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苏州建筑创作中地域性的影响

浅析苏州建筑创作中地域性的影响

浅析苏州建筑创作中地域性的影响
浅析苏州建筑创作中地域性的影响

园林鉴赏论文

故宫与苏州园林的异同鉴赏 苗辉 水建电气112 2011011936 关键词:苏州园林故宫建筑特点 故宫: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名永乐4年(1406年)始建,永乐18年基本建成。迄今560多年历经24个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然保持原来的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楼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三公里,四面矗立着风格绚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由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化、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利的主要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东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瑞门,形成宫门前面一长系列建筑的前奏。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午门后有一方形广场有弯曲的金水河横贯,河上跨五座汉白玉单孔石桥,桥北是九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门,其两侧并列昭德、贞度二门。广场东西有通往文华殿和武英殿的协和、颐和二门。三大殿是外朝的主体建筑,入太和门迎面是面阔11间重檐庑殿顶的太和殿,中间是方形单檐攒尖顶的中和殿,最后为九间重檐歇山顶的保和殿,三座殿建在一个工字形三层汉白玉的台基上,四周廊庑环绕,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丽的建筑群。内廷从乾清门开始,在中轴线上的建筑物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周围的十二座院落。乾清宫东西各有六组自成体系的院落,即东六宫和西六宫东六宫南面有奉先殿、斋宫,西六宫前面是养心殿。内廷中轴线之东有宁寿宫一组建筑,俗称外东路,西有慈宁宫、寿康宫、英华殿等。内廷另有花园三座,御花园在故宫中轴线的煞尾处宁寿宫花园在宁寿宫养心殿之西,慈宁宫花园在慈宁宫之前。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明、清两代历史和历代艺术的重要资料。 燕山夜话——藏着的故宫 故宫,5个多世纪的最高权力中心、明清两代皇宫、24个皇帝的起居之地;位列世界五大之首的“殿宇之海”,收藏百万无价之宝的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藏着的故宫,是占故宫总面积近三分之二的办公区,这里被铁锁紧闭,或被" 游人止步”阻拦,在你踏入故宫圣地之时,你便注定无法见到;这里被故宫人精心珍藏,悉心爱护,自紫禁城建成500余年来,从未开放,是世人眼中永远的禁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旧时官宦名绅退休后多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

浅谈建筑风格设计与特殊创意(16页)

浅谈建筑风格设计与特殊创意 摘要:设计风格“最贫乏而无益的,莫过于被现代性蛊惑纠缠,并且刻意忘记历史。古代文明留传给我们的浩瀚遗产乃是建筑与设计最堪彪炳的地方之一。这是古今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对话。但我们所要传达的讯息不应是描摹设计发展的历史,而是一种远为深切的领悟:只要我们可以想到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建造不出来的”。 现代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富现代化格调的设计工程,仿佛已是城市的商标;综观过去多年来的城市改造工程,在种类和风格上均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古典、传统或是现代化的呈现、凭着设计者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意,经过他们的一番塑造之后,房舍的每一处,都散发出独特的神韵。 在发展设计事业的初期,设计者虽然把目标放在城市的住宅设计上,但对商业设计的市场从未忽视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办公室、酒店、餐厅、商场,还是住宅等各类工程在设计上是向往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创意空间。随着设计业的蓬勃发展,设计者对每一个新的工程就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们将会全力以赴去创造自己的新作品。设计是凭个人的主观感觉出发,具体来说,一位主观性强的人走进现场环境里,一眼便能够洞悉出它的利弊所在,知道其适当的处理手法,这就要他们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周边事物有主观性的认识。再者,对周围事物不断观察可以训练自己的分析能力,随着观点与角度的转变,视野的拓宽,又可进一步激发设计灵感和创意,而且,经

