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行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 格式:doc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8
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方法为图画记事和契刻记事。
( )2.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 )3.“甲骨四堂”指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 )4.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 ) 5.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为“天下第三行书”。
( )6.汉字的演变规律主要表现为笔画的线条化、字形的符号化、结构的规范化和字集的标准化。
( )7.注重形式美是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富有民族性的。
( )8.东汉班固的《西都赋》可以看作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 >9.三国魏曹丕的《燕歌行》创造了一种新的七言歌行体,成为唐代以后七言的基本模式。
( )10.近体诗也就是唐代的格律诗,它们是五、七言的律诗与绝句。
( )11.李白是写格律诗的圣手。
(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登高》。
( )13.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依次称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 )14.从民歌到文人诗,从古代的《诗经》到现代新诗,都要押韵。
( )15.格律诗押韵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 )16.格律诗押韵是指奇数句末押韵,偶数可押可不押。
( )17.格律诗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而在对句中是相反的。
( )18.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20.对仗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及流水对等几种基本类型。
苏东坡诗词钢笔行书字帖七绝·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七绝·上元侍宴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七绝·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五绝·守岁诗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七律·儋耳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七绝·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七绝·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七绝·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1。
诗词看尽苏轼一生十首诗词看尽苏轼一生苏东坡,北宋文豪、艺术家。
其散文、诗、词、赋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首诗词看尽苏轼一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创作赏析苏东坡与其弟苏辙兄弟情深,任杭州通判期间,其弟在济南为官,相思甚切,为接近亲人,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熙宁七年(1074)起程赴密州。
这首词便作于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
苏东坡是怀着矛盾复杂的心情前往密州的。
由于与新法派的矛盾,朝中难以立足。
赴密途中,触景伤情,凭鞍沉思,思绪万千,不禁感慨唏嘘,通过词作,把胸中块垒一古脑儿向子由倾吐。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赏析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东坡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东坡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共100个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
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
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诗书法欣赏一、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衍生注释:1.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古往今来,能被称为“风流人物”的都是在历史上有着独特影响力的角色,像三国时期那些英雄豪杰个个都能算呢。
2. 周郎:即周瑜,字公瑾。
郎在古代是对年轻男子的美称,周瑜年轻有为,所以被称为周郎。
他可是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哟。
3.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船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橹灰飞烟灭,就是说周瑜一下子就把曹操的战船打得大败。
4. 华发:花白的头发。
诗人说自己早生华发,就是感叹自己头发都白了,有点未老先衰的感觉。
三、赏析:这首词的主题围绕着对赤壁古战场的凭吊和对古代英雄人物的缅怀展开。
从情感上来说,既有对周瑜等英雄壮志豪情的钦佩向往,又有自己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悲叹。
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是相当霸气。
作者站在赤壁江边,看着滔滔江水,仿佛看到历史长河里的英雄一个一个被时间冲走。
用江水的永恒来衬托英雄人物的一去不复返,还引出下面对赤壁之战英雄周瑜的描述。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描写赤壁的景色写得太棒了,就好像把我们带到那个战争年代,看到了赤壁险峻的地势,汹涌的江水,听到涛声震天。
这既是写实,也是为了烘托当年赤壁之战的紧张激烈气氛。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刻画周瑜简直绝了。
刚刚娶了小乔的周瑜意气风发,形象潇洒,拿着扇子,头上戴着纶巾,打仗的时候这么轻松就赢了,和自己的落魄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种看透世事,又略带无奈的感觉。
就像是说人生就像一场梦似的,不如对着江上的明月洒一杯酒,以表达自己对古人的敬意和自身的感慨。
论行书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曹东慧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01期摘要: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结构、笔法、章法都已经发展完备。
宋代是一个文学艺术全面繁荣的时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画家、书法家。
文章通过简要介绍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对苏轼的行书书法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其借鉴到书法创作中,探讨如何把握笔法、结构、章法在书法创作中的统一。
关键词:苏轼;行书创作;“尚意”书风一、苏轼的“尚意”书风(一)苏轼所处时代特征宋太祖一统天下建立宋朝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
科举考试不似唐朝由士族把持,在糊名和誊录的方法下,文章合格,不论家世皆可被录取,极大地激发了当时的读书风气,使得出身贫寒的学子更加努力地考取功名来改善家庭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夜禁”的解除促使工商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个性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受社会环境、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影响,书家们对书法不断地创新发展,形成了宋代“尚意”的书法风格。
(二)苏轼“尚意”书风的表现在书法创作方面,不同于唐人推崇的法度严谨,宋人追求的反而是一种天真烂漫、直抒胸臆。
北宋时期,书家们认为“尚意”的书法是能够愉悦人身心的事物,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在其中。
