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附人物形象的特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附人物形象的特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附人物形象的特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附人物形象的特点

课文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

B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借景抒情。

C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

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D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

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

A“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欧亚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今陕西西安),

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再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网互通有无的

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B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的(友谊之路)。

C本文段落结构:总分总,首尾呼应。

D本文节选自段万翰等主编的《世界五千年》。

3《白杨》

作者袁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地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

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

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

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

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

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

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文: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没

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怪生:怪不得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

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内有人操着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

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

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

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

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

A作者:林海音

B这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

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小说作者林海音,台湾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18年3月,在日本大阪出生,不久后随父母回国,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C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恋。

D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

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A这篇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B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

A作者:俄国费奥多罗夫

B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C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

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

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D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

【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作者:高洪波

B《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C作者:张继楼,

D《童年的水墨》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

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A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B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

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

雀是他家的鸟,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C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根据《晏子春秋》改编的。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

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

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

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

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D夸张: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举袖成云

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挥汗如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摩肩接踵

E楚王故意问道:“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从“瞅”“冷笑”可以看出,楚王

对晏子完全是一种轻视的态度。晏子先“严肃地回答”,用齐国首都临淄人多说

明齐国人才济济。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明晏子想好了应对的方法。他采取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的办法,再次反驳了楚王的侮辱。“晏子拱了拱手”说明他很注意礼貌;“故意笑了笑”表面上是说自己无能很为难,实际是贬低楚

国是最无能的国家。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

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马季和郭启儒的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

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这篇课文节选自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

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亲人。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志愿军:浴血

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走侵略者。

E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15《金色的鱼钩》

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

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

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色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桥》: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

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

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A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

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先人后己、秉公办事、心系群众、为

民着想、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沉着冷静、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临危不惧

17《梦想的力量》

A作者:江菲

B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

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

A课文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用给人物写传(纪传体通史)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

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

B“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C中心思想: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

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D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

19《草船借箭》

A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

编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

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B中心思想: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

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C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果不能完成

任务,愿依军法治罪。

20《景阳冈》

A《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略有删改。作者:施耐庵

B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

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强、机敏的英雄

性格。

C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E《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

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的描绘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还有一种说法,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书中还有很多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

21《猴王出世》

A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B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

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

敢为的特点。

C《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作者展

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神话

人物形象。

第六单元

A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

1、古代,驿差长途跋涉。

2、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3、现代,电报、电话。

4、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B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人传信、漂流瓶等。

C调查研究问题:

1、确定研究的问题。

2、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

3、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

4、形成自己的观点。

5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信息获取的途径: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

研究报告的写法:

1、问题的提出

2、调查方法

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4、结论

第七单元

22《人物描写一组》

A《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本文主要

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有智谋、富有

心计,胖墩儿忠厚老实的个性特点。【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B《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

写及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

C《“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

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中国四大名著:

A《三国演义》罗贯中、

B《水浒传》施耐庵、

C《西游记》吴承恩、

D《红楼梦》曹雪芹

23《刷子李》

A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B刷子李:技艺高超、自信

C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师傅的超凡技艺和他的艺高胆大、自信、豪气千丈。

D文章最后一句话意思有:1、“刷子李”确实有绝活,这一绝活,要不是亲眼

看见,怎么也不敢相信是真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2、“刷子李”的绝活是他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3、“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小三,让他感触很深,获益颇多。

24《金钱的魔力》

节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本文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文中人物:托德),也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

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我们在五年级上册还学过他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第八单元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A作者季羡林,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中“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

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因为德国人爱花,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又享受别人为自己创造的美,这种民族风情的境界是高尚的、无私的、

实实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寻味。

26、《威尼斯的小艇》

A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介绍了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和小艇的重

要作用。本文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

人相互联系。

27、《与象共舞》

A作者:赵丽宏

28、《彩色的非洲》

A作者:彭仁

B本文段落结构:总分总

C作者从五个方面介绍非洲是彩色的:

1、骄阳蓝天

2、植物世界

3、动物世界

4、艺术

5、日常生活

D过渡句:承上启下.首尾呼应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费奥多罗夫: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

