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辅导:暑湿伤表证感冒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辅导:暑湿伤表证感冒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辅导:暑湿伤表证感冒的辨证论治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平固)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 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四、喘证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 六、肺痨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 1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中医内科 感冒

感冒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常见外感热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临床以 头痛、鼻塞、喷嚏、流涕、咽痒咳嗽、发热恶寒等为主要证候特点。病情有轻重不同,轻者俗称 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若病情较重,且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 感冒的诊断要点 ?多有起居不当,寒温失调,劳累汗出当风、受凉遇冷的病史。尤其是季节转换、寒暑交接的期间,有众多类似症状的患者发病。 ?主要证候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不适、发热恶寒等。 ?一般传变较少,病程3~7日可痊愈。 ?本病应注意与温病相鉴别。一般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温病必有发热甚至高热;感冒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身凉脉静,温病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且见传变入里的证候。 感冒的辨证分析 感冒是由风邪侵袭所致。风为百病之长,不同季节之时邪伴随风邪,兼挟致病,如兼寒、兼热、兼暑湿等。风性高扬,人体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最易受邪。风邪袭人,多从皮毛、口鼻而入,内归于肺。肺主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风邪乘之,肺卫首当其冲。肺卫失和,营卫不调,遂见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卫表见证;肺气失宣,气道不畅,则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肺经见证。另外,素体阳虚者,.易感受风寒之邪,素体阴虚者,易感受风热之邪,虚人感冒也是常见的临床证候。总之,感冒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卫,一般实证多见,体虚感受风邪者则易见虚实挟杂证候。 感冒总的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宣肺透邪为主。临床上可结合具体证候表现,分别兼以散寒、泄热、化湿、益气、养阴等,遣方用药分别治疗。 感冒的辨证论治 风寒感冒型 【证见】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白稀薄;重者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小便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 1.主方葱豉汤(葛洪《肘后备急方》)加味 处方:葱白6条,豆豉12克,杏仁10克,苏叶12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苍耳子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剂。 若头痛身痛甚者,加羌活9克,独活9克。恶寒、无汗而发热明显者,加麻黄9克,石膏20克,柴胡10克。咳嗽甚者,加前胡10克,桔梗8克,麻黄9克。 2.中成药

新版中医内科学常见证型

1.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清热泻肝,顺气降火——黛哈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3.哮病 (一)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加减(二)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一)实喘: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哈散加减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痈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感冒)模拟试卷5

中医内科学(感冒)模拟试卷5 (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发热,微恶风,肢体酸痛沉重,口干不欲饮,小便短少,治疗应选用 (分数:2.00) A.银翘散 B.麻黄汤 C.参苏饮 D.新加香薷饮√ E.荆防败毒散 解析: 2.感冒风寒束表证的代表方是 (分数:2.00) A.荆防达表汤√ B.葱豉桔梗汤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 E.加减葳蕤汤 解析: 3.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宜常用的方剂是 (分数:2.00) A.玉屏风散√ B.补肺汤 C.防风汤 D.参苏饮 E.加减葳蕤汤 解析: 4.气虚感冒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脉沉细无力者,当选用的方剂是 (分数:2.00) A.参苏饮 B.加减葳蕤汤 C.再造散√ D.右归丸 E.麻黄附子细辛汤 解析: 5.治疗阴虚感冒,应首选 (分数:2.00) A.杏苏散 B.桑杏汤 C.加减葳蕤汤√ D.参苏饮 E.葱豉汤 解析: 6.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鼻塞流清涕,周身酸楚疼痛,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治疗应首选(分数:2.00) A.三拗汤 B.藿香正气散

D.荆防败毒散√ E.新加香薷饮 解析: 7.下列哪项不属于风热犯表证的病机(分数:2.00) A.风热犯表 B.热郁肌肤 C.卫表失和 D.腠理闭壅√ E.肺失清肃 解析: 8.风热袭表,肺气不宣者的代表方剂是(分数:2.00) A.竹叶石膏汤 B.黄芩滑石汤 C.葛根解肌汤 D.银翘散 E.葱豉桔梗汤√ 解析: 9.哪项不属于暑湿伤表证的病机 (分数:2.00) A.暑温伤表 B.湿热伤中 C.热郁肌肤√ D.表卫不和 E.肺气不清 解析: 10.暑湿伤表证的代表方剂是 (分数:2.00) A.新加香薷饮√ B.羌活胜湿汤 C.三仁汤 D.黄芩滑石汤 E.藿香正气散 解析: 11.下列哪项属于气虚感冒的脉象 (分数:2.00) A.脉细数 B.脉浮数 C.脉浮紧 D.脉浮而无力√ E.脉濡数 解析: 12.气虚感冒的代表方剂是 (分数:2.00) A.参苏饮√ B.柴葛解肌汤 C.玉屏风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代表方药证型治法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病位:肺卫。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辛凉解表 2. 风热犯表证 病理:六淫之邪。新加香薷饮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3. 参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加减葳蕤汤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5.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2. 风热犯肺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病理:痰、火。3. 风燥伤肺桑杏汤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4. 痰湿蕴肺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5.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6.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清肺泻肝、顺气降火7.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病因:饮食、体虚病后。外邪侵袭、病位:肺,与脾肾密切。病理:痰为主。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代表方药治法证型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银翘散疏风散热、清肺化痰初期1.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2. 成痈期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加味桔梗汤排脓解毒3. 溃脓期病位:肺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一、感冒 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 二、咳嗽 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 三、哮病 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 --------------------------------------------------------四、喘证 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 五、肺痈 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 --------------------------------------------------------------------------------------------------- 六、肺痨 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医院内科证型整理加快速记忆口诀.docx

