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例题及答案

思修例题及答案

思修例题及答案
思修例题及答案

继承法

1、甲(男,22周岁)为达到与乙(女,19周岁)结婚的目的,故意隐瞒乙的真实年龄办理了结婚登记。两年后,因双方经常吵架,乙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宣告婚姻无效。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A.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宣告婚姻无效

B.对乙的请求不予支持

C.宣告婚姻无效,确认为非法同居关系,并予以解除

D.认定为可撤销婚姻,乙可行使撤销权

答案 :B

2、田某死后留下五间房屋、一批字画以及数十万存款的遗产。田某生三子一女,长子早已病故,留下一子一女。就在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办理完丧事协商如何处理遗产时,小儿子因交通事故身亡,其女儿刚满周岁。田某的上述亲属中哪些人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他的遗产?

A.二儿子和女儿

B.小儿子

C.小儿子之女

D.大儿子之子女

答案 A B D

案例题:

1、王成八岁丧父,其母于1980年与农民许某结婚。当时王成八岁半,因为许某没有子女,王成随母与许某一起生活至1994年参加工作,现每月收入1300余元。1996年3月,王母因故与许某离婚后,互不来往。1999年以来,许某因丧失劳动能力,多次要求王某给予生活帮助,均遭拒绝。现许某向法院起诉,要求王某每月给付250元赡养费。在调解中,王辩称:“我母亲早已与许某离婚,我根本没有赡养他的义务”。问:

1. 王成是否具有赡养许某的法律义务?

2. 法院该如何判决?为什么?

3. 单项选择题:王成与许某的关系是()

答案: A. 父子关系

B. 没有抚养关系的继父子关系

C. 有抚养关系的继父子关系

1、王成有赡养许某的法律义务。因为:

(1)王某与许某十四年的共同生活已形成了有抚养关系的继父子关系

(2)王与许的继父子关系是事实上的收养关系

(3)王与许的继父子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因生父或生母与继母或继父离婚而消除

2、法院在处理时,应认定王与许的权利义务关系仍然存在,依法判决王成每月付给许某赡养费

3、C

案例题:

2、甲与乙婚后有四子:长子于1990年死亡,遗有妻A及子B;次子对甲、乙有严重虐待行为,1991年死亡,遗有子C;三子在新疆工作;四子在1993年因工伤死亡,遗有妻D 和女E;D与甲、乙共同生活,将甲养老送终。甲某1996年病故,遗有家产十万元和十间房。问:

1. 此案应如何继承?有哪些法定继承人?

2. 法定继承人各分多少遗产?法律根据是什么?

1、首先应明确遗产,划分甲、乙的共同财产,乙有五万元和五间房,甲的遗产应为五万元和五间房。

2、长媳A无继承权,孙B可代位继承,可分约五分之一遗产

3、次子丧失继承权,其子不能代为继承。

4、三子有继承权,可分约五分之一遗产。

5、四媳D列入第一顺序继承,应为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可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孙女E可以同时代为继承。共分约五分之二遗产。

6、妻乙还有继承权,可分五分之一遗产。

案例:

3、李民与新婚妻子春节前领取了结婚证,没有举办结婚仪式,就回广西老家探亲去了,回到单位后,却遭到人奚落,好象李民与妻子是偷着结婚,非法同居似的。请问,结婚不举行仪式是不是合法?

评析: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至于婚姻要不要举行仪式,婚姻法没有规定。举行不举行完全是个人的事,他人不得干涉。

根据所述情况,李民与妻子的婚姻关系完全是合法的,利用春节放假机会,夫妻双方回老家探亲,过一个团圆年,这是无可非议的正常现象。

案例:4、死不继承就可以生不赡养吗?

我们有兄弟5人,现父母年老体迈,已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我们兄弟5人共同赡养我们当中有兄弟4人在农村务农,只有大哥在外地工作,最近大哥大嫂回来说,父母去世后他们不要父母的遗产,现在也不负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请问,我大哥这样做行得通吗?

