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防霉剂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饲料防霉剂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饲料防霉剂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饲料防霉剂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饲料防霉剂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根据农业部2045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允许使用的物质进行统计分类,一般可分为3类:有机酸类防霉剂、有机酸盐类防霉剂和复合防霉剂(有机酸及其盐复配)。这3类饲料防霉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功能特点各有不同,主要信息可参见下图信息。

由此可见,复合防霉剂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优越的饲料防霉剂产品。其中,丙酸及其盐类是全世界公认的经济且有效的防霉剂产品。

那么,饲料防霉剂产品究竟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一般而言,饲料防霉剂的有效成分需要以未电离分子的形式破坏微生物细胞及细胞膜或细胞内的酶,使霉菌中的酶蛋白失去活性而不能参与催化,以抑制微生物的增殖和毒素的产生。

众多研究表明,有机酸抑菌杀菌的方式之一可是可以通过降低微生物生存环境的pH,而有机酸降低pH 值能力取决于其解离度和分子量。一般,有机酸分子量越小,解离程度越大,其降低pH的能力也越强。大分子有机酸如柠檬酸、乳酸、延胡索酸等,因为分子量比较大,单位重量酸分子所能解离出的氢离子就少。所以它们在降低pH 值和方面的效力就比小分子有机酸更低。有些大分子有机酸是所谓的多元酸,即理论上一个酸分子能解离出几个氢离子,但多元酸的二级以上的解离是非常困难的,通常解离度非常小,所以实际上饲料中的有机酸只能进行一级解离。因此,从降低饲料pH 值的目的来说,小分子有机酸作用效果比无机酸和大分子有机酸更好。

然而,饲料中存在大量的碱性物质(如石粉、磷酸氢钙、以及蛋白质原料等),导致饲料本身具有很高的系酸力。添加有机酸或无机酸根本不足以有效降低饲料本身的pH值,并对采食饲料后胃内食糜的pH产生影响。可见,通过添加无机酸或有机酸降低pH的效果不会太明显,也因此,通过降低饲料pH的方式进行

饲料防霉抑菌杀菌是不可靠的。

幸运的是,有机酸还有另一种杀灭病原菌的作用机理。通过此机理,在饲料中添加富含有机酸成分的防霉剂产品可有效防止微生物的繁殖等活动,实现饲料霉变的预防和控制。

众所周知,有机酸可以直接以分子形式通过细菌的细胞膜而进入到细菌内部。在偏碱性的细胞质环境中,酸会释放质子,结果就导致细菌细胞内PH的降低,细菌不能够适应内部pH的变化,启动一种特殊的机制(H+-ATPase系)将细菌内部的H+外排到细菌外部,使pH值恢复到正常,此代谢过程消耗能量,破坏细胞的代谢过程,影响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另一方面,细菌细胞被迫消耗能量排出质子,导致细胞内的酸阴离子的积累,打破细菌内部的阴离子平衡,导致细菌生长受阻或死亡。而无机酸化剂不能够渗透细菌的细胞壁发挥作用,其主要是通过降低胃肠道pH值,改变细菌生存环境,从而影响细菌代谢。

有机酸对部分pH 值敏感菌的作用模式图

因此,有机酸的直接杀菌效果取决于所用的酸的解离程度,解离程度越低的

酸杀菌效果越强,解离程度越高的酸直接杀菌效果越差。另外,有机酸的杀菌作用还取决于酸的浓度和分子数,浓度越高,分子数越多,其作用效果越好。无机酸可以通过降低肠道pH 可以抑制部分细菌生长,但是因为无机酸解离速度快,其作用难以到达肠道后段,所以无机酸的实际抑菌效果不好。而大分子有机酸因其分子量比较大,难以进入到细菌细胞内部,所以大分子有机酸的抑菌杀菌效果也不如小分子有机酸。

众多研究已经表明甲酸、乙酸、丙酸是比较理想的具有杀菌作用的有机酸。而且由小分子有机酸组成的复合有机酸具有比单项小分子有机酸更强的抑菌作用,比如甲酸与丙酸的复合物抑菌能力是甲酸或丙酸单酸的2~4 倍。

另外,添加有机酸盐可减慢食物在胃中的排空速度,因而增加了蛋白质在胃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了蛋白质的消化率。一些有机酸盐的酸味是动物喜爱的味觉之一,可诱发味蕾兴奋,提高采食量,同时也可以掩盖饲料中某些不良味觉反应,提高饲料适口性,并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在促进仔猪生长性能方面效果也很好。

处理霉变饲料的方法

在我国饲料原料来源复杂广泛,越来越多的作物、泔水等可以发酵成牲畜饲料。在潮湿的环境中,饲料容易发霉变质,饲料霉变的因素有很多,像原料的种植和采集时已经霉变;其次是在初级加工时未处理好饲料水分;3、储存条件差、运输环节出了问题。既然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如何处理霉变问题呢?肯定会有人说使用脱霉剂或者防霉剂不就行了,而一味地依靠它们是否正确呢?这里有些资料供大家参考,不妥请指正。 (一) 科学使用脱霉剂,适度使用防霉剂 主要针对轻微霉变的原料,采用原料与脱霉剂逐级混匀的办法,使脱霉剂与原料充分混匀,然后作为原料使用。脱霉剂在脱霉的同时也有吸附部分营养物质的作用,不要与维生素等微量成分直接混用,因此,科学使用和掌握一定的技巧十分重要,一味地加大剂量只会适得其反。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饲料则需要适度使用防霉剂,推荐使用双乙酸钠、乳酸、丙酸等防霉剂。 (二) 通风晾晒,去表霉 霉菌有很多种,在表皮的霉变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通风晾晒法,以去掉表皮附着的霉菌体。最典型的是玉米黄曲霉,在晒场进行晾晒后初筛,使表皮霉菌脱落,然后再依据霉变的情况决定使用方法,轻微者可采用第一种方法,中度或严重霉变者则推荐使用下一种方法。

