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沙县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白沙县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白沙县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白沙县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绿地系统规划

说明书

第一章城市概况及绿地现状

第二章上位规划解读

第三章规划总则及目标

第四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六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第七章树种规划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第一章、城市概况及绿地现状

一、城市概况

1. 区位条件

1.1. 地理区位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西部。北纬18°56'-19°29',东经109°02'-109°42'。

东与琼中县为依,东南与五指山市交界,南与乐东县相连,西与昌江县接壤,北与儋州市毗邻。全境南北长63千米,东西宽68千米。总面积2117平方千米。

2. 自然条件

2.1. 气候条件

白沙县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气候暖热,四季如春,没有霜期。据县气象局1981~1990年资料,年平均气温为23.0℃,最高的1981年与1987年均为23.4℃,最低的1985年为22.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年平均日照时数2075小时,最长的1987年为2279小时,最短的1985年为181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40毫米,最多的1988年为2240毫米,最少的1983年为1725毫米,年际差异较大。

白沙县气候的有利条件是热量丰富,降水充沛且水热同季;日照时间长,年太阳辐射量114~116千卡/平方厘米;>10℃年平均积温在8000℃以上;年平均昼夜温差9.7~

9.8℃,为全省之冠。其不利因素是降水量地域差异大,东部细水乡新村达2413毫米,而

西北部荣邦乡大岭仅1458毫米;且年中分布不均匀,干湿季分明。5至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85~90%。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春旱几乎年年发生。常年灾害性天气一般规律是:一、二月有低温寒害;三、四月有春旱和清明风及干旱风;七、八、九月有台风暴雨;十月有寒露风;十一月有阴雨(烂冬)。所以积极防御各种灾害天气的不良影响,对合理利用土地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2.2. 地形地貌

地处五指山腹地,地势陡峻,东南高,西北低。境内地形由山地、丘陵和部分平原构成,海拔在200米以上的山地占73.1%,丘陵占 19.1%,平原占7.7%。境内及边界上共有山岭440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2座;主要有:鹦哥岭、马域岭、斧头岭、白石岭等。其中以鹦哥岭为最高,海拔1811.6米,为海南岛第二高峰。

白沙县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部细水乡头尖岭海拔1335米,南部元门乡鹦哥岭1811.6米,而西北部荣邦乡岭尾管理区最低点只有海拔10米。因此,按地形地貌可将白沙县划分为东南部山区,中部盆地区,中北部丘陵区,西北部台地区。

规划区属于中部盆地区。整体地势中部低,两边高。最大高程301米,最低高程183米。 2.3. 水文

主要河流有:南叉河、石碌河和珠碧江。南开河发源于境内青松乡南部的南峰山,是南渡江上游河段,自西南向北贯穿东部,经牙叉镇注入松涛水库,流长194公里。珠碧江发源于县境中部的南高岭,流经西北部进入儋州市境海头镇注入北部湾,境内流长78公里。

白沙县境内主要水系有南溪河、石碌河和珠碧江三大水系。南溪河为南渡江主流,发源于白沙县南部南开乡南峰山,石碌河为昌化江支流,发源于西南部青松乡斧头岭,珠碧江发源于中部白沙南高岭。三大水系的主要支流有10条,总流域面积209030公顷(2090.3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8.71%,年平均地表径流量19.34亿立方米。枯水年地表径流量8.31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地表水量6092立方米,农业人均6980立方米,大大高于全省人均5296立方米的水平。据各水文站采样水质化验分析资料,境内水质无污染,均达Ⅰ─Ⅱ级标准,属优良级生活和工业用水。全县兴建各类水利工程215宗,其中:中型工程2宗,小(一)型工程8宗,小(二)型工程19宗,4永久引水工程142宗,塘坝44个。水利工程设计灌溉面积8174.33公顷(122615亩),实际灌溉面积3969.33公顷(59540亩),仅占48.56%;有效灌溉面积2352.53公顷(48788亩),占统计耕地面积的40.4%;

旱涝保收面积2777.07公顷(41656亩),占统计耕地面积的34.44%。目前全县农业灌溉用水3.16亿立方米,占枯水年地表径流量的43.44%,占全县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18.66%。

由此可见,全县水资源相当丰富,可利用潜力很大。 2.4. 森林资源

白沙县土地总面积2117.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437.4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0.6%;园地30236.66公顷,占14.28%;林地117566.19公顷,占55.53%;牧草地5791.11

公顷,占2.73%。

白沙县的耕地以旱地为主,面积为13526.91公顷,占耕地的60.29%,主要种植番薯、玉米、木薯、甘蔗、大豆、花生等旱粮作物和经济作物。其次是灌溉水田,面积为7268.90公顷,占耕地的32.37%,大多分布于河流谷地和丘陵盆地内,多梯田,以种植双季水稻为主,有少部增种冬番薯或玉米、蔬菜。另外望天田为1349.07公顷,占耕地的6.017%;

菜地为297.59公顷,占耕地的1.33%。全县园地以橡胶园为主,面积为27237.56公顷,占90.08%,园地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丘陵区的七坊镇、荣邦乡等地,其间以龙江等国营农场占主导地位。此外,其内还有一部分果园(1796.68公顷)和茶园(454.86公顷)。果园主要种植柑桔、香蕉、芒果、荔枝、菠萝。茶园主要种植大叶茶,特别产品“白沙绿茶”

国内外驰名。全县林地面积最大,有117566.19公顷,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山区的南开乡、青松乡和细水乡等地。林地中以有林地为主,面积为87362.58公顷,占74.31%,其中大部分为用材林、水源涵养林等,以天然森林为主,部分为人工营造经济林、防护林,在青松乡境保存有一个罕见的原始森林。另外,灌木林地为8379.56公顷,占7.13%;疏林地为5110.98公顷,占4.35%;新造未成林地11458.44公顷,占9.75%;迹地为5183.12公顷,占4.41%;苗圃为71.51公顷,占0.05%。全县牧草地面积5791.11公顷(86866.7亩),天然草地占98.62%,有少量人工草地(1.03%)和改良草地(0.35%)。主要分布在元门、南开、细水三个乡境内,区内自然草地草质优良,养分丰富,是大力发展规模化草食畜牧业的优良草场资源。

地处黎母山脉中段北麓,境内高山绵延,热带森林资源丰富。主要珍贵木材有:花梨、母生、子京、坡垒、石梓、青梅、油丹、绿楠、陆均松、乌墨、山荔枝等。野生动物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动物: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小爪水獭、山鹧鸪、隼游等6种;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巨松鼠、水獭、大灵猫、水鹿、白鹇、孔雀雉、山瑞、蟒蛇等12种。药用动、植物有:海南熊、坡鹿、金钱龟、海南榧粗、见血封喉、青天葵、益智、杜仲、沉香、降香、丁香、槟榔等。主要矿产资源有:硫锑铝、锡矿、石灰石、锌、铁、钼、独居石、硅石、刚玉等。

2.5. 植被

白沙县植被以森林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70%。地面覆盖良好,有利于水土保持。

规划区四周山林茂密,南叉河从其中部东西向穿过,两侧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良好。

3. 经济社会条件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9003万元,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9.7%;第二产业增长14.3%;第三产业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8116元,增长8.6%。

现在全市有11个乡镇,7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约13.66万人,境内有6个国有农、林场。位于白沙河畔的牙叉镇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总人口4.25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约2万人。

二、城市绿地现状与分析

1. 现状概况

现状市区内只有一座公园,除了少量单位(如市政府、白沙中学等)内拥有一定面积的附属绿地外,市区几乎没有其它城市公共绿地。近几年来,逐步重视城市建设的政府对主要街道进行绿化植树,使城市绿化覆盖率有了一定的提高。

白沙县城园林绿化建设较差。其用地面积为2.72公顷,占建设总用地的1.45%。

绿化水平很低。

1) 公园

白沙县城现状有文明湖公园和第一小学西侧的街头公园,全开放式。

2) 街头广场绿地

白沙县城现状绿地广场较为缺乏,主要有桥头绿地,位于城镇中心地带,占地较小,设计简单,使用状况不够理想。

3) 道路绿化

白沙县城城区主要道路两侧绿化环境较差,树种单调,不成系统。

4) 居住区绿化

由于白沙县城居民聚集地一般以私房建设为主,缺乏统一的绿地规划,绿化建设状况较差。

5) 生产防护绿地

白沙县城没有生产绿地,缺乏防护绿地。

市区内绿地总体较差,公共绿地少,绿化树种相对比较单一,植物配置上缺少丰富的层次感,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没有更好的发挥,城市绿化景观还没有达到良

好的效果。

2. 各类绿地现状分析

(1)公园绿地

现状公园主要有文明湖公园、第一小学西侧街头公园、南湖公园、南叉河带状公园、山体公园(郊野公园)

(2)生产绿地

市区内仅有零星的面积很小的临时苗圃,供给白沙市的苗木基地大都分布在文教等邻近村镇。

(3)附属绿地

1)居住组团绿地

市区内居住小区相对较少,拥有组团绿地的则更是少之又少,现状组团绿地较好的居住小区有文化园小区、建设局小区、国土局小区等。

2)单位绿地

主要指分布在各个行政部门院子内的绿地,其中市政府、公安局、法院、国土局、椰子研究所、电信局以及学校等绿地较好,有较大的景观绿化场地和整齐的乔木、灌木和草地,可适当设置球场、运动器具、坐凳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多单位绿地树种较单调,灌木配置零散,观花植物少,部分单位绿地率未达到30%。

3)道路绿地

白沙市大部分道路已栽植行道树,但树种相对单一,色彩、层次均缺少丰富的变化。建设园林县城的优势

(一)建设园林城市的巨大动力

2009年海南实施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海南”的重大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政府决策机构的重视

