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

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

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
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

作者简介:汤燕瑜(1956-),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刘绍忠(1963-),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语用学收稿日期:2002-10-06

2003年第1期

总第166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 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 eaching

2003,№1Serial №166

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

汤燕瑜1 刘绍忠2

(1.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玉林 537000;2.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教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语言。本文讨论了教师语言的定义和研究意义,回顾了与教师语言有关的研究,

并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下讨论了教师语言的典型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

关键词:教师语言;教学语言;教师论坛;语言形式;语用功能

Abstract :As a distinctive professional language ,teacher ’s language deserves a linguistic analysis.This paper not only defines what constitutes teacher ’s language ,but also outlines the related studies to date in an endeavor to present to our audience the status 2quo of the field.Then resorting to the Austin 2Searle S peech Act Theory ,the paper spells out those typical linguistic means teachers utilize and scruti 2nize into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behind such means.

K ey words :teacher ’s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er talk ,linguistic forms ,pragmatic functions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3)01-0019-05

一、教师语言及其研究意义

所谓教师语言,是指教师职业的语言,是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the totality of language teachers use ),包括教师所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堂上语言(in 2class language )(比如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双向交流、学生行为评价等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和堂下语言(out 2of 2class language )(比如课间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以及其他育人活动(比如家长会、主题班会、作业批改、讲座、野营活动等)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可以说教师语言是指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

讨论教师语言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其理论意义是,描写和解释教师职业语言的运用状况,揭示其背后的规律,推进语言学研究。其实践意义是,丰富人们的语言知识,帮助年轻教师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语言,增强职业语言意识,提高职业语言运用能力,为有效育人服务。正如Nunan (1991)所说的那样,在外语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至为关键,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要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才能得到有效传播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因为教师语言本身起着对目的语的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指出的是,教师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比如,除了Nunan 所说

的示范性功能(m odel function )外,教师使用语言(包括母语和目的语)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从而激发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师语言的交际功能(communicative function );作为教师语言一部分的教学语言,所负载的知识信息、文化信息以及其使用方式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品格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这里体现了教师语言的教育功能(instructive func 2tion )。另外,我国当前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中一个中心环节便是教师队伍的素质,而教师语言正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表现,揭示教师语言规律,无疑可以帮助教师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因此,讨论教师语言的意义显而易见。二、相关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对教师语言进行潜心研究,如G raies (1977;1979),Heznl (1979)。到80年代末,教师语言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语言研究方面。Ellis (1985)认为,围绕教师教学语言,人们的兴趣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的类型分析,如G raies (1977,1979),Heznl (1979),Long (1981,1983),Long and Sato (1983);二是对大学专业课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如Chaudron (1983),Wesche and Ready (1983)。这些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语言与本族语者对非本族语者使用的语言(G rammatical F oreigner Talk )有相似之处,具有简化、规范、详细等特点。

其中,Chaudron(1983)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语言作了初步的归纳与分类,揭示出教师教学语言具有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若干特征。首先,在语音方面,教师经常使用夸张的发音,或延长停顿、或放慢速度、或扬声扩音,发元音时较为清晰,而辅音连缀现象较少见。其次,在词汇方面,尽量多地使用基本词汇,尽量少地使用口语体、不定代词、缩合式、中性风格词等。句法方面的特点是,尽量使用短句,较少使用从句,大量使用现在时,句子结构完整规范,信息传送频率比正常语速要慢1/2到1/3。语篇方面也有一些特点: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大量开展教师诱导性言语活动、对话和多自我重复。可见,教师教学语言是一种简短、简化、规范,在语音、词法、句法、语篇层次上经过修改的语言。

随着时间的迁移和认识的深入,人们的研究兴趣越来越广,由以教学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到研究关系到教师语言的各个方面和层面,直至逐渐发展到对教师全部活动(包括言语活动)的研究,即“Teacher Talk”(教师面面谈)的研究阶段。难怪有时候人们一说到教师语言研究就自然想到“Teacher Talk”,虽然二者之间不是一个概念(确切地说是整体同局部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确实有联系。

当前,关于“Teacher Talk”的研究很多,包括T ough (1984),M oorman(1989),Venturi2Pickett(1995),Peterson (1993;1995),Eldridge(1997),Peterson&Espeland(1993), Jones(1997;2001;2002),Faber(1995),H orn(2000)(http:// https://www.doczj.com/doc/a69480248.html,/exec/obidos/search2handle2form/104-9569947 -6092703)等。

“Teacher Talk”的研究已经搬上网络。这里简要介绍两个主要的网页。首先是“Teacher Talk H ome Page”(http://edu2 https://www.doczj.com/doc/a69480248.html,/cas/tt/tthmpg.html)。该网页由下属印地安那大学教育学院的成人研究中心出版,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学以及需要参加岗前培训的教师。网页主不定时地在这里公布教师的论文和教案。自1996年发表以来,该网页已经出版3大卷9期,论题丰富而广泛,涉及好的教学参考书的评论、师生冲突、课堂管理风格、青少年性教育、代沟消除、学习策略、服务性学习(service2learning)、学生报告书写作、教学建议(great ideas)、学校暴力等。

另一个值得推进的网页连接是“Teacher Talk F orum”(https://www.doczj.com/doc/a69480248.html,/cas/tt/ttforum.html),它同样由下属印地安那大学教育学院的成人研究中心推出,里面拥有可资中学生及其家长、中学教师等参考的大量学习资源,包括有关教师论坛的最新动态、网络学校(cyber schools)、网络田野活动(internet fieldtrips)、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教案、教室里的技术(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职业发展、虚拟博物馆等栏目。因篇幅所限,其他相关的网站名略。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Teacher Talk”研究不等同于(更不能代替)教师语言的研究,但是通过对各种有关“Teacher Talk”的了解,确实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教师语言的认识。此外,随着人们兴趣向“Teacher Talk”转移,恐怕教师语言本身的研究会受到削弱,因此必须注意紧紧围绕教师语言进行研究,或者说有必要呼吁加强对教师语言的专门研究(explicit study),否则只借助“Teacher Talk”来了解教师语言,或者说对教师语言只停留在“Teacher Talk”基础上的了解,并不能获得对这种特殊的职业语言的全面了解,也无助于推进对教师职业语言的研究。而即使从“Teacher Talk”本身看,用语言的角度分析“Teacher Talk”,“What constitutes optimal teacher talk”(Ellis,1991)也已经构成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就英语教学而言,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质和量,尤其是对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作了初步的研究(如林汝昌,1996;赵晓红,1998;高学栋,1998;宋德龙、潘龙明,2000;朱小玲、李家友,2000),为广大一线从事英语教学的同行如何便利地运用英语课堂语言提供了指导或参考。但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似乎还停留在对教师语言艺术的范畴,或者说还只停留在对教师语言的一般性的描述或材料的收集层面上,还没有结合有关的理论对这种特殊的职业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