评析:“死不继承”不能作为“生不赡养”的理由。我国《婚姻法》第15、18条分别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婚姻法》这样规定充分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的原则。但是,继承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民事权利,权利可以放弃,而义务则不能放弃。义务一旦为法律所规定就成为法定义务,当事人必须履行,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你大哥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论他是否继承遗产,目前他都必须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

【案情】张黑与李小妹1993年结婚,婚后感情不合导致婚烟关系破裂,双方都提出了离婚,只是由于家庭财产的分割达不成协议。而由张黑诉至法院,法院在审理中发现,女方在此时刚刚做过人工流产手术。故中止了诉讼。

1994年春,张黑的父亲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留有房屋12间,由于张黑的母亲在3年前已先于其父逝世,这一遣产的继承人除了张黑,就只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姐姐。张黑考虑再三,最后对姐姐和弟弟说,如果他继承了这份房产,到离婚的时候他就得分一半给李小妹,为了不使肥水流入外人田,他决定放弃继承,等他与李小妹离婚后,再让弟弟通过赠予的方式将房屋转给他。

这样,姐弟4人到公证处作了遣产分割协议书,一致同意将12间房屋分给张某的姐姐和弟弟3人。两个姐姐每人3间,小弟弟由于在家待业,故分到6间。张黑的心里也害怕小弟今后不守信用,公证后又要小弟给他写了一份保证书,保证日后一定如期奉还。

1994年秋,法院判决张黑与李小妹离婚时,对其夫妇共有的财产进行了合理的分割,当时李提出应将张黑父亲遗留的房产中,至少分给他1间,张拿出经过公证的协议书说,我已放弃了继承,那房子中就没有我的份儿,还能有你的吗?张提出他从此去单位住办公室,所以法院未对这个问题作处理1995年,张黑准备再婚,其小弟便以赠予的形式,将3间房子还给了张黑做新房。这个赠予合同也进行了公证,并进行了房产变更所有权的登记。李小妹得到这个消息后,就诉讼到法院,认为既然张黑现在是事实上继承了这3间房,那就得分她一间半。

1. 本案中张黑先放弃继承后又通过赠与而取得这3间房是否有效?

2. 李小妹主张她应分得1间半房是否可得到法律支持?

评析:本案中,要想弄清楚李小妹最终取得所有权的3间房子在法律上有没有合法的权利,就得首先弄清楚这3间房子的所有权是通过什么法律形式,形成了什么法律关系才转移到张黑的手中。首先该案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张黑放弃继承和其弟将这些房又赠与他的这两个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的效力如何,是否受法律保护。从这两个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来看,其主体都合格,形式均合法,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即民事行为的目的是否合法就成了本案的关注点。从案情中可知,张黑放弃继承,并非他不想要这3间房,而是怕自己继承后,被妻子分去一半,而在公证处作了遗产分割协议后,又让其弟给他写了一张日后一定如期奉还的保证书,使他的放弃继承的意图昭然若揭。所谓其小弟其继承的6间房分一半赠与张黑,实际上是张黑应继承的那一份又还给张黑罢了。是张黑与其姐弟合谋假意放弃继承,以转转移离婚前的家庭共有财产,尔后再通过赠与的形式,将遗产的所有权回归张黑享有。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个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所以本案中张黑的放弃继承以及通过赠与取得这3间的行为,自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约束力,而应认定张黑继承了这3间房。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内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既然这3间房是张黑在双方婚姻关系并未解除时继承所得,这3间房当然属于他们夫妻双方共有财产,从法律规定,李小妹应当对这3间房中的一间半享有继承权。

【案情】某村民李长春早年丧妻,留下儿子李贵阳。多年来,李长春承包了队里的果园30亩,父子俩早出晚归,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到几年时间,就赚得了一大笔钱,他们用这笔钱盖了6间新房。由于劳累过度,李长春在新房盖后不久就离开人世。

1993年,李贵阳经人介绍与邻村刘兰芝结婚。婚后不久,李贵阳不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此时刘兰芝已身怀六甲。在给李贵阳办理丧事的过程中,李贵阳的大伯与刘兰芝在商定出殡日期上发生争执,李的伯父动手打了刘,并说刘是克星,过门没几天就克死其丈夫。刘兰芝气愤不过,就在丧事完毕后回娘家纠集了本家兄弟数人,手持铁锹、木棍对李进行报复,李被击成重伤。刘兰芝也因故意伤人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但考虑到刘身怀有孕,裁定监外执行。这时,刘兰芝生了一子,但出生后不几天即夭折。李贵阳的伯父认为刘已不是李家的人了,因此要赶走刘兰芝占有李贵阳父子所建的六间房,刘兰芝认为这六间房屋同李贵阳的伯父无任何关系,自己虽结婚时间不长,但毕竟是李贵阳的媳妇,故这6间房屋应归她所有。双方争执不下,诉诸法院。

1. 受到刑事处罚的刘兰芝能否享有继承权?