白沙县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自

然景观保护。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取得成功的同时,提出了“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的目标,把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和投资逐年增加,绿地建设和绿线控制力度加大,为提高园林绿地建设水平和加快园林城市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决策机构的重视是建设园林城市的重要保证。

(三)快速持续发展的经济后盾

白沙位于海南西南山区,历史上区域经济欠发达。近几年,白沙通过“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区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发展,为建设园林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柱和后盾。

(四)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

白沙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光照充足,降水丰富,有利于植物生长。境内群山起伏,有山地丘陵、峡谷溪流、盆地田园等多种地貌,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为众多植物种类提供了多样的生长条件和环境。

(五)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

过去的白沙,是“革命老区”,区域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今天的白沙,正一步一步地从农业时代的海南山乡走向现代化的新城市,深厚的历史积淀、迷人的山乡风情、广阔的山林风光、绿色的生态农业,造就了白沙人“文术之乡、绿茶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形象。

4.2. 建设园林县城的不利因素

(1)各类绿地均较缺乏,布局不均衡,未形成完善的绿地系统。

(2)公共绿地内缺乏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

(3)附属绿地(包括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和道路绿地等)有一定数量,但绿化景观效果不佳。

(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与绿地率指标偏低,与国家和海南省规定的标准相去甚远。

3. 存在问题

(1)城区内缺乏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稀少。

(2)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未成形,缺少丰富变化。

(3)老城区建筑密度过大,绿地面积少,绿化覆盖率低,城市绿地拓展困难。

(4)白沙河两岸的防护绿地没有形成规模,滨水景观差。

第十二章上位规划解读

一、海南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 海南省城乡生态格局

海南省城乡分布格局基本与其生态地貌格局一致,形成三层同心圆圈层格局,即沿海平原城市带——台地农业县城市带——中部中低山地乡村带。

白沙市处于海南省西南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水系和大面积的林地、田地。

2. 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

全省生态功能区包括:海洋生态功能区、海岸生态功能区、沿海台地生态功能区、中部山地生态功能区。

白沙不仅是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之一,也是海南省旅游景观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社会生产功能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方面极为重要。

二、白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1. 城市定位

(1)区域旅游城市和休闲度假城市

(2)市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城市性质

市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规划期限及规模

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20年。

近期规划(2015年)人口为2.39万人,建成区建设用地总面积273.86公顷。

远期规划(2020年)人口为3万人,建成区建设用地总面积 359.61公顷。

2.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1)城市发展核心区主要由两片区组团式结构组成。组团结构以文清大道和滨湾大道为联系纽带,以水面、农田、山地丘陵等自然因素有效隔离,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以海、河、湾、港、城、林为主要景观特色的生态型城镇群。

(2)城市发展核心区的组团发展结构是呈现“有紧有疏”空间结构。

3. 城市总体布局

牙叉:以原有街区为主,并向东、南适度扩张。理顺城市东西向交通系统,增加现有空闲土地的利用效率,大量增加绿地。用地以安排居住、小型商业、文化教育、文物古迹为主。

4. 绿地系统规划

(总体结构

1)本次规划以“一圈、一环、三带、七园”构成白沙县城生态绿化骨架,结合居住区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道路广场绿地等,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地系统。同时利用绿化轴线、绿化带以及绿化楔将城镇外围自然生态绿地与城镇内部公共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城内城外绿化系统相互渗透,营造出城林交融的生态绿地格局。

2)一圈:即“外围生态绿化圈”。规划以松涛水库水源涵养地和生态防护林为重点,结合郊区的农田、林地等构成近郊生态林地系统,进行充分绿化,形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库水源,提高城镇环境质量的环绕城区的生态绿化圈。

3)一环:规划加强外环路道路绿化,沿外环路两侧各布置宽10米的绿化带,形成环绕城镇的环状绿化带。

5)三带:即南叉河绿化带、小南溪绿化带、小北溪绿化带三条绿化带。

南叉河绿化带:沿南叉河两岸设置,其控制范围是以河两侧的规划道路为界。

小南溪绿化带:沿小南溪两侧设置,控制宽度为10米—30米。

小北溪绿化带:沿小北溪两侧设置,控制宽度为10米—30米。

6)七园:文明湖公园、南叉河带状公园、白沙生态公园、滨河生态公园、南湖公园及两处山体公园。

公共绿地规划

公园主要是指文明湖公园、南叉河带状公园、生态文化公园、滨河生态公园以及南湖公园及两处山体公园。

其中:文明湖公园与县政府前的市政广场交相辉映,形成市政公园;生态文化公园结合县文化设施,形成县级文化娱乐中心;南叉河带状公园主要以宽河水景为依托构筑居民休闲绿带;南湖公园以其庭院园林特色直接为南湖小区服务;滨河生态公园主要结合水景及周围的延绵青山,构筑城市特色景观。

在县城东南侧和西侧即在西岭山体公园和南岭山体公园内,尽量保存原生态植被,可设置一些休闲小品。清晨可以去山中感受自然原始风味。

另外,保留并改善城区小型绿地环境,着重建设一小街头休闲绿地和南叉河桥头两片街头休憩绿地。各街头绿地在满足其交通集散与居民游憩等主要功能的基础上绿地率不少于65%。

根据小南溪、小北溪沿线绿地发展现状,重点发展小南溪绿化带、小北溪绿化带,以及南叉河上、下游沿岸自然生态林带。

附属绿地规划

1) 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分有三类:一类是指科研机构、学校,绿地率要达到50%;二

类是指一些大型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绿地率要达到35%;三类是指一些中小型企业,绿地率不低于30%。

2) 道路广场绿化。城镇内部景观道路两侧布置5—10米绿化带。

第十三章规划总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2002年)》;

(4)《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

(5)《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6)《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年)

(7) 《白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海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编要);

(9)《白沙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0)《海南省中部山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

(11)《白沙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8—2020);

(12)其它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13)1:2000地形图等相关现状资料。

二、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期限、范围及人口与《白沙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8—2020)确定的相一致。

三、指导思想

(1)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从市域生态绿地和城市园林绿地两个层面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绿地系统。

(2)以“保护自然生态、绿地空间优先”为先导,尊重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把自然要素与城市相融合,建立生态廊道,适应生物多样性的生境。

(3)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中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游憩、景观、防灾和生态四大功能,利用自然绿地、水系和城市,结合规划布局特点,合理布置各类绿地,达到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根本目标。

四、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将绿地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结合,建成区与城郊绿化协同发展,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为白沙市的园林绿化系统奠定基础条件。保护自然,改善生态环境,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口、城市环境、城市资源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自然空间的缔造者、维护者和发展者,其发展规模和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结构的变革,预示着城市发展潜力和未来。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越大,储量越足,城市的发展前景越大。

(2)系统化的原则

合理布局城市绿地,结合旧城改造,大力发展小、多、匀的公共开放绿地系统;新区规划相对集中的、较大的绿地,为绿化可持续发展预留更多空间;旧城区注重改善绿地环境质量和增加绿地数量,使城市绿地形成点线面、大中小及内外有机结合、系列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

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范围,从城市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充分利用城市外围的大生态环境,通过绿色基质的均布和廊道的贯通,引绿入城,以绿环城,将市域生态空间结构与中心城市园林绿地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区域生态绿化空间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覆盖,建立健康稳定的城市绿地系统。

(3)地域特色的原则

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地带性植被为特征,力求城市与自然共融,充分利用自然水系肌理,通过梳理水系、道路和城市的关系,构建具有白沙特色的乔、灌、草、花、藤复合生态系统,深入发现、梳理和把握城市的自然禀赋,并加以凸现、张扬,将山地林海、河港湿地、盆地田园等自然元素有机结合到城市空间之中,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且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城市形象与特色。另外,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形象特色,城市绿地建设应将城市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文物等融合其中,充分体现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使城市更富文化品味。

通过对海南省各市县绿地情况的分析,结合沿海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白沙市绿地系统以强调海、河、湾、港、城、林为一体的热带滨海城市为发展方向,以生态自然式、片植乔木+草坪式、点线结合式、观花植物及小品点缀式等多种特色种植方式,形成绿化覆盖率较高的总体地域特色。

(4)结合旅游业发展原则

城市绿地建设同城市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是新时期城市发展对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随着社会闲暇时间的大量增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除了满足居民日常游憩要求外,应将城市近郊的林地、农田、水系组织起来,通过建立旅游区、郊野公园、度假区等大型绿色空间,开展休闲健身、野营度假、农业观光等活动,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特别是双休日郊野游憩的需要。

五、规划基本对策

综合城市绿地现状分析,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确定白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对策:以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绿量适宜、结构均衡、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

(一)空间开放化。把森林、农田、湿地、景区等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形成城市与郊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景观多样的绿色生态网络。

(二)布局人性化。绿地设置首先考虑城市居民的活动特点和使用需求,构建与城市居民的行为模式相适应的人性化的城市绿地结构。

(三)绿地园林化。绿地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组成复层群落,强化三维绿量,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

(四)景观特色化。从城市空间特征和文化特征两方面来塑造城市景观特色,绿地建设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及历史文脉。

(五)水景生态化。重视滨河绿地建设,沿城市内河构建生态景观廊道,应用生态学原理处理水体景观,使之洁净,富于情趣。

(六)休闲产业化。利用城郊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建设风景区、旅游区、度假区等,促进城市休闲及绿色产业发展。

(七)目标多样化。绿地规划充分体现区域性、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可操作性等目标。

六、规划目标及指标

1. 国内部分城市规划目标

(1)北京2010年目标:人均公共绿地13.53m2,人均绿地47.82m2,绿地率30.06%,绿化覆盖率34.21%。

(2)珠海2020年目标:人均公共绿地30.36m2,绿化覆盖率73.01%,绿地率达到

72.21%。

(3)中山2010年目标:人均公共绿地17m2,绿地率为46.50%,绿化覆盖率 51%。

(4)厦门2010年目标:人均公共绿地15m2,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45%。

