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statistics”可以表示统计学 B.“statistics”可以表示统计数据

C.“statistics”可以表示统计资料

D.“statistics”可以表示统计检验

2. 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

A.提出“统计学“的科学命名了

B. 创立了数量对比分析的方法

C.将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中

D.开展了国际性的统计学术交流

3.在下列叙述中,关于推断统计的描述是()。

A.一个饼图描述了某医院治疗的癌症类型,其中2%是肾癌,19%是乳腺癌

B.从一个果园中抽取36个橘子的样本,用该样本的平均重量估计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

C.一个大型城市在元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

D.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条形图

4.为了统计职工工资收入的一般水平,从全部职工中抽出足够多的职工进行调查,这个方法体现了统计的()。

A.平均法

B.综合法

C.分组法

D.大量观察法

5.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6.连续变量()。

A.表现形式为整数

B.取值可一一列举

C.取值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

D.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

7.下列项目中属离散性变量的是()。

A.资产占有量

B.经济类型

C.生产经营方向

D.职工人数

8.统计指标()。

A.都是可计量的

B.都是数量指标

C.都有具体数值

D.都表现为绝对数

9.总体单位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

A.同质性

B.大量性

C.依存性

D.差异性

10.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在研究中,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变量是()。

A.该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科书费用

B.该大学的学生数

C.该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科书数量

D.大学生的生活成本

11.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描述总体特征的度量工具(如均值)被称为()。

A.参数

B.总体

C.样本

D.统计量

12.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研究中,样本是()。

所中学个城市

C.全国的高中生所中学的高中生

13.性别的数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

A.定距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类尺度 D.定比尺度

14.考分的数据所采用的计量尺度是()。

A.定距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类尺度 D.定比尺度

15.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下列属于质量统计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产品合格率

C.商品库存量

D.产品产量

16.了解某市失业人员基本情况,下列属于标志的是()

A.该市失业人员总数

B.该市男性失业人员数

C.该市失业人员性别构成

D.该市每位失业人员的性别

17.某人身高为“0”,表示没有这个人。因此,身高属于()

A.列名尺度

B.顺序尺度

C.间隔尺度

D.比例尺度

18.某手机厂商认为,如果流水线上组装的手机出现故障的比率每天不超过3%,则组装过程是令人满意的。为了检验某天生产的手机质量,厂商从当天生产的手机中随机抽取了30部进行检验。手机厂商感兴趣的总体是()

A.抽取的30部手机部手机的检测结果

C.当天生产的全部手机 %有故障的手机

19.了解某公司职工文化程度情况,总体单位是()

A.该公司全体职工

B.该公司每一位职工

C.该公司全体职工文化程度

D.该公司每一位职工文化程度

20.某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0”分,则成绩属于()

A.列名尺度

B.顺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21.统计的含义包括()

A.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

B.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C.理论统计和应用统计

D.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2.在数据的计量尺度中,要求必须有一个绝对固定“零点”的尺度是()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统计研究大量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的含义是()。

A.只研究数量方面,不涉及质的方面

B.在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现象数量方面

C.将个别现象的调查结果综合起来的总体数量方面

D.只研究总体的数量方面而与个别现象的数量无关

E.研究数量方面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认识现象质的特征

2.统计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有()。

A.数量性

B.抽象性

C.总体性

D.复杂性

E.个体性

3.总体单位是指()。

A.构成总体的各个个别事物

B.任何一个个别事物

C.统计指标说明的对象

D.标志说明的对象

E.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

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数量变量)的有()。

A.企业的地址

B.企业注册资金

C.企业开工时间

D.企业经营方向

E.企业产品品种数

5.在人口普查中()。

A.被普查的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B.性别是属性变量

C.年龄是数量变量

D.女性人口比重是统计指标

E.总人口是数量指标

6.离散型变量的变量值()。

A.是间断的(非连续的)

B.表现形式为整数

C.可以一一列举

D.相邻数值间不可分割

E.要用点数的方法取得资料

7.构成统计指标的基本要素有()。

A.指标名称

B.计算方法

C.计量单位

D.具体数值

E.时间及空间限制

8.研究某市运输企业生产情况()。

A.总体是该市全部运输企业

B.总体单位是该市每个运输企业

C.各个运输企业的“货物周转量”是标志

D.全部运输企业“货物周转量”是指标

E.该市公路货运量与水路货运量的比例是指标

9.在工业普查中()。

A.各工业企业设备台数是离散型变量

B.某机械工业企业的年生产能力3万台是标志值

C.某企业的产品合格率97%是标志值

D.工业企业职工总人数是统计指标

E.具有高级职称的职工人数是质量指标

10.下面有关变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变量是指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B.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