常赏析别人的设计做到知已知彼也是十分重要的。 众多的设计者认为现在的设计主流就是80年代的简约主义的复苏,设计师多随大流,因此设计出来的作品风格都十分接近,显得毫无个性,我主张不断注入新元素,推陈出新,不容许因循或抄袭,惟有这样才能创出佳作。但如果太拘泥于此,整个设计会不够饱满。所以,它必须借鉴装饰艺术和现代艺术装饰模式。建筑设计非常注意彰显不同区域的个性,同时,为了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连续,不至于由于风格的过于强烈而形成跳跃感,设计时也十分小心地遵循协调一致的原则,其间的尺度就显得相当微妙。对设计者们的最大感悟是,“最贫乏而无益的,莫过于被现代性蛊惑纠缠,并且刻意忘记历史。古代文明留传给我们的浩瀚遗产乃是建筑与设计最堪彪炳的地方之一。这是古今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对话。但我们所要传达的讯息不应是描摹设计发展的历史,而是一种远为深切的领悟:只要我们可以想到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建造不出来的。” 众多的设计者挟建筑师之名而投身于室内设计的范畴里,确实是一有利的条件。一个专业、优质的设计师,并不局限于对家具配搭上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把整项装修工程联系起来,例如规划电器的位置、冷气机和风喉的装置等等,在懂得这些土木电工的知识之后,才能拟定出一个能得以实践的设计构思,否则,最后出来的效果便会跟原先的大相径庭,又或变得不切实际了。因此,具有建筑学知识背景对于室内设计工作确实有莫大的助益。 谈及设计风格,明净简洁最为设计者所喜爱,并多以富有现代感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浅析苏州园林建筑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建筑设计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块瑰宝,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与园林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是分不开的,而园林的布局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两个实例—如园和青浦夏雨幼儿园入手,来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原则和方式方法,更深层地了解苏州园林的魅力。 我们常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更是将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园林之所以在世界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童寯老先生在《江南园林志》中提到,为园有三境界,评定其难易高下,亦以此次第焉。第一、疏密得宜;第二、曲折尽致;第三,眼前对景。这些都在园林空间中反映出来,而园林空间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例如一个大的空间,如不加分隔,就不会有层次变化,但完全隔绝也不会有渗透现象发生。只有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适当的连通,才能使人的视线从一个空间穿透到另一个空间,从而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显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达到分而不隔的效果。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于如园和青浦幼儿在运用园林思想进行设计方面的观点。 1. 关于整体布局

如园的整体布局方式属于向心式。这是一种传统的背朝外面向内的布局方式,它给人一种向心、内聚的感觉。它的特点是园中心设池,建筑物沿池周边布置,形成一个相对集中、开阔的庭院空间。而如园又对这种布局进行了延伸,它在水平方向做了三个不同的园子,分别为盘古、方池和一丈台。三个园子之间用楼梯和走道隔开,并且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实墙,这与园林思想中的“障景”手法如出一辙。使人在行走的过程中,稳步异景,并且由于实墙的阻隔作用,人的心理会随之发生变化,渴望看到实墙背后更多的景观,从而起到加强景深的作用。在作为“主景”的三个园子之外,穿插着一些体量较小的院子,这也为人的游览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关注点。同时,园子面积虽小,但由于空间的深度和丰富性,使人完全不会察觉。相比而言,青浦夏雨幼儿园则属于带状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或以一泓清池,或以峻山秀峰展开布景,根据特有的山势水形而形成画卷式的带状园林风景。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各种景物集中在同一画幅中,游人可以按照一定的观赏路前进,随着视线的转移,景物不断变幻,如一幅幅美的画卷次第展开,在动态的观赏中,获得一种连绵不绝的景观印象。在这里,我们注意到青浦夏雨幼儿园的西侧和北侧是一条小河,为了与小河取得呼应,15个班级的教室群主体建筑采用了弯曲曲折的态势,沿小河方向顺次展开。在二层类似园林的路径穿行时,建筑作为为一个个的点出现,有“对景”“步移景异”的特征。在这样的体验中,建筑的主体地位是得到强调的。路径的变化,事实上是为了得到对建筑多角度的观察,进而体现景观的变化。而办公和专用教室