2. 国内外的绿地指标

(1)世界各国对城市绿地指标的研究

1) 公园文化休息理论——按文教、娱乐休息需要,每个居民的公园面积为60m2。

2) “CO

2

和O

2

平衡理论”——人均绿地30~40m2。

3) “绿地改善城市小气候理论”和“绿地促进气候交流理论”——城市绿地率50%以

上。

(2)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几种指标

1) 绿化覆盖率占城市总用地60%以上。

2) 近郊风景林地占城市总用地50%以上。

3) 人均城市绿地30m2/人。

4) 人均公园绿地6m2/人以上。

(3)国内绿地指标体系

●1993年建设部以建城(93)784号文正式颁发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的指标》,明确了各类城市人均用地中2000年~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的各项指标。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05m2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7m2;到2010年应不少于8m2。

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

城市绿地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25%,到2010年应不少于30%。

●海南省2004年发布的131号文件“海南省建设厅关于贯彻执行《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中确定了各类绿地的指标。

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

生产绿地面积应不少于城镇建成区面积的2%。

居住区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5%。

宾馆、饭店等旅游酒店设施和体育馆、文化馆等公共建筑设施的绿地率不低于40%。

3. 白沙市绿地规划目标及指标

根据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指标要求,按照海南省政府对绿地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白沙县城市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白沙县城市绿地指标体系。根据白沙市区的现状条件、城市性质和布局结构,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及水系肌理,把白沙建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生态园林城市。打造“绿树、蓝天”,的活力白沙、魅力白沙。

“活力白沙”——充分利用海、河、湾、港等独特的自然资源,打造动感十足的活力白沙。

“魅力白沙”——以绿色为基调,富含椰风、椰韵、椰味、椰情,特色椰子自然风光、

人文风俗相配合,打造“天人合一”的魅力白沙。

按照远近结合、兼顾发展速度及城市绿化特殊要求,对比国内外绿化先进城市的指标,参照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绿地指标并结合白沙市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各类园林绿地规模和指标。

1)近期目标

城市绿化覆盖率40%,建成区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人均绿地达到30平方米,争取获得园林城市称号。

2)远期目标

城市绿化覆盖率50%,建成区绿地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平方米以上,人均绿地达到50平方米,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表2-2

不同类型城市用地绿地率指标控制表

表2-3 各类公园服务半径控制表

第十四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一、市域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打造“三区、一环、两轴、三带、多点”的城镇景观结构;

●三区:生态休闲景观区、中心商贸景观区、黎族风情景观区。

生态休闲景观区是通过借助南叉河的水体景观和民族广场,通过方亮桥景观、人行景观桥和滨河景观,共同塑造生态公园景观区。

中心商贸景观区通过中心商贸景观、中心绿地景观、桥梁景观以及文化休闲景观带营造现代化气息浓厚的景观区。

黎族风情景观区:规划通过黎族民居、白沙黎市以及滨水景观打造白沙县城的黎族传统景观区

●一环:由环城路两侧的绿化景观和周围的山体景观共同构成城镇绿化生态景观环;

●两轴:是指由牙叉中路和白沙大道两侧的绿化景观和街道景观构成整体商业特色景观轴。

●三带:是指南叉河带状公园、小南溪绿化带和小北溪绿化带构成的三条滨水区域绿化带。

●多点:指多个景观节点。

二、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 村庄绿地规划

规划每个村庄力求做到每户住宅房前屋后、自留地、庭院都进行绿化,以种植果树和经济作物为主。实现镇内鸟语花香、村周绿林环绕、庭院花果芬芳、绿树成荫,既美化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2. 河流、水库防护绿地规划

具有水系、水库、湿地、山地等自然特征的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关键地区,要对这些要素进行保护、恢复。河流、干渠两侧保证30米-50米的防护绿地,水库周围保证100

米防护绿地,水源地及取水口周围保证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防护绿地,规划以点、线带面的防护绿地建设,有效保护地域的生物多样性。

3. 道路防护绿地规划

规划沿高速公路、省道两侧分别控制50米和20米的防护绿地,起到防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4. 滨海防护绿地保护规划

沿海防护林具有防御台风、海啸等生态功能。为更有效地抵御海啸,加强沿海防沙治沙力度,应建设新型沿海防护林体系。新型沿海防护林是由海岸基干林带、滩涂红树林、滨海湿地、城乡防护林网、荒山绿化5个部分组成立体保护网。规划沙岸地段的防护林宽度不少于200米,泥岸地段不少于100米。同时保护滩涂红树林和滨海湿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减缓风暴潮,保护海岸堤坝。

5. 主要景区绿地规划

(1)陨石坑

(2)九架岭木棉道

(3)松涛水库

(4)湿地公园

(5)滨河生态公园

(6)生态文化公园

(7)南湖公园

(8)南叉河带状公园

(9)文明湖公园

(10)郊野公园

第十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

规划理念

(1)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目标,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创造“环水融绿”的城市绿地系统。

(2)以“保护自然生态、绿地空间优先”为先导,尊重自然,充分利用

自然,把自然要素与城市相融合,建立生态廊道,适应生物多样性的生境。

(3)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中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游憩、景观、防灾和生态四大功能,利用自然绿地、水系和城市,结合规划布局特点,合理布置各类绿地,达到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根本目标。

(4)以“开发风景旅游区”为动力,推进市场经济谋求多元化发展。

第十六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城市绿地分类

结合白沙市建设实际,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主要功能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5大类。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考虑居民对公园绿地的使用要求,丰富公园绿地内的活动内容及空间类型,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档次的居民的各种要求。

公园绿地均衡布置,服务半径合理,保证居民出行10分钟内能够到达公园绿地,同时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

(2)因地制宜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状的水系、自然生长植被、地形地貌,规划设计独具特色的公园绿地。

(3)凸显特色的原则

充分利用河、湾、林等自然要素体现白沙热带滨海城市的特色。

二、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城市小气候、维持CO

2

与O

2

平衡、缓解热岛和温室效应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载体。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公园。规划公园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95平方米。

(1)综合公园

综合公园地块面积大小适当,一般在30公顷左右,不少于10公顷,并且有丰富的地形及多变的景观。优先选择滨水地,并考虑适宜、方便居民使用的服务半径。居民在步行30分钟内可到达最近的综合公园。

1)白沙生态文化公园

●规划性质:区域性公园。

●规划面积:63.56公顷。

●建设要求:充分利用现状的地形地貌,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公园内部依据地形布置相应设施,开展多种类型的游赏娱乐活动。

●功能分区:休闲娱乐区、健身活动区、儿童游乐区。

●出入口:东、西、北根据需要均可设置出入口。

●服务对象:城区居民。

●主要设施:散步、健身、娱乐等。

●艺术风格:自然生态、林茂花繁。

●植物特色:

2)南湖公园

●规划性质:区域性公园。

●规划面积:20公顷

●建设要求:充分利用现状的缓坡地形,形成丰富的景观,公园内部依据地形布置相应设施,开展多种类型的休闲娱乐活动。

●功能分区:休闲娱乐区、健身活动区、草坪游乐区。

●出入口:东侧和北侧。

●服务对象:城区居民。

●主要设施:散步、健身、娱乐等。

●艺术风格:自然生态、碧绿开阔。

●植物特色:

3)南叉河带状公园

●规划性质:区域性公园。

●规划面积:8.8公顷

●建设要求:利用现状起伏的地形,形成丰富的山地景观,公园内部依据地形布置简单的设施,公园以体现休闲、生态为主题。

●功能分区:休闲娱乐区、健身活动区、生态体验区。

●服务对象:城区居民。

●主要设施:散步、健身、娱乐等。

●艺术风格:自然生态、天然氧吧。

●植物特色:

4)文明湖

●规划性质:区域性公园。

●规划面积:13公顷

●建设要求:利用现状低洼地,形成丰富的滨水景观,公园内部依据地形沿水体周边布置简单的公共设施,供市民游玩。公园以体现休闲、生态为主题。

●功能分区:休闲娱乐区、儿童游乐区、水上活动区。

●服务对象:城区居民。

●主要设施:散步、健身、娱乐等。

●艺术风格:自然生态、林水相依。

●植物特色:

5)滨河生态公园。

●规划性质:区域性公园。

●规划面积:20公顷

●建设要求:通过白沙乡土植被的栽植、搭配,打造一个富有强烈白沙特色的综合性主题公园。

●功能分区:休闲娱乐区、健身活动区、活动表演区。

●服务对象:城区居民。

●主要设施:休闲、健身、娱乐、表演等。

●艺术风格: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植物特色:

(2)社区公园

规划均衡布置社区公园多处,绿地率大于等于70%。公园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内部设置文化体育设施、游憩场地,老人、儿童活动场地、商亭茶座、凉亭雕塑、花木草坪、铺装地、停车场地等,可利用灯饰、芳香型植物,创造夜晚景观特色,以适应居民多在早晚活动特点。园内植物采用成片栽植方式,构建乔、灌、草、花复合式生态系统。居住区绿地不低于1.5平方米/人,居住小区绿地不低于1.0平方米/人。

(4)带状公园

带状绿地包括沿白沙河及其支流的滨河带状公园和其它沿路带状宽度大于8米的绿带,规划总面积为54.66公顷,绿地率大于等于75%。

带状公园绿地与居住组团绿地结合,形成集中的公共绿地,内部设置体育活动场所、雕塑、园林小景、疏林草地、停坐休息设施等,以方便居民休息、观赏、游乐、交谈活动等。

(5)街旁绿地

充分利用现状城市道路红线以外相对独立的面积大于400平方米的空地形成街旁绿地,设置园林小品、休憩设施、小型健身器材等,片植的棕榈科植物,为居民提供方便的休闲娱乐空间,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65%。

