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学校题库里的题目

马克思学校题库里的题目

马克思学校题库里的题目
马克思学校题库里的题目

三、简答题

1、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怎样理解价值的主体性?

3、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是什么?

四、辨析题

1.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2.劳动力的买卖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五、材料分析题

1.目前,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

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能够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商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2. 下列是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材料:

材料1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65页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

“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铁、木、纱),使它们由死复活,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成功十二套—2—4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

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材料2

“生产成果的分配,不过是生产要素本身分配的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一直排斥按生产要素分配。由此造成的后果首先是使资金、土地、设备等生产条件由个别企业无偿占有和使用,闲置或低效使用的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流动,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揭示的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即人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分配方式,指的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按照个人投入的生产要素来进行分配的。”

“人类社会采取何种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构决定的,它们从来不取决于价值是如何创造的。”

材料3

“法国的让·萨伊用使用价值或财富的生产过程代替价值的创造过程,得出价值是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因而劳动创造的收入是工资,资本创造的收入是利润,土地创造的收入是地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2)结合材料2,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的依据。

(3)结合材料1,2,3,批判让·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

六、论述题

运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说明坚持生产力标准的重要意义。

三题(共18分)

1题:(1)客观现实性(2分)(2)自觉能动性(2分)(3)社会历史性(2分)

2题: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2分)

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2分)

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2分)

3题:(1)货币转化为资本(3分)(2)劳动力转化为商品(3分)

四题(共12分)

1题: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不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是对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2分)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2分)该命题夸大了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2分)2题:(1)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是由生产、

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2分)

(2)劳动力的买卖,就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占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取得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二者的差额就剩余价值。资本家付给工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相应取得劳动力的使用价值,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出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的买和卖并不违反价值规律。(4分)

五题(每题10分,共20分, 回答特别好的可以适当加1-2分)1题:(1)上述三个材料,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3分)

(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人们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促使无效供给向有效供给转化。(3分)

(3)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4分)

2题:(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但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本身不创造价值,它们的价值(土地除外)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价值创造的源泉。(3分)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经营管理等。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各种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和分配政策的重大突破和创新。(4分)

(3)萨伊是19 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土地这三个生产要素“协同创造”的,因此各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可以依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取得各自应得的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庸俗理论讽刺地称为“三位一体公式”,“三位一体公式”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这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实际上,价值由劳动创造和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分配的表现形式,不能认为它们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社会分配关系的本质是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济上的体现。(3分)

六题(共10分, 回答特别好的可以适当加1-2分)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1分)

(2)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为:①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②生产活动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③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从而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并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④生产力是人们不能选择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是一种可供测量的客观标准。

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具有能动作用,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反作用是有限的,归根到底依赖于生产力的状况。(5分)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成败、得失都要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标准。这是因为:①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定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力量。②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活动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改造生产力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也依赖生产力的发展。③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也是和生产力标准联系在一起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直接的中心任务。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为了保证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④我们要应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挑战,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前提。(4分)

三、简答题

1、承认静止有什么意义?

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四、辨析题

1.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所以文化就是文明。

2.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累,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五、材料分析题

1、 下面是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的材料。

材料1

笛卡尔: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须是真知识”,“真理观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材料2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

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

材料3

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请回答:

(1)材料1的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2)材料2的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3)简述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上“唯理论”和“经验论”评价的科学性。

2、下面是有关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材料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劳动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历了剧烈膨胀后,比重逐渐减少;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总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劳动向其他领域转移和延伸。商品生产劳动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服务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劳动正由以体力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摘自《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结合材料,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论述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六、论述题

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三题(共18分)

1题:

第一、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2分)

第二、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2分)

第三、静止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2分)

2题:

①.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2分)

②.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矛盾双方的互相利用、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2分)

③.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即事物的发展总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2分)

3题:

(1)价值尺度(1分)(2)流通手段(2分)(3)贮藏手段(1分)(4)支付手段(1分)(5)世界货币(1分)

四题(共12分)

1题:

