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色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若干原则规定

黑色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若干原则规定

黑色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若干原则规定
黑色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若干原则规定

黑色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若干原则规定

(试行)

冶金工业部

一九八八年八月

冶金工业部文件

(88)冶基字第697号

关于颁发试行“黑色冶金矿山采矿及

选矿设计若干原则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冶金厅(局、公司),有关重点企、事业单位:

现将《黑色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若干原则规定》及《黑色冶金矿山选矿设计若干原则规定》颁发你们试行,并请将试行中的经验及遇到的问题随时报部。

冶金工业部(章)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三日

抄报:国家计划委员会

抄送:建设部,国家原材料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合理确定采矿设计中一些重要技术经济原则,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和矿山建设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国营企业。对于集体所有制企业仅作参考。

第1条设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设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要做出能体现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符台国情,切合实际,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设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设计工作必须站在国家立场上,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的各项有关方针、政策,诸如:坚持基本建设程序,重视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节约用地和注意木材的节约代用,促进技术进步,把采用先进技术与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2条矿山规模类型的划分

结合我国矿山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黑色冶金矿山建设规模的类型划分,列于表1。

表1 黑色冶金矿山建设规模类型划分

矿山区分

矿山规模类型(万吨/年)

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矿石矿岩矿石矿岩矿石矿岩矿石矿岩

露天矿山

大于

1000 大于

3000

200~

1000

1000~

3000

60~

小于200

300~

小于1000

小于60

小于

300

地下矿山大于300 200~300

60~

小于200

小于60 注:1.矿山建设规模系指单个矿山的规模。

2.符合“矿石”和“矿岩”这两项中的一项即可。

第3条采矿设计主要基础资料

1、经过储委审查批准的矿床详细地质勘探报告;

2、水文地质复杂的矿床,还需经过审查批准的专门水文地质勘

探报告;

3、深大露天矿和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露天矿要有最终边坡

稳定性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可根据各矿山的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不同情况,分阶段逐步进行;

4、主要井巷工程地质资料;

5、露天剥离物排弃场地要有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

料;

6、矿山环境评价报告;

7、改造、扩建矿山要有矿山现有设施的调查和测绘资料。

第4条开采矿区(点)选择

开采矿区(点)的选择,应本着先富后贫、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和重视综合经济效盆的原则,优先考虑开采条件和选冶加工性能好、交通运输和水电洪应条件方便、基建工程量少的矿区(点),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第5条开采方法和开采顺序

l、在一般情况下,露天开采的生产劳动条件较好,资源回收率较高,生产能力较大,因此,应当优先采用露天开采。

2、对于上部可用露天开采,深部可用地下法开采的延深深大的倾斜和急倾斜矿床,一般可用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原则,确定露天开采的深度。

3、对于那些不能明确区分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矿床,应进行露天和地下两种开采方法的全面技术经济比较,然后择优确定。一般露天开采可考虑优越系数1.2。

4、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均需考虑优先开采有利部位。

第6条经济合理剥采比

l、经济台理剥采比要根据各个矿床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采出矿石品种、品位、采选冶回收率、价格、露天开采每吨矿石的采矿成本、每吨岩石的剥离费用等诸因素,用盈利法或价格法计算确定。

2、在目前由于矿石价格尚未完全理顺,某些经济参数难以正确选取,采用盈利法或价格法计算有困难时,亦可采用成本法计算经济合理剥采比。

第7条建设规模

1、矿山的建设规模要根据各个矿山的资源和建设条件,从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原料需求和建设单位的要求等,进行全面研究后确定。

2、露天矿的建设规模要按照可能布置的采运设备数量和采矿下降速度进行计算,并通过编制采剥进度计划落实。

3、地下矿的建设规模要按照可能布置矿块数量进行计算,并通过新水平准备和开采下降速度验证,最后通过编制采掘进度计划落实。

4、计算建设规模时要以工业储量为基础,同时考虑0.7~0.9的地质储量差异系数。大矿或地质条件较稳定的矿山取上限,相反时取下限。

5、达到建设规模的时间很长,应考虑由小到大,分期建设。每期的建设规模要在投产后l~3年达到。分期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做到前、后期衔接合理,并且在近期建设上,尽量不要为远期建设预花投资,分期服务年限一般不少于10~15年。

第8条矿山服务年限

1、一般矿山服务年限如表2。

表2 黑色冶金矿山一般服务年限

矿山规模类型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服务年限(年)大于30 大于25 大于20 大于10~15

2、对于国家急需的资源和邻近有接续矿山的,其服务年限可以适当缩短。

3、在一般情况下,达到设计规模的年限要超过服务年限的三分之二以上。

第9条矿山装备水平

l、我国矿山的装备水平应采取多层次同时存在的方针,重点矿山的关键设备要考虑先进,一般设备以经济、适用、配套为原则。对于每个具体矿山,其设备选型应力求统一。

2、设备选择要立足国内,当国内设备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优先考虑合制设备,特殊需要则单机引进。

3、一般新建和改建扩建矿山的装备水平列于表3和表4。

表3 一般露天矿山的装备水平

装备名称

装备水平

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1、穿孔设备(1)Φ310~Φ380mm

牙轮钻(硬岩)

(2)Φ250~Φ310mm

牙轮钻(软岩)