C.统计数据就是变量的具体表现

D.变量有品质变量和数量变量

E.数量变量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11.统计学是一门()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A.设计

B.鉴别

C.收集

D.整理

E.分析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统计工作实质就是一种单纯的计数活动。

2.统计研究的是现象的抽象数量方面。

3.统计总体的同质性要求构成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必须具有许多相同的属性或特征。4.在职工文化素质调查中,“大专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

5.“工业增加植1000万元”不是一个要素完整的统计指标。

6.统计指标的概念只能理解为“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7. 所有统计指标的数值大小都由研究范围的大小来决定。

8. 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

9. 质量指标就是反映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指标。

四、问答题

1.统计的三种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2.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与统计数据是什么关系?

3.举例说明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

4.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

5.什么是统计学?从统计方法的角度,统计学的分类有哪些?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中的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名顾客。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法

D.很难判断

3.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查组织方式是()。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4.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

A. 组距

B. 组数

C. 组限

D. 组中值

5. 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统计表的横行标题

B. 统计表的纵栏标题

C. 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

D. 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6.某电视台要对一知名栏目的收视情况进行调查,宜采用()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若编制等距变量数列,则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

A.成反比

B.成正比

C.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D. 无关系

8.统计表的宾词是()。

A.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的名称

C.统计表的类型

D.说明总体的性质

9.调查单位是()

A.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B.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或载体

C.填报单位

D.调查对象

10.按“上组限不在内”原则,凡遇到某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组上、下限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

D.另设一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 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A. 确定调查目的

B.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C. 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

D. 确定调查时间

E. 确定调查方法以及调查工作的组织及实施计划

2.下面调查中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

A. 近10年我国利用外资情况调查

B. 按月统计的钢产量调查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分配去向调查

D. 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

E. 一批产品合格率的检查

3. 统计整理的步骤一般为()。(排序)

A. 审核统计资料

B. 编制统计数列和统计表

C. 选择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D. 设计统计整理方案

E. 计算和汇总

4.下列各项中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A. 人口按年龄分组

B. 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C. 家庭按子女数分组

D. 家庭按月收入分组

E. 企业按年产值分组

5.统计表从形式上看,它是由()构成的。

A. 总标题

B. 纵栏标题

C. 横行标题

D. 主词与宾词

E. 数字资料

6.普查是()

A.非全面调查

B.全面调查

C.专门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7.在组距式分组中,()

A.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B.习惯上规定“下组限不在内”

C.离散变量可采用相邻两组组限间断的方法

D.连续变量可采用相邻两组组限层叠的方法

E.开口组通常以相邻组的组距作为其组距

8.在某地区居民家庭按月消费支出分组为500元以下、500-800元、800-1500元、1500元以上的资料中()。

A.第一组假定下限为0

B.属于异距分组

C.第一组和最后一组是开口组

D.相邻组限是重叠的

E.某家庭月消费支出为1500元,应归入800-1500组

9.次数分配数列()

A.是由总体各个组及各组次数或频率两个要素构成

B.是由组距、组限和组中值构成

C.包括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D.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E.可以说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10.统计表按用途不同,可分为()

A.调查表 B.简单表 C.分析表 D.整理表 E.分组表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各种调查方式必须结合运用。

2. 统计整理只是一个从调查到分析的中间环节,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

3.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分组界限。

4. 为了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在分组时不被遗漏,分组时应满足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这个条件。

5. 组中值可以近似地表示各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

6. 变量数列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

7. 如果总体中存在极大值或极小值,则可以在组距数列中使用开口组。

8. 统计分组是编制次数分配数列的基础。

9. 调查单位可以是人、社会组织,也可以是物或其他任何事物,但报告单位只能是人或组织。

10.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资料的承担者。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普查?

2.什么是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有何特点?