2. 新生婴儿是否享有继承权?

评析:这一案例从表面上看,似乎纯粹是一则关于继承问题的案件,但其背后却隐含着民事权利能力这一民法的重要概念。刘兰芝继承其丈夫,儿子的遗产,必须以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没有权利能力,就谈不上继承权;同样,刘之子所以在刚出世时要享有继承权,也必须法律在其出生时就赋予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主体资格,才可取得遗产。

根据《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也就是说,公民的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终生享有的,人一旦出生,就是一个民事权利主体,就有权参与各种民事活动,所以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即开始,只要出生时是活体,不管是几天,他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享有继承权。因此本案中,尽管刘兰芝的儿子生存不到几天,但仍然有权继承为他保留的应继承份额。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它做为一种生存能力,与公民的人身须臾不可分离。在分民死亡之前,其权利能力不可被剥夺。根据《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

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承。没有第一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继承人继承。本案中刘兰芝即是其丈夫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也是其儿子的第一顺序继承人,而李贵阳的伯父既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也不属于第三顺序继承人。因此刘兰芝应有权继承其丈夫、儿子的遗产,而李的伯父无权占有这六间房屋。在公民死亡之前,其权利能力不可被剥夺。但法律可以对民事权利能力的某些方面进行一些限制,根据《继承法》第7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 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虐待被人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不过这种限制的范围很具体,目的是为了惩戒某些违法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上述案件中,刘兰芝虽受到刑事处分,但不属于以上规定的原因,因此刘仍具有完全全的民事权利能力,享有继承其丈夫及儿子的遗产的合法权利。

2、李伟及其父亲带着14岁的儿子出外旅行,不幸遇车祸死亡,没有其他人证明。闻此讯后,李伟的妻子赵小红当即悲痛而死。李伟的母亲和岳父料理完丧事后,为争夺李伟的遗产发生纠纷。李伟的母亲以所有财产均是她家为由,要求继承全部遗产,而李伟的岳父则要求继承赵小红的遗产,双方争执不下,起诉到法院。法院受理后,经过调查查实,李伟的父亲有遗产价值1万元。李伟及妻子、儿子共有遗产价值2万元,其中儿子生前接受其干爹赠予4000元。

问:李伟和其父及14岁的儿子之间是否发生继承关系?继承顺序如何确定?

根据《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最高人民法院《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就本案而言,李伟与父亲、儿子在同一次车祸中死亡,无法确定每个人死亡的具体时间。因此,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应推定李伟的父亲先死亡,其次是李伟,最后是李伟的儿子。在确定了各被继承人的死亡顺序后,首先要明确李伟的遗产范围和继承人的范围。据调查,李伟的父亲有遗产1万元。根据《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因此,李伟和其母亲是这1万元遗产的继承人,每人5000元。其次应明确李伟的遗产范围和继承人的范围。在李伟一家三口的原有财产中,除去儿子的4000元,剩余财产的一半即8000元系李伟的个人财产。而李伟又继承了其父亲遗产5000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中有一半应归妻子所有,另一半归李伟自己所有,所以李伟的遗产数额为1.05万元。按《继承法》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和顺序,有权利继承李伟遗产的是李伟的母亲、儿子和妻子赵小红,每人继承3500元。

第三,应明确李伟的儿子的遗产数额及归属。李伟的儿子原有财产4000元,加上其继承李伟的3500元,共7500元遗产,应由其母即赵小红全部继承。最后,应对赵小红遗产进行分配。赵小红的原有家庭财产分得8000元,其中丈夫李伟继承的5000元中有其一半即2500元。赵小红又继承了李伟的遗产3500元以及其儿子的7500元共计有遗产2.15万元。赵小红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是其父亲,因此这2.15万元遗产应由其父亲全部继承。