(三)稀释法 中高度霉变原料不应再用作动物饲料,但我国不合格的霉变饲料比重较大,且价值不菲,丢弃不太现实,此时建议稀释法,即用好的原料与其混合使用,比例依情况而定,喜事前必须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进行处理。 (四)水洗法 对于玉米而言可采用此法,玉米粉碎后,采用水洗的方法,洗去霉菌及其毒素,同时去掉浮在表面的胚芽,可以较好地去除霉菌毒素。但此法操作难度较大,量少可以用,处理后的玉米要及时使用,不便存储。 (五)改变用途 在批量大时可用,一是完全改变,用于工业发酵等,收回大部分成本;二是改变饲喂对象,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比如由猪改成普通水产,但要先进行第1-3种方法处理,否则效果很差。 (六)微生态缓解法 霉变饲料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用户来说有继续霉变恶化的风险,会引起拉稀、中毒等等问题,因此推荐大家可使用微生态制剂来缓解损害,它对霉菌具有竞争抑制性作用,其产生的复合酶还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饲料防霉剂的研究进展

饲料防霉剂的研究进展 简介:饲料霉变引起的饲料浪费是世界性难题,作为预防饲料霉变的措施之一即防霉剂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饲料工业中化学防霉剂已被广泛采用,本文综述了饲料霉变的原因、危害、常用的饲料防霉剂及其作用机理。 饲料是发展畜禽业的物质基础,它不仅能为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供给营养,还能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炎热多雨季节,饲料在储存和运输途中往往因水分含量过高而容易受到黄曲霉菌、灰曲霉菌、寄生曲霉菌、镰刀霉菌和赫曲霉菌等有毒真菌的感染而导致霉变,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动物采食量减少,从而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会导致动物中毒。在这种情况下,搞好饲料的保藏,防止饲料霉变和腐败已成为饲料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饲料发生霉变的原因 1、霉菌的种类 能引起饲料霉变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属、青霉属和镰刀菌属。其中曲霉菌属包括黄曲霉、白曲霉、寄生曲霉等;青霉菌属包括圆弧青霉、桔青霉、扩展青霉等;镰刀菌属包括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这些霉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可引起饲料霉变。 2、温度和湿度

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霉菌大多数属于中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霉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5-30℃,其中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青霉属于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左右,镰刀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左右。一般危害饲料的霉菌孢子在7℃时即可发芽生长,温度高于49℃时霉菌则被杀死或进入孢子阶段;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达到75%时霉菌就能生长,在80%-100%时快速生长,在湿度低于75%时生长受到抑制。 3、饲料的含水量 饲料的含水量是决定饲料中霉菌能否生长的一个重要 原因之一,当饲料中水分超过13%-14%时,易于霉菌生长,当饲料水分>15%时霉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其毒素产生也相应增加,饲料水分为10%-18%时是真菌繁殖产毒的最适条件。饲料及原料的安全水分为:谷实类为14%,粉状饲料为≤13%,全价颗粒料为≤12.5%。 4、饲料的加工工艺 在生产颗粒饲料时,如果冷却器及配套风机选择不当,或使用过程中调整校核不当,致使颗粒饲料冷却不够或风量不足时,会导致颗粒饲料水分含量及料温过高,这样的颗粒饲料装袋后易发生霉变。另外,饲料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饲料流程设备中没有及时清理,会在设备的一些死角积存发霉变质的料块,特别是在生产全价颗粒饲料过程中,当这些物块回流

最新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应用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与 应用

灵璧县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十年发展战略————— 安徽省立腾同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一个发展五年发展计划第一章发酵饲料生产的菌种及发酵工艺 第二章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第一章发酵饲料生产的菌种及发酵工艺 第一节概述 一、发酵饲料的定义 发酵饲料的定义是:在人为可控制的条件下,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或饲料原料。 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动物饲料或饲料原料,其特性主要是:(1)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 (2)多数以厌氧发酵方式进行生产; (3)未经干燥的物料含水量通常在30%以上; (4)物料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加,营养组成更合理; (5)生产原料以植物性农副产品为主。 也有发酵成品是经过干燥处理的,比较典型的有发酵豆粕和发酵棉粕。在发酵过程中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和酵母菌发生的代谢作用,经过干燥以后,乳酸菌基本都失活了,但是它们也属于发酵饲料。 二、发酵饲料的概述 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基本都是以固态发酵的方式进行的,生产菌种以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为主,绝大多数采用厌氧或

兼性厌氧发酵。发酵物料的含水量为30%~50%,发酵时间和温度受环境影响很大,基本不进行人为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生产中也有采用好氧发酵方式进行的,生产菌种以霉菌和假丝酵母为主,生产用的蛋白原料主要是一些乳酸菌和酵母菌难以降解的杂粕和胶质蛋白。但是生产设备复杂,物料温度和湿度变化很大,控制及其困难。成品主要是作为饲料蛋白原料的替代物,能降低饲料生产成本,但基本不具备生物学活性和功能。 本节主要论述厌氧固态发酵工艺,常规的发酵饲料生产流程如: 原料→消毒→冷却接种→培养→干燥→包装 工业化规模的微生物发酵过程基本上都是纯培养过程,原料需要消毒,空气需要过滤等。这些操作都是为了确保在发酵产品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杂菌的侵袭和干扰,但也正是这些常规操作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微生物发酵产品在动物饲养中的大剂量使用。 大量试验证明,在不考虑动物饲养成本的前提下,大剂量(在配合饲料中添加5.0%以上)使用高活菌含量的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明显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甚至可以进行无抗生素饲养。但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获得的高活菌产品其生产成本通常都在10元/kg以上,如果以10%的比例使用在配合饲料中,每吨配合饲料的成本至少需要增加800元,这个增加值对传统的畜禽养殖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降低发酵