我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特殊反映,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经历和环境,因此教师语言具有鲜明的社会职能,是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堂内和堂外等)情景下实施教学言语行为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教师实施言语行为,包括“以言行事”,“以言指事”和“以言成事”背后的总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教学和教书育人。因此,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the S peech Act Theory)为指导,分析教师语言(当然包括教学语言)的语言形式(linguistic forms)与语用功能(pragmatic functions)。

三、Austin2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the S peech Act Theory)是指Austin(1962)和Searle(1979)关于言语活动假设的理论。

1962年,Austin发表了关于句子分析的认知观的著作,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论言有所为》)。作者感到,虽然人们已经对句子做了多种视角的分析和分类,比如句子规划成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可是,当他考察人们的实际言语、实践活动时却发现,人们往往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意图或达到某种目的。换言之,人们说话本身是在实施某种行为,由于这种行为是通过言语表达而得以完成的,因而他把这种人类行为称作言语行为(speech act),而他这种对句子解释的新视角则被学术界称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在Austin看来,人们在说话时,或者说在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时,同时包括或者要完成三个子言语行为,即说话或发话的言语行为(也叫做“以言行事”,即locutionary act)、表意言语行为(也叫做“以言指事”,即illocu2 tionary act)和成事言语行为(也叫做“以言成事”,即perlocu2 tionary act)。Austin的观点在语言哲学、语言学、认知科学领

域立刻引起极大的反响,为增进人们的语言知识和深化语言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Austin在划分三类言语行为时,表现出一些自我矛盾的地方。比如,他认为三类言语行为中,表意言语行为最为关键和重要,是理解和把握言语行为的中心环节,而相形之下另外两种言语行为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Searle(1979)发现,Austin关于言语行为的假设是正确的,解决Austin的自我矛盾的办法最好是把握好三种言语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他指出,三类言语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它们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于是,他大胆提出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 peech Act)的假设,认为每个话语事件(speech event)都代表一个言语行为,只不过有时候这个行为表现得较为直接(direct或explicit),而有时候则表现得较为间接(indirect或inplicit)罢了。他的言外之意是,Austin的不足是他只看到了前面一种言语行为,即直接的言语行为,对后一种言语行为缺乏考察。Searle关于言语行为的解释,继承和发展了Austin的观点,增强了言语行为理论的解释力。可见,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应该包括Austin和Searle两个人关于言语行为的理论。

由上也可见,言语行为理论的信念是:人类的语言具有交际的自然功能;人类学语言和用语言,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目的,而是为了用语言更好地做事。这种理解,有助于我们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以上看出,言语行为的实质是:我们都是社会人(social man);作为社会人的个体的我们,每说一句话就意味着对别人(另外一个社会人)实施一个行为;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语言观,有助于人们对言语交际实质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参与交际和成功地交际。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尝试对教师语言做出描写和解释,目的就是要尝试用新的理论研究语言,同时验证言语行为理论的解释力。

四、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教师语言的形式和语用功能分析

寒暄 像“G ood m orning,class!”,“Who’s on duty today?”,“Is everybody here?”等表达法,是汉语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典型例子,而这些句子都传达出问候、询问等功能。实施寒暄(communion)的言语行为,属于典型的教师语言,在校园里广为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寒暄语表达法本身没有太复杂的结构,也没有深奥的意思,可是如果能够在一定的语境里得体地使用,则可以实现寒暄的言语行为。因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说话人的每一个话语行为都同时可以表达或包括三种言语行为。比如,当教师说出“G ood m orning”时,他首先完成了言内行为,或叫做以言指事行为。其话语的交际意图是问候学生,这是说话人说出“G ood m orning”后的言外行为,或叫做以言行事行为。此外,它还有一个言后的行为,即“寒暄”的背后,也就是它的言后行为或者以言成事行为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引入正式教学,使学习者进入学习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寒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了和谐的关系,为课堂互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习者良好的礼貌习惯也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寒暄”行为所具有的以上功能缺乏认识,经常收不到预期的言后行为结果。比如,有些教师一脸严肃地“问候”,破坏了和谐交际的气氛,加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些教师例行公事般“寒暄”,忽视了师生情感交流对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意义,无法通过“寒暄”建立师生之间的互动纽带;还有一些教师“寒暄”的形式千篇一律,不注意利用语境、情境进行教学。

言语行为理论还认为,言语行为的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切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才可达到最佳效果。从“寒暄”的以言成事目的来看,注意使用情感信息表达形式有助于启动师生交际,建立和谐的课堂关系、气氛和秩序。此外,注意提供合适的语境信息,如利用课内外事件与环境、天气、节假日、重大事件、学生活动等作为话题,则有利于巧妙启动教学,因为在“寒暄”言语活动中,学生是交际中的一方,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贴近他们,使之感到有交流的空间,对引发的话题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且自信地、自如地说,自然地走入课堂和进入学习状态。

指令 “指令”(directing)是组织和维系课堂的重要手段。根据我们的观察,作为教师语言之一的“指令”行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显现出宽广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学生行为引发指令。如“Sit down”(坐下)、“Open the books”(打开书),“Raise your hands”(举手发言)等;②纪律控制指令,用以维持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指令。如“K eep quiet,please”(请安静)、“Don’t make such noise”(不要吵闹);

③教学实施指令,如“Read after me,please”(跟我读)、“Retell the story”(重述故事),“Do the role play”(分角色表演)等。这些指令往往能够指导学生的语言技能练习及交际活动的开展。

“指令”以言行事的意图是,教师作为说话人可以不同程度地指使作为听话人的学生去做某事,或改变客观现实,或完成某件任务,或做出某种产品,真正与“do things with w ords”(以言行事)的言语行为理论主张相吻合。为此,教师常常选用祈使句(imperatives)及其否定式发布“指令”(如上述例子所表明的那样)。而祈使句具有简明扼要、果断有力等特征和属性,因而初听起来听话人会感到说话人的话语有一点强硬、逼人的感觉,他们(指学生)会感到心理紧张,从而影响执行指令的效果,有时候甚至会以沉默来拒绝执行教师的指令。因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根据不同学生,调整指令的范围,采用不同的以言行事方式,包括:

1)针对个人下达活动指令时,可用语气委婉、表示“请求”的疑问式“W ould you...”、“C ould you...”等,以缓减个人

单独执行指令的心理压力和紧张;

2)针对整体下达活动指令时,可用“Shall we+V...”、“Let’s+V...”等句式,把作为执行主体的“你们”(指学生)变为“我们”(还是指学生),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3)在交际活动阶段,如需要下达纪律指令时,用一个语调轻松的“Hush”即可完成言外行为,达到安静的目的,同时收到良好的以言成事的效果———维护师生和谐的交际关系,保证课堂活动的深入进行。此外,指令的适当运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行为,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提问 “提问”是IRF(Initiates,Responds,Feedback)会话交流模式的前半部,它起到引发话语、提起话题的作用。作为一种典型的教师语言,“提问”在教学环境中至少可以起到两种语用功能———组织功能与调查功能。“提问”的组织功能表现在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出学习要求、提供活动线索、练习机会等,从而达到促进语言学习的目的。“提问”还具有调查的功能,表现在: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行为。

从“提问”的问题形式看,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1)Y es/No形式的提问,即使用一般问句提问,学生只需用Y es或No回答问题;

2)or形式提问,即使用选择问句提问,学生只需选择问句中的一个词或词组回答问题;

3)Wh2形式提问,即使用特殊问句提问,这时学生需针对who,what,why,which,when,where,how等中心信息词作出具体的应答;

4)引导式提问,即教师提示前半部分信息,由学生配合并补全后半部分信息。例如:

Teacher:Jame is not at school today because….

Student:he is ill.

5)形声式(echoic type)提问,即教师通过重复话语来确认学生是否已准确理解教学要点。例如:

Teacher1:All right?OK?Does everyone understand“polite”now?

Teacher2:Are you sure?Really?Is it really so?

从对“提问”的回答形式看,又可以分出以下几种“提问”类型:

1)参阅式提问。这是一种开放的、允许有不同答案的提问,目的是要获得信息。例如:Why didn’t you do your home2 w ork?

2)展示式提问。这是一种封闭的、限定答案的提问,目的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

Teacher:What’s the opposite of”up”in English?

Student:Down.

陈述 陈述(stating)主要包括讲授(preaching)和呈现

(presenting)等,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师言语行为,约占课堂时间的1/2或1/3。教师通过讲授,呈现语言现象、解释(expounding)语言概念及其使用规则,示范语言使用等。因此,讲授又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inputting)形式,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形成及语言习得产生巨大的影响。于是,对教师语言之一———“讲授”言语行为的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常见的“讲授”言语行为形式包括:

1)语言夸张变形:即教师在讲授内容和呈现知识时有意使用夸张的发音,故意延长停顿,放慢语速,尽量不使用辅音连缀等。这是不少教师在语言教学初级阶段的做法。他们的假设是:学生学习外语有困难,必须把外语简单化,否则学生可能听不清楚、听不懂,久而久之对外语学习产生为难情绪和失去信心。负面作用包括:学生一开始就学不到真实的目的语,时间长了对学习用目的语进行真实交际会有困难。

2)过分简化:出于对学生的考虑和照顾,教师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尤其是局限于使用已经学习过的语言结构)呈现知识、讲解规则、示范行为、解释重点、难点和疑点,无法灵活地使用丰富的语言形式。简单句与陈述句虽然有助于“讲述”行为的完成,却难以达到理想的以言成事效果,因为平铺直叙,呆板和缺乏刺激的教师语言,无法引导学生思辩、分析、推理,从而会削弱教学效果。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尽量使用多种以言指事方式,如设问、推理、论辩、类比等,以拓宽学生思维,刺激其学习的积极性。

3)语言形式与语用功能相脱离:教师语言,包括举例行为,时常存在这样的矛盾。例如,教师为了清楚地表达比较级的语法概念,使用实际交际中本族语者基本不用的完整句进行示范。请看以下一组例子:

(1)John runs as fast an a deer runs.

(2)Hans leaps like a gazelle does.

再比如,教师在讲解条件句时,往往只注意到了其逻辑-语义功能,向学生介绍“如果……就……”(I f P,then Q)结构,然后让学生不分语境与场合机械地套用,引起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s)(Thomas,1983)。其实条件句的逻辑-语义功能与语用功能是不同的,人们理解条件句或使用条件句时,往往超出逻辑-语义范畴,因此有必要结合语境讲解语言形式的使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评价 教师语言的另一种是“评价”语言的得体使用。对学生课堂活动参与质量的表态、对他们作业的评价等等,都与“评价”言语行为的实施有关。

“G ood!”,“Very good!”,“Excellent!”,“Y ou got it!”,“Are you sure?”,“W ould you say it again?”,“W ould you speak loud2 er?”,“It’s better”,“All right,let’s m ove on”,“OK,let’s have another person to do that”,“Y ou are doing much better this time”,“I f I were you,I w ould say it this way...”等都是教师经常使用的“评价”语言。

这些表达法准确、得体的使用,可以传达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有些带有肯定性,有些微带指责、批评、建议、纠正等委婉意思。为了有效地实施“表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三思而后行,选择最佳的表达法,以达到最佳的以言成事效果。比如:

1)避免使用否定结构评价。尽量不说:“Why don’t you study hard?”

2)避免完全否定评价。尽量不说:“That’s terribly/com2 pletely wrong.”

3)避免语气、语调冷漠、强硬的指责。尽量不说“′Can’t ′you′see that you’re′quite′wrong?”

4)变换语言结构和表达形式,达到婉转批评。经常说:“Y ou might do it better”(虚拟语气)、“That’s alm ost right,but who can give a better answer?”(用转折词but)、“Does anyone have a better answer?”(疑问句)、“Y our article is nearly well done except for some grammar mistakes”(不完全否定)、“I appreciate the first part of your plan”、“It’s carefully considered”(用欣赏性动词)等。

5)用模糊限制语评价,避免过于直接。经常说:“I’m afraid you’re not quite right”(婉转批评)、“Y ou alm ost got it”(既肯定,亦婉转否定)、“I think you may sum up the main meaning this way...”(纠正)、“I w ould suggest that you practice m ore after class”(建议,减弱语气,易于接受)等。

五、结语

教师语言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职业语言,在国内外都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可是,我们注意到随着“Teacher Talk”研究的兴起,教师语言研究的氛围得以加强的同时,也存在削弱对这种职业语言研究的可能。为此,我们倡议要加强对这种职业语言的研究,并抛砖引玉,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探讨教师语言的一些典型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希望有助于人们对教师语言的理解和研究。

参考文献:

[1]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2nd ed.).Clarendon

Press,1962.