3.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4.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关键是什么?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简单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在总量指标中,综合性最强的统计指标是()。

A. 实物指标

B. 价值指标

C. 劳动量指标

D. 标准实物量指标

2.“某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人均收入的1/3”,这一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3. 我国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这一指标是()。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动态相对指标

E. 强度相对指标

4. 我国1999年的税收收入是20年前的5倍,这一指标是()。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动态相对指标

E. 强度相对指标

5. 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A. 5.5%

B. 5%

C. %

D. %

6. 将比较的基数确定为1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是()。

A. 系数

B. 成数

C. 百分数

D. 千分数

E. 倍数

7. 以一个企业为总体,该企业报告期职工人数200人,全年工资总额2500万元,则()。

A.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标志总量,工资总额是总体单位总量

B.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单位总量,工资总额也是总体单位总量

C.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标志总量,工资总额也是总体标志总量

D.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单位总量,工资总额是总体标志总量

8. 在相对指标中,用有名数形式表现的统计指标是()。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动态相对指标

E. 强度相对指标

9.在总量指标中,指标数值与时间长短直接相关的是()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平均指标

D. 相对指标

10. 某地区2008年年平均人数为1000万人,商业零售企业4000个,则商业网点密度指标为()

A.个/人个/千人个/人人/个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 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下列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 职业人数

B. 工业总产值

C. 人均产值

D. 平均工资

E.产值利税率

2. 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下列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 资产负债率

B. 产值利润率

C.流动资金周转率

D.职工出勤率

E.人均收入

3. 以一个企业作为总体,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 劳动生产率

B. 产品合格率

C. 商品库存量

D. 产品产量

E. 产值利税率

4. 在相对指标中,分子指标与分母指标可以互换的是()。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动态相对指标

E. 强度相对指标

5.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有()

A.有名数 B. 样本数 C.抽样数 D.平均数 E.无名数

6. 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内数值对比的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 动态相对指标

7. 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 人口密度

C. 人均粮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耗量 E. 人口自然增长率

8. 以统计分组为计算前提的相对指标有()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 动态相对指标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用劳动单位表示的总量指标,称为劳动量指标,它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2. 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是用复名数表示的,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3.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完成计划的情况越好。

4. 甲、乙两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0亿元、15亿元,甲地区比乙地区多5亿元,以上指标均属于总量指标。

5. 新增职工人数属于时点指标。

6.某厂产值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计划的执行结果是仅提高4%,产值的计划任务仅实现一半。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它们有何特点?

2.什么是相对指标?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第四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 调和平均数是()。

A.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与总体单位总量指标的比值

B.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倒数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连乘积的平方根

2. 在分组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

A. 只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与各组单位数无关

B. 只受各组单位数的影响,与各组变量值水平无关

C. 既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又与各组次数有关

D. 既不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也部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3.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计算算术平均数直接依据的假定条件是()。

A. 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相等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在各组内呈均匀分布

4.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

A. 集中趋势

B. 离散趋势

C. 变动趋势

D. 长期趋势

5. 下列变异指标中,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是()。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6. 算术平均数与总体单位数的乘积等于()。

A.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的总和

B.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的连乘积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平均数的离差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平均数离差的平方

7. 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 各组变量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 变量值本身的大小

D. 变量值数量的多少

8.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A. 集中趋势

B. 离散趋势

C. 变动趋势

D. 长期趋势

9.数据观察值与均值之差的和()。

A.等于零

B.大于1

C.为最大

D.为最小

10.如果一组数据是右偏分布,则 X 、Me 、Mo 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Me=Mo B. X >Me >Mo c. X <Me <Mo D. X >Mo >Me

11.若男青年组体重均值为55公斤,标准差为公斤,离散系数为%;女青年组体重均值为48公斤,标准差为公斤,离散系数为%,则( )。

A.男青年组体重差异大于女青年组

B.男青年组体重差异小于女青年组

C.男青年组体重差异与女青年组相同

D.男女青年组体重差异无法确定

12.算术平均数(均值)的数学性质( ) A.min )(1=-∑=N i X X B.min 1=-∑=N

i X

X C.()min 21=-∑=N i X X D.()max 21=-∑=N i X X

13.如果一组数据是左偏分布,则X 、e M 、o M 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X =e M =o M B.X >e M >o M C.X

14.有下列资料:75、78、80、82、87、90、91、92,中位数是( )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 数值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 )。

