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管理学》选择题名词解释

《信息管理学》选择题名词解释

《信息管理学》选择题名词解释
《信息管理学》选择题名词解释

单选

第一章

1、信息可以被组织、综合、扩充与浓缩,是指()(单选)

A、多样性

B、可识别性

C、转换性

D、可加工性

2、情报区别于知识的根本属性是。(单选)

A、普遍性

B、社会性

C、动态性

D、非消耗性

3、“化无序为有序”是()的任务。(单选)

A、信息搜集

B、信息组织

C、信息研究

D、信息提供利用

4、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单选)

A、社会信息现象

B、社会信息管理系统

C、信息资源管理活动

D、信息管理

5、理论信息管理学包括()两大分支。(单选)

A、信息管理基础理论与信息技术方法

B、信息管理方法与信息管理技术

C、信息管理基础理论与信息管理应用理论

D、专科信息管理学和部门信息管理学

第二章

1、信息与广义的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是( )。(单选)

A、信息包含广义的信息资源

B、交叉关系

C、广义的信息资源包含信息

D、无关系

2、信息内容更新和传递速度最快的是()。(单选)

A 天然型信息资源

B 网络型信息资源

C 智力型信息资源

D 文献型信息资源

3、下列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中,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单选)

A 物理信息资源

B 生物信息资源

C 社会信息资源

D 天然型信息资源

4、以下()不是信息资源的科学功能。(单选)

A、加快科研进程

B、避免科研重复

C、促进科技发展

D、开发智力资源

5、描述一个学科领域论文按作者分布规律是()。(单选)

A、洛特卡定律

B、齐夫定律

C、布拉德福定律

D、普赖斯指数曲线

第三章

1、由用户的工作性质、知识结构等客观需要所决定的信息需求叫()。(单选)

A、隐性信息需求

B、显性信息需求

C、实际信息需求

D、认识到的信息需求

2、导致用户信息需求共性最重要的因素是( )。(单选)

A、社会环境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组织的性质

D、个人的工作性质

3、()所需信息的表现形式以文献型信息和实物型信息为主。(单选)

A、科研人员

B、管理人员

C、技术人员

D、教师

4、()是影响用户将信息需求转化为信息获取行为最关键的因素。(单选)

A、用户所需信息的价值大小

B、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

C、获取途径和方式的易用性

D、获取途径和方式的新颖性

5、()不是导致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交叉的主要原因。(单选)

A、用户对自己的信息需求认识不十分正确;

B、用户对信息提供者的服务范围和能力不十分了解;

C、用户提问用词不准确。

D、用户对自己的信息需求一无所知

第四章

1、()模型将信息交流分为非正式交流和正式交流两部分。(单选)

A、兰开斯特模型

B、米哈依洛夫模型

C、维克利模型

D、施拉姆模型

2、()是信息的单向被动传递。(单选)

A、会议通知

B、信息咨询服务

C、图书借阅服务

D、打电话

3、信息传递有①多向主动传递,②单向主动传递,③多向被动传递,④单向被动传递四种,传递信息的针对性从强到弱排序应为()。(单选)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③①

D、①④②③

4、传递范围最广的是()。(单选)

A、信息的多向主动传递

B、信息的单向主动传递

C、信息的多向被动传递

D、信息的单向被动传递

5、()不属于影响信息交流的因素中的语言文字因素(单选)

A、自然语言因素

B、专业术语因素

C、检索语言因素

D、教育因素

第五章

1、图书馆收集文献信息的主要方法是( )。(单选)

A、现购

B、订购

C、索取

D、交换

2、()不是网络调查的优点。(单选)

A、扩大调查空间

B、不受调查时间限制。

C、可用于市场调查

D、降低调查成本

3、信息揭示方法中的主题法不包括()。(单选)

A、叙词法

B、单元词法

C、分面组配法

D、标题词法

4、()属于信息分析选题中的主动选题。(单选)