杨氏之子:聪明、机智、幽默

晏子: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

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党支部书记: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先人后己、秉公办事、心系群众、为民着想、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沉着冷静、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临危不惧

瑞恩:善良、坚定执著

蔺相如:机智勇敢、足智多谋、顾全大局、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

退让

廉颇:知错就改、顾全大局、豪爽直率。

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安排周密、知人善用。周瑜: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

鲁肃:忠厚守信。

曹操:谨慎多疑。

武松:勇武、豪放、倔强、机智勇敢

孙悟空: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

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胖墩儿:豪爽、随和

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吝啬鬼。

王熙凤: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八面玲珑、察言观色、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

刷子李: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

老板、托德:以钱取人、以貌取人、金钱至上

五年级人物描写方法

第十讲:写作篇:人物语言描写训练班次:姓名:得分: 知道语言描写的特点,了解语言描写的好处,掌握和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 一、什么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就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 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 二、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 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 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例如:下面的句子表达得准确吗?说说为什么? 1、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 2、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放得太多了。” 3、领导来到我班检查,班长说:“你能来检查,应该感到荣幸,我们欢迎你!” 4、小丽对老师说:“我要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5、心爱的小狗丢了,小强说:“我真开心小狗不见了。” 小结: 语言描写还得符合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心情、性格……否则效果 就会适得其反。 赏一赏:

一个下雪天,庙里来了四个人,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秀才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县官乘兴接了一句:“正是皇家瑞气。”富翁接了第三句:“再下三年何妨?”正在这时,同在庙里避风雪的流浪汉听得火冒三丈,大声骂道:“放你娘的狗屁!” 写作方法指导 第一把钥匙: 身份年龄联系法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 例如: 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 第二把钥匙: 场合情境融入法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 例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 课堂上不见课本: 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下课时不见课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组,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主题设计的几篇课文。本课有3篇课文,分别是《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篇课文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三个不同的人物,有男有女,有老人、有青年人、有孩子,人物形象鲜活、有趣,学生兴趣浓厚。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课文是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很鲜明,但是写法迥异,侧重点不同。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侧重人物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侧重人物动作、神态的刻画,第三个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侧重人物语言、外貌的刻画。因此,这几篇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极好范本。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三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捕捉人物特点的方法,从而为总结阅读方法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透过人物外在感受人物内心。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交流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流传着许多经典名著,名著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老师今天给你们请来了几个有名的人物,但是他们要求你们根据文字描述猜出他们的名字,才会与你们见面。 2、你们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呢? 3、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等特点就能猜出人物的名字,一是因为你们读书认真,二是因为作家用一支支生花妙笔把这些人物形象刻画的鲜活形象。 通过前几天的学习,我们对于文章大意和生字词已经有了了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第22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人物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分析人物的方法,对接下来的学习更有效。

最新(2018秋季)部编版人教社七上课内文言文原文译文

(一)《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友人(就一个人)离开了,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元方那年七岁,在家门外嬉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正午了您却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下了车去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三)《论语》十二章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归类复习《人物性格特点》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归类复习《人物性格特点》 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2020最新〖部编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目录 一、教材分析 (3)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3)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3) 二、学情探究 (4)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4) (一)识字与写字 (4) (二)阅读 (4) (三)习作 (5) (四)口语交际 (5) 四、单元导读分析 (5) 五、教学措施 (6) 六、培优补差 (7) 七、教学进度 (8) 第一单元 (9) 1北京的春天 (9) 2腊八粥 (15) 3古诗三首 (21) 4藏戏 (30) 语文园地一 (33) 第一单元习作 (36) 家乡的风格 (36)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全册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季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和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17篇,其中精读课文12篇,略读课文5篇。 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导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1课《北京的春节》、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12课《为人民服务》、16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三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五单元,主题分别是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习作”是除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外,其他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家乡的风俗、写作品梗概、让真情自然流露、心愿、插上科学的翅膀飞:除了这5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第一次是《腊八粥》一课后,让学生照样子写-种最喜欢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个观点。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五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一、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 )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物描写一组

