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推行新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的理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有高效地实施课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推祟新的教学理念,

转换教师角色

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教师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物理学科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并且随着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被动摇了。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物理学知识,掌握获取物理学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物理信息的方法,把教学的中心放在如何“学”上。

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四个方面:一要从教学实践者向实践与研究者并重转变。二要由物理课程的传授者向实施与开发者并重转变。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广大的教师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这就需要有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要具备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开发新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三要从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与学习者并重转变。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四要从师道尊严的长者向亦师亦友转变。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差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其自尊心。

二、反思教学行为,

转变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思维教学,一个思辨的、有思想的课堂,必须突出一个“静”字,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该静则静,不能只强调活跃。每个学生思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把每个人的想法讲出来,让大家讨论互相取长补短,使课堂活跃起来热烈起来。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情感教学,这是由教学生态论提出来的。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证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所以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带着感情去教,教有感情的东西;学生学会带着情感去感受、体验知识,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到物理学知识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更加热爱科学、珍爱生命。

课堂教学还是生活教学,也就是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发展、自由探索知识和教师智慧展现的教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知识反馈的过程,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创造出一种探求知识的情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唤起一种深深的感悟。

三、追求教学特色,

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广大物理教师也要追求独具魅力的教学风

格,我们应该在借鉴学习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千万不可套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画地为牢。我们要正确地学习其中的精髓,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四、变革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

学习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尝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由“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的尝试

验证性实验是指先有结论,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结论。探究性实验是指知道实验结论再通过实验探索得出相应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课本中的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如果仅仅注重实验是否成功,不注重对新知识的探索,会抑制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验证性实验的注意事项加以分析,变为可探究性的实验。

三、由“重结果,轻过程”转变为“轻结果,重过程”的尝试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总对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学生加以表扬,从而给了学生错误的导向,所以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观念。在做实验完毕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实验操作的过程或者口述实验过程,对于没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学生要特别留意,从而总结出一些学生易犯的常规性错误。

四、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敢答”。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敢于质疑,敢于释答,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是从,不唯教参是从,不唯师长是从。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部分,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2.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想答”。心理学认为,内发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3.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寻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一个明确具体的问题,能为学生的思维之舟指明航向。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自我提问。一般来

说,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都有一种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对此,教师要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运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分析、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所学知识学有所用,培养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探究教学应分层次,适度把握,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考,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六、评价激励,体验成功

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微小的进步、努力的方向,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放宽评价尺度,不必过于严格,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探究,去尝试了,就应该得到表扬和肯定,而不论答案正确与否。因为不管是成功或失败,学生都会在探究尝试中有所收获的。评价的方式除了教师评,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互相评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找找别人的优点,让学生学会相互欣赏,欣赏别人的学习成果,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高兴,并以此激励自己取得成功。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发表时间:2012-06-08T10:27:50.887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袁玉阔[导读]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云南省宣威市第七中学袁玉阔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 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目标,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内容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中。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的人格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2. 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是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不顾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考试有关的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的学习主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教师的职责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3. 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既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到底要考什么和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以往的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由于这种考试过分强化选拔功能,有时甚至成了决定师生命运的唯一指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 这就要求教师、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在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结果及其管理等在内的整个评价制度上寻求新的突破。同时,由于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特殊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评价制度的变革乃至于整个新课程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导学案

第12讲 平抛运动 【重点知识梳理】 一、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1.性质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基本规律 以抛出点为原点,水平方向(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x =v 0,位移x =v 0t .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y =gt ,位移y =12 gt 2. (3)合速度:v =v 2x +v 2y ,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v y v x =gt v 0. (4)合位移:s =x 2+y 2,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 α=y x =gt 2v 0 . 3.对规律的理解 (1)飞行时间:由t =2h g 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 ,与初速度v 0无关. (2)水平射程:x =v 0t =v 0 2h g ,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3)落地速度:v t =v 2x +v 2y =v 20+2gh ,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有tan θ=v y v x =2gh v 0,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有关. (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所以做平抛运动 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 内的速度改变量Δv =g Δt 相同,方向恒 为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5)两个重要推论 ①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 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2中A 点和B 点所示.