A、接受上级领导下达的指令性研究任务

B、接受其他部门委托的研究课题

C、信息分析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本单位的实际条件自行选择的研究课题

D、以上三种选题方式

5、下列信息服务方式中,所提供信息内容针对性最强的是()。(单选)

A、信息报道服务

B、文献借阅服务

C、定题信息服务

D、信息咨询服务

第六章

1、()不属于光盘信息检索的优点。(单选)

A、检索成本低

B、检索效率较高

C、运行速度快

D、新颖性较高

2、下列现代信息技术中,()属于基础层次的信息技术。(单选)

A、计算机技术

B、光盘技术

C、多媒体技术

D、可视图文技术

3、()不属于信息检索技术。(单选)

A、光盘检索技术

B、联机检索技术

C、网络检索技术

D、数据库技术

4、()目前是世界著名的国际联机检索系统之一,是由德国卡尔斯鲁厄专业信息中心、美国化学文摘社和日本科技信息中心于1983年合作开发的,1986年全面对外服务。(单选)

A、STN系统

B、Dialog

C、CNKI数据资源系统

D、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5、电话属于()。(单选)

A、单工通信

B、半双工通信

C、全双工通信

D、以上都不是

第七章

1、财务管理系统属于()。(单选)

A、信息检索系统

B、信息分析系统

C、业务信息处理系统

D、决策支持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中不包括()。(单选)

A、数据库

B、数据处理模型

C、知识库

D、数据库管理系统

3、MIS解决的是()。(单选)

A、半结构化问题

B、非确定型问题

C、非结构化问题

D、结构化问题

4、()不是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单选)

A、计算机技术

B、通信技术

C、自动化技术

D、光盘技术

5、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正确的顺序是()。(单选)

A、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B、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

C、系统分析、系统规划、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

D、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和维护、系统实施、系统评价

第八章

1、在专职的信息管理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业务及其管理工作人员属于( )。(单选)

A、广义的信息管理人才

B、狭义的信息管理人才

C、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管理人才

D、信息管理学研究人才

2、技术型信息管理业务人才的知识结构中,()应是最重要的知识。(单选)

A、科学文化知识

B、信息管理知识

C、计算机技术

D、其他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

3、利用各种信息技能与信息管理系统,搜集、组织、分析和提供信息的人才是( )。(单选)

A、信息管理业务人才

B、信息管理教育人才

C、信息管理研究人才

D、信息管理技术人才

4、信息管理专业大学本科教育最适应于培养()信息管理人才。(单选)

A、专门型

B、通用型

C、复合型

D、创造型

5、( )是我国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主体。(单选)

A、信息管理专科教育

B、信息管理本科培养

C、信息管理硕士生教育

D、信息管理博士生教育

第九章

1、邮政部门、电信部门属于()(单选)

A、信息存储服务业

B、信息传播服务业

C、信息咨询服务业

D、信息传递服务业

2、信息服务业的劳动对象主要是()。(单选)

A、人

B、环境

C、信息

D、以上都不是

3、以下()不是信息服务业支撑体系的硬件部分。(单选)

A、信息技术

B、信息人才

C、经费

D、管理

4、()不是信息服务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单选)

A、信息劳动是生产性劳动

B、信息服务业产业化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C、信息产品可成为商品

D、信息机构可成为信息企业或准信息企业

5、()是信息服务业微观管理的内容。(单选)

A、信息服务业结构优化

B、信息服务法制建设

C、信息服务企业经营管理

D、信息服务市场的培育与规范

答案:一1~5 DCBDC 二1~5 BBCDA 三1~6 CACAD 四1~5 BBCAD 五1~5 BCCCD 六1~5 DADAC 七1~6 CCDD B八1~8 BCABB 九1~5 DCDBC

多选

第一章

1、()是与信息利用有关的信息属性。(多选)

A、普遍性

B、多样性

C、可共享性

D、强时效性

2、信息管理活动包括()。(多选)

A、信息搜集活动

B、信息组织活动

C、科学研究活动

D、信息服务活动

3、信息管理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多选)

A、信息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B、信息管理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C、信息管理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D、各类信息机构必须为全社会服务