中医内科学 肺系病证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感风热犯表辛凉解表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冒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舌淡苔白,脉浮无力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舌红少苔,脉细数加减葳蕤汤 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咳嗽平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三拗汤合止嗽散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桑菊饮 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 咳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小数 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苔白腻,脉濡滑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舌红少苔,脉细数沙参麦冬汤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寒(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哮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舌尖边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病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苔厚腻,脉滑实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舌淡,脉沈细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舌红少苔,脉细数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锡。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苔薄白而滑,脉浮紧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麻杏石甘汤 喘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桑白皮汤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苔白厚腻,脉滑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证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苔薄,脉弦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生脉散合补肺汤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舌红少津,脉细数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银翘散加减 肺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苔黄腻,脉滑数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痈溃脓期排脓解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加味桔梗汤恢复期清养补肺舌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月华丸 肺虚火灼肺滋阴降火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痨气阴耗伤益气养阴舌光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保真汤、参苓白朮散 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舌光淡隐紫少津,苔黄而剥,脉微细 补天大造丸而数或虚大无力 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肺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舌暗红或淡紫,苔白腻或黄腻,脉细 涤痰汤 胀滑数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舌胖黯,苔白滑,脉沈细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舌淡或黯紫,脉沈细数无力或结代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肺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舌红而干,脉虚数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痿虚寒温肺益气舌淡,脉虚弱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心系病证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

1、感冒的基本病因——风邪。 2、“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 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 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前者少传变、热度低。后者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 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咳嗽:肺气上逆。 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有表证则属于感冒。 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 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素问·咳论》。 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此立论首先提出者——明·张介宾) 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症状。 12、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火。(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 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的鉴别特点。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出自《金匮要略》。——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

15、‘哮喘’——始见于《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突然、反复发作喘: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 19、哮病的治疗原则——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 20、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喘病—多责于肺、肾。 21、喘病的虚实鉴别: 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肺气上逆。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 虚证:肺肾不足;气失摄纳。肺气上逆。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 22、喘病——始见于《内经》。“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上气’指喘证症状。 23、“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出自《景岳全书》。 24、“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指喘证病机。出自《临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 (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内科学——感冒

中医内科学——感冒 细目一:概述 一、感冒的概念及源流 1.感冒的概念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感冒的源流 早在《内经》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如《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论述太阳病时,以桂枝汤治表虚证,以麻黄汤治表实证,提示感冒风寒有轻重的不同,这为感冒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 感冒病名则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提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应分立辛温、辛凉两大法则。 明清对虚人感冒也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至清代,随着温热病学说的兴起与发展,不少医家逐渐认识到本病之发生与感受时行之气相关。 二、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凡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者,皆可参照本篇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感冒的常见病因 外因为六淫、时行病毒侵入人体,以风邪为主,可兼寒热暑湿等。与体质不强,或生活起居不当等有关。 二、感冒的病机及转化 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基本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病理性质属表实证,但有寒热之分。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病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感冒的诊断要点 1.初起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等,或有发热。由于风邪兼夹病邪的不同,还可见胸闷、恶心、脘痞、纳呆、便溏、咽干、少痰等症。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中医内科学证型方药简记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发 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内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病因:感染痨虫正气虚弱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 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 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 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 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 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 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 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无药食 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 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病因: 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先天 不足或房劳过度 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 跌仆损伤或久病入络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病位:清窍、外感手足三阳 内伤肝脾肾。 病理:痰湿、风火、血瘀。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感冒)(20201101101959)

