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冲突与适应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冲突与适应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冲突与适应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冲突与适应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冲突与适应

钱成峰汉语言152 2015011769

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就如河边的石头,任流水时间打磨,变得光滑温润,但最硬最核心的东西却一直未曾变过。

毫无疑问,在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已经因跟不上现今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抹去。

比如说,传统文化中对于女性的要求已经不适应于当代社会。相夫教子,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要求在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合理的。现代的越来越多的女性不仅仅在学业,家庭上超过男性,甚至还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事业上取得让大多数男性都望尘莫及的成绩。相较之前,现代的女性更追求独立——经济与精神的双重独立。

更重要的是,在阶级层次上,我们并不再认为“王侯将相有种乎”,而是推崇自由平等,不论你是什么出身,什么阶级,凭借自身努力都有可能成为任何你想成为人,就像《疯狂动物城》里的“Anyone can be anything!”

但是,正如开头所言,传统文化最精华最核心的东西在千百年来一直未曾变过。

饮食、农耕、建筑,古老人类的智慧,我们至今还在延用。

千百年前提出的大同社会,仍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

诚信,和顺,谦让……这些仍然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还是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

方块字变了,简化了,可那方格里承载的还是我们中华传统的天地啊。

平房拆了,高楼起了,可里面居住的还是“家庭和睦、举案齐眉、兄友弟恭”的一家啊。

随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形式上表面上可能会有变化,可我们本质里还是炎黄黄子孙啊。

正如余光中写到: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 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可是这些也只是渴望和幻想,社会是发展着的,不可能越过越回去,历史的选择是让我们直面现实的道德滑坡,找到原因。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愈来愈趋商业化,为了各种名声利益,人民不择手段,似乎除了利益,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停留在利益层面上,很难诚心诚意地相待。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使道德教育相对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出现价值矛盾。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又使得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被放大,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但对社会的不满足情绪还是存在的,一些人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就做出了一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同时,虚拟网络高科技的应用减少了人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淡漠,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的健全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匹配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外,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对于道德觉悟不高的群众来说,社会舆论是一个道德风向标,他们很容易跟随舆论的方向走。社会舆论可以领导主旋律文化,但是一些消极舆论氛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对社会良知好人好事的无端质疑,经过一些媒体的聚焦放大后,客观上对社会舆论起着不利于道德善良普及消极作用。那些盲目跟随舆论的民众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其中一原因之一。开放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外来文化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义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就使得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迷失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找不到道德边界。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二至二○一三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11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浅谈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内容摘要】2011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一次是:房价,物价,食品安全,医疗改革,腐败问题,住房改革,社会道德风气,教育改革,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就业问题。社会道德风气首次成为焦点,而其中的食品安全,腐败问题等连年位居关注度榜首也都有涉及到社会道德问题。如何重新确立道德理念,进而弘扬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已成为目前国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中国,社会道德,现状,调查分析 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已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有人说:中国是经济巨人,道德侏儒。近些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榜前几位,但世界对我们的道德评价总令人难以接受,全国范围内经常有一些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发生。面对种种呼声,我们不得不深思,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了,问题出在哪儿了,应该怎么解决。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象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道德问题。当下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不断涌现,社会道德风气令人担忧。2011年春天“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开始屡见于媒体,十月份“小悦悦事件”将有关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舆论推向高潮,还有屡屡发生在食品、医疗、道路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安全质量方面的社会担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公民在道德方面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中国社会道德现状 1.基础礼貌的认知水平提高,但礼貌意识仍然偏低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其实大部分人对基本礼貌知识了解甚多,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对应的社交礼仪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偏弱,不讲礼貌、不注意礼仪的行为随处可见。一些人谈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忧心忡忡,但知行脱