4、下列分支学科中,()属于信息管理技术方法学的范畴。(多选)

A、信息组织学

B、信息计量学

C、信息分析学

D、信息经济学

5、()是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多选)

A、图书馆学情报学

B、信息科学

C、管理科学

D、计算机科学

第二章

1、在传递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失真的信息资源有()。(多选)

A、天然型信息资源

B、实物型信息资源

C、智力型信息资源

D、文献型信息资源

2、下列()属于文献信息资源。(多选)

A、期刊

B、网上信息

C、空白磁带

D、光盘版图书

3、信息资源加快科研进程的作用表现为()。(多选)

A、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信息,节约科研时间

B、利用现有的知识型信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C、利用现有的方法性知识信息,改进科研方法

D、放弃现有的与他人重复的研究而另辟溪径进行研究

4、揭示信息资源生产和分布中集中与分散规律的定律有()。(多选)

A、洛特卡定律

B、齐夫定律

C、普赖斯指数曲线

D、布拉德福定律

5、反映文献增长和老化的规律和指标包括()。(多选)

A、科学生产率

B、文献半衰期

C、巴尔顿-凯普勒方程

D、普赖斯指数曲线

第三章

1、用户的信息需求包括信息用户对()的需要和要求。(多选)

A、信息内容

B、信息质量

C、信息形式

D、信息服务

2、导致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某些共性的因素包括()。(多选)

A、经济发达程度

B、民族文化传统

C、社会组织的性质与规模

D、用户的职业与任务

3、下列人员中,()对信息内容综合性要求较高。(多选)

A、科研人员

B、技术人员

C、管理人员

D、大学生

4、影响用户采用何种信息获取途径和方式的因素包括()。(多选)

A、用户所需信息的价值大小

B、获取途径和方式的易用性

C、获取途径和方式的新颖性

D、用户的信息获取习惯

5、用户对自己的信息需求没有正确的认识,会导致()。(多选)

A、信息提问小于信息需求

B、信息提问大于信息需求

C、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无关

D、信息提问与信息需求交叉

第四章

1、下列表述,()是正确的。(多选)

A、信息多向传递的针对性比信息单向传递的针对性强

B、在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中,信息多向主动传递的信息传递面最广

C、信息咨询服务属于信息单向被动传递方式

D、信息多向被动传递方式传递信息的速度较快

2、下列信息交流方式中,()属于正式交流。(多选)

A、个人之间相互通信

B、组织中的纵向信息交流

C、全国人大会议

D、课堂讨论

3、克服信息交流自然语言障碍的方法有()等。(多选)

A、提高外语水平

B、使用世界语

C、实现机器翻译

D、普及科技知识

4、下列因素中,()对信息交流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限制作用。(多选)

A、信息污染

B、知识产权保护

C、政治局势稳定

D、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5、下列()属于信息的多向主动传递。(多选)

A、图书出版发行

B、图书馆图书外借

C、播放电视新闻

D、发送公文

第五章

1、()是社会调查的重要方法(多选)

A、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B、问卷调查

C、利用因特网进行调查

D、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

2、下列工作中,()是信息组织的工作内容。(多选)

A、信息标引

B、信息著录

C、信息序化

D、信息存储

3、信息分析的科学性表现为()。(多选)

A、方法科学

B、数据准确

C、论点客观

D、针对性强

4、以下()属于信息研究成果。(多选)

A、论著

B、文摘

C、图样汇编

D、述评

5、信息提供应遵循()原则。(多选)

A 针对性原则

B 易用性原则

C 计划性原则

D 经济性原则

第六章

1、下列现代信息技术中,()属于应用层次的信息技术。(多选)

A、遥感技术

B、光盘技术

C、光学存储技术

D、可视图文技术

2、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多选)

A、信息技术只能用于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B、信息技术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

C、信息技术能拓展信息管理社会功能

D、信息技术能给信息管理带来挑战

3、下列信息管理技术中,()属于信息组织技术。(多选)