(1)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比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4分)

(2)文化与文明又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文化越发展、越进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越高级、越全面,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

2题: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方式。(2分)股份制形式借助竞争和信用两大杠杆,把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实现的是资本集中,不是资本积聚。(2分)资本集中只改变社会资本的组合,不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通过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2分)五题

1题:

(1)材料1中的两位哲学家都属于唯理论。笛卡尔是唯心主义唯理论,斯宾诺莎是唯物主义唯理论。(3分)

(2)材料2中两位哲学家都属于经验论。洛克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贝克莱是唯心主义经验论。(3分)

(3)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他全面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了“唯理论”就重视理性认识、“经验论”就重视感性认识而言,“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即它们都片面强调理性认识或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分别否认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的重要性,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4分)

2题:

35.(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严谨而科学的体系。但是应该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于工业化初期,当时创造价值的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伴随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劳动的领域得到扩展,劳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劳动过程的整体性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4分)

(2)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包括:一是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局限于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同样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二是拓展对创造价值的领域的认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劳动向其他领域转移和延伸。商品生产劳动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而是延伸到了非物质生产领域,即社会服务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这样,在当今社会,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部分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6分)

六题

(1)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事物中的各种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是不平衡的。这实际上也是矛盾特殊性的一种表现。事物中各种矛盾发展不平衡是指在复杂事物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其余矛盾则为次要矛盾,或叫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发展起主要作用;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也产生作用,不可忽视。另外,矛盾的主次地位不是僵死固定的,条件的变化也会促使主次矛盾之间的转化。事物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每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有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

方面在事物发展中所起作用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相互转化。(6分)

(2)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的实践意义在于:一是在一切工作中必须分清主次,要集中主要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切忌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二是在工作中要坚持“两点论”,即坚持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又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又要在矛盾分析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点;反对均衡论和折衷主义。三是学会“弹钢琴”,即在工作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同时,要注意次要矛盾的解决和矛盾次要方面情况的发展,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4分)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31、丰富的感性认识就是理性认识。

32、人民群众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3、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都表现为生产资料,具有完全相同的内容,因而不变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3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35、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6、简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37、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发展的作用的原理,阐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8、试述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亚当.斯密认为社会经济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幕后组织、管理经济,他还详细地描绘了这一过程,他指出:“如果市场上商品量一旦越过它的有效需求,那么它的价格的某些组成部分必然会降到自然率以下。反之,如果市场上的商品量不够它的有效需求,那么它的价格的某些组成部分就必然会上升到自然率以上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39、这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什么?包括哪些机制?

40、价格变动与供求变化是什么关系?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31、错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但它只是现象的、表面的、直接的认识。它要上升到理性认识,须经过一番改造制作,运用抽象思维的方法,从现象中概括本质的东西来,才能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当然要得到理性认识必须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但材料再丰富,不经过改造制作,仍只是感性认识而不是理性认识。

32、正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的。这些历史条件既有经济条件、政治条件,也受一定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就是说:人民群众不可能随心所欲地、不受任何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去创造历史。

33、错误。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是有区别的。①①不变资本是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的,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固定资本是按价值转移的方式区分的,是相对流动资本而言的。②不变资本包括了全部固定资本和一部分流动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厂房、机器、大型设备,不包括原料、燃料。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34、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1分)首先,它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分)其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形成辩证唯物主义。(1分)再次,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打破了以前在历史观中唯心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1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钢铸成的一个板块。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1分)35、马克思提出过“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的论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邓小平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分)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中独立的要素,而是渗透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中,引起各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据统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当代的贡献率已达到75﹪以上,所以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2分)因此,我国要加快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分)

36、产业资本要保证其正常循环,产业资本的不同部分,必须①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②在时间上先后相继。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37、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是首先起作用的。在这对矛盾中,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社会形态便由旧的转变为新的,综合观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列宁说: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5分)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工业化、市场化与现代化;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现社会的高度发展和全面进步并战胜资本主义。(5分)

38、①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②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③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每个资本家都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超额剩余价值就消失了。④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使工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相应下降,导致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相对剩余价值产生。

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这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机制,它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等。

2、价格变动与供求变化密不可分,并且相互作用。价格影响供求,供求影响价格。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31、绝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相对真理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32、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

33、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34、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3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36、价值规律为什么会起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37、论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8、试述生产价格的形成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请回答:

39、什么是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和否定理解?