(1)Φ250~Φ3lOmm

牙轮钻

(2)Φ150~200mm

潜孔钻

(1)Φ150~Φ200mm

潜孔钻

(2)Φ250mm

牙轮钻

(3)凿岩台车

(1)Φ150mm

及其以下潜孔钻

(2)Φ150mm

牙轮钻机

(3)凿岩台车

(4)手持式凿岩机

2、装载设备斗容lOm3及10m3

以上挖掘机

斗容4~lOm3

挖掘机

(1)斗容1~4m3

挖掘机

(2)3~5m3前装机

(1)斗容l~2m3

挖掘机

(2)3m3以下前

装机、装岩机

3、运输设备(1)100t以上汽车

(2)150t电机车、

lOOt矿车

(3)胶带输送机

(1)50~lOOt汽车

(2)100~150t电机

车,60~100t矿车

(3)胶带输送机

(1)50t以下汽车

(2)14~20t电机

车,4~6m3矿车

(1)15t以下汽车

(2)14t以下电机

车,4m3以下矿车

续表3

[注]由于配矿需要,装运设备型号可以灵活选用。

装备名称

装 备 水 平

特 大 型 大 型 中 型

小 型

4、排土设备

(1)推土机配合汽车 (2)破碎-胶带-

排土机

(3)铁路-挖掘机

(1)推土机配合汽车 (2)破碎-胶带-

排土机 (3)铁路-挖掘机

(1)推土机配合

汽车

(2)铁路-推土机 (1)推土机配合

汽车

(2)铁路-推土机

5、辅助设备

(1)410×0.745kW 以下履带式推土机 (2)300×0.745kW 轮胎式推土机 (3)9m 3前装机 (4)平路机

(1)(320~410)× 0.745kW 履带式推

土机 (2)5m 3前装机 (3)平路机

320×0.745kW 以 下履带式推上机 180×0.745kW 以下推土机

表4 一般地下矿山装备水平

装备名称

装备水平

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1.凿岩

设备

(1)单机或双机采

矿台车

(2)2~3机掘进台车

(3)Φ165mm潜孔

钻机

(4)Φ120mm以上

地下牙轮钻机

(5)Φ1000mm以上

天井钻进机

(1)单机或双机采

矿台车

(2)2~3机掘进台车

(3)Φ165mm潜孔

钻机

(4)Φ1000mm以上

天井钻进机

(1)单机或双机采

矿台车

(2)双机掘进台车

(3)各种凿岩机

(4)ΦlOOmm以上

潜孔钻机

(5)爬罐或吊罐

(1)各种凿岩机

(2)单机采矿台车

(3)双机掘进台车

(4)ΦlOOmm以上

潜孔钻机

(5)爬罐或吊罐

2.装运

设备

(1)4m3以上铲运机

(2)振动放矿机

(3)6~10m3矿车

(4)20t以上电机车

(5)胶带输送机

(6)蟹、立爪式装载机

(1)4m3以上铲运机

(2)振动放矿机

(3)55kW以上电扒

(4)4~6m3矿车

(5)20t以下电机车

(6)胶带输送机

(7)蟹、立爪式

装载机

(1)2~4m3铲运机

(2)装运机

(3)振动放矿机

(4)55kW以下电扒

(5)2~4m3矿车

(6)7t以上电机车

(7)胶带输送机

(1)装运机

(2)1~2m3铲运机

(3)振动放矿机

(4)30kW以下电扒

(5)2m3以下矿车

(6)10t以下电机车

第10条主要设备效率的选取

1、主要设备效率应通过必要的计算选取,但不应低于类似生产矿山的平均先进指标。

2、计算时要使采、装、运设备的生产能力配套,以提高综合效率。

3、为了充分发挥矿山主要设备的效率,要配备足够的辅助设备。

4、计算设备数量时要考虑1.1~1.2的生产不均衡系数。

5、露天开采时,采矿设备按采矿计算年计算,运输设备按运输计算年计算。

第11条主要设备的备用

1、露天矿的牙轮钻、潜孔钻和装载设备,一般不考虑备用,但最少要有两台。

2、地下矿的铲运机、装运机、前装机三班作业时,100%备用。

3、矿岩运输汽车的备用系数为40~55%。

4、准轨铁路运输设备的备用系数为15~20%。

5、窄轨铁路运输设备的备用系散为20~25%。

第12条矿山工作制度

1、连续工作制的矿山年工作日为365天,间断工作制的矿山年工作日为306天,每天1~3班,每班8小时。

2、采用连续工作制度的露天矿山采矿作业330天,剥岩作业340~350天。

3、采用连续工作制度的地下矿山采矿作业330天。

4、当粗碎设备有2台以上,或有溜井贮矿叫,采矿作业天数可适当增加。

5、如因气候、设备性能等有特殊要求时,可经计算确定作业天数。

第13条露天剥离物的堆排

露天矿山要重视剥离物的堆排设计及其复垦规划工作,认真选择堆排工艺,妥善解决安全防护问题。一般堆排场不宜布置在工人村的上风向。要充分利用采空区堆排剥离物,尽量少占地。对剥离的岩、土在有条件时应尽量分排分堆,以利复垦。大中型矿山一般要分期编制堆排和复垦进度计划,必要时还应绘制所需年份的年末堆置平面图,有计划地征地、拆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14条地下矿采矿方法

1、地下矿的采矿方法应根据矿床的赋存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经济效益等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必要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择优确定。如果认为选择的采矿方法无把握时,可在进行开拓工程过程中提前进行采矿方法试验。

2、选定的采矿方法回采率应达到80%以上,贫化率要降低到20%以下。

第15条地下矿通风

1、进风井和回风井的布置方式,一般应优先考虑采用对角式布置方式,采区短、风量小的矿山,可考虑中央式布置方式。

2、通风系统的一翼最大长度:对角式布置,一般小于1000~1500米;中央式布置,一般小于500~750米,同时考虑分区通风的合理性和优化通风系统。

第16条露天矿排水

1、露天矿排水设计的暴雨频率选择,应根据矿山规模类型、服务年限及淹没所造成的损失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一般露天矿排水设计的暴雨频率可按表5选用,

表5 一般露天矿排永设计暴雨频率

矿山规模类型暴雨频率

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1/20

1/15~1/20

1/10

2、露天采矿场不论采用何种排水方式,原则上都应允许坑底贮

水,其允许淹没时间,应根据同时开采的阶段数和贮水方式等具体情况经研究确定。当采用露天排水方式时,一般允许淹没时间为1~7天;采用井巷排水方式时,允许淹没时间为1~5天。

第17条矿山建设的投产标准

1、矿山建设的投产时间根据各个矿山的具体情况经计算确定。

2、矿山正常生产所必需的各种设施(包括主要采切井巷、开拓运输工程、堆排工程、矿石加工工程、通风和防排水工程、供电供水工程、机修设施等)已经建成,环境保护设施及安全与工业卫生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成,必要的行政、生活福利设施亦基本建成,完成基建工程量,使投产的采矿生产准备矿量达到规定的标准而能保证投产后安全持续生产,按规定时间达到设计规模,这时矿山才能投产。

当矿山建设按季度计算的投产时间难以计算时,如果矿山已形成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设计规模的下述比例时也可以投产。

特大型、大型矿山30~40%

中、小型矿山40~60%

第18条矿山建设投产的采矿生产准备矿量

1、投产时的采矿生产准备矿量的分级及保有期限应根据各个矿山所采用的开采方法、开拓方法、采矿方法及生产准备矿量准备工程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等条件,具体研究并计算确定。

