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第八章 物权法总论
第八章 物权法总论
格式:ppt
大小:871.00 KB
文档页数:59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59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公示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
对于基于民事行为以外的原因发生的物权变动
,不经公示虽然可以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但是在
公示完成之前,当事人不得处分之。
2. 公信原则
公信原则:对于通过法定的公示方法所公示出来 的权利状态,相对人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其为真实的权 利状态,并与登记权利人进行交易,对该信赖法律应 当予以保护的原则。
5.在权利的发生上,物权设定采取法定主义; 对于债权,除法定之债外,合同之债权的设定采取 任意主义。 6.在权利的存续期限上,物权中的所有权无期 限限制,而债权都是有期限限制的权利。 7.在权利的保护方法上,法律赋予物权人享有 物上请求权;而最主要的债权保护方法则为损害赔 偿。
二、物权的种类
(一)自物权与他物权
②须是针对物权的设立和变动作出的判决和裁定;
③须是针对特定的动产和不动产而作出的决定。
物权法第31条:依照本法第28条至第30条规定
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
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9)孳息的所有权取得。物权法第116条:天 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 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
(二)不动产登记的类型
1.初始登记 初始登记(总登记):不动产所有人依法在规 定的时间内对其不动产权利进行的第一次登记。 2.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在初始登记作成之后,当不动产物
权因一定原因发生变动时,登记机关对此变动予以
记载的行为。
3. 更正登记
更正登记: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 记载的事项有错误时,经其申请,经过权利人书面同意 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对错误事项
(债权人、抵押权人)
物权因混同而消灭,是为原则。但在一些特定 的情况下,物权虽混同也不消灭。例如以他物权为 标的的权利,其存续对于权利人或第三人有利益时 ,则不因混同而消灭。
甲
(抵押权人)
丙(建设用地使用权)
乙
(抵押权人)
二、不动产登记
(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不动产登记:登记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不 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等事项记载于特 定簿册的行为。 物权法第9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 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 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 记。
分类标准:物权支配力的范围。 自物权(所有权、完全物权、无期物权):权利人 依法对自己所有的物进行全面支配的物权。 他物权(定限物权、限制物权、有期物权):权利
人对标的物的支配被限定于某一特定方面或某一特定期
间的物权。
自物权与他物权的区别
第一,权利主体不同。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是物的所有 人,而他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物的非所有人。
5.占有在权利成立中的地位不同。用益物权的 成立与实现必须以占有他人标的物为前提;而担保 物权中,质权、留置权的成立依其性质须占有标的
物,而抵押权的成立不以直接占有标的物为必要。
6. 权利实现的时间不同。用益物权的取得与实
现同时进行;而担保物权的取得与实现则不同步。
(三)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分类标准:物权的客体是动产还是不动产。 动产物权:以动产为客体的物权。 不动产物权:以不动产为客体的物权。
物权: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
排他的权利。
物权法第2条第3款: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
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二)物权的法律特征
1.对“物”性,即物权的客体主要是特定的
物。
2. 支配性,即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物并享
受其利益的权利。
(1)直接支配物:物权人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就标 的物直接行使其权利,无须他人意思或义务人行为的介 入。
混同有债权与债务的混同和物权的混同。
物权的混同包括:
A. 同一物的所有权与他物权归属于一人时,其 他物权因混同而消灭。 乙
(债权人、抵押权人) 房屋
甲(债务人、抵押人)
B. 物权的混同还指所有权以外的他物权与以该 他物权为标的物之权利归属于一人时,其权利因混
同而消灭。
丙
甲(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抵押人) 乙(所有权人)
(四)主物权与从物权
分类标准:物权能否独立存在。
主物权: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物权。
从物权:从属于其他权利并为其服务的物权。
区分主物权与从物权的意义:在于判断某种物
权在特定条件下是否成立及其归属如何。
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一)物权法定原则 1.物权法定原则的含义与内容 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主义):物权的种类 及其内容均由法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 的原则。 物权法第5条: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 定。
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的区别
1.取得方法上,不动产物权比较单一(通常为继受
取得),而动产物权较为复杂(有多种原始取得方法)。 2.权利变动上,不动产物权通常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而动产以交付为公示方法。 3.权利行使上,由于不动产物权的行使与社会公共
利益紧密相关,故受到较多的法律限制
4.争议管辖上,不动产物权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裁 判机构管辖,而动产则不尽然。
第二节 物权的变动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
物权的变动:是物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总称。 物权的产生(物权的设立、物权的取得):民事 主体依法创设某项物权。
物权的变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物权变更:物权的主体、内容或客体的变 更。 狭义的物权变更:物权的内容或者客体的变更。
物权主体的变更:权利人的更迭。
(6)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
取得所有权。
(7)因合法生产、建造取得物权。物权法第30条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 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合法建房取得物权的条件: 第一,必须有合法的建房手续。 第二,必须要已经建成房屋。 第三,房屋建成以后应当办理登记,但没有办理产 权登记,也可以自动取得物权。
(8)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取得物 权。物权法第28条: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 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 、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 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引起物权变动的条件: ①须是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仲裁委员会的生效裁 决;