[2]E llis,R.Under 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 ford Uni2

versity Press,1985.

[3]E llis,R.The Study o 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 ford Uni2

versity Press,1997.

[4]Chaudron,C.F oreigner2talk in the classroom—an aid to learning?

[A].Seliger,H.and M.Long(eds.).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 owley,M ass.:Newbury H ouse, 1983.

[5]G aies,S.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input in formal second language learn2

ing: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A].H.Brown,C.Y orio and R.Crymes(eds.).On TE SO L’77[C].W ashington D.C.: TES O L,1977.

[6]G aies,S.Linguisitic input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F.Eckman and A.Hastings(eds.).Studies in fir st and second lan2

guage acquisition[C].Rw oley,M ass.:Newbury H ouse,1979.

[7]Heznl,V.F oreigner talk in the classroom[J].International Review o f

Applied Linguistics,1979,X VII:159-65.

[8]Long,M.Questions in foreigner talk discourse[J].Language Learning

1981(31):135-57,.

[9]Long,M.Native speaker/non2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2

ond language classroom[A].Clarke,M and J.Handscombe(eds.).

On TE SO L’82:Pacific Per spectives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W ashington D. C.:TES O L,1983.

[10]Long,M.and C.Sato.Classroom foreigner talk discourse:forms and

functions of teachers’questions[A].Seliger,H.and M.Long (eds.).Classroom oriented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 owley,M ass.:Newbury H ouse,1983.

[11]Nunan,https://www.doczj.com/doc/a69480248.html,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Cambridge Universi2

ty Press,1991.

[12]Osborne,Deborah.T eacher2T alk:a s ociolinguistic variable[J].ET

Forum,1999(2).

[13]Searle,J.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 f Speech

Act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14]W esche,W.and D.Ready.Foreigner2talk discour se in the univer sity

classroom[C].Paper presented at the10th University of M ichigan

C on ference on Applied Linguistics,1983.

[15]E ldridge,Deborah B.T eacher T alk:Multicultural Less on Plans for the

E lementary Classroom.Allyn&Bacon,1997.

[16]Faber,Adele.H ow to T alk S o K ids Can Learn:At H ome and in

School:What Every Parent and T eacher Needs to K now.Scribner, 1995.

[17]H orn,Raymand A.Jr.Teacher Talk:A Post2Formal Inquiry into

Educational Change.Peter Lang Publishing,2000.

[18]Jones,Leo.Let’s Talk:Teacher’s Manua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9]Jones,Leo.Let’s Talk:Teacher’s Manua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0]Jones,Leo.Let’s Talk:Teacher’s Manua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1]M oorman,Chick.T eacher T alk:What It Really M eans.Inst for Per2

s onal P ower,1989.

[22]Peters on,Jean Sunde(ed.).T alk with T eens about Feelings,Fam ily,

Relationships,and the Future:50G uided Discussions for School and

C ounseling G roups.Free S pirit Publishing,1993.

[23]Peters on,Jean Sunde(ed.).T alk with T eens about Feelings,Fam ily,

Relationships,and the Future:50G uided Discussions for School and

C ounseling G roups.Free S pirit Publishing,1995.

[24]Peters on,Jean Sunde&Espeland,Pamela.T alk W ith T eens About

Self and S tress:50G uided Discussions for School and C ounseling

G roups.Free S pirit Publishing,1993.

[25]T ough,Joan.T alk for T eaching and Learning.Heinemann,1984.

[26]Venturi2Pickett,S tacy.T eacher T alk:N otes from the T eacher(Love

N otes).Ideals Childrens Books,1995.

[27]L.奥斯丁.论言有所为[J].语言学译丛[C](第一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28]施良方、崔充.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

武汉: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29]林汝昌.教学语言———一个仍有待研究的问题[J].外语界,

1996(2).

[30]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

1998(2).

[31]宋德云、潘龙明.Im proving English teacher talk[J],Teaching Eng2

lish in China.2000(4).

[32]高学栋.作业评语———英语教学中常被遗忘的角落[J].中小

学外语教学.1998(3).

[33]朱小玲、李家友.浅谈英语课业评语的运用[N].英语辅导报.

2000(33).

[34]http://w w w.anthonysentertainmentcom https://www.doczj.com/doc/a69480248.html,

[35]http://w w w.amaz https://www.doczj.com/doc/a69480248.html,/exec/obidos/search-handle-form/104-

9569947-6092703

毕业论文:论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XX大学 毕业论文 论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院系名称: 专业:英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XX大学制 年月日

Acknowledgements My sincere gratitude is first and foremost to my supervisor, the teacher Yuli in Yantai University Wenjing College. Her academic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ism will always be a motivation for my own study. Her patient supervision, invaluable comments and constructive criticisms paved my way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my thesis and my life. I am equally grateful to my parents whose supports have been represented in my whole writing and gave the courage to face all the challenge, I have met. Finally,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friend, Hanlida, who is always a good partner for collecting materials and exchanging ideas during the thesis writing.