40、简要分析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三、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31、错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两种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所有真理都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及其规律性,所有真理都是能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所以,真理既符合唯物论也充满着辩证法,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拆开去认识是错误的。

32、正确。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其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人民当家作主就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

33、正确。因为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一种运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发生增殖,即才能带来剩余价值,否则就不成其为资本。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3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分)这一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区分唯物还是唯心两大阵营。(1分)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分)思维和存在之所以是基本问题,是因为这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它也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它还是现实生活中处理一切问题的基础。(2分)

35、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①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②它是贯穿辩证法其

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2分)③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分)

36、①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1分)②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并获得较多效益。(2分)③为获得较多收益,商品生产者就必须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37、任何社会的发展表现为经济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完善,思想文化的进步,人的主体能力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更加合理等,而这些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5分)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动力是生产力。生产力发展了,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旧的生产关系被革除,新的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被确立。这一除旧布新的过程,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于是新的社会形态便取代旧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几种生产方式的替换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5分)

38、①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2分)

②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通常不一致,有的高于价值,有的低于价值。(2分)

③但是这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价值仍是生产价格的基础,价值的变动必然反映在生产价格上。(2分)B、生产价格的构成与价值的构成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剩余价值部分重新分配,从全社会看剩余价值总量和平均利润总量是一致的。(2分)C、由此,商品价值总额和生产价格总额是相等的。(2分)

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38、辩证法就是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看问题。(1分)

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死亡。任何新事物产生之时,就包含着它必然灭亡的因素,即不可避免地它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成为旧事物,这就是肯定中包含着否定。麦子被肯定后,不久就变成麦苗,麦子被否定了。麦苗不久又会结出新的麦子,麦苗又被否定了。世界上的事物就是这样由肯定到否定又到否定之否定。(4分)

40、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事物,即不承认事物是永恒不变的。(1分)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它的存在都是暂时的,所以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新陈代谢才是永恒的。(4分)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开始使用“机器人”,并且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有些人就认为,“机器人”也可以创造剩余价值。请分析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3、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为什么说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2、如何理解人的价值的两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3、商品的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五、论述题

1、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校内外打工,这无疑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但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10分)

2、试论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原理,说明该原理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动的意义。(10分)

六、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一组讨论人类历史如何创立的材料:

材料1:“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生产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______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697页

材料2:“从世界史的观察,我们知道世界历史的进展是一种合理的过程;知道这一历史已经形成了‘世界精神’的合理的必然的路线——这个‘世界精神’的本性永远是同一的,而它在世界存在的各种现象中,显示了它这种单一和同一的本性。……这种本性必然表现它自己为历史的最终结果。”_______摘自《西方哲学著作选读》第447-448页材料3:“以拿破仑为例。革命时期的法国,以及革命前的法国,原可以产生与拿破仑相反的典型,但也产生了拿破仑。……在法国只有他是主人。伟大是必然的,而他们出现于其中的时代是偶然的;他们之所以几乎总是成为时代的主人,只是因为他们更强大、更古老、他们身上的积聚过程更悠久。”_______摘自尼采《偶像的黄昏》第107页请回答:

(1)材料1所讲的“历史是这样创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1同材料2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何区别。

(3)材料1同材料3表述的中心思想有何区别。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

1.答案要点: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3分)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2分)

2.答案要点:

“机器人”仍是一种机器,属于不变资本,是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将其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1分)。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用劳动创造的,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那部分价值。(2)个别企业使用“机器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产生超额

剩余价值,整个社会普遍使用“机器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产生相对剩余价值,但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都依然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而不是“机器人”创造的(2分)。