光与建筑空间浅析

光与建筑空间 【摘要】本文从照明、空间、艺术、精神四个层次说明光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提倡建筑师关注光并利用光创造宜人的人居环境。 【关键字】建筑光空间艺术精神 【Abstract】From the lighting, space, art, spirit that light and building the four levels of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ght and attention, advocate the architects created by light pleasant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s】Architecture Light Space Arts Spirit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容器”,她的发展与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埃及的“阿蒙神殿”(GreatTemple。fAmmon)、古希腊的“帕狄农神殿”(Parthenon)、古罗马的“万神殿”(Pantheon)……这一个个不朽的建筑杰作是古人对光与建筑的诠释;现代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埃(LeCorbusier)这 样赞叹光对建筑设计和造型的重要作用,“建筑是对阳光下的各种体量的精确的、正确的卓越的处理。”他和路易斯·康(LouisKahn)等,师法前人用光的技巧,设计出如“郎香教堂”(RonehampChapel)及“金贝尔美术馆”(KimbellArtMuseum)等旷世巨作,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一系列建筑如“光之教堂”在与光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堪称是一位用光的大师。 光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当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从此便打破了人类几千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定律。人类的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纪元,人造光填满了入夜之后的世界,延长了人的活动时间,拓展了人的活动空间,显著提高了建筑的使用率,增添了建筑新的光彩—商场的灯光衬托出商品的琳琅满目,夜晚多彩的建筑投射灯透射出建筑或清雅或辉煌的优美轮廓…… 从公元初年(125年)罗马万神庙屋顶上简陋的采光圆洞(直径8.9米)到20世纪末(1999)柏林国会大厦以宏大的镜面和晶莹的玻璃建构的天穹(直径40米);从古代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户户昏冥烛火到现代城市不夜的灯光灿烂,回首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技术和光文化同城市和建筑同步发展前进的足迹,也能看到采光照明的技术进步对城市和建筑面貌及现代城市生活产生了多么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进步、建筑技术及文化的不断发展,建筑师对光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认识层次也不断提高。概括起来,建筑师对光的认识有几个层次:一、照明光;二、空间光;三、

浅谈建筑设计

浅谈建筑设计 内容摘要:建筑一般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建筑设计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设备设计等方面。建筑设计一般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建筑设计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具体有良好的经济效果、并考虑建筑美观和总体规划的要求。建筑设计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上有依据的进行,空间尺度的要求、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建筑规范的规定等。建筑装饰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十分密切,建筑设计是建筑装饰设计的基础,建筑装饰设计的建筑设计的继续、深化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设计的依据。 当今建筑设计的表现成为一种“多元化”的趋合计势。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或不同时代的建筑设计的风格、要求和条件不同。与世界上其他优秀民族一样,我国在建筑设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和赞叹。正是在这一技术背景条件下,我国制定了一些建筑设计要求与基础条件,在这些基础要求、条件下,我国的建筑设计在不断的完善。 一、现设计需求状况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为了使自己的设计在市场占有率及各方面的优势地位,各企业不断开发和更新建筑设计技术,改进生产流程,加强企业管理,保持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而设计是增强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设计在企业地位的提高,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方面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及设计所蕴含的巨大价值。设计给企业最大的价值是经济价值。通过设计的开展,企业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和附加值,这使得设计在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同时,设计的价值也在科技发展、行业整合与竞争加剧的过程中突显出来,并且设计可以把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拉近。 二、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 建筑设计一般从平面设计入手,再进行剖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但是建筑物是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一篇《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貌,那么同学们要如何做这篇文章的句子赏析呢?整理了《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希望对你学习《苏州园林》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1、“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多么富有画意的句子。“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3、如何理解“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大多”表示很多、大部分。“无所依傍”指不依靠在其他建筑物上,目的是增加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因为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林时

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园林特征的共同点,又从反面表明设计者追求目标的坚定态度。 5、“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此句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而这种“错落有致”是符合自然美的原则的。 6、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这个特征。在这之后,文章还附带谈到苏州园林的一些次要特色:角落、门和窗、色彩。 7、“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写出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每一个极小的局部都是一幅美的画。 《苏州园林》原文赏析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