A. 算术平均法

B. 众数法

C. 中位数法

D. 调和平均法

E. 几何平均数

2.位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 )。

A. 算术平均法

B. 众数法

C. 中位数法

D. 调和平均法

E. 几何平均数

3. 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和简单算术平均数相等( )。

A. 各组次数相等

B. 各组变量值不等

C. 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 各组次数都为1

E. 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4. 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主要有( )

A.众数

B.中位数

C.均值

D. 调和平均数

E.几何平均数

5.众数()

A.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B.从分布的角度看,是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数值

C.是位置平均数

D.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

E.不一定存在,若存在也不一定是唯一的

6.在一个正态分布下,中位数()

A. 等于算术平均数

B. 小于算术平均数

C. 等于众数

D. 大于众数

E. 无法判断

7.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 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B. 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 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影响

D. 不受标志值的影响

E. 与各组次数分布无关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指标是一个近似值。

2. 众数是变量数列中最大的次数。

3. 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的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因此仅通过这个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总体的特征。

4. 所有冠以“平均”一词的统计指标都是平均指标。

5. 变量的变异程度越高,其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6. 比较不同总体变异程度的高低,既可以用变异系数,也可以用标准差或其他变异指标。

7. 用加权平均数法计算标准差,既适用于分组资料,也适用于未分组资料。

8. 平均指标必须而且只能在同质总体中计算。

9. 根据组距数列计算中位数,其假定条件是变量值在中位数组分布均匀。

10. 根据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如果众数组前一组次数等于其后一组次数,则众数等于众数组的组中值。

1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指标是不精确的。

12. 众数在统计分布中不一定存在,若存在也不一定是唯一的。

13. 标准差和标准差变异(离散)系数都是反映变量离散的绝对水平的。

14. 中位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15. 变量值与中位数之差的绝对值之和小于变量值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之和。

四、问答题

1.算术平均数如何计算?有什么数学性质?

2. 什么是标准差?如何计算?

3. 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值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测度值是哪个?它有哪些重要的数

学性质?

第五章、抽样及抽样分布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概率的三种定义?

2.什么是随机变量?

3.什么是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其曲线有何特征?

4.两点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是什么?

5.常见的抽样组织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6.样本均值、比率、方差的抽样分布是怎样的?

第六章、抽样估计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抽样误差是指()

A. 由于观察、计算等差错所引起的登记误差

B.抽样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C. 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认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2.抽样误差()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 可以避免, 但不可以控制

D. 不能避免, 但可以控制

3.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 )

A. 实际误差

B. 可能误差范围

C. 平均差异程度

D.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4.抽样平均误差是( )

A. 总体参数的标准差

B. 样本的标准差

C.样本估计量的标准差

D. 样本估计量的平均差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比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

A. 大

B. 小

C. 可大可小

D. 相等

6. 反映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是( )

A. 抽样平均误差

B. 抽样极限误差

C. 实际抽样误差

D. 置信水平

7.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 当极限误差扩大一倍, 则样本容量( )

A. 只需原来的1/2

B. 只需原来的1/4

C. 需要原来的1倍

D. 需要原来的4倍

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总体方差越大, 所需样本容量( )

A. 越多

B. 越少

C. 可多可少

D. 不受影响

9.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样本统计量是一种随机变量

B.样本统计量不是一种随机变量

C.每个随机变量都有其概率分布

D.样本统计量概率分布就是抽样分布

10.中心极限定理证明了:当总体期望值μ和方差2

σ存在、且有限时,随机抽样下的大

样本均值服从下列分布()

(0,1)(

2

μ)(

2

1

μ

n)(n-1)

11.某大学经管学院为调查学生思想状况,从全院80个自然班中抽取5个班组成样本,抽中班的所有学生均为样本单位。该抽样方法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12.在参数估计中,当样本容量确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随置信水平的增大而()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可大可小

13.以下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纵坐标为中心的对称分布

B.密度函数已知

C.期望值为1,方差为0

D.分布形状为两头小中间大的钟形分布

14.如果数据是钟形分布,则根据经验规则可以判断,落在均值的两个标准差附近的数据所占比例大约为()

% % % %

15.某大学商学院为调查毕业生就业倾向,从所设5个专业中抽取45人组成样本,具体为:会计15人、金融10人、市场营销8人、经济管理6人、信息管理6人。该抽样方法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16.在参数估计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可接受的允许误差越大,所需样本容量()。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可大可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用样本估计量估计总体参数应满足( )