2、露天矿山投产时的采矿生产准备矿量保有期限按投产后第一年的生产规模计算;地下矿山投产时的采矿生产准备矿量保有期限按设计规模计算。

3、如因某种原因难以计算投产时采矿生产准备矿量保有期限时,一般也可参照下列数据选取:

露天矿山开拓矿量2~3年

备采矿量1~3个月

地下矿山开拓矿量3~5年

采准矿量6~12个月

备采矿量3~6个月

第19条基建剥离量和基建井巷工程量

1、露天矿山为保证投产时应具备的采矿生产准备矿量而进行的采剥工程量,即为基建剥离量。

2、地下矿山为保证投产时应具备的采矿生产准备矿量和必要的工作面数目而需掘进的井巷和峒室工作量,即为基建井巷工程量。

3、改、扩建矿山,按新增部分的规模,计算基建剥离量和基建井巷工程量。

第20条矿井提升设施的设计

1、年提升量超过30万吨的竖井提升装置一般以采用箕斗提升系

统为宜。

斜井(坡)串车提升装置的倾角一般不得大于25o,特殊情况时不得超过30o。

2、提升设施的提升能力设计

(1)提升装置的提升能力以达产的最大提升高度作为计算的基础。

提升装置提升矿石或废石的能力应具备有一定的富裕能力,一般为年提升量的15~30%。当提升能力以三班作业的最大班提升量确定时,可不考虑富裕能力。

(2)提升装置的提升不均衡系数和班纯作业时间按表6规定。

序号提升装置类别

不均衡系数

班纯作业时间(时/班)

三班作业

三班作业的最大班或

二班作业

有矿仓无矿仓单一物料多种物料单一物料多种物料

1 竖井箕斗提升装

置主提升

1.15 1.25

6.5 6.0

7.0 6.5

2 斜坡(井)箕斗提升

装置,主提升

6.0 5.5 6.5 6.0

3 竖井罐笼,斜坡

(井)串车提升装

置,主提升

1.25

6.0 6.5

4

竖井罐笼,斜坡

(井)串车提升装

置,辅助提升或混

合提升

5.0 5.5

3、提升运送人员的捉升能力

(1)最大班井下生产人员的下井时间一般不超过45分钟,最长不

超过60分钟。

(2)每班升降井下生产人员所需的时间,按提升井下生产人员时间的1.5倍计算。

(3)每班升降技职人员和维修人员所需时间,按提升井下生产人员时间的20%计算,但不宜少于5次。

第21条采矿机修设施的设计

1、采矿机修设施设计须遵循以下的一般规定

(1)采矿机修设施的任务是承担采矿机械及运输等设备的维护、修理工作,制造修理所需的少量备品备件和生产消耗件以及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其他任务。修理所需的大部分备品备件与生产消耗件主要应由协作解决。

(2)采矿机械与运输设备的修理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加强协作。采矿机械的维护、修理由矿山自行解决,准轨铁路运输设备、汽车和电动轮汽车主要总成及机床的大修(或年修)和轮胎的翻新,原则上外委协作。

(3)生产联系密切,性质近似的车间、仓库和辅助建筑物,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一般应组成联台厂房或多层厂房。

2、车间设置界限

(1)采矿机械设备修理

露天矿用大型移动设备(如电铲、钻机)大、中修的总拆装一般在露天作业,零部件的修理与组装一般应设置厂房。

地下矿用设备的修理设施尽量建在地面,井下只做小修维护。

(2)电机车、车辆修理

准轨电机车在矿山一般只作定检工作,如运输协作特别困难,电机车数量达10台及以上时,可作年修工作。

准轨翻斗车在矿山一般只作辅助修理。轴检工作,如协作困难,翻斗车数量达100辆及以上时可作年修,达200辆及以上时可作大修。

窄轨电机车、矿车由矿山自作全部修理工作。

(3)汽车修理

柴油汽车在50辆左右,或普通载重汽车达100辆时,可考虑设置大修设施,但发动机的大修有条件时尽量外协。发动机可按汽车总数给30%~50%的大修周转备用总成。

柴油与汽油汽车数量在30辆左右时,应配备三级保养能力。

汽车的一、二保与小修,矿山均应自行解决。

(4)电动轮汽车修理

凡采用电动轮汽车的矿山,一般都需要具备电动轮汽车总成互换大修能力。其主要总成(如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等)的修理应外协解决;保养小修应自行解决。轮胎翻修应协作解决。

(5)备件制造

采矿一般不建铸造车间、大型锻压车间、大型机械加工车间与热处理车间。

采矿机修设施备件加工自给率不高于30%,旧件修复自给率不高于50%。当矿山就近协作方便时,备件加工自给率可控制在1O~15%,旧件修复自给率不高于30%。

钻杆加工一般应在采矿机修车间完成。

3、修理备件量

采矿机械设备及运输设备修理用备件量的计算按照设备重量与不同修理率(见表7)分别计算得出。

采矿机械设备不包括闲置封存设备、电气设备、准轨铁路机车车辆、汽车和内燃设备、纯金属结构(提升机井架、炉窑构架、槽、罐、塔、金属烟道管、索道支架等)。

表7 采矿机械及运输设备修理率(%)

采矿机械设备铁路运输设备

大型露天矿中小型

露天矿

辅助原

料矿

地下矿

窄轨电

机车

窄轨矿

准轨电机

准轨翻斗

13~15 12 10 9 7 18 6 14 注:大型露天矿无粗破碎时采用大值。

第22条矿山生活福利设施

1、要重视矿山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

矿山一般远离城市,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其生活福利设施要按照国家和所在地区有关部门颁发的规定,本着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的方针,与矿山的生产设施同时建设。

建设生活福利设施时,要遵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进行全面规划,同时还要注重节约用地。

当矿山距城镇或其他冶金企业较近时,应尽量联合建设生活福利设施。

当矿山远离城镇,其生活福利设施必需单独建设时,应尽可能完善一些。

矿区内开采多个矿点时,应选择适中地点集中建设生活福利设施。

在炎热或严寒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应考虑当地的特殊要求和风俗习惯。

2、矿山生活福利设施的主要指标

矿山生活艰苦,应提倡多采用轮换工或台同工,尽量减少在矿家属。对于开采寿命短的矿山,其建筑标准应适当降低。

(1)带眷比

带眷职工:单身职工为:

采矿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班级:

摘要 1、煤层地质概况:单一煤层,倾角20°,煤层厚4m,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 m3/t,二氧化碳涌出量很小,煤尘有爆炸危险,涌水量不大。 2、井田范围:设计第一水平深度540m,走向长度5110m,双翼对开,每翼长1555m,倾向长度2000m。 3、矿井生产能力:设计年产量为120万/t,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9年。 4、矿井开拓与开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开拓,全矿井共划分4个采区,共40个工作面,上山部分24个,下山部分16个。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9年,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0年,在底板开围岩平巷。拟采用采区式通风,在两采区中央上部开回风井。在采区巷道布置中,全矿井有一个采区生产,工作面机采,分上、下山开采,共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一个备用工作面,为准备采煤有2条煤巷掘进,采用2台11Kw局部通风机通风,不与采煤工作面串联。有大型火药库一个,独立回风。 5、井下同时最多人数为200人,回采工作面的最多人数为30人,温度t=18℃;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为15人,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 m3/min,一次爆破最大炸药量为8kg 。选择任何通风系统,都要符合投产较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等总原则。具体地说,要适应以下基本要求: 1)矿井至少要有两个通地面的安全出口; 2)进风井口要有利于防洪,不受粉尘等有害气体污染; 3)北方矿井,冬季井口需装供暖设备; 4)总回风巷不得作为主要行人道; 5)工业广场不得受扇风机的噪音干扰; 6)装有皮带机的井筒不得兼作回风井; 7)装有箕斗的井筒不得作为主要进风井; 8)可以独立通风的矿井,盘区尽可能独立通风; 9)通风系统要为防瓦斯、火、尘、水及高温创造条件; 10)通风系统要有利于深水平式或后期通风系统的发展变化。

矿山设计规范要求

矿山设计规范要求 基本要求 一、设计原则和方案的确定应符合国家工业建设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标准、规定和规范。 二、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诶和审批程序进行设计,恪守客观规律。设计所需条件必须具备,设计文件必须符事相应设计阶段的内容和深度。 三、设计前必须对现场做认真调查,认真分析建设条件,充分掌握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四、设计的工艺流程和指标应该即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实现的可靠性,对矿产资源尽量做到综合利用,选择产品方案时应该合理地确定精矿品位与回收率,既要确保优质又要有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尽量选用与选矿厂规模相适应的大型、先进、高效、能耗低的工艺设备,使选矿厂具有较高的机械化水平。选矿厂生产检测、过程控制与自动化水平要考虑我国具体情况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区别对待。 六、厂房设备配置必须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并考虑一定的灵活性,要合理紧凑,确保操作维护、检测有足够的工作面积和空间,上下工序物料转运、输送畅通,防止物料外溅与堵塞,尽量实现自流输送。非生产车间容积和面积力求节省和适当。 七、配备必要的检修场地和设备以及维修设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持续地进行运转。 八、应具有必要的技术安全和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安全的工作环境。对粉尘、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有害物质等需要排放到大气、水体中的污染因子必须采取有效净化措施,对噪音必须采取消声措施以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标准和规定。 九、选矿工程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避免与农业争水,不妨碍农田水利建设。对建厂破坏的土地应遵照国家“土地复恳规定”的要求进行复恳。 十、设备和建筑构件应考虑通用化和标准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建设

《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GBT_50564-2010)

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 (GB/T 50564-2010) 二OO七年十一月六日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的公告 第618 号 现批准《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564-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目次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的公告 1 总则 (1) 2、基本规定 (1) 2.1 一般规定 (1) 2.2 图纸规格 (2) 2.3图纸标题栏 (4) 2.4 比例 (6) 2.5 文字与数字 (7) 2.6 图线 (7) 2.7 字母与符号 (10) 2.8 数值精度 (11) 3 图形及画法 (12) 3.1 投影及视图 (12) 3.2 尺寸标注 (15) 3.3 标高 (19) 3.4 方向与坐标 (21) 4 图例 (27) 表4.0.1 矿石、岩石及材料图例 (27) 表4.0.2 各种界线与方向图例 (29) 表4.0.3 露天工程与井巷工程图例 (30) 表4.0.4 设备图例 (33) 表4.0.5 铁路、公路、桥涵图例 (35) 表4.0.6 通风图例 (37) 表4.0.7 水采及船采图例 (39) 5. 附录 (42) 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 (42) 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条文说明) (43) 1、总则 (44) 2、基本规定 (44) 3 图形及画法 (45) 4 图例 (46) 5. 附录 (46)

矿井水平、采区设计管理规定

公司矿井水平、采区设计管理规定 为提高公司各矿井水平、采区设计质量,进一步完善采矿工程设计工作,依据煤炭行业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针对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对原《采矿设计管理办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具体如下: 一、设计编制依据 设计编制的依据:已经批复的矿井已有相关设计和地质报告或地质说明书、《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设计规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国家、省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等。 二、设计编制资质 1、生产矿井的水平设计(含安全专篇、防突专项设计)由矿区设计院设计。矿区设计院不能满足资质要求的,经公司总工程师同意,可外委其他具备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2、采区设计(含防突专项设计)由各矿自行编制,特殊情况需外委设计单位设计的,必须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 3、工作面及其它小型设计必须由各矿自行编制。 三、水平设计、采区设计、工作面设计编制的内容

《防止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公司所属各矿井在编制水平延深设计的同时,编制包括瓦斯治理内容在内的安全专篇,安全专篇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要做详细说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必须编制水平防突专项设计。各矿井所有采区必须编制采区设计,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必须同时编制防突专项设计。放顶煤工作面必须编制工作面设计。以上设计必须报公司批准,安全专篇由公司安监局组织审批,防突专项设计由公司一通三防部组织审批,其它设计由公司总工办组织审批。设计编制的具体内容见附件(安全专篇具体内容另行下发)。 四、设计上报要求 公司各生产矿井的水平延深设计及安全专篇、防突专项设计,采区设计、采区防突专项设计、联合布置采区新煤层首采面设计和悬移支架放顶煤工作面设计须报公司审批后方可实施。设计具体报批要求如下: 1、各矿所有上报的设计资料要依据充分,内容、图纸规范齐全,经矿总工程师组织研讨、会审后,以矿文形式上报公司。 2、报批的资料包括设计说明书(含安全专篇、防突专项设计)和相关设计图纸,报公司审查的设计资料一式两份。同时将相关资料的电子版报公司总工办,由总工办转发相关职能部室审阅。 3、报送时间:采区以上大型设计在施工前(或施工图设计前)2个月、工作面设计在施工前1个月上报公司。

采矿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煤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 加深对《采煤学》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 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 图纸打基础。 设计题目 某矿第一开采水平上山阶段某采区自下而上开采k1、k2和k3煤层,煤层厚度、间距及顶底版岩性见综合柱状图。该采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长度1000m,采区内各煤层埋藏平稳,平均倾角12度,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k1煤层较松软,k2和k3属于中硬煤层,是简单结构,各煤层瓦斯涌出量较低,自然发火倾向较弱,涌水量也较小。设计矿井的地面标高为+30 m 煤层露头为-30m.第一开采水平为该采区服务的一条运输大巷布置在k3煤层下方25 m的稳定岩层中,为满足生产系统所需的其余开拓巷道可根据采煤方法的不同中由同学自行决定.