第五单元 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 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选部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分别指出生动之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指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 人物形象(教案)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分条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清楚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 2.倾听别人的讲述,善于抓住讲述人说话的重点。 ●重点、难点 分条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把理由说清楚。 1. 练交际能力于课堂。 学生一天的学习中,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让课堂有效率。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敢于说,乐于说,需要教师做好交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交际活动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创设交际情境,指导学生学会交际。 2.践交际本领于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就是学生交际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交际的本领,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们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影视作品,同学们看看这几张图片,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图片) 2.这几个人物想必大家都认识,那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天资聪敏,机智勇敢。 3.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除了这几个人物,你还有喜欢的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的人物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你喜欢的这些人物。 二、范例演示,学会交际。 1.这位同学最喜欢的是哪吒,为什么呢? 生:因为哪吒虽然年纪小,但是武功高强,有风火轮等宝物,不仅如此,他还见义勇为,敢于担当,救了被龙王欺负的老百姓。 2.我根据同学们喜欢的人物做了一个表格,希望可以通过表格的清晰呈现对大家有所启发。

人教社2001版高中音乐欣赏曲目

高中音乐欣赏目录(人教版) 第一单元音乐的情感表达 101 女声独唱《北风吹》歌剧《白毛女》第一幕选段贺敬之、丁毅编剧,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曲(音乐情绪为天真、期盼) 102 男声独唱《十里风雪》歌剧《白毛女》第一幕选段(音乐情绪为沉重) 103 对唱《扎红头绳》歌剧《白毛女》第一幕选段(音乐情绪为欢快) 104 女声独唱《哭爹》歌剧《白毛女》第一幕选段(音乐情绪为悲恸) 105 女声独唱《我要活》歌剧《白毛女》第三幕选段(音乐情绪为愤恨) 106 混声合唱《太阳出来了》歌剧《白毛女》第五幕选段(音乐情绪为开朗、明快) 107 民乐合奏《喜洋洋》刘明源曲(音乐情绪为欢快) 108 双管与民族乐队《江河水》东北民间乐曲,鲁丁编曲(音乐情绪为悲愤) 109 小提琴独奏《吉普赛之歌》西班牙,萨拉萨蒂曲(音乐情绪为热情、奔放) 110 钢琴独奏《葬礼进行曲》(《无词歌》作品62之3) 德国,门德尔松曲(音乐情绪为庄严、肃穆) 第二单元音乐的风格 时代风格 201 齐唱《马赛曲》法国,鲁热·德利尔词曲202 合唱《国际歌》法国,欧仁·鲍狄埃词,比尔·狄盖特曲 203 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原是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 204 独唱《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 205 齐唱《歌唱祖国》王莘词曲 206 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李劫夫词曲 207 独唱《祝酒歌》韩伟词,施光南曲 208 领唱、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 209 独唱《春天的故事》叶旭全蒋开儒词,王佑贵曲 民族风格 210 独唱《赞歌》内蒙古民歌胡松华填词211 独唱《酒歌》藏族民歌 212 独唱《玛依拉》哈萨克族民歌 213 独唱《跳月歌》云南彝族民歌 214 合唱《樱花》日本民歌 215 独唱《马车从天上下来》美国黑人灵歌 个人风格 216 管弦乐合奏《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奥地利,莫扎特曲 217 管弦乐合奏《第五交响曲》德国,贝多芬曲 第三单元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 音乐与诗歌 301 民族交响组歌《诗经五首》之《天作》(选自《周颂》) 金湘曲 302 民族交响组歌《诗经五首》之《葛生》(选自《周颂》) 金湘曲 303 抒情诗《水调歌头》苏轼词,陈其纲曲304 独唱《唐诗三首》之《春晓》孟浩然词,黎英海曲 305 齐唱、合唱《黄河船夫曲》(《黄河大合唱》选段)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306 齐唱《黄水谣》(《黄河大合唱》选段)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307 合唱《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选段)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308 合唱《过雪山草地》(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选段) 309 独唱《菩提树》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奥地利舒伯特曲 310 合唱《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德国贝多芬曲 311 合唱《少先队员植树歌》选自清唱剧《森林之歌》苏联肖斯塔科维奇曲 312 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何占豪曲 313 琵琶小协奏曲《琵琶行》张晓峰曲 音乐与戏剧 314 独唱《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现代京剧《红灯记》铁梅唱段 315 独唱《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现代京剧《沙家浜》郭建光唱段 316 独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花木兰唱段 317 独唱《宝玉哭灵》越剧《红楼梦》贾宝玉唱段 318 独唱《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评剧《刘巧儿》巧儿唱段 319 独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马可曲 320 独唱《没有眼泪,没有悲伤》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曲 321 齐唱《绣红旗》选自歌剧《江姐》阎肃词羊鸣、姜春阳、金砂曲 322 重唱《紫藤花》选自歌剧《伤逝》施光南曲 323 对唱《饮酒歌》选自歌剧《茶花女》[意]威尔弟曲 324 独唱《斗牛士之歌》选自歌剧《卡门》[法]比才曲 325 独唱《月亮颂》选自歌剧《水仙女》[捷]德沃夏克曲 326 合唱《波罗维茨人之歌》选自歌剧《伊戈尔王》[俄]鲍罗丁词曲 327 独唱《晴朗的一天》选自歌剧《蝴蝶夫人》[意]普契尼曲 328 管弦乐合奏《歌剧<卡门>序曲》[法]比才曲 329 管弦乐合奏《在山魔的宫中》选自《培尔·金