三、生产绿地

苗木是城市绿化的物质基础,城市绿地的建设发展需要大量优质的绿化苗木,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时,应结合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需要规划建设相适应得苗木生产基地——苗圃。

四、防护绿地

1. 城市防护绿地的作用

(1)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改善城市环境条件,降低风速,减少强风对城市的侵袭,滞尘防沙,保证城市正常的运行。

(2)降低大气中的CO

2

的含量,吸收有毒气体,减弱温室效应,降温保温等生态效益。

(3)降低噪声、净化水体、净化土壤、杀灭细菌、保护农田。

(4)美化城市,突出城市文化、城市特色。

2. 城市防护绿地的类型

城市防护绿地包括道路防护绿地和水系防护绿地,规划总面积为1780.27公顷,绿地率在90%及以上。

(1)道路防护绿地

道路防护绿地是以对道路防风沙、防水土流失、兼以农田防护为辅的防护体系,同时给司机和乘客创造优美的绿色景观。本次规划道路防护绿地指位于规划区西侧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护林带,宽度为50米。

防护林带可选择片植桉树、马占相思等地方抗风性强的乔木树种,为了增强道路防护林的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减轻司机的视觉疲劳,确保交通安全,每隔1公里交叉变换乔木树种的种类。同时结合地形、环境和实地情况,与外围防护林组成区域林网,加强防护效果。

(2)水系防护绿地

城区外围水系两侧设置宽度不小于30米的防护林。防护林选择白沙本地抗风能力强的乔木树种片植,起到防护和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形成了物种的居息环境和进入城市的通道。

五、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存在于城市建设用地中,与市民生活、工作有直接关系,是反映城市普遍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等。沿城市道路的单位附属绿地实施拆墙透绿,使附属绿地与道路绿地、公园绿地等相协调衔接。

1. 规划原则

(1)简洁实用的原则

绿地规划应结合地块规划,与人的行为、需求相符合,布局形态应简洁大方,具有实用性。

(2)满足绿地功能的原则

根据附属绿地所在的地块用地性质不同,绿地设置成为不同形态,具备不同功能。

2. 附属绿地规划

(1)居住绿地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居住绿地是最接近居民生活的一类绿地,其覆盖面广,分布均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居住绿地系统由水平系统和竖向系统组成,保持绿化空间的连续性,让居民随时都能活动在绿化环境之中。居住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坚持以生态和环境为主体,借鉴健康住宅和生态住区的理念与标准进行建设,要求实现绿地达标、景观优美、设施完善。

1)规划原则

a.居住绿地建设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游园为核心,以道路绿地为网络,使居住绿地自成系统,并与城区绿地系统相协调,同时满足通风、日照等卫生防护要求。

b.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原有树木、建筑,以节约用地和投资。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并且要对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和利用。

c.居住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植物组织和分隔空间,改善环境卫生与小气候。利用绿色植物塑造绿地空间的内在气质,忌硬质景观的堆砌,风格宜亲切、平和、开朗。各居住绿地应突出自身特点,各具特色。

d.居住区内各组团绿地既要保持格调的统一,又要在立意构思、布局方式、植物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化,在统一中求变化。尤其对于外形相同的住宅,绿地应各有特色,增加识别性。

e.充分利用垂直绿化,屋顶、天台、阳台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增加绿色效果,美化居住环境。

f.植物选择注重乔、灌、草比例,在适合种大树位置,多种乔木,下植灌、草,形成生态园林,同时忌用有毒植物,少用带刺、飞毛多、易过敏的植物。

2)居住组团绿地

居住组团绿地供组团内居民集体使用,为组团内居民提供室外活动、邻里交往、儿童游戏、老人聚集等良好的室外条件。用地面积不低于0.5平方米/人,服务半径为100-250米左右。新建居住组团绿地率为35%。旧城改造居住组团绿地率至少达到25%。

组团绿地应以花草树木为主,适当设置桌椅、简易儿童游戏设施等,并充分渗透文化内涵,形成组团各自的特色,体现白沙独有的地方特色。一般组团绿地的绿地覆盖率在50%以上,居民活动面积率50%-60%,为了有较高的覆盖率,并保证活动场地的面积,可采用铺装地面上的留穴种乔木的方法。

3)宅旁绿地

住宅四周及庭院内的绿化是住宅区绿化的最基本单元,最接近居民,是居民就近休息赏景、幼儿玩耍的重要空间。同时宅旁绿地也是区别不同行列、不同住宅单元的识别标志,因此既要注意配置艺术的统一,又要保持各幢之间绿化的特色。树种选择耐荫和喜光的乡土植物,同时在挡风面及风口应选择深根性的树种,合理布置,借以改善宅间气流力度及方向。绿化布置还要注意相邻建筑之间的空间尺度,树种的大小高低要以建筑层次及绿化设计的立意为前提。

4)配套公建绿地

配套公建绿地应结合公共建筑的尺度、风格进行绿化设计。其中布置充足的绿地和必要的休息设施,自然式亦或规则式,应形式多样、层次丰富,为居民提供集中的公共活动空间。绿化以草地为主,点缀一些乔木或花灌木,亦可搭设花架进行空间绿化。

5)小区道路绿地

小区道路绿地是居住绿地中“线”的部分,它可以沟通和连接组团绿地、宅旁绿地等各级绿地。小区道路绿地具有利于通风、改善小气候、减少交通噪音、保护路面、美化街景及以少量的用地增加居住区绿化覆盖面积等作用。小区道路绿地树种应选择冠幅大、枝叶密、深根性乡土小乔木,在人行道和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列植或丛植乔灌木,以草地、灌木、乔木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带状绿地,以起到防尘、隔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2)公共设施绿地

一般公共设施绿地的绿地率为30%以上,以下几类公共设施绿地率应有特别限制:宾馆、疗养院绿地率50%以上;学校、医院绿地率40%以上;体育场馆、文化宫等游乐用地绿地率35%以上。公共设施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开敞性,此类附属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应结合公建自身特点强调其景观特色。道路两旁的公共设施与高层建筑应预留绿地广场,与道路景观和城市景观相协调。

(3)工业绿地

工业企业是城市的主要污染来源,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破坏城市生态系统,而工业绿地则可以吸收和净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

2

及SO

2

、CO等有害气体,减少工业企业的污染,减弱噪音,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对保护城市环境卫生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改善工业区内环境质量,区内必须有一定的绿地面积:重工业类企业厂区绿地面积应占厂区面积的20%;化学工业类企业绿地面积应占20%-25%;轻工业、纺织工业绿地面积应占40%-50%,高新产业绿地面积应占50%,其他工业类绿地面积占30%左右。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扩大绿地面积,坚持多层次绿化,充分利用地面、墙面、屋面、棚架、水面等形成全方位的绿化空间。

工业绿化植物要求树形整齐、冠幅大、枝叶密、适应性强。应选择夹竹桃、盆架子、苦楝树等能够吸纳粉尘和有毒气体的抗污染的乡土树种。

(4)仓储绿地

仓储绿地风格宜简洁、美观。绿地布局及植物选择与配置首先要满足交通要求,便于装卸运输与安全防火等。绿地率应为25%以上。

(5)对外交通绿地

对外交通绿地应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绿化、美化、彩化为目标,注意整体节奏,创造丰富的绿地景观。应满足行车安全要求,保障司机视线通畅,同时对司机和乘客的视觉起到绿色调节作用。对外交通绿地率为30%以上。

(6)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道路绿化应充分体现生态功能和美化功能,丰富绿色文化景观内涵。

(7)特殊绿地

规划确定的特殊用地绿地率为35%以上。

1)规划原则

a.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城市主次干道绿地景观要求各有特色、各具风格。

b.发挥防护功能作用。改善道路及其附近的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降温遮荫、防

尘减噪、防风防火、防灾防震是道路绿地特有的生态防护功能。

c.道路绿地与交通组织相协调。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和行车净空要

求。同时可通过树木的栽植起到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行车视线的作用。

d.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相互统筹安排。道路绿地中的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应给彼

此留有足够的空间。

e.道路绿地树种选择要适合当地条件。树种应选择可体现白沙特色的乡土树种,

植物应以抗污染的乔木为主,配以灌木和观花植物,形成多层次、色彩丰富的道路绿地景观。

f.道路绿地建设应考虑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道路树木从栽植开始到形成较好

的景观效果一般需要十余年时间,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栽植树木不能经常更换、移植。

2)道路绿地规划

现状道路绿地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的遮荫和景观效果,道路绿化普及率为100%。

但干道道路绿化带面积均少于道路总面积的25%。

规划应加大道路绿地率,由于道路红线面积内车行道路所占比例较大,针对于此种情况,采用错位种植双排行道树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道路绿地,红线宽度大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30%;红线宽度在20-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2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20%;滨河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40%。

行道树是道路绿地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树种选择得当可起到疏导交通、舒缓司机紧张烦躁心情、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作用。据相关资料分析,行道树能提高街道上的相对湿度10%-20%,1平方公里树木增加的空气湿度相当于相同面积水面的10倍,可调节和改善城市小气候。

(8)市政设施绿地

市政设施绿地应以卫生防护功能为主,同时结合市政设施类型选择绿化美化方式,创造绿色景观。规划市政设施绿地率为30%以上。

第十七章树种规划

一、规划原则

园林树种规划的理论依据涵盖了城市生态学理论、生态园林理论、植物群落学理论、

风景

美学

论。

1. 适

优先

选择

适应本地环境、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的树种。

2. 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原则

以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为主体,并适当引进经长期栽培适

于本地区生长的外来树种。满足城市绿化对物种多样性的要求,既要体现地带性特征,又

要符合白沙城市园林绿化的特点和要求。

3. 景观价值原则

充分开发园林植物形、姿、色等观赏特性,构筑丰富多姿、色彩灿烂的观赏多样性,

扩大观花、观形、遮荫树种的应用范围及各种抗性和功能的树种选配,并注意与实践结合,近期与长远结合。为实现白沙园林城市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4. 生态经济原则