物权的变动之所以要公示是由物权的性质本身所决 定的,这对于保护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秩 序具有重要意义。
(2)公示的方法
物权法第6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
、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
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
付。
(3)物权公示的效力
对于基于民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原则上非
3.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后果
(1)违反物权法定原则的,物权的设立应属无效 ,不能发生物权法上的效果。但其他法律上如有特别规 定的,不属于违反物权法定原则,而应从其规定。物权 法第8条:其他相关法律对物权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 其规定。 (2)设定物权的内容部分违反物权法定原则,但 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可有效。
(2)物权所体现的利益,分为三种:①物的归属
;②物的利用;③就物的价值而设立的债务的担保。
3.物权是排他性的权利
(1)成立上的排他性,即同一物之上不许有 内容不相容的物权并存(一物一权) 。 (2)效力上的排他性,即物权人有权排除他 人对物上权利行使的干涉,可以对抗一切不特定的 人,所以物权是一种对世权。
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
1.物权的种类法定。即物权的种类必须由法
律明确规定,当事人不得创设法律所不认可的新类
型的物权。理论上称此为“类型强制”。
2.物权的内容法定。即物权的内容由法律明
确规定,当事人不得创设与物权法定内容不符的物
权。理论上称此为“类型固定”或“内容固定”。
2.物权法定原则的意义
(1)维护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公民的 基本权利。 (2)确认物权、定分止争。 (3)促进物尽其用。 (4)保护交易安全。
甲父(所有权人)
甲
乙(善意第三人)
公信原则的内容
1.权利的正确性推定效力。记载于不动产登记 簿的人推定为该不动产的权利人,动产的占有人推 定为该动产的权利人,除非有相反的证据证明。 2.善意保护效力。凡善意信赖公示的表象而为 一定的行为,在法律上应当受到保护,保护的方式 就是承认此行为所产生的物权变动的效力。
物权内容的变更:不影响物权整体属性的情况下
物权的范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物权客体的变更:物权标的物所发生的变化。
物权的消灭,从权利人方面观察,即物权的丧 失,可以分为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 绝对消灭:物权本身已不存在,即物权的标的 物不仅与其主体相分离,而且他人也未取得其权利。 相对消灭:物权人将物权转移给他人而丧失物 权(原主体权利的丧失和新主体权利的取得)。
第二,权利的内容不同。所有权是物权中最完整、最 充分的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所有权人完全可以按照 自己的意志对标的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全面且 充分的支配。他物权的内容不过是从所有权权能中分离出来 的部分权能,不仅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同时还要受到所有权 人意志的限制。 第三,权利存在的期限不同。所有权的存在不以期限 为要件。他物权往往具有存续的期限。
(三)物权与债权
1.在权利的性质(作用)上,物权为支配权,债权 为请求权。
2.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为绝对权(对世权), 债权为相对权(对人权)。
3.在权利的客体上,物权的客体是物,债权的客体 则为行为。 4.在权利的效力上,(1)物权具有排他性,债权 则无;(2)物权具有优先效力,而债权则无;(3) 物权具有追及效力,而债权则无。
3.客体范围不尽相同。用益物权的客体主要为不 动产;而担保物权的客体可以是不动产或者动产,还 可以是所有权之外的财产权利。 4.客体变化对权利人的利益影响不同。用益物权 客体的价值形态发生变化时,无论变化原因如何,均 对用益物权人的使用收益权产生直接影响;而担保物 权客体的价值形态发生变化,未必影响担保物权的存 在,因为担保物权具有物上代位性,即当担保物权的 标的物转化为价值形态时,担保物权就以变形物为客 体。
(3)物权的设定虽然无效,但当事人的行为若符 合其他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的生效要件时,仍可产 生该法律行为的效力。
(二)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1.公示原则 (1)公示原则的含义与意义 公示原则: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必须以一定 的可以从外部查知的方式表现出来,使第三人能够及时
了解物权变动情况的原则。
第八章 物权法总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形成对物权这一抽象概念
的准确认识,了解物权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权法
的基本原则,明确物权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
原因,充分认识物权的效力。要求针对社会经济 生活对物权方面的客观要求,加深对物权法基本 理论的理解。
第一节 物权与物权法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物权的概念
照约定。
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 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二)物权的消灭
1.民事行为
(1)抛弃。
(2)合同。
(3)撤销权的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民事行为以外的原因 (1)标的物灭失。 (2)法定期间的届满。
(3)混同:法律上的两个主体资格归属于一 人,无并存的必要,一方为另一方所吸收的关系。
物权变动的原因
(一)物权的取得 1.民事行为 2.民事行为以外的原因 (1)因取得时效取得物权。 (2)因征收或者没收取得物权。
(3)因法律的规定取得物权(如留置权)。
(4)因附合、混合、加工取得所有权。
(5)因继承取得物权。物权法第29条:因继
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
时发生效力。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分类标准:他物权设立目的的不同。
用益物权: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依法享有的占
有、使用和收益的排他性权利。
担保物权:为确保债权的实现,在债务人或者
第三人的物或权利上设定的物权。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区别
1.设立的目的不同。用益物权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实 现对标的物的使用收益,故用益物权主要就物的使用价 值进行支配;而担保物权设立的目的在于确保债务的履 行,债权的实现,故担保物权主要就物的交换价值进行 支配。 2.权利的性质不同。用益物权除地役权外,通常具 有独立性,不以用益物权人享有其他权利为前提;而担 保物权均具有从属性,担保物权的存在以担保物权人享 有债权为前提,债权消灭,担保物权也随之消灭。
文档推荐
第八章物权的一般原理
页数:4
经济法第八章
页数:50
第八章 所有权(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页数:52
经济法第八章物权法律制度年版
页数:19
第八章 物权法律制度解析
页数:8
经济法·课后作业·第八章
页数:17
第八章物权法
页数:103
经济法》课后习题-第八章-物权法(含标准答案
页数:10
物权法习题
页数:15
第八章 物法律制度
页数:14
最新文档
联通公司工作小结0000
入团志愿申请书格式.doc
晚上想念一个人适合听的歌,思念一个人听的歌
人力资源部2015年工作计划
描写武汉江滩公园的精选作文
房地产管理局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成果显著
初二写景作文 :黄昏的季节_900字【初二精品作文】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精品】2016-2017年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初三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与答案
恒安标准年年吉祥个人意外伤害保险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