五年级上册语文主要人物特点

五年级上册重点人物特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热爱读书、渴望知识。 2、《梅花魂》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祖国。 3、《钓鱼的启示》父亲:严格遵守规范、有道德、讲道理、说到做到。 儿子:能听父亲的话遵守道德,乖巧、听话。 4、《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坚强勇敢、不放弃、守承诺、有责任感。 儿子:坚强勇敢、鼓励同学求生、先人后己、有爱心、信任父亲。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母亲:慈祥、会鼓励孩子。 父亲:严厉、对孩子严格要求。 7、《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忠于党和人民。 8、毛泽东:胸襟博大、大公无私、平易近人、文采斐然、关心群众。 9、本学期的两则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主人公:张乖崖,这个成语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大公无私》主人公:祁黄羊,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要公平公正,不偏私。 五年级上册重点人物特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热爱读书、渴望知识。 2、《梅花魂》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祖国。 3、《钓鱼的启示》父亲:严格遵守规范、有道德、讲道理、说到做到。 儿子:能听父亲的话遵守道德,乖巧、听话。 4、《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坚强勇敢、不放弃、守承诺、有责任感。 儿子:坚强勇敢、鼓励同学求生、先人后己、有爱心、信任父亲。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母亲:慈祥、会鼓励孩子。 父亲:严厉、对孩子严格要求。 7、《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忠于党和人民。 8、毛泽东:胸襟博大、大公无私、平易近人、文采斐然、关心群众。 9、本学期的两则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主人公:张乖崖,这个成语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大公无私》主人公:祁黄羊,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要公平公正,不偏私。五年级上册重点人物特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热爱读书、渴望知识。 2、《梅花魂》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祖国。 3、《钓鱼的启示》父亲:严格遵守规范、有道德、讲道理、说到做到。 儿子:能听父亲的话遵守道德,乖巧、听话。 4、《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坚强勇敢、不放弃、守承诺、有责任感。 儿子:坚强勇敢、鼓励同学求生、先人后己、有爱心、信任父亲。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母亲:慈祥、会鼓励孩子。 父亲:严厉、对孩子严格要求。 7、《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忠于党和人民。 8、毛泽东:胸襟博大、大公无私、平易近人、文采斐然、关心群众。 9、本学期的两则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主人公:张乖崖,这个成语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大公无私》主人公:祁黄羊,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要公平公正,不偏私。 五年级上册重点人物特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热爱读书、渴望知识。 2、《梅花魂》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祖国。 3、《钓鱼的启示》父亲:严格遵守规范、有道德、讲道理、说到做到。 儿子:能听父亲的话遵守道德,乖巧、听话。 4、《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坚强勇敢、不放弃、守承诺、有责任感。 儿子:坚强勇敢、鼓励同学求生、先人后己、有爱心、信任父亲。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母亲:慈祥、会鼓励孩子。 父亲:严厉、对孩子严格要求。 7、《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忠于党和人民。 8、毛泽东:胸襟博大、大公无私、平易近人、文采斐然、关心群众。 9、本学期的两则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主人公:张乖崖,这个成语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大公无私》主人公:祁黄羊,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要公平公正,不偏私。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方法总结

