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及调节》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图9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

C.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C.组织液

淋巴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3.正常情况下,由尿排出的K大约是肾小球滤过的K+量的1/10,当给人以大量钾盐时,尿中K+排出量可超过肾小球滤过的K+的量。这一事实说明

A.肾脏排出K+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B.K+的分泌和重吸收既可能是主动过程,也可能是被动过程

C.肾小管和集合管既能重吸收K+,又有分泌K+的能力

D.K+的分泌和Na+的重吸收相关联,都受醛固酮的促进

4.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⑤醛固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5.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凋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⑤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A.①②③ B.③⑤ C.③④⑤D.①③⑤

6.将甲品系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

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

7.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8.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正确的是()

A.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B.Y表示肾上腺C.Z表示骨骼肌D.W表示效应器

9.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10.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下列几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细胞

②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③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对任何病毒起免疫作用

④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⑤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自身免疫病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强或缺陷造成的

A.②⑥B.②⑤C.③⑤D.①④

11.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②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在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③当人体摄取食盐较多时,肾可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钠,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l,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对针刺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2.有一种疾病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效率低下,肌肉收缩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C.过敏反应

D.感染引起的关节炎

13.下列属于人在寒冷中的身体变化的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液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⑥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多

⑦骨骼肌颤栗⑧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⑤⑥⑦

C.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④⑦⑧

14.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煮沸冷却后呈现砖红色,2号试管呈蓝色。下列说法最为严谨的

A.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B.乙不可能是低血糖病患者

C.甲健康异常,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D.这种结果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15.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请指出正确的选项是 ( )

A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 、c 、d 、e 、f 、g

B .二代表增殖分化阶段,该阶段反应的主要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

C .A 、B 物质都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D .对切除胸腺的小鼠进行大剂量的X 射线照射,导致小鼠丧失全部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过输入细胞f 可使⑤完全恢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40分。

16.(18分)2002年3月,英国医生对一名“气泡婴儿”实施基因治疗,疗效令人满意。所谓“气泡婴儿”是指出生时存在基因缺陷,从而引发“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 )的婴儿。正常人体内的T 细胞、B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吞噬细胞等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可用下图表示:

患者由于X 染色体上“伽吗C ”基因缺陷,导致淋巴系前体细胞膜上与白细胞介素结合的受体构象改变,白细胞介素无法与之结合。因而,淋巴系前体细胞不能分化成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患者丧失免疫功能。下图为科学家对婴儿的基因治疗过程: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SCID 致病机理与什么疾病最为相似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艾滋病

C .红细胞再生性障碍病

D .白血病

(2)淋巴系前体细胞在 处成熟为T 细胞,在 处成熟为B 细胞。

(3)如果一个“伽吗C ”基因控制合成的受体分子由a 、b 、c 三条肽链构成,且含有980个氨基酸,那么“伽吗C ”基因至少有 个脱氧核苷酸,该受体至少含有 个氮原子。

(4)通过治疗,患病婴儿体内产生了免疫细胞,与体内抗体合成有关的细胞有

17.(22分)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

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将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指出。 ① ;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体温调节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 ;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 。

(4)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体温调节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 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 调节。

专题八《内环境与稳态及调节》测试题参考答案

16.(12分)(1)B (2)胸腺;骨髓(3)5880、980 (4)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B细胞

17.(22分)

(1)①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鼠的体温②实验要有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6分)(2)赞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4分)

(3)BD AC(6分,缺一不给分)

(4)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6分)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 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b.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 HCO3- c.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 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 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 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 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019届高考一轮: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学案(含答案)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体液的组成 小贴士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 (3)内环境≠体内液体。 ①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②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 3.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pH 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3、HPO 2- 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 完善下图所示内容,概括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7.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8.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 调节的过程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题精选(含答案)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④淋巴循环受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的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尿素的生成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⑥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 6.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不正确的()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7.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 述是() A.3和5中都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2处的O2到达4内参与生理活动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 C.3和5可以相互渗透 D.直接调节3中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与稳态 知识点总结

一、内环境的组成和稳态 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 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2、内环境间各组成成分的关系 血浆组织液淋巴 存在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 生活的细胞各种血细胞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巨噬细胞 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由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 汇入 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形 成 ②由组织细胞渗出 ①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 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相近,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输的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蛋白质含量较高(血浆蛋白)较低