3.答案要点:

亲眼所见的,有的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有的则是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科学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并得到对事物的真实反映(3分)该命题夸大了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2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答案要点(共5分):

反映具有摹写性,是指认识必然以所反映的事物为原型,无论认识的表现形式多复杂,归根到底来源于客观事物。(2分)反映具有创造性,是指认识不仅反映对象的感性形象,而且通过概念、判断等抽象形式反映对象的本质。(2分)摹写是创造性的摹写,创造是摹写为基础的创造。只讲创造,不讲摹写,是先验论;只讲摹写,不讲创造,是旧唯物主义反映论。1分。

2、答案要点(共5分):

人的社会价值表现为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自我价值表现为社会要尊重人的存在、尊严、满足人的需要。(2分)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体现。(2分)社会应创造条件保证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1分

3、答案要点(共5分):

商品的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分)

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此表现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其理由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1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1分);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1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有创见且分析合理的酌情加1-3分。)

1、答案要点:(共10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全部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大学生通过打工在促进自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与打工的正面效应是相伴而生的。(4分)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必须首先看到打工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促使负面效应向正面效应转化。(4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负面效应是打工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它的出现和解决能够促使高校和大学生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打工行为,使大学生打工现象走向利于大学生成材,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新阶段。(2分)

(答案涉及矛盾规律的基本原理,且分析合理的均可酌情给分。)

2、答案要点:(共10分)

原理: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并存性和连续性。(3分)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理论反映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它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运动。社会主义企业为了实现价值的增殖,也必须不断地运动,完成资金的循环。在运动中也必须按照产业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的要求来保证资本运动的正常进行,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为此,社会主义企业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同时也必须完成资金形态的变换。(4分)

在这个过程中,困难之处在于 W′—G′的实现。因此,我们的企业必须要研究产品的市场需求、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要不断地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所以,它可以指导我们的企业学会运营资本,搞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3分)

六、材料分析题(10分。答案有创见且分析合理的酌情加1-3分。)

[答案要点]:

(1)材料1的中心思想是:第一,历史的结果是一种“合力”,即许多单个人的意志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产生的,而每个人的意志都是他的“生活条件”造成的;第二,历史发展的整体、基本过程和趋势不是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一个服从客观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2分)

(2)材料2的中心思想是:历史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世界精神”或“绝对精神”的活动过程。“精神”、“理性”是“世界的主宰”、历史的推动者,历史发展的合理性在于“世界精神”的活动。(2分)

材料1反对这种观点,它认为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意志是生活条件决定的,历史发展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因此,材料1与材料2是两种对立的历史观。(2分)

(3)材料3的中心思想是:像拿破仑这样在法国历史上起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其产生是偶然的,其作为历史的主人,与当时历史条件是无关的。(2分)

材料1承认个人的意志对历史起作用,但同时否定任何个人主宰历史的观点。前者是英雄史观,后者是群众史观,二者是根本对立的。(2分)

三、辨析题(1、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2、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3、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四、简答题

1、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五、论述题1、用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们党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2、试论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原理,说明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动的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共10分。答案有创见的酌情加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世界统一于存在。”材料2: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3:

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错在哪里?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错在哪里?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

1、错误:(1)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第一,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第二,从认识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第三,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分)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而对具体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正确反映,只能有一个,即真理是一元的。(2分)

(3)多元真理观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否认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所以是错误的。(1分)

2、错误。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的增大。可见,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2分)资本集中是指分散的中小资本通过联合或吞并的形式而实现的增大。如组织股份公司等。(2分)通过股份公司实现资本集中并不增加社会资本总额。 (1分)

3、不正确。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价值量。(2分)

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相同的价值量被分配在较多的使用价值上,而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时,相同的价值量被分配在较少的使用价值上,从而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反向关系的规律。(3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客观物质力量。(1分)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4分)

2、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人们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们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丰富,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1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需要深化,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2分)

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人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不存在纯粹的感性认识,也不存在纯粹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2分)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第一,这条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