《人物描写方法总结》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总结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 2.能从课文中找到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的语句。 3.了解常用的描写人物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总结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 教学准备;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1提问:谁能总结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 : 2回忆课文,从中找出相应的描写人物的片段,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采用自读自演的形式。 3师生共同回忆描写人物的常用词语,并用学生自己表演的形式,加深对词的理解 4小结:本课主要是学习总结人物的描写方法。刚才同学们表演得好,说明作家写得好。我们的大作家就是运用这些方法,把一个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变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希望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描写刻画身边人 5作业:看班级联欢会录像等,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描写。注意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刻画。

。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课本内容+日积月累+近反义词)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人。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吝啬鬼。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 课本内容 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英语单词必修1-4(完全版)

survey 调查 add up合计 upset心烦意乱的 ignore不理睬 calm使平静 calm dowm平静的 have got to不得不concern使担忧 be concerned about关心walk the dog遛狗 loose松的 go through经历 set dowm记下 series连续 outdoors在户外 on purpose故意 in order to 为了 dusk黄昏 thunder打雷 entire整个的 power能力 face to face面对面的curtain窗帘 dusty积满灰尘的 no longer不再 partner伙伴 settle安家 suffer遭受 suffer from患病highway公路 recover痊愈 get/be tired o对。。厌烦f pack捆绑 pack (sth)up将。。打包suitcase手提箱overcoat大衣 teenager十几岁的青少年get along with与。。相处fall in love相爱 exactly确实如此disagree不同意 grateful感激的 dislike不喜欢

tip提示 swap交换 item项目 unit2 elevator电梯 petrol汽油 gas汽油 offical官方的 voyage航行 because of因为 native本国的 come up走进apartment公寓 actually实际上 base以。。为基础 at present现在 gradual逐渐的vocabulary词汇 make use of利用spelling 拼写 latter较后的 identity本身 fluent流利的singapore新加波 such as例如 frequent频繁的 usage使用 command命令 request请求expression词语 play a part 扮演一个角色eastern东方的recognize辨认出 lorry卡车 accent口音 lightning闪电 straight直接 block街区 cab出租车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词句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一组》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摔跤是由小嘎子提出来的,自然是他自认为能胜过胖墩儿的法宝,但他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的胖墩儿。于是,当胖墩儿提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问题时,小嘎子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小嘎子在和胖墩儿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认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认为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胜过胖墩儿,想巧胜对手,结果在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从“仿佛”一词不难看出他“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小嘎子摔跤时的“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又分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3.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 4.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他对外表的要求也体现农民的质朴。 5.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体现出祥子是一个能吃苦耐劳,有目标的人。 6.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此时,严监生已气息奄奄,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人物描写一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由《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个片段组成,这三个片段分别选自《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这三部经典小说。在这三个片段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抓住了小嘎子的是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一个机灵、敏捷、富有心计、争强好胜的小嘎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临死前的严监生》作者吴敬梓老先生运用讽刺的手法,通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将严监生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是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便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脑海中;曹雪芹先生则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入手将王熙凤泼辣、不拘小节、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形象刻画的入目三分。 由于作品产生的年代不同,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也差异较大。《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虽然是一篇白话文,文中出现了较多的地方方言,比方说“惯手”“冷绊子”等;《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古白话文,里面的用词和现在不尽相同,如“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破皮破落户”等等。这些都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加以重视。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一训练重点不仅在单元导读中特别指出,而且渗透在本组教材的每一个板块中,比如本课的课后题,再如“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 二、学情分析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可是,由于作品产生的年代不同,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也差异较大,《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虽然是一篇白话文,文中出现了较多的河北方言,比方说“惯手”“冷绊子”等;《临死前的严监生》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是古白话文,里面的用词和现在不尽相同,如“再不回头”“一声不倒一声”“破皮破落户”等等,同时在这一组课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生僻字,这些都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加以重视。鉴于此,本课的教学采取教一篇带一篇的方式展开,即师生共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以此习得方法,然后引导孩子自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鉴于这是阅读课,同时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所以,本课的教学紧紧围绕着“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一训练点展开。 三、课标背景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小学五年级语文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之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在咆哮

