设计需要完成的六个阶段内容。 ⑴系统开发准备阶段。针对用户提出开发系统的要求,有关人员进行初步调查,组成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开发的进度和计划。如果新系统开发采取外包方式,本阶段还要包括招投标过程。⑵调查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行系统的界限、组织分工、业务流程、资源及薄弱环节等,绘制现行系统的相关图表。在此基础上,与用户协商方案,提出初步的新系统目标,并进行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提交可行性报告。⑶系统分析阶段。在对现行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使用一系列的图表工具进行系统的目标分析,划分子系统以及功能模块,构造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确定其逻辑功能需求,交付新系统的逻辑功能说明书。⑷系统设计阶段。根据逻辑模型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并具体选择一个物理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这个阶段还要进行人-机过程的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文件数据库设计及程序模块、通讯网络设计等。⑸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是新系统付诸实现的实践阶段,主要是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所完成的新系统物理模型。包括软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程序设计、代码编写、调试。还包括对用户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编制操作、使用手册和有关文档。⑹维护和评价阶段。对系统的修改和完善进行维护,如针对系统处理过程、程序、文件、数据库甚至某些设备和组织的变动进行相应的维护。系统的评价,广义上贯穿于系统开发过程的始终,这里主要指系统开发后期的评价。旨在将建成的新系统与预期的目标做一一比较,不同的指标综合体现为用户的满意程度——可接受性。、原型法是应软件设计新情况和新要求的出现而产生的,其特点主要体现为鼓励用户不断修改和完善需求,并根据新的需求不断修改和完善原型。请说明应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各个阶段的内容。 7.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包括哪几个阶段? ⑴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在这一阶段中,用户根据系统的特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系统分析开发人员据此来确定系统的规模及基本框架,判断系统需要的数据能否得到,同时应估算出开发原型的成本。⑵开发初始原型。开发初始原型仅仅反映用户的基本需求,并不要求完善。⑶利用原型来提炼用户需求。用户通过亲自使用原型,从而了解其需求得到的满足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开发人员一方面记录下用户提出的该系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要借助原型系统引导、启发用户表达对系统的最终要求,在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反复讨论过程中进一步提炼用户需求以及需要修改和变动之处。⑷修正和改进原型。开发人员根据第三阶段中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或发现的问题,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修改、扩充和完善。这是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8.用UML模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有什么优点? 采用UML模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有以下优点:①在面向对象设计领域,存在数十种面向对象的建模语言,都是相互独立的,而UML可以消除一些潜在的不必要的差异,以免用户混淆;②通过统一语义和符号表示,能够稳定面向对象技术市场,使项目根植于一个成熟的标准建模语言,从而可以大大拓宽所研制与开发的软件系统的适用范围,并大大提高其灵活程度。 9.系统定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系统定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软件开发工程必须完成的总目标以及工程的可行性;导出实现工程目标应该采用的策略即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估计完成该项工程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并且制定工程进度表;最后编写系统需求分析报告。这个时期的工作通常又称为系统分析,由系统分析员负责完成。10.简述GIS数据字典的任务? GIS数据字典的任务是对GIS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被命名的图形要素在数据字典中作为一个词条加以定义,使得每一个图形要素的名字都有一个确切的解释。 11.简述GIS成本有哪些部分组成? GIS的成本由五个部分组成:①购置并安装软硬件及其相关设备的费用;②生产系统所需数据的费用;③软件开发费用;④系统安装、运行和维护费用; ⑤人员培训费用。 12.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总体架构与软、硬件配置,根据系统分析成果进行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建立模块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确定模块间的接口及人机界面,并设计数据库总体结构。 13.试述详细设计与总体设计阶段工作的差别? 详细设计以总体设计阶段的工作为基础,但又不同于总体设计阶段,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⑴在总体设计阶段,数据项和数据结构以比较抽象的方式描述,例如,总体设计阶段可以声明矩阵在概念上可以表示一幅遥感图像,详细设计就要确定用什么数据结构来表示这样的遥感影像。⑵详细设计要提供关于算法的更多细节,例如,总体设计可以声明一个模块的作用是对一个表进行排序,详细设计则要确定使用哪种排序算法。总之,在详细设计阶段为每个模块增加足够的细节,使得程序员能够以相当直接的方式对每个模块编码。 14.结构化方法详细设计的主要表达工具有哪些? 结构化方法详细设计的主要表达工具有:程序流程图、N-S盒式图、问题分析图、类程序设计语言、序列图和活动图。 15.试说明关系型数据库建库三个范式的内涵。 第一范式(first normal form,简称1st NF)要求同一张表中没有重复项出现,如果有则应将重复项删除。这个删除重复项的过程就称为规范化处理。第二范式(sencond normal form,简称2nd NF)要求每个表必须有一个(而且仅一个)数据元素为主关键词(primary key),其它数据元素与主关键词一一对应。主关键词在表中必须具有唯一性,作为主关键词的数据项中不能出现重复的记录。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简称3rd NF)是指表格中的所有数据元素不但要能够唯一地被主关键词所标识,而且他们之间还必须相互独立,不存在其它的函数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满足2nd NF的关系表来说,表中有可能存在某些数据元素的函数还依赖于其它非关键词数据元素的现象。 