饲料中防霉剂的添加方法及用量

饲料中防霉剂的添加方法及用量 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防霉剂种类很多,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1、单方防霉剂 单方防霉剂包括丙酸盐类、甲酸及甲酸钙、山梨酸、柠檬酸、马酸二甲酯以及大蒜素等。这些防霉添加剂具有破坏或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又不会阻碍消化道中正常有益菌群和酶的活动,有的还能改变饲料的口味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2、复方防霉剂 为了提高防霉剂的防霉能力和综合品质,除了使用单方防霉剂以外,还经常使用复方防霉剂。复方防霉剂的广谱抗菌防霉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宽,经常使用的复方防霉剂有: 用92%海藻物、4%碘酸钙、4%丙酸钙组成,使用时按8%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这种防霉剂除了防霉效果好以外,最大特点是增加了海藻物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碘、铜等,使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更丰富。 用1份醋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1%的山梨酸,充分搅拌并干燥即可,使用时按1%的比例加入到饲料中。 添加量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都能非选择性地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的活性,使微生物的代谢受障碍,从而有效地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且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均无不良影响。在饲料中主要使用苯甲酸钠,一般的使用量不超过0.1%。 2、富马酸及其酯类:富马酸酯类包括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二乙酯和富马酸二丁酯等,其中防霉效果较好的为富马酸二甲酯。富马酸及其酯类也是酸性防霉剂,抗菌谱较广,并可改善饲料的味道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使用量在0.2%左右。 3、脱氢乙酸:脱氢乙酸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具有较强的抑制细菌、霉菌及酵母菌发育作用,尤其对霉菌的作用最强,在酸、碱等条件下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脱氢乙酸是一种低毒防霉剂,一般无不良影响,使用量为0.05%左右。 注意事项 1、根据水分含量等实际情况灵活使用防霉剂:影响防霉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防霉剂的溶解度、饲料环境的酸碱度、水分含量、温度、饲料中糖和盐类的含量、饲料污染程度等。但饲料中使用防霉剂主要是根据季节和水分含量来决定是否使用和用量。因

饲料防霉剂及其应用

饲料防霉剂及其应用 饲料霉变引起的饲料浪费是世界性难题。农作物在田间、收获、加工、储存过程中都可感染霉菌。霉菌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称,凡是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因其种类繁多(一般泛指毛霉、根霉、毛壳霉、曲霉、青霉和镰刀霉菌属等真菌〕、生长性强(温度在-5~60℃,相对湿度80%以上都可以生长)繁殖力强等,给饲料的贮存带来了诸多不利。作为预防霉变的重要措施之一,防霉剂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市场上防霉剂种类繁多,适用范围及防霉效果不尽相同,如使用不当还会引起中毒现象,如何选用合适的防霉剂是在实际生产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对各种防霉剂的应用及其机理,以供广大饲料工作参考。 1常用防霉剂及作用机理 联合国FAO/WHO对防霉剂有严格的要求:①防霉剂添加应很小,无毒性和无刺激性;②能溶解达到有效浓度;③性质稳定、贮存时不发生变化、也不与饲料或其它成分起反应;④无异味、臭味;⑤有较广的抑菌谱。具备以上各点才是较为优良的防霉剂。目前常用的防霉剂主要为有机酸、有机酸盐类及有机酸或有机酸盐与特殊的载体结合制成的复合防霉剂。 1.l丙酸 丙酸为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带有乙醇味,是应用最早、最广的防霉剂之一。目前市场上用的露保丝、万路保、克霉霸及诗华抗霉素等主要成分均为丙酸。丙酸的防霉机理目前公认的有两个:①非离解的丙酸活性分子在霉菌细胞外形成高渗透压,使霉菌细胞内脱水,而失去繁殖能力;②丙酸活性分子可穿透霉菌细胞壁,抑制细胞内的酶活性,而阻止霉菌的繁殖。丙酸作为挥发性液体,在饲料贮存中可挥发产生丙酸气体,与饲料表面充分接触,因此抑菌均匀,效果好。对饲料混合均匀度要求不高,有效用量低,见效快。对好气性芽孢杆菌、黄曲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缺点是,热稳定性不好,80℃制粒过程中挥发量达40%,用于制粒时损失大;在贮存过程中损失快,药效持力短,不利于长期保存;易受饲料中钙盐或蛋白质的中和,而失去活性。因此,要求即时起作用,防霉时间不需要太长时,丙酸是较好的防霉剂。1.2丙酸盐 丙酸盐为白色颗粒或粉末,无臭或稍有异臭味,溶于水。我国生产的克霉灵、除霉净、霉敌、101等主要成分为丙酸盐类。丙酸盐的有效作用成分是丙酸分子而非丙酸盐类。丙酸盐释放丙酸分子受饲料中水分和pH值的影响,pH=7时丙酸盐溶于水,游离出丙酸分子仅为0.8%,pH=4.9游离酸含量为50%。因此丙酸盐的防霉效果不如丙酸。而且丙酸盐离解后形成弱碱性,阻碍进一步离解。饲料pH值调节必须依靠外来酸。丙酸盐的抑霉菌作用取决于丙酸的效果。从以上特点可知丙酸盐的抑菌效果不如丙酸,不具有熏蒸作用,对饲料混合均匀度要求高;用量大,并因此影响适口性;对饲料含水分、pH值要求严格,且不能即时起作用。丙酸盐的优点是,不挥发、耐高温,不受饲料中成分影响,腐蚀性低,刺激性小,且适合持续贮存。 1.3山梨酸及其盐 山梨酸又名2,4一己二酸,为化学合成品,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无臭或少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其盐为无色或白色鳞片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在空气中易受潮分解不稳定,一般应用较少。而山梨酸却和丙酸一样是目前最常用的防霉剂。山梨酸及其盐的作用机制为山梨酸与微生物酶系统中的巯基结合,而破坏酶系统达到抑菌目的(汪锦邦,1985)。另外,Paster等(1987)认为山梨酸还可在饲料表面形成一均匀的有机酸保护膜,阻止霉菌进入内层。山梨酸的优点是,防霉效果好,对霉菌、酵母菌、好气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毒性小、价格低。缺点是防霉效果受pH值的影响,pH值大于7.5时,几乎无抑菌作用;对乳酸菌几乎无效;在水中易氧化,在塑料容器中其活性会降低。 1.4苯甲酸及其盐 为无色或白色针状或鳞片状结晶,稍溶于水。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防霉剂之一。添加量一般为0.1%~0.3%。有效成分为非离解态的苯甲酸活性分子。作用机理为完整的苯甲酸活性分子穿过霉菌细胞壁,抑制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及阻碍乙酰辅酶的缩合反应,使三羧酸循环受阻,代谢受影响。并可阻碍