A. 代表性

B.无偏性

C.有效性

D.优良性

E.一致性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包括( )

A. 总体标准差

B.样本容量

C.抽样方法

D.抽样目的

E.抽样组织形式

3.在一定的极限误差要求下( )

A. 概率度大, 要求可靠性低, 样本容量相应要多

B. 概率度大, 要求可靠性高, 样本容量相应要多

C. 概率度小, 要求可靠性低, 样本容量相应要少

D. 概率度小, 要求可靠性高, 样本容量相应要少

E. 概率度小, 要求可靠性低, 样本容量相应要多

4.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有( )

A. 置信水平

B. 抽样极限误差

C. 抽样组织形式

D. 总体方差

E. 抽样方法

5.抽样误差是()

A.代表性误差 B.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 C.登记性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E.随机误差

6.在抽样误差一定的条件下()

A.扩大极限误差,可以提高估计的可靠程度

B. 缩小极限误差,可以提高估计的可靠程度

C.扩大极限误差,只能降低估计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只能降低估计的可靠程度

E.极限误差的变化必然引起可靠程度的变化

7.在抽样估计中应用的抽样误差有()

A.实际抽样误差 B. 抽样平均误差 C. 抽样平均数

D. 抽样极限误差

E. 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抽样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的, 不可避免会产生误差,而且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抽样平均误差随样本估计值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抽样平均误差是随机变量。

3.抽样极限误差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4.当抽样平均误差一定时,概率度越小,估计的可信度越高。

5.在极限误差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有两次比率的资料P1、P2,其中P1>P2,则应根据P1计算必要样本容量。

6.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是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乘以修正系数(N-n)/(N-1)。

7. x抽样分布形式只与样本容量的大小有关,而与原有总体分布无关

8. 随机变量都有概率分布,随机抽样的样本是随机的,所以也有其概率分布。

9. 不重复抽样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等。

10. 在参数估计中,样本容量与总体方差成反比。

四、简答

1.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2.确定样本容量有何意义?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3.样本容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允许误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七章、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一、问答题

1.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有何异同?

2.如何理解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 ?确定它的原则是什么?

3.举例说明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的关系。

4.方差分析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6.如何区分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7.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关系?

8.相关系数有哪些特点?如何用于相关程度的判断?

9.阐述最小二乘法估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基本原理?

10.阐述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运用过程。

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A. 不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复相关

2.判断现象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A. 对现象做定性分析

B. 编相关表

C. 绘相关图

D. 计算相关系数

3.相关系数可以说明( )

A. 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B. 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

C. 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

D. 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

4.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

A. 0≤r≤1

B. -1<r<1

C. -1≤r≤1

D. -1≤r≤0

5.配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 )

A. 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 自变量是随机的

B.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 因变量是随机的

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

D.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

6.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 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 产量与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是, 因此( )

A. 产量与利润的相关程度最高

B. 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最高

C. 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程度最高

D.看不出哪对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最高

7.每吨铸件成本(元)和每一个工人劳动生产率(吨)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x y5.0

270-

=

,

这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1吨,单位成本平均将( ) A. 降低元 B. 提高元 C. 降低元 D. 提高元

8.每吨铸件成本(元)和铸件废品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x

y8

56+

=

, 这意味着( )

A. 废品率每增加1%, 每吨成本平均增加64元

B. 废品率每增加1%, 每吨成本平均增加8%

C. 废品率每增加1%, 每吨成本平均增加8元

D. 废品率每增加1%, 则每吨成本为56元

9.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A.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的关系

B.投资额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C.销售额与销售价格、销售量的关系

D. 施肥量与单产量的关系

10.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A.工资总额与员工人数的关系

B.储蓄额与利率、物价指数的关系

C.销售额与广告费的关系

D.工业产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11.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参数,需满足()

A.实际观察值等于回归估计值

B.实际观察值与回归估计值离差和等于最小值

C.实际观察值与回归估计值离差平方和等于最小值

D.实际观察值与回归估计值离差平方和等于零

12.当相关系数0< r <1,表明x与y()

A.完全线性相关

B.没有线性相关

C.存在一定线性相关

D.存在一定非线性相关

13.由同一资料计算的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之间的关系是()

大,b也大小,b也小

与b同值与b的正负号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是( )

A. 家庭收入越多, 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 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 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 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