②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tan θ. 二、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 斜面上的平抛运动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除要运用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规律,还要充分运用斜面倾角,找出斜面倾角同位移和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常见的模型如下: 方法 内容 斜面 总结 分解速度 水平:v x =v 0 竖直:v y =gt 合速度:v =v 2x +v 2y 分解速度,构建速度三角形 分解位移 水平:x =v 0t 竖直:y =12 gt 2 合位移:s =x 2+y 2 分解位移,构建位移三角形 1.受力特点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2.运动特点 在初速度v 0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合外力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F 合m . 3.求解方法 (1)常规分解法:将类平抛运动分解为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初速度方向(即沿合外力的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分运动彼此独立,互不影响,且与合运动具有等时性. (2)特殊分解法:对于有些问题,可以过抛出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a 分解为a x 、a y ,初速度v 0分解为v x 、v y ,然后分别在x 、y 方向列方程求解.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例1.(多选)对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2020071706373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 2014 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 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 开发特色课程。 —— 2010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 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 到17 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 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 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 ( 学习进阶、核心概念、 STEM教育?? ) 1997 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 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 一) 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 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 二) 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表时间:2013-07-01T15:23:29.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总第146期供稿作者:李汉文[导读] 一上课老师投影出示:“考考你,看看谁最聪明——世界上偷什么的‘贼’最可恶?” 李汉文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吴堡中学7182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扎实严谨灵活多变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极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2.联系实际。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现。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现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1.转变观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 2.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这样有利于求新质疑。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王长柱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教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8。 [2]刘志明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安徽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9。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建议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建议 1、上好物理第一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在学高中物理之前听他们师哥师姐说:“物理最难学、最抽象、最难懂”,这无形之中对物理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同时在最近学习过程中某些章节较难理解,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学好物理缺乏信心。因此解决此问题尤为重要。 2、注意初中和高中的衔接。初中物理机械记忆东西较多,形象思维活动要求多。高中物理在学习内容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很大增加,研究物理现象较复杂,分析问题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需要具有特别的科学思维能力。 3、课前应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注意函数关系,图像应用等等; 4、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物理概念的引入要自然、直观,表述要准确,巩固要抓反复,反复抓。教会学生准确认识概念和规律,如速度的概念中,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 5、改变长期形成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 6、加强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必将寸步难行。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特别是研究性实验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采集数据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7、一定教会学生准确运用物理符号,规范使用数学符号等等。 8、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指导学生怎样读?思考什么?通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9、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不定期召开学生物理学习座谈会,了解学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应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及生活状况。学生亲其师必信其道,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物理必修2《平抛运动》教学设计(可编辑修改word版)