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03-12T14:50:54.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作者:章萍谢俊鹏[导读] 摘要:生物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辅以技术手段,实现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植物是生物发酵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000摘要:生物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辅以技术手段,实现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植物是生物发酵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基于该发酵技术,生产饲料的营养价值较高,有助于动物生长,对推动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生物发酵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尚未成熟,未能充分发挥该技术的应用优势。所以,相关人员有必要对生物发酵技 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物发酵技术;饲料加工;应用 1市场分析 发酵饲料能够把一些工业废气物-木薯渣、淀粉渣、柠檬酸渣等变废为宝,大大丰富的饲料原料来源,减轻了环境污染。发酵饲料除了基础发酵物之外,还需添加糖蜜等营养物质,调节C/N比等。而我司运用木薯渣生产富肽饲料,既保证了较低的生产成本,又符合新型饲料的标准。富肽饲料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保证为饲养动物提供充足蛋白质来源的同时,其中所含有的乳酸、乙酸、苹果酸等酸性物质将大大提高饲喂动物的采食量。因此富肽饲料相对于传统饲料有着很强的竞争力。综上所述,饲料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和极其可观的前景。 2生物发酵饲料的优势 养殖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常规饲料的生产方式不仅存在很多问题,还受土地、季节、气候的影响。而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出现,完美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微生物发酵饲料的一些饲料原料可由对环境危害严重的废渣进行发酵而来,不仅如此,微生物发酵饲料本身的饲料原料也异常众多,可以利用水、农、林等相关行业的废渣作为发酵原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畜争粮、能源问题。如利用农作物收割后产生的大量不易消化的秸秆,降低了种植户传统燃烧处理秸秆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危害环境的风险。微生物发酵饲料所需要的经济投入相对较小,但却可以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以解决许多环境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微生物发酵饲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在饲料中产生了大量的益生菌和消化酶,这样会使一些营养物质更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提高了饲料的消化效率。同时还可以促使动物肠道内的菌群达到平衡,减少动物仔畜腹泻发病几率,使动物仔畜的成活率上升。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使饲料的适口性得到改善,增加动物的采食量,提高料重比。微生物发酵饲料还改良了家畜的生长环境。 3国内饲料加工现状 3.1科技投入力度较小 在饲料加工企业发展中,设备落后,加工成本高,是阻碍饲料加工行业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其中科学技术水平低是重要因素。就目前国内饲料加工企业的生产看,许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饲料加工模式,其加工设备未能更新换代。究其原因,加工设备的更新,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多数企业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承担这部分开销,直接导致饲料加工行业整体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少数企业能够对饲料加工设备给予更新,但设备的科技水平远达不到国际水平,虽然对饲料加工企业发挥了提高质量和效率的作用,但其质量和产量仍然达不到国际标准。因此,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仍然是必要的。 3.2饲料质量低 饲料是畜禽成长中的重要营养物质,而畜禽的生长质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国内饲料加工现状看,饲料加工技艺不精湛,在一定程度上使加工饲料的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畜禽的吸收和生长。饲料加工中,生产水平高低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而生产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生产质量较高的饲料,有助于畜禽生长,反之则不然,轻则会使畜禽呈现缓慢生长的状态,重则导致畜禽疾病或死亡。可见提高饲料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根据国内饲料加工质量的实际情况,建议饲料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从根本上提高饲料质量,为促进畜禽健康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4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当前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企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固体发酵饲料;另一方面,生产液体发酵饲料。无论是哪种饲料生产方式,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饲料加工生产企业,其生产质量显著提高,为促进饲料加工行业持续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4.1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步骤 目前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业中的应用,初步形成了成熟的加工机制,要充分发挥该技术的应用优势,相关人员应掌握其应用步骤:第一,饲料加工过程中,企业需合理选择菌种,以生长活力高、代谢强度大的菌种为佳,有利于提高生物发酵效率,也能加快物质降解,达到动物易吸收的目的。第二,对于菌种液体,需进行二次培养,然后再进行三次扩大培养,如此,可提高饲料加工的质量。第三,菌种培养时,选择专门的罐体容器,以确保饲料发酵效率。 4.2在生产固体发酵饲料中的应用 生物发酵技术在固体发酵饲料中的应用,最为著名的理论及实践是郭维烈先生提出的微生物组合发酵生产4320菌体蛋白。基于该理论,主要借助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直接作用于接种栽培的微生物热带假丝酵母上,该酵母能够快速繁殖,且新陈代谢能力极强,可快速将农副产品转化为菌丝物质,从而达到生产饲料的目的。但是要保证发酵过程的有效性,必须将发酵产品保持在良好密封状态下,以达到长期存放而不变质的目的。 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国内目前固态厌氧发酵生物饲料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养殖户自己发酵的袋装饲料,该饲料生产中,选择密封袋,放入物料,且保证物料的含水量在30%~40%。发酵初期,利用酵母菌在密封袋内残留的氧气呼吸,逐渐创造厌氧环境;无氧环境下,酵母菌实现糖酵解,分解出酒精及二氧化碳,而乳酸菌此时进行增殖和代谢,产生有机酸。随着密封袋内气压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酒精、有机酸逐渐向密封袋外释放,相关技术人员可根据气味判断饲料制作的程度。其二,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袋装饲料。 将生物发酵技术应用于生产固体发酵饲料中,不仅简化了生产工艺,而且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饲料质量,有利于实现饲料企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3在生产液体发酵饲料中的应用

饲料防霉剂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饲料防霉剂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根据农业部2045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允许使用的物质进行统计分类,一般可分为3类:有机酸类防霉剂、有机酸盐类防霉剂和复合防霉剂(有机酸及其盐复配)。这3类饲料防霉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功能特点各有不同,主要信息可参见下图信息。 由此可见,复合防霉剂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优越的饲料防霉剂产品。其中,丙酸及其盐类是全世界公认的经济且有效的防霉剂产品。 那么,饲料防霉剂产品究竟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一般而言,饲料防霉剂的有效成分需要以未电离分子的形式破坏微生物细胞及细胞膜或细胞内的酶,使霉菌中的酶蛋白失去活性而不能参与催化,以抑制微生物的增殖和毒素的产生。