(1)并不是所有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如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2)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的利用和产生过程并非一定只能发生在内环境中。如葡萄糖,O2是内环境成分,但作用只能发生在细胞内。乳酸和CO2是内环境成分,但乳酸产生于细胞质基质,CO2产生于线粒体内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0.9%的氯化钠溶液等渗状态 4、内环境的稳态与维持

甲乙丙 丁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内特有的物质:血红蛋白、酶 2、细胞膜上的成分:载体、受体 3、与外界环境相通的成分:消化液、汗液、泪液等 4、是不是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纤维素、麦芽糖 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内环境中 项目生理过程举例 发生在内环境中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中和反应,如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细胞内的代谢;细胞呼吸过程、酶和激素等物质合成的过程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 温度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 (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 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 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 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 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 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 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

(完整word版)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为本模块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性质,理解稳态意义,知道过敏水肿等现象的根本原因。 (2)能力方面: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组织水肿现象的学习使学生感悟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体验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处。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章内容所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通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积累了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不过本章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章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内环境概念。进而引入新课。 2 图文研习,讲授新课 根据《红楼梦》中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引出体液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信息,明白不论女人还是男人,老人还是孩子其实都是水做的。 由课本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可引导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境,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然后提出问题:劳动后为什么会磨出水泡?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总结。 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提出问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根据课本第四页资料分析,以血浆的化学组成为例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内环境的成分。以内环境中一些钠离子和氯离子为例,讲授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让学生讨论课本上的问题: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是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而讲解稳态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理解内环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解释和说明其意义。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并且能够解析一些实例。 能力目标 1.图形辨析能力、图形和文字信息的转换能力。 2.基本的绘图能力。 3.一定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1.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2.善待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志品质。 3.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及相互联系的观点。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精讲实例缓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2.结合新陈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条件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播放微课件直观显示内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补充直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四大系统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在宏观上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教具准备 微课件、投影片、试管、血浆、蒸馏水、1%的盐酸、pH试纸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回忆人体的四个系统的知识。 ●教法建议 1.谈话法。 2.讨论法。 3.实验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我们知道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等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和它生存的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那么人体的体内细胞,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

[教学目标达成] 一、内环境 学生阅读:内环境的内容。 教师演示:微课件(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 学生思考:(1)环境概念中“内”“外”的含义。 (2)淋巴的形成过程。 师生总结: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 学生活动:用箭头连线的方式,将内环境中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关系表示出来。 师生总结:由此可见,组织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提问: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又是怎样获得的?(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分析,归纳: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师指点: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以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那么,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会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二、内环境的稳态 学生阅读:内环境的稳态的内容。 投影片:(1)影响血液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正常人血液的pH是多少? (3)调节血液pH处于正常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回答:(1)主要因素有pH、渗透压、温度等。 (2)正常人血液的pH为7.35~7.45。 (3)缓冲物质(缓冲对)的缓冲作用。 下面以内环境的pH为例来说明 学生探究性实验:1.用加了抗凝血剂(柠檬酸钠)的血浆为实验材料,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甲试管中加入2 mL血浆,乙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分别用pH试纸测试,并进行比较。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滴质量分数为1%的盐酸溶液,分别用pH试纸测试,并进行比较。 讨论:请部分学生将其实验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并分析实验现象。 例如:人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当这些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血液的pH将发生什么变化?(多媒体展示) 师生总结: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当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就会与NaHCO 3 发生反应, 生成乳酸钠和H 2CO 3 ,H 2 CO 3 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 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 增加通气量,从而将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如果有过多的Na 2CO 3 发生反应,生成 NaHCO 3,过多的NaHCO 3 可以从肾脏排出体外。 教师总结: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也都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实验、实例的分析,我们归纳出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运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答案)

必修教材(三)稳态与环境 1.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 的环境,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2. 细胞内液(2/3)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3.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淋巴 4.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5.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6.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7.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cl ,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8.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9.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10.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1.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12.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1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14.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15.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6.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8.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9.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0.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而临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2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的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2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3.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会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2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

