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基本信息: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

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水肿等。

检查:

1.发作时的体检

应着重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心律失常对血液动力状态的影响。

(1)听诊心音了解心室搏动的快、慢和规则与否,结合颈静脉搏动所反映的心房活动情况,有助于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鉴别诊断。

(2)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2.发作间歇期体检

应着重于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影、心血管造影等无创和有创性检查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便捷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诊心律失常性质的重要依据。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动态心电图也称Holter监测,通过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图,可能记录到心律失常的发作、自主神经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等,可弥补体表心电图只能做短暂记录的不足。

诊断: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部分患者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三基三严精彩试题含问题详解】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一、选择题 1、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方法是 A. 直流电复律 B. 药物治疗 C. 射频导管消融 D. 食管心房调搏超速抑制 E. 刺激颈动脉窦 答案:A 2、室速最常见于下列哪种器质性心脏病 A. 冠心病心肌梗死 B. 心力衰竭 C. 心瓣膜病 D. 二尖瓣脱垂 E. 心肌病 答案:A 3、预激合并房颤可使用下列哪种药物 A. 洋地黄 B. 维拉帕米 C. 利多卡因 D. 胺碘酮 E. 以上均不是 答案:D 4、极短联律间期室速应首选哪种药物 A. ATP B. 维拉帕米 C. 胺碘酮 D. 普罗帕酮 E. 利多卡因 答案:B 5、以下不属于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是 A. 房颤 B. 室性期前收缩 C. 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 D. 房室传导阻滞 E. 心电图鱼钩样改变 答案:E 6、急性下壁心梗最易发生 A. 急性左心衰 B. 室性心动过速 C. 心脏破裂 D. 房室传导阻滞

E. 室壁瘤 答案:D 7、急性心梗发生室颤时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 静注利多卡因 B. 同步直流电复律 C. 高流量吸氧 D. 非同步电除颤 E. 静注尼可刹米 答案:D 8、PP间期差异大于多少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A. 0.04s B. 0.10s C. 0.12s D. 0.20s E. 0.32s 答案:C 9、房颤最常见于下面哪种心血管疾病 A. 心肌病 B. 高血压性心脏病 C. 心包炎 D.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E. 急性心肌梗死 答案:D 10、初次发作的房颤在多少小时内称为急性房颤 A. 24 B. 48 C. 24~48 D. 48~72 E. 12 答案:C 11、房颤口服华法林抗凝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多少能安全有效的预防脑卒中发生 A. 1~1.5 B. 1.5~2.0 C. 2.0~3.0 D. 3.0~4.0 E. >3.0 答案:C 1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期首选 A. 腺苷快速静注 B. 毛花苷C静推 C. 直流电复律 D. 射频导管消融 E. 刺激迷走神经

常见严重心律失常急救预案

常见严重心律失常急救预案 定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异位激动和(或)传导障碍所造成的正常节律或速率的失调,称为心律失常。 一、室性早搏 临床表现: (一)心悸。 (二)心电图:提前发生的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方向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多数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处理: (一)利多卡因20-100mg静脉注射后,5%葡萄糖500ml加利多卡因1000mg 静脉滴注,速度为1-4mg/min。 (二)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后,5%葡萄糖250ml加胺碘酮150mg静滴,滴速1-3mg/min。 (三)洋地黄中毒者,停洋地黄及利尿剂,口服氯化钾30ml。 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一)心悸、心前区不适,出汗,乏力。 (二)心电图:一系列快而规则的房性或交界心律,心率为160-220次/分。 处理:终止发作 (一)刺激咽喉引起呕吐动作、压迫眼球或一侧颈动脉窦等,刺激迷走神经。 (二)异搏定(维拉帕米)5m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注。 (三)心律平35-70m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注。(已不主张使用) (四)西地兰0.4mg加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注。 (五)洋地黄中毒者予以5%葡萄糖500ml加氯化钾20ml静滴,苯妥英钠0.1g 加生理盐水20ml 静脉注射。 (六)伴低血压休克,心衰者予以同步直流电复律。 (七)射频消融治疗。 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一)低血压、少尿、昏厥、气促。 (二)心电图表现:3个以上室性早博连续出现。心室率快于心房率,频率150—200次/分,可见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处理: (一)终止发作: 利多卡因50—100静脉注射后,5%葡萄糖500ml加利多卡因1000mg静脉滴注,速度为1—4mg/min。胺典酮150mg静脉注射后,5%葡萄糖250ml加胺典酮150mg静滴,滴速为1—3mg/min。迅速直流电复率(洋地黄中毒引起者不宜用)。 (二)预防复发: 莫雷西嗪、普鲁卡因酰胺口服。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由于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病因: 一、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分类 (一)激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②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 ③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2)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二)激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 2、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二、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