众多研究表明,有机酸抑菌杀菌的方式之一可是可以通过降低微生物生存环境的pH,而有机酸降低pH 值能力取决于其解离度和分子量。一般,有机酸分子量越小,解离程度越大,其降低pH的能力也越强。大分子有机酸如柠檬酸、乳酸、延胡索酸等,因为分子量比较大,单位重量酸分子所能解离出的氢离子就少。所以它们在降低pH 值和方面的效力就比小分子有机酸更低。有些大分子有机酸是所谓的多元酸,即理论上一个酸分子能解离出几个氢离子,但多元酸的二级以上的解离是非常困难的,通常解离度非常小,所以实际上饲料中的有机酸只能进行一级解离。因此,从降低饲料pH 值的目的来说,小分子有机酸作用效果比无机酸和大分子有机酸更好。 然而,饲料中存在大量的碱性物质(如石粉、磷酸氢钙、以及蛋白质原料等),导致饲料本身具有很高的系酸力。添加有机酸或无机酸根本不足以有效降低饲料本身的pH值,并对采食饲料后胃内食糜的pH产生影响。可见,通过添加无机酸或有机酸降低pH的效果不会太明显,也因此,通过降低饲料pH的方式进行

第十章、饲料保鲜剂

第十章、饲料保鲜剂 第一节抗氧化剂 1、概念 抗氧化剂是指添加于饲料中,能够阻止或延迟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氧化,提高饲料稳定性和延长饲料贮存期的微量物质。 氧化是导致饲料品质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配合饲料或单一饲料中含有许多极易氧化的成分,如脂溶性维生素、色素、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等。防止氧化变质,一方面可以在的加工和储运环节中,采取低温、避光、隔绝氧气以及充氮密封包装等物理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使用抗氧化剂。通常采取的是添加抗氧化剂的方法。 2、作用机理 A、抗氧化剂自身极易被氧化,与空气中的氧气竞争性结合, 使空气中的氧气先与抗氧化剂反应,降低饲料内部和周围的氧含量,从而保护饲料不被氧化; B、抗氧化剂可与游离基相结合,使在自动氧化过程中的链锁 反应中断,阻止氧化的进程,从而延缓饲料氧化变质; C、抗氧化剂通过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来防止饲料氧化变质。 3、饲料中常见的抗氧化剂 A、乙氧喹(EMQ),又称乙氧基喹啉,是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 为黄色至黄褐色粘稠性液体,有特殊臭味。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盐酸水溶液,极易溶于丙酮、苯及三氯甲烷等有机溶

剂及油脂中。在空气中极易氧化,在自然光照下即可氧化变为黑褐色,粘度增加。抗氧化性能好,通过与自动氧化链中自由基R或ROO结合而防止氧化反应,能有效防止饲料中油脂和蛋白质的氧化,并能防止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E 的氧化变质。具有代替部分维生素E的功能,价格较低,是目前在饲料中使用量最多的一种。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饲料抗氧化剂主要是乙氧喹和以其为主复配而成的抗氧化剂。而有资料表明,以乙氧喹为主复配的抗氧化剂(包括阻滞剂、协同剂、螯和剂),其效果大大超过单一品种。 近几年来,国内经常使用的此类产品的商品名称为:山道喹、克氧、抗氧灵、珊多喹、抗氧宝、依索金等。该抗氧化剂还具有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提高产蛋率、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同时还有助于改进畜禽肉的品质和蛋黄颜色。奶牛的日粮中添加后乳和乳脂的抗氧化能力会有所提高。此外,还有防霉作用。 B、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又名丁羟甲苯,稳定性优于其他抗氧化剂,对热稳定,与金属离子作用不会着色。其作用机理与乙氧喹相似,具有防止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酸败的作用,故可保护饲料中的维生素A、D、E等脂溶性维生素和部分B族维生素不被氧化,提高饲料中氨基酸的利用率,减少日粮能量和蛋白质的用量。总之,对饲料中脂肪、叶绿素、

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引言: 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形式多种多样。应用微生物可利用廉价农业和轻工副产物生产高质量饲料蛋白原料,同时使饲料富含高活性有益微生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笔者所在微生物发酵课题研究小组通过8年多研究,在前人微生物发酵生产研究基础上持续获得突破进展,最终形成专门的可移动式饲料发酵生产技术,本文即对传统发酵及该课题组最新发酵技术成果分述于下。 1、生产菌种选用差不多原则 1.1、安全性 ①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②可不能危害环境固有的生态平稳。 1.2、有效性 ①菌体本身具有专门好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地降解大分子和抗营养因子,合成小肽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 ②能爱护和加大动物体微生物区系平稳,促进动物健康。这种功效要紧指能有效地提升和爱护有益微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数量优势。它能够通过2种方式来达到目标:发酵饲料所用菌种本身确实是从目标动物消化道中分离出来的有益菌,通过饲喂高比例发酵饲料能够直截了当提升动物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使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另一种方式是生产菌种或代谢产物能够选择性地杀灭或者抑制有害微生物,从而造成有益菌数量优势。实现这种途径的方式能够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耗尽氧气,降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环境pH值;代谢物中含有能选择性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抗菌物质。 2、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除了生产菌种以外,生产工艺也是决定发酵技术成败的要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发酵饲料生产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内容要紧包括以下几种: 2.1、青储 有利因素: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限制因素:季节性强,原料必须新奇;只能就地利用,差不多不能远距离运输;开窖后必须在短时刻内用完;目前仅限应用于反刍动物领域。 青储饲料研究历史专门长,有专门论著,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有爱好的读者能够参考曹利军和韩鹏主编的“青储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专门好的技术方法,有专门好参考价值。 2.2、利用有机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或蛋白原料 这种技术要紧是用于有机废水净化处理。有机废水要紧来源于造纸、酒精、氨基酸和有机酸工业所产生的废水。 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曾选用生长速度专门快的热带假丝酵母,采纳液体连续培养处理造纸废水,然而生产的酵母有苦味,专门难在饲料中应用。80年代末,我国工程院院士伦世仪先生领导的课题组用热带假丝酵母连续培养处理酒精废水,生产的酵母有较好适口性,然而由于废水中有机物含量比较低,培养液中干物质得率不超过1.0%,差不多没有商业价值。 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专门是日本、荷兰和芬兰等国,在有机废水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研究和生产处理费用。能够讲,在有些发酵产品生产中,废水处理设备投入甚至要超过发酵设备的投入。目前,在荷兰和芬兰,它们本国不生产酒精、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大宗发酵产品,并不是它们的生产技术不发达,而是它们不情愿污染它们宝贵的水源。我国的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和酒精的发酵产量是世界第一,并不是我们的发酵水平、提取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是我们牺牲了生态(要紧是水源)的洁净所获得的临时利益的结果。即使是目前的酶制剂产品,我国的产量在世界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然而要紧技术依旧从丹麦、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甚至有些生产企业纯粹确实是它们独资。