A、遥感技术

B、安全认证技术

C、超文本技术

D、数据库技术

4、联机信息检索具有()等特点。(多选)

A、信息检索突破了空间限制

B、检索到的信息内容范围广

C、检索费用低

D、操作简单

5、数据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多选)

A、传输速率

B、色深

C、带宽

D、误码率

第七章

1、以下信息管理系统中,()属于信息分析系统。(多选)

A、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

C、办公自动化系统

D、主管信息系统

2、数据库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选)

A 信息管理系统

B 管理信息系统

C 决策支持系统

D办公自动化系统

3、决策支持系统解决的是()。(多选)

A、结构化问题

B、半结构化问题

C、非结构化问题

D、确定型问题

4、ERP系统应用成功的标志是()。(多选)

A、系统运行集成化

B、业务流程合理化

C、绩效监控动态化

D、管理改善持续化

5、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多选)

A、明确系统开发的请求

B、对组织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

C、将企业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抽象化

D、划分子系统功能

第八章

1、()属于信息管理业务人才。(多选)

A、信息科学研究人员

B、信息研究人员

C、信息组织人员

D、信息利用者

2、信息主管具有()等职能。(多选)

A、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制定适当的信息战略

B、进行信息管理业务工作

C、协调各部门的信息需求,负责组织的信息集成

D、参与组织的决策

3、对于()来说,观察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多选)

A、事务型信息管理业务人才

B、研究型信息管理业务人才

C、信息管理科研人才

D、信息管理教学人才

4、各类信息管理人才都需要()。(多选)

A、信息管理知识

B、相关学科的知识

C、外语知识

D、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5、对于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为主。(多选)

A、通用型人才

B、专门型人才

C、复合型人才

D、操作型人才

第九章

1、以下()不属于信息服务业的范畴。(多选)

A 信息设备制造业

B 科学研究部门

C 中介服务机构

D 出版社

2、信息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做到()。(多选)

A 根据实际需要,科学配置信息管理人才

B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信息管理人才

C规范用人制度,合理使用信息管理人才

D完善竞争机制,充分激励信息管理人才

3、优化信息服务业结构应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多选)

A 新兴信息服务行业与传统信息服务行业

B 信息企业与公益性信息机构

C 信息设备制造业

D 信息设备制造业与信息生产业

4、信息服务业产业化的前提条件是()。(多选)

A、信息产品商品化

B、信息交换市场化

C、信息机构企业化

D、信息服务社会化

5、下列()属于知识产权法。(多选)

A、商标法

B、专利法

C、档案法

D、保密法

答案: 一1、CD 2、ABD 3、ABC 4、AC 5、BC

二1、ABD 2、AD 3、ABC 4、ABD 5、BCD

三1、ABC 2、AB 3、BC 4、BCD 5、ABCD

四1、BC 2、BCD 3、ABC 4、BD 5、AC

五1、BCD 2、ABCD 3、ABC 4、CD 5、ABD

六1、BD 2、BCD 3、CD 4、AB 5、ACD

七1、BD 2、ABC 3、BC 4、ABCD 5、BC

八1、BC 2、ACD 3、BC 4、ABCD 5、BC

九1、AB 2、ABCD 3、AB 4、ABC 5、AB

判断

第一章

1、信息和知识都具有社会性。(单选)

A.对

B.错

2、信息具有可共享性,所以人人都可以免费获取和利用。(单选)

A、对

B、错

3、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活动。(单选)

A、对

B、错

4、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单选)

A、对

B、错

5、信息管理应用理论与应用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相同。(单选)

A、对

B、错

第二章

1、智力型信息资源便于交流和共享。(单选)

A、对

B、错

2、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仅在网络上交流的信息资源。(单选)

A、对

B、错

3、零次信息资源是无记录的口头信息资源。(单选)

A、对

B、错

4、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单选)

A、对

B、错

5、一个学科的文献半衰期大,说明该学科文献信息老化速度慢。(单选)

A、对

B、错

第三章

1、个人用户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是影响其信息需求最主要的因素。(单选)