委婉语的语用礼貌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礼貌分析 一、引言 英语词Euphemism(委婉)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好听的话”。《语言与语言学词典》(斯托克和哈特曼等编著)中对委婉语的定义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关于委婉语的分类有很多,有人从委婉语的功能上将其分为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两类:前者与禁忌语(taboo)有关,是消极委婉语;后者与礼貌,避免冲突并满足交际双方利益和心理的需要有关,是积极委婉语。例如: janitor被称为building engineer, cemetery叫做memorial park,“He 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fter class.”等都属于委婉语的范畴。 在日常交际中,仅仅清楚、准确地表达信息是不够的,由于语言不当甚至粗俗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例子屡见不鲜。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润滑剂,被时时处处使用着。对此,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H .Leech在1980年从语用学角度,提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作为对Grice合作原则的“拯救”,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并指出,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为了维护双方的面子,这就不得不与委婉语产生密切的联系。 二、委婉语与礼貌原则 (一)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Leech(1987)提出的礼貌原则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使自身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也就是尽量赞誉别人,让自己多吃一点亏。在语言形式上采取赞美对方和自谦的手段,取悦对方从而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其准则如下: 1.策略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他人受损最小 b.使他人受惠最大 2.宽宏准则(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自身受惠最小 b.使自身受损最大 3.赞扬准则(用于表情和表述)

论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论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论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诌议 周坚高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南232035) [摘要] 本文以流畅通俗的语言,就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上探讨,揭示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对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水平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教师语言能力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码] [文章编码] Discussing teachers’ Language-expressing ability Zho jinggao Li zhongwen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de of Huainan,Huainan Anhui 232035 China) [Abstract] This oapular. By popular. Easyard smcoth Language.gives a discussien about many respects of teachers’language-expressing ability in theony and in practice.It reveals profoundly

intention and important meaning of teachers’language-expressing abititg.has a reference function to improve tenching meass and standard of teachers. [key nords] teachers. Language. Ability. 语言是人们进行相互交往和思想交流的工具,其表达能力的如何,对任何人都很重要,对教师来讲就更有特殊意义。语言是教师向学生表达思想,传授知识,传播文明,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心灵最基本的工具和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它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思想觉悟的提高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学记》中就曾提出“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比而喻”。就是要求语言简练而清楚,精细又要体贴。教师的语言,除需遵循一般的语言要求外,还要具有教育工作者的特点,比如,在日常教学活动和师生交往中,要求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简洁、生动、准确、清晰、通俗、而且还要富有一定的情感性、幽默性、节奏性和穿透力等。一般来讲,教师的语言表达应符合以

浅析老友记幽默语言的语用对比

135 语言研究 program, sitcom, especially American sitcom has become so popular throughout the world, among which Friend is a typical example. Until now, the linguistic researches on humor in sitcom are still limited within the field of discourse analysi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cross-cultural study, etc.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hum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1.Literature Review Humor is a very pervasive phenomenon in our daily life. Thus , the ?eld of humor research has been capturing the interest of man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elds. 1.1. A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n Humor What is humor? We all can think of examples of humor, and we all can realize the humor when we experience it. These issues have fascinated man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elds, who have produced a diverse literture on humor. As far as linguistically 浅析老友记幽默语言的语用对比 张瑞波 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35-03 Introduction Humor is as universal as language. It is so common that it indwells in every nation, every race, every culture and every ?eld of human being. Wherever there is human race there exists humor. As a language phenomenon, humor is pervasive in literature, in movies, on television, in our life, etc. As a special kind of human communication, humor is always the most welcomed one. Humor ameliorates human relations, improves the communicative atmosphere, and brings happiness and pleasant feeling to a person in depression. It is regarded as a powerful weapon against hardship and misfortune. Actually, humor is the way to a happy and colorful life. Situation comedy belongs to the verbal-visual model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humor in it is brought out both through verbal and non-verbal humorous strategies. As a kind of TV 摘 要:作为幽默的主要表现形式,幽默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本论文基于国内外目 前研究的基础上,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境理论为理论框架,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为分析样本,对其中的幽默会话的生成与理解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中发现中英文幽默在交际过程中生成与理解中的异同,以及中英文幽默映射出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本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是,第一,论文对情景喜剧《老友记》中出现的幽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进一步验证并发展了语用理论框架下关于幽默的制笑机制,并一定程度上从语用学角度丰富了幽默以及情景喜剧的有关理论;第二,本论文尝试采用对比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阐释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英剧本中幽默效果的产生于理解,从而丰富了对比分析理论的应用。 Abstract :Humorous language, as the main form to express humor, is popular in our daily life. It comes from our daily life while to some degree it goes beyond life reality. In various books and articles on pragmatics, humorous conversations are frequently taken as examples for pragmatic analysis and studies. Thu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or and pragmatics seems evident. This study on humor in sitcom friend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eoretically, although the pragmatic approach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humor production and appreciation has been proposed for a few years, this generalize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humor is seldom utilized in the analysis of a specific humor context and has seldom been testified. 关键词:幽默,对比分析,情景喜剧,《老友记》 Key words : Humor, Contrastive Analysis, Sitcom, Friends

老师对学生评语4篇

老师对学生评语4篇 老师对学生评语第1篇 1、你善良,活泼好动,是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里,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能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希望你在新的学期里,课上多动脑筋思考,大胆举手发言,不懂就问,这样你的成绩将会更好的。怎么样,有决心做到吗?老师相 信你能。 2、懂事,听话是你最大的优点。在学校里,你遵守纪律,能认真完成作业。 假如你在课堂上能动脑筋思考问题,课后自觉学习的话,你的成绩会更好的。老师相信你会努力的。 3、懂事听话的你,在学校里认真学习,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课余 时间,你自觉学习,带头遵守纪律。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你。希望你继续努力,多动脑筋思考,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4、你思维敏捷,积极思考问题,大胆举手发言,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拔尖。同时,在纪律上你做得也很好了。老师只想对你说,粗心是你最大的敌人,希 望你能把他消灭掉,争取更好的成绩。 5、你有活泼的个性,课堂上,你思维敏捷,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老师 很欣赏你的才能,希望你继续努力学习,为美好的明天铺下坚实的基矗加油啊! 6、课堂上,你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课后,你自觉遵守纪律,认真学习。成绩很好,老师希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7、课堂上,你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完成作业。课后你自觉遵守纪律, 独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优秀。希望你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 8、在学校里,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遇见老师你能主动问好。课堂上,你 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课后,你认真完成作业。假如你能改掉粗心的毛病,你学习成绩将是班上最棒的。 9、在学校里,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课堂上,你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课后,你也能自觉学习。假如在学习上,你能多动脑筋思考,多问为什么的话,你会进步更快的。 10、每天你都能走那么远的路提前来到学校,真难为你了。在学校里,你能 遵守纪律,完成作业。如果你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的话,你的成绩肯定很优秀。 11、老师很欣赏你那股不服输的个性。在学校里,你能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课堂上,有时你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是做为班干,有时你也欺负同学,这样不好。老师希望你把你不服输的个性用在学习上,争取更好的成绩。