浅析建筑设计中自然光设计手法的应用

浅析建筑设计中自然光设计手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04-13T07:11:36.118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1期作者:汪远航1 郑建2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之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对室内的采光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让建筑实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结合自然光设计手法,更好的利用自然光,为室内的采光环境得到更好的体现。 汪远航1 郑建2 1.杭州余杭经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杭州市 311100; 2.杭州力悦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 310000c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之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对室内的采光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让建筑实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结合自然光设计手法,更好的利用自然光,为室内的采光环境得到更好的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自然光的特点,并且通过自然光的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自然光设计手法;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室内采光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是现代建筑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展,需要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结合自然光设计手法,以便于更加充分的利用自然光加充分的利用自然光,提升建筑室内采光性能[1]。 1当前建筑设计中关于自然光设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近年来,随着国内城镇化推进脚步的不断加快,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也出现了高楼大厦林立的画面为偏远的地区也出现了高楼大厦林立的画面,但是也出现了较多的弊端较多的弊端。其中之一是部分建筑物的设计不够合理,所以,投射在建筑表面的自然光对于人类的居住环境也难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较大的影响,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2]。此外,在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自然光的照射不够科学合理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自然光的照射不够科学合理。目前较多的建筑设计中不能够充分反射当天的自然光的建筑设计中不能够充分反射当天的自然光,就会使得室内的采光面积受到较大的影响的采光面积受到较大的影响,这将大大的影响人民的生活便利性利性。如果室内的居民长期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也会对自身的健康造成危害身的健康造成危害。如果建筑中的自然光的照射面积较大,这也会造成的一定的光污染这也会造成的一定的光污染。强烈的阳光照射不但会影响居民的皮肤健康民的皮肤健康,长此下去还会增大患皮肤癌的概率。 2自然光在建筑中的作用 2.1凸显建筑的独特魅力 自然光伴随着地球的转动,在地面上会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其照射地面以及建筑物的角度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在不同的时间段,光的入射以及折射情况变化有规律可循。自然光的照射会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在入射角度比较小的情况下,自然光会出现色温下降以及波长变化的情况,在入射角比较大的情况则出现完全相反的表现。光谱的主要成分以及光的色温是影响建筑物色彩的最重要因素,不同的色温以及光谱会使人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在当前时代发展中,建筑行业的设计内容创新性逐渐被人们发掘。建筑学已经成为与自然生态联系在一起的艺术设计,其不仅具备实用性的价值,还具备了美化性的价值。设计师们努力营造建筑中的自然之美,让建筑和自然产生不可或缺的联系[3]。其中有一些著名的建筑师将复杂的设计和自然植物的弯曲形态联系在一起,让建筑的视觉效果和应用效果都能够提升。 2.2应用自然光的重要意义 我国当前的发展处于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较快,但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的趋势,在大量浪费资源的情况下,国民居住的环境逐渐被破坏,人们在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和环境不协调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基础建设的时候,人们需要考虑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不仅要让建筑的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还需要让建筑设计的材料和设备选用更加节能健康。让人们在生态平衡的环境中生存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生产劳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而自然光应用在建筑中时,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的美观,还能够利用自然光的不同角度,实现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让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合理的利用自然光,同时强化建筑设计的优质发展,其产生的意义极为重要。 3自然光设计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拙政园赏析论文

拙政园景观赏析论文 建筑学专业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 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 园。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 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 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 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 设考究。东部原称“归田园 居”,配以山池亭榭,仍保 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 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 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 移建。拙政园的建筑还有 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 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1、廊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 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 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 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 政园的经典景观。 2、阁 松风水阁: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一、东方建筑风格 (2) (一)古东方建筑艺术风格 (2) (二)中国古建筑艺术风格 (3) (三)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 (4) 二、西方建筑风格 (4) (一)古西方建筑艺术风格 (4) (二)宗教与君权的纪念碑 (5) 三、当代建筑风格 (6) (一)统一与变化中的新建筑 (6) (二)当代建筑风格 (6) (三)中国近现代建筑风格 (6) 四、建筑风格艺术分析 (7) 参考文献: (7)