16.程序编写的组织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程序编写的组织管理包括:1)对程序员组织训练;2)购进软件消化利用;3)程序编写;4)程序模块的调试;5)程序模块的验收。 17.组件式GIS具有哪些特点? 1)小巧灵活、价格便宜;2)无须专门GIS开发语言,直接嵌入可视化开发工具;3)不逊色于传统GIS软件的强大GIS功能;4)直接嵌入各种开发工具,开发简捷;5)更加大众化,使非专业的普通用户也能够开发和集成GIS应用系统。 18.简述述组件式GIS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用户调研、可行性研究、用户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基础平台选择、熟悉基础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和系统使用。 19.简述程序代码编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程序语言的选择;2)程序设计风格的确定;3)系统代码文档的编写。20.简述程序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错误有哪些排除方法? 方法有:1)硬性排错:采用试验的方法,比如设置临时变量、增加调试语句、设置断点、单步执行等。2)归纳法排错:准备几组有代表性的输入数据,反复执行,对得出的错误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出错误原因及位置假想,再用新的一组测试数据去验证这些假想。3)演绎法排错:针对各组测试数据所得出的结果,列举出所有可能引起出错的原因,然后逐一排除不可能发生的原因与假设,将余下的原因作为主攻方向,最终确定错误位置4)跟踪法排错:在错误征兆附近进行跟踪找错;错误诊断出来以后,需要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应立即利用先前的测试用例,重复先前的测试过程,进一步验证排错的正确性。 21.系统文档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系统文档主要包括系统实施方案、系统架构方案、系统分析报告、系统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报告、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测试报告、用户手册等。22.如何有效地维护和管理系统文档? 1)软件开发小组应由一位文档保管员负责集中保管本项目的已生成文档(主 文档)。2)开发小组成员可根据工作需要自己保留一些个人文档,但这些文档 一般都应是主文本的复制件,应与主文本保持一致,在做必要修改时,也应 同步修改主文档。3)开发人员个人只保存主文档中与本人工作有关的部分文 档。4)在新文档取代旧文档时,管理人员应及时注销旧文档。在文档的内容 有更改时,管理人员应随时修订主文档,使其及时保持最新。5)在软件开发 过程中,可能需要修改已完成的文档。修改主文档前应充分估计修改可能带 来的影响,并且按照提议—评议—审核—批准—实施的步骤加以严格控制。 6)开发过程结束时,文档管理人员应收回开发人员的个人文档,并同时检查 个人文档与主文档的一致性,当发现两者有差别时,应立即着手解决。 23.简答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①硬件和软件的购置及安装。包括计算机、绘图机、数字化仪、扫描仪等输 入输出和分析处理设备以及各种支撑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编译系 统的购置安装。②程序的编写与调试。由于各模块的详细设计已经形成,只 需要编写相关程序。一般的处理办法是自编程序,但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成 熟的算法可购买,程序编写后要进行调试,以减少程序的错误。③系统的安 装与调试。即对系统硬软件的安装及调试。④培训。在购买硬件、编写软件 的同时,应对用户进行培训。同时,这也是考验及检查系统结构、硬件设备 和应用程序的过程。⑤系统中有关数据的录入或转换。指的是各种地图数据 及属性数据的输入或从其它系统转化过来的过程,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 24.在系统实施阶段,如何选择程序语言? 程序语言的选择应作如下考虑:①考虑编程的效率及代码的可读性。一般应 选择高级语言作为主要的编程工具。②考虑要符合详细设计的思想。一般应 选择结构化的语言,如C、Pascal等,这些语言的特点是直接支持结构化的 控制结构,具有完备的过程结构和数据结构。③程序设计语言应是一种通用 语言。因为GIS软件既包括数据、图形处理及分析,还包括对各种软硬件的 控制等,任何一种专用型的高级语言都无法完全胜任。④考虑到程序的执行 效率以及对某些特殊硬件的控制和操作要求。可以针对特定的模块采用混合 编程,达到程序的特别目的。⑤考虑编码和维护成本。选择合适的高级语言 以降低编码量及日常维护工作中的困难程度。⑥根据系统开发的不同规模, 选择合适的高级语言。比如对于一个大型的GIS,用Turbo C就可能不完全 适用,而应选择Visual C++等易于项目管理的高级语言。⑦根据不同的开发 平台和使用平台,选择不同的语言。⑧系统的兼容性、移植性等。 25.简单述GIS软件评价的含义以及评价的内容。 GIS评价是在GIS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技术因子、经济因子和社会因子(如 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对系统整体水平以及系统实施所能取得的效益的认识和 评价。软件评价的内容包括:1)技术评价: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 系统效率。2)经济评价:系统产生的效益、软件商品化程度、技术服务支持 能力、软件维护与运行管理。3)社会评价:系统的科学价值、系统的政治与 军事意义、系统决策能力、管理工作改革。 26.试简述GIS维护流程? 1)提交GIS维护申请;2)评估维护请求;3)维护过程;①确定维护的类型。 ②改正性维护。③适应性和完善性维护。④实施维护工作。⑤编写详细的维 护报告。 简述GIS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简述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简述地理建模的一般过程? 简述GIS软件维护工作的影响因素? 论述题 1.论述系统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论述GIS工程学的主要任务、理论基础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3.GIS规范化和标准化在GIS产业化和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其具体 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论述GIS详细设计阶段的表达工具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5.简要论述GIS软件评价的基本方法,评价类型及评价指标? 6.论述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 7.试简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包括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8.简述在GIS系统实施时有哪些系统实施人员参与及他们各自的任务? 9.论述地理信息管理与更新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各自的特点?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