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作为小学教师,我们知道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掌握和运用语言是一条首要的基本功。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这样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小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尤其重要,它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对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会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可以使一节语文课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 一位好教师可以通过深厚的语言底蕴唤醒孩子对学习的渴求,可以通过灵动的语言表达润泽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可以通过高超的语言智慧影响孩子一生。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下面就小学教师如何有效应用课堂语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励性语言 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茅塞顿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而一句伤害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消极沮丧,停滞不前。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应

不吝言辞地给予真诚地鼓励。如:对于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可以给予这样的赞赏:“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不错!敢于大胆想象,继续发扬!”“你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知道的比老师还多啊!”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卡壳时,可以给予这样的鼓励:“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能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殷切希望,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启发性语言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启发性教学语言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便于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所以我们要用启发性语言。这就要求我们多创设问题情境,比如“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从这道题中,你可以看出什么?”、“根据所给的信息,谁愿意帮他想一个好办法?” 三,反思性语言 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目前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怎样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学生:“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或“有什么启发?”、“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这些反思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摘要:委婉语是语言的“消毒剂”和“润滑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委婉语的使用,因此对委婉语的语用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委婉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运用意义和所指理论及合作原则理论分析了委婉语会话含义产生的原因,最后阐述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语用、会话含义、委婉语、 1、关于委婉语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在各种文化形态中都大量存在,且作为一种语言策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离不开它的使用。委婉语的起源地在希腊,它最初是源于宗教迷信的禁语,宗教迷信反映了在委婉语的起源中社会心理的重要性。从古至今,遍及全世界,对于委婉语的解释千变万化,不尽相同,本文且采用邵军航在其《委婉语研究》中对委婉语的界定,即:委婉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信息组织者(说写者)有意地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而形成的对这些事物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从而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听读者)感到痛苦。这个定义不仅涵盖了委婉语所涉及的语境依赖性(在特定的语境中——既包括时代、地域、文化等大的语境,也包括上下文、话题、交际双方等小的语境)、婉指对象(使人感到畏惧、惊恐、羞耻、自卑、内疚、不适等各种消极心理反应即痛苦的事物)、构成手段(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手段)、伴生性(非直接的语言或言语表达)、原动力(避免使信息组织者本人和信息理解者感到痛苦)等方面,而且“语言或言语表达”既包括了词语又包括了句子和语篇,从而使委婉语的外延和内涵都得到比较清楚地界定,将委婉语从非委婉语中区分出来。 2、委婉语会话含义成因探析 意义和所指理论中的“意义”主要指词、短语或句子本身的抽象意义,即词典中的意义,它是静态的;“所指”即意义所代表或指示的客观事物。“意义”是用来指称事物的,是人们表达“所指”的媒介,但它也需要具体的言语形式作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阳城县实验小学张敏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 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 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 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 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于课堂教学 是一个多元的空间,是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 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并逐步形成一 套与教学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 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 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评价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通过不断的反馈,使学生发现自 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发现与全面数学素质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改进 不足,努力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并评 价学生是否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怕困难的 探索精神;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否能 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方法;是否理解别人的思

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等等。 记得一次培训时,有幸听到这么一节课,一位教师在小数混合运算中,出示3.2÷2.5÷0.4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观察,有一位学生立马举手说:“老师,我觉得 2.5与0.4相乘正好等于1,而3.2除以2.5不太简单。”这时老师是这样评价这位学生的:“你有这样的感觉真好,我们在拿到一个式子或问题时,应该对数、数学方面的内容产生感觉,有了 感觉,我们再去分析、思考,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碰到这种情形:当学生的回答或学生的学习行为出现一些偏差或问题时,教师就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加以 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如:“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是你表述得还不是很 清楚。”“他的回答中有些地方还不够完整,谁来说得更明白点?” 二、要把握评价的时机 把握评价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教师适时到位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孩子 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使正确的得以 强化,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及时评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 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 记得在新课程刚刚实施的那几年,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动不动就 “你真好,你真棒!”,时间长了,我们的学生恐怕已经不知道查找自己 的不足,一味的沉浸在“真好真棒”之中,产生自满心理。还有,我们 常常看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个学生回答完后,老师笑容满面的说:

教师课堂精彩评价语言

教师课堂精彩评价语言 1.你很会思考,与老师想到一块去了,来,所握个手吧! 2.你今天学习很认真,回答的很好,同学们都要向你学习。 3.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既具体又完整,语言也很美。 4.你回答的很好!不错,这都能想得到,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5.你很会读书,很会思考。 6.你真棒!你比以前进步多了。你的答案虽然和我的不同,但你的办法也很好。 7.你真聪明,能想出与老师不同的答案。 8.很好,有自己的想法,很有创意,与众不同。 9.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10.你思考得很仔细。不过我们再来听听别人的意见,想想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 11.你的想法很好,同学们一起来帮忙分析,看谁的答案更好。 12.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要把这种好的学习态度发扬下去。 13.不错。很有主见,爱动脑筋,请你给同学们分析一下你的见解吧! 14.你的见解与老师的不同,说明你有自己的主见,你听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见解后有什么改变吗?15.你能把你的想法现说给大家听一遍吗?请你课后再来找老师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16.你真聪明,能想出与老师不同的答案。 17.你的意见很好,善于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值得我们学习。 18.你能坚持你的意见,是对的,但是你再仔细想想是你的意见对还是老师的意见有道理。 19.你的回答与众不同,有创新意识,让我们的思维空间更广阔了。 20.回答得真有创意,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么有创意的答案! 21.你真是一个有创意的小天才,希望大家多向他学习! 22.能想到这么新颖的答案,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哦!