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在长征途中为照顾小战士饥饿而死的老班长……这些人物特点鲜明,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去年寒暑假的时候,《小兵张嘎》这部电视剧正在热播。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 (老师板题: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导语: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查字典。(学生自读) 2、指名读。结合正音。 精神抖擞(sāu)裆(dānɡ)挠(náo) 拽(zhuài) 3、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谈谈:读了课文,小嘎子和胖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人教社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下册课文

人教社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下册课文Lesson 1 Hello, Kate! Nice to see you again. Hi, Gao Wei! Glad to see you again. Let's go to school. OK. Let's go. Lesson 2 Hello, Yang Ming. I have a new textbook. Look! I have a new storybook. Oh, good! Can I see it? Sure. Here you are. Lesson 3 Hi, Gao Wei! Guess, what's in my bag? Books? Yes. Look! A Chinese book. And an English book. Lesson 4 Hi, Li Yan. Guess, what’s in my desk? A notebook? No. Look! Oh, it’s an exercise book. Lesson 5 Good morning, Robot. Good morning! What’s on the desk? A Chinese book. Good! What’s on the chair? An English book. Very good!

Lesson 6 Hi, Cat! Hello, Monkey! Nice to see you again. Hi! I have a new bag. Look, I have a new textbook. Can I see it? Here you are. Let's go to school. Oh! What’s in my bag? A storybook, a Chinese book, an English book… A pencil-box, some markers and… Look! What’s on the desk, Monkey? Unit 2 I’m in Class One, Grade Three. Lesson 7 Hello, I’m Li Yan. I'm in Class One. Hi, m y name’s Ann. I'm in Class Two. Pleased to meet you. Pleased to meet you, too. Lesson 8 Hello, I’m Mike.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Liu Yu. I’m in Class Four, Grade Three. What about you? I’m in Class Five, Grade Three. Lesson 9 Good morning. What’s you r name? My name’s Gao Wei. How old are you? I'm eight. Lesson 10 Mum, what time is i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 精美教案(统编版)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2篇课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人物描写一组》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骆驼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机;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刷子李》描写了学徒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子李刷墙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会认“墩、搂、绊”等1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注意易读错字和易写错字的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有些词语,如“公鸡鹐架”是比较生僻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5: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习作5: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教案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1.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2.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写作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叔叔阿姨,学校里的校长、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报刊亭的老板,卖早餐的小贩…… 你对哪些人印象深刻呢?他们的那些事例让你记忆深刻呢? 二、回顾前文。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①通过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②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③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表现人物特点。这些方法你还记得吗?我们今天就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注意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三、写作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写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他(她)的哪个特点让你印象深刻?他(她)的这个特点是通过哪几件典型的事例表现出来的?(自读课本中的图表,总结技巧) 2.让学生先确定写作对象(人),再确定文章线索(特点),最后补充作文素材(典型事例)。 3.列框架,先确定好框架,再动笔。注意要正面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要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四、写作点评。 1.学生写完后与同桌交换交流,也可以小组内交换交流。 2.选择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写作的重点在于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生动、流畅,等等。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选题:对象(人)→特点→事例 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通过这次习作,学生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素材,要留心观察,同时也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