感冒感冒是感受触感冒风邪引起的以鼻赛、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位主要在上焦肺卫,由于外感风邪或时行外邪客于肺卫,引起肺卫功能失调,肺失宣肃而发病,一般病程为3-7 日,在整个病程中少传。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等肺气失于宣肃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等卫表不和的症状。 1.1.2 男女老幼均会患,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1.1.3 理化检查:可见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1.2 鉴别诊断与风温的早期鉴别。感冒发热大多不高,或不发热,以解表宣肺之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多不传变。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或伴咳嗽胸痛,头痛较剧;且多有传变,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则见邪入心包,见神昏、谵语、惊厥等 症状。 2 辩证论治

感冒的病位在于肺卫,辩证属于表实证。根据病邪的性质,应用解表达邪的方法。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2.1 风寒证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病机:机体感受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清阳不展,络脉失和,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0g,防风10g,天花粉15g,羌活6g,独活6g, 前胡 10g,桔梗6g,甘草6g,川芎10g,柴胡10g o 加减:表寒重者,加麻黄6g,桂枝6g,以疏散风寒;鼻塞流涕重者,可加辛夷包煎6g,苍耳子6g以疏风通窍。 2.2 风热证 证候:发热较重,微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邪气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风热上扰。 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 金银花10g,连翘12g,荆芥8g,牛蒡子10g,薄黄后下6g,淡豆鼓6g,竹叶10g,桔梗6g,甘草6g。

2010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轻荆防败毒散-重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热毒重者葱豉桔梗汤-发汗解肌清热肃肺力强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 5.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表虚自汗、易伤风邪益气固表服玉屏风散 6.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7. 阳虚感冒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较重再造散 8. 血虚感冒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凉燥证清宣凉燥,理肺化痰杏苏散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久咳兼便溏乏力者症状平稳后,可服六君子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胀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外寒内饮宣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兼清郁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痰浊夹瘀,唇甲紫黯,舌苔浊腻者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 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心开窍 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喘脱危象补气纳肾,回阳固脱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 四、哮病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阴寒内盛-有汗出肢冷、气短不足以息-温阳补虚,降气化痰-苏子降气汤 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等

中医内科学感冒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早在《内经》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汉《伤寒论》已经论述了寒邪所致感冒的证治,所列桂枝汤、麻黄汤为感冒风寒轻重两类证候的治疗作了示范。隋《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指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人于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有青黄脓涕”,已经认识到风热病邪可引起感冒并较准确地描述其临床证候。《诸病源候论》所指的“时气病”之类,应包含有“时行感冒”。至于感冒之病名,则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元《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明《万病回春·伤寒附伤风》说:“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清代不少医家已认识到本病与感受时行病毒有关,《类证治裁·伤风》就有“时行感冒”之名。《证治汇补·伤风》等对虚人感冒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放风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时之气。由于气候突变,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人感“非时之气”而病感冒。 淫之间可单独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夹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由于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夹寒、夹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 2.时行病毒时行者指与岁时有关,每2—3 年一小流行,每10 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气;病毒者指一种为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强传染 性的邪气。《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感冒则为时行感冒。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感冒)

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感冒风邪引起的以鼻赛、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位主要在上焦肺卫,由于外感风邪或时行外邪客于肺卫,引起肺卫功能失调,肺失宣肃而发病,一般病程为3-7 日,在整个病程中少传。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等肺气失于宣肃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等卫表不和的症状。 1.1.2 男女老幼均会患,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1.1.3 理化检查:可见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1.2 鉴别诊断与风温的早期鉴别。感冒发热大多不高,或不发热,以解表宣肺之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多不传变。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或伴咳嗽胸痛,头痛较剧;且多有传变,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则见邪入心包,见神昏、谵语、惊厥等症状。 2 辩证论治感冒的病位在于肺卫,辩证属于表实证。根据病邪的

性质,应用解表达邪的方法。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虚体感邪则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2.1 风寒证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喷 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病机:机体感受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清阳不展,络脉失和,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0g ,防风10g ,天花粉15g,羌活6g ,独活6g , 前胡 10g ,桔梗6g ,甘草6g ,川芎10g ,柴胡10g 。 加减:表寒重者,加麻黄6g ,桂枝6g ,以疏散风寒;鼻塞流涕重者,可加辛夷包煎6g ,苍耳子6g 以疏风通窍。 2.2 风热证 证候:发热较重,微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邪气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风热上扰。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 金银花10g ,连翘12g ,荆芥8g ,牛蒡子10g ,薄黄 后下6g,淡豆鼓6g,竹叶10g,桔梗6g,甘草6g。 加减:咳嗽较重,可加桑叶12g ,杏仁8g 以化痰止咳;里热

中医内科学重点疾病辩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or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or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2.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黛蛤散 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喘证 1.实喘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生脉散 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生脉散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四、哮病 1. 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or小青龙汤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or 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or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2. 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五、心悸 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参附汤 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桂甘龙牡汤 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六、胸痹 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涤痰汤 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 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右归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