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4、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阿霉素中毒等。 6、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7、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8、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机理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激动在窦房结形成后即由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的结间通道解到房室结,同时沿心房肌传抵整个心房。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到达希氏束后传导速度再度加速,激动沿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使全部心肌激动一次,完成一个心脏周期。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和传导均异常。 一、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起源异常主要与心肌细胞膜局部离子流的改变有关,其表现形式有二,即起搏点(包括正常和异位)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激动。 1、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自律性即心肌细胞自发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自律性是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交界区以及希一浦系统的正常电生理特性。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比其他部位的自律性都要高,窦房结以下的起搏点(称次级起搏点或潜在起搏点)受到窦房结激动的抑制而不能表现出来,一旦窦房结的自律性低于某一次级起搏点的自律性或次级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升高而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时,自律性较高的次级起搏点就代替窦房结发出激动,触发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其中由于窦房结自律性下降导致的异位搏动称逸搏或逸搏心律,而由于潜在起搏点兴奋性异常升高所引起的异常搏动称为早搏或心已动过速。 心脏本身病变(缺血、炎症、负荷过重等)或植物神经兴奋性改变,均可使心脏组织自律性受到影响,甚至使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也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临床导致心脏自律性升高的因素如:①交感神经张力升高;②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③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严重心律失常的观察要点和护理常规

严重心律失常 各种原因所致的突发性心律紊乱或在原稳定性心律失常基础上的突发性加重,是ICU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之一。由于ICU病房大部分的严重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或潜在影响,可能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因此需及时辨认及紧急处理。 【观察要点】 1.清醒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临床自觉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等。 2.心电监测: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a 室性心动 过速b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d 心室扑动 c 心室颤动 d 不易鉴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e 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 3.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a 原发性或新发性的心脏病;b 过度劳累; c 剧烈的精神或情绪刺激; d 供氧不足; e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f 休克;g 心衰,心肌缺血;h 感染;I 急性中毒 【护理】 1.做好床旁心电监测,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 2.吸氧与人工通气:吸氧可以增加血氧浓度,有利于缺血心肌供氧,减少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如需人工通气,应通知医生,使用人工呼吸机。 3.建立静脉通路: 常规建立静脉通路方便患者用药。心律失常的病人由于心 脏泵功能下降,在补液量方面,外源性液体补液量应受到限制。 4.抢救设备与药物: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如:除颤仪,起搏仪,气管插 管用物,人工呼吸机,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美托洛尔,胺碘酮,西地 兰,阿托品等。 5.休息与活动:需绝对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活动。 6.饮食和排便:饮食需含必需热量和营养,富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低 盐低脂饮食,禁忌饱餐,防止便秘,如发生便秘可给缓泻剂或低压清洁 灌肠,避免排便用力过度或屏气,必要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 7.情绪和睡眠:病人情绪常常不稳定,自身行为控制力下降,需给予耐心 的解释和心理护理,如过度紧张可适当应用安定,保持足够的睡眠,利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 A.期前收缩 B.窦性心动过缓 C.窦性心律不齐 D.窦性心动过速 E.心室颤动 正确答案 A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A.期前收缩 B.房颤 C.传导阻滞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心动过缓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期前收缩。 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是由窦房结异常或兴奋引起的。激发的传导缓慢,受阻或通过异常通道传播,也就是说,心脏活动和(或)传导障碍的起源导致异常的心跳频率和/或节律。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的预后与病因,病因,发展趋势以及是否导致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有关。它可能导致猝死并导致心力衰竭。 病因

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由基因通道突变引起,例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等。 后天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多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很常见,尤其是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基本健康或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并不少见。其他原因包括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体温过低,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性质,类型,心功能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例如,轻度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性房性早搏,一级房室传导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因此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严重的心律不齐,例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速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能引起心lp,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晕厥,args综合

