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新闻侵害隐私权的特点及表现方式

00新闻侵害隐私权的特点及表现方式

2008

502008

50
JOURNALISM
AND
LAW


4期

新闻传播新闻与法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特点及表现方式

孙玉双


新闻媒体作为公民监督社会、获得信息的有
力工具,在对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取得信息的过程中,媒体
有时不可避免地需要采取某些隐蔽的手段来获
取一些为新闻当事人所竭力掩饰的事实
,而这
种隐蔽的手段通常是在当事人不知道或不情愿
的情况下采取的。


2001年
9月
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
30
分》节目中对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利用陈年月饼
馅制作月饼一事进行了曝光。结果
,全国
20多
家挂“冠生园”字号的月饼厂家都受到了直接牵
连,销量直线下降。据估计
,2001年中国整个月
饼市场总销售量下降了近四成。该报道虽然得
到了公众认可
,但是媒体采取的偷拍偷录、隐身
采访、剪接拼接等没有全面反映客观情况的行
为受到了法律界的质疑。

应该说
,偷拍偷录和追踪拍摄等隐性采访
方式在新闻媒体对社会黑暗面的披露中确实起
了很大的作用
,但也造成过不少不幸的事件。作
为一个具有较大杀伤力的舆论工具
,新闻媒体
作出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对当事人的影响会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因此
,
如何界定并防止新闻报道对隐私权的侵害是媒
体从业人员应该严肃对待的问题
,这也是我国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是指新闻媒体和新
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作品中
,未经他人同意
,披露
他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个人信息、个人事
务以及其他私生活行为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
为。新闻报道的原则是向受众传达真实的受众
关心的事实信息
,但是
,并非所有真实的受众关
心的事实都是可以报道的
,有关公民的隐私就
是不可以随意报道的。

一、新闻侵害隐私的特点

新闻侵害隐私权不同于一般的侵权行为
,
是因其手段和工具的不同。新闻侵害隐私权是
借助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的
公开传播而实现的
,具有以下特点
:


1.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新闻媒介通过新闻媒体传播了涉及公民的
隐私
,其影响所覆盖的地域到底有多大
,范围是

很难界定的。


2.影响的深刻性
由于大众传播是通过形象、声音、图片等形
式反复传播
,极易使广大受传者信赖传播内容。
各种媒介传播意见的持续性把人们全部注意力
吸引在一起
,能够起到制造舆论、引导舆论的作
用,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传播速度的迅速性
大众传播射程遥远
,覆盖面广
,尤其传播速
度极快

,人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迅速地
了解各地发生的事情。

二、新闻报道侵害隐私权的表现


1.新闻侵害隐私权的分类
从方式上看
,新闻侵害隐私权主要有
:(1)
未经当事人允许
,公开采访对象在个别交谈中
谈到的个人私事
;(2)在非公众场合
,未经当事
人允许或未向当事人表明身份进行拍照、电视
摄像、录音
;(3)私拆个人信件和窃听电话以获
取新闻等等。

从内容来看
,容易造成侵害隐私权的新闻
报道主要有三类
:(1)从报道对象来看
,主要是
文艺界、体育界明星常常对新闻界提起侵权诉

;(2)从报道内容来看
,有关犯罪现象等社会
事件的新闻采访报道
,极易在事件事实和涉及
证人、被告人或嫌疑犯问题上出现侵害隐私权
的情况
;(3)从采访报道方式上来看
,在报道犯
罪事件新闻时
,进行真名实姓的报道
,或为获得
真实的情况
,采取隐性采访的方式
,都很容易造
成侵权问题。


2.新闻报道的权利来源
事实上
,新闻报道的权利来源是大众传播
权,而大众传播权的权利来源是言论自由权和
知情权。言论自由是各国公认的一项基本人权。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而
知情权是一个国际上沿用的权利概念。在我国
,
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知情权
,一般认为
:知情权是
指公民对国家事物及社会信息得以知悉的权
利,主要包括知政权和社会知情权。