事件回放: 04年8月14日下午6时许,胡远辉驾驶两轮摩托车搭乘罗军,在成华区圣灯乡人民塘村,趁一女子不备,抢走其金项链后驾车逃逸。张德军和现场市民刘××等人闻讯后,立即乘坐张德军驾驶的轿车追赶,并多次打电话报警。当追至三环路龙潭立交桥上时,刘××等人责令胡远辉、罗军两人停车,但胡远辉为摆脱追赶,驾驶摩托车高速蛇形行驶。张德军驾驶的轿车与摩托车并行时,摩托车与右侧立交桥护栏和张德军驾驶的轿车发生碰撞后侧翻,致使罗军从摩托车上摔落桥面,造成左小腿骨折等多处损伤,胡远辉摔落桥下

死亡歹徒方的代理律师告诉记者,罗军现在是二级伤残,胡远辉家也是负债累累,“尽管两歹徒的抢夺行为是违法的,但他们也有合法权益,其生命健康权应受社会尊重和法律保护”抢劫的歹徒是可恨的,见义勇为的英雄是了不起的。劫犯的死,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世界又少了一个祸害;但对劫犯的家属来说,是少了一个生活的支柱。不知道张德军当时是否动过用车撞劫匪的念头,是否有过之人于死地的念头,没有答案。但设身处地想我们都会有答案。劫匪的生命和侠义的精神,两种说法都有道德的支撑,当这二者发生冲突时,每个人无疑都会有各自的选择,也因此就可被视为另一方面的道德“缺失”。这就是选择的尴尬。也许我们该反思的是如何避免这样尴尬的选择。

一审判决:张德军无罪、不赔钱

法院判决三点理由:

一、被告人张德军与现场群众刘某、张某驾车追赶胡、罗二人,只是意图将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扭送公安机关。

二、原告证据不能证明张德军实施了主动撞击摩托车,张德军既没有非法伤害他人身体的主观故意,又没有证据证明其客观上实施了伤害他人身体的具体行为。

三、胡、罗为摆脱群众的追赶,驾驶摩托车以危险状态高速行驶,是造成摩托车侧翻的直接原因,这一危险状态完全是胡、罗二人自我选择的结果…

刑法

案例:1. 15周岁的少年经常偷盗他人贵重财物的,是否构成犯罪?

本案中,实施盗窃行为时的年龄为15周岁,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但不属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这八类罪,因而不构成犯罪。

2. 过生日那天满14周岁的少年投毒杀人的,该不该定罪?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因此,投毒行为不构成犯罪。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是以周岁来计算,而且是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算。

3. 作案后患精神病的是否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并没有关于犯罪后患精神病者不负刑事责任的特殊规定。因而,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 丈夫想杀死妻子,明知其儿子可能与母亲分食、仍在饭碗中投放毒物。请分析丈夫对妻子、儿子的主观心理态度。

父亲对妻子的主观心理态度是直接故意,对儿子的主观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2. 误将砒霜当作白糖放入菜中、致使客人、死亡,是不是犯罪?

本案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应该预见到自己可能会拿错东西,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警惕,误把砒霜当作白糖放入食物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应负一定的刑事责任。

1. 为躲避狗咬、破门进入他人房间的行为,该不该负刑事责任?

这是一种紧急避险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2. 消防队员不愿进入失火房间救人,是不是紧急避险?

不属于紧急避险,不符合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

1.王某、张某与李某素有仇隙,某日,王某持刀追杀李某,眼见李某逃脱,此时张某在暗中将李绊倒后即跑开,王某只当是李自己摔倒,上前将李某砍成重伤。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王某和张某的行为构成共同故意杀人罪。

错,本题所述的是刑法理论上的“片面共犯”。张某是在王某不知情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帮助王某,他的故意和行为是单方面的,没有与王某形成意思联络,因此,张某和王某的行为不是共同犯罪。

2、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犯罪是共同犯罪

错。依《刑法》第25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按所犯之罪分别处罚。

2、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天龙”,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A.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D

孙某纠集李某等组成的“天龙会”属于犯罪集团,孙某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对孙某应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3、收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青工罗某偷盗的工业用紫铜,罗遂偷出价值1500元的铜块交与赵某,二人的行为是