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兼顾经济效益。

5. 生物多样性原则

注重特色树种和树种多样性的结合,构筑色彩斑澜、丰富多姿的植物景观效果,发展

珍贵、稀有树种。扩大物种、基因资源的利用,提高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丰富植物生态型、植物生活型,乔、灌、藤、草本植物综合利用,比例合理。

6. 节水型绿化原则

。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调整植物配置结构,发展节水型绿化,积极发展和推广耐旱、耐碱、涵养水分能力强的阔叶植物。二、树种规划

第六章树种规划

第十八条规划原则

园林树种规划的理论依据涵盖了城市生态学理论、生态园林理论、植物群落学理论、风景美学理论。

(1)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的树种。

道路名称骨干行道树整改建议

环城路盆架子、小叶龙船花、三角梅、扶桑保留现状树种,增植美人蕉、长春花、葱兰等观花地被植物。

牙叉中路大叶榕、香樟、盆架子保留现状树种,增植大叶红草、彩叶草、葱兰、韭兰、黄虾花等观花地被植物。

桥南路盆架子保留现状树种,增植小叶龙船花、福建茶、黄金榕、葱兰、韭兰等观花地被植物。

白沙大道香樟、大叶榕保留现状树种,增植满天星、福建茶、黄心梅、葱兰、韭兰等观花地被植物。

(2)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原则:以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为主体,并适当引进经长期栽培适于本地区生长的外来树种。满足城市绿化对物种多样性的要求,既要体现地带性特征,又要符合白沙城市园林绿化的特点和要求。

(3)景观价值原则:充分开发园林植物形、姿、色等观赏特性,构筑丰富多姿、色彩灿烂的观赏多样性,扩大观花、观形、遮荫树种的应用范围及各种抗性和功能的树种选配,并注意与实践结合,近期与长远结合。为实现白沙园林城市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4)生态经济原则: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兼顾经济效益。

(5)生物多样性原则:注重特色树种和树种多样性的结合,构筑色彩斑澜、丰富多姿的植物景观效果,发展珍贵、稀有树种。扩大物种、基因资源的利用,提高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丰富植物生态型、植物生活型,乔、灌、藤、草本植物综合利用,比例合理。

(6)节水型绿化原则: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调整植物配置结构,发展节水型绿化,积极发展和推广耐旱、耐碱、涵养水分能力强的阔叶植物。

第十九条树种规划

1、基调树种

基调树种应该能够充分体现当地植被特色,数量较大,能反映城市风格,能做为城市景观标志的树种。根据白沙县现状分析确定基调树种为5种:盆架子、小叶榕、香樟、大叶榕和印度紫檀。

2、骨干树种

骨干树种就是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出现频率比较高,使用数量大,具有发展潜力的树种。

(1)行道树种:

常绿乔木:印度紫檀、非洲楝、芒果树、香樟、大叶榕、小叶榕、龙眼树、洋蹄甲、南洋楹、盆架子。

落叶乔木:凤凰木、大叶榄仁、重阳木、大花紫薇。

主要道路绿化一览表

(2)公园绿化树种:

常绿乔木:大王棕、椰子树、槟榔、假槟榔、油棕、霸王棕、老人葵、软叶刺葵、美丽针葵、菠萝蜜、南洋杉、黄皮树、印度榕、印度紫檀、非洲楝、芒果树、香樟、海南蒲桃、小叶榕、龙眼树、荔枝树、洋紫荆、酒瓶椰子、枫香树、大叶榕、莲雾、南洋楹、美丽异木棉、盆架子。落叶乔木:凤凰木、洋蹄甲、大叶榕、石榴、大叶榄仁、重阳木、大花紫薇、青皮木棉、黄槐、马占相思,鸡冠刺桐。

灌木树种:三角梅、七彩扶桑、鹤顶兰、黄鸟蕉、海南苏铁、桃金娘、野牡丹、等乡土树种。

水生植物:睡莲、满江红、萍蓬莲、荷花、千屈菜、水葱、香蒲、菖蒲、金鱼草、伊乐藻、竹类、水松、木芙蓉。

(3)单位庭院、居住区树种:

常绿乔木:大王棕、椰子树、槟榔、菠萝蜜、黄皮树、印度榕、印度紫檀、非洲楝、芒果树、香樟、海南蒲桃、小叶榕、龙眼树、荔枝树、大叶榕。

落叶乔木:凤凰木、石榴、黄葛榕、大叶榄仁、重阳木、大花紫薇、青皮木棉、黄槐、楝树、马占相思。

一般树种

除了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以外的其他树种如下:面包树、琴叶榕、雨树、木麻黄、假苹婆、虎刺梅、龙血树、高干蒲葵、散尾葵、垂叶榕、红棕榈、夹竹桃、高山榕、长芒杜英、海南酸豆树、龙船花、黄心梅、朱蕉、洒金榕、蒲葵、剑麻、福建茶、黄金榕、红背桂、满天星、佛肚竹、青皮竹、红绒球、洋金凤、刺海棠、旅人蕉、彩叶草、菊花、米兰、软枝黄蝉、盈枝黄蝉、金边龙舌兰、鸡蛋花、、露兜、狐尾椰、文殊兰、紫鸭趾、盾柱木。

4、观赏树种

大花乔木:洋紫荆、黄槐、凤凰木、青皮木棉、大花紫薇、美丽异木棉、鸡冠刺桐、洋蹄甲、盆架子、海南酸豆树、假苹婆、盾柱木。

观叶树种:面包树、琴叶榕、大叶榄仁、长芒杜英、高干蒲葵、红棕榈、散尾葵、霸王棕、老人葵、软叶刺葵、美丽针葵。

观果树种:菠萝蜜、芒果树、龙眼树、荔枝树、海南蒲桃、椰子树、凤凰木、黄皮树、槟榔。

木本地被植物:长春藤、牵牛花、三角梅。

第二十条植物种类技术指标规划

(1)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比例为2:8。

(2)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为6:4。

(3)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比例为(8.0~8.5):(1.5~2)。

(4)乔木与灌木比例按各类绿地而异。

第二十一条关于县树、县花

目前白沙县还未确定市树市花,市树市花具有反映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涵意,因此,选定的市树市花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1)具有地域性,有地方特色,与其它城市尽量不重复;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有独特的白沙文化内涵。

(2)有较强的适应性,有利于在本地大量栽种。

(3)具有文化性,代表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既要大众化,又要精品化。

本规划对市树市花的候选品种提出建议:适地适树原则,适宜本地种植,有利于普及。

因此建议县树为小叶榕或香樟,县花为三角梅或小叶龙船花。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概念

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2条,把生物多样性定义为“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它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或者说: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近年来,部分学者还提出第四个层次即景观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与生态环境三个水平上的保护。

一、现状分析

白沙县境内可开辟的旅游

景点较多,特别是原始森林景观与珍稀动植物资源更有特色。有红坎、青松、细水、京排、金波等地的热带自然风光,青松仙婆岭一带罕见的热带原始森林和种类繁多的热带动植物群,邦溪地区与县东南山地的珍奇热带野生动物坡鹿、水鹿、金钱龟与野生植物。另外在雷公墨一带有罕见的外来天体─陨石和陨石矿。珍禽异兽白沙县可算是海南动物王国,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动物有:坡鹿、黑冠长臂猿、云豹、小爪水獭、斑嘴鹈鸪、游隼等6种;二类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巨松鼠、水獭、大灵猫、水鹿、猛禽、白鹇、孔雀雉、山瑞、蟒蛇等12种。

白沙县自然环境优越,具备恢复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是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

二、规划原则

一、生态建设原则

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保存、恢复、修复,将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育作为城市绿化的基本内容,通过基质的镶嵌性和廓道的贯彻性,运用生态整合技术,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从而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控制生物入侵原则

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体建设园林绿地,保护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在使用外来植物时,应研究它们是否会危及当地乡土植物、破坏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匮乏,而不是单纯地衡量它们观赏价值的高低、抗逆性的强弱以及是否适应当地气候。

三、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根据白沙的自然条件、历史、社会经济和现代城市发展趋势,明确实施计划,立足域域特色,重点解决当地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特有植被景观的保护和塑造、丰富园林植物景观的对策等问题。

四、景观多样性原则

突出景观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这是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规划基本思路

1、对现状情况做详细的调研,奠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基础。

2、建立自然功能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物种源”。

3、建立引种快繁和种苗生产基地,开发地方特色园林植物基因库,提倡模拟自然的园林植物群落配置,促进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和保护。

4、建立渗透城市内外的绿色廊道,为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奠定基础。

5、保护珍稀动植物种类,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历史文化及文物古迹。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措施规划

1. 加强本底调研

确定白沙所属的气候带和影响生物、特别是植物生存的主导生态因子。

确定白沙所属的植被区域、植被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和建群种、优势种以及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乡土树种。

确定白沙的地带性、非地带性土壤类型,编制出园林绿地的立地条件类型,规划出“白沙县园林绿化适地适树表”。

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资源信息系统。收集前人所作的植被调查材料或经调查列出“白沙县现状植物名录”。分析白沙县原生植物的区系成分组成。分析白沙县各科属植物相互间的比例,确定其主要分布植物。确定古树名木名录。列出白沙县引进的植物名录,按科属和适生与否进行分类。确定有自然分布的国家列级保护植物名录,白沙县目前可确定的珍稀保护树种等。