23.你真有创意,思路和别人不一样,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数学家! 24.你回答得太好了,说明你知识面很广,思考问题也很透彻! 25.你说得真好,连老师都没想到,你可以做小老师了! 26.你说得太棒了,老师都为你感到骄傲! 27.这个答案很好,出乎了我的想象,不错!不错! 28.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继续努力! 29.多有想象力!说得太棒了! 30.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1.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32.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你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33.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34.××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35.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36.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37.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38.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9.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40.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41.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42.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43.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44.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45.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幽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课堂小游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中,我们已经将许多的教学知识点、语言点、语法规则详尽地教给了学生,但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很难记住这些不是本族语言的东西。 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点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试着用平时收集的英语幽默笑话、妙趣句子或者有趣的谜语来讲授英语中某些语言现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对所涉及的语言点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一词多义在幽默中的体现 英语中,许多词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学生不记住单词的多种意思,在做词义猜测题的时候常常会卡壳,不清楚与上下文最贴切的意思。 如在教授saw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知道,saw是see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但是它还有另外的意思。及物动词 vt. 锯;锯开;锯成。The dead branches were sawed off. 枯枝被锯掉了。拉锯般来回移动;拉(曲调)。不及物动词 vi.用锯,拉锯;锯开。名词 n. 锯子;锯条。锯齿状部。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叫学生呆板地记忆这些意思,学生多半会忘记。其实我们使用一句幽默的话,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个词了。让学生猜这句话的意思I saw a saw saw a saw.随后我们可以告知学生,这句话里面的几个saw有着不同的意思或词性。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我看见一把锯子锯了另一把锯子。这样学生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这个词的用法了。为了加深印象,可以让学生多次大声诵读这个句子。 还有,英语单词大都多“性”多“义”。让学生孤立地记忆,远不及让学生记住一些有趣味的英语句子。例如 “Would the person who took the step ladder yesterday kindly bring it back or further steps will be taken.” (昨天拿走梯子的人请速归还,否则主人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句中采用了step的不同意思,让学生们记忆深刻。 二、用幽默说明英美语言表达上的差异 在英语某些短语的教学中,可以用一些幽默笑话让学生在轻松搞笑中掌握短语的不同意思。比如向学生讲授英美两个国家对于“第一层楼”的表达的时候,我们可以选用这样的笑话 某饭店男厕所在第一层,女厕所在第二层。 American woman: Where is the toilet? Chinese clerk: On the second floor.

浅析英语委婉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69480248.html, 浅析英语委婉语 作者:赵玲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3期 【摘要】委婉语使用较含蓄的语言表达强烈、难以启齿或禁忌的话语。在世界大融合的当今社会其正确使用变得尤为重要。分析如何使用以及其在社会交往中发挥怎样作用也逐渐凸显出其价值。 【关键词】委婉语应用功能使用 人们在交际和交流中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既使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又能使双方感到此次交际的愉快。委婉用语就是实现这一理想交际的合适的表达方式。 一、委婉语的分类 委婉语在英语中应用较为广泛。Euphemism 一词eu表示好,phemism表示说话,也就是说好话的意思。委婉语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 传统委婉语又叫消极委婉语(negative euphemism),即表示消极事务的词语。比如,当 人们直接说出死亡、葬礼、性、排泄物以及一些生理现象时,往往会给人一种粗俗、没有礼貌、没有教养的感觉。如果能换一种方式表达这些意思,结果就会大不相同,也会给人一种 有文化、有涵养、举止高雅的感觉。 文体委婉语也称之为积极委婉语(positive euphemisms)。使用时多是为了拉近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有愉悦的感觉。如黑人negro,在交往中为了避免人们想到黑奴这一层面,我们往往会使用black;在政治上,官方常用conflict 来代替war;slum(贫民窟),经常用old areas来表达。 二、委婉语的应用 1、与某些病症有关的的委婉语 正常健康的身体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也是幸福生活的主要保障。可是有些人由于生理原因或是某些疾病原因不能够拥有正常人的简单生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往往会注意避讳对方的这些痛处,在遇到这些疾病的名称的时候后采取较为委婉的说法。“得重病”的委婉表達形式是in a bad way, have a terminal illness。而不同的疾病有各自的委婉表达方式。cancer-词是人们极 度回避的禁忌词,人们通常使用a long illness来指代它。也有人用the C word, the Big C ,that disease来说癌症。目前较为常用的筛查Mongol baby(先天性愚型婴儿)的检查,叫做Down’s baby筛查。还有疾病”(disease)这一字眼也是令人不愉快的,不可避免要提到时,常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凭借。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上课,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标本,具有很好的示范性。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勤学 语文教师要达到声情并茂、引人入胜的语言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进行长时间的培养。“勤能补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1)向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学习。它们经过历史的长河能够流传下来,必然闪耀着语言文字的光辉。教师要广泛阅读,汲取其中的精华,增强自己的文学底蕴,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彩。(2)向周围的人学习。课堂上,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工作中,向身边普通话说得标准的人学习;闲暇时,向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看视频、听评课)。通过学习,纠正错误的读音,调节自己的语速,选择正确的声调。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普通话,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3)

向专业书籍学习。认真学习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等学科中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学习本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做到语音准确,词汇标准,语法合乎逻辑规范。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及专业知识水平。只有有了丰富的积累,讲课时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二、苦练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语言艺术是大家交口称赞的。而她的“台下”功夫却鲜为人知。据说于漪老师年轻时,进课堂之前,把自己的教案要背得滚瓜烂熟。办公室里,她认真地背;公交车里,她静心地背;家里,她忙里偷闲地背。于漪老师出色的教学语言艺术完全是苦练出来的。语言是口耳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有了广泛的积累,还必须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有针对性、有步骤地练习。(1)听广播、看电视,一字一字地对照练习,培养敏锐的语感,掌握正确发音。(2)自己说,和别人说,逐步养成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的习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3)放声朗读,出于口而后入于耳,既训练了朗读能力,同时又进行了语音听辨训练。 总之,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一要勤学习,丰厚自己的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二要苦练

俄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俄语幽默的语用分析 幽默(Юмop) 是个外来词,它来源于英语Humour的音译。汉语中的译名最早见于北京出版的《语丝》杂志。台湾作家梁实秋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词典》的解释是:“幽默:诙谐;滑稽。”《辞海》的解释是:“(一)寂静无声,《楚辞·九章·怀沙》:‘孔静幽默’;(二)美学名词,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戾和不通情理之处。”显然后一种解释汲取了外来词的新义。 俄国人有幽默感,而且把幽默感看做一个人心灵健康的标志。如果得到“此人不懂幽默”的评价,则是可悲的。从修辞角度看,多义词、同音异义词和成语是俄语幽默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与人物身份地位或交际场合不相符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有时正是俄语幽默的笑点所在。因为言语幽默是口头的,因此俄语言语幽默中使用的句子大多是具有口语体特征的简单句和不完全句等,这种口语体的简略性使幽默的产生有了可趁之机。俄语幽默中也是具有文化内涵的,如果我们只懂得俄语语言而不知道其中的文化信息,同样不能理解幽默的可笑之处。 一、幽默言语与语用原则 真正地从语言学角度解释幽默话语产生的原因,是从格赖斯(Грайс) 的合作原则(Общий принцип кооперации) 创立之后。格赖斯认为,谈话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致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言语交际双方都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其基本出发点是,交际双方都遵循一个目的,相互配合,从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他把这种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具体地说,合作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包含四大准则: 1.质的准则(Постулат качества: говори правду)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2.量的准则(Постулат количества: сообщи что-то новое) (1)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的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3.关系准则(Постулат отношения: не отклоняйся, не теряй нить) 说话要上下文关联。4.方式准则(Постулат способа: говори ясно, избегай неоднозначности) (1)避免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 (2)避免歧义; (3)说话要简练; (4)说话要有条理。 下面简略地分析因违反上述准则而产生的幽默的具体情况。 二、由于违反“质的准则”而产生的幽默 质的准则指话语内容是真实的。当说话人或作者故意违反质的准则,也就是故意说一些 不符合事实的话,目的是误导听话人,便使用了夸张、反语、隐喻等修辞手段,而这些 修辞手段都是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所产生的效应,幽默也由此产生。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如: (1) –А это правда, что Иван Иванович выиграл машину в лотерею? -- Правда. Только не машину, а тысячу рублей, и не в лотерею, а преферанс, и не выиграл, а проиграл. —是真的吗?伊万·伊万诺维其中彩票赢了一辆汽车?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语大全