第二,这条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1.5分)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1.5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有创见的酌情加分。)

1、(1)意识形态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具有特殊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3分)

(2)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它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人类传统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共同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共同愿望。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根本属性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保证,是我们党前进的动力源泉。(3分)

(3)我们党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表现在:第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

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4分)

2、答:

(1)原理: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并存性和连续性。(3分)(2)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理论反映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它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运动。社会主义企业为了实现价值的增殖,也必须不断地运动,完成资金的循环。在运动中也必须按照产业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的要求来保证资本运动的正常进行,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为此,社会主义企业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同时也必须完成资金形态的变换。(5分)

(3)在这个过程中,困难之处在于: W′—G′的实现。因此,我们的企业必须要研究产品的市场需求、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要不断地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所以,它可以指导我们的企业学会运营资本,搞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2分)

六、材料分析题(10分。答案有创见的酌情加分。)

【答案要点】(1)材料1属于二元论观点。笛卡尔公开讲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的本原。而杜林则采取模棱两可折衷主义的手法表明二元论的观点。两位哲学家的错误实质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后仍然导致唯心主义。

(2)材料2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

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开始使用“机器人”,并且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有些人就认为,“机器人”也可以创造剩余价值。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给资本家劳动一天,资本家给一天的工资,劳动一个月,就给一个月的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3、什么是是资本积累?资本家为什么要搞资本积累?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有创见且分析合理的酌情加1-3分。)

1、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0分)

2、运用价值规律作用的理论阐明我国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必要性。(10分)

六、材料分析题(共10分。答案有创见且分析合理的酌情加1-3分,请将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试分析上述这段话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

1.答案要点:该命题错误。(1分)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东西。(2分)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而不是时间的新近。(1分)新出现的事物不符合历史必然性时就不是新事物。(1分)2.答案要点:该命题错误。(1分)

“机器人”仍是一种机器,属于不变资本,是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只能将其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2分)。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用劳动创造的,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那部分价值。(2)

3.答案要点:该命题错误。(1分)

因为它掩盖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2分)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的价值相当于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而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的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2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答案要点(共5分):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其主要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1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1分)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1分)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1分)

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分)

2、答案要点(共5分):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它对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1分),这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1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分)。

3、答案要点(共5分):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1分)。其原因是:第一,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本性和动机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2分);第二,这是由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决定的,为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需要资本积累,不断地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扩大生产规模(2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有创见且分析合理的酌情加1-3分。)

1、答案要点:(共10分)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表现为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的过程,由此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其中生产力起着最终决定作用。(3分)

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就必然导致个别企业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尖锐矛盾,导致社会产品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尖锐矛盾,从而造成经济危机,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已基本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了,用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了历史的必然。(5分)

但资本主义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的上层建筑还在竭力维护这种经济基础。当代资本主义已在一定范围内,被迫对它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了一定的调整,企图解决这一矛盾。但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对抗性质,使它不可能解决这一矛盾,而只能缓和这一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2、答案要点:(共10分)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只要搞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要发生作用。(3分)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价值规律可以自发地调节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价值规律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地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促进生产者之间的优胜劣汰,引起两极分化。(3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企业和其他企业也是商品生产的主体,自然要遵循价值规律。只有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有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获得更多的盈利;只有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分)

六、材料分析题(10分。答案有创见且分析合理的酌情加1-3分。)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的原理(3分)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3分)

(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统一的原理(4分)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写出答题要点,言简意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价值评价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活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写出答题要点,言简意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分别指的是什么?