附表1:设计采区综合柱状图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1、采区的生产能力 采区生产能力选定为150万t/a 2、计算采区的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1.采区工业储量 由公式Z g=H*S*(m1+m3)*r (公式1-1) 式中Z g----- 采区工业储量,万t H------ 采区倾斜长度,1000m S------- 采区走向长度,2100m r-------- 煤的容重,1.30t/m3 m i------ 第i层煤的厚度,6.9+3.0+2.2=12.1m Z g=1000*2100*12.1*1.3 =3303.3(万t) 2.设计可采储量 设计可采储量Z k=(Z g-p)*C (公式1-2) 式中:Z 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 Z g------ 工业储量,万t

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范本

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 二O一二年十月

目次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1) 2.1 一般规定 (1) 2.2 图纸规格 (1) 2.3 图纸标题栏 (4) 2.4 比例 (5) 2.5 文字与数字 (6) 2.6 图线 (6) 2.7 字母与符号 (8) 3 图形及画法 (10) 3.1 投影及视图 (10) 3.2 尺寸标注 (13) 3.3 标高 (18) 3.4 方向与坐标 (19) 4 图例 (25) 5 附录 (40) 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 (40)

1 总则 1.0.1 为统一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设计制图标准,实现制图标准化,提高制图效率,保证图面质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便能表达设计意图,使设计、施工和生产之间有简捷共同语言,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采矿专业和井建专业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和通用图(包括CAD绘图),制图中涉及其它专业时,应按有关专业制图标准执行。 1.0.3 本标准遵照国际标准,图纸中使用的简化汉字、计量单位名称及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1.0.4 在复制地质图时,仍采用原地质图例进行复制,需要在复制图中增加内容时,应按规定的图例绘制。 2、基本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 图纸应首先考虑视图简便,在符合各咨询和各设计阶段内容深度要求前提下,力求制图简明、清晰、易懂。 2.1.2 工程咨询和设计图纸的度量单位,无论图面上和图中的文字说明,均应以法(规)定的计量单位表示。 2.1.3 各咨询和各设计阶段的图纸均应编制图纸目录,图纸目录应符合图2.1.3的规格、内容、要求,图纸目录的序号应按各咨询、设计单位自行规定的各设计专业的编号顺序、子项(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号顺序和孙项(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号顺序进行编制。 图2.1.3 图2.1.3 图纸目录幅面格式

采矿技术安全管理规定

采矿技术管理规定 第一部分:井下采矿的基本概念 一、井下巷道和采矿方法 1、矿体或深或浅都埋藏于地下,浅的可以用露天开采,深的就 需要用地下开采的方法来开采。这就需要从地表掘一系列通 达矿体的各种通道,用来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和行人等。 这些通道就叫矿山井巷,按施工顺序就是开拓、采准、切割, 有时还有探矿巷道。 2、采矿方法的分类 矿床埋藏条件复杂,矿岩性质变化大,现在应用的采矿方法 很多。现在一般都是按回采时地压的管理方法来进行分类, 分为三大类: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充填采矿法。 空场法:矿石围岩稳固、地表允许陷落时,可用此法。先采 矿房,后采矿柱。矿柱回采时损失率大。 崩落法:矿体和围岩不太稳固,地表允许陷落时用。其特点 是随着矿石采出,有计划地崩落围岩来充填采空区,地表可 以随之陷落。 充填法:采空区用充填料(废石、尾矿、砼、高水材料等) 支柱来支撑采空区。对围岩的稳固性要求不高,主要适用 开采贵金属、稀有矿床和地表不允许陷落(水下、建筑物 下)的矿床。采矿成本高,贫化率和损失率最小。 我矿虽然生产能力不大,但三种采矿方法都有。

二、矿井通风防尘 1、必要性:地下开采空间有限,只有少数通达地表的出口。作业 环境恶劣,空气质量差,所以必须进行通风防尘:供给各作业面足够的新鲜空气,排除、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改善和调节井下气候条件,以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2、井下工作面空气成分(按体积算),氧气不得低于20%,二氧化 碳不得超过0.5%。井下爆破、矿岩氧化与自燃、坑木腐烂等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如果发生中毒事故,要立即将当事人抬到新鲜风流的巷道或地面,并根据情况,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3、通风系统:由主扇、辅扇、局扇,通风网络和通风控制设施(风 门)等总称。平时我们局扇及风筒安装比较多,距离短用压入式或抽出式,距离长用混合式,一般用混合式较多,效果也很好。但风筒安装时要减少风筒的阻力和漏风:在断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用直径大的风筒;减少接头漏风;风筒安装时要吊挂平直,拉紧吊稳,逢环必挂,缺环必补,拐弯平缓。 4、防尘:坚持湿式凿岩,出碴前在上面洒水。 三、矿井水害的防治 (一)地表水:矿井必须对地表水进行综合治理:在地表修筑防排水工程,填堵塌陷区、洼地和隔水防渗等多种防水措施,防止、减少地表水大量涌入井下。 1、合理确定井口位臵,竖井、斜井、平硐的井口标高要高于当地