高考生物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检测含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基础达标] 1.(2019·江西吉安新干二中段考)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 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解析:选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组织液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错误。 2.(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解析:选C。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浓度最高,A项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含量将增多,B项错误。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D项错误。 3.(2019·江西上饶中学高三开学检测)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一)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二) 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1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三) 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内环境稳态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 3、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维持。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血浆是一个缓冲体系,存在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比如:血浆中乳酸过多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中和掉乳酸,维持酸碱平衡。 温度:37度左右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淋巴管堵塞,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困难,组织液增多 2、局部代谢过于旺盛:组织液代谢废物增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 3、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4、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 5、肾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重点知识:1、内环境成分问题: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呼吸酶是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脂肪酶是胰腺的外分泌腺细胞分泌到肠道中分解脂肪的酶,不属于内环境。。神经递质需要经过突触间隙(组织液)所以是内环境成分;抗体是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是内环境成分,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是内环境成分。载体是物质跨膜运输时的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无机盐离子如H+ Ca2+ 等是内环境成分。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练习:第8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Word版含解

■ ■■随堂真题演练■■■ 川)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 O (2017高考全国卷 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I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I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选C o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 的,A、D错误。注射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肾脏等排出NaCI与水后恢复到注射前的正常水平,B 错误,C正确。 & (2016 ?高考全国卷川)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选B。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项正确。水通 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项错误。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或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项、D项正确。 ?(2015高考全国卷I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I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选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 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 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 *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 *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 项错误。 商(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抑制尿液的形成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7.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 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学习目标】 1、阐述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4、重点:内环境的概念、组成及各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体液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要点诠释】 (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血浆(液体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7:53~15:17 ①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血浆、组织液、淋巴及细胞之间的关系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 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要点诠释】 (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其中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人体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外环

境是我们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所组成的液体环境。 (2)从细胞的角度来看,细胞的外环境是细胞外液,即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也就是人体的内环境,细胞的 内环境是细胞内液。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 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气体或液体都应视为外部环境。也就是说体内的 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液体。 (3)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 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 (1)水,血浆中约 90%为水。 (2)气体,其中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最为重要。 (3)各种无机离子,其中 Na +、Cl -、K +、Ca 2+、HCO 3-和 HPO42-的量较多。 (4)有机化合物,如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等。 (5)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6)细胞代谢的废物,如氨、尿素等。 故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在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 kPa , 相当于生理盐水(0.9%的 NaCl 溶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 pH 为 7.35~7.45。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如: H 2CO 3/NaHCO 3、NaH 2PO 4/Na 2HPO 4 等。 (3)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实现的。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是 37℃,由于炎症引起体温过高,超 过酶的最适温度,导致体内代谢反应速度减慢,从而出现不思饮食症状。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要点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原因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 活动的进行。 (2)内环境的各种变化都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不是某一恒定值。如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变化范围为 36.5℃~37.5℃;血液的 pH 变化范围为 7.35~7.45;血浆渗透压一般为 770 kPa (37℃时);血糖正常水平为 80 mg /dL ~120 mg /dL 等。 (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反馈调节。 反馈就是一个系统本身工作产生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进入这一系统,指导这一系统的工作。例如,夏日 炎炎,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各种酶促反应的产物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反应就会达到平衡, 如果把产物取走,反应又可进行。这两例都是反应的产物反过来抑制反应的进行,是“负反馈” 另一类是反应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复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提纲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内环境 2、各种细胞的内环境 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④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3、内环境和外环境 (1)对于细胞来说:①内环境:细胞外液;②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输卵管、子宫等 (2)对于人体来说:①内环境:人体内部的环境;②外环境:人们生活的外界环境 二、人体内有关的液体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也叫人体的内环境。此外,脑脊液也属于细胞外液。 2、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等。 3、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形成,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尿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谢废物,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物。尿液是一种排泄物,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三、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

1、血浆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激素、维生素、抗体、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四、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1)水在细胞内外的转移取决于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大小。 (2)内钾外钠:决定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钾盐(因为钾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是钠盐(因为钠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 (3)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液渗透压—→水外流→细胞皱缩;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液渗透压—→水内流→细胞肿胀 2、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是7.35~7.45,缓冲物质是H2CO3/NaHCO 3、NaH2PO4/Na2HPO4 3、温度:37℃左右 五、内环境的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稳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 1、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2、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三、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第24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 1.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 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析图中E为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答案 D 2.(2016·江苏盐城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析激素可定向作用于(而不是定向运送至)靶细胞。 答案 A 3.(2016·兰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B.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中Na+浓度下降,会降低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解析神经递质、抗体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合成以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故B 项不正确。 答案 B 4.关于人体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 B.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 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组织水肿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稳定状态 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pH维持在7.35~7.45之间;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D 5.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在①~⑤中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几处()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内环境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相互渗透,故图中有3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即①④⑤。 答案 C 6.(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