对白沙县鸟类和昆虫类等动物进行调查,并列出名录。

2. 植物物种多样性规划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的富集程度。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的,缺乏生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甚至造成园林植物毁灭性灾害。群落稳定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适地适树都要以植物物种多样性为基础。规划保护与建设措施如下:

(1)本植被气候带园林植物物种的发掘与应用

在4—5年内发掘乡土植物20—30种。

对开发的园林植物进行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习性和在园林绿地中的适应性进行监测。

筛选出生长势好、抗逆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推广于园林绿地,逐步提高园林绿地植物物种的丰富度。

(2)相邻植被气候带园林植物的引种与应用

在4—5年内引种适生的外来植物5—10种。

对引入的植物进行生态安全性的测定和适应性观测研究。

经较长时期试种后,确系生长势、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景观效果好,与乡土植物能共生共荣的种类,可逐步推广于园林绿地。

(3)建立种质资源保存、繁育基地

结合生产绿地,建立种质资源基地,进行优良绿化植物材料的保存、繁育,为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根据县里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彩叶树种、行道树、名花、水生花卉的种质资源选育,扩大可利用资源数量,弥补现状的不足。

(4)提高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全面理解和应用生态学原理,改变设计理念,提高园林植物群落树种丰富度。丰富层次,根据不同树种的生态特性,充分利用垂直空间生态位资源,建立树种组成和结构较丰富的园林植物群落。根据相关研究,适当扩大绿地的面积规模有利于在建立园林植物群落时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在设计中,充分应用多样化的绿化材料,塑造群落间的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3. 植物基因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植物基因多样性依赖于植物物种多样性,此外还包括植物起源的多样性以及植物品种多样性等方面。

(1)充分利用种、变种、变型等,使物种基因多样性不断提高。

(2)充分利用植物栽培品种的多样性。

充分利用植物栽培品种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提高园林绿地的物种多样性水平。

(3)充分利用植物起源多样性

有些园林植物是由多个野生种参加物种形成的远缘杂交,或在物种起源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加倍,从而形成园林植物起源多样性。如香水月季是巨花蔷薇与“朋红”月季的天然杂交种;矮牵牛为整叶矮牵牛与腋花矮牵牛的种间杂交种,再经培育的多倍体。为此,园林绿化植物规划时,应充分注重起源多样性的利用。

4. 系统多样性规划

(1)规划自然功能区

重点保护和恢复本植被气候地带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和群落类型,保护自然生境,恢复和发展生物多样性。

(2)丰富城市绿地系统类型多样性

充分利用绿化树种资源,首先要在研究认识城市生境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和丰富城市绿地系统的多样性,为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基础和条件。在乡村发展各类生产防护绿地;尤其要在城郊过渡地带或城市郊区发展城郊风景区、森林公园、生态公园及各类绿地形式,加强资源利用,发展城市园林绿化。

(3)采用模拟自然的群落设计方法

在城乡一体化的绿地建设中,采取模拟地带性植被中的群落结构和自然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人工顶级群落和非顶级群落的各种类型的方法,使城市生态环境与其所处的周边环境及地带性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强白沙县绿地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多样化的近自然的群落微生境,以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支持丰富的生物种类共存。

(4)慎重应用外来树种

适当应用虽非本地但属同植被气候带和相邻植被气候带的植物种类,经较长时间试栽,确系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进一步丰富白沙县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多样性。

5. 景观多样性规划

保护和恢复白沙县各种生态系统的自然组合,建立自然景观保护区。

城市大中型绿地建设,充分借鉴当地自然景观特点,创建各种景观类型(水体景观、湿地景观、森林景观、草地景观等及其综合体)使其在城市绿地中再现。

建立景观廊道,增强连通性,形成生物通道,有利于物种扩散、流动,减少生境破碎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良影响,增加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生态联系。

在人文方面,重视保护本地历史文化遗迹,把握白沙县特有的历史文化、民俗、城市结构布局、经济发展等核心内容,配合白沙县的特点将绿地建设个性化,如建设历史文化性绿地、城市布局再现型绿地、民俗再现型绿地等各种显示白沙县特点的个性化绿地。

6.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对珍稀濒危植物,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扩大其生物种群,建立或恢复适生生境,保存和发展珍稀生物资源。

7. 开展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

建成的绿地通过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制定相应调整措施,进一步加强物种多样性资源利用,改善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结构和景观结构,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

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古树,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凡是树龄在300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其余为二级。一级古树名木要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级古树名木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

规划区内有四棵古榕树,一棵位于红旗路以南的竹头塘下村,三棵位于白沙生态公园,应对其进行挂牌保护。

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成行地带外绿树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m宽和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树胸径20倍以内。

(2)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3)保护维护附近,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的有害水、气的设施。

(4)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5)严禁砍伐、移植古树名木,或转让买卖古树名木。

在绿化设计中要尽量发挥古树名木的文化历史价值的作用,丰富环境的文化内涵。

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原则

根据城市现状情况和总体规划分期建设规划,充分考虑绿地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和布局的合理性,将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建设实施同步进行。

二、建设时序

按照总体规划的近、远期,将绿地系统建设规划分为二期建设。

近期以建设公共绿地为主。公共绿地是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规划建设以下公园:文化公园(10.88公顷)、烈士陵园(0.44公顷)、吉安公园(5.45公顷)、部分白沙公园(15.51公顷)、部分邦溪公园(3.18公顷)、部分屯郊公园(4.51公顷)、部分文赞水上公园(7.80公顷)、部分吉安河滨河公园(10.41公顷)。另外结合城市建设用地的近期建设,建设几处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以满足居民就近使用的需求。近期建设的公共绿地面积为59.4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为70.02公顷,近期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44m??2/人。其他附属绿地的建设与各类建设用地同步进行。结合白沙县的经济发展情况,近期建设的绿地可在现状的基础上做简单的绿化和设施的设置,以满足最基本的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再作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

远期以完善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为主。规划建设完善公园绿地群建设及其设施的配套,

提升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组团绿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等的数量和质量。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5.05 m??2/人。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

1、制定并完善城市园林绿地法规措施。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依法审批、公示《白沙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设立专门工作班子,组织制定白沙县绿线控制法定图则,并向社会公布,全面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

(2)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化管理法规体系,制定《白沙县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白沙古树名木及古树名木后续资源保护条例》、《白沙县植物多样性及乡土树种保护条例》以及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养护和管理的相关法规。

(3)加强绿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建绿、护绿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制意识。

(4)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和绿化建设的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保障规划实施。

2、完善绿地规划实施的管理程序和体系。

(1)市、区政府相应设立的规划、园林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地的规划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对绿线控制和绿地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予以配合,保证绿化用地的控制。

(2)建立各级行政机关、部门及单位绿地建设、维护的领导目标责任制,将绿化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3)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实施管理。城市绿地不得随意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对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和林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因建设或者其它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地或改变绿地用途,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3、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水平。

(1)完善园林绿化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加快现有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引进人才;加强全行业的科技普及和教育,提高全行业职工的业务素质。

(2)加强城市园林科研工作。研究探索适宜白沙县的自然、人文特色的园林绿化设计风格和园林绿地形式,开发和推广具有白沙地域特色的应用植物物种。

(3)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整理全市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信息资料,为白沙县园林事业发展提供真实、准确、快速的信息情报和科学依据。

4、制定经济管理对策,促进公众参与。

(1)立足实际,制定经济对策,多方筹集绿化建设资金。

扩大政府用于绿地建设的财政支出比例,政府财政应根据年度预算,安排足够的资金投入。城市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和开发住宅区项目,应依法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安排配套的绿化经费。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制定城市绿地建设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拓宽投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绿地建设和维护。

(2)提倡公众参与,采取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单位、集体、个人的参与积极性。

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确保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开展“园林式单位”评选活动,发挥各单位依法建绿的积极性,使全市达标单位占70%以上,先进单位占20%以上。