石材露天矿山技术规范

《石材露天矿山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石材露天矿山地质和采矿的要求,适用于花岗石、大理石、砂岩及板石的露天矿山地质勘查于开采设计、建设和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爆破安全规范》(GB6722) 《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天然花岗石荒科》(JC/T204-2001) 《天然大理石荒科》(JC/T202-2001) 3.矿床地质要求 3.1储量要求 3.1.1矿床资源储量规模划分,见表1。 表1 石材矿床矿石储量规模划分表 3.1.2矿山建设规模要求,见表2。 表2 石材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2土地工作程度要求 3.2.1地质勘查工作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地勘 单位承担,大中型矿山提交详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地质报告,小型矿山可提交普查报告。 3.2.2在详查地质工作开始前,应与矿山开采专业设 计单位、生产单位共同确定首采区和试采区位置。 3.2.3试采区的大小应视石材品种及其赋存条件而 定,其长度应不小于30M,宽度应在剥离风化层后继续推进不小于10M,或每一试采点采出的荒料体积不小于50 M3。 3.2.4试采点应详细测绘节理裂隙产状、密度,对石 材本身的瑕疵(色斑、色线等)进行统计。石材荒料率应按照三维方向尺寸进行统计于计算。 3.2.5统计与计算花岗石、大理石和厚层砂岩荒料率 的最小荒料规格应为65cm×40cm×70cm,板石和薄层砂岩、千枚岩等相当于石板用途的矿山不以此为最小荒料规格,具体指标可由矿山、地质和设计三方单位商定。 ?下一篇:欧盟对我国石材产品包装实施严格检查 ?上一篇:暂无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采矿工程系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煤矿开采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序论 (2)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4)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4)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5) 第三节.确定采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7) 第四节.采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11)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8)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8) 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22)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3) 小结 (25) 参考文献 (26)

序论 一、目的 1、初步应用《采矿学》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采矿学 课程的理解。 2、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 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 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 本采区南以F4断层为界,北以相邻采区煤柱为界,上部标高-50m以上为风化带煤柱,下部边界为水平煤柱。 采区走向长度2100m,倾斜平均长度960m,倾角平均为12°。采区共有两层煤,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和回风石门标高分别是-250m和-50m。采区生产能力自定。 2.煤层特征 本采区内赋存4,5号两层煤,4号煤层和5号煤层均为中厚煤层。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自然发火期为3-12个月。煤岩爆炸指数为34-70%。煤层瓦斯含量小,采区所属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煤层特征表

采矿技术标准[详]

采矿技术工作标准 为规管理生产技术部采矿组日常采矿技术工作,增强组员标准化、规化开展采矿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提高采矿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特制订采矿技术工作标准。 一、业 1. 采矿设计 1.1工程掘进类设计 1.1.1工程掘进设计说明书容 ①.工程名称及用途。 ②.施工地点及工程量。 ③.设计依据及基本原则。 ④.地质概况:包括顶、底盘围岩,主要断裂构造,矿块的矿体厚度(最大、最小、平均)产状、形态、品位、平均品位、夹石厚度、矿段储量计算。 ⑤工程掘进方法选择。详细说明施工中的事项,如井巷工程、凿岩爆破、装岩与运输、通风和排水方式、避灾路线等。 ⑥.施工顺序:若非单一工程时,要详细叙述施工顺序、组织安排和施工过程中与施工顺序相冲突的事宜。 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顶板控制及防止偏帮冒顶措施,安全爆破措施、通风防尘等。 ⑧.施工组织计划。 1.1.2工程掘进设计附图

①.工程掘进设计图; ②.各种巷道、硐室、井底车场、井筒等施工图; ③.表示不清的工程要做剖面图; 1.2中深孔爆破类设计 1.2.1中深孔爆破设计说明书容 ①.地质概况:在采准工程的基础上,对矿块地质情况做补充说明、包括切割层矿体赋存状态的变化情况,矿体品位、厚度、切割层上、下盘围岩状况,主要断裂带及断层的变化情况。 ②.采矿技术条件:围岩的稳固性,矿(岩)物理机械性质参数。 ③.回采方案:包括回采方案的选择、起爆顺序安排、参数的选择、爆破网络设计方案。 ④.技术经济指标及材料消耗:包括采切工程量、可采矿石量、可采金属量、千吨采切比、中深孔台效、矿石损失率、矿石贫化率、大块产出率、炸药单耗、导爆索消耗量、炸药消耗量、普通导爆管数量、非电毫秒延期雷管数量。 ⑤.中深孔爆破时的安全措施。 ⑥.爆破设计必须附有爆破分工说明和大爆破前起爆器材试验单。 1.2.2中深孔爆破设计附图 ①.中深孔排面设计平面图; ②.炮孔断面设计图; ③.爆破参数汇总表; ④.起爆网路图;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 学院: 专业: XX: 学号: 指导老师:

总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采矿与岩土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使学生将本专业有关课程融会贯通,全面掌握采矿方法单体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学会查阅设计手册、定额手册、设计规X 、安全规程和其他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本教学环节是将来毕业设计和论文工作的预演。 学生应根据“课程设计命题书”所规定的条件和“采矿方法课程设计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课程设计由说明书、大图、小图和表格等部分组成。 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采矿地质条件、采矿方法选择、矿块采准工作、回采计算、矿柱回采和采空区处理、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等章内容。 设计说明书应用统一规定的说明书纸用钢笔腾写,腾写后装订成册。封面采用学校统一的设计(论文)封面,设计任务书装在第一页,其次为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和致谢。文字应精简、扼要、通顺,抄写整洁。说明书应附有必要的插图(3-

4X)。采矿方法大图应用一号图纸按比例绘制,并应符合工程制图各项要求,图纸清晰、正确和美观。 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的全部内容,并参加答辩,指导教师根据设计者所作设计内容、质量、态度和答辩情况,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成绩。 二、设计任务书 由指导教师签字的设计任务书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依据,每人一份,且不能雷同,设计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 1、矿石和矿床名称,矿床成因和类型; 2、设计生产能力; 3、矿体产状、厚度、倾角及其变化状况与规律,走向长度和埋藏深度; 4、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有稳固性、硬度、体重、松散系数、粘结性、自燃性、游离SiO2的含量等; 5、品位,主要有用成份,伴生有用成份,矿石和围岩中的品位含量; 6、水文地质条件; 6、地质构造和破坏、断层、节理和裂缝情况等; 7、地表的价值和是否允许破坏等; 8、其他与设计有关的资料; 9、参考书目。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助学院校: 自考助学专业: 姓名: 自考助学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2O 年月日