浅谈建筑设计风格 学生姓名:任晓含学号:20125172287 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指导教师:甘露职称:讲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社会文化及物质精神方面的高素质要求,建筑艺术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别具一格的建筑外观,丰富内涵的室内装饰正一步步深入人们内心,潜入社会生活,与此同时,建筑的设计风格也逐渐丰富多彩。翻开世界建筑风格史,如果用精炼的方式概括五千年以来的建筑艺术风格,那么,古希腊的庙宇,哥特式大教堂,文艺复兴教堂,现代钢筋混泥土立方体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屋顶便为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样式,现今世界较为普遍的建筑风格当为钢筋混泥土建筑风格。只有充分掌握各个风格才能就其发展创新出更为符合社会潮流的建筑风格,丰富其建筑形式,为人类提供视觉享受。 关键词:古埃及建筑;哥特式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新中式建筑;风格美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eople in both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of social culture and the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architectural art and culture also gradually attention by people.Unique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rich connotation of interior decoration is deep inside people step by step, into the social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 style of architecture is increasingly rich and colorful.Opened the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style, if with a refined way, summarized the building art style since five thousand, so, the ancient Greek temples, gothic cathedrals, the Renaissance church, modern reinforced concrete cube construction and DaWuDing in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rchitecture style, now the world common architectural style a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style.Only can fully grasp the style with respect to its development innovation out more architectural style conforming to the trend of the society, enrich its architectural form, for human visual enjoyment. Key words:the ancient egyptian building;gothic architecture;modern architecture;new chinese style building;style beauty 一、东方建筑风格 (一)古东方建筑术风格 1.古埃及建筑艺术风格 古埃及建筑在艺术象征,空间设置和功能安排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宗教意涵,反映了古埃及独特的人文传统和奇异的精神理念。因其独特的地理因素,其建筑艺术风格体现出了永恒和静态,如正方形,三角形一些稳固的几何形态就经常被运用到建筑上来。 其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建于公元前2613~公元前2449年屹立于尼罗河畔的巨大金字塔。230万块重2.5吨的巨石砌成了这座高达146.4米的建筑,且金字塔的东南角仅比西北角高1.5厘米,而胡夫金字塔的边长达230.6米,再加上建筑材料使用光滑的大块花岗石板铺设地面,使得金字塔整体未经风化,其内部保存较为完整。金字塔内部拥有富有表现力的巨大雕像,两旁树立着精美雕像的漂亮

初步了解梳理《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学校:甘肃农业大学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科目:旅游资源与小憩 学号:2012114059 姓名:朱成林

苏州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摘要: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为此,苏州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向来以园林美景载誉天下,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关键词:拙政园,留园,古典园林,民俗艺术,建筑美。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苏州和天堂联系起来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苏州那数目庞大的封建古典园林的存在。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那里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典园林,苏州园林艺术之悠久,数量之庞大,造园艺术之高超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治园历史,至今保持完好的有69处之多。现在,苏州园林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位于苏州的园林,更是作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代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些园林

大致分为三类,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这些园林多为一些文人雅士,官宦富商所建,精致优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规模,多角度的集中展现。苏州的著名园林有:拙政园,留园,退思园,耦园,网师园,怡园,艺园以及环秀山庄。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是人类文化艺术水平的良好传承,它包含了人文艺术,建筑艺术,诗词画作,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维。从平面来看,苏州园林就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从立体来看,虽非迷幻莫测的空中楼阁,却倒也有一番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在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自然博物馆。 在此,依据苏州园林的造园特点和根据我所了解的资料,重点介绍苏州园林艺术中的两朵奇葩——拙政园和留园。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园林。起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所,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的退隐居所,他修补残缺,植树种草,取“拙者之为政”之意命名该园。曾也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园分为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样式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已辟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平快明朗,以平岗远山和松林、草坪、竹屋和池水为主。主要景点有:雪堂、兰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等。中部乃拙政园精华所在,以

建筑设计的十二种风格

从古典到当代,建筑设计的十二种风格 作者Julia Daudén | 译者Laurene Cen 历史的教学方式通常是线性的。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宏大的历史叙事,而且主要关注西方世界。 然而,我们也知道,去理解一种现象如何引起另一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关于人类发展的广泛概述。在建筑史上,理解随着时间流逝而出现的设计运动和建筑风格是很有趣的,更确切地说,是去了解它们的连续性或断绝对迄今为止所产生的建筑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这里呈现了历史上几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风格和运动,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独特风格。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建筑建于公元前7世纪到4世纪的古希腊。它最著名的是用石头建造的大型宗教神殿,通过柱式、对称、几何和透视的原则来设计。表达古典主义风格最显著的特征是古希腊的三种“建筑柱式”:多立克(Doric)、爱奥尼(Ionic)和科斯林(Corinthian)。帕特农神庙是古典建筑中最伟大的作品。该神庙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卫城,它展示了引人注目的特点:建筑体积建造在基座之上,基座支撑着一系列的圆柱和柱头上的体量,接着再支撑一个山花。 罗马式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是欧洲在6世纪到9世纪之间发展起来的,改风格与它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欧洲各国处于战争状态、担心受到敌军入侵的时期,这些建筑受到古罗马共和国的启发,以厚重而坚固的墙壁和半圆形拱门的最小开窗方式为特色。这种风格的主要范例是在该时期建造的教堂,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它是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建造的,是这种风格最伟大的作品。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容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暮色。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 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更秒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