2.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

A. 品流转的规模越大, 流通费用水平越低

B. 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C. 国民收入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

D.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 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3.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 则这两个变量是( )

A. 负相关关系

B. 正相关关系

C. 不相关

D. 完全相关

E. 不完全相关

4.回归分析的特点有( )

A. 两个变量是不对等的

B. 必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C. 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D. 因变量是随机的

E. 自变量是给定的

5.工人的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

x

y70

10+

=

, 这意味着( )

A. 若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 则工人工资为70元

B. 若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 则工人工资增长80元

C. 若劳动生产率不变, 工人工资为80元

D. 若劳动生产率减少500元, 工人工资减少35元

E. 若劳动生产率增加1000元, 工人工资提高70元

6. 从变量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以分为()

A.完全相关

B.线性相关

C.非线性相关

D.单相关

E.不完全相关

7. 从变量相关的程度看,相关关系可以分为()。

A.完全相关

B.线性相关

C.不相关

D.简单相关

E.不完全相关

8. 判定现象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

A.对现象作定性分析 B. 编制相关表 C. 绘制相关图

D. 计算相关系数

E. 计算估计标准误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相关与回归分析所研究的变量之间不是对等的,必须确定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2.若变量X和Y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就可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表示:当自变量x变动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平均改

变的数量。

4.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x

y578

.0

844

.3+

-

=

,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5.相关系数不仅能反映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也能确定变量的因果关系。

6.相关系数r只反映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不能说明非线性相关关系。

7.两变量呈正相关,则必定为线性相关。

8.单变量分组相关表是将因变量进行分组后编制的相关表。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相关关系?

2.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构成时间序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主词与宾词

B.变量与频数

C.现象所属时间与指标数值

D.现象所属时间与次数

2.下面数列哪个属于时间序列( )

A.学生按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人口按性别分组形成的数列

C.家禽按重量分组形成的数列

D.产量按时间先后形成的数列

3.把最近10年来每年的居民储蓄存款额按时间先后排列形成的时间序列称为( )

A.变量序列

B.时期序列

C.时点序列

D.平均数序列

4.某企业2006年1月初职工人数为190人,2月初职工人数为215人,3月初职工人数为220人,4月初职工人数为230人.则第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为( )

人人人人

5.在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与之对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 )

A.和

B.差

C.积

D.商

6.在时间序列中,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之( )

A.和

B.差

C.积

D.商

7.根据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方法是( )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序时平均法

C.加权算术平均法

D.首尾折半法

8.已知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20%、15%、12%和8%,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20%×15%×12%×8% B. 120%×115%×112%×108%

C.(20%×15%×12%×8%)-100% D. (120%×115%×112%×108%)-100%

9.某产品产量2006年比2001年增长了35%,那么该产品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

%的5次方根 %的5次方根

%的6次方根 D. 135%的6次方根

10.某企业历年产量发展速度资料如下:2000-2003各年均为110%,2004-2006各年均为

108%,则该企业2000-2006年产量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

108

%

110?

B.

7%

108

%

110?

C.73

4%

108

%

110?

D.

63

3%

108

%

110?

11.有某公司2002-2006年商品销售额资料,以该时间序列中间项为原点,配合直线趋势方

程y=610+73t,利用该直线趋势方程预测2008年商品销售额为( )

.756 C

12.已知中国海关出口商品总额1999年比上年增长%、2000年比上年增长%、2001年比上年增长%、2002年比上年增长%,则中国海关出口商品总额2002年比1998年增长了()

A.6.11%×%×%×%

D.(%×%×%×%)-100%

13.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不包括( )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与循环变动

C.确定性变动

D.不规则变动

14.若某公司2008年第二季度商品库存量为:3月末66件、4月末72件、5月末64件、6月末68件。则该公司第二季度商品月平均库存量为()

A.(66+72+64+68)÷4

B.(72+64+68)÷3

C.(66/2+72+64+68/2)÷3

D.(66/2+72+64+68/2)÷4

15.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如果是侧重于所研究现象最末期的水平,则应采用()

A.算术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几何平均法

D.方程式法

16.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特点之一是()

A.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都具有可累加性

B.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都不具有可累加性

C.时期数列具有可累加性,时点数列不具有可累加性

D.时期数列不具有可累加性,时点数列具有可累加性

17.季节比率说明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