严重心律失常

严重心律失常 指由心律失常而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威胁患者生命者称为严重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疾病及危重病急诊处置的主要对象。 过早搏动 病因 1、正常人: 2、诱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喝浓茶 3、药物:洋地黄、钡剂、奎尼丁、拟交感药物、氯仿 4、创伤: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 5、低钾: 6、冠心病、心肌炎、甲心病、二尖辨脱垂等 发病机制 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并行收缩与触发活动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特点: 可无症状,或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频发:乏力、头晕、心绞痛、心衰 PE:心律不规则,有长代偿间歇,第一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脉搏缺如。 (二)心电图特点: 1、房性早搏 ①提早出现P′波,形态与窦P略有不同 ②P′--R>0.12′(早搏未下传) ③早搏后的QRS波与正常窦性相同(早搏伴差传) 2、房室交界性早搏 ①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形态与窦性QRS波相同 ②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波群之前、之中、之后,其P′--R<0.12′或R--P′<0.20′ ③可是完全或不完全代偿间歇 3、室性早搏 ①提早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其前后无相关P波,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 反,ST段随T波方向而移位 ②大多有完全代偿间歇 ③室早与基本心律的关系可呈配对型、平行收缩型和间位型。 室上性早搏的治疗 房早无症状,一般无需治疗,去除病因 风心二狭、冠心病房早且有自觉症状 ①洋地黄制剂:尤其是伴心衰者 ②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10—20mg Bid--Tid ③异搏定40—80mg Bid--Tid ④胺碘酮0.1--0.2mg Bid--Tid 室早治疗原则 ①无器质性心脏病亦无明显症状者:不必处理 ②无器质性心脏病但有明显症状者:美心律、心律平、贝他洛克 ③有器质性心脏病伴轻度心功能不全:处理基础心脏病 若有明显症状:美心律、心律平、贝他洛克 ④有器质性心脏病且伴严重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室早成对、成串:普罗帕酮、美西律、奎尼丁、胺碘酮、普鲁卡因胺 ⑤AMI出现室早: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 陈旧性AMI:美西律、心律平、贝他洛克、奎尼丁、胺碘酮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先后经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和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至心室。该种心律称为窦性心律。当激动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时间和途径等一项或多项发生异常时称为心律失常。 1、诊断 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节律、起止特点、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等并结合心电图检查常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希氏束电图,心腔内电图等电生理检查。 2、临床表现 (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者频率过快、过慢或节律不规则时,称为窦性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者,心率100次/分。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心力衰竭等,甘些药物如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亦可引起。患者除心悸外无其它明显症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100次/分。 ②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常见于运动员、老人、颅内压增高及某些器质性心脏病人。轻者无明显症状,心率过慢时可引起头晕,胸闷和心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频率〈60次/分。 ③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节律不规则。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多无症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隔相差0.12秒以上。 ④窦性停搏:窦房结于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常见于窦房结功能低下,洋地黄等药物中毒及高钾血症等。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感心悸,如停搏时间过长,可致眩晕、昏厥甚至猝死。心电图示很长一段时间无P波,其后可现异位节律点的逸搏。 ⑤病窦综合征: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起搏及传导功能障碍。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等。临床上以脑供血不足症状为主,轻者主诉头晕和眼花等,重者可出现昏厥和抽搐,即阿一斯综合征发作。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也可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称快慢综合征。 (2)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提早出现的异位心搏。根据起搏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和室性早搏。可见于正常人,往往与精神紧张和吸烟等有关;亦可见于各种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心导管检查及服用洋地黄和奎尼丁等药物时。轻者可有心跳间歇和停顿感,重者引起心悸、气短、乏力和心绞痛。听诊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心电图特征: ①房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P—QRS—T波,P波与窦性P波略

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基本信息: 遗传性心律失常多为基因通道突变所致,如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

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表现。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水肿等。

常见心律失常总结

由于心脏激动得起源或传导异常所致得心律或心率改变叫心律失常,这就是临床最常见得心血管表现之一。心律失常患者得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得可以危及患者生命。 心律失常病因: 一、根据心律失常得发生机制分类 (一)激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②心动过速(房性、交界性、室性); ③扑动或颤动(房性、室性)。 (2)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交界性、室性)。 (二)激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4)室内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 2、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二、根据心律失常原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

如运动、情绪激动、进食、体位变化、睡眠、吸烟、饮酒或咖啡、冷热刺激等、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等、 3、代谢异常:如发热、低血糖、恶病质等、 4、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类、拟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药物、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等。 5、毒物或药物中毒:如重金属(铅、汞)中毒、食物中毒,阿霉素中毒等。 6、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7、麻醉、手术或心导管检查。 8、物理因素:如电击、淹溺、冷冻、中暑等、 机理 窦房结就是心脏得正常起搏点,激动在窦房结形成后即由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得结间通道解到房室结,同时沿心房肌传抵整个心房、激动在房室结内传导速度极为缓慢,到达希氏束后传导速度再度加速,激动沿浦肯野纤维传到心室肌,使全部心肌激动一次,完成一个心脏周期。 心律失常得发生机制包括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以及起源与传导均异常。 一、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起源异常主要与心肌细胞膜局部离子流得改变有关,其表现形式有二,即起搏点(包括正常与异位)自律性增高与触发激动。 1、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自律性即心肌细胞自发产生动作电位得能力。自律性就是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交界区以及希一浦系统得正常电生理特性、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得自律性比其她部位得自律性都要高,窦房结以下得起搏点(称次级起搏点或潜在起搏点)受到窦房结激动得抑制而不能表现出来,一旦窦房结得自律性低于某一次级起搏点得自律性或次级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升高而超过窦房结得自律性时,自律性较高得次级起搏点就代替窦房结发出激动,触发心脏得兴奋与收缩,其中由于窦房结自律性下降导致得异位搏动称逸搏或逸搏心律,而由于潜在起搏点兴奋性异常升高所引起得异常搏动称为早搏或心已动过速、 心脏本身病变(缺血、炎症、负荷过重等)或植物神经兴奋性改变,均可使心脏组织自律性受到影响,甚至使原来无自律性得心肌细胞也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临床导致心脏自律性升高得因素如:①交感神经张力升高;②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③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