A.罗某构成盗窃罪,赵某构成销赃罪

B.赵、罗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C.赵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D.赵构成盗窃罪,罗构成贪污罪

答案:B

刑法第312条,窝赃、销赃的行为方式为窝藏、转移、收购或代为销售4种,而且,该罪是在他人犯罪获取赃物之后实施的,因此①作案前有通谋,作案后帮助窝赃、销赃的;②引诱、指使青少年进行犯罪活动,从中分赃或者廉价收买其赃物从中渔利的,构成共同犯罪,不属窝赃、销赃罪。

4、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答案:D

本题属于简单共同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各共犯人是共同正犯(共同实行犯)。对简单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应遵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即所有共犯对同一个罪行负责

6、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却是导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即可

B.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C.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过失致人重伤罪

D.认定甲的行为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和一个故意杀人未遂,实行并罚

答案:A

案例:

劝说奸夫杀害自已丈夫的,该如何处罚。

劝说奸夫杀害自己丈夫的,构成故意杀人(教唆)罪是典型的教唆犯。

1. 曾因过失犯罪被判过有期徒刑、刑满后3年内又犯盗窃罪的,是否构成累犯?

不是累犯。

2. 作案后,因害怕而将脏物偷偷送到公案机关的,是不是自首?

不是自首。不符合自首的三个成立条件。但说明有悔改之心。司法机关在对其定罪处刑时应予以考虑,适当从宽。

张某与刘某有仇,他得知刘某晚间睡在离村较远的西瓜地看瓜棚中,遂将预先准备好的汽油洒在草棚上,然后点火,企图将刘某烧死。刘某见草棚被烧,逃出将张某抓获。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放火罪?

放火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而本罪中张某的放火行为不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张某的行为不构成放火罪。而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2. 某甲为了报复,要杀害乙。一天深夜,当甲用剪刀将人伤后,才发现被制的不是某乙,而是另一人,甲即将被害人送到医院救护,防止了死亡结果的发生,但已造成被伤害人重伤。对某甲的行为应怎样定性?

某甲既有杀人故意,又有杀人行为,只不过是对犯罪对象认识上的错误,不影响其构成故意杀人罪。某甲杀人后积极抢救,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属于犯罪中止,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当减轻处罚。

3. 被告人邹某,35岁。邹某得知邻居刘某家有彩电,产生邪念。当晚趁刘某睡熟,拨开门栓进屋盗窃,不料惊醒刘某,并高喊捉贼,邹某抱着彩电仓皇逃跑。当刘某追上邹某时,邹某拔出携带腰间的尖推向刘某的胸部连扎5下,刘某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被告人邹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被告人邹某的行为是一罪,而不是数罪。对邹某应定为抢劫罪。理由是:根据我国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综观全案,邹某的行为已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即行为性质发生了变化。因此,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某甲(男,30岁)想做一套家具,但是缺乏木料,便到附近的铁路上窃取了新铺放的枕木20根。幸亏有人发现了枕木被盗,及时向驰来的列车发出信号,才未酿成大祸。某甲的行为是构成盗窃罪,还是构成破坏交通设备罪?

分析:某甲实施了破坏火车轨道,足以使火车颠覆的破坏活动,其行为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其犯罪客体为交通运输方面的公共安全,客观方面为实施了盗窃行为,造成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威胁。犯罪主体某甲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主观方面具有危害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的间接故意。

4、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元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现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多选)

A.追究刑事责任 B.不追究刑事责任

C.从轻、减轻处罚D.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答案:B、D,陈某具有相对刑事责任能力,只对特定的8种犯罪负刑事责任,盗窃罪不在其中,故依刑法第17条,B和D对

7、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多选)

A.间接故意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意外事件

答案:A、B、C、D

本题情形属于对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即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社会关系。这种认识错误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不影响故意犯罪既遂的成立。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D

护士甲对婴儿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既不是希望也不是放任,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护士甲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对其行为的危险性有所预见,只因过于自信认为能够避免,故D对。