3.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矛盾冲突
隐私权属于公民的基本权
(下转第
52页)


52

52

4

2008



新闻传播新闻与法



(上接第
50页)利,保护公民隐私权已成为大
势所趋
,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某种程度上,保
护隐私权的思想也面临着与新闻自由的冲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知晓权和隐私权。

知晓权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权利和个人权
利。长期以来,知晓权与隐私权这两项权利之间
就存在着一些冲突。因为人们一方面密切关注
保护自己的私生活,隐私权意识日益增强,要求
保护自己的隐私,不愿意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其
他私人事物让他人接近、侵入、公开和传播。另
一方面,他又要求了解自己应当知道的一切,要
求社会尤其是社会的政治方面多一些公开性
,
增加透明度,以满足其政治与精神生活的需求,
其结果是尽力扩大自己的信息视野,包括可能
还涉及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了解和其他公民的相
互了解。这就形成了知晓权与隐私权之间的矛
盾,它们代表了不同方面的精神权益。而隐私权
是一种静态的权利,知晓权是一种积极的、能动
的权利

。因此,前者很容易受到后者的侵犯,知
晓权稍有过头,就极易造成对隐私权的侵犯。

二是舆论监督与隐私权。

新闻舆论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舆论监督功
能,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维
护社会正常运行、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所
必需。而隐私权也是法律赋予公民个人保护其

私生活不受侵害的权利。在现实中,舆论监督权
与公民隐私权之间也存在某种冲突。如果隐私
权范围过于扩大,新闻界就无法实行舆论监督。
而新闻媒介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也必须谨
慎对待、处理公民的隐私,避免侵害他人的隐私
权,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不能以舆论监督为由
推卸应负的法律责任。舆论监督权与隐私权之
间必须达到一种平衡,才能充分保护公民的隐
私权,又充分保护公民的监督权。

三是采访自由与隐私权。

采访自由是新闻自由的重要内容,没有采
访自由,记者就无从获得有关事件的真实情况,
从而影响到人们知晓权的实现,并且也无法实
现舆论监督的职责。但是,在具体行使采访自由
权利的时候,记者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尊
重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特别是对于普通人进
行采访时,应该事先得到采访对象的认可,充分
尊重其意愿,不应该强人所难,否则容易构成对
他人隐私权的侵害。在采访过程中,如非必要,
一般不应当涉及采访对象的个人私事。需要注
意的是,在对他人进行采访时,一般应当让对方
知道自己正在被采访。如果确实需要进行隐性
采访,则特别要注意采访自由与隐私权保护之
间的界限,避免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
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媒体搜索媒体搜索
《新闻传播》编辑部
召开第三届理事会


JOURNALISM
AND
LAW

本刊讯(记者白以众)《新闻传播》编辑部第
三届理事会,于
3月
18日在哈尔滨召开。黑龙
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贾宏图出席了会议。

来自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电视台、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哈
尔滨电视台、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农垦日
报》、《黑龙江林业报》、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
大庆日报报业集团、《双鸭山日报》等媒体的理
事会单位的主要领导、同人
,就《新闻传播》过去
一年的工作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生动活跃、热
情洋溢的讨论式发言,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
见和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过去的一年,《新闻传播》杂

志作为全省惟一的新闻理论刊物,坚持正确的
舆论导向
,在“名人、名作、名家办刊
,精选、精
编、精品战略”办刊理念的指导下,以理论性、实
用性、指

导性、可读性、服务性相结合为办刊方
向,在探索新闻学前沿理论、策划专题组织专家
学者同人撰稿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等方面,所
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针对《新闻传播》未来的
发展,理事成员们发言踊跃,纷纷献计献策,希
望杂志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绩。

会上,理事成员们对目前新闻界出现的论
文抄袭、剽窃
,论文质量不高等现象,进行了评
析,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建议和措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