饲料防霉剂的种类与合理应用

饲料防霉剂的种类与合理应用 饲料用防霉剂是指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储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储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自然界中,霉菌分布广、种类多,而多数霉菌都能引起饲料发霉变质,降低其营养价值,适口性变差;发霉严重者不仅毫无营养价值,如果用其饲喂会造成动物生长停滞、内脏受损,甚至中毒死亡。在饲料中应用防霉剂是防止饲料霉变行之有效的方法。 饲料防霉剂种类 在饲料中添加的化学防霉剂种类很多,可分为单方和复方两大类:单方防霉剂和复方防霉剂。 单方防霉剂包括丙酸盐类、甲酸及甲酸钙、山梨酸、柠檬酸、马酸二甲酯以及大蒜素等。这些防霉添加剂具有破坏或阻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但又不会阻碍消化道中正常有益菌群和酶的活动,有的还能改变饲料的口味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复方防霉剂的广谱抗菌防霉能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宽,常用的复方防霉剂有:用92%海藻物、4%碘酸钙、4%丙酸钙组成,使用时按8%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这种防霉剂除防霉效果好以外,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海藻物中各种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碘、铜等,是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更丰富。另外,用1份醋酸钠和2份醛酸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的山梨酸,充分搅拌并干燥,使用时按1%的比例加入到饲料中。 常用防霉剂品种 丙酸及其盐类丙酸是一种有腐蚀性的有机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丙酸盐包括丙酸钠、丙酸钙、丙酸钾和丙酸铵。丙酸及丙酸盐类都是酸性防霉剂,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霉菌、真菌、酵母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毒性很低,是动物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各种动物均可使用,是饲料中最常用的一种防霉剂。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两者都能非选择性地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的活性,是微生物的代谢受障碍,从而有效地抑制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且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均无不良影响。在饲料中主要使用苯甲酸钠,一般的使用量不超过0.1%。 饲料防霉剂的合理应用 防霉剂的正确选择在饲料中使用防霉剂必须保证在有效剂量的前提下,不能导致动物急、慢性中毒和药物超限量残留;应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不良作用;防霉剂也不能影响饲料原有的口味和适口性,如一般乙酸、丙酸等有机酸类挥发性较大,容易影响饲料的口味,因此选用其盐类或醋类效果可能较好些。较理想的防霉剂还应有抗菌范围广、防霉能力强、易于饲料均匀混合、经济实用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丙酸盐和一些复合型防霉剂是首先考虑的品种。 根据水分含量等实际情况灵活使用防霉剂影响防霉剂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防霉剂的溶解度、饲料环境的酸碱度、水分含量、温度、饲料中糖和盐类的杭亮、饲料污染程度等。但饲料中使用防霉剂主要是根据季节和水分含量来决定是否使用和用量。因此,在秋冬季节等干燥和凉爽季节,饲料水分在11%以下,一般不必使用防霉剂;而水分在12%以上就应使用防霉剂,且饲料中水分较高以及高温高湿季节还应提高防霉剂的用量,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好的防霉效果。 防霉剂与抗氧化剂联合使用饲料的发霉过程也伴随着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氧化过程,一般防霉剂都应与抗氧化剂一起使用,组成一个完整的防霉抗氧化体系,从而才能有效地确保和延长储存期。

发酵饲料的应用技术

发酵饲料的应用技术 发酵饲料属于固体发酵范畴,起源较早,早期的泔水养猪就是一种借助自然菌株对部分原料进行处理的发酵饲料,发酵饲料具有成本低、适口性好、预防部分肠道疾病等功效,得到较多养殖户的认可, 新中国的发酵饲料经过3个发展时期,第一发展时期是80年代的糖化饲料,将含淀粉较多的饲料,通过转化糖酶的作用,将部分淀粉转化为糖分,可促进动物消化吸收,由于过都炒作,超过其使用价值而衰退;第二个发展时期是90年代的“酵母粉”,以前苏联的“石油酵母”为主,以廉价的蛋白原料为卖点,由于技术线路问题及“蛋白精”的出现而销声匿迹;第三现阶段的发酵饲料技术,与以前相比有了更好的菌种选育过程,工艺上采用了固体浅层发酵和固体厚层通风发酵以及液体深层发酵。现阶段的发酵企业由于投资力度及产品设计方向不一,其产品质量相差很大。下面就发酵的形式、菌种、实际应用方向做以简述。 原料类型 1发酵全价饲料将全价料包括能量原料、蛋白原料、微量元素等全部饲料成分作为底物,或者直接用市售全价饲料作为底物在适当的温度下经厌氧或好氧,进行短时间发酵,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该类饲料不仅能全面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还能增加多种消化酶有机酸、维生素、多肽、小肽、氨基酸的含量,富含大量的益生菌。具有明显的促生长、防治疾病等生物学效应,对肠道疾病的控制效果好,通过产品中的水分降低整体成本,一般不做烘干处理,水分在30~50%之间,pH值4.5左右,有酸香味道,可替代部分全价料,建议添加量不超过10%。 2纤维素类原料发酵将麸皮、玉米皮、稻壳粉等粗纤维类物质作为底物,利用纤维素分解菌、产酶菌、产酸菌和饲料酵母通过长时间发酵获得较多的益生菌代谢物,筛选菌种在厌氧条件下,繁殖速度快、产乳酸和分解纤维素能力强,并能代谢产生纤维素酶、淀粉酶、解脂酶、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及丁二酮、乙二酰等芳香物质,还能合成烟酸、吡哆酸、丙酸、及多种维生素。并通过长时间发酵过程软化部分纤维,能提高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纤维素酶和解脂酶的活性,从几个方面都提高了粗纤维的消化率。起到改善粗纤维品质的作用,一般做烘干处理,干燥后pH值5.0左右,可以作为添加剂载体使用,亦可以单独作为原料添加在饲料内添加,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善动物肠道菌群平衡。 3粕类发酵粕类物质一般是植物种子经过物理或者化学办法取出其中油脂的剩余部分,富含蛋白质,提取过程中抗营养因子及单宁类物质的浓度相对上升,影响使用。通过益生菌的发酵处理,可以将原料中抗营养因子或单宁类物质减少,变成富含小肽的高档饲料蛋白质。