《抛体运动》教学设计教学 课题 《平抛运动》[必修 2 人教版第五章第二节]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研究平抛运动采用的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尝试、直观感受应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平抛物体运动规律。这一学习过程的经历,能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乐趣,领悟怎样将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知问题化为已知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这种方法的意义,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日常生活中平抛运动的现象也较多,通过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这两种运动的规律。 平抛物体的运动是曲线运动一章的重点,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曲线运动的基础。平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它体现了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先分解成几个简单的直线运动——再进行合成,从而理解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叠加原理,并且会利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节的内容较简单,得出结论也并不难,但是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是运动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 问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和运动规律,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并归纳出其运动规律。为突破这一难点,通过设计从观察现象--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录像慢放)的过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平抛运动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合成的,并直接画出位移、速度矢量关系图,从而自然地归纳出其运动规律。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个转折点,以前学生接触的都是直线运动,而本节内容是比较典型的曲线运动,对于直线运动的规律学生非常熟悉,而对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及运动规律是陌生的。所以本节教学通过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录像慢放)等手段探索出平抛运动的规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用合成和分解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思路,提高对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 与技能 (1)知道抛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分类。 (2)理解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 落体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处理平抛运动的思路,会处理简单的问题。 (4)了解斜抛运动的性质及处理思路。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探析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课标下,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今 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利 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找出 合理的解决方法,浅谈一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探析 一、认清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高中物理教学中考核模式单一 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查就是通过考试,考试的成绩决定了 你学习的好坏。这样的考核方式,就完全依赖于成绩的高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与素质教育相冲突的,是不能 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物理学科本身就是实用性比较强的实验性学科,在物 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在考试试卷上是体 现不出来的。有些学生学得都是死知识,根本不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 缺乏动手能力。 2.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高考,考出好的成绩。正 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往往采取的是上课讲授物理基 础知识,布置大量的物理练习作业,或是出经典物理试题进行考试。这些对于原 本对物理知识没有真正理解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更是提不起一点兴趣,这样 一来就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3.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内容枯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中生接触的信息量也日渐加大,而很多学校还是 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学生对 教学设备的要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内容上学校选取的教材 往往是理论性比较强,趣味性缺乏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比较难懂,重点难点不够 清晰,有些知识的安排不够合理,显得有些凌乱。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思路探析 1.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实验教学大纲的转变 实验教学大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第一,“物理实验”提法的转变。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的提法转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使 物理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第二,物理实验呈现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下, ①将“物理实验与探究”融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②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器材,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突出了让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 并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加以变化,与传统 教学方式相比要向灵活性高、实践性强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上转变,提高学生的 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 2.改变教学方式 (1)独立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教到学”,即从教师传授为主转变为学生 自己主动学。 (2)主动性。把学习的责任由教师的身上逐步转移到学生身上,两者相互结合,把学习与学生自身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3)问题性。归根结底,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

高中物理必修二52导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5.2《平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 2、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及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案导学】复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导出公式: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3. 在曲线运动中,合运动与分运动及各个分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运动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在效果上是完全相同的。 ②运动的: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种不同的运动,各个运动互相独立进行,互不 影响。 ③运动的: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结束,合运动与分运动时间相 同。 二、新知学习(一)抛体运动 1.定义:以一定的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2.特点:物体只受作用,其加速度,所以抛体运动是个运动。 3. 分类:(1)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叫做 (2)初速度沿竖直方向的,叫做 (3)初速度方向是斜向上或斜向下方,叫做 (二)、平抛运动的研究 1、平抛运动的特点 初速度沿方向,只受力作用,轨迹为线 2、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化曲为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做什么运动? 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竖直方向,它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是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那么物体在水平方向做运动;重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为所以加速度为那么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运动 平抛运动就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合成。 训练题1.关于平抛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的速度在时刻变化B.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在时刻变化 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 平抛运动的速度不可能竖直向下 (三)平抛运动的求解方法 1、抛体的位置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的求解。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物体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坐标为 ? ? ? = = y x 2、抛体的位移 位移的大小= s 合位移s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β tan 3、抛体的速度 水平分速度为Vx= 竖直分速度为Vy= t秒末的合速度= t v t v的方向= θ tan 课外思考:能否用v=v0+gt求A点的速度? 又能否用v2-v02=2gS求A点的位移? 知识小结:对抛体运动的理解 1、物体做抛体运动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抛体运动的特点(1)理想化特点:物理上提出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_________的作用,忽略_________。 (2)匀变速特点:抛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始终等于_________,这是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其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运动。 (3)速度变化的特点: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________,均为_________ = ?v,方向___________。 3、平抛运动的理解(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性质:加速度为g的_______________运动。 (3)处理思路: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_____________和竖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 一个物体以l0 m/s的速度从10 m的水平高度抛出,落地时速度与地面的夹角θ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一)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一) 目前,国家教委正在制定新的高中课程计划和大纲。高中物理课应当怎样改革,抓什么主要问题,是一个很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一个是高中物理课程如何设置,另一个是高中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如果这两个主要问题解决得好些,既有改革精神,又切实可行,那么,高中物理改革将会前进一步。 一、课程如何设置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的单一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在物理课程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 1990年调整后的物理教学大纲,必修课的内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降低了难度和要求,缩小了初、高中的台阶,减小了学习困难。加之会考制度的实施,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改变了过去学生文理科知识结构的不平衡现象。 但是“二、一分段”这种模式,仍不能适应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性质不同,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必修课的内容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能够学得了,要求不能过高。重点校的师资、生源等条件好,多数学生感到必修课的内容浅,他们学有余力,高中的前两年“吃不饱”,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必修课的要求又不能降得过低,否则无法在高三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也还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不能适应必修课的要求。“跟不上”与“吃不饱”的矛盾,一直困扰着高中物理教学。 必修课的内容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且学有所得,又要考虑与选修课的衔接,照顾到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在目前的高考制度和高中分段教学的情况下很难处理。1990年调整后,各地反映了不少意见。 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时,应当继续1990年的改革初衷,总结几年来实施“二、一”分段的经验,充分考虑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作进一步的改革。 高中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又要为将来准备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矗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情况的差异,要为有不同发展倾向或发展前途的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物理课,明显地分开层次,便于分流,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解决“跟不上”与“吃不饱”的矛盾,使不同流向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且学有所得。 物理是系统性较强的学科,物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高中物理课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准备升入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矗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不论学生将来的流向如何,在高中阶段都需要学到足够的、全面的物理知识,对物理学的概貌有所了解。由物理学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探索自然有普遍意义。在高中阶段学习物理课,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这样,对全体学生来说,知识面不宜过窄,程度也不宜过高。如果仍采用分段的办法,则现在所暴露出来的矛盾仍无法解决,不能使不同流向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出路何在?与其分段,不如分为两类物理课,以便分开层次,便于在适当的时候分流,这样对高中物理教学可能会更合适些。