(一)对正确回答的评价 太棒了!你的回答很精彩! 太好了,聪明的阿凡提都快比不过你。 老师为你的出色表现而自豪! 你的进步真神速!大家向你学习! 你的表现让大家刮目相看! 说得真不错,大家都要向你学习(请继续努力)! 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 回答得真好!非常有创造性! 像×××这样的学习态度,特别好,不但理解,还有自己的见解!科学家小的时候就是这样认真、努力、积极、思考。 、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你真行。 、大家都喜欢你的回答,你的见解真独特。 、这种方法很有新意,说明你动了番脑筋。 、这位同学的发言很完整,声音也响亮。 、×××同学说得(读得)既…又…,我们一齐向他学一学。 、从多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好吗? 、他的表现真不错,大家给他一些鼓励! 、你还行,不过还需努力。争取回答得更出色。 (二)对错误回答的评价 你的回答较完整,只要在……地方改一改那不是更好吗? 你的脑筋动得可真快,要是在……说得更清楚具体些,那该有多好呀! 今天你的表现可真棒,已经举手发言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不过回答问前要

听清楚问题,行吗? ××同学虽然……,但老师发觉他很有勇气,你们也要像他那样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想的,好吗? 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同学帮你补充,好吗? 再好好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行! 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一遍),好吗? 别着急,慢慢想,老师相信你会想出来! 、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 (三)对小组讨论的评价 你们的建议很有特色,值得大家关注! 你们真是一群智多星! 你们的配合真默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瞧!困难的题目对你们来讲不再是一座大山了吧! 很好,小组内还有成员有补充吗?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 集体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都想到了,真羡慕你们的小集体。 你们这一组同学说得(读得)非常……,把……理解得透彻。真羡慕你们这一小组的学习能力呀! 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力量大无比。 你为你们一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 、你们小组真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你们很会观察,非常了不起!这个问题,你们能再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吗? 、你们这一组合作得真好。 三、学生之间的评价语言

英语中“死亡”委婉语的语用学分析

摘要:从语用学的角度,用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语境理论、距离原则、动听原则和模糊理论对英语“死亡”委婉语进行了分析,为英语“死亡”委婉语的名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期望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重视这些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正确选择、使用它们,从而避免在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会和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语用学;合作原则;语境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活动的润滑剂,它在人类交际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专家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英语委婉语进行了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1)研究历史及演变;(2)界定其定义;(3)探讨其构成手段;(4)从语言学角度研究;(5)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语中的“死亡”委婉语作专门分析研究的文章。而笔者认为,英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数量很多,它在一定层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社会文化、民族心理、价值观念等,它是我们了解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对它进行研究还可以避免在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会和冲突,提高我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英语中的“死亡”委婉语所体现的一些语用学原则,希望人们可以加深对它以及西方社会的认识,也可以在言语交际中更好地、正确地选择使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处以绞刑,人们就用一些与白杨树有关的温和的、甚至是好听的表达委婉说出这些人的死,如“to be a cottonwood blossom”、“to decorate a cottonwood”、“riding under a cottonwood limb”。 (2)得体准则。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增大有益于他人的观点。如将人死后称为“to became a land owner”、“go to Heaven/paradise”、“be with God、rest/be in Abraham?8 bosom”等。这是出于礼貌,给对方留有面子,也有可能让他人对自己有好感等。 (3)赞誉准则。减少对他人的贬降,增大对他人的赞誉。如对为国家或事业而献身的人给予崇敬和赞美,称他们是“to lay down one?S life”、“to make the Illtimate/l船t sacrifice”、“to be present at the last roll call”、“to fire one?s last shot”礼貌原则为死亡委婉语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死亡委婉语的礼貌功能也使得尖锐的社会问题显得缓和与轻松。 1礼貌原则2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Leech?提出了一套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的“礼貌原则”,它包括6个准则:策略准则(Tact Maxim)、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英语死亡委婉语则体现了这些准则。如: (1)同情准则。即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增大对他人的同情。如西方国家以前多将犯人吊在白杨树Grice[2]根据会话的内容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中存在着一个总的合作原则。为了成功的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它包括4条准则:数量准则(适量)、质量准则(正确)、关系准则(关联)、方式准则(简明)。但人们有时会出现违反某条准则的情形。这时,违反准则的一方可能有言外之意,另一方要能领会“话外话”。英语“死亡委婉语”就故意违反了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这些准则,而这恰恰是为了遵循礼貌原则,维护他人的面子,保持他人的尊严,如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要求不要说自知是虚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死亡委婉语从本质上说违反了这一准则,如将死亡称为“to be on vacation”,“to take a one way ride/trip”等。另外,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要求讲话要有关联,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和歧义。而死亡委婉语往往委婉含蓄,如将死亡称为“to cancel olae?s account”、“to return to dust/earth”、“to turn one?s toes to daisies”等,这样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其实隐含着其他的目的,即遵循礼貌原则,维护他人的面子,保持他人的尊严。 3语境理论 言语交际中的参与者不是任意地、毫无节制地选择交际语码的;相反,语码的选择与交际目的、交际语境密切相关。语境包括显性语境和潜性语境:前者指交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参与者、话题、面部表情等可感知的具体直接的物理因素;后者指交际参与者的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