防霉剂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2015年第2期江西饲料卫生防疫 0引言 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结构疏松、吸湿性强,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容易因微生物的繁殖而发生腐败或霉变。而霉变或腐败的饲料既影响动物的适口性,降低采食量和饲料报酬,又引起动物腹泻、肠炎等消化疾病,甚至造成畜禽中毒死亡。因此,防止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霉变或腐败,是保证饲料品质和动物健康的有效措施之一。 1饲料防霉剂的特点及品种简介 饲料防霉剂,要同时具备既抑制霉菌生长,又对动物无毒。因此,作为饲料防霉剂,必须具备三大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效果;二是pH值低,在低水分的饲料中能释放出来;三是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经济、无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防霉剂主要有有机酸、有机酸盐及其酯和复合防霉剂三大类。有机酸包括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脱氢醋酸和富马酸等。它的防霉效果较好、但腐蚀性较大;有机酸盐或酯主要包括丙酸盐、山梨酸钠(钾)、苯甲酸钠和富马酸二甲脂等。其防霉效果较有机酸差、但腐蚀性小;复合防霉剂有Monopyop(由50%的丙酸和50%的载体rerxite组成)、Mold—x(由丙酸、乙酸、山梨酸和苯甲酸均匀分于硅酸钙载体上而制成)、万香保(由丙酸铵、乙酸、富马酸、山梨酸等多种有机酸组成)和克霉霸(由丙酸、乙酸、苯甲酸、氯化钠、磷酸钙等组成)。这类产品防霉效果作用强、腐蚀性小,是目前国际上使用防霉剂的发展趋势。2饲料防霉剂的作用机理 饲料霉变是其中霉菌大量生长繁殖,破坏营养,产生毒素的结果。饲料防霉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以未电离分子的形式破坏微生物细胞及细胞膜或细胞内的酶,使霉菌中的酶蛋白失去活性而不能参与催化,以抑制微生物的增殖和毒素的产生,从而保护饲料的品质。如苯甲酸抑制微生物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及阻碍乙酰辅酶的缩合反应,而使三羧酸循环受阻,代谢受影响,并可阻碍细胞膜的透性;山梨酸·可与生物酶系统中巯基相结合,从而破坏许多酶系统达到抑菌作用。另外,有机酸还在饲料表面形成均匀的有机酸保护膜,防止霉菌孳生。 3防霉剂的使用效果 防霉剂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孙永泰 (辽宁省辽中县北一路75号辽中110200) 摘要:饲料的防霉有很多措施,可采用辐射、冷冻、干燥、真空控制、在贮存塔内输入惰性气体或添加化学防霉剂等方法来实现。但因有的措施成本过高和操作不便而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饲料防霉剂的特点、作用机理、使用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饲料;防霉剂;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S816.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137(2015)02-0020-03 20 --

饲料生产发酵技术.doc

饲料生产发酵技术 引言: 微生物发酵饲料生产形式多种多样。应用微生物可利用廉价农业和轻工副产物生产高质量饲料蛋白原料,同时使饲料富含高活性有益微生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笔者所在微生物发酵课题研究小组经过8年多研究,在前人微生物发酵生产研究基础上不断获得突破进展,最终形成独特的可移动式饲料发酵生产技术,本文即对传统发酵及该课题组最新发酵技术成果分述于下。 1、生产菌种选用基本原则 1.1、安全性 ①菌体本身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②不会危害环境固有的生态平衡。 1.2、有效性 ①菌体本身具有很好生长代谢活力,能有效地降解大分子和抗营养因子,合成小肽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 ②能保护和加强动物体微生物区系平衡,促进动物健康。这种功效主要指能有效地提高和维护有益微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数量优势。它可以通过2种方式来达到目标:发酵饲料所用菌种本身就是从目标动物消化道中分离出来的有益菌,通过饲喂高比例发酵饲料可以直接提高动物消化道中有益微生物数量,使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另一种方式是生产菌种或代谢产物可以选择性地杀灭或者抑制有害微生物,从而造成有益菌数量优势。实现这种途径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较

常用的有:耗尽氧气,降低体系氧化还原电位;降低环境pH值;代谢物中含有能选择性杀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抗菌物质。 2、发酵饲料生产技术 除了生产菌种以外,生产工艺也是决定发酵技术成败的要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发酵饲料生产技术或生产工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青储 有利因素: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限制因素:季节性强,原料必须新鲜;只能就地利用,基本不能远距离运输;开窖后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完;目前仅限应用于反刍动物领域。 青储饲料研究历史很长,有专门论著,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曹利军和韩鹏主编的“青储饲料标准化生产技术”,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很好的技术方法,有很好参考价值。 2.2、利用有机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或蛋白原料 这种技术主要是用于有机废水净化处理。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造纸、酒精、氨基酸和有机酸工业所产生的废水。 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曾选用生长速度很快的热带假丝酵母,采用液体连续培养处理造纸废水,但是生产的酵母有苦味,很难在饲料中应用。80年代末,我国工程院院士伦世仪先生领导的课题组用热带假丝酵母连续培养处理酒精废水,生产的酵母有较好适口性,但是