前言 采矿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学过《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安全》等课程,以及通过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采矿课程设计是属于教学性设计,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学生应根据设计题目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认真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作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目录 1 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及设计生产能力 (1) 1.1 井田地质特征 (1) 1.1.1地层 (1) 1.1.2 构造 (2) 1.2 井田范围及储量 (3) 1.2.1 井田境界 (3) 1.2.2 井田储量 (4) 1.2.3 矿井的工业储量 (4) 1.2.4 矿井设计储量 (5) 1.2.5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6) 1.3 矿井年储量及服务年限 (8) 1.3.1矿井工业制度 (8) 1.3.2矿井服务年限 (8) 2 井田开拓 (9) 2.1 井田内划分 (9) 2.2 开拓方案的选定 (9) 2.3方案经济比较 (10) 确定方案 (13) 3 采煤方法 (15) 3.1 选择确定采煤方法 (15) 3.2 采区巷道布置 (15) 3.2.1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 (15) 3.2.2煤柱尺寸 (15) 3.2.3采区上下山的布置 (16) 3.2.4回采巷道的布置 (16) 3.2.5联络巷的布置 (16) 3.2.6采区车场形式的选择 (16) 3.2.7采区硐室 (18) 3.2.8采区千吨掘进率、采区掘进出煤率及采区回采率 (18) 3.3 回采工艺 (19) 3.1.1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 (20) 3.2.2工作面循环方式和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21) 参考文献 (24)

采场采矿技术管理规定

采场采矿技术管理规定 1 采矿工作以采场为单元组织生产,实行强化开采,推广先进经验,采用适用的新技术,认真执行有关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 2采场设计和施工,必须达到矿山设计的开采回采率和采矿贫化率要求。 3 各工程应根据规定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采场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4 采场单体设计 4.1 采场单体设计应根据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包括矿体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文字说明和图件)进行。采场单体设计的地质储量要求达到B级,对于复杂2V勘探类型矿体和边远分散的小矿体,可根据具体情况降低级别。 对于提供设计用的地质资料,需经地质测量专业主管技术人员审核,如不能满足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可要求补充生产探矿,或结合矿体设计,补充生产探矿工程。 4.2 采场单体设计就大本中段采场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要照顾上、下左、右相邻采场的关系及回采顺序。 矿柱回采设计为采场设计的一部分,应和矿房回采设计同时进行。 4.3 采场单体应包括:采矿方法选择的依据,采场结构及参数的确定,采场工程布置,施工顺序及进度要求,落矿、出矿、和弃填,顶板管理,通风及安全措施,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措施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4 采场单体设计的图纸内容包括:矿房和矿柱的总体布置图,采准、切割工程布置图,施工进度计划,工程量和作业循环图表。 采场爆破设计还应在编写设计说明书时提供装药结构和爆破网路等有关图纸。 4.5 采场单体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内容包括:地质矿量、地质品位、采矿量、出矿量及采矿品位,矿石损失率、贫化率、采准切割量、采掘工效,采场生产能力,主要材料消耗和作业成本。 4.6 采场单体设计应由总工程师(或公司主管副总)组织有关部门和生产施工单位进行会审,施工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时,须由原设计部门修改设计,重大设计修改按原审批程序批准。 4.7 采用新的采矿方法,应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试验,并报请公

露天矿山 开采设计 依据

2.3编制依据的法规、规程、标准及技术规范 2.3.1主要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88年9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发布)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 1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2004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5)《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2004年3月29日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6)《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 17)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GB/T50564-2010) 2.3.2主要行政规章及相关文件 1)《关于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浙安监管矿[2006]99号) 2)《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令第39号)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 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最新矿山采矿制图标准

最新采矿制图标准(GB 50564-2010)

目次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1) 2.1 一般规定 (1) 2.2 图纸规格 (1) 2.3 图纸标题栏 (4) 2.4 比例 (5) 2.5 文字与数字 (6) 2.6 图线 (6) 2.7 字母与符号 (8) 3 图形及画法 (10) 3.1 投影及视图 (10) 3.2 尺寸标注 (13) 3.3 标高 (18) 3.4 方向与坐标 (19) 4 图例 (25) 5 附录 (40) 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 (40)

1 总则 1.0.1 为统一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设计制图标准,实现制图标准化,提高制图效率,保证图面质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便能表达设计意图,使设计、施工和生产之间有简捷共同语言,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采矿专业和井建专业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和通用图(包括CAD绘图),制图中涉及其它专业时,应按有关专业制图标准执行。 1.0.3 本标准遵照国际标准,图纸中使用的简化汉字、计量单位名称及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1.0.4 在复制地质图时,仍采用原地质图例进行复制,需要在复制图中增加内容时,应按规定的图例绘制。 2、基本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 图纸应首先考虑视图简便,在符合各咨询和各设计阶段内容深度要求前提下,力求制图简明、清晰、易懂。 2.1.2 工程咨询和设计图纸的度量单位,无论图面上和图中的文字说明,均应以法(规)定的计量单位表示。 2.1.3 各咨询和各设计阶段的图纸均应编制图纸目录,图纸目录应符合图2.1.3的规格、内容、要求,图纸目录的序号应按各咨询、设计单位自行规定的各设计专业的编号顺序、子项(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号顺序和孙项(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号顺序进行编制。 图2.1.3 图2.1.3 图纸目录幅面格式

采矿学课程设计论文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采区储量 第二节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第三章开拓方式简介 第一节井筒 第二节大巷 第四章采区准备方式 第一节上山布置与断面 第二节采区车场与硐室 第五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煤系统和回采巷道布置 第二节采煤工艺 (含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设备选型 第六章总结与分析

第一章前言 一、设计的目的 1、应用《采矿学》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奠定基础。 二、矿井开采条件 1、二 1 煤层 二 1 煤层位于组下部,矿区围标高为-600~+300m,埋深约179~1080m。上 距砂锅窑砂岩一般为65.02m,下距L 9 石灰岩7.24m左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0~16.26m,平均5.74m,为薄~特厚煤层。 二 1 煤层结构较简单,含1层夹矸,夹矸厚分别为0.14~0.05m,岩性为炭质泥岩。 二 1 煤层顶底板特征: 1)顶板:二 1 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厚0~7.35m,平均1.93m,抗压强度58.5Mpa;老顶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厚 1.03~28.52m,平均14.82m,抗压强度44.6~103.5Mpa、抗拉强度4.83~5.23Mpa。二1煤层顶板受滑动构造影响较大,顶板不稳定,不易管理。 2)底板:二1煤层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条带状细砂岩,平均厚7.42m;局部直接底板为粉细砂岩、炭质泥岩及泥岩,采煤过程中,泥岩易遇水膨胀发生地鼓现象。 大部分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大占砂岩,以中粒砂岩为主,有时可成为直接顶板,厚1.03~28.52m,平均14.82m。大部分直接底板为砂质泥 岩或条带状细粒岩,平均7.24m;间接底板为组L 7~8 石灰岩。 2、煤质 (1)、物理性质 二 1煤层物理性质:二 1 煤层以粉煤为主,为黑~灰黑色,玻璃光泽,粉状、 鳞片状产出,强度很低,手捻即成为煤粉,易污手。煤层中下部常有碎粒或块状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YSJ 021-92 (试行) 1993 北京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YSJ 021-92 (试行) 主编单位: 批准部门: 试行日期: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2 北京 关于颁发《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试行)的通知 (92)有色投字第0484号 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主编的《有色金属矿山采矿设计规范》,经审查,现颁发给你们,作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标准(YSJ 021-92),自1993年5月1日起试行。各单位在执行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处联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92年12月3日 编制说明 本规划是根据1986年6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中色基改字第133号《关于下达“七五”期间工程建设设计标准规范制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编制的。 本规划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总结国内多年实践经验、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今年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先后提出了征求意见稿、初稿和送审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最后通过审查定稿。 本规划共分15章63节540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地质、水文地质露天开采、砂矿开采、地下开采、坑内通风、充填、竖井提升、斜井(坡)提升、坑内运输、坑内破碎站、矿山压气设施、矿山排水与排泥。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编制组 1992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基本规定 (2) 第三章矿床地质 (6) 第一节矿床工业指标 (6) 第二节选矿试样采取 (6)