当代中国农村“两委”矛盾透视-孙文文

当代中国农村“两委”矛盾透视 [摘要]农村村民自治中的“两委”关系问题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两委”的矛盾问题更加突出,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在此基础上,有些学者提出实行“两票制”或“一肩挑”,认为它们是解决“两委”矛盾的理想选择。但是,笔者不赞同这些做法。在笔者看来,分析“两委”矛盾形成的原因,继而探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实现由“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思想转变,实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是解决“两委”矛盾的正确做法。 [关键词]“两委”矛盾二元权力结构让民作主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作者]孙文文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07级硕士 Clairvoyance to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party branch and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in China’s Modern Villages Abstract: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branch and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in villagers? self-government. Especially since the Organizing Law of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taken into practice, the problem has been more outstanding. On this basis, some scholars uphold “liangpiaozhi” or “yijiantiao”, believing that they are the ideal choices to settle the problem. But I do not approve of these opin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 analyzing the reasons and probing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are our main purpose. Meanwhile, I believe that the method is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villagers? representative meeting while changing our thoughts from “making decisions for people” to “making decisions by people themselves”. Key Words: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party branch and the villagers? committee”; make decisions by people themselves; binary power structure; the system of villagers? representative meeting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课题,其中一条就是“管理民主”,主要内容就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促进农村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可见,国家对于实行村民自治的关注,

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热点透视——基于“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主题演讲的总结

第33卷第7期2014年7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3,No.7July 2014 收稿日期:2014-07;修订日期:2014-07。 作者简介:于贵瑞(1959-),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理论和方法、生态系统碳水循环及其管理、 植物生理生态、SPAC 系统水分运动等方面研究,E-mail:yugr@https://www.doczj.com/doc/a63344899.html, 。 925-930页 1引言 “中国生态大讲堂”(China Ecological Forum, CEF)是由国家生态系统网络(CNERN)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CERN 秘书处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CEF 的宗旨是“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其涵义是:①中国专家谈中国生态问题的大讲堂,②国外专家谈中国生态问题的大讲堂,③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生态问题的大讲堂。同时,“中国生态大讲堂”也期望能够为决策者、媒体和社会团体搭建沟通的桥梁,为广大的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提供了解生态学前沿、生态学研究热点问题、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大课堂。“中国生态大讲堂”采用开放式的主题演讲、大型学术报告、专题学术研讨及高级研讨班等学术交流方式,与会人员自愿参会,没有参会资格限制,也 不收取任何费用。自2005年12月21日举办第1期 开始,至2014年4月25日,“中国生态大讲堂”已经成功举办了100期系列学术讲座。2014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百期学术演讲暨2014年春季研讨会”,以“国际重大研究计划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展望”为主题,邀请秦大河、姚檀栋、傅伯杰、崔鹏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马克平、于贵瑞、张佳宝、秦伯强4位研究员作了主题报告。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的内容,通过对演讲主题的梳理,来观察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热点问题、以及中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期为中国的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2中国生态大讲堂基本情况回顾 “中国生态大讲堂”大致每月举办一次,每年举办春季与秋季学术研讨会、热点问题论坛,并不定 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热点透视 ——基于“中国生态大讲堂”100期主题演讲的总结 于贵瑞,于秀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 摘 要:“中国生态大讲堂”(China Ecological Forum,CEF)是一个中国生态学领域的综合学术论坛;它以“传播新知 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举办系列学术讲座、春冬季专题研讨会、高级研讨班以及焦点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中国生态大讲堂”已经组织了100期主题演讲和12次大型学术研讨会、6次专题研讨会、2次高级研讨班,成为广大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迄今,已有300人次的知名科学家、中青年学者在大讲堂作了学术讲演,其中150人次是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从近年来演讲的主题来看,“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生态系统评估和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2009年以来,根据“中国生态大讲堂”研讨会整理出版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5本,涵盖了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关键科学问题,反映了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前沿。本文通过对“中国生态大讲堂”讲座和研讨会主题的梳理,探讨了近年来生态学研究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希望能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者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国生态大讲堂;演讲主题回顾;《中国生态大讲堂系列丛书》;生态学;研究热点doi:10.11820/dlkxjz.2014.07.007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作者:日期: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冲击及相应对策 摘要: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于2011年4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总人 口达13.397亿人,10年增加7390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 13.26%,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必将日益严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其必将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图在总 结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发展;对策 Abstract: The sixth census of China in April 28, 2011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announ ced that Chin a's total populati on of 1,339,700,000 people, an in crease of 73.9 million 10. In which the population aged 60 and over 177,648,705, accounting for 13.26%, the population aged 65 and over 118,831,709, accounting for 8.87%. With the aging of our population deepening degree of aging on the impa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is also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aging populati on in the lower level of social product ion, un derdeveloped economy ushered in the con text of an aging populati on, its bound to bring econo mic and social developme nt in China profo und cha ng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have been based on studies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o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corresp onding coun termeasures. Keywords: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jt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调 查 报 告 组长:周欣(201219030164) 组员:杨丹(201219030149)朗焕(201219030129)杨娇(201219030150)王眉婷(201219030146) 颜朝香(201219030148)熊奕程(201219030117)院系:音乐学院 班级:2012级音乐学1班