饲料中防霉剂应用的研究进展

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饲料生产的商品化,不仅大量的饲料处于生产、贮存、销售、使用的生产流通过程中,而且规模化养殖也决定了饲料从生产到使用需要有一定的贮存或间隔时间。在这期间,饲料中各类养分会受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使饲料发生霉变,导致其营养价值降低,而畜禽采食霉变的饲料会引起中毒症状,轻者影响畜禽的健康状况,导致动物养殖的重大损失,重者还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国内外的饲料生产厂商和科研人员十分重视防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ohn和Lisk,2005)。为解决这一类问题,在饲料生产中广泛应用饲料防霉剂来预防霉变,以下就饲料防霉剂的应用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饲料防霉剂的概述 饲料防霉剂是指具有能降低饲料中霉菌的数量,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防止饲料发霉变质而导致营养成分损失和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Hussein和Brasel,2001)。饲料在贮存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进行大量繁殖,尤其是梅雨季节,更易于繁衍,从而使饲料发霉变质。饲料防霉剂可通过破坏霉菌细胞壁与细胞膜来抑制或杀灭霉菌;通过破坏霉菌细胞内酶系统,阻止其代谢;通过影响霉菌孢子萌发与生长,防止霉菌繁衍。防霉剂作用于蛋白质导致其变性、交联而破坏生理功能,阻止霉变的扩散(祁艳霞等, 2004)。因此,防止饲料发霉,保证质量,延长贮存期,减少饲料浪费,保证饲料营养价值是饲料工业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常见饲料防霉剂及其特性 2.1丙酸及其盐类 丙酸及其盐类均属于酸性防腐剂,也是抗真菌剂,毒性低,有较广的抑菌性,能抑制微生物繁殖,对酵母菌、细菌和霉菌均有效,尤其对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抑制效果更好。丙酸是动物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可抑制饲料中霉菌的生长,降低饲料中霉菌数量,防止微生物产生毒素,从而延长饲料贮存期。目前市场上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丙酸产品有“露保丝”、“万路保”和“诗华抗霉素”等。丙酸常制成50%或60%的粉状产品,剂量一般为500 ̄1500mg/kg,最多不超过3000mg/kg,在pH<5时,效果更理想,并且饲料中丙酸含量高的防霉剂防霉效果较好(周书伟等,2007)。丙酸钠对霉菌、好气性芽孢杆菌及革兰氏阴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防霉效果在丙酸与丙酸钙(如产品“露保细盐”等)之间,添加量同丙酸钙。丙酸钙的防霉能力为丙酸的40%,在饲料中添加量为0.2% ̄0.3%。丙酸铵适用于反刍动物饲料,添加量为0.6 ̄3mg/kg,尽可能不用于猪禽饲料中。 2.2富马酸及其脂类 富马酸及其酯类也属于酸性防霉剂,具有降低pH,抗菌谱广的特点,其防霉效果好于山梨酸和丙酸类。富马酸对畜禽没有生理上的损害,无残留,无 饲料中防霉剂应用的研究进展 林传星1张晓鸣2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330013;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南昌330013)[中图分类号]S81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613(2014)02-0031-02 [摘要]随着饲料产业的蓬勃发展,安全、实用的饲料防霉剂被广泛地添加到饲料中,以减少饲料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霉变导致营养成分损失及发生化学变化。本文主要对饲料防霉剂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饲料;防霉剂;霉变;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4-1-22 31 ··

(完整版)饲料添加剂试题库(最新整理完整版)

《饲料添加剂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饲料添加剂——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以微小剂量添加到饲料中的物质的总称。 2.添加剂预混料——由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与载体和(或)稀释剂均匀混合后的混合物。 3.饲料添加剂学——是研究饲料添加剂性质及其对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作用规律的科学。 4.营养性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及其它营养性添加剂。 5.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能合成但合成速度慢且数量少,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必需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6.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合成较多或需要较少而不需要由饲料供给也能保证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氨基酸。 7.限制性氨基酸——由于某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的不足,会限制对其它氨基酸的利用,这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 8.氨基酸平衡——指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的含量等于动物对所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9.维生素添加剂——是根据畜牧生产上使用要求而制成的维生素化合物或混合物质。 10.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和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11.需要量——指动物在正常生长、健康、理想的生产成绩和适宜环境条件下,对各种营养物质数量的需求。 12.供给量——在实际条件下,为满足动物正常需要,日粮中应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 16.非营养性添加剂——指加入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率、保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动物健康或代谢的一些非营养性物质。主要包括饲料药物添加剂、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中草药及植物提取成份、防霉剂、饲料调制剂、调味剂等。 17.药物饲料添加剂——指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掺入载体或稀释剂的兽药的预混料。包括抗球虫药类、驱虫剂类等。 18.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的发酵产物,对特异性的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19.促生长类抗生素——指以亚治疗剂量应用于健康动物饲料中,以改善动物营养状况,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的抗生素。 20.加药饲料抗生素——用于治疗,即动物在疾病状态下使用的饲料抗生素,可以在有兽医处方的情况下加入某些抗生素。 21.驱虫保健剂——指添加于饲料,能防治畜禽寄生虫病,促进畜禽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饲料添加剂。其种类很多,但一般毒性较大,只能在加药饲料中使用。 22.饲用酶制剂——是将一种或多种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酶与载体和稀释剂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生产的一种饲料添加剂。 23.益生素——指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又称为微生态制剂或饲用微生物添加剂。 24.寡糖(低聚糖)——指由2——10个单糖经脱水缩合,以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类的总称。 25.饲料酸化剂——通常把能提高饲料酸度的一类物质称为饲料酸化剂。 26.复合酸化剂——是利用几种特定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复合而成的酸化剂。 27.中草药——指草本植物的根、茎、叶和籽实,也包括一些树、乔木和灌木的花和果。 28.饲料防霉剂——指具有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和延长贮存期的饲料添加剂。 29. 复合防霉剂——由一种或多种防霉剂与某种载体结合而成的防霉剂。 30.饲料抗氧化剂——能阻止或延迟饲料氧化,提高饲料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物质。 31.饲料调制剂——指饲料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饲料性状(饲料的形状、饲料的混合程度、饲料的软化状态等)而添加的物质。 32.饲料黏结剂——饲料生产过程中,为了使饲料成形而加入的一类物质。 33.抗结块剂——指使饲料和添加剂保持良好的流散性,防止结块的物质。 34.青贮饲料调制剂——是一类加在青饲料中防止青饲料霉变、酸败、腐烂,以保障青饲料良好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的物质。 35.粗饲料调制剂——指对秸秆等粗饲料进行化学处理时加入的一类化学制品。 36.饲料调质剂——指能改善饲料的色和味、提高饲料或畜产品感官质量的添加剂。 37.着色剂——也称调色剂、增色剂。指用于增加畜禽及水产养殖动物产品色泽的物质。 38.饲料诱食剂——又称引诱剂、食欲增进剂,是一类为了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强动物食欲、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利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特殊物质。 39.除臭剂——具有抑制畜禽粪尿恶臭的特殊功能的物质。 40.吸湿剂——用于添加剂预混料的生产过程,以控制其中的水分,保证它们的有效性的物质。 41.缓冲剂——可使瘤胃pH显著下降,从而影响瘤胃微生物活力,进而影响消化的物质。 42.载体——指能够承载微量活性成分,改善其分散性,并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吸附性的可饲物质。 43.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