A、对

B、错

2、管理人员所需信息内容的综合性高于其他信息用户。(单选)

A、对

3、政府部门所需信息内容的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单选)

A、对

B、错

4、从自己收藏的文献资料中获取信息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主要途径。(单选)

A、对

B、错

5、大多数情况下,用户的信息提问与实际信息需求不完全一致。(单选)

A、对

B、错

第四章

1、信息交流不同于信息交换。(单选)

A、对

B、错

2、多向被动传递的信息传播面最广。(单选)

A、对

B、错

3、非正式信息交流的反馈性能比正式信息交流的反馈性能差。(单选)

A、对

B、错

4、克服信息交流检索语言障碍的主要方法是加强用户教育。(单选)

A、对

B、错

5、社会组织中不存在非正式信息交流。(单选)

A、对

B、错

第五章

1、信息搜集是信息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单选)

A、对

B、错

2、采购是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方法。(单选)

A、对

B、错

3、信息序化中的时序法就是按照信息的形成时间先后来排列信息。(单选)

A、对

B、错

4、信息分析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综述。(单选)

A、对

B、错

5、信息揭示是信息分析的重要内容。(单选)

B、错

第六章

1、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技术是同一概念。(单选)

A、对

B、错

3、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单选)

A、对

B、错

4、图像的放大与缩小不会影响其特征。(单选)

A、对

B、错

5、W A V音频文件比WP3音频文件的数据量小、音质好。(单选)

A、对

B、错

8、认证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单选)

A、对

B、错

第七章

1、信息管理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概念。(单选)

A、对

B、错

2、广义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息服务机构。(单选)

A、对

B、错

3、信息存储与检索系统主要用于企业和政府部门。(单选)

A、对

B、错

4、EIS分析设计时,要求体现全局整体的信息需求。(单选)

A、对

B、错

5、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单选)

A、对

B、错

第八章

1、信息管理人才一定是在信息管理领域作出了较大贡献的人。(单选)

A、对

B、错

2、不同类型的信息管理人才对信息管理学知识有不同的要求。(单选)

A、对

B、错

3、信息管理各层次人才的培养都要高素质,宽口径。(单选)

A、对

B、错

4、我国发展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必须贯彻正规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并重的原则。(单选)

A、对

B、错

5、实行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有利于提高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单选)

A、对

B、错

第九章

1、公益性信息服务业不存在进入市场的收费服务部分。(单选)

A、对

B、错

2、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单选)

A、对

B、错

3、社会信息需求的拓展与深化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单选)

A、对

B、错

4、我国信息服务机构类型多样且实现了统一管理。(单选)

A、对

B、错

5、信息劳动是生产物质产品的间接生产性劳动。(单选)

