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

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

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
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

19世纪英国社会与文化浅析

一、引言英国,一个历经千年沧海桑田、风起云涌的古老国度,一个见证了人类蹒跚学步、茁壮成长的沧桑智者,一个坚毅不屈、站在大西洋上翘首观世界、看未来的猛士。他走过邪风冷雨,带着他那份沉甸甸的回忆,带着他那份独有的气质与底蕴,正一刻不停歇地朝着更辉煌的明天前行。蓦然回首,那一长串深深浅浅的历史脚印中,每一步都述说着一段不一样的却都一样惊心动魄的历史岁月,或伤感悲痛,或感人至深,或发人深省······轻掸灰尘,打开那幅已微微泛黄的厚重历史画卷,“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时代”在光芒闪烁,诉说着英国在19 世纪的灿烂辉煌。19 世纪的英国,经济上、国土上、文化上、政治上,都经历了无数的变革,从一个小小的岛国一步步壮大,成为领土遍及世界各洲,影响世界的大帝国。在19 世纪,它流了血,流了泪,也收获了财富,取得了进步,脱胎换骨。在当时的世界上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19 世纪的大英帝国都是一个无法超越的神话。

二、经济发展

(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1801 年以后,英国在与法国长达14 年之久的战争之后最终大获全胜。英国的皇家海军控制了海权,对外贸易成倍增长,商业空前繁荣。战争的胜利扩大了英国的殖民地范围,成为了英国的原材料供给地和商品倾销地,不但为英国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廉价原材料还为工业制成品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在工厂日夜不停的机器喧嚣声,英国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力成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飞速发展。工业产值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也日益上升,到19 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也使得英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伦敦成了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19 世纪50~70 年代,是英国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史称“维多利亚时代”。在这期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英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进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额的1/3 以上。1850 年,英国生产了世界煤产量的60.2%、铁产量的50.9%、加工了世界棉花产量的46.1%。这个漂泊在浩瀚海洋上的小小岛国成了不容小觑、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二)城市化与人口增长在飞速发展的工业带动和促进下,曼彻斯特、伯明翰、舍菲尔德、格拉斯等一大批工业城市迅速崛起,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英国城市化进程极其快速。到1851 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农村人口,初步实现了城市化。城市化文明隆重地登上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舞台。农村文明渐行渐远,农村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也逐渐淡出人们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模式与理念。铁路网在英国土地上星罗棋布,贯穿大江南北,让人际交往、信息传递更加的方便更加频繁。在19 世纪的一百年中,英国总人口增加

了3 倍,人均收入却增长 4 了4 倍,这就说明了19 世纪的英国社会是在向前发展的,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让解决人民温饱,奔向更加富裕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三)万国博览会19 世纪中期,工业的飞速发展与繁荣让英国在世界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如日中天,英国人对自己的实力以及所拥有的财富极为自豪。为了向世界展示强盛的英国,万国博览会(亦成为“水晶宫博览会”)于1851 年5 月1 日在伦敦海德公园一座完全由玻璃和钢管搭建而成的建筑物内举行了。万国博览会以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为主题,展期为1851 年 5 月 1 日至10 月11 日,历时5 个多月,吸引了6039195 名参观者。展馆长约563 米,宽约138 米,建造费时仅九个月,后被移动并且重建于伦敦南区的塞登哈姆,这个地区后来也因此被更名为水晶宫。展出了包括轨道、牵引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厨具用品、铁制品、以及来自美国的收割机等万余件展品。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在“灿烂光辉的玻璃顶下举行了他们的工业和和平的凯旋式”。博览会开幕的前两天,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什么都能做。”这句话淋漓尽致、完完全全的表现出了英国人对自己的自豪与满足,以及他们对未来,对人类科学的满腔希望、虔诚信服。

(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经济的初期发展往往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19 世纪的英国,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相当迅速,人们尚未意识到或者尚未想出合适策略来适应并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以下是当时最主要的两个问题:

1.阶级剥削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也是深受剥削压迫的弱势群体。“血汗工厂” 频频出现,工人阶级,特别是中下层工人阶级生活条件并未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多少好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城市贫民的数量居高不下,他们的生活用“凄惨”二字来形容毫不为过。

2.环境污染工厂的“三废”让生态环境满目疮痍。伦敦的大地上插满了“大烟管”,日夜不停歇的朝着天空排着滚滚浓烟,这些烟遇水汽后便变成雾,伦敦也就在19 世纪成了“闻名于世”的“雾都”。当时,一个英国工程师在形容英格兰西部地区冶铁业的情形时说:整个地球好像从里往外翻,它的内脏全部都被挖出来扔得到处都是,整个大地上到处都堆满了煤渣。

(五)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重要特点,每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状态,经济危机便会席卷而来。英国,作为一个最早进行产业革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第一次经济危机理所当然的在英国爆发。

1.爆发原因及背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英国国内也曾多次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但是由于当时

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发展尚不充分,这种危机仅限于局部地区及部门。1825 年以前,英国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工业高涨阶段。1825 年的工业产值比1820 年增长了大约1/3,当时生产水平的生铁量增加了58%,棉花消费量增长了39%。但是,国内外市场却6 没有随着相应扩大。那时拿破仑战争结束不久,再加上欧洲农业歉收,欧洲市场缩小,一片萧条。从前局部的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现象转变成周期性和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正如《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一书中所说:“英国在欧洲市场的商品销售遇到了很大困难,出口额从1814 年的2690 万英镑下降到1825 年的1460 万英镑。对美国和中南美洲的出口也从1815 年的1580 万英镑减少到1340 万英镑。同时,国内市场由于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而受到极大限制。1824~1825 年期间,工人的实际工资仅相当于1792 年的4/5 左右。生产和销售之间严重的脱节,使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2.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英国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都遭受了沉重打击。3549 家企业、80 家银行破产,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 年3 月的1390 万英镑骤跌至1825 年12 月的120 万英镑。棉花、羊毛、生丝、煤的消费量锐减,出口额减少了16%。失业率骤然上升,并导致人口外流。但是当时德、法、美等国工业革命尚未完全展开,所以,1825 年的经济危机还不具周期性。

二、政治上的三次议会改革

(一)1832 年议会改革

1.第一次议会改革的时代背景

19 世纪初,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框架初步形成。但是在1832 年以前,国王在首相和内阁成员选举中任然享有一定主权(例如1827 年在任命首相坎宁·哥德里奇以及1828 年任命首相威灵顿时,都是国王自己的选择。)。在乔治四世在位期间,英国内阁越来越独立于王权,并向议会下议院靠拢,实际上,内阁才7 是当时英国行政决策主管。尤其在首相罗金汉姆和首相福克斯当政时期,他们从不将国王视为“一国之主”,也不把自己当做国王的“仆人”。首相,从国王的“总管家”变成了英国的真正主人。首相与内阁之间的微妙而紧密的关系让他们同享利益、共担风险,而拥有皇室血统的国王却越来越被疏远。1830 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推动下,民主运动铺天盖地一般席卷欧洲,势不可挡。从1830 年末到1831 年初几个月里,上下议院收到全国各地总共645 份请愿书。但威灵顿公爵为首的托利党认为现行制度已经非常完善,甚至还公开宣称坚决反对改革,寸步不让。当时,英国国内民众间施行改革的呼声震天,这就注定了托利党在同年的选举中必然惨败。

2.法案颁布过程、内容

国王威廉四世(1830——1837)任命辉格党领袖格雷组阁。格雷内阁于1831 年1 月成立了以罗素勋爵为首的四人小组,负责起草改革议案,同年6 月7 日

获国王批准成为法律并生效。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对议席分配做出调整。取消了人口未达到2000 人的56 个“衰败选区”的议席,人口在2000 至4000 的31 个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143 个议席给大型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县,下议院总人数则不变。二、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在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后,除了大银行家、大商人、大工厂主有选举权外,大批手工作坊主、小商人和部分佃农也获得了选举权。三、规定了选民登记程序,缩短了时间。选举时间从15 缩短到2 天。

3.意义

1832 年的议会改革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经过如此大规模的运动多番周折而换来的改革,却收效甚微。马克思也曾批评说:“恐怕还从来没有一个像这样强大的、看来似乎成功的人民运动得到这样微不足道的表面结果。”虽然工人8 是改革运动的主力军,但是改革并未改变工人们艰苦的生活,并未带给他们真正的民主权力。中尽管如此,1832 年的议会改革任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这次改革削弱了国王、贵族、上议院的势力,促进了政党组织的完善和两党制度的形成,是英国议会君主制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激发了人们深入选举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一种内阁与国王、政党、社会舆论、上下议院之间的新型权力关系逐渐形成。

(二)1867 年议会改革

1.第二次议会改革的时代背景

进入19 世纪60 年代后,工人阶级政治积极性再次高涨,议会改革燃起了新的希望。1861 年,英国各地工会组织纷纷要求改革制度。1864 年,积极支持英国工人争取选举权的“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1865 年,“全国改革联盟”成立,力争改革选举制度。马克思亦积极支持工人争取选举权的斗争,他认为结束资产阶级垄断性统治的时机尚未成熟,最大限度的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才是切实目标。在第一国际、“全国改革联盟”等组织以及马克思等人的支持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在英国曼切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各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展开。声势浩大的改革队伍行进在各大街头和公园,议会的改革已成了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法案颁布过程、内容当时的首相是反对改革的保守党的德比,但是拥有较高政治声望及地位的财政大臣本杰明·迪斯累利审时度势,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应顺应天势民意。于是本杰明扮演改革派以笼络人心,于1867 年3 月18 日向下议院提出改革议案,在做部分修改后,8 月通过上议院批准以及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9 签署后生效。1867 年的改革法案对议会席位做了再一次调整,取消了46 个“衰败选区”,空出52 个选区给大工业城市和郡。伯明翰、曼切斯特、伦敦以及其它中型城市席位有所增加。改革议案基本去除了“衰败选区”,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3.意义虽然广大的城市下层工人以及全部的农业人口并未获得选举权,议会选举制度的民主化任务认为结束,但是大多数工人境况得到好转。1867 年的议

会改革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上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三)第三次议会改革

1.二次议会改革的时代背景

1880~1885 年英国爆发严重经融危机,失业率暴涨至历史最高点,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爱尔兰掀起了民主自治运动的高潮,苏丹更是爆发了马赫迪抗英大起义,英国在非洲东北部的殖民扩张也遇到了困难。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执政的格拉斯顿自由党政府陷入困境。

2.法案颁布过程、内容

约瑟夫·张伯伦为自由党激进派代表,他趁机联合在野的保守党给政府施压,促使格拉斯顿政府提出两个新的议会改革法案——《人民代表制》法案以及《重新分配议席》法案。《人民代表制》于1884 年12 月通过议会。该法案对选民范围进一步作出了调整扩大,选民增加了1 倍,扩大到450 万人。“房主选举权”扩大到了各郡县,部分工农业者也也有了选举权力,但是未成家立业、依靠父母生活的男子以及全部的妇女、家庭佣人都没能获得选举权。《重新分配议席》于1885 年1 月通过议会。它取消了72 个人口未达到1.5 万城市单独选派10 议员的权利,并将之并入其它郡县。按照每5.4 万人分配1 个议员席位的标准将全国划分为617 个选区。全国22 个城市以及剑桥、牛津大学仍然保留2 个议席,其它各选区均实行单一选区制,即一个选区只能有一个议员代表。

3.意义

这次议会的改革让议席分配更加合理公平,对人口密集的工业城市的工人有一定好处,一定程度上让工人阶级以及部分农业人员参与到了国家政治中,对改善工人的处境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三、19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兴起和发展

19 世纪30 至40 年代,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也进行着巨大变革的,一种新型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出现在英国文坛。它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贴近真实生活,最大限度的反应人们的生活状态和面貌。在浪漫主义文学渐渐消退的时候逐渐占领英国文坛,19 世纪40 至50 年代达到鼎盛。

(二)特点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宪章运动关系密切,可谓是密不可分。并且具有小资产阶级文学特点,由于大部分作家均出生于小资家庭,故其作品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资阶级的生活。在这些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之中,大部分都塑造了一个奋斗不息的积极的小资形象。虽然此类文学作品幽默讽刺,反对暴力性革命、主张社会改革、拥护道德批判和道德感化。此外,不少优秀女性作家在文坛也占据一席之地,例如盖斯凯尔夫人、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等优秀的女11 性现实主义文学作家。

(三)代表作家。

1、奥斯汀奥斯汀(1775——1817)生于英国一个牧师家庭的奥斯汀天生就对文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她生活一个乡村小镇上,终生未婚。在她短暂却充实的一生里一直锲而不舍的追求着自己的文学之梦,完成《理智与感伤》、《劝导》、《曼斯菲尔德庄园》、《艾玛》、《诺桑觉寺》、《傲慢与偏见》等六部小说。她的小说主要描写了乡绅家庭里女性的婚姻与生活,以一种轻快活泼又风趣诙谐的方式体现了女性世界的酸甜苦辣,着重描写少女从懵懂与盲目走向认识现实、认识自我的过程。奥斯汀也因此被誉为描写女性意识的卓越作家。

2、萨克雷萨克雷(1811——1863)萨克雷父亲是东印度公司一名官员,自四岁丧父后,年幼的萨克雷继承了父亲巨额遗产,常常出入于上流社会,过着公子哥生活。1833 年将家产挥霍殆尽,先后任《弗雷泽杂志》和《笨拙》杂志专栏作者。在他的一生中写过大量小说,例如《彭登尼斯》、《亨利·埃斯蒙德》、《纽克姆一家》、《弗吉尼亚人》,中篇小说《巴利·林顿的遭遇》,短篇小说集《势利眼集》等。最具代表意义的要算是以辛辣讽刺见长的长篇小说《名利场》,它真实的再现了1810~1820 年摄政王期间英国上流社会之间勾心斗角与腐败丑恶。这部小说篇幅宏大,情节跌宕起伏,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萨克雷也因此在文坛上与狄更斯齐名。

3、盖斯凯尔夫人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盖斯凯尔夫人自幼受到父亲文学修养和宗12 教信仰的影响,并且进入当地一所女子学校学习。盖斯凯尔夫人夫人一生发表过六部长篇小说(包括《玛丽·巴顿》、《北与南》、《露丝》、《克兰福德》、《西尔维娅恋人》、《夏洛特·勃朗特转》)。处女作是发表于1848 年的《玛丽·巴顿》,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的生活与命运,在19 世纪英国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4、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1816-1855) 代表作是世界著名女性著作之经典——《简·爱》。这部作品虽不能说是巨作,但也称得上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从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角度,展现了英国19 世纪上班也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的为慈善事业的残暴本性,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妇女要求平等地位同样待遇的思想,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一定思想基础。艾米丽(1818-1848)《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唯一一部小说,但是仅此一部已经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呼啸山庄》被成为是“最奇特的小说”,艾米丽以其“心灵中非凡的热情”和她继拜伦之后无人可比的“强烈的情感、忧伤、大胆”震撼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心灵。安妮(1820-1849)安妮的代表作《艾格妮斯·格雷》,虽然比起《简·爱》和《呼啸山庄》在文学上的地位稍逊一筹,但是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5、乔治·艾略特乔治·艾略特(1819-1880)原名玛丽·安·埃文斯,生于沃里克郡一个农村家庭。对宗教有着虔诚的信仰的乔治·艾略特曾进入过两所女子学校学习。她心地善良,终生热衷于慈善事业。于1859-1876 年间创作了《亚当·彼得》、《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传》和《米德尔马契》《丹尼尔·德萨达》等7 部13 长篇小说。她的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了19 世纪初期单纯质朴的乡村生活,而后期作品则牵涉到重大历史事件及政治社会内容。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刻画也非常的生动传神。

四、19 世纪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

(一)英国1800~1880 期间的殖民扩张

工业发展,财富积累,英国统治世界的野心如无法控制的烈火,很快在世界各地熊熊地燃烧起来。1801 年,爱尔兰被合并,英国正式更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地大物博而又相对落后的亚洲大陆成为了英国一个主要战略对象,沦陷的印度成为英国巨大的原材料提供地和广大的市场。19 世纪中期,英国利用鸦片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并参与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1758~1759 年间,印度爆发爱国的民族大起义,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拥有着较之先进的军队,大举镇压起义队伍,此次起义以失败告终。1876 年,保守党 B.迪斯累里内阁为维多利亚女王加冕,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印度女皇。此后英国又称为大英帝国(或

英帝国)。英国继续扩大在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的侵略,此外,英国还在南美洲大举投资,南美洲也被列入“狩猎”范围。1867 年,加拿大成为英国第1 个自治区域。

(二)1880~1900 年间英国的殖民扩张

19 世纪末期,英国的殖民扩张主战场转向非洲。在从法国手中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后,英国于1882 年占领了埃及,紧接着在1899 年占领了苏丹。英国埋头苦战在非洲战场,与其他殖民国家激烈争夺者东非、中非及西非的土14 地。1884 年~1885 年召开的柏林会议实际上是帝国列强们的分赃大会,英国“满载而归”。帝国主义分子 C.J.罗得斯提出修建一条从开普敦到开罗纵贯非洲大陆的大铁路,也就是所谓的“二 C 计划”(开普敦和开罗的英文写法第一个字母都是“C”),以便加紧侵略南非。1899 年英布战争爆发,英国吞并奥兰治和德兰士瓦。19 世纪末,在亚洲战场上,缅甸、阿富汗沦为英国殖民地。1900 年,英国参与镇压了中国义和团运动,并染指中国西藏。

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地在众多贪婪的殖民扩张国家中是最大的,遍及世界各洲,掠夺来的财富不计其数。其土地之广,无国能及,成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殖民扩张既是让人痛恨又让人所震惊,对英国人来说,19 世纪的大英帝国是英国人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神话。

五、结论综上所诉,19 世纪的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学等方面上都进行了巨大的变化。政治上三次议会改革让英国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化,让更多人民参与到

国家政治中,这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中起着典范作用;经济上来说,在19 世纪上半叶英国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让英国面貌焕然一新,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化同样也产生了种种问题,例如阶级剥削、工业污染、经济危机等等;文学上,19 世纪30~40 年代,社会发展中产生了种种黑暗,曾经风靡一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渐渐褪色,以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讽刺性现实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40~50 年代达到高潮。19 世纪的英国,危机与变革并存——在危机中进行变革,而在变革中又产15 生新的危机,继而又是新的变革。英国在危机与变革中取得进步,并逐步登上世界巅峰,了解19 世纪的英国对生活在充满危机与改革的世界我们来说有着重大意义。总而言之,19 世纪的英国从政治经济等方面不但有了量变,甚至有了质的飞跃,让英国从平庸到脱颖而出,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先驱,当时世界的霸主。

评论(1) |40

2013-05-07 20:59 21ofLove|五级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代化初具规模.即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韧,英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家;海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一直是研究英国现代化或工业化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课题之一。对于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说来.海外贸易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正如马克思说的,“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闸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加上工业革命使铁路和海船这个前所未有的新的交通工具被英国在国际范围内应用起来。这“事实上创造了以前只是潜在的世界市场——一些以农业为主或纯粹从事农业的国家,郡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大部分过剩原料,同时又满足它们对工业品的大部分需要。因此,无怪乎英国工业获得这样巨大的空前的发展”。

可见,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对外贸易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能设想的!”英国的现代化或工业化更不能没有海外贸易。正是这个海外贸易,扩大了英国的粮食供应.开辟了新的和广阔的原料(尤其是棉花)来源;正是这个海外贸易;又为英国制造业提供了市场。并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比只依靠国内或欧洲内部市场所能取得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海外贸易还有助于提高英国人均产量,从而提高英国的收入和消费。

本文试图通过对英国海外贸易经历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转变的论述,展现英国海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以期后起现代化国家借鉴:

一、重商主义和工业革命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模式

工业革命早期.即从18世纪50年代到19世纪初的英国海外贸易.受制于

重商主义政策的局限。

重商主义出现于15世纪下半叶,全盛于16—17世纪,是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政权为了获得商业资产阶级支持,实行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重商主义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起了促进作用。但从本质上看,重商主义并不完全适应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革命深入后经济发展的需要。

英国早在17世纪中叶爆发了推翻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从这个角度,英国似乎是欧洲诸大国中最不重视重商主义的国家,并且是在国家政权最少干预下,一马当先地迈开了工业化的第一步。但是,从17世纪以来,整个政治演变和工业化进程看,英国所营造的大部分市场环境,还是由国家行动造成的。重商主义对英国诲外贸易的调节是另类的“重商主义”,它着重体现在为英国和殖民地商业利益而垄断帝国贸易的“航诲法”:即硬性规定殖民地输出商品必须先到英国,殖民地进口商品必须经过英国;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或殖民地船只装载。这实际上是向当时荷兰的海上运输垄断权挑战。它意味着战争,战争使英国最终成功地扩大和保护了殖民地和商业,国家通过这另类的“重商主义”,在工业革命最初阶段(即13世纪),确实发挥了虽然是间接,但却是很重要的作用。

在重商主义政策下,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海外贸易的后果及特点表现如下:

1.18世纪头70年,英国海外贸易的增长势头较大,1700年英国出口量占国民产量的8.4%,1760年上升为14.6%。出口增长占国民产量增长的51%。但1760—1780年.随着美国独立战争而骤然下降,1780年后又有急剧增长。可见,贸易模式要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经常出现.加上重商主义政策的约束,英国出口占整个国民生产的比率未能达到自由贸易政策时代所达到的水平:

在整个13世纪,绝大多数出口产品都是工业产品,出口在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1700年是14.4%,1760年是35.2%,1801年是34%,体现出工业革命早期英国工业化的初步成就。

2.进出口产品的构成,也反映出英国这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

首先,从出口产品的构成看,英国大部分出口产品是纺织品,这反映英国在这方面生产技术的优势。但是,在出口纺织品的构成上,到18世纪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过去几个世纪作为英国主要出口产品的毛纺织品,在18世纪初仍占

出口纺织品的85%,随着工业革命期间棉纺织业技术革新和产量的增长,这一优势被棉纺织品所取代。棉纺织品的出口,从18世纪初只占出口纺织品0.6%,一下子上升到19世纪初的35.4%。在工业革命早期(1784—1806 年),棉纺织品出口年增长率为16.4%,而除棉纺织品外,包括毛纺织品等其他纺织品出口,年增长率仅2.9%。此外,工业革命中仅次于棉纺织业的重要的工业部门——金属业,其产品的出口额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其次,18世纪进口产品性质也发生变化。工业品,尤其是从印度等地进口的印花布的比重大大下降;原材料在进口产品中的比重一直很高,随着工业革命对原棉需求的扩大,到19世纪初更是急剧的增长:绝大多数进口食品可以说是非生活必需品.基本食品,如稻米、小麦和谷物只占小部分,食品.尤其是蔗糖和茶叶的比重上升。在18世纪上半叶.英国粮食出口超过进口,到18世纪末才倒转过来;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把从殖民地进口的产品再出口,再出口商品的价值,随着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有所增长,相当于国内生产的出口产品的一半左右。再出口产品一般是殖民地生产的食品,如烟草、咖啡、蔗糖、稻米和茶叶等。英国从这些进口商品再出口的赢利,基本是运输和销售的利润。主要是因为“航海法”之类重商主义政策,限制了殖民地产品的贸易:

最后,工业革命早期,英国海外贸易大都局限于对自己的殖民地或前殖民地。18世纪初,英国4/5以上出口产品输往欧洲,而到18世纪末下降为大约30%:输往美洲的比例大有增长,从10%增至60%。进口来源地的变化也表明,在重商主义政策下,整个18世纪英国海外贸易主要局限于美洲大陆、西印度和东印度殖民地或前殖民地。

总之,在工业革命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扩展主要归因于工业革命的启动,重商主义政策的调整,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一时段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重商主义的局限性,制约了这时英国海外贸易只能达到初步的层次。这种局限性典型地表现在“航海法的负担”上。

托马斯认为,“航海法”造成的最大影响是,绐殖民地带来经济损失。殖民地一些产品(如烟草和蔗糖)在出口到欧洲大陆前先要输往英国。这种迂回或间接的运输耗费,实际上造成成本上升和价格上扬。“航海法”直接给殖民地生产者带来巨大的负担,也没有给英国带来利益。由于荷兰和欧洲其他国家直接从美洲到欧洲目的地的海运耗费,要比英国的迂回或间接海运费用便宜许多,英国人因而从中遭受一些经济损失。“航海法”也给英国造成负担,这就是包括“航海法” 在内的重商主义政策必须随着现代化和工业革命的深入,英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市场力量的威力,而让位给自由贸易的重要原因。英国海外贸易的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的转变。

二、自由贸易和工业革命全盛时期英国的海外贸易

自由贸易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谷物法”的废除,全盛于19世纪70年代。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的转变,其直接动力是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赋予英国重要的工业部门(如棉纺织业和铁器业)在世界上的技术

领导权。从而英国得以比任何竞争对手更廉价地制造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工业革命创造了廉价的铁路和轮船运输的伟大时代,使长途或远洋贸易革命化。美洲和亚洲辽阔的旷野和平原吸引农民和商人、投资者和殖民者、投机家和冒险家,迅速建立依托母国工业中心,带有充足原料供给的外国的真正的国际经济。英国的海外投资、销售以及运输业服务,大大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大市场。贸易必然开拓、呈现出新时代的特征。

工业革命还造就了一个社会经济力量愈益增强的工业资产阶级。他们需要获得廉价原料、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外市场。他们十分迫切地要求打破重商主义政策对商品自由流通的限制,以更高的速度实现工业化。

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英国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的转变。“谷物法”作为重商主义或贸易保护政策,特指1815年通过的有关限制粮食出口的法律。这是中世纪以来,尤其是17世纪以来重商主义为维持谷价低廉,禁止谷物出口的一系列谷物贸易政策的总结和高潮。“谷物法”为确保当权的英国土地贵族的经济利益,规定在国内小麦价格抵于每夸脱80先令时禁止外国小麦进口,并提高进口税率。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改变了英国的关税政策。虽然,英国政府继续为增加收入征收消费产品进口关税,但从此取消保护性关税的原则已经不可逆转。1849年废除“航海法”,1853年全面征收收入税,1860年绝大多数保护性关税被取消,四百多种商品关税只剩下丝绸品的关税。1846年“谷物法”废除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税呈急剧下降的趋势。

在1841年,进口关税等于进口价值的35%,1881年下降到只有6%。政府收入来源从关税转为消费税。可见,自由贸易首先通过废除高额关税,削弱和打击英国土地贵族的实力。自由贸易给制造业资本家——工业资产阶级带来实质性好处。自由贸易只有在制造业的绝对优势和技术垄断下,才得以向利于英国的方向转化。工业革命确立了英国工业资本家在棉纺织业、铁器业和机器制造业的绝对优势和技术垄断权。18世纪初的关税保护主义,限制了英国为了这些工业产品而接受外国产品的“自顾性”;外国也因为过重关税而减少对英国工业产品(如布和铁)的购买。只有自由贸易才能真正开拓辽阔的工业品海外市场。确实,“谷

物法”废除,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英国的农业,但这种伤害却被自由贸易的获益所弥补。因为工业品出口的扩大,使英国工业部门获得了工业化所需要的规模经济,失业者的就业率以及储蓄率也上升了。自由贸易造就了维多利亚中期的繁荣。英国坚定的自由贸易政策,支撑着半个多世纪世界贸易的扩展。

自由贸易全盛于19世纪70年代。这时英国处于贸易和增长的全盛期,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不论是海外投资还是运输服务收入,都处于曲线的最高点。

1821—1873年,英国人均工业产品出口年增长率是4.4%,几乎是同期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四倍。同期,进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18世纪60年代翻了一番,进口等于国民收入的25%—30%。

而在出口构成方面,棉、毛和麻织品,在19世纪初,占出口总值的3/4

左右,到19世纪末,仍占40%;英国工业革命典型的工业品——棉纺织品仍占出口总值的25%,铁和钢占15%,机械占7%,煤占1O%,体现了“世界工厂”的往日雄姿。工业革命重要工业部门的产品(棉纺织品、铁和钢、煤) 占据出口总值的2/3。外国人消费英国这些重要产品所占的比重是:棉纺织品的80%.钢和铁的50%,还有日益重要的服务业的出口;1913年服务业(尤其是运输和销售业)的出口占总出口价值5,3亿英镑的近80%。

上述可见,英国生产的工业品,出口国外要比国内消费多得多;消费进口食品要比自己生产多得多。英国变得如此依赖世界贸易,英国从而成了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尤其在1876—1885年这十年中,英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总数大约38%,即使到1899年有所下降,仍占世界工业国家总出口的33%,是当时西欧、加拿大、美国、日本和印度的总和。英国这一统治或优势地位在世界经济史是独特的,只有美国在20世纪中叶才达到这个水平。

三、自由贸易和英国海外贸易评述

按重商主义学说,财富和利润只能从对外贸易中产生,对外贸易必须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以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差。在自由贸易政策下,到19世纪中叶以后,尤其70年代后,进口一直大大高于出口。这样严重的“出超”会使英国变穷吗?回答是:不会!因为贸易额有利于英国。贸易额(terms of trade)指出口产品的价格与进口产品的价格之比,即:

一方面,因为工业品价格要大大高于原料和农产品的价格,所以.尽管在19世纪后期,进口的“量”要大大超过出口的“量”,但贸易额一直朝向有利于英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18世纪期间,为了确保出口收入超过进口支出,英国千方百计地开拓服务业(尤其运输业)出口来弥补收入的不足。所以,从贸易额

指数看,即使进口“量”超过出口“量”,英国仍处于海外贸易中有利地位。

海外贸易保证了英国工业革命中几个重要工业部门(棉织业、铁器业和工程业等)得以惊人的发展。没有进口和出口贸易,英国的棉纺织业简直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更不能像实际上所发生的那样带动英国整个经济的飞速增长。例如,技术革新大大降低了棉织业生产成本,40支棉纱的成本耗费,1812年只是1779年的1/6,英国迅速利用出口机会.把大量低廉棉织品销售国外,从而扩大雇工和生产规模.普及使用蒸汽机等先进能源和机器。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企业和公司才得以统治世界近代工业,在世界贸易中拥有绝对优势甚至垄断权。

海外贸易还大大促进英国工业的增长和原料的供应。1841年,英国生产的棉织品总数已经达到1815年的5.2倍,而这两个年份,又都有60%生产的棉织品供出口。多亏这样的出口,方能支付了工业所需的进口原棉和其他原料的耗费。在1815年,原棉进口的耗费是总工业产量的1/4,而到1841年却上升达31%。由于棉布价格下降而原棉价格基本不变,原定的出口所得价值只能购买原定进口棉花的一半;但棉布价廉又使棉布生产量和出口量有了4—5倍的增长。由于这种进出口的海外贸易的增长.从而增强了英国的工业规模和国际影响。

但是,英国海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中也暴露了存在的问题。

1.整个19世纪,英国出口过分集中在几个处于工业革命前列的基本或重要的工业部门,即像棉纺织业、铁器业和金属冶炼业等几个“老”工业。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赢利一直占出口总利润的2/3。可见,英国出口赢利的繁盛取决于出口市场对这几个“老”工业部门的依赖。但是,到20世纪,随着从蒸汽机时代向电子时代的转变,生产技术的日新月异,“过分委身”于这几个工业,暴露了英国经济的弱点,也导致了在国际竞争中逐渐处于弱势,新的工业化国家(如美、德)利用科学技术优势而发展了新兴工业(如化学工业等),英国沉重的包袱使其经济难以向更新兴的工业调整,从而失去了技术“领袖”或“世界工厂”的地位。英国经济这种过分维持几个传统工业部门,而不是利用新技术优势走出困境的特点,严重地影响它对外贸易的均衡。19世纪50年代,英国出口产品在欧洲北美传统市场曾占40%以上,但在1870年开始下降,到1910年下降到不足30%。与此同时,通过技术改造的德、美生产的产品却日益受到青睐,甚至打入英国市场。

2.长期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来,英国进口不论是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都超过出口。这时期贸易额的平衡靠的是英国海运业、商业金融服务业的销售收入,“逆差”还被国外资产的股启、和利益所弥补:例如,1913年,英国产品贸易缺额(进口,出口)是1.3亿英镑,但是这一年服务业和海运业的收入盈利达1.9亿英镑。英国的海运业、商业和金融服务业的获利,长期地隐蔽着

英国工业和贸易竞争的失败:英国这种“服务业”出口,在英国还能利用工业优势在统合市场中扩大财富,并发挥“服务业”的优势时,还可以暂时地保持外表上贸易大国的地位;但是,一旦其工业优势丧失。这种外表上贸易大国的优越性就要随即下降。到了“一战”前夕,英国海外贸易格式,尤其出口、进口产品的销售和产品构成起了重大变化(见图示)。

图示中,每对箭头(一)所指,表明该国对它国的剩余(收入超过支出)。英国对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贸易的人超(用虚线表示)分别是6000、1300和1300,总价值8600万英镑。而英国对除这三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都出现“逆差”,“逆差”总价值达12000万英镑,要大大高于“人超”的8600万,这表明20世纪初,英国与外界贸易模式暴露出的弱点。幸好这时尚有运输业和服务业的收入,海外投资的利息和股息的弥补,英国才暂时免于陷入困境的局面。但是这种“隐蔽”实质上延缓了英国出口的增长,造成了英国工业创新乏力。这就是所谓“荷兰病”或“英国病”。

综上所述,19世纪末以来,英国海外贸易模式的特征或弱点制约了英国进一步发展的后劲.是后起现代化国家要引以为戒的;

一是,由于英国始终把工业品出口集中在几个工业革命率先发展的重要部门.到19世纪下半期,这些旧工业产品只能出口到西欧和美国之外的初级生产国家。英国对几个重要工业部门的重点生产虽保证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工业领导权,但这种技术早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了“过分依赖”的后果。在技术不断革新、工艺不断进步的20世纪,这种“过分依赖”损害了对需要技术进步潜能的新工业投入,致使英国生产力和外贸地位优势减缓了下来。

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外贸易的模式影响了英国和德美的现代化进程和工业的对比:英国只能在一些旧工业(纺织业、造船业、重型工程业和铁金属业)占有竞争的优势地位,而这些优势似乎只是基于劳动力比较密集的陈旧的工业技艺;而德美这两个后起之秀却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自己新兴工业。工业优势的对比和竞争的格式制约了英国海外贸易的现代化进程。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__翻译_第三单元

Text 英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代表的民主国家,可以在1000年追查根源。其他国家也有长期的政治历史,但这些历史是由突发期显着,而经常是暴力,改变。虽然英国也拥有了政治不稳定的时期相比,说,法国,美国,还是中国的国家建设进程一直是一个进化,而不是革命。这种长期,不间断的历史仍然十分明显,在英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 The Monarchy 政府机构,是最古老的君主(由国王规则)。这可以追溯到撒克逊人谁的,直到1066年诺曼征服公元5世纪的统治。本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国王的直系后裔埃格伯特,谁团结在他的829统治英格兰。 君主的权力,主要是来自国王的“神权古代学说”。有人认为,主权来自他从上帝的权威,不能从他的臣民。由于这种神圣的权利,尽管有不同的家庭之间,有时谁坚持战斗,他们以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君主制的实际存在,很少受到质疑。对于1000年英国有世袭的国王或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但有一个短暂的例外。在17世纪有一个在英格兰与共和党的“圆颅内战”(即所谓的,因为男人不顾流行时尚和头顶的头发很短)由奥利弗克伦威尔,谁想要废除君主制,并要求领导保皇党谁它继续。在罢黜国王查理一世在1642年,成功地圆颅党和公正十八年前的君主统治恢复。

虽然在理论上国王对他的球队的上帝在实践中,即使在中世纪,人们认为他不应该行使绝对的权力。相反,主权应该愿意接受著名男性的意见。国王是否愿意做领导之间的国王和教会一样强大,拥有土地的封建贵族,其他强大的集团的许多战役。 这是一个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反对约翰王(1199年至1216年的一些帮派)的政策。这种反对如此强烈,国王最终给予了他们的自由和政治权利宪章,但其中世纪的大宪章拉丁名称命名。大宪章放在国王的能力,他的皇室权力滥用的一些限制。这仍然被视为英国的官方对公民权利的重要体现。 The Parliament 这个词的“议会”的动词“来到往下谈”,即,讨论或交谈。这个词是第一次使用在1236年正式描述封建贵族和县和偶尔的国王召见城镇代表聚会,如果他想筹集资金。传统上,中世纪国王本应继续以自己的财富,他们自己的王室开支。如果需要额外的资源-例如,如果一个国王要发动一场战争,他经常做-他将试图说服大议会,是一种收集领先,富有贵族几次开会一年,让他提供了一些额外的钱。到了13世纪,国王发现,他们不能入不敷出的要钱此相当小,所以他们大议会扩大到包括县,市,镇的代表,让他们协助他的项目。正是在

西方文化论文 浅析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化辉煌

浅析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化辉煌 她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她使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开创英国历史的“黄金时代”,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人们至今崇拜着她,称之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并以其名来命名那个时代。在第二个千禧年来临之际,她亦曾被推选为100位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她就是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文化正是在她的手中迎来辉煌。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在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中即位,采取宗教兼容政策和重商主义政策,稳定了统治,工商业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击溃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为未来“日不落”的大不列颠王国奠定了基础。此时的英格兰也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遍布英国的思想领域,各个文学大家以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马洛,培根等为代表,佳作竞出。由此,英国文学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那么为何英国文化能在伊丽莎白一世手中开启“黄金时代”呢? 伊丽莎白时代的文化繁荣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戏剧的繁荣上(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繁荣)。下面仅以诗歌和戏剧上的创作为例,浅谈当时的文化盛况。 在诗歌方面,英国文学家们,除了引入意大利的十四行诗,也进行了一些其他诗体的创作,在内容和格局上都有了很大突破。诗歌方面又以斯宾塞成就最大。他的主要作品《仙后》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利用中古骑士传奇的体裁﹐以寓言为主要手法﹐在精神上却反对天主教而歌颂作为英国民族象徵的伊丽莎白女王﹐其中优美而多变的韵文﹐使得斯宾塞不仅独步当时诗坛﹐而且成为后世讲究诗艺的作家所仰慕的“诗人的诗人”。在主题或歌颂对象方面,英国诗歌也和欧洲其他经历文艺复兴的国家一样,着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抒发理想、信念、感情,鞭挞黑暗、腐败,赞扬人追求幸福的权利,赞颂美和爱。此外,彻底改变英国诗歌面貌的主力军却是——白体诗。它主要包含在戏剧创作之中,其代表人物则是两位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马洛和莎士比亚。 戏剧无疑是英国这一时期最骄傲的文学成果。16世纪80年代起﹐英国戏剧家们摆脱了中世纪神秘剧﹑奇迹剧等的宗教色彩和粗糙技巧,建立起了一种新戏剧,赋予其更加丰富的表达和人文气息﹐敏锐﹑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以《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为代表作,马洛一生创作了7部悲剧。而作为英国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著名的代表人物,英国戏剧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7部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悲剧等作品皆是人类文学史上不朽的明珠,它们探讨了友谊和虚伪、爱情和阴谋、权利和道德、生存和死亡这些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主题。那些生动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_上册_翻译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该国,我们正在研究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是一个什么在许多方面 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复杂的名字。大多数人都知道做些什么,因为它的庞大的海外帝国给它一个重要的国际作用,只是来到一个在未来数年年底,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然而,一些市民对英国知道(他们可能会呼吁干脆英国或错误,英格兰)可能不大如何最真实的英国人今天过自己的生活。 一方面,帝国的日子已经足够长的时间以前,只有老人记得他们的任何东西是生活中的 重要性。英国不再是一个帝国的国家,尽管其帝国的影响可能常常在遇到的各种方式,而不是在与50或更多曾是这个帝国的一部分,和国家之间的密切关系,至少它通过一个松散的 维持(自愿)组织的联系称为英联邦国家。但更重要的英国国际关系今天是欧洲联盟,其中英国1973年以来的成员,这是在考虑更有用现代英国强调它的作用作为一个欧洲国家,而 不是其英联邦成员资格。它仍然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是7国集团成员的大型发达经济体。另外一个旧帝国的作用明显成效在于弥补的英国人口本身。从这些英联邦国家,这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鼓励一些移民,已制作了其中1人在20个非欧洲种族。他们自己或其父母或祖父母,出生在印度或巴基斯坦,加勒比国家,这些只是最常见的。 这将引入什么是对英国的章节关键主题:因为是大多数情况下,或所有,国家是不可能 总结了一些简单的对话英国人民。英国认为谁,很多人认为的英国绅士。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旧有的从未适用于英国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什么真正的有效性今天。英国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一的护照,和一个政府及对其所有的主权,但作为国家的大力顾名思义,它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它包括4一个国家内的部分国家:大不列颠岛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北爱尔兰,一份关于爱尔兰邻近的岛屿省份,完成设置。因此,在讨论英国和英国的一些考虑,必须使这些分歧,例如:一个来自苏格兰的女人不会高兴,如果我们打电话给她的英国绅士?她是苏格兰和女性,并认为她的身份从不同的男人和不同的英语。 但是,这4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的国家只有一个,也许是最简单的,不同的是分裂联 合王国。有人已经指出,英国现在是一个多种族社会,这些移民是最近才集团带来了自己的文化,这与他们并肩坐在一起,与生活更加传统的英国方式方方面,例如,许多穆斯林,而大多数(名英国人至少)是基督教徒。并明确在我的苏格兰妇女的例子涉及的是事实,男人和女人没有生活在英国同样的经历。此外,英国经济分为:它是一个阶级结构的社会。很可能夸大了这个阶级的重要性,因为结构的过程中,大多数国家有一些一流的一种制度,但它确实可以说,对英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比较明显的。一名工厂工人,他的父亲是工厂的工人很可能会从股票经纪,父亲是一名股票经纪人,不同的文化:他们将倾向于读不同的报纸,看不同的电视节目,用不同的说话口音,在做不同的事情他们的自由时间,对自己的孩子有不同的期望。 另一个不同之处,这标志着英国社会就是区域。即使在四个国家,每个地区的不同:高 地之间的差异和低地苏格兰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例如:北部和南部英格兰队也被认为是文化不同,但它们之间的边界上没有标记任何地图,只存在一个比较笼统的精神风貌。然而,有一些是在经济方面的区别的基础,南部平均较富裕的北方。 部分之间的北部和南部的另一个区别,这标志着英国社会,一个可以看到在许多社会中, 但有可能尤其明显,在英国,也就是资本之间的区别和不同的经济差别的原因找到了省份。伦敦是在该国南部,并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各种方式。这是迄今为止该国最大的城市,约占全国人口的七分之一,它是政府的所在地,它是文化中心,这里是所有的主要报纸,电视台,与遥遥领先的最广泛选择画廊,剧院和博物馆。此外它是商业中心,在英国大公司总部的绝大多数,是国家的金融中心,三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因此,它结合了北京,上海,广州,还是纽约,华盛顿和洛杉矶的职能,在一个城市。并鉴于其长期在英国的历史作用,也许西安呢!伦敦是英国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在其阴影的国家

英国社会与文化

Comparison Between British Education And Chinese Education Britain has a long tradition of education with hundreds of history. It is quite perfect and complex, and it has a great deal of flexibility. This kind of education system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best in the world. Many other countries model their schools after British schools, and with good reason. More than 99% percent of all British citizens know how to read and write. All British public schools follow England’s National Curriculum set by the government’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Every student studies English, science, mathematics, computer science, history, geography, art, music,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 foreign language. We should know that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in the education of Britain and China. The similarities include the below factors: Both in China and Britain, school education includes primary education,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Furthermore, both in China and Britain, school education emphasize teach 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eachers’ training. The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focus on training their own quality. Meanwhi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liberal. However, in general, it is still bound to past form,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 vast of Chinese student cannot study by themselves in a suitable way, even do not know the meaning of learning. Therefor, increasingly number of common people and experts begin to compar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with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Britain has more compulsory years of education than China: 11years in Britain and 9 years in China, while the higher education has less years, British education spend only three years in university and one year to get a master degree. And term arrangements are also different. There are two semesters in China and Britain has three terms.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eachers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is also quite different. In Chinese classrooms, all the desks are facing the podium. The teacher speaks in the above, and the following students can only be under the requirements to interact with the teacher, such as handing to answer questions. Apparently, Chinese teachers

旅游文化论文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有的是文明都市,有的是工业化城市,有的则是现代化大都市,有的亦是历史文明的古都。不管是怎么样的城市,都用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人们,伦敦是世界上的经济发达、历史悠久、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文明大都市。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总体来说,是因为伦敦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气息合理的融入在这个城市里。其作为英国的首都,也是作为世界上出名的城市,不论是经济上的发达,还是文化上的独特,总用其独特的味道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是不是你也有一个伦敦梦呢?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想去伦敦,好好的欣赏一下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工业文明的开始,又是什么样的原因成就了伦敦的文明。 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伦敦是英国政治中

伦敦的星期天,不是所有的商店都停止营业,但是大多数(尤其是个人的)徽闭店所有的剧场和大多数电影院也都关门。因为伦敦人都喜欢在星期天出城去郊游。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英国社会非常有制度,插队会遭到所有人的鄙视和白眼。事实上他们不会有人这样做.英国人的时间观念较强。对安排好的约会一定要准点。在英国,送礼时最好送较轻的礼品。由于所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英国人也象其他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对于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另外英国人见面时不爱讲个人私事,而爱谈论天气,否则会受以冷遇。不是爱谈论天气,而是以天气为开头,化解都不说话的尴尬场面。还有些很有趣的事情:在英国,如果戴口罩上街,人们会认为是传染病者跑出来了,也许还会有人叫救护车;如果翘起大拇指那是拦路要求搭车之意。还有就是千万不要问女士的年龄. 伦敦有很多地标性建筑物。包括白金汉宫、大本钟,伦敦眼,塔桥,圣彼得大教堂等。很多人也会去欣赏一下英国的喜剧演出表演。

朱永涛《英美文化基础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谁是英国人)【圣才出品】

第1章谁是英国人 1.1 复习笔记 Ⅰ. Who Are the British? 1. The Scots 2. The Irish 3. The English Ⅰ. Who Are the British? (谁是英国人?) 1. The Scots(苏格兰人) (1) Origin: Celts. (2) Scots are proud that the English never conquered them. (3) Language ①Gaelic, old Celtic language of the Scots: it is still heard in the Highlands and the Western Isles and their names beginning with M’, Mac, Mc, which means “son of” in Gaelic; ②English; Character: a. said to be serious, cautious, thrifty; b. in fact they are hospitable, generous, friendly. (1) 起源:凯尔特人。

(2) 苏格兰人自豪的是,英国从来没有征服过他们。 (3) 语言 ①盖尔语,苏格兰的古老的凯尔特语言:在高地和西部群岛地区扔能听到人们讲这些语言,这些地区的人们的名字以M,MAC,MC开头,盖尔语的意思是“儿子”。 ②英语; 特点:a.据说他们严肃认真、谨慎、节俭;b.事实上他们很热情、慷慨、友善。2. The Irish(爱尔兰人) (1) Origin: Scots and English Protestants. (2) Problem: there has been bitter fighting between the Protestants who are dominant group, and the Roman Catholics, who are seeking mor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pportunities. (3) Language ①Irish or Erse, a form of Gaelic: official first language of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②English: second. (4) Character: charm, vivacity, beauty girls. (1) 起源:苏格兰和英国新教徒。 (2) 问题:占主导地位的新教徒与正在寻求更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机会的罗马天主教之间有着激烈的战斗。 (3) 语言 ①爱尔兰语,一种盖尔特语:爱尔兰共和国的官方语言; ②英文:居第二重要性。 (4) 特性:女孩有魅力、活泼、美丽。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课程标准

《英美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代码:107013841 2. 课程中文名称:英美概况 3. 课程英文名称: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Majo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 an Introduction 4. 课程总学时数:32 5. 课程学分数:2 6. 授课对象: 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7.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英美概况》是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任选课。本课程以英语为媒介,比较系统地向学生阐述世界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如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它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专业其它语言基础课和在高年级阶段学习英语文学和翻译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跨文化语言运用过程中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从而改善学生的跨文化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英语专业学生了解和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貌,掌握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丰富文化修修养,加深对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和文学的理解,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英美两个典型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与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当前现状及发展前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除掌握有关英美两国的社会基本构成、文化传统、经济科技发展等基本知识外,同时也提高自身对英文社科类书籍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反映英美国家文化的优

英国社会与文化修订大纲

信息理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 课程编号:08.1123 学时: 16 学分:1 适用学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先修课程:英美概况考试类型: 考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研究生选修课程,通过介绍英国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以及社会民俗等方面的概况,使学生对英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概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欧洲文化的兴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对世界文化知识的了解。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为今后研究英国社会和文化或进入英国大学深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本课程以社会、文化为纲,多方面系统地概括和介绍英国的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种种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英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对英国的社会与文化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从而能从广义的文化哲学层面去审视西方文明的精髓,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海纳百川的文化兼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属于考试课程,考核是平时成绩与期末小论文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讨论,以及阅读报告、作业等形式进行评定,占总评成绩40%;期末小论文为给定相关话题,撰写不少于3000字学期论文,占总评成绩60%。 授课内容: 1. 英国概况 2. 英国政体、政党及司法制度 2.1 英国政体 2.2 英国议会及政府机构 2.3 英国政党与选举 2.4 英国的司法制度 3. 英国的教育 3.1 英国的教育制度 3.2 特点 4. 英国的经济 5. 英国人的言语交际特性 6. 英国的宗教 7.中英差异比较漫谈

英国文化论文

英国文化论文 虽然英国的发展历史并没有很悠久,但其发展却极其迅速,下面是关于英国的地理、历史、君主立宪体制、政治、文学、媒体、经济、宗教和教育的概述。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一些小岛(海外领地)组成。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36万平方公里。 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沿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了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 传媒业在英国相当发达。在英国这样一个拥有6000万人口的国家,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以及各种音像制品等传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而且由于英语在当今国际交流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英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特角色,英国的新闻产品和英文节目跨越和占据了世界传媒版图上的大部分角落,并享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传媒不但为大众提供了新闻信息和休闲娱乐,而且成为一种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是GD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五。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服务业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其

必修3思考题答案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问题解答 【想一想】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有: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生产力发展水平底;神学、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近代科学认识和方法还未出现。其中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影响。 ?【想一想】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达尔文在考察中得出的结论和林耐的结论有什么不同? 启发: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同:林耐认为生物是神创的,因此物种是不变的。达尔文则认为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议一议】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这种说法对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提示:对。说明理由时要联系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给神学的打击。如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它证明了今天的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延续亿万年的发展过程的产物。 ?【自我测评】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进化论是怎样传入我国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核心观点是: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1894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的增刊上发表,系统地介绍了进化论。进化论传入中国,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与思考】上面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反映的是达尔文进化论从出版后到20世纪以来遭到巨大的抵制。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宗教习惯的影响很大;科学的发展是艰难而曲折的;要学会分辨真理,相信科学。 ?从时代背景分析,你认为上面两段文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否存在差别?为什么? ?有差别。材料二中所表现的反对和抵制较之材料一要小一些。随着时代发展,科学在进步。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问题解答 ?【议一议】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用机器进行生产;实行工厂制管理;使用蒸汽机作动力。 【议一议】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从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国际格局变化和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等方面分析影响。如经济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迅速推广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读一读】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看的?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艰辛历程正是这句话得到真实写照。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就必须依靠勤奋的努力。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的? 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内燃机、柴油机、电报、塑料、人造纤维、人造染料等等。

英国社会与文化

The Geography of Britain and China When it comes to Britain, what do you think first? For me, the first thing is that Britain is an European country. Most people will choose the geography as their first topic to introduce a country because it is an important symbol. Britain, whose full name i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lies in Europe but is separated from the European Continents, in another words, it is an island country. It is crossed by the Atlantic Ocean, Irish Sea, Celtic Sea and the English Channel. Lying to the north of France and the west of the Netherlands, Denmark and Norway, the south of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the Great Britain is made up of England, Scotland, Wales, Northern Ireland and a lot of coastal islands. The total area of the country is 244,820 square kilometers and the total coastline is 11,450 kilometers. And for th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it is approximately from 50°N to 58°N and 2°E to 7°W. Though Great Britain isn’t big, the terrain is varied from the flatland in the south and east to mountains of Scotland and Wales. The chief mountain ranges are the Pennines in the middle, the Cambrians in the west and the Grampians in the north. Ben Nevis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UK and is about 1343meters. Many rivers also flow past this country. The main river is the River Severn, the longest river in the UK which is westward flowing streams reach the Atlantic. Its about 354 kilometers long and drainage are is about 11,266 square kilometers. The Clyde in Scotland, the Eden and the Mersey in northwest England, and the Welsh Dee and Teifi are the only significant rivers. And the most famous river is the Thames in London which is a popular scenery in the UK. It flows through Eton, the Oxford, Windsor and so on in the upriver, and finally joins the North Sea. Through the English Channel, Britain is linked with France by the tunnel. Though, Britain is an island country, it is fertile and rich in resources. It has coal mine and iron mine, and because of this, British had so much power sources during 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anks to its position which is around by the sea, the fishery and shipbuilding are also developed. And temperate marine climate is dominant the whole country because it is around by the sea and some ocean currents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初现成果,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英国的银行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银行券等新型的信用工具蓬勃发展,并与金属货币一同构成了当时流通的通货。 但同时,拿破仑战争阴霾密布,对英国国内的经济稳定形成巨大的威胁,直接导致了1797年的挤兑风波和长达二十年的停兑。在此期间,伴随着农业的歉收和巨额的军费开支,英国国内出现了物价上涨,黄金外流的情况。针对这一系列现象,爆发了“金块论战”。前期的论战焦点是桑顿,他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观点,如通货紧缩的危害、对“真实票据学说”的驳斥、短期增发银行券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等;后期的论战主要是李嘉图的舞台,他也提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观点,包括对金本位的强烈支持、对国际间黄金流动的论述和“货币数量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尤其是后者的系统阐述,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另外他所构想的脱离中央政府的独立的中央银行,至今也是很具有启发意义的。 但是,个人认为,这种体系本身就有一种缺陷,那就是黄金这种东西,究竟由谁来控制。在黄金储量并不是确定的情况下,掌握了黄金便是掌握了经济的命脉。而当时的黄金产地,与黄金的流通,买卖,皆为犹太金融财团所控制,导致了黄金的本身供应是受限的,而脱离中央政府的中央银行,由于黄金本身是被犹太财团控制,而中央银行则变成了犹太财团的附庸。如果黄金是归于一个有足够贤能且无私欲的组织或者机构,并由其建立起中央银行,则金本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稳定的;但是事实上,金本位由于黄金受到控制,犹太财团通过操纵黄金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命脉大肆敛财。这种情况直到冷战时期才有所改观。 1821年英国重新开启兑换制,本以为将一劳永逸的使英国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然而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又频繁出现了多次经济危机——每次危机都伴随着物价下跌和经济衰退的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出现了“银行-通货论战”。这次论战可以被认为是前期“金块论战”的延续。作为金块主义者的继承人的通货学派一如既往的坚持货币数量论,可以说货币数量论在他们的推广下确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官方和学界的地位,但他们“把银行券和黄金并列,当作是其他信用工具的基础”的看法一直遭后人诟病;而银行学派继承了反金块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并且让“真实票据学说”在“回流法则”的包装下复活,在此基础上他们所提出的有关货币内生的观点,一百多年后又成为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 个人看来,这两种学派斗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传统的金融财团与新兴金融财团之间矛盾的体现,其代表就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美国的摩根与欧洲的罗斯柴尔德财团之间的斗争(摩根是新兴金融财团的代表,也就是说利用股票和市场操控经济,而欧洲传统财团则趋向于控制黄金以控制经济)。其结果是什么呢?摩根财团最终击败罗斯柴尔德,从而确立了“银行-通货”体系的地位。但是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影响是“信用”的概念,发展到在今天“主权信用货币”的流行。货币的抵押品是国家的“主权信用”,而不是实体的黄金,而这点也在根本上影响了人们对货币的定义,虚拟经济由此而生。 总之,这两次论战对后世的经济学理论有重要的影响,此中所迸发的思想包罗万象,有些甚至走在当前经济学的前沿。对于这些理论的不断学习和挖掘,对认清当代经济现实,做出合适的正确的判断和对策,是非常有帮助的。

英国社会文化论文

刘姝彦(29) Class 4 Comments on the Reservedness The characteristic English pose involves keeping the head held high, the upper lip stiff and the best foot forward. In this position, conversation is difficult and intimacy of any kind of almost impossible. This in itself is a clue to the English character. If you ask me which aspect of the English character impress me most, I will say "reserved" without hesitation. British people will not show their passion and feelings casually like the French.To other Europeans, the best known quality of the British,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English, is"reserved". A reserved person is one who does not talk very much to strangers,does not show much emotion, and seldom gets excited. The English seem to be quiet most of the time. When making a journey, they may try their best to find an empty seat or compartment. If they have to share the compartment with a stranger, they may travel many miles without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Sherlock Holmes, in the BBC's TV miniseries Sherlock, is a typical English person who is reserved.Sherlock is a British television series that presents a contemporary update of Sir Arthur Conan Doyle's Sherlock Holmes detective stories. He is presented as lacking sympathy, and it is implied that he has been diagnosed with a personality disorder.Without doubt, he is reserved and calm which gives people an impression that he is cold-hearted. However, at the end of the serious,he gives his life for his friend, Doctor John Watson.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being reserved does not mean being cold-hearted, it just because people can not demonstrate their love casually and audaciously. They just do not show their feelings and cherish their love in their heart, which reminds me of a person, Severus Snape. Professor Severus Snape is a fictional character in Harry Potter written by J.K. Rowling. In the novel, he is hostile toward Harry. Snape is generally depicted as being cold, calculating, precise, sarcastic, and bitter. He strongly dislikes Harry and often

英国社会与文化第一单元自测

一、单选题(共有题目33题) 1. 14. ________ is the Scottish flag. A.The Saint George's cross B.Union Jack C.The Saint Andrew's cross D.The Saint Patrick's cross 你的答案: C 正确 标准答案: C 解答过程: 2. 2. UK has a remarkably ______ climate. A.cold B.hot https://www.doczj.com/doc/a66525570.html,d D.windy 你的答案: C 正确 标准答案: C 解答过程: 3. 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ccount for the second least among the UK population? A.The Northern Irish B.The Scottish C.The Irish D.The Welsh 你的答案: D 正确 标准答案: D 解答过程: 4. 23. The Port of London is Britain’s most important _______.

A.seaport B.airport C.railway st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a66525570.html,itary base 你的答案: A 正确 标准答案: A 解答过程: 5. 3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highest sightseeing--- rotating wheel in the world? A.Big Ben B.Tower of London C.London Eye D.Tower Bridge 你的答案: C 正确 标准答案: C 解答过程: 6. 12. The introduction of Christianity to Britain added the element of ______ words to English. A.Danish B.Dutch and German C.French and Italian https://www.doczj.com/doc/a66525570.html,tin and Greek 你的答案: D 正确 标准答案: D 解答过程: 7. 6._______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ver in Scotland. A.River Clyde B.Severn Riv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