自考思修历年真题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C) A. 全部内容 B. 所有要求 C. 本质体现 D. 存在基础 2. 信念是人的(C) A. 认识、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B. 认识、态度和情感的统一 C. 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D. 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建设社会主义 C. 发展民主主义 D. 摆脱贫穷落后 4. 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C) A. 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 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C. 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D. 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5. 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是(A) A. 热爱自己的国家 B. 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 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D. 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D) A. 创造中华文明 B. 培育爱国情感 C. 抵御外来侵略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7.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C ) A. 团结统一 B. 集体主义 C. 爱国主义 D. 自强不息 8. 人生观的核心是(A)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理想 9.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 为(B)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观 D. 人生实践活动 10.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C) A.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B.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1.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没有表现出这种特殊性的是(B) A. 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B. 道德是社会规范的调节方式 C. 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D.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B) A.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 B.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精神 C.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 D.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1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D ) A. 诚实守信 B. 集体主义 C. 与人为善 D. 为人民服务 14. 在下列选项中,对集体主义原则的错误理解是( B) A.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B. 集体主义原则与小团体主义和本位主义是一致的 C. 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D.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15. 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B) A. 爱国守法的要求 B. 明礼诚信的要求 C. 勤俭自强的要求 D.敬业奉献的要求 16. 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B)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xv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答案】A A、主题 B、基础 C、灵魂 D、精髓 2.修改宪法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答案】C A、1/3 B、1/4 C、1/5 D、1/6 3.下列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属于社会经济权利的是()。 【答案】A 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 4.世界范围产生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的宪法。 【答案】B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5.下列中不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为()。 【答案】B A、国务院 B、镇人民政府 C、省级人大常委会 D、司法部 6.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

【答案】C A、义务 B、权利 C、权利与义务 D、权力与义务 7.公民的通信权是公民( )的一项重要内容。 【答案】C A、人格权 B、言论自由权 C、人身自由 D、建议控告权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 【答案】D A、基本制度 B、政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基本政治制度 9.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是( )。 【答案】A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10.一个人“内心空虚、成天无所事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深层次原因是()【答案】C A、没有事情可做 B、缺乏激情 C、缺乏理想 D、贪图享受 11.以下关于信念的错误观点是() 【答案】B A、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B、信念具有绝对的稳定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公共生活 B.行为规范 C.高尚道德 D.法律规定 2、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A.文化水平提高 B.社会道德风尚 C.生产进步程度 D.国家进步程度 3、道德修养的根本动力来源于() A.某种外在的压力 B.社会舆论的压力 C.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 D.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 4、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 A.道德品质 B.道德理想 C.道德原则 D.道德规范 5、有关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道德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C.道德能够决定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D.道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6、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五爱” D.提高民族素质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作出牺牲 8、在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必要补充 B.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 C.社会主义道德同社会发展规律完全一致,有着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需在一部分人中间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9、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B.孝慈 C.乐群贵和D.诚实守信 10、下列各句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 A.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礼,无以立 D.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1、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是:() A.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完整版)自考思修历年真题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现阶段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的( C ) A. 全部内容 B. 所有要求 C. 本质体现 D. 存在基础 2. 信念是人的( C ) A. 认识、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B. 认识、态度和情感的统一 C. 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D. 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建设社会主义 C. 发展民主主义 D. 摆脱贫穷落后 4. 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 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 C ) A. 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 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C. 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D. 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5. 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是( A ) A. 热爱自己的国家 B. 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 热爱祖国的锦绣山河 D. 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 D ) A. 创造中华文明 B. 培育爱国情感 C. 抵御外来侵略 D. 发展社会生产力 7.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C ) A. 团结统一 B. 集体主义 C. 爱国主义 D. 自强不息 8. 人生观的核心是( A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价值 C. 人生态度 D. 人生理想 9.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 为( B )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观 D. 人生实践活动 10. 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C ) A.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B. 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1.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没有表现出这种特殊性的是(B ) A. 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B. 道德是社会规范的调节方式 C. 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D. 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B )