A、对

B、错

答案:一FFFFF 二FFFTT 三FTTFT

四TFFTF 五TTFTF 六FTFFT

七FTFFT 八FTFTT 九FFTFT

名词解释

第一章

信息知识信息管理应用信息管理学

第二章

信息资源洛特卡定律齐夫定律布拉福德定律半衰期第三章

信息用户信息提问信息吸收

第四章

信息交流信息传递信息反馈

第五章

信息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标引

第六章

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技术

第七章

信息管理人才 CIO

第八章

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ERP DSS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基础工程考精彩试题(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地基:承担建筑物荷载的地层。 2.基础:介于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部分,即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 3.天然地基: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4.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 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5.浅基础:基础埋深小于5m,在设计计算中可忽略基础侧面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的基础 6.深基础:基础埋深大于5m,在设计计算中不能忽略基础侧面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的 基础 7.最不利荷载组合:参与组合起来的荷载,能产生相应的最大力学效能 第二章 1.刚性基础:不需配置受力钢筋的基础 2.柔性基础:用钢筋砼修建的基础 3.刚性角;刚性基础的宽度大小应能使所产生的基础截面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基础 材料的强度极值,从而得到墩台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 4.刚性扩大基础;也叫无筋扩展基础,由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 下条基或柱下独立基础 5.地基容许承载力:指地基稳定有足够安全度的承载能力,它由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一个安 全系数所得 6.持力层: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其下的土层为下卧层。 7.下卧层:持力层地基承受的荷载是随着土体深度的加深而慢慢减小,到一定深度后土体承 受的荷载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时我们就把这一层往下的土体叫做下卧层 8.软弱下下卧层:地基由多层土组成时,持力层以下存在容许承载力小于持力层容许承载力 的土层时,这样的土层叫做软弱下卧层 9.桩的横向承载力:桩在与桩横轴线垂直方向受力时的承载力。 第三章 1.高桩承台基础;承台在地面或冲刷线以上的基础 2.低桩承台基础;承台在地面或冲刷线以下的基础 3.基桩;就是指群桩基础中的单桩 4.灌注桩;在现场地基中钻挖桩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再灌注桩身混凝土而成的桩 5.端承桩;桩顶极限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担,桩侧阻力可忽略不计的桩 6.摩擦桩;桩顶极限荷载绝大部分都由桩侧阻力承担,桩端阻力可以忽略的桩 7.柱桩;也称为端承桩 8.单桩承载能力;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 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9.深度效应;桩的承载力(主要是桩端承载力)随着入土深度,特别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而变 化,这种特性称之为深度效应 10.单桩轴向承载能力:指单桩在外荷载作用下,不丧失稳定,不产生过大变形所能承受的 最大荷载 11.负摩阻力;当桩身穿越软弱土层支承在坚硬土层上,当软弱土层因某种原因发生地面沉 降时,桩周围土体相对桩身产生向下位移,这样使桩身承受向下作用的摩擦 力 12.中性点:在ln深度处桩周土与桩截面沉降相等,两者无相对位移发生,其摩阻力为零,

第7章 信息管理的组织

授课时间2学时 第七章信息管理的组织 授课题目 第一、二节信息管理机构、组织体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两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管理组织的基本构成、企业管理的层次与机构模式,重点把握信息管理的组织体系的架构和设置ID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板书、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同时加以作业和答疑。 教学基本内容: (一)信息管理机构 信息机构是实施信息收集、加工、储存、传递等有关信息管理活动的组织形式。 建立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是实现信息管理战略任务的关键。 从信息产业化的全貌上来看,主要是由五种职能部门所组成: (1)信息使用部门:使用信息的用户,是提出信息的需求,信息的内容、范围、时限等具体的部门,也是将信息用于分析研究、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部门。 (2)信息供应部门:大体上有内部信息源和外部信息源。 (3)信息处理部门:主要是使用各种技术工具和技术方法处理信息的专业部门。 (4)信息咨询部门:主要是为使用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帮助他们向信息供应部门、信息处理部门提出要求,帮助用户研究信息和使用信息。 重要部门: (5)信息管理部门:它在信息工作的五种职能部门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负责协调各部门,使之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目前,一些企业内部的信息工作的职能分工还没有那样明确,信息资源往往广泛分布于各个部门,有的部门既是信息供应者又是信息处理者又是信息使用者。 信息管理部门要从企业的综合部门的角度,协助各业务部门抓好信息工作。为了提高信息管理的总体效率,需要建立一个集中管理企业信息的专门机构。这个机构承担以下四个功能:(1)、信息汇总与收集功能。 (2)、信息管理与检索功能。 (3)、信息分析与处理功能。 (4)、信息的协调与沟通功能。 关于企业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模式有三种: (1)、集中式结构模式。 (2)、分散型结构模式。 (3)、集中-分散型结构模式。

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new

2010年~2011年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2信息管理(广义):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3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 4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5信息组织: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 的模式。 2、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依附性。 3、“三金”工程是指金卡金关金桥三大 基础工程的简称。 4、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 5、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源、信息的准确度信息费用 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 6、信息组织的特性是依附性、渗透性、增 效性。 7、从便于对信息管理的角度将信息源划分为记录型、 智力型、实物型、零次型。 8、信息检索的特性是相关性、逻辑性、不确定性。 9、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具有