鼓励单位、集体、个人参与承包、建设和管理维护城市绿地,鼓励各单位、各社区和居民个人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绿化及绿地认养等绿化美化活动,切实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3)培育和开放园林市场,逐步壮大园林绿化产业。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和政府政策扶持功能,积极发展面向白沙乃到全国的园林绿化产业,逐步形成本县技术过硬、实力雄厚的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专业队伍和各类园林绿化专业市场,为提高本县园林绿化建设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年版修改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年版)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对原规范中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的要求不协调的技术条文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技术措施的条文。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术语 2.0.19A湿塘wet basin 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0.19B雨水湿地stormwater wetland 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对径流雨水水质和洪峰流量控制目的的湿地。 2.0.19C植草沟grass 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0.19D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0.19E生态护岸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 3基本规定 3.0.12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城市绿地中的大型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和预警系统,保证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 【条文说明】本条款的后半部分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而新增的,明确了城市绿地内的所有海绵设施必须有相关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3.0.14城市绿地设计宜选用环保材料,宜采取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雨水等资源。 3.0.15城市绿地的设计宜采用源头径流控制设施,满足城市对绿地所在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 【条文说明】在城市绿地设计时应满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于绿地年径流总量的控制要求,协调落实好源头径流控制设施。3.0.15A海绵型城市绿地的设计应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原则,依据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文水系、径流现状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海绵型城市绿地的设计应首先满足各类绿地自身的使用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根据不同的城市绿地类型,制定不同的对应方案; 2大型湖泊、滨水、湿地等绿地宜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3应优先使用简单、非结构性、低成本的源头径流控制设施;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场地整体景观设计,应与城市绿地的总平面、竖向、建筑、道路等相协调;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公共绿地项目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第一章综述 一.设计依据: (1)《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游船码头地块局部调整20100708》; (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 (3)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75-97,1997); (4)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5)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 (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7)《上海市市绿地设计规程》DBJ08-15-89; (8)《草坪建植和草坪管理的技术规程》DBJ08-67-97; (9)《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98; (10)《花坛、花境技术规程》DBJ08-66-97; (11)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 二.区域位置和工程概况: 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临港新城主城区DSH-H1-1-12地块 规模尺寸:总占地面积29214平方米 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临港新城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和活力、展示新世纪城市 建设水平和都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标志性地区,是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都市,是上海向世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着的展示馆”。 为进一步推动临港新城主城区一期建设与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及形象,完善主城区旅游及商务功能,完善滴水湖的功能和景观开发,按照临港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及一 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拟在西侧距现状亲水平台东侧边界、南侧滴水湖岸线、东侧E港边界、北侧环湖北一路红线处建设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 滴水湖一号码头公共绿地建设内容主要为绿地景观建设、驳岸景观建设及局部改造、道路广场建设、地下及地上停车场、相应的服务用房建设。其中预计园路铺装及道路广场用地约占31.97%,绿化用地约占65.03%,游览休憩等公共服务建筑约占3%。地下停车库面积约为7180平方米 第二章方案总体构思 一.方案设计总体构思理念: 在遵循总体规划中水滴能量波的概念,遵循总体规划构图原则的基础上以“生态、创意、景致”为理念,坚持地块开发的社会化原则、经济性原则、生态化原则。注重周边建筑及湖岸协调关系,为市民打造一块以休闲、体验为核心的公共绿地。 二.外形特点: 上海及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居民期待逃离都市的喧嚣,一号码头公共绿地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从城市中解放的自然环境,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与一号码头建筑形态紧密结合,是整个滴水湖线性绿地中极富个性与魅力的一笔。 三.总体设计及空间规划: 1.环境景观分析 本项目作为临港新城主城区景观工程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其周边环境非常优越,又毗邻未来地铁16号线,建成后将有充足的人气。地块狭长且不规则,给设计带来不同的挑战,也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块形态使景观空间变得更加丰富。 2.功能定位和区域划分 由于地块狭长且不规则,不同区域具有各自地形、位置特点,因此根据控规划分地块,对不同地块提出适宜的景观设施和植物配置。 公共绿地景观的功能是为滴水湖畔提供一个微妙的,精致的和自然游憩体验。通过公园提供的各种步道、广场不仅连接了整个滴水湖畔的不同的区域点,还提供了可以进行散步,骑行和休憩等活动的场所。 (1)地块西部 地块西部毗邻16号线总站,涉及到与16号线下沉广场设计的衔接,同时承载着大量的人流,是市民进入地块的主要方向, (2)地块中部 地块中部结合一号码头设计一个较大的广场空间,是市民集会和欣赏滴水湖的主要场所之一,该地块主要解决与一号码头建筑风格的融合问题。 (3)地块东部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 50420-2007(2016年版) 目录 1总则 3基本规定 4竖向设计 5种植设计 6道路桥梁 6.1 道路 6.2 桥梁 7园林建筑、园林小品 7.1 园林建筑 7.3 厕所 7.4 园椅、废物箱、饮水器 7.7 园灯 7.9 标识 8给水、排水及电气 8.1 给水 8.2 排水 8.3 电气

1总则 总则 1.0.1 城市绿地设计要贯彻以人为本,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城市与自然共存,有利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游憩环境,设计要体现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原则,同时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安全。 1.0.2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 1.0.4 绿地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3基本规定 基本规定 3.0.1 城市绿地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为区别“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单项绿地的总体规划统一称为绿地总体设计。 3.0.2 绿地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其用地范围既不能超出总体规划范围,更不得被任何非绿地设施占用或变相占用;绿地的出入口设置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流量、标高、附近人口密度、人流量等因素。 3.0.4、3.0.5 城市绿地设计是一项工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创作活动.要继承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并借鉴吸收国内外绿地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技艺,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和审美情趣,不断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和个性特色的城市绿地。 3.0.6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占总用地比例必须符合法定比例。城市绿地内的水面大小差别很大,可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绿色植物种植面积采用按陆地面积大小确定比例。

(整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报告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与方法 1 调研背景 居住绿地(G41)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居民日常休憩娱乐的理想选择。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丰富了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同时,居住绿地也是居住区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绿地包括居住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内公建庭院,居住区道路绿化用等。 居住绿地与居民日常的户外游憩,社区交流,健身体育,儿童游戏休憩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美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调研对象 天大六村位于南开区天津大学西面,是一个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其中有一处公共庭院,为人们日常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和居民交流的场所。我们选取该公共庭院为调研对象,从空间绿地功能、空间形态、服务对象、利用效率、公众评价等方面,对选定对象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策略。 3 调研方法与思路 通过对实地考察和与居民进行访谈,我们了解了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使用情况,综合各方面观点,进行编辑梳理,分析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谈论分析,征求居民意见等途径寻找措施,加以解决。 图1—1天大六村及绿地

二基地概况 天大六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西邻天津大学,东邻天津大学化工实验厂,南邻南开大学,北至湖滨道。该居住小区占地5.7公顷,其中的公共庭院面积为0.33公顷,位于居住小区的东北角,是小区内的核心开敞空间,也是居住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小区绿化覆盖率为10%,容积率为2.07,虽然建设年代久远,但是其中的建筑组合方式以及小区的生态绿化环境都比较好:建筑排布有秩序同时又富于变化,宅前绿地也种植了草坪和高大树木。以我们主要调研的公共庭院为例,庭院四周有建筑围合,其中南,北,东三面是檐墙面对庭院,西面则为建筑山墙面对,由于庭院在小区的东北角,因此小区中的居民可以从庭院西面进入庭院。同时庭院北面正对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为小区提供了一个从开敞向半私密再向私密的过渡空间。 该公共庭院的地面主要为硬质铺地为主,四周边缘种植有一圈低矮的灌木,内部的绿化以高大的树木为主,种植较为密集。同时在部分树木周围设置了木质座椅,供人们休憩乘凉。还有部分石质的座椅,供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和交流。总体来看,该庭院的各种设施比较宜人,是人们在居住小区内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调研内容及主要问题 1 绿地的功能与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为居住小区内居民活动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小区提供了宜人的自然环境。该公共庭院中种植的树木较多,对调节居住小区内的小气候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热干燥的夏季,浓密的树木为居民带来了凉爽和湿润的舒适环境,与外部燥热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密集种植的树木也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阻隔居住小区外部对内部产生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这个庭院受到了居民们欢迎和好评。 该公共庭院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使用,同时由于该小区靠近天津大学学生生活的区域,因此有时也为学校内的学生使用。但与校园内热闹的景象不同,这片庭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保证了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打扰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凄凉偏僻。 2 植被的分布情况 庭院内的绿化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其余只在四周种植了约半米宽的绿带,其中以草地为主,间或种植了一些低矮的灌木。而树木的种是很密集的,从谷歌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几乎已经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沿东西向走在庭院中,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成行排列的树木。树木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基本成行,但是每一列没有对齐。密集的树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和舒适的环境。在现在的大多数居住小区中这是很少见的。然而,尽管庭院内的树木较多,但是草地和其他植物过少显得庭院中的绿化比较单调,空间层次也比较单一。 同时在庭院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以假山石的堆叠为主的圆形花坛, 图2—1天大六村绿地鸟瞰图 图2—2 天大六村绿地卫星地图 图3—1公共庭院是居民日 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3—2 庭院周围的低矮灌木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促进城市绿地建设,改善生态和景观,保证城市绿地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防护等基本要求,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绿地设计。 1.0.3城市绿地设计应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等基本原则,创造良好生态和景观效果,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1.0.4城市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绿地urbangreenspace 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绿化、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 2.0.2季相seasonalappearanceofplant 植物及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的外观面貌。 2.0.3种植设计plantingdesign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绿地总体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发挥其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 2.0.4古树名木historicaltreefamouswoodspecies 古树泛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本泛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科学、文化价值以及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也指历史和现代名人种植的树木,或具有历史事件、传说及其他自然文化背景的 树木。 2.0.5驳岸revertment 保护水体岸边的工程设施。 2.0.6土壤自然安息角soilnaturalangleofrepose 土壤在自然堆积条件下,经过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伺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2.0.7标高elevation 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箅地面至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2.0.8土方平衡balanceofcutandfill 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基本相符。 2.0.9护坡slopeprotectlon 防止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 2.0.10挡土墙retalningwall 防止土体边坡坍塌而修筑的墙体。 2.0.11汀步stepsoverwater 在水中放置可让人步行过河的步石。 2.0.12园林建筑gardenbuilding 在城市绿地内,既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卫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绿地景观构成要素的建筑。 2.013特种园林建筑specialgardenbuilding 绿地内有特殊形式和功能的建筑,如动物笼舍、温室、地下建筑、水下建筑、游乐建筑等。 2.0.14园林小品smallgardenornaments 园林中供休息、装饰、景观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设施。 2.0.15绿墙greenwall 用枝叶茂密的植物或植物构架,形成高于人视线的园林设施。 2.0.16假山rockwork,artificialhill 用土、石等材料,以造景或登高揽胜为目的,人工建造的模仿自然山景的构筑物。 2.0.17塑石man-maderockery 用人工材料塑造成的仿真山石。 2.0.18标识singormarker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26、桃树不是抗SO2的树种。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绿地设计说明