2、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答案有创见的酌情加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论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试评述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3、试论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和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

1、错误:(1)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第一,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第二,从认识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第三,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分)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而对具体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正确反映,只能有一个,即真理是一元的。(2分)

(3)多元真理观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否认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所以是错误的。(1分)

2、正确。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分)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分)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分)

3、错误。只有正确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2分)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1分)评价性的认识是为实践取得成功服务的。(2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2分)两个决不会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分)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2分)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3分)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第一,这条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

第二,这条规律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1.5分)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1.5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有创见的酌情加分。)

1、(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3分)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2分)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2分)

(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3分)

2、答:

第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积极作用: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关系,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者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进步。(2分)使人们享受到了比在封建社会下更多的政治自由,促进了人的发展。(2分)

第二,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2分)法律名义下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2分)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2分)

3、答: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2分)

第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2分)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2分)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1分)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1分)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2018年下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新题库

一、判断题(要求:只判断正误)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具体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错误) 2.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正确) 3.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正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错误) 5. 世界统一于物质。(正确) 6.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概念——判断——推理(错误) 二、简答题 1.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思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决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2. 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真理是绝对的,是针对它的客观性而言.真理有客观的特性,它的追求完全符合事实,这就是真理绝对的一面。 (2)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难以确保自己的认识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由此会产生真理的相对性。 (3)对有限数量的人在有限的时空里,认识的真理是有一定相对性的,但是放到无限的时空有无限智慧的凝结,又可以使人类不断接近绝对的真理。 (4)认识到真理有绝对性,是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因为我们需要真理,正是源自它的客观性造成的绝对性. 认识到真理的相对性,说明我们还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只是相对真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认识来加强它,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新时代的呼唤。 3. 结合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如高铁、大飞机以及"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谈谈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答:(1)科学技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中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才使得社会有如此大的变革。 (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C A.工业手工业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B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远大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D.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可知论和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 ( ) 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共产主义社会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A.辩证分析方法 B. 剩余价值学说 C.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D.社会主义学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代 2、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4、()年10月俄国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欧文)、(沙尔·傅立叶)、(昂利·圣西门) 7、(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8、(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歌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2、经济全球化趋势萌芽于()阶段,()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1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1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与()。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 二、解释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先验论 3、社会意识形态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辩证否定观

6、哲学 7、真理 8、社会意识 9、英雄史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区别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 3、必然性与偶然性 4、内容与形式 5、唯物论与唯心论 6、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简答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6、简述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有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A ) A.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D.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 2、商品是:( D ) A.一切物品 B.一切有用的物品 C.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3、商品的二因素是:( B )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和价值 C.价值和交换价值 D.价值和价格 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 )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5、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D )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6、商品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 D )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7、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是生产商品的:( C ) A.劳动 B.时间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8、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生产商品的:( D ) A.劳动 B.时间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9、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D ) A.脑力劳动 B.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 C.体力劳动 D.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0、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价值

11、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2、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D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不可能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C ) A.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B.劳动时间的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劳动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B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D )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6、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然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7、商品价值量取决于:( D ) A.货币量 B.使用价值的量 C.商品的有用程度 D.生产商品的劳动量 18、商品价值量是由:( D ) A.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9、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 D ) A.必要劳动时间 B.剩余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A )1-37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2-102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三、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五、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六、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七、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八、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九、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十、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十一、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二、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十三、 二、多项选择题 十四、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十五、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十六、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十七、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十八、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马克思题库答案

绪论 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试题及答案

绪论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B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D ) A. 剩余价值论 B. 历史观 C. 辩证法 D. 劳动价值论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000道机考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D )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是非正宗的马克思主义 C. 是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D.是继承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A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D.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3、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学者是( D ) A.马克思 B. 恩格斯 C. 马克思、恩格斯 D.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世界革命的影响 B.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 C.它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D.它能适应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的哪个星期的星期四为“哲学日”( C ) A.第一个星期 B.第二个星期 C.第三个星期D.第四个星期 2、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第一位哲学家是( D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泰勒斯第一位哲学家 3、哲学正式形成于( A ) A.奴隶制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哲学是( A )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5、世界观就是( B ) A.观察世界形势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C.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对社会某些领域具体问题的看法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思维和存在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8、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D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B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或灵魂 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B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 B )A.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之间的关系 D.无限和有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1.单选题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实事求是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 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 a 傅立叶 ? b 圣西门 ? c 康德 ? d 欧文 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