[课堂教学,形势,物理]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课改”的重点向“改课”转移,那么如何改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1.1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课堂上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物理成绩下降.继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教学效率肯定也得不到提高.相反,如果对物理学习很有兴趣,就会在课堂中学习情绪高涨,在课下积极思考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主动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 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良好关系,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意识的去树立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的信心,高中物理从认识到形成,一些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都有不小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更有耐心,有意识地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切勿急于求成,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科学的学习知识的过程. 1.3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善于推陈出新.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和新的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自主学习.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吸收前人的知识,同时引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学习和提高.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思考的快乐. 1.4 软硬兼施,给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 在信息化科技化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过于简单低效呆板,不够形象生动,不能很好展现物理现象和变化,有很大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需要.新的科技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生动高效的优势,可以更好展现丰富多彩物理世界的种种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活力,增强课堂气氛.所以希望教育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争取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现代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1.5 本位教学,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强化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物理

辽宁省沈阳市二十一中高中物理 平抛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辽宁省沈阳市二十一中高中物理平抛运动导学案新人 教版必修2 【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按层次完成自学部分; 2、通过自学初步完成探究部分,标好疑点,以备展示、讨论。 【学习目标】 1、知道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定义; 2、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及性质; 3、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4、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内容 ..运动》 ....§.5.-.2.《.平抛 一、研究的方法和分析思路 (1)坐标系的建立:以抛出点为,以水平方向为轴,以竖直向下为轴。 (2)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由于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只受 作用,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 ...的作用,故小球在水平方向做运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0保持不变。 (3)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在竖直方向,小球只.在重力 ...的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而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故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运动。 二、平抛物体的速度 1、水平速度v x 初速度为v0的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受力为零,故在时刻t的水平分速度v x= 。 2、竖直分速度v y 平抛运动的竖直初速度为,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加速度为,竖直分速度v y= 。 3、合速度v (1)大小:若知v x和v y的值,可求得t时刻平抛运动速度大小v= 。 (2)方向:根据v x和v y的值,可求得t时刻瞬时速度的方向跟水平方向夹 .............角.θ的tanθ= 。 三、平抛物体的位置 1、水平坐标x:由于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保持v0不变,运动中小球的水平坐标x= 。 2、竖直坐标y:由于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坐标y= 。 3、合位移:根据x和y的值,可求得经过t时间的合位移s= 。 四、平抛运动的轨迹