绿地规划设计说明 一、设计指导思想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四季常绿,常年有花。 2、由于设计场地为司法部门,结合起特殊性质对场地进行规划,兼顾场地 的结构美观, 3、道路遮阳,交通畅通。 4、创造一两个游憩绿地,满足各类人群的户外活动要求。设计中心广场,满足人群的集散,及各类大场地的活动。 二、设计思想 此次设计场地为司法行政部门,由于其本身功能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很多设计思路都是在满足司法部门本身的特殊要求。根据这一要求从而产生了以突出司法纪律和满足司法管教条件为主,以绿化游憩为辅的设计思想。根据地形的分布对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 三、布局与构思 整个场地呈对称布局,对此规划地设计选择不规则曲线进行规划,与规则的道路系统、建筑设施形成对比,从而也柔化太规则而产生的硬质化。多曲线的设计使得规划中的建筑包裹在一团优美的曲线之中。 根据司法局本身的布局结构,全区由一个纪律广场、一个小游园、一片湖泊游憩地、和一片规划农田用地组成。 1、纪律广场 地理位置:广场位于最近入口处,前方是男管教大队。 广场结合名字——纪律,设计和布局上都较简单,主要是突出纪律的规整性。 广场,由一片交叉水体形成边界,广场结构较简单,主要以满足司法局内部人群集散使用。中心景观,与周围水体相照应,形成一个单一而又统一的景观。 2、小游园 小游园位于几幢习艺楼间,主要是满足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一个可以在室外学习的场地。 小游园呈中心式的布局,纵向为一条带状广场的休息场所,两边分别布置有凉亭,以提供游人休息的场所。左上角的为花带游览区,以色彩点缀小游园的色彩。 小游园多以游憩草地为主,种植各类乔灌木,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3、湖泊游憩地 湖泊游憩地位于女管教大队前方,湖泊在此主要是增加空气湿度,从而起到调节小环境气候的所用。 在湖泊中心有小岛满足一小部分人的休息需要,同时连接小岛由形成一条新的游览路线,同时小岛也形成一个独立的景观,在小岛边界设有亲水平台,并可以作为观景平台。 湖泊驳岸使用自然山石形成驳岸,使驳岸自然美观,与绿地很好的结合,并且也可成为一整条的亲水驳岸。湖泊周围的绿地,为自然起伏的地势,使得人们在游览休憩时不是单一的,没变化的观赏。 在湖泊的前方空地上,设计两块大小不一,有自然起伏的小山丘,以自然山石围合的手法形成一块很惬意的游憩场地。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修订公告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局部修订的条文,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Code for the design of urban greenspace (2016年版)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对原规范中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的要求不协调的技术条文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技术措施的条文。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 术语 湿塘wet basin 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雨水湿地stormwater wetland

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对径流雨水水质和洪峰流量控制目的的湿地。 植草沟grass 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生态护岸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 3 基本规定 城市绿地中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相应警示标识。城市绿地中的大型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必须设置警示标识和预警系统,保证暴雨期间人员的安全。 【条文说明】本条款的后半部分是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而新增的,明确了城市绿地内的所有海绵设施必须有相关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城市绿地设计宜选用环保材料,宜采取节能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雨水等资源。 城市绿地的设计宜采用源头径流控制设施,满足城市对绿地所在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 【条文说明】在城市绿地设计时应满足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对于绿地年径流总量的控制要求,协调落实好源头径流控制设施。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012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

案例三:: 案例三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1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与工作框架 一、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湛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热带海滨港口城市。解放以来,历届市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都很重视。20世纪50-60年代,湛江曾掀起过园林绿化建设的高潮,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璀灿的南国明珠,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70年代后,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湛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曾长期停滞不前。2002年后,湛江市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力度,城市景观焕然一新,全市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得到有效促进。 2003年初,湛江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科学地指导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编制了《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与《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步推进,同期报批,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和“绿地优先”的现代园林城市规划理念。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实施,城市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12月,建设部经严格考核后,正式命名湛江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湛江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带花园城市。 工作框架 二、工作框架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历时15个月,规划成果的内容框架如下: 1 规划文本 规划总则与目标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1 《湛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于2003-2004年间进行,主编单位是湛江市市政园林局、湛江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参编单位有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精一规划勘测科技有限公司等。笔者作为湛江市政府的高级顾问应邀主持了该规划的编制,具体参与指导湛江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成功。本书编辑时,对部分规划内容作了简化或缩写。

绿化设计说明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绿化工程设计说明 一、规范及依据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3)《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06SJ805; (4)《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5)《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34-91; (6)《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 二、设计内容 本设计为高速公路接线路行道树设计及人行道外空闲地绿化设计(含30#道路人行道外空闲地)。本次高速公路接线路设计行道树种植共计256棵,玻璃钢网片;空闲地采用灌木,绿化面积4896㎡。 行道树采用本地香樟,胸径≥15cm。空闲地绿化设计模式为:当空闲地宽度小于米时单种红叶石榄;当空闲地宽度大于等于米时承S形种植“色带+球形植物(或者小型乔木)”,色带植物品种采用红继木、红叶石楠(红色)、三峡蚊母,苗高30--45厘米之间,球形植物采用红继木球、黄杨球等。在空闲地宽度大于5米的区域再适当种植樱花、樟树、紫薇等乔木。在道路右侧边坡上用灌木进行造型(金森女贞,红继木),其余留空播种混合草籽(含野花))。 现有绿化乔木必须外迁或者砍伐的,需会同甲方及相关园林管理部门共同商议决定。外迁乔木应在适合植物成活的季节移栽,如无法避免反季节移栽,应考虑反季节施工措施及补偿费用,以提高成活率。 三、施工要求 1、地下管线应在绿化施工前敷设,绿化施工过程中应先探明相关管线,严格控制乔木中心与地下管线及路灯灯杆的距离关系,详见《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第条。 2、绿化养护:绿化定为二级养护,养护时间为1年,养护期间负责摘除杂草、杂物、浇水、追肥、修剪整形、抹不定芽、防风、防病虫害等。 3、其它未尽事宜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施工与验收规范执行。 4、沿线路灯灯杆如与现状乔木种植相冲突地方应相互避让,如乔木生长高度达到一定年限后,后期养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成型后的乔木进行截头处理,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保证安全。 四、绿化种植设计 (一)苗木种植前的修剪说明 1、种植前应进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将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剪除,并根据苗木表中要求对树冠进行修剪,以满足景观要求,保持地上地下平衡。 2、乔木类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型,适当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适当修剪,可剪去枝条1/5~1/3。 (2)无明显主干、枝条茂盛的乔木,对干径10cm以上树木,可疏枝保持原树型;对干径5~10cm的苗木,保持原有树型,带全冠。 (3)枝条茂森具有圆头型树冠的常绿乔木可适量疏枝。树叶集生树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轮生侧枝的常绿乔木用作行道树时,可剪除基部2~3层轮生侧枝。 (4)用作行道树的乔木,定干高度宜大于3M,第一分枝点以下枝条应全部剪除,分枝点以上枝条酌情疏剪,并应保持树型原型。 (二)种植说明 1、严格按苗木表规格购苗,应选择枝干健壮,形体优美,无病虫害的苗木,大苗移植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枝的单干单木,乔木分枝点不少于4个。 2、大苗移植严格按土球设计要求。 3、种植穴位放样应根据先行确定的道路,同时参照网格并遵守苗木与上述物体及各种地下管线的距离的有关规定规范。 (三)苗木的土球与树穴的要求说明 1、土壤要求:绿化面层最少为100cm为良好土壤。即不含砂石、建筑垃圾,如果是回填土,不能是深层土。最好以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冲积或粘壤土之间较为理想。如果在土层薄、结构不良的石砾土、重砂土、粘质土中长势会弱,基肥不得采用目前市面上油性很大的垃圾肥。 2、挖树穴要正确:必须是坑壁垂直形。且要比根系球大出30CM以上。且要加上20公分厚有机肥,再复以一薄园土后种植,使苗木今后生长强壮,克服土壤贫瘠的缺点。以下树穴均为错误:锅底形、上小下大形、上大下小形。 3、树木土球计算应为:普通苗木土球直径=2*树地径周长+树直径,大苗土球应加大,根据不同情况土球是胸径的8-10倍,土球厚度应是土球高度的 2/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发展历程 [ 来源 ] 《蓝天园林》第1期总第40期[ 作者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景奇胡云 摘要:在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绿地系统规划新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就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新思想,这对中国城市环境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的最后对未来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思想;理论与方法;历程 Abstract: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green system plan research foundation, to the city green system plan concep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s well as the recent years emerged green the system to plan the new thought to carry on the induction summary. Meanwhile proposed on our country city green system plan based on the landscape ecology security pattern new thought, this is saf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the China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region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99

1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l999]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三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建设部部分第一批)的通知》(建标[1993]285号)要求,由天津市园林管理局主编的《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CJJ/T82-99,自l999年8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管理,天津市园林管理局负责具体解释。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3]285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 3.施工前准备; 4.种植材料和播种材料; 5.种植前土壤处理; 6.种植穴、槽的挖掘; 7.苗木运输和假植; 8.苗木种植前的修剪; 9.树木种植;10.大树移植12.屋顶绿化; 13.绿化工程的附属设施;14.工程验收。 本规范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是:天津市园林管理局(地址: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路44号;邮编:300191)。本规范参加单位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园林局、上海市园林管理局、杭州园林文物管理局、沈阳城建局绿化管理处。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是:陈威、孙义干、王立新、贺振、郭喜东、张启俊、杨雪芝、赵宏儒、施桂弟、黄梅珊、孔庆良 1.总则 1.0.1为了对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城市绿化种植成活率,改善城市绿化景观,节约绿化建设资金,确保城市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创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城市风景林地、城市道路绿化等绿化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施工及验收。为绿化工程配套的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工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城市绿化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绿化工程PlantEngineering 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等的植物种植工程。2.0.2种植土SoilforPlanting 理化性能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2.0.3客土ReplacewithOut-soil 将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种植的土壤更换成适合种植的土壤,或掺入某种土壤改善理化性质。 2.0.4种植土层厚度ThicknessofPlantingSoilLayer植物根系正常发育生长的土壤深度。 2.0.5种植穴(槽)PlantHoleandTroug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