前言:大学生始终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未来的职业地位将居于社会中上层,他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还记得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阐述的那几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当前大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就是社会责任感的最直接表现。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大学生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关注社会时事),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少年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着极高的创造性和理解能力,这个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所以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了解和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关注角度和思考方式。 2013年全国两会前夕,2月1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推出“十大热点问题调查”。自2月19日起,人民网将对网络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精选网民留言,分析调查结果并进行解读。“两会调查”结果和网民留言将通过多种方式送至相关部门。敬请网民持续关注、参与并提出建议。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对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分化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措施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30年来实现了年平均8%左右的持续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资源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扩大,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污染。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并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巨大 2005年我国能源和矿产品产量快速上升,原煤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铁矿石4.21亿吨、粗钢3.52亿吨、10种有色金属1635万吨、磷矿石3044万吨、原盐4454 万吨、水泥10.60亿吨。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持续增加,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进口原油12682万吨、铁矿石27523万吨、锰矿石458万吨、铬铁矿302万吨、铜矿石406万吨、钾肥917万吨。“十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13.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4.4%。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6.5%,用水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5.4%,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分别高达70%、60%和90%,而国际上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低于40%,否则将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过去几年间,我国主要资源消费的增加量占世界总增加量的比例,包括能源、煤炭、石油和钢等均居世界第一位,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巨大。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不高 根据世界银行和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表明,2003年我国每创造一万美元的GDP 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是美国的3.68倍,英法德意等欧洲发达国家的5~7倍,韩国的3.1倍,日本的10.4倍,甚至是印度的1.45倍。目前我国的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以水资源为例,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占水资源总消耗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

关于当代大学的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程度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与背景 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大学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未来职业地位将居于社会中上层,他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虽然处在相对封闭状态的校园生活中,但当代大学生普遍敏锐地关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问题以及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未来空间。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社会关注度高,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此次调查研究是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我们想通过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以及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出发,审视被公开的事物的态度,了解并发现部分人对待不同事件的看法。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致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约定俗成的关系。社会总是时刻在变化发展的,个人在社会中会随之相应变化,对社会的认识绝不能一成不变,要在变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把握。关注社会问题,有利于提高个人对社会现状的了解程度,有利于跟上时代的步伐,有利于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见》指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必然随之变化。在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是了解和把握其思想动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问卷分析与结果 此次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100份,回收90份。问卷涉及十个题目,均为选择题,包括性别,年级以及了解热点问题途径等等问题。男生占到47.78%,女生占到52.22%。通过对90份问卷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一下内容: 1.当代大学生追求实利,关注自我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存在许许多多经济制度,每一种经济制度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存在和运作的。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又互相作用,统一构成社会经济制度体系。所有制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总和又构成经济制度。38.9%大学生之所以会关注经济问题,是因为大学生们即将面临就业问题。就业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并有着不断加热的趋势。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更多的关注自身发展本无可厚非,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为了调查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以及其精神文明状况,本小组开展一次以“关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活动,面向本校学生发放50张问卷,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这个社会重要群体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表现。 我们想通过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以及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出发,审视被公开的事物的态度,来推测一个时期某个区域人群在精神文明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了解并发现部分人对待不同事件的某些不妥当的取向,引导人们修正世界观,积极客观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实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社会关注度高,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目前我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哪些呢?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很多,比如拆迁问题、通货膨胀、反腐败等政治性问题,还有金正恩的姑父张成泽被解除职务、新加坡印度族群发生骚乱等国际问题问题,还有中国承诺在乌