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 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一)对尘俗喧扰的园外来说,应力求以最巧妙的手法做到“善藏”,或者说,尽可能做到藏而不露或少露。 在拙政园,如果把中部原来经过一段小巷而到的腰门仍作为园门,那么这一入口的空间也颇多审美意味。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这是又一种“遮景”和“抑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文学创作有“开门见山”之法,是需要给人看的一下子亮出来,毫不躲闪,让人一目了然。拙政园的入口则反其道而行,有“入门见山”之法,它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阻挡遮藏起来,不让人一下子看到,这种曲曲折折的躲闪,遮遮掩掩的含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美,它通过“抑景”,让人渐入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感到妙趣无穷。 (二)对园林内部来说,则应做到有藏有露,藏露互补。

苏州园林建筑与西方现代设计审美观念的契合点

第12卷第6期陈学文等:苏州园林建筑与西方现代设计审美观念的契合点·557·苏州园林建筑与西方现代设计审美观念 的契合点 陈学文,杨 弃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将西方现代主义典型的设计审美要素与我国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的本体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方现 代设计审美观念与我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审美思想在视觉形态的秩序化、简约化和几何化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的内涵都存在着时代因素、环境现象及内在进步的动因。历经重大变革而形成的西方强势现代设计审美观念与我国传统的园林建筑美学特征具有不谋而合之处,表明我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所内涵的超前设计理念和对国际设计美学发展的影响所产生的普遍价值。关键词:苏州园林建筑;西方现代设计;审美观;契合点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4339(2010)06-0557-04收稿日期:2010-06-02.作者简介:陈学文(1963— ),男,教授. 通讯作者:陈学文, chenxuewen2006@163.com 西方工业技术在19世纪末迅猛发展,欧洲出现了 工业革命,机械化浪潮波及到社会意识形态,波及到设计领域。1919年,德国出现的鲍豪斯给世界设计界带来了重大变革,往日的设计为少数权贵服务的局面被打破, 设计第一次面对人民大众,明确了“设计不是为‘神’、而是为‘人’”[1] 的理念,彻底改变了设计服务对象问题。这是设计界的重大进步,由此而导致了审美观念的革命,古典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审美观从此分界而形成了现代主义设计。 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是由德国鲍豪斯所确立的 一整套关于新时期的设计原则, 由于根植于社会的进步,根植于势不可挡的生产力发展,根植于为大众服务 的思想, 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活动。它兴起于德国,成长于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可以说所有文明国家无一 幸免地都受到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是现代设计的核心思想,其后出现的各种设计运动都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应或重新诠释,因此,现代主义设计观念的变革是推动现代设计发展的主体力量, 随之而产生的现代主义设计审美观念也是前所未有的,使得人们从新的角度观察、感受与理解这个熟悉的世界。现代主义审美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强大影响至今为国际设 计界所公认。 然而,在设计界引起革命性震动的西方现代主义 设计审美观念却与我国苏州园林建筑的创作思路有不 谋而合之处,这也充分说明,在我国传统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厚的文化潜质, 其内在精神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对后来的发展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我国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原则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设计审美观念的秩序化、简约化和几何化。 一、设计审美观念的秩序化 为了适应机械化批量生产需要,必须制定标准化原则按照一定的规律生产产品。由于标准化具有技术的支持,为产品成型化、装配化打下了基础,而正是标准化、成型化和装配化导致美学上的秩序化,这是现代工业发展所赐予现代主义审美观念变革的成果。由于工业化的推动,人们有意关注和研究设计中的秩序化问题,秩序化给人带来新的审美体验。 在建筑领域强调秩序化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现代建筑在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动下完成了由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到现代工厂化、装配化施工的转折,这是建筑业的巨大成果,人们在接受科技给予建筑进步的同时也接受了新的建筑形式。秩序化是建筑新形式的重要原则,秩序化的确给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产生了与以往 2010年11月Nov.2010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第12卷第6期 Vol.12No.6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摘要: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园林之中的金典之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分类,以拙政园为例从园林特色、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和风格等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拙政园园林造景园林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 园林的发展与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各种游憩地带,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与艺术,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 私家园林 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