时人欧阳修就把学书视为“寓意”“乐心”之事。
苏轼亦云:“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书法创作方面,苏轼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他的书法作品从不拘泥于一种风格,在书法创作中根据不同的用途与形制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书写尺牍时往往率真质朴,不矫揉造作;书写诗文作品时则多遵循法度,沉稳大气。
二、对苏轼“尚意”书风的传承与创新(一)对苏字风格特点的借鉴东坡居士的书法博采众长,楷书和行书作品较多。
早期他学习晋人的风韵,笔法爽利,字体清秀灵动。
后期仕途的坎坷使他身处逆境,转而注重实现自己的价值,作品呈现出雄逸、质朴、宽博的特点,其中最为经典的作品是他所作的《黄州寒食帖》(图1)。
江苏省考2023行测真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A.隶书B.行书C.草书D.楷书【答案】:A2.公告、通告、通知、通报的共同点是()。
A.公开性B.权威性C.指导性D.告知性【答案】:D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A.周瑜B.诸葛亮C.曹操【答案】:A4.下列发文字号,拟制正确的是()。
A.X财〔2015〕17号B.X电(15)第6号C.(15)X财字第017号D.冀X发(2015)4号【答案】:A5.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作者是()。
1/ 9A.顾宪成B.顾炎武C.黄宗羲D.朱熹【答案】:A6.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制度,下列关于科举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考试中的乡试是每年两考B.唐朝最重要的进士科考是每年一考C.科举考试高中的都称为进士D.唐朝以后,科举考试就由兵部专管【答案】:B7.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答案】:A8.把握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求决策者()。
A.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B.努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首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D.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利益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答案】:A9.下列不属于公文中漏抄漏送情况的是()。
A.因特殊情况而越级呈报的上行文未能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B.公文内容涉及有关机关的职权范围未能抄送涉及的机关C.重要的下行文未能抄送直接上级机关D.请示未能同时抄送下级机关【答案】:D10.价格杠杆是政府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之一。
下列不属于价格杠杆的是()。
A.限制公办大学的学费B.实行家电下乡补贴2/ 9C.提高水、电、气、石油价格D.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答案】:A11.下列诗句描述的是重阳节的是()。
隶书名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èi)江月。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1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
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
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3)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表现周瑜当年、的【参考答案】1)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2)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
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
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3)答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
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
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
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
(解析: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
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赏析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文言现象】【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备课习题资料【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课下注释】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念奴娇,词牌名。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苏轼所游的是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处。
②【大江】指长江。
③【故垒】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④【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即出任要职,军中皆呼为“周郎”。
⑤【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
⑥【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⑦【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⑧【故国】指赤壁古战场。
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
⑩【尊】同“樽”,一种盛酒器。
这里指酒杯。
⑪【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翻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赤壁怀古书法作品欣赏行书发朋友圈的说说1. 哇!今天我真的被一件书法作品震撼到了!就是这幅赤壁怀古行书,一打开卷轴,仿佛就能听到历史的海浪声呼啸而来~2. 朋友们,你们见到这颗遗珠了吗?赤壁怀古的韵味,竟然在这幅行书作品中流淌得如此洒脱!一笔一划简直直击心灵。
3. 就像我们翻看古人的日记,每一个字都在讲故事。
这赤壁怀古行书,一不留神就陷进去了,就像走入了一场古战场的演出!4. 谁能想到,这么多年后,我们还可以在宣纸上看见这么磅礴的赤壁怀古行书!每件作品都有它的灵魂啊!5. 你是不是也有那种感觉,看到某些艺术作品,就觉得和作者成了无声的朋友?这幅赤壁怀古行书,真的是做到了!6. 你知道吗?赤壁怀古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故事与情感的汇聚地。
在这幅行书中,那些故事又活了过来!7. 有时候想,古人挥毫泼墨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是不是就像我们现在,感叹这幅赤壁怀古行书里透出的英雄气概?8. 真佩服那些书法家,他们是怎么将这滚滚长江的气势,凝固在纸面上的呢?赤壁怀古行书,佩服佩服!9. 每看到一个新的书法作品,就像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这幅赤壁怀古行书,进来的可是满满的历史感和豪迈风!10. 有句话说得好,书法是心灵的抒发。
今天一见这赤壁怀古行书,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情感真的可以在纸上流淌!11. 和朋友聊起来,大家都有一个发现,赤壁怀古行书好像有种召唤力,邀请我们去那段历史里腹地探险啊!12. 小伙伴们有没有试过,沉浸在一个作品中,忘了身处何处?这幅赤壁怀古行书就让我找回了那种消失很久的感觉!13. 写书法真的是种为他人着想的艺术!不然怎么有人能够绘出这样的赤壁怀古行书,让人久久震撼不已!14. 这幅赤壁怀古行书,让我发现,原来历史的厚度真的可以从纸面上感受到!每一笔都是一个音符,谱写着古今的对话。
15. 看来人的情感真的是相通的,无论是千年前的古人还是今天的我们,看到赤壁怀古行书时,内心的震撼是一样的!16. 有没有觉得,书法有时候就像一场表演?赤壁怀古行书就像是一位讲故事的古风大师,娓娓道来那烽火连天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