克兰受到核威胁时提供相应安全保障等军事问题我们从最近发生的国际性事件中,选取了几件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部分大学生对“经济发展”和“政治时事”较为关注,但数量不很乐观。 2.大学生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较为关注,对于一些与自身关系不密切的社会热点较为冷漠。 3.大学生获取社会热点的途径比较单一,关注程度也比较低。 调查分析:经济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存在许许多多经济制度,每一种经济制度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存在和运作的。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又互相作用,统一构成社会经济制度体系。所有制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总和又构成经济制度。而大学生之所以会关注经济问题,是因为大学生们即将面临就业问题。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给本来就就业困难的我们更添了一层霜。如今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同时也给我们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这种就业压力极大的现状,作为大学生更要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不能抱怨,应在提高自己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还是有找到工作的人,当然,政府也应在此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人才得到合理利用,缓解就业压力,我们要对国家持有希望。另外大学生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社会

当今中国五大热点教育问题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二元化结构和竞争的加剧。我国城市和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比较大。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都认为要有出路只有上大学,而且是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就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但能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为满足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这种期望,学校卷入其中,不得不以更多学生能考上大学和好大学作为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试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这种社会需要和现实是教育界无法抗拒的。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革新,仅靠教育界自身是很难扭转这一局面的。办高中不谈升学问题,这所高中对社会就没有吸引力。现在我们不能回避谈这个事情,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我们目前把“应试”做到极端了。 2.教育考试制度的弊端。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为平民开辟了一条进入上层社会的道路,这套制度发明以后为世界各国所采用。但它走到极端以后也带来了弊端,一个就是科举制度成了求功名的敲门砖。一旦金榜题名,终生受益,功利性极强。另一个弊端是出现了大量作弊现象。这两种弊端给今天的学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现在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传统考试方法引向如何选拔人才,而不是应试能力的培养。 3.传统文化的原因。应试教育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在人才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强烈,这本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何为龙?何为凤?究竟什么是人才?目前对龙和风的理解太单一了,唯有考上大学才能成名、成龙、成风。这是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个观念。现在这种观念已经从高中阶段扩展到初中、小学、幼儿园,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都在沿着应试教育模式下人才观的轨迹和思路在成长。我认识一个密西根大学的教授,他两个孩子,男孩做木匠、女孩做室内装饰,家长很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去学习和就业。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身心欢愉地工作和生活,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而多少年来,在传统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孩子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来塑造。这种文化带来的后果是孩子只会考试,不会做独立的人。此外,另一个客观原因是有待改进的分配制度,即教授工资就高、木匠工资就低的死工资制度,以及社会地位的巨大落差,这种状况也使得社会更看重高考的一考定终生的“威力”,考不上大学或好的大学将“贻误”孩子的一生,这不能不成为每个家长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 4.人才使用的不计成本。现在我们的社会用人不计成本,认为什么事情都是学历越高的人来做越好,这实质上是最可怕的误导。现在一些单位招聘,一定要硕士以上,还要名牌大学的,所以就造成大家都去考名牌大学,盲目追求高学历。在这方面中美的社会文化有很大差距。美国的博士生未必好找工作,硕士生、本科生有时倒好找工作。为什么?因为有一个人才成本的定位问题。定什么位?定工资的位。在美国用人有工资标准规定,用博士生要比用硕士和本科生贵,有些岗位并不需要博士生,企业就不愿意用博士生了。 要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教育界首先应该向社会宣传一种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最近我看了一些文章,总说出现应试教育的原因是评价方法不对,我觉得这样的眼界还不够开阔。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从全社会的视野来进行改革。高考总是存在的,问题是怎样做到扬长避短,要扬的是选拔之长,要避的是应试教育压抑人才成长之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