思修题库第二章知识分享

思修题库第二章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是( B ) A.理想B.信念C.人生观 D.价值观 2.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D ) A.片面性 B.政治性C.共同性 D.多样性 3. 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地到达彼岸。人只要有了崇高的理想,就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凡中看到伟大,在遭受困难和挫折时能充满信心,坚持胜利。这就是理想在人生中的 ( A ) A.精神向导的指路明灯作用 B.精神支柱作用 C.精神动力作用 D.思想武器作用 4.理想的超越性表现为 ( D ) A.同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B.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C.能为社会大多数人谋利益 D.来源于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做起。这是因为 ( C ) A.理想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B.社会实践是产生科学知识的源泉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努力奋斗,在实践中才能达到 D.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会自然得到实现 6.邓小平明确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的这句话意思是说( B ) A.理想信念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B.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C.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D.有科学和不科学的区分 7.现阶段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基础是 ( B )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通用)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 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 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 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 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 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 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 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 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 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 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 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 的强大动力。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根本途径)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 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 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同仇敌忾,抵御外侮。9.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那些内容?爱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题库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第四章 一、单选题: 1、道德可以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说明道德具有( D ) 。 A认识功能B导向功能C辩护功能D调节功能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格言警句表达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B ) 。 A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B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C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D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3、在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有重视荣辱的思想观念。下列古语中,表达了这种重视荣辱观念的是( A ) 。 A“宁可毁人,不可毁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D“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4、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完善人的质量来说,这主要强调的是( C ) 。 A省察克治的重要性B慎独自律的重要性C陶冶情操的重要性D学思明理的重要性 5、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称为( B ) 。 A道德认识B道德修养C道德调节D道德发展 6、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 C )。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B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C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D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7、道德能够说明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向善避恶的认识基础上,引导人们正确选择道德行为。这说明道德具有( C )。 A调节功能B激励功能C认识功能D评价功能8、古人说:“人无志,非人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天行健,君予以自强不息。”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D )。 A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美德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美德 C乐群贵和,强调入际和谐的美德D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美德 9、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 A )。 A诚实守信为重点 B崇尚科学为重点C艰苦朴素为重点 D文明礼貌为重点 10、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 B )。 A人的自然本性B个体的社会实践C个人的内心体验D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 11、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这表达了在进行道德修养时,应该( D )。 A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B坐而论道,凝练道德规范C严格要求,完善道德质量D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12、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 A )的反映。 A社会经济关系B人的本性C社会上层建筑D政治制度13、( C )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思修期末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50题)

思修期末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50题)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

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也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有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有答案 绪论单选题 1、德是人才素质的( D ) A、基础 B、内容 C 、条件 D、灵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有( C ) A、和谐相处 B 、法制观念 C 、社会主义荣辱观 D 、可持续发展 3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D) A 、法律素质 B、心理素质 C 、文化素质 D 、道德素质 4、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C )的素养和能力。 A、爱法 B、懂法 C 、护法 D、学法 5 、自主学习是一种(C)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 、科学 B、综合 C、能动 D、自觉 6 、唐代思想家(C)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A 、柳宗元 B 、李翱 C、韩愈 D 、刘禹锡 第一章单选题 1.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A )。 A、人生的指路明灯 B 、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C 、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 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的态度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我们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属于人生理想中(D)。 A 、生活理想的内容B、职业理想的内容C、道德理想的内容 D 、社会理想的内容 3. 信念是( A )。 A、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B、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 C 、强调的是认识的正确性D、惟一的,不是多种多样的 4 .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从本质上讲,信念表达的是一种( A ) 。 A 、主观态度B、客观知识C、实践活动D、行为准则 5.“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功夫花不开。”理想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但理想不能自动实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C、逐步确立坚定信念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6.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D)。 A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B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谋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干一番益于人民的事业 D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科学信念。这主要因为社会主义信念(C )。 A、已经为当今世界多数人所确立 B、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 D 、表达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观念和坚决执行的态度 第二章单选题 1、爱国主义是调节( D )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A 、个人与个人B、个人与群体C、个人与社会D、个人与祖国 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C)的纽带。 A 、国家主权B、领土完整C、民族团结D、骨肉同胞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A )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A 、国家B、社会C、人民D、领土 4、(B)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A 、爱国主义B、时代精神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 5 、(C)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A 、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C、改革创新D、保家卫国 6、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D )三个基本方面。 A 、观念B、意志C、认识D、行为 7 、(C )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A 、爱国B、维护统一C、国防D、和平 8 、坚定的民族(A)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精神动力。 A、自尊心 B、团结 C、情感 D、独立