采矿课程设计

摘要 本设计基于响水煤矿地质条件,设计煤层为2号煤层,采区设计年产量为1.20Mt/a。 采区内2号煤层厚5-6.5m,平均6m,倾角6°-8°,平均7°左右,局部含夹矸,结构较简单、稳定,属于低瓦斯煤层。经计算,采区工业储量3223.16Mt,保护煤柱损失量300.27Mt,设计可采储量2922.89Mt。 根据采区地质条件,提出三个技术上可行的准备方案。方案一:一煤一岩上山;方案二:两条岩石上山;方案三:两条煤层上山。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使用方案二。为保证单个工作面产量达到采区设计生产能力,计算出工作面长度为200m。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两班割煤、一班检修,截深0.6m,每个采煤班割2刀。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区段间不留煤柱。经计算,采区实际生产能力为1.26Mt/a,服务年限为24.4年。 设计采用综采工艺,采高6m,用全部垮落法处理工作面的采空区,通风方式为U 型通风。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及三机配套原则,确定工作面设备为:采煤机型号MG300-W、液压支架型号ZZ4400/18/38,刮板输送机型号SGZ-764/264。 关键词:2号煤层;采区布置;综采工艺;U型通风;沿空掘巷。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xiangshui min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design of 2 # coal seam of coal seam, the mining area design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20 Mt/a. Within the mining area no. 2 coal seam thickness of 5-6.5 m, an average of 6 m, 6 ° ~ 8 °inclination, an average of around 7 °, local containing dirt band, structure is simple, stable, belongs to the low coal seam gas. Through calculation, the mining area industrial reserves 3223.16 Mt, protective coal pillar loss 300.27 Mt, design of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922.89 Mt. According to the min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feasible in technique preparation plan. Solution a: a coal rock up the hill; Scheme 2: two rock up the hill; Solution 3: two coal seam up the hill. Through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finally determined using scheme 2.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a single working face production reaches mining area design, calculate the working face length of 200 m. Face adopt \"38\" manufacturing, two class cut coal, a class of overhaul, and cut 0.6 m deep, each coal class 2 cutter. By adopting the technology of along the empty left lane, section between the coal pillar. By the calculation, the actual mining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26 Mt/a, length of service is 24.4 years. 6 m design using fully mechanized process, mining height are broken, with the working face goaf caving method, all the data, for the u-shape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way.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inciples of form a complete set of compressors, determine the equipment as follows: the coal mining machine number, hydraulic support model ZZ4400 MG300 - W / 18/38, scraper conveyor type SGZ - 764/264. Key words: no. 2 coal seam; Mining area layout; Fully mechanized process; U-shaped ventilation; Roadway driving along goaf.

采矿工程制图标准

采矿工程制图标准二OO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目次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1) 2.1 一般规定 (1) 2.2 图纸规格 (1) 2.3 图纸标题栏 (4) 2.4 比例 (5) 2.5 文字与数字 (6) 2.6 图线 (6) 2.7 字母与符号 (8) 3 图形及画法 (10) 3.1 投影及视图 (10) 3.2 尺寸标注 (13) 3.3 标高 (18) 3.4 方向与坐标 (19) 4 图例 (25) 5 附录 (40) 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 (40)

1 总则 1.0.1 为统一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设计制图标准,实现制图标准化,提高制图效率,保证图面质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便能表达设计意图,使设计、施工和生产之间有简捷共同语言,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采矿专业和井建专业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和通用图(包括CAD绘图),制图中涉及其它专业时,应按有关专业制图标准执行。 1.0.3 本标准遵照国际标准,图纸中使用的简化汉字、计量单位名称及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1.0.4 在复制地质图时,仍采用原地质图例进行复制,需要在复制图中增加内容时,应按规定的图例绘制。 2、基本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 图纸应首先考虑视图简便,在符合各咨询和各设计阶段内容深度要求前提下,力求制图简明、清晰、易懂。 2.1.2 工程咨询和设计图纸的度量单位,无论图面上和图中的文字说明,均应以法(规)定的计量单位表示。 2.1.3 各咨询和各设计阶段的图纸均应编制图纸目录,图纸目录应符合图2.1.3的规格、内容、要求,图纸目录的序号应按各咨询、设计单位自行规定的各设计专业的编号顺序、子项(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号顺序和孙项(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号顺序进行编制。 图2.1.3 图2.1.3 图纸目录幅面格式

采矿课程设计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国矿业大学 2013年6月

目录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1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 1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 6 第三节确定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 8 第四节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12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21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21 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 ---------------------------------------31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33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设计条件和思路: 1、采区生产能力选120万t/a 2、计算采区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3、该采区走向长度3600m,倾斜长度1100m 一、工业储量的计算 该采区走向长度3600m,倾斜长度1100m 井田工业储量的计算 γ? S Z L ? ? =M g 式中 Z——矿井工业储量,万t; g L——采区走向长度,m; S——采区倾斜长度,m; M——煤层厚度,m; γ——煤的容重,t/ m3;取值为1.30 该井田包含两层中厚煤层,由于该煤层稳定,地质条件简单,因此取Z g=Z d 上煤层工业储量:Z g=3600×1100×3.5×1.30=1801.8万t 下煤层工业储量:Z g=3960000×2.5×1.30=1287万t 则矿井工业储量为:Z g=1801.8+1287=3088.8万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