高中物理新课改

高中物理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一名实践者,我认为它存在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挑战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得靠教师们自己边实践边摸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生死没有定数;机遇是因为新课程改革意味着所有的实践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老教师间根本不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性。处在新课程、新阶段的我们,必须更深刻地认识、更妥善地处理实施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探索!在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新课改过程中,我就自己的一些体会谈谈心得。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及教学行为的体现 新课改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教育形式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们则只是在教师设计好的教案中顺利地完成所要学的知识。而新课改指出高中物理课程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让学生不做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当然教育理念是看不见的,教学行为却是看得见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育理念的反映,教师恰当的教学行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

要条件。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对教学行为的观察来分析其教育理念。然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恰当,其衡量标准是看他能不能实现相关的课程目标,而不是这种行为方式的本身。比如:一节复习课,教师把各章复习任务分配给各小组,让每小组讨论每章(运动)的特点。教师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同学们自主合作学习,但效果却是环境嘈杂,学生们的注意力分散,知识结构零碎。造成这堂课失败的原因大概是混淆了学生合作学习和科学家合作研究的目标,分不清课外探究和课堂探究的差异。如果仅仅追求某种行为的方式而忽视课程目标,就非常可能犯形式主义错误。因此,在构思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时,必须对课程目标心中有数,特别是“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 二、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教学中通常说的“过程”是指:学生自主经历的某种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思考、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与“过程”相对应的就是“结果”,通常是指知识上的收获。在传统的教学中,更注重结果,而新课改中注重结果的同时更注重过程。因为经历某一学习“过程”的目的,不仅仅是落实在知识结论上。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得体验、增强意识、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后者恰恰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素质。在教学中解答题目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终结果,然而解答的水平通常是以结果是否正确来评价的。因此,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不仅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目标,也成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因此,要做

(教师用书)高中物理 第五章第2节 平抛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 平抛运动 【学习目标】 1.会从理论上分析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 2.掌握平抛运动水平坐标和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会用这些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3.掌握平抛运动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会用这些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重点】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 【难点】用这些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知识回顾】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 【自主导学】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推导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位移和竖直分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推导出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斜抛运动的水平方向分运动是 。 4.研究平抛运动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应该建立一个坐标系。 5.由平抛运动的水平坐标和竖直坐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导出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为 。 一、平抛物体的位置 1.研究的方法和分析思路 (1)坐标系的建立:以抛出点为 ,以水平抛出的方向为 轴的方向,以竖直向下的方向为 轴的正方向。 (2)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由于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只受 作用,小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水平方向没有 ,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 0保持不变。 (3)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在竖直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 ,而在竖直方向上的初速度为 。 2.位置的确定 (1)水平坐标:由于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保持v 0不变,运动中小球的水平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 = 。 (2)竖直坐标:小球在竖直方向产生的加速度为 ,竖直方向初速度为 ,根据运动学的规律,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y = 。 二、平抛物体的速度 1.水平速度v x 初速度为v 0的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受力为零,故在时刻t 的水平分速度v x = 。 2.竖直分速度 平抛运动的竖直初速度为 ,竖直方向只受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由运动学公式可知,竖直分速度v y = 。 三、平抛运动的轨迹 1.平抛小球水平方向坐标为x=v 0t ,竖直方向坐标为2 2 1gt y ,联立这两个式子消去t ,可得到平抛物体的轨迹方程:y = 。式中 、 都是与x 、y 无关的常量,这正是

最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一、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 定基础。 理念之(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 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理念之(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 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 态度。 理念之(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理念之(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 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 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二、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对课程价值的认识体现了更多的人文精神。“把学习当作是人发展的一部分”这一全新的理念贯穿了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始终。 它把教学由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围绕新课程理念 和要求,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