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经济变量 2.解释变量3.被解释变量4.内生变量 5.外生变量 6.滞后变量 7.前定变量 8.控制变量9.计量经济模型10.函数关系 11.相关关系 12.最小二乘法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14.总变量(总离差平方和)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 17.估计标准误差 18.样本决定系数 19.点预测 20.拟合优度 21.残差 22.显著性检验23.回归变差 24.剩余变差 25.多重决定系数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 27.偏相关系数 28.异方差性 29.格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30.怀特检验 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 32.序列相关性 33.虚假序列相关 34.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 36.自回归模型 37.广义最小二乘法38.DW 检验 39.科克伦-奥克特跌代法 40.Durbin 两步法 41.相关系数 42.多重共线性 43.方差膨胀因子 44.虚拟变量 45.模型设定误差 46.工具变量 47.工具变量法 48.变参数模型 49.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50.分布滞后模型 51.有限分布滞后模型52.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53.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54.联立方程模型 55.结构式模型 56.简化式模型 57.结构式参数 58.简化式参数 59.识别 60.不可识别 61.识别的阶条件 62.识别的秩条件 63.间接最小二乘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 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 10 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③ 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④t t t u x b b y +=)/(10 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②t t t u x b b b y ++=)(210 ③ t t t u x b b y +=)/(10 ④t b t t u x b y +-+=)1(110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25.简述DW 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 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 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 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㈠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㈡论述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㈢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方法有哪些?网络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极其特征是什么? 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㈤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一题: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答:1、中国信息化的现状: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信息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早在1984 年 9 月,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就把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业的发展同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联系在了一起。从八十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以来, 10 年左右时间里, 全国已形成以中央、省、地、县( 市) 各级计划部门信息中心为骨干的信息专业队伍。连同各行业、部门的信息机构已构成较完整的信息体系。1993 年, 以“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为主要标志, 中国进入了第二次信息化的高潮。由于政府的重视,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信息通信设施方面全国新增长途光缆干线 8 万余公里, 新增局间电话 5600多万线, 电话主线用户超过4400万。公用数字数据网已联通约 1000个县市, 公用分组交换网已覆盖2000多个县市和乡镇。卫星通信方面新建了12 座地球站, 形成由 20个城市组成的卫星通信网。至 1995 年底全国已有近千座广播电台、约 700 座电视台和 700 余座有线电视台, 其中有线电视用户已近 4000万。不仅如此, 各种高新通信技术已普遍使用,异步传输模式也开始试验。在信息处理设施方面国内计算机拥有量已超过 300 万台( 套) 。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源于近些年的高额投入。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 不仅传统的信息媒体有了很大发展, 如报纸已有 1000 种、杂志已近7000种, 年出版图书已逾 10 万种。而且电子化信息资源开发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据国家计委、科委和国家信息中心去年的联合调查, 国内有一定规模可以上网服务的数据库已达1038个。在信息服务业方面, 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 国内现有信息服务企业约 1 万家, 从业人数约 20 余万人。与 10 年前相比有了几倍至 10几倍的增长。在网络建设上, 近些年各部门、各地区的局域网以及纵向的广域专业网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去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国内已有电子化信息服务网络 104个。可以说, 中国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确实取得了跳跃式发展。 2、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尽管中国信息业近年来有了较长足的进展, 但毕竟仍是起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马哲重点选择题+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部分名词解释: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4、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5、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6、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7、经济基础:由于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存关系的总和。 8、商品: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9、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持有的社会属性。 10、货币: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2、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3、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4、阶级: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5、三个代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6、生产集中:生产集中指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分额越来越大。17、垄断: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18、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19、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也叫“财政寡头”。 20、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操纵的一种旨在保证最大利润量的市场价格。具体表现为:1.抬高其出售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使其明显高于其市场价值;2.压低其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使其明显低于其市场价值。这两方面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大大高于一般利润水平的垄断利润。 21、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指以预付资本大小按平均利润率计算归每个生产部门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 22、资本: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值的价值。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第一节信息得含义 【本章考点】 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得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 2、信息得特征 3、社会信息化得含义及层次 4、信息管理得内容及任务 5、信息管理得沿革发展 【本章重难点】 1、社会信息化 2、信息管理得目标与任务 3、信息管理得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信息概念得发展 1、消息层面得信息 早期,人们对信息得理解就是很肤浅得,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瞧做就是消息得同义语。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得名句。诗中得“信息”就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与“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就是相互通用得。 2、通信领域得信息概念 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得就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得开创研究 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得方式,并用选择得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得大小。 (2)申农得负熵理论 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得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与信道容量得方法与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得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得东西。 (3)维纳得控制理论 1950年,控制论得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瞧做广义通信得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得过程瞧做就是一种广义得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得信息传递与交换。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得信息概念 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得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得关注。这些关于信息得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她领域得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得减少(信息得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得生物科学概念 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她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得元素得数目以2为底得对数就就是该集合得变异度。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得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瞧做就是信息得传递。例如生物体内得核酸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就就是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这就就是一种重要得信息传递。 5、科技工作得信息概念 科技信息工作中信息被瞧做经验、知识与资料。诸如:“信息就是作为存贮、传递与转换得对象得知识”,“信息就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着得一切符号系列化得知识”,“信息就是决策、规划、行动所需要得经验、知识与智慧”,“信息就是组织好得、能传递得资料”等等都就是有代表性得信息定义。 6、哲学中得信息概念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名词解释题库

河海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名词解释题库 第一部分——说明 河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专业课参考书是何似龙的《转型时代管理学导论》和周三多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从98年考研真题开始分析,可以发现周三多那本书考得越来越少,到2008年基本考的都是何似龙老师的那本书了。这就是考试的趋势,各位考生应该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转型》这本书。如果一不小心真的遇到周三多教授那本书上的题,也不要着急,可以尝试着按自己的理解去答,河海的专业课改的很松,只要意思上基本符合都给分。所以建议各位考生把何似龙的《转型》读通读透,狠抓概念性的考点。看过《转型》的考生应该可以感觉到这本书是有点艰涩难懂的,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篇章里。所以要首先把各个概念弄清楚,才能把握书的意思,大家看真题,2000、2001、2002、2003、2004、2006、2007和2008年都有类似名词解释的题,这是一定要拿下的,这些是死的东西,能不能答上来就看平时有没用功背书,现在我把各个可能考的名词解释列出来,供考生背诵。 另外,我要强调一下,不要忽略考过的题目,通过分析真题,你会发现,很多知识点是前几年考过的,甚至一模一样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前几年考过的今年就不会考了,有些重点知识点,比如泰罗的管理技术定义就反复的考。以下列 出的带号的名词解释是要重点掌握的,括号里Y指的是考点来自周三多的书后面跟的是页码,P指的是考点来自何似龙的书。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题库 1.沟通(Y541) 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2.社会人(P125) 对社会和个人来讲,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人们在无组织的人群中相互竞争;所有的个人主要是为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而不是为自我利益而行动的。 3.统一命令原则(P77 所谓统一命令原则,就是指对一件具体的工作或事件而言,一个下属人员只应

信息管理学教程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2、():管理信息系统。 3、():信息资源管理。 4、():供应链管理。 5、():企业过程再工程。 6、():企业资源计划。 7、():客户关系管理。 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 括:、、、、。 2.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从科学管理的思想到信息资源管 理的思想的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的管理到管理再到管理的变化过程。 3实现的手段有两个使能器:一个是,一个是。 第二章 1、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2、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3、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4、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5、信息科学:是研究不同领域里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以及使用的学科,也是认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科学。 1.在一个具体的组织内部,有信息(高层)、信息(中层)、信息(基层)。 2.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信息(原始信息)、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3. 、、一起是构成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 4.香农提出了通信系统的模型,定义了、、。 5.信源因其发送信息的状况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信源,另一种是信源。 6.通常,我们把信道分为信道和信道。 7.信宿可以是,也可以是,其中也包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