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 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

思想道德修养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锻炼道德品质 一、单选 1、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社会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D、社会分工的不同 2、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经济基础的形成 B、社会舆论的形成 C、社会关系的形成 D、风俗习惯的形成 3、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社会意识 B、社会实践 C、社会认可 D、社会规范 4、()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A、道德 B、法律 C、法规 D、规范 5、人类最初的道德以()等形式表现出来。 A、社会舆论 B、风俗习惯 C、法律条文 D、法律规范 6、道德的()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A、调节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认识功能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共产主义 D、社会主义 8、社会道德的原则是()。 A、集体主义 B、利己主义 C、利他主义 D、爱国主义 9、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伦理规范 10、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社会关系的形成 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于发展 C、人类的产生 D、阶级社会的产生 11、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 A、科学实验 B、社会关系 C、生产实践 D、意识的发展 12、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13、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是 A、道德评价 B、社会舆论 C、传统习惯 D、人们的内心信念 14、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由()所决定 A.道德的内容决定B、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C、道德主体所决定D、以上都不对 15、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B、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始终不一致 C、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始终一致 D、以上都不对 16、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是 A、“夙夜在公” B、“公义胜私欲” C、“先义后利”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源泉是 A、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B、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儒家思想 18、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为他人服务 C.为什么人服务 D.为社会献身 19、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A.“公义胜私欲” B.言行一致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20、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B.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C,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D.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2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 A.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B.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2018年4月《思修》真题

2018年4月《思修》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A.生态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生态的重大问题 B.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C.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 D.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 2.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担当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责任是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A.谋求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 B.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个人需要 C.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下列关于信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信念是人的随心所欲的想象B.信念反映了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C.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D.信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4.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其中,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魅力,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这属于()。 A.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D.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是()。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B.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D.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的关系 6.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把理想变为现实,最根本的是要()。 A.付诸行动B.坚定信念C.提升境界D.展望未来 7.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无论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保障人权B.艰苦朴素C.爱好和平D.改革创新

智慧树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A: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B: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C:中国由世界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答案:【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中国梦是 A:每一个中国人的 B:中华民族的 C:世界的 D:中国的 答案:【每一个中国人的; 中华民族的; 中国的】 3、下列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次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 B: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C:思想道德能够促进入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D:两者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答案:【法律通过对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思想道德能够促进入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两者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4、中国梦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和过去的历史没有直接关系。 A:对 B:错 答案:【错】 5、按照十九大规划,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错 B:对 答案:【错】 6、大学生应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A:对 B:错 答案:【对】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A:错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通用)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 学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根本途径) 8.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理解其科学内涵及优良传统科 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他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修第七章测验答案

分)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 三 五 四 分) 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将普遍的法治原理同西方国家的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果 分) 下列关于坚持党的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说法,错误的是()。 切实改善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水平 坚持党的意志贯彻到法治建设各方面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于法治全过程 法治与特定的政党制度相结合是我国独特国情 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观点的引领,以下观点有误的是()。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对象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分) 与德治相比,法治具有的独特之处表现为()。 表现为价值、精神和理念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具有约束力 治国理政的方式 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摒弃人治思维。两者判断标准的分水岭在于()。 最高权威是法律或个人 法律的多寡 有没有法律 法律的好坏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在国家或社会所有规范中()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和强制力最大。

行业规范 宗教规范 团体规范 程序正当意味着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办案,以下()说法错误。 程序运行有利于受害人,无需时间限制 程序设计和运行合乎法律的规定 利害关系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办案程序中来 程序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 分) 普通民众参与法律实践培养法律思维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但不包括()。 干预司法审判 参与法律辩论 参与立法讨论 依法行使监督权 分) 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公平。 出身 才干 救济 财富 分) 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大学生一定避免()。 等到完成学业才培养法治观念 遇到纠纷查找法律 从小遵守交通规则 遇到冲突不适用武力 分) 法律有无权威,不取决于()要素。 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法律有无书面成文形式 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 就大学生而言,作为一个公民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作为,应当养成()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

2019版(最新)思修试题(含课后习题答案)

2019版(最新)思修试题 (含课后习题答案)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在